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
更新时间:2024-03-01 23:0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
富顺二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考化学科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考查学生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考查了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
(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
“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纲要求: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1-1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气体摩尔体积(L·mol)。理解物质的量浓
-1
度(mol·L)、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四、学法指导:
1、多记善背、注重理解。
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点多而繁,易学难记不好用。学习中应加强记忆,否则就只能“望题兴叹”。记忆时要讲究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借助口诀记忆是行之有效的,如元素周期的记忆表:七主七副七周期,零族.Ⅷ族.镧锕系,同周金减.非递增,同族金增.非递减;相邻相似规律;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相同结构.阴上阳下.径小序大等。
2、勤学好练、巩固提高
勤学首先是要认真地学好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对不清楚的问题勇于提问、质疑,同时要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求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理论指导、注重技法
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知识需要记忆,但却不能机械记忆,而应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使之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以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为指导,认识硫、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这样既强化了元素知识的记忆巩固,又深化了对概念、理论的理解。
4、重视实验、乐于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你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仔细做好学习实验,而且要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的探究。
5、及时归纳、探求规律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都应及时进行总结。一要全面整理,编织成网:将化学知识和方法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要查漏补缺,完善知识:善于总结者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欠缺并及时予以补救;三要专题整理,深入学习:将分散在不同章节的同类知识或方法进行专题总结,可使学习不断深化;四要归类习题,探求规律:善于把习题按题型或题性归类,总结解法,找出规律,可使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五、复习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复习时加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表达式的运用,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进行
有关计算.熟悉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和正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适用范围等.如:一般情况下凡是增大(或升高)某外界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反之均减小,但程度上有三同三不同;从而导致平衡是否移动及反应的方向.还应特别重视图像的应用,如: V—t(14种)过程变化图像等.
复习化学平衡时要理解概念,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并比较“四大”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研究的对象范围,移动原理的分析应用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理解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掌握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及思路.结合典型例题的分析及解答.启发学生掌握: 化学平衡计算的方法思路(建立平衡模式、确定三量变化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思路(看懂图像、联想规律、作出判断)等. 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例 反应4NH3(g)+5O2 (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1 -1
A.V(NH3)=0.010mol·(L·s) B.V(O2)=0.0010mol·(L ·s)
-1 -1
C.V(NO)=0.0010mol·(L·s) D.V(H2O)=0.045mol·(L·s)
-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V(H2O)=0.0015mol·(L·s),再利用V(NH3): V(O2):V(NO):V(H2O)=4:5:4:6这一关系分别求V(NH3),V(O2),V(NO)对比可知C项正确.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例 100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1
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 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热 D.加入少量金属钠
答案C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此题与压强,催化剂无关,从浓度与温度因素考虑.
-1+
已知酸不足,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后,c(H)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的总量也增大,不符合题意;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强酸制弱酸生成了少量的醋酸,降低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D加入少量金属钠后,钠可以与水反应使生成的氢气量增大,当然反应放热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只有C符合.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例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n H <0 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
B.点 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 a ·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b · 处n(N2)不一样 e NH c · 3·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 · H 2
d 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由0点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 v(逆)
0 ,n(N2)相同.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t2 t,773Kt1 逐渐增大,直到反应达到平衡;d、e两处都处于平衡状态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
程度比673K下的小,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小.
