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校勘学

更新时间:2023-09-08 21: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文献校勘学

解题

《说文》:“校,木囚也。” 《玉篇》:“勘,覆定也。”

通过比较复核以确定文献原貌。

功用

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的错误最少的书面材料

必要性

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后汉书·郑玄传》 【衍】 孔安国献《尚书》 《汉书·艺文志》 【脱】 则定正宗 《苏魏公文集》 【讹】 七十 四十 【倒】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责攸之、祎、允等咎,以章其慢。

子夏之晉過衞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聖人之所慎也

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方法

[对校]

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

[本校]

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他校]

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

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原则

1、选取善本为底本。

1

2、底本不误,他本误者,不出校记。(个别不辩不明者例外) 3、底本与他本不同,而不知孰正孰误时,当详列异文。

4、凡校改之处,务必说明校改的理由,绝不主观臆断而妄改。 5、三步到位。

必备知识

文字、音韵、训诂 版本、目录 相关专业知识

目录

为广搜异本提供线索 为使用他校法提供线索

为查寻利用前人校勘成果提供线索 目录书可直接作为校勘的依据

戴诜《易州志》 明史·艺文志 万卷堂书目 中国地方志综录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水经注 三国志注 世说新语注 文选注 艺文类聚 一切经音义 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 )

《初学记索引》

《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

陆德明《经典释文》 彭叔夏《文苑英华辩证》 王念孙《读书杂志》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陈垣《校勘学释例》

选读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述於惕若下增夤字其說曰說文夕部引易曰夕惕若夤案許慎敘曰其偁易孟氏古文也是古文易有夤字虞翻傳其家五世孟氏之學以乾有夤敬之義故其注易以乾為敬俗本脫夤字今從古增入也家大人曰經文本無夤字請列五證以明之文言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言惕而不言夤則經文本無夤字其證一也李鼎祚集解所列鄭荀諸家之說皆不為夤字作解則是諸家本皆無夤字其證二也若謂虞翻以乾有夤敬之義故注易以乾為敬案說文曰惕敬也乾有夕惕若厲之文故虞翻以乾為敬敬謂惕非為夤也且翻注文言曰夕惕若厲故不驕也注系辭傳其辭危曰危謂乾三夕惕若厲故辭危也則是翻本亦無夤字其證三也惠氏所據者說文也案說文夤敬惕也從夕寅聲易曰夕惕

2

若夤此夤字本作厲今作夤者因正文夤字而誤也說文引易夕惕若厲者以證夤字從夕之義非以其有夤字而引之也如祝字解曰或曰從兌省易曰兌為口為巫此是證祝從兌省之義而所引無祝字壻字解曰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者夫也此證壻從士之義而所引無壻字庸字解曰易曰先庚三日此謂庸從庚之義而所引無庸字相字解曰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此證相從木之義而所引無相字皆其例也又案陸元朗釋文每列說文引經異字此處出若厲二字而不言說文厲作夤則唐初說文本猶作夕惕若厲說文字解曰讀若易曰夕惕若厲足證夤字之誤則是許氏所見本亦無夤字其證四也淮南人間篇漢書王莽傳風俗通義並引易曰夕惕若厲乾元序制記曰三聖首乾德夕惕若厲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表曰屍祿負乘夕惕若厲張衡思元賦曰夕惕若厲以省諐兮則是兩漢相傳之本皆無夤字其證五也【经义述闻·易】

文政篇位長以遵之念孫案位長本作伍長下文什長以行之什長與伍長文正相對大聚篇曰五戶為伍以首為長十夫為什以年為長此之謂也今本伍長作位長則文義不明蓋以伍位二字形相似而誤玉海六十七引此正作伍長【讀書雜誌·逸周書】

諡法篇仁義所在曰王孔注曰民往歸之盧曰在史記正義作往非念孫案往字是也後人不解仁義所往之語故改往為在予謂廣雅歸往也迋歸也迋與往同仁義所往猶言天下歸仁耳古者王往同聲而互訓故曰仁義所往曰王若云仁義所在則非古人同聲互訓之旨天下皆以仁義歸之則天下皆往歸之矣故孔曰民往歸之若云仁義所在則又與孔注不合【讀書雜誌·逸周書】

豈必智且有慧哉念孫案智且慧與前貴且智愚且賤文同一例慧上不當有有字蓋後人所加【讀書雜誌·墨子】

詩曰魚水不務陸將何及乎念孫案陸將何及乎不類詩詞乎字蓋淺人所加【讀書雜誌·墨子】

3

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念孫按觀本作勸勸人以言謂以善言勸人也故曰美于黼黻文章若觀人以言則何美之有楊注云謂使人觀其言則所見本已訛作觀太平御覽人事部三十一所引亦然藝文類聚人部十五正引作勸人以言【讀書雜誌·荀子】

