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题终期验收材料4——碎思集(李香之个人教育文汇)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49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治生活》学习中的概念识别策略

刚上高三的文科同学,在学习《政治生活》课中,常常把“对人民负责”等同于“为人民服务”、把“国家机关”写成“国家机构”、把“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划了等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没有识别基本概念所致。可见,在高中《政治常识》的学习中,概念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知识的学习是先有感性认识,进而深化为理性认识。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地球内部分层结构模型类比,称之为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思维和学习成败的关键。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向里,有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由外向里则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知识外壳由事实性知识所组成,说明”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着“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即人们的探索性思维是由外而内地向知识内核逼近的。如果对概念不加识别,那末知识的深化理解就难以企及。

其次,按照加涅的理论,人们的学习行为可以分成八类,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做为一大类别,概念学习牵涉到问题解决、连锁学习等其他方面的学习;从人类知识的总体上看,政治学科的概念多属于事实性知识,这类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原理性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因而在教学中,是必须扫清的障碍。

在高中《政治生活》的学习中,同学们苦于所学内容的政治色彩太强,加上对那些貌似熟悉、其实又有相当距离的概念和词汇不深加辨别,在运用过程中就难免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因此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上,教师可运用以下几个策略和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可以找出易混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他们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互不混淆,就能加深对概念实质的理解,以便正确运用。

此法具体有多种形式:如相似比较、新旧比较、同类比较、异类比较、近义比较、反义比较等。

把《政治生活》中的“为人民服务”与“对人民负责”两概念相比较,前者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后者主体是国家机构;前者是党的宗旨,后者是原则。

再如:执政、行政、参政议政的比较中,其主体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政府、民主党派。其相同点是都要依法办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就“国体”和“政体”而言,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前者是国家性质,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后者是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讲、议、用三段法:奥苏伯尔认为概念的形成和同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不外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教态、教学方式以及概念教学策略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等,都影响到学生能否区分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概念,教师首先必须讲解清晰、到位,再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实现排假求真,最后要多练习、多运用,在具体实践中举一反三。

在《政治生活》中,比较以下三个易混知识时,运用此法比单纯地用表格要全面得多、深刻得多。(附表——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国家主席职权;表二——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表三——基本国策、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方略) 表一: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国家主席职权比较

1

全国人大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国家主席职权 颁布命令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 表二: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内 容 权 利 义 务 人大代表的权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人利与义务 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 劳动权、平等就业和择业权、取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表三:基本国策、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方略比较 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 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 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3.具体化策略:在识别易混概念时,有时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复述概念的内容,只要把概念所指的对象具体化,使其更生动、形象,这样更便于记忆和理解。

《政治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策略来分清以下内容:

1)特区—指的是深圳等十四个沿海地区;特别行政区—指的是香港和澳门;民族自治区—指的是五大自治区。

2)国家机关—指的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暴力机关等;国家机构—指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

3)政权组织形式—在西方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即全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部宪法、公民只有一种国籍、各地方行政区域都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概念图策略:概念是反映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对学习而言,掌握概念既是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形成能力和发展智能的基础。识别基本概念时,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这样把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以便于思考、表达、交流和运用。

《政治生活》学习中,同学们对于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等概念的界限分不清,以致表述混乱、运用出现障碍。单纯的语言描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学生们廓清边界,但遗忘率太高,教师得经常讲、反复讲,教学成本大,从总体效益上看划不来。而运用概念图策略会极大地提高识别效率,这在心理学上是早成定论的。试看下面的图示:

2

认识 理论 科学理论 社会科学理论 邓小平理论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人们的认识经过系统化,就形成了理论;而其中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理论就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理论分支当中科学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之一的即为邓小平理论。此时教师稍加解释,以上五个概念的关系就较容易把握了。

用同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来解释政权机关、国家机关、权力机关及执行机关这几个概念。如下图所示:

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权力机关

政权机关===国家机关

西方—议会或国会

中国—国务院、地方政府

行政机关

西方—政府或内阁

司法机关

暴力机关

执行机关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我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思维基石。”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在如何学习和掌握概念的实践中,我们的探索将永无终止。

3

高中生的“理论创新’’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谈到理论创新,很多人认为这是理论家们的事儿,高中生甭谈理论创新,能掌握理论就不错了。但撩开理论创新的面纱后,会发现,其实理论创新也不像想象的那样难。高中生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小发明小创造,实践中可以创新;那么理论创新也有可能应运而生。

由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采用,学生们尤其在文科的选题中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在阅读这些大决知识材料时,为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设法使他们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能不时地采撷到一两朵新理论的小花儿,这样会诱导他们产生进入新知识殿堂的冲动和渴望,不会因终于无功而返而败兴,这对他们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很有好处。可怎样才能使他们采撷得到新理论的小花呢?

步骤1:阅读材料、读物时启发同学积极思维,力争在每篇读物和资料中找出一两句话来,搞“一句话创新”。 .

首先由老师示范。如“都是机器惹的祸”,可以模仿后说成“都是月亮惹的祸”、“都是天使惹的祸”等等。 . 。 由此,有个同学找出古希腊海洋学家曾说过的“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进行创新后,说出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信息和网络,谁就控制了一切”。联系到如今网络时代信息的重要陛,不是挺贴切和有说服力么?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大家耳熟能详,创新后更为五花八门:“批评也是—种力量”、“落后也是_种力量”……。 对综合国力谈得多了,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居然来了句:“综合学力。”这给我的启发很大,后来写成了一篇文章:“综合学力及对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墟拟新闻”有了点儿认识后,居然想出了虚拟人物、虚拟市场、虚拟操作、虚拟场景……。

步骤2:在一句话创新的基础上,号召进一步以小组的形式通句话的适用空间到底有多大?由一个人主讲(常常是原创者),其他人可证实、可证伪,把征实的部分以条陈的方式成书面材料,多多益善,以达到“观点创新”的目的。