4.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例 对于N2(g)+3H2(g)2NH3(g);△H<0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 B.断裂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 C.N2,H2,NH3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D.密闭容器中的总压强不变
E.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 F.N2,H2,NH3的浓度相等
G.N2,H2不再发生反应 H.V(N2)=1/3V(H2)
I.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J.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K.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反应吸收的热量
答案:ACDJK 解析: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①V正 =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符合其中一个特征,则达到平衡状态。A项符合①;B项表示的是正反应的进行情况;E,F项中分子数之比为1:3:2及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各成分浓度不变,也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G项违背了化学平衡状态是
2NH3(g); △
理清两条主线:升(化合价升高)→失(失去电子)→氧(发生氧化反应)→还(还原剂),降→得→还 →氧;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抓住一个守恒进行配平和计算。 2、 研读考纲,分清主次,明确目标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和复习、备考的重要指南。研究该部分‘知识点’、‘能力点’、‘应用点’及其‘结合点’,并关注‘变化点’。
3、 研究高考试题,突出能力,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走向。特别是全国各省市的优秀高考试题和一些教育考试试点地区的考试题(如北京、上海、山东等)应引起关注,同时必须研究近几年四川高考试题,研究试题中常考、已考、还没有考的知识点和题型,从而真正做到提高复习的效率。
4、 引导学生“多读”—读课本、读参考书、读以前做过、考过习题和试卷。
离子反应
知识梳理: 1、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型
2、类型 复分解型 非氧化还原型 双水解型 络合型
A定义 3、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 B意义
C书写方法及步骤 依据 4、应用 离子是否共存判断
类型a 复分解b 氧化还原c 双水解b 络合 技能:
1、常见离子方程式书写 2、判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 3、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4、离子推断 难点:
1、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 2、浓度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
3、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以下例说明)
一、限制“酸性溶液”条件型 pH<7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 酸性溶液 使甲基橙呈红色 使pH试纸变红 加Mg产生H2
--14
c(OH)=1×10mol/L
--2------
不能共存的离子:OH、ClO、S、CH3COO、F、C6H5O、AlO2、HS等
二、限制“碱性溶液”条件型 pH>7
pH试纸变蓝
碱性溶液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 使酚酞试液变红 使甲基橙呈黄色
-14
c(H+)=1×10mol/L
+2+2+2+3+3++---
不能共存的离子:NH4、Mg、Cu、Fe、Fe、Al、Ag、HS、HSO3、HCO3等 三、限制“酸性或碱性溶液”条件型
?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
--14
?水电离出的c(OH)或 c(H+)=1×10mol/L溶液。 四、限制“无色透明溶液型”条件型
-
?“无色”一定无Fe2+、Cu2+、MnO4、Fe3+ ?“透明”一定无浑浊、无沉淀
+---2-2+2+3+3+
如:Ag与Cl、Br、I、SO4;Mg、Cu、Fe、Al等在水中会水解浑浊。 五、限制“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
---
常见氧化性离子:Fe3+、H+、MnO4、Cr2O72、ClO
----
常见还原性离子:I、S2、Br、Fe2+、SO32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重要反应必须过关掌握。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知识点:
1. 原子结构.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2. 原子结构的规律及特性
3. 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及强弱的判断方法 4. 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5. 化学键与晶体类别的关系规律及特性 6. 熔点.沸点高低的规律及比较方法
练习: 双基过手
A
C B
1、金属性由强到弱C>B>A 2、原子半径由大到小C>B>A 3、非金属性由强到弱A>B>C 4、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1” 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3” 6、置换水中氢难易“1” 7、等摩时置换酸中氢最多AB 8、与H2化合由易到难“3” 9、气态氢化物稳定性“3” 10、原子氧化性由强到弱“3” 11、原子还原性由强到弱 “1” 12、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3” 13、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1” 14、化合价最高 AB 15、负化合价最低 C 16、An+半径 < A原子半径 17、若A 最高氧化物为A2O5 ,则C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CH4
能力训练:
1.已知A、B是第一周期以外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若A的核电荷数为a,则B的核电荷数不可能为( B )
A、a+8-m-n B、a+18-m-n C、a+16-m-n D、a-m-n
解题思路: 原子电子(核电荷数)关系 → 找离子电子关系
An+电子: a – n Bm-电子:ZB+m
An+ 与Bm- ? A B a-n+8=ZB+m 的电子关 ? B
A a-n=ZB+m 系可能是 ? A
B a-n+16=ZB+m
2. 2515P是我国最近合成的一种新核素, 2515P表示的磷原子是( D )
A. 核外有25个电子,其中有5个电子能参与成键 B. 2515P是一种新元素
C. 核内有15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D. 质量数为25,原子序数为15,核内有10个中子
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
?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Y的元素符号是 ;Z的元素名称是 。
?XZ3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结构简式是 。
4.目前人类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D )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映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 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 A.WX2分子式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W<Y< Z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B.Na2O和Na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 7.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C )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8.在元素周期表中, A、B、C、D 、E五种元素分别位于不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E、分别位于不同的短周期,且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易溶,C与B、D直接相邻。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请填写下列空白: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B、E形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C、E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 性。