上能尊主愛下民念孫案愛下民當作下愛民與上能尊主對文不苟臣道二篇並云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是其證【讀書雜誌·荀子】

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念孫案去舊去智本作去智去舊惡素為韻舊備為韻舊古瀆若忌大雅蕩篇殷不用舊與時為韻召旻不尚有舊與里為韻管子牧民篇不恭祖舊與備為韻皆其證也後人讀舊為巨救反則與備字不協故改為去舊去智不知古音智屬支部備屬之部兩部絕不相通自唐以後始溷為一類此非精於三代兩漢之音者不能辨也【讀書雜誌餘編·韓非子】

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風顧曰道下疑當有德字與下文對文也精神篇深原道德之意亦可證【讀書雜誌·淮南子】

禹沐浴霪雨櫛扶風念孫案沐下本無浴字此涉高注沐浴而誤衍也沐霪雨櫛扶風相對為文多一浴字則句法參差矣藝文類聚帝王部七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注引此皆無浴字莊子天下篇禹沐甚雨櫛疾風此即淮南所本【讀書雜誌·淮南子】

史記諸年表皆不記干支注干支出於徐廣六國表周元王元年徐廣曰乙丑秦楚之際月表秦二世元年徐廣曰壬辰是也十二諸侯年表共和元年亦當有徐廣曰庚申字今刊本乃於最上添一格書干支而刪去徐廣注讀者遂疑為史公本文曾不檢照後二篇亦太疏矣考徐注之例唯于每王之元年記干支此表每十年輒書甲戌甲申甲午甲寅甲子字不特非史公正文並非徐氏之例其為後人羼入鑿鑿可據且史公以太陰紀年故命太初之元為閼逢攝提格依此上推共和必不值庚申則庚申為徐注又何疑焉【十駕齋養新錄·十二諸侯年表】

4

臨菑氾里女子薄吾病甚臣意診其脈曰蟯瘕病蟯得之於寒溼念孫案病蟯之蟯因上文而誤衍也凡篇內稱病得之於某事者皆不言其病名以病名已見於上文也又下文臣意所以知寒薄吾病者寒字亦因上文而衍凡篇內稱所以知某之病者皆不言其致病之由亦以致病之由已見上文也或謂寒字當在薄吾下非也宋本無寒字【讀書雜誌·史記】

皇帝居軒轅之邱而娶於西陵之女念孫案西陵下脫氏字下文昌意娶蜀山氏女帝嚳娶陳鋒氏女皆有氏字太平御覽皇王部皇親部引此並作西陵氏大戴禮帝系篇亦作西陵氏【讀書雜誌·史記】

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由與猶同騷與埽同足以滅諸侯成帝業太平御覽人事部引此灶字上有老嫗二字念孫案索隱曰言秦欲並天下若炊婦埽除灶上之不淨不足為難據此則正文內有老嫗二字明矣【讀書雜誌·史記】

命南宮括散鹿台之財發钜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念孫案散鹿台之財本作散鹿台之錢今作財者後人依晚出古文尚書改之也請以十證明之晚出尚書武成篇散鹿台之財正義引周本紀曰命南宮括散鹿台之錢又曰言鹿台之財則非一物也史記作錢後世追論以錢為主耳是史記本作錢不作財一也群書治要引史記亦作散鹿台之錢是唐初人所見本皆作錢二也齊世家曰散鹿台之錢發钜橋之粟三也留侯世家曰發钜橋之粟散鹿台之錢四也逸周書克殷篇曰命南宮括振鹿台之錢散巨橋之粟周本紀即本於此五也管子版法解篇曰決钜橋之粟散鹿台之錢六也淮南主術篇道應篇並曰發钜橋之粟散鹿台之錢七也殷本紀曰帝紂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是紂作鹿臺本以聚錢故周本紀言散鹿台之錢八也呂氏春秋慎大篇曰發巨橋之粟賦鹿台之錢以示民無私出拘救罪分財棄責以振窮困是分財不專在鹿台而賦錢則專在鹿台故曰賦鹿台之錢九也說苑指武篇曰武王上堂見玉曰誰之玉也曰諸侯之玉也即取而歸之于諸侯天下聞之曰武王廉於財矣入室見女曰誰之女也曰諸侯之女也即取而歸之于諸侯天下聞之曰武王廉於色矣於是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金錢以與士民是玉與女皆在宮中而金錢則在鹿台故曰散鹿台之金錢十也【讀書雜誌·史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6s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