以成语典故为例,老师举例说‘‘人,一定能胜天吗”?同学们找出类似的创新实例:“买椟不可以还珠吗?”“按知分配行吗?”“到‘班门’要不要弄斧?”…再把自己的创新实例交由大家论证。结果原创者往往有意外惊喜和收获,别人也会从中获取教益,双方皆大欢喜。

步骤3:教师在学生们的素材底版上找出其观点创新的优点和合理性,从整体上总结、归纳和升华“创新方法”,提示未能有所创新的同学角度、契机和思路;最后由同学们自己动笔写出成型的文字材料。到此时,所谓的“理论创新”便有了雏形和规模。

但文章立意有了,成文又有些困难,怎么办?为使其文章的结构创新,还需要: 步骤4:由老师从报章杂志的文章中选取一些事例,由同学们逆推分析:作者有可能受了什么观点的启发才写成此文的。如《思想政治课教学》2 0 01年1 2期载文:《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须‘六多六少’》,其纲领是: ①少一些师道尊严,多一些民主平等 ②少一些生硬灌输,多一些心灵对话 ③少一些标准模式,多一些个性与创造 ④少一些堆砌知识,多一些注重素质 ⑤少一些一味旨责,多一些率先垂范

4

⑥少一些课堂演练,多一些社会实践

多么鲜明而熟悉的语式,再加上学过中国近代史,好多同学一下子想到了胡适在1919年著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同学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竞有些跃跃欲试,急于动笔了。

为使同学们成文时免用同一个模子,多选用不同风格的文章是必要的。

同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一篇文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时俱进》中,其文章脉络亦十分鲜明,给人的启发性也较大。 请看:

①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时空”俱进 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时事”俱进 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时机”俱进 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与“时代”俱进

由此同学们不难想到按资分配可以理解为按资本分配、按资产分配、按资金分配、按资历分配、按资格分配,等等。再顺藤摸瓜,论证怎样的分配合理些,怎样的分配不合理。不但深化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自身无法解决的有关问题;且能推陈出新指出也可能产生的新的社会分配不公。落笔以后,表面上就同一题目有可能在格局上有雷同感,但不久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出发点一样,但最终差异很大,相同点是各有所获。而且训练时间长了,同学们在日常素材上就可能有神来之笔。“醉翁之意不在酒”被演绎成了以下几种意思: “醉酒之翁不在意” “醉酒之意不在翁” “在意之翁不醉酒”

由此写出的文章真是异彩纷呈,令人大开眼界。 在培养学生进行理论创新的实践中,我们认为他们: 1.实事求是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解放思想

高中生们的年龄段及社会实践范围确实对其搞理论创新有一定限制,但他们思想深处的喜欢标新立异、不愿受禁锢的特点若善加利用,并将之理顺到理论创新的轨道上来,他们是乐于积极参与并能有所戍就的。因此应在实事求是基础上解放思想,培养素质,使人才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大处着眼为目标,小处着手为起点,“眼要高手要低”。

理论创新这个题目很大,高中生自身对这一领域几乎从未涉足(有意识地),但这不等于说高中生们就与理论创新绝缘,只有采用适应其年龄特点的训练方式才能俯正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小处着手注重基础非常重要。故在每一步骤的施行上不可急功近利,草率行事,不能搞秋风扫落叶。 3.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每一种好的学习方式,都力图提高个体能力和素质,而且越是成功的模式,越是在终级意义上作用突出,却可能难以在短期利益上显现。

对于高中生进行理论创新的尝试而言,成功不是指日可待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有在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才能品尝到有所得的喜悦和充实。

其实,好多事情都是如此!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政史结合”策略

一、何谓“政史结合”

从狭义上说,所谓“政史结合”是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政治和历史的相关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借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衔接形式,通过执行一系列的教学程序,最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过程。

政史结合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论从史出,以史载道——用历史学科中的事件和史实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用政治学科中的观点加以说明。这是政治学科教师善于使用的策略;史论结合,政史一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政治和历史学科教师的基本策略和看家本领;以“政”之矛,攻“史”之盾——政治学科的一些观点、概念,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不仅能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也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使学生更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的全貌和内在联系。这个策略当然是历史学科教师的偏爱。 二、“政史结合”的依据

1.课程改革依据

从学习领域上看,新课改后普通高中课程共划分为八大学习领域,其中政治和历史共同归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从中可见政治和历史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天然的、十分密切的。人为地将政治和历史学科割裂开来,显然是不智之举。

2.实践依据

政史结合,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是史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的终身目标之一。“中国人不会因为不擅长数学而失败,但会因为不懂得历史而失败”,不是已经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出了“秦始皇杀了许多人统一了中国,把许多列国的皇帝都杀掉了”的笑话了吗?而且,政史结合还使教学效益倍加,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种“一石二鸟”的教学策略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

3.理论(辩证法)依据

唯物辩证法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吕氏春秋·察今》有这样的记述:“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政史结合”策略的采用,就是要学生通过“一脔”与“一镬”、“ 一鼎”之肉的联系,达到“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的目的! 三、“政史结合”策略的实践

首先将政治课程的四大模块与历史课程的相关模块内容对接。

《历史I》反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可与《政治生活》对接;《历史II》反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有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史实,可与《经济生活》对接;《历史III》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有助学生探讨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与《文化生活》对接。

再秉承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原理,或以史开

6

道,或以史为证,展开教学。

例一:导入——以史开道

在教学《政治生活》的“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一节内容时,笔者的导入语是——“二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崛起了两位巨人,他们,一个脚踏西半球,一个脚踏东半球;为争夺世界霸权,他们跨过太平洋,越过大西洋,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较量!平静时互送秋波,却又暗藏杀机;激烈处,但见剑拔弩张,刀光剑影!”