?BA4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该燃料电池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气,电解质是KOH溶液,则正极的电池反应式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CD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催化剂作用下,BA4与之反应的生成物可参与大气循环,因而消除了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电解质溶液
一、高考热点内容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主要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理论的应用;溶液酸碱性(或pH的大小)的判断;有关溶液pH的计算。此类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对盐类水解的考查应引起重视,因为盐类水解常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溶液的pH、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但也有一部分简答题。
二、电解质溶液知识要点归纳
电解质溶液知识可归纳为:一实验、二判断、三守恒。 一实验是中和滴定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二判断是弱电解质的判断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弱电解质的判断可通过比较一定条件下①导电性强弱,②氢离子浓度大小,③起始反应速率,④稀释后pH的变化程度,⑤相同pH的两溶掖稀释至相同pH所加水的量,⑥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或pH的大小),⑦较强酸制较弱酸的难易(离子结合能力)等进行判断。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需考虑电离程度、水解程度、不同溶液同一离子、同浓度下不同溶液不同离子、促进、抑制等种种因素。
三大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复习时注意与生产及生活实际结合,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电离平衡或水解平衡中的应用。 三.电解质溶液复习建议
1.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强化训练,集中突破。要从各个侧面讲清讲透,练足练够,条条落实,尽量避免撒大网而无针对性的做法,因为这样对知识漏洞难以准确把握,同时学生也可能感到知识杂乱而不易掌握。对经典高考题型进行“陈题新做”, 加强“变式训练”。近几年高考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考题,考点清晰明确,以旧知识考新问题,以新信息考旧知识的题型很常见,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从而使知识从点到线并延伸到面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和总结,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加强“双基”、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2.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各知识点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的。如用勒夏特列原理就可以很好地统领、收敛和发散“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四大平衡,且与高中化学中许多主干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用联系的眼光对待分散的知识点。 3.结合例题和能力强化训练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向规范化要分数。在复习中一要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名词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有效数字要正确;二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路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的环节;三要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要点准确,语言简练;四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依次写出条件,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
+
效率。例如关于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题,解答的思路是:先判断酸碱过量,若反应后剩余酸,按c(H)计算
-+
pH;若反应后剩余碱,则按c(OH)计算,由KW计算出c(H)得pH;若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后pH=7。按照上述思路方法,也可由混合后溶液的pH,分析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或体积大小。另外许多题目计算pH的角度与方法在不断变化,
+-
但关键仍然是要设法确定溶液的c(H)或c(OH)。
溶液与胶体
一、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三章第三自然节,第三册中的第二章第一、二两个自然节,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溶液等有关内容,其主要考点是:
①溶液、浊液、肢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及主要差别; ②溶液的组成、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③有关溶解度、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⑤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⑥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本部分概念较多且易混淆,复习时宜从概念的对比辨析入手,把握有关概念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特点。诸如:悬浊液与乳浊液、胶体与溶液、分散系与分散质和分散剂、溶质与胶粒、溶解度与溶解性、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盐析与沉淀、风化与潮解等,对此多归纳对比,加深理解领悟。
2.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溶液的计算,如:配液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溶解度计算等。熟记有关的计算公式,引入大量公式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灵活熟练的掌握此类计算题目的解题方法、思路。
3.注重典型实验的理解与应用。如: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胶体的检验与鉴别(丁达尔效应)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本部分的重点实验内容,应从仪器的选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4.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溶液的组成、有关溶液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二课时复习三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胶体制备、性质及应用。
