2006年高考政治辅导班资料(2)

更新时间:2024-05-19 0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6年高考政治辅导班资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背景材料]

1、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3、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4、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到40%左右,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地方财政要相应增加补助。这些措施,将会逐步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医疗和卫生条件,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学科分析]

经济学

一、培养新型农民

1、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1)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2)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3)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传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

(4)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组织实施好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一是绿色证书工程。二是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三是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四、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性和重要性)

(1)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新农村,①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②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③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④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2)是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

(3)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拓展我国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3)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①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如取消农业税),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③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④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⑤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⑥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六、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义: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及时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实行科技兴农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构建新型保障体系。

4、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粮食生产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农业生产要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农民面对市场调整粮食产品结构;引导农民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实行产业化经营。

哲学

(1)可运用主要矛盾道理,说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重点。

(2) 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

理,理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3) 可用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观点,认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义。 (4) 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5) 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的关系

(6) 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政治学

(1) 我国国家履行经济职能 (2) 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原则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国家机关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说明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6) 说明我国的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7) 说明我国推行基层民主制度及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和完善。 [典型例题]

材料一:1958年“大跃进”中,极“左”思想尤为严重,某地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今天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明天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结束,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个队可以随便跑来挖。人民公社制度持续了20多年后失败。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这成为制约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意义。

(2) 综合材料一、二,说明其中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3) 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先进性的一致性

答:(1)①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④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① 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 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④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3)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主要是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改善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加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基本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多年来我国坚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但大量调查表明,“两高一优”主要实现了“高产”的目标,却出现了“农产品销售难”的情况,形成了农业欠发达与农产品相对过剩并存的奇怪现象。材料主要表明 (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发展“两高一优”的农业之路不利于我国的农业发展 C.要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D.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要突出“质量和效益”

2、从2006年起,全国将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业税( ) A、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C、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D、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3.中国共产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的哲理是( )

A.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4、党和国家之所以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因为( )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农业兴、全国兴;农业富、天下富;农村安,天下安 ③城乡经济必须协调发展 ④缩小社会分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从各国的现代经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的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问题。这段话说明 ( )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普通性 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6、2005年以来,海南、广东以及四川成都、山东省东营等地以各种形式试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农村实行施的义务教育免费( )

A.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B.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C.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 D.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不定项选择题:

7、2005年1月,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1号文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核心位置,这是因为,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A.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B.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

C.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D.是当今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8、一些农民在生产中产生这样的困惑:没有政府介入单靠自己很难干得成;可一旦政府介入太深,

又怕什么都干不成。这说明政府在工作中应( ) A、 根据市场需要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 B、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C、 介入农民生产

D、 按照政府发展规则安排农民生产

9、据专家分析,各地城市经营热、园区开发热等“圈地运动”侵占了大批农田,这是我国粮食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央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有利于( )

A.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B.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C.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D.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三、简答题

10.材料一:河南省在“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指导下,将“粮袋子”变成“金带子”,再变成“钱袋子”。即“粮袋子”从田间可以延伸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利润。食品加工业还能带动物流、储藏、包装、销售等一系列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把农民带向工业化、城镇化的“金带子”、是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

(1)结合经济常识谈谈该省怎样将“粮袋子”变成“金带子”、“钱袋子”的? (2)试分析材料二提出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哲学依据。 四、辨析题:

11、在我国,政府必须谋大局,管“国计”,而不必重“民生”。 五、论述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国家采取的支农措施 中央财政 支 农 良种补粮食补贴 贴 农机补贴 取消农业特产税 降低农业税税率 中央财政用于农村 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增 加 300亿元 116亿元 28.4亿元 4.7亿元 每年减每年减负 负 396亿元 48亿元 70亿元 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5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有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

材料二: 2004年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 粮食播种面积 扭转连续两年下降局面增加4000万亩左右 全年产量 扭转连续四年减产局面 超过3877万吨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2936元 实际增长 6.8% 注: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9422元,实际增长7.7%

材料三:我国广大农村的交通、住房、医疗、就学等方面的困难,依然是制约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农民就医难而因病返贫,或者小孩上学难,因昂贵学费返贫等现象仍然存在。更严重的是城乡差距的扩大有可能危及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4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A 5、B 6、D

二、不定项选择题:

7、BCD 8、AB、 9、ABD 三、简答题: 10.(1)产业化经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举措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仅从经济,还要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新农民,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四、辨析题: 11、(1)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要履行好各项职能,保证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就必须谋大局,管国计。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所以,政府应主动为民着想,处处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即政府必须重“民生”。所以,在我国,政府不仅要谋大局,管“国计”,同时也要重“民生”。 五、论述题: 12、(1)材料一反映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二反映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种植面积和产量止降转升,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并且差距仍在扩大。

(2)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采用财政、税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了粮食 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3)①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②政府的经济职能就是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返贫现象严重,这些客观现实也要求政府充分履行经济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③政府具有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A 5、B 6、D

二、不定项选择题:

7、BCD 8、AB、 9、ABD 三、简答题: 10.(1)产业化经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举措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仅从经济,还要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设新农民,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四、辨析题: 11、(1)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要履行好各项职能,保证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就必须谋大局,管国计。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所以,政府应主动为民着想,处处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即政府必须重“民生”。所以,在我国,政府不仅要谋大局,管“国计”,同时也要重“民生”。 五、论述题: 12、(1)材料一反映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二反映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种植面积和产量止降转升,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并且差距仍在扩大。

(2)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采用财政、税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了粮食 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3)①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②政府的经济职能就是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返贫现象严重,这些客观现实也要求政府充分履行经济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③政府具有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7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