再以“国际风云变幻,且看龙争虎斗”的标题展现美苏争霸的三个回合即三个阶段,借助学生已经了解的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主要事件、基本态势、各自战略及与中国的关系,提出两个思考题:1、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是由什么决定的?2、美苏对华态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从而在对问题的探讨中生成知识:“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例二:比较、总结与运用——以史为证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民主革命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名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背景 大革命失败的低潮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结果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国家繁荣 人民富裕 立了新中国 相同点 1、都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都经历了由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摸索的过程 不同点 共产党尚在幼年时期 已经走向成熟成为执政党 启示 1、都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结果。 2、没有共产党久没有新中国;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学习)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学科知识就如同维生素,而历史典故和素材就如食物的形、色、香、味,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调动起学生品尝佳肴的食欲来。如果人们每餐咀嚼的是单纯的维生素丸的话,相信谁都会倒胃口的。

“政史结合”是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求、提高单位学习时效的高中政治教师长期实践并证明可行的教学策略。

如果您也是政治教师,请试试看!

7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政史结合”策略

一、何谓“政史结合”

从狭义上说,所谓“政史结合”是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政治和历史的相关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借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衔接形式,通过执行一系列的教学程序,最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过程。

政史结合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论从史出,以史载道——用历史学科中的事件和史实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用政治学科中的观点加以说明。这是政治学科教师善于使用的策略;史论结合,政史一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政治和历史学科教师的基本策略和看家本领;以“政”之矛,攻“史”之盾——政治学科的一些观点、概念,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不仅能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也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使学生更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的全貌和内在联系。这个策略当然是历史学科教师的偏爱。 二、“政史结合”的依据

1.课程改革依据

从学习领域上看,新课改后普通高中课程共划分为八大学习领域,其中政治和历史共同归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从中可见政治和历史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天然的、十分密切的。人为地将政治和历史学科割裂开来,显然是不智之举。

2.实践依据

政史结合,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是史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的终身目标之一。“中国人不会因为不擅长数学而失败,但会因为不懂得历史而失败”,不是已经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出了“秦始皇杀了许多人统一了中国,把许多列国的皇帝都杀掉了”的笑话了吗?而且,政史结合还使教学效益倍加,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种“一石二鸟”的教学策略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

3.理论(辩证法)依据

唯物辩证法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吕氏春秋·察今》有这样的记述:“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政史结合”策略的采用,就是要学生通过“一脔”与“一镬”、“ 一鼎”之肉的联系,达到“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的目的! 三、“政史结合”策略的实践

首先将政治课程的四大模块与历史课程的相关模块内容对接。

《历史I》反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可与《政治生活》对接;《历史II》反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有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史实,可与《经济生活》对接;《历史III》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有助学生探讨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与《文化生活》对接。

再秉承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原理,或以史开

8

道,或以史为证,展开教学。

例一:导入——以史开道

在教学《政治生活》的“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一节内容时,笔者的导入语是——“二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崛起了两位巨人,他们,一个脚踏西半球,一个脚踏东半球;为争夺世界霸权,他们跨过太平洋,越过大西洋,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较量!平静时互送秋波,却又暗藏杀机;激烈处,但见剑拔弩张,刀光剑影!”

再以“国际风云变幻,且看龙争虎斗”的标题展现美苏争霸的三个回合即三个阶段,借助学生已经了解的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主要事件、基本态势、各自战略及与中国的关系,提出两个思考题:1、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是由什么决定的?2、美苏对华态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从而在对问题的探讨中生成知识:“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例二:比较、总结与运用——以史为证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民主革命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名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背景 大革命失败的低潮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结果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国家繁荣 人民富裕 立了新中国 相同点 1、都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都经历了由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摸索的过程 不同点 共产党尚在幼年时期 已经走向成熟成为执政党 启示 1、都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结果。 2、没有共产党久没有新中国;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学习)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学科知识就如同维生素,而历史典故和素材就如食物的形、色、香、味,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调动起学生品尝佳肴的食欲来。如果人们每餐咀嚼的是单纯的维生素丸的话,相信谁都会倒胃口的。

“政史结合”是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求、提高单位学习时效的高中政治教师长期实践并证明可行的教学策略。

如果您也是政治教师,请试试看!

9

美国国旗与研究性学习

关于美国国旗,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那旗上的每颗星都代表一个州,但却少有人知道,当美国联邦政府还只有48个州时就被设计出了有50颗星的美国国旗;而且国旗的设计者是个年仅17岁的高中生;触发他设计国旗的动机来自一次历史学科的课题作业。

那是1958年春天的一个星期五下午,高中生罗伯特G·赫弗特正坐着校车回家。在车里,它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历史课老师普拉特先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各自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这个课题要能表达他们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要求是:有可视性、有独创性。作业要在星期一完成。做什么好呢?

当校车驶过闹市区时,他看到飘扬在市政厅屋顶上的美国国旗。“就是它了,我要设计一面新的美国国旗。”他对自己说。

当时,阿拉斯加很快就将成为美国第49个州,罗伯特有一个预感,其时由共和党占统治地位的夏威夷,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

回到家,一放下书包,罗伯特就着手设计心目中的美国国旗。他画出了50个小格子,每一个格子里画上一个五角星。思路一打开,他便一发而不可收,一口气将脑海中的图案定格于稿纸上:每行6颗星,一共有五行,另外还有四行,每行5颗星。

第二天早上,他从衣柜里找出家里备用的当时的美国国旗,在客厅里,用剪刀剪下了蓝底上印有48颗星的那一角。

妈妈看见罗伯特用剪刀剪国旗,着实吓了一跳。她责备罗伯特亵渎神圣的国旗。可罗伯特争辩说,这是在做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妈妈,我保证不会把国旗给搞糟的。”

罗伯特骑车到商店买一块蓝色的棉布,还有一些补衣服用的白色不干胶胶布。只要用熨斗一熨,这些胶布就会粘在棉布上。他先用硬纸板剪好五角星的样子,然后照着样子在不干胶胶布上画下100颗五星,剪下来。这样他就可以在蓝布的两面都各贴上50颗星了。

本来罗伯特想请妈妈帮他把做好的这块旗面缝到那面旧国旗上,但妈妈不愿意“胡来”。于是,他只好自己用脚踏缝纫机把这一角缝了上去,连他自己都惊讶,居然会无师自通地使用缝纫机。最后,他用熨斗把缝好的新国旗熨烫平整。家庭作业完成了。

但结果并不像罗伯特所希望的那样拿个“A”。老师普拉特先生仔细看了他的杰作,摇摇头说:这不是我们真实的国旗,我们的国旗上哪来的50颗星?尽管罗伯特再三解释他缝上50颗星的原因,但普拉特先生坚持只给他打了“及格”。罗伯特第一次为了分数同老师争辩:“我认为我的作业应该得到更好的分数。”

普拉特先生冷静地看着罗伯特,宣布说:“如果你不喜欢我给你的分数,那你自己把旗帜扛到华盛顿去,看他们能接受不?”