二、例题注释
本部分共设计三个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此题主要考查胶体的重要性质。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注重对胶体的性质应全面准确地掌握,不但要记住概念,还要知道产生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电泳等现象的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对答案一一分析方可得出正确答案。
例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2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此题主要以已知浓度的两种氨水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为题材,考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关系,要求考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可机械地套用公式。只有掌握两种表达形式的实质,并巧用氨水密度与浓度的关系(提示),方可顺利解题。
例3:(1)标准状况下,用氨气做喷泉实验,实验完毕后,液体进入烧瓶总容积的2/3。假设溶质不外泄,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_。
-1
(2)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以溶液的密度为0.90g·mL,则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此题是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和溶液体积(L),即可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有关计算中形成解题思路一般由两个出发点:
① 由“定义式”出发: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n/V,由此知,欲求c,先求n及V。 ② 由守恒的观点出发:
a.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b.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c.质量守恒。 三、拓展题例 例1、(2003年新课程,1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解析】设与5.6g生石灰反应的水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Ca(OH)2的质量为y,则: CaO + H2O = Ca(OH)2 56 18 74 5.6g x y
561874?? x=1.8g y=7.4g 5.6gxy此时原溶液剩余质量为100g-1.8g=98.2g。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故与CaO反应的1.8g H2O原来所溶解的Ca(OH)2
也应与反应生成的Ca(OH)2一同析出,在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所得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析出沉淀的质量应大于7.4g。
【答案】D
例2、实验室要配制含有0.17mol K2SO4,0.16mol KCl, 0.5mol NaCl的溶液1L。现因无K2SO4,只有Na2SO4、KCl、NaCl,问如何配制所需溶液,简述操作步骤。
+
【答案】由K ~ KCl
(0.17×2+0.16)mol 0.5mol
-1
则所需KCl质量:m(KCl)=0.5mol×74.5g?mol=37.3g。
2 ~ Na2SO4 ~ 2Na+ SO4
0.17mol 0.17mol 2× 0.17mol
-1
即m(Na2SO4) = 0.17mol×142g?mol = 24.19g,
-1
所以m(NaCl) = (0.5mol-2×0.17mol)×58.5g·mol=9.4g。
用天平称取37.3g KCl、24.1g Na2SO4、9.4g NaCl溶于适量蒸馏水中,搅拌溶解,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把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里,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人容量瓶里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处,使溶液的凹面正好跟刻度相平,塞上塞子摇匀。
例3、在Fe(OH)3 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l)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写序号)。
- + 3+-
【解析】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能使Fe(OH)3 胶粒聚沉,H使其溶解,生成的Fe又能氧化I成I2 ;而HCl只能使其聚沉→溶解。
【答案】(1)加人电解质后,使胶体聚沉
+ 3+
(2)Fe(OH)3 + 3H= Fe+ 3H2O
3+- 2+
(3)有I2 生成2Fe + 2I= I2+2Fe (4)(l)、(2)
例4、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 ( )
A.盐析 B.过滤 C.结晶 D.渗析
在下列横线上用上面方法的编号填出恰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 (l)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用__________; (2)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__________; (3)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__________; (4)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甘油和肥皂),用_________。 【解析】(l)除去Ca(OH)2 溶液中的CaCO3不溶物只能用过滤分离; (2)胶体中除去(NH4)2SO4 应用半透膜进行渗析;
(3)KNO3与NaCl都能溶解于水,但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可利用结晶方法分离; (4)加入食盐盐析,可以降低肥皂的溶解度。 【答案】(l)B (2)D (3)C (4)A
六 、教学时间安排:
大约两学月
2009年9月
正在阅读: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03-01
小班认识几何图形教案06-08
气管异物经验讨论-丁香园 - 图文11-17
2017《导学教程》生物新编高考总复习:教师参考用书全册05-29
2019-2025年中国白砂糖市场全景调查研究报告 - 图文01-09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关系的研究综述06-14
第三方支付安全问题研究03-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基本
- 一轮
- 高三
- 复习
- 概念
- 理论
- 化学
- 计划
- 2009
- 青岛市建筑设计院名单
- 应急个人工作总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 数控专业毕业论文86
- 2015-2020年中国血浆代用品市场深度调查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贸函电试题
- 2009年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第2轮试题及解答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 推荐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周考文综
- 成考高数一公式
- 2018年产620吨光刻胶专用化学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谈煤炭企业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 标准合同模板全国最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3-0201)中英文翻译
- 猫捕鱼
- 中国农工民主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2018年部门预算
- 上海电视大学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外国法制史》试题
- 2012年计算机基础知识
- 超声波洗牙费用
-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 投标人须知1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