这正是罗伯特心中所希望做的事。他马上骑车去了当地议员沃尔特·莫勒先生家,把他自己新设计的国旗拿给议员看,并陈述了自己这样设计新国旗的原因。这个稚气未脱的17岁高中生问议员先生:能把他设计的新国旗带到首都华盛顿去么?如果要举行为50个州的美利坚和众国设计新国旗的比赛,议员先生能把这面旗帜推荐去参加比赛么?议员面对情绪激动的高中生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1959年1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公告,宣布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就像其他的州一样,按规定,代表阿拉斯加的这一颗星,应该在7月4日美国国庆这

10

一天加进国旗里。但是显而易见,49颗星的美国国旗几乎立即就要过时——因为到这一年的八月,夏威夷就将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这正如罗伯特所预料的那样。

到了那年的6月份,已经高中毕业做了工业公司制图员的罗伯特接到国会议员莫勒先生的电话:“孩子,我为你骄傲,艾森豪威尔总统选择了你的新国旗设计方案。祝贺你!”

从高中生罗伯特设计出新美国国旗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出以下几个方面: ? 教师布置的独特的历史科课题作业是个重要的契机; ? 罗伯特自身的素质是关键因素:

1、首先他关心国家和时事,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力。

2、罗伯特的动手能力很强,有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的能力。 一般来说,一个17岁的高中男生能使用缝纫机和熨斗,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我国的高中生们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个?好多女同学不也是很少洗衣服吗?

3、思想解放,极少禁锢。在对国旗的处置上,他的妈妈就认为是“亵渎”和“胡来”。如果罗伯特就此罢手,想来也属正常。但结果呢?不敢越雷池一步,人类也就没有了发展前途。

4、对权威的态度: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对老师给的“及格”分数以及对议员的陈述,都表现出罗伯特的品格。“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在跪着。”假设我们培养的学生也都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而不是唯唯诺诺的话,我们的民族就是大有希望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希望在青年人身上!

5、做人:善于反思,成功后不趾高气扬。 他告诉采访他的记者:“如果我的分数不是那么低的话,我不会拿了旗帜去找莫勒先生,我的设计方案也就永远不会为人们所知……”若换了一个人,也许会去大肆宣扬老师的有眼无珠。

所以罗伯特的新国旗设计方案理所应当地胜出了:最先交上去,它不仅仅是一个草图,它是一面真实的旗帜,飘扬至今!

新课程改革后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了必修课,但我们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好多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实际效果蜻蜓点水,有误人子弟之嫌。其结果,多少个“罗伯特”会被埋没?想一想,真有些怕。

11

思想政治课堂心理控制教学法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学生道德水准的要求,解决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冷淡思想政治课的问题,有必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内实施心理控制,以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积极有效地阻止学生由于忽视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学习而产生的行为偏离。辽宁省清原县高级中学李香之老师对此进行了研究。

1.实施课堂心理控制对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所谓课堂心理控制,即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将其心理活动约束于所授知识的范围之内,防止其心有旁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各项教学指标。但是实践证明,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游弋于课堂之外,造成实际教学中部分知识的遗漏、疏忽,而使知识衔接发生困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下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便成了一纸空文。如此看来,在思想政治课课堂内实施心理控制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那么造成学生心理活动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由于商品经济冲击。社会、家庭教育的德化意识减弱,易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转瞬坍塌,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例如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体现是人人平等,但现实中屡见不鲜的却是大学毕业挣小钱,小学毕业挣大钱;握一方权柄者可能家私万贯,贵胄后裔总与蹬板儿车无缘。所有这些给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可靠性带来疑问和冲击,就在犹疑间,知识却如百驹过隙。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控制手段的运用。只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那么便有说服的希望。

(2)由于实用主义影响。近年来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高考文科将思想政治课单科分数提到150分,从而使文科学生领略到思想政治科的分量对其高考的成败是举足轻重的;但大部分考生由于志于理工故在平时学习中只以应付的态度,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混”课。而就学生的智力水平看,会考时只要稍假时日,以背代学便可轻松过关。故在课堂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者不在少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的老师、领导又采取不闻不问、默然处之的态度。由此任课教师不得不加强课堂心理控制的广度和力度。

(3)教材内容同实际脱节。新教材在这一方面虽做了较大努力,但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在遇到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总是锐减。如大家知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的好出路是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但在有些地区,农民人均一亩多地,连温饱都难以满足的情况下,一无财力二无能力,多种经营从何谈起?乡镇企业怎样发展呢?总不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吧?!这些人的情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渐严重和突出,或任其穷困下去,则两极分化势在难免;而依目前的社会道德标准,先富起来的人中又有几人愿伸出救援之手呢?类似问题上若不对学生施以心理控制,那么理论尽管天花乱坠,终会因其未能入脑而于事无补。

(4)教材知识性虽强,但因其学科特点的关系,即使不听讲授,在死记硬背以后亦可通过会考,甚至可以速效地在高考中拿高分。这种先例亦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注意力下降。由于形成了这种心理定势,学生在课堂中精神溜号、心不在焉便好像顺理成章。为此思想政治课便不得不实施课堂心理控制以保证教学效果。

从以上几方面看,思想政治课实施课堂心理控制势在必行、十分有益而且必要。 2.实施课堂心理控制的可行性依据

(1)教育学依据。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讲台上所处的有利位置,而且在于其知识传授过程中“导”的作用。这一领航作用在学生思维亦步亦趋中得以体现,以学生偏离知识的轨迹之外更宜体现,即以适当手段使其归位。

12

(2)心理学依据。课堂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成果,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知活动的过程。它以知识交流为主线,另伴以一条情感交流线。如图所示:

此时若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致使教学过程的失败。故教师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律己之后以和谐轻松的身心进入教学环境以影响、带动学生,且随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以便随时纠正、还原。 3.课堂心理控制的几个实施办法

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其中一种方法,亦可几种方式并用。具体方法有:

(1)行为指示。这里既指的是教师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地用榜样的力量昭示学生;又指课堂中体态用语的运用,如举手投足间或肯定、或否定都能溢于言表。

(2)语言吸引。思想政治课堂不能讲套语、空语,也不能俚语、俗话连篇;应鲜明生动而不失逻辑性,准确简当不失趣味性,当雅则雅,当俗则俗,给人以享受和美感。

(3)情感调动。有情感是人的专利。课堂活动同时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故任课教师应用最真诚、最深入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绝不能超然世外,唯我独尊。

(4)辅助手段。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方式而言,由于学生所作所为历历在目,教师对其心理控制较易;但若知识传输方式改变,反而可以因其新奇更能调动学生心智。因此教师若通过适当的媒体,如图片、影视等手段把信息传输给学生可增加课堂内容的感召力,故可考虑适当运用。 4.实施课堂心理控制应注意的原则

(1)要有先见之明。课堂心理控制虽实施于教学活动中,但教师应预先设想每一教学目标中易出现的心理偏差,做到有备无患。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大部分心理偏差都会有的放矢地解决于萌芽之中。

(2)要能后发制人。课堂活动是动态性过程,若突发了未及预料到的心理失衡,应灵活机动地处理,切忌感情用事。具体处理中要做到:不硬性灌输、强迫接受;持探讨态度,以理服人。实践证明,一些心理偏差若处理得当,不但不是教学过程的绊脚石,且能起到促进知识的融解、强化的作用。

课后若能注意总结教学全过程,查缺补漏,那么今后的教学便会更全面、更有效地实施心理控制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上,那么我们的教育便不难实现。

13

针对高中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教学

中学德育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学生思

想品德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为适应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需要,形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人生观教育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当代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同50年代及文革期间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知识面宽、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但又同时面临严重的理想同现实的冲 突,故此教育目标同其行为的错位也是前所罕见的。

例如在《科学人生观》教育中,有的学生就提出“社会上真有大公无私的人吗?如果真是讲求实际的话,说大公有私、多公少私还差不多。”为了更好地把握 学生思想脉搏、了解社会大气候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情况,我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大致将形形色色的中学生问题归纳如下: l、信仰危机

商品经济走向复苏的阶段,社会上对“孔方兄”的盲目崇拜,在中学生信仰问题中表现为缺乏理想、好逸恶劳、骄娇二气、自私重己、市俗风气等。一次一个男学同另一个同学赌一盒健牌香烟,竟将一只活绿毛虫生吞下去。在“你对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感兴趣吗?”的回答中,有32人(全班共58人)回答“无所谓”,12人回答“不闻不问”,只有14人回答“关心”,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 2、行为逾矩

在从少年期到青年期的转变过程中,由于主体意识增强,心智日趋成熟,当代中学生普遍要求个体受到关注和承认,这种要求的严重畸化致使早恋已非个别、偶然现象,群殴事件屡屡发生。曾有一个星期天在校园内发生了五次斗殴事件,并涉及外校学生。58名学生中竟有16人认为“中学生谈恋爱能促进学习”。有人甚至举出马克思与燕妮的例子加以佐证。当问到“考上大学后你将怎样做?”时,有27人回答“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或“随大流,别人干嘛我干嘛。” 3、知识杂糅

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催化的结果,使当代中学生吸收知识无选择性,单以其主观兴趣为准,兼收并蓄,毫无体系。客观上往往起到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效果;泥沙俱下的文学刊物使不少中学生在深叹自己封闭的同时,不免急起直追。宿舍中偷盗事件屡禁不止,个别学生为追求女友不得而喝安眠药;为买件T恤不惜荬血,还谎称学费无着,以致校内外舆论大哗。 4、情感多维

主要表现为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缺乏同情心、意志力薄弱等。当回答“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你如何表现?”时,全班只有三人说得准,其中一个同学表示:在那一天他主动清洗了碗筷。相反自己的生日却无一人不知。

形形色色中学生问题的产生,同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制建设、思想教育都有关系。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的单调性、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忽视个人价值的单纯灌输,既不能根治学生的苦恼和不良心态,又难以抵御现实对学生思想的冲击。中学生在选择道路的重要时期,教师只有以中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寻求教学的科学性,以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核心作用为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

14

但是,究竟怎样做才能使得教师的信息传递与学生的信息反馈配合默契,实现同步思维解决其思想症结呢? 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于是,我尝试从课堂心理控制入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图,打破“教师中心论”,寻求主导、主体的最佳结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核心炸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人价值出发,讲求实效,不搞空洞的说教和提过高的目标,以效果的好坏检验教学,一切围绕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为核心。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 学生就此具体对策 确定关注的热(师生) 教学点问题 目标 示例: 不能以偏概 人的问题:人都有求全; 自然生欲,如孟加拉举出若干反 性和国,一个父亲在例证明。 社会洪水中抛弃两 性问个儿子以自保, 题 是不是说明人 都是自私的

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昔日可以用简单的善恶判断就可以分辨的清楚的现象已越来越复杂。对于那些书本和教师都不能作出尽善尽美的回答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只要有对既有社会规范的认可和遵从,可以在此基础上跨越雷池。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往往就使人对同一问题也横看成岭侧成峰。 必须承认,《科学人生观》是以理论为先导,德育占首位的。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最基本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在此基础上才有理由谈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的关怀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此我们虽不能夸大它,但又怎能泯灭它

呢?秉承这一宗旨,科学人生观的教育就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于空洞的说教。

(原文发表于《抚顺教研》2007.11辑录时有改动)

15

新课程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政治教师

浙江大学面对世纪的交替,时代的发展,曾提出所谓的“KAQ”模式——即知识(Knowlcgc)、能力(Abiliy)、素质(Quality)。具体说就是要求浙大的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以期完善个人的素质,最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为过去那种在大学“充电”,而后一劳永逸地在工作岗位上“ 放电”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那么,对于已习惯于传统教学并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教学

方法和风格的中老年政治教师来说,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将全面实施的今天,在探索过自己原有的知识底蕴、能力范围、素质适应性之后,是不是感觉到了面临挑战的惴惴不安了昵?接踵而至的,又将有何举措和作为呢?

我以为,要做好除旧迎新的准备,政治教师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Knowlcgc——拓展相关领域知识 1.充实法律知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转发《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发出通知,强调各部门以各地区要认真落实法制宣传教育“三五规划”,为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编《思想政治》在这方面着墨不少。单就其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而言,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企业法、劳动法、价格法、税法、破产法;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有经济合同法、市场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企业的经济监督方面,有计量法、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结合实际需要,若教师对法律知识没有相应的掌握,那么在实际教学时便可能捉襟见肘。故此,政治教师虽然没有律师职称,没有法官头街,不是审判员,但应熟知法律,能运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和学生。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对于增强自身及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十分必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塞本方略。”

知法懂法宣传法,是新课程标准下每个政治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施教准则。 2.涉猎外语知识

就政治教师群体而言,大凡都学过一至两门外语。但由于用进废退的原因, 以前政治学科中少之又少地用得到外语知识,故从教一段时间以后的学科教师大多对外语生疏起来,以为今后只同语文历史地理结成“近亲”(学校里有政史地不分家的说法)即可从容教学,其他工其性知识皆可不予理会。

按新课程标准颁布的新教材大大改变了以往教材的面貌。它在版面布局上突破了原来教材知识与材料不分的格局,而是以黑体字突出知识、原理的醒目性,以不同型号、不同字体的表示方法分析了参考资料、思考题目等,在有些参考和论证引述树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教师若没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教材中有些助读材料就可能成为教学中的阻力。如:

一年级上册中第99页在说明“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时引用的材料部分,有这样的文宇:“……仅杂交水稻一项,近十年就累计推广1.6×10 ha,增产稻谷2.4×1 0t……”。对于我这个只学过俄语的人来说,这个单位名称是在难以理解;向数学和物理老师请教,他们也不能精确做答。再问英语老师查过英语词典后,我才得知:“ha”是略写,全称为“hectare”,公顷的意思,等于1 00公亩或2.471英亩,合1 5市亩;“t”为统称,或写为ta,原文为TON,吨的英文原文。

与此类似的在一年级课本中还有不少。

16

从以上情况来看,外语知识对政治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不要求达到什么级别水平,但起码应弄清它的意义所在才不失水准,才不至“阻滞”教学。

在今天,外语已成为“世纪职能”之一,于教师而言,它应是必备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3.前瞻科技知识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人说,现代知识大潮汹涌而至,以往的知识有的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需要,因而被淘汰是十分正常的,平均为五年一次的知识淘汰率警示着我们在职政治教师,若仍沿用陈旧的科技知识点缀教学,对于求新求异的学生们来说,会因大倒胃口而遭至失败的。1998年6月1日《参考消息》 载文《经济学的困惑》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师们不能不注意吸收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新教材中,我们如能讲清克隆技术的来龙去脉、东南亚金融风波中的汇率、厄尔尼诺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广阔前景、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反物质及暗物质与物质有何不同,那么便有可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 1世纪的挑战,也不难培养出对新技术有更强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适用心理学知识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剧,心理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的行为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问题。90年代的学生将承载世纪的变迁。他们富裕、聪明、要强、现实,他们沐浴着“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带给他!们的关爱,同时也肩负着学业求成的压力和长辈的厚望。然而他们个性上的自私、任性等性格弱点以及社会上的有点赶时髦性质的文化追求与整个大环境的文化氛围的淡化,关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的缺乏,使得不少学生的心态常常失衡。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应该也有可能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得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人格。而对学生施加全方位的积极影响目的的实现,单靠心理学的教育是不成的,单靠学校的德育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政治教师也应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每位政治教师如果都能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感情取向、社交方式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学,将使学生受益无穷。

新课程标准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教材在各知识板块的安排布局上,就考虑到了动与静的统一,抽象理论与材料具体性的互补,文字表格和图画表达方式的交融,其目的在于揭示经济、社会、人的联系的紧密性。

其中有些题目本身即涉及到了心理学问题。一年级上册第1 18页的“议一议”:在择业过程巾,有人一再失去就业机会,只是因为择业观念有偏差。你认为追种偏差表现在什么地方?这种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从事专业条件、专业成就的能力、工作中创造精神都与社会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若能这样加以引导和解释,不但适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延展了学生对社会适应的应有弹性,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能没有帮助吗?!

二十一世纪,心理学将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二十一世纪,政治学科教育不能游离于学生的心理之外,政治教师不应是心理学知识的门外汉。

Abi liy—— 掌握持续发展技能

1.参与经济领域,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的中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时,将面临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师面对新教材,会真正体认到什么是理论与实践的

17

统一。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参与实践、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单是纸上谈兵,将不足以教育学生,并使学生成长为—个有一定经济头脑的人。

教师参与经济生活,并不等于要全身心地投身商海,做商人。它的范围表现在各方面,如:教师本身做为劳动者应知道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本专业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消费者,要了解自己在商品服务本场上的地位,才能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基础上为社会法制化做出相应的贡献;做为公民个人要有较强的“纳税人”意识;在家庭理财方面,能运用储蓄、债券、保险等知识参与经济生活。这不但防止了个人家庭财产的流失,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条件,打下基础。

这些既在教学内容之列,又是我们应身体力行的。是时代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2.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技能,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好准备。

这实际上是能否适应新时代要求、能否胜任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教与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快速反应,能储存和检查信息,能将不同数据(文字、图表、图画)等进行快速转换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枧辅助教学,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同时将加速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新教材的文字信息量较大,与旧的教材相比一年级上下册合计字数为277.000,又增加了漫画、图片等信息材料。若不采用先进的摄入和处理手段,学生的消化和理解、吸收都会出问题,这样反而违背了颁布新课程标准的初衷。为此,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里便有了用武之地。每位政治教师若若想不被时代的飞速发展所淘汰,便不可能拒绝学习计算机应用技能,并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Qual ity——建构全面完善的素质体系。

素质从形成原因角度来划分,有先天和后天两大类。人的先天禀赋不同,差异在所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后天发展水平的素质如性格特点、智商水平、体能情况等等,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根深蒂固,不可改变,而是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适应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完善人的素质,从而使人能有效地应对社会生活和成就自我,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个体生活的面貌和状态.正如柯云路所说:“人是一个灵敏的存在.……当我们掌握人既是生物的存在又是文化的存在的双重性之后,掌握了人被环境暗示和被

自我暗示的规律之后,运用适当的方法是能够比较迅速而有力地调整自己的。” “一个国家文化的重建,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变革的,包括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

“—个人素质结构的重建,也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变革的,它包括教师职业的规范素质,个人学科的特色素质和社会需要的发展素质三方面。”

教师职业的规范素质应指的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予奉献,甘为人梯。 个人学科的特色素质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应指的是: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社会需要的发展素质应指的是:知识广博和适用,情感积极和乐观;意志坚韧和自主;行动能动和公益。

18

我们之所以要建构全面完善的素质体系,是为使每位教师在新课程标准面前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我的限制因素,将应释放的热能全部发挥到学生和新教材之中;使阻碍着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学效率提高的一切与教师自身相关的因素排除并转化为积极因素。

教育要发展,教师素质首先要具备。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课程标准对政治教师的挑战,应是每位政治教师的当务之急。

19

选题在哪里?

——研究性学习题目问题探讨

《中国青年报》2001年6月19日的“思路花语”栏目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切科学研究中,比题目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胆量,比胆量更重要的是题目。”

研究性学习虽不能与科学研究同日而语,但做为一种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教学活动,要想“挑”起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热情,没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好题目是难以不辱使命的。 那么,选题在哪儿呢?根据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和知识内容以及深入的教学实践,我们常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报刊杂志的热点话题

记得全世界响当当的传媒巨子默多克(又译梅铎)曾说过:“报纸曾经是惟一的媒体形式,现在虽然有了别种媒体形式,但我们仍然钟情于报纸。报纸的力量还没有消失,它能操纵大众的趣味和思想,这正是报纸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必须选择报刊杂志中的热点问题呢?“没有人会拒绝有趣和刺激的东西,连上帝也不会。”有一段时间不论报纸、杂志、书籍等大谈智商、情商等,因此有了诸如AQ、EQ、IQ等名词出现。相应地在校内也流行起一股看“脑筋急转弯”类书的潮流。我们知道内容健康的脑筋急转弯不但能开发人的智力,而且能使人在开怀大笑后心旷神怡,正因如此,近年来这样的书刊总是热销热卖。但同时令人担忧的是也有滥竽充数并冠之以智力开发书籍之名的充斥其中,有的甚至在知识误导的同时,对学生的正常学习形成了障碍。由此我们更想到,有些个体书店、书摊受利益驱使大量出售所谓的“口袋书”,号称“言情系列”。这类书大多格调低下,语言纯洁性、规范性差,但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却有着相当的诱惑,加之看起来版面较小,被设计成可装进口袋中的小版本,能较好地规避老师、家长的眼睛,故在高中生中大有市场。有的女生甚至每次都借上十几本,课上课下地看个没完,痴迷其中的结果可想而知。虽然老师三令五申“管”“卡”“压”,可就是不绝如缕,“野火烧不尽”。但如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使之主动拒绝那些对青少年有误导作用的信息摄取,不是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吗?于是在哲学有关“联系”知识的链接下,我们师生共同拿出了这样一个选题:《认识“口袋书”》。

在这个选题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先是让学生正大光明地看“口袋书”,在“看”的过程中归纳、整理、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有的“口袋书”(言情系列)不是鲜花,是毒草,其中的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的成分确实少之又少。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若长期浸淫其中,难免“处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最后自己当然也要变臭了。这多危险! 同时,他们也认识了其他的“口袋书”:如工具类的辞典、字典等;知道建国以后最早的“小人书”;流行最普及的“口袋书”几乎人手一册;知道了几年前有一种“在路上”丛书,堪称“口袋书”中最适合学生的休闲阅读的书;知道了“口袋书”之所以行销市场有其经济学道理:成本较小且使用价值不变,甚至可以说可观等等。 这个选题好就好在它的指导性很强,且可以提升和运用到的知识板块几乎遍布“生活与哲学”全书:从意识反作用角度看好的和坏的“口袋书”的作用指引是泾渭分明的;从联系的角度看既可看到青少年学生接受能力强、更愿意接受新生事物。这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既提出了挑战又毋宁说是机遇,应从文化市场净化的急切性角度出发看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否则怎能保证不会“不战而败”?从主次矛盾角度学生懂得了学习与休闲、课内读物与课外读物不能混淆;从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看到“书”的主流和不健康文化传播这一支流的关系,不能谈“口袋书”色变,良莠不分,以致知识缩水;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角度分析,我们文化市场不是单纯需净化,且需丰富、完善,做到取的是精华,而不能在“泼洗澡水的同时也泼掉了孩子”;从价值观、理

20

赵小凡认为,信息业主要包括三大类产业:第一类是内容产业,内容就是信息本身,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音乐、网站等出版和媒体业;第二类是软件产业,软件就是加工信息的工具,是人类历史上智力含量最高的产品;第三类是通信产业,通信就是运输信息的工具。

第三种构成:

包括科学和教育。

何祚庥1 9 8 1 年至1 9 8 2 年间,何祚庥与罗劲松合写了有关“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文章。提出第三产业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三产业中教育和科学部门的增长尤为迅速,建议将科学和教育从第三产业中划分出来而成为第四产业。

第四种构成:

把信息产业划分为两个产业群——信息技术产业群和信息服务产业群。信息技术产业是开发、制造和销售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卫星、电话设备、电传设备、电视设备、广播设备、图文传真设备等)的产业,属于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的部门;而信息服务产业是利用信息机器和信息载体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流通、分配和服务,包括培养信息人才的产业,属于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 5.分类方法和依据

第一种 按所在的经济领域划分 ——经济领域划分为四个产业,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属于市场经济领域的产业,第四产业属于非市场经济领域的产业。

第二种 依据生产力水平和主导产业划分

赵小凡: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生产关系来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信息业定义为第四产业,是依据生产力水平和主导产业划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尝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动力。因此,根据这一原则划分出第四产业是有科学依据的。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每个社会都有其特有的主导产业。

农业的主要指标是重量,工业的主要指标是数量,服务业的主要指标是质量,而信息业的主要指标则是品种。

第三种 按信息传递手段划分

——信息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信息的传递。由于各种传递手段的出现和发展,使信息产业最终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产业。

最早出现的信息传递手段是通信,19世纪,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人类进入了电信时代。在这一时期,报纸、通讯、广播、广告、杂志等,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增大。

战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是信息产业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的发明和发展不仅使信息传递更为快捷简便,而且也为微电脑进入家庭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信息产业发生了一次革命。

6.第四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

从第零产业到第四产业,后面的产业既比前面的产业更先进,又都是建立在前面各产业基础之上。各产业追求的主要指标是不一样的。农业的主要指标是重量,工业的主要指标是数量,服务业的主要指标是质量,而信息业的主要指标则是品种(也就是创新)。

46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成为物质、能源之外又一重要的经济、战略资源。而且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经济增长因素的结构中信息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将来很可能取代传统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而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同时,信息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工具。所以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很大,对其他产业具有极大的拉动力。在信息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龙头,带动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技术的发展,与此相关又带动一批其他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海关技术等等迅速成长。信息产业将引起传统产业的新生,提高其效率,开辟新市场。

晏阳认为,作为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事务中的战略地位。各项信息技术体制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主权的重要体现。 7.我国的第四产业

对第四产业的掌握和运用,国际上有它的普遍特点。但在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性,这特点,表现在政治制度上,也表现在经济机制上,甚至表现的思想观念上。因而,对第四产业的运用也有自己的特点。

在目前正在执行的“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专门论述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信息业已经处在了与三大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

预计到2005年,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将占我国GDP5%的份额,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以上。

参考文献:

《第四产业论──有效增长中的普遍繁荣?》 《信息业就是第四产业》 2003-09-25 杨谷 〈〈光明日报 〉〉 〈〈我国为何要发展信息产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商务管理系 晏阳

47

德育VS《兵法》

——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及体会

“给我一打婴儿,我就能培养出十二个不同的人来。”卢梭的名言如果运用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恰好说明了学校德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当德育目标确定之后,我们需要雕琢的是如何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德育方法问题。依据长期的德育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我借用《孙子兵法》中“道”、“天”、“地”、“将”、“法”五字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南和向导。

· 方向的选择是保证良好德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孙子兵法》中的“道”,即方向、道路之意。借用到教育实践中,可引申为准则、方针。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在具体的德育取向上,德育工作之“道”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教育为基准:“一切的教育都应归结到人的自我教育上。”对于广大的青少年而言,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外因,而被教育者的自我认知才是规范人的行为的风向标。

2、同伴教育为助力:所谓以人为镜,见贤思齐。同伴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道德行为,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场”。

3、家庭教育为阶梯:德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所谓的“问题学生”的背后差不多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有时扭曲的家庭教育会使学校教育徒劳无

48

功。

4、学校教育为核心:学校教育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不能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想法和短期行为。学校教育搞好了,会使受教育者受益终生。所以近些年教育界流行着这样的口号:“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实在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耐人寻味。

5、社会教育为延伸:一个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不是“穿锦绣的衣服给人看。”(蔡元培语)因此,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社会表现承担着重要职责。我们不能期望在一个大染缸中,每个人都还能保持纯净和正直。只有劲儿往一处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德育效果,不致前功尽弃。综合起来,德育之“道”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天”,天时、机会之意。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德育,掌握有利时机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军事方面的攻取之术。为使教育水到渠成,宜应天时而施教,决不可戴高帽、唱高调或泛泛而论。

从中外大量的德育实践看,学校德育工作最应该与时俱进。

49

自我教育 社会教育 个体的人 同伴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美国朝野震惊,深感教育落后。次年,联邦政府匆忙颁布《国防教育法》,要求加强自然科学、数学、外语所谓“新三艺”的教学,强调“英才教育”,学校德育一片沉寂落寞。然而,强化国防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的举措,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产生了各种异化现象:许多青年目无社会规则,蔑视社会公德,抛弃社会责任;学校纪律松弛,吸毒、盗窃、暴力与日俱增,直至爆发席卷全球的青年反抗运动。这一方面是对无视学校德育的报复,另一方面又成了加强学校德育的契机。从1976年开始,美国掀起了一场“恢复基础”的全国性教育运动。这个运动既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看重,又要恢复爱国精神教育,严格纪律,甚至规定服装发型,允许体罚。从此,加强学校德育也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我们的学校德育实践中,对教育契机的把握是值得称道的。“神州六号”发射成功后,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也加入了在线评论:“在对宇宙的探索中,中国人的步履是坚实而铿锵的。感谢为此作出巨大努力的各界人士!”另一个人的评论是:“费聂二人只是在作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做好了本职工作就可以被称作是英雄的话,那么教师每天教书育人是不是应该称之为教师英雄?医生每天治病救人是不是应该称之为救人英雄?”

就此,我们以“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英雄观?”为题,掀起一个大讨论。有的同学从古希腊对英雄崇拜缺失进而导致古奥运会的消亡(参阅《新华文摘》2005.12第161页文)来说明树立英雄形象的重要性,学生们深受震动。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