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3-11-18 13: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挥学生的思维。

数学家张广厚曾说:“数学无疑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也同样需要很强的几何直观能力。抽象思维如果脱离直观,一般是很有限度的,同样,在抽象中如果看不出直观,一般说明还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如通过作线段图、树形图、集合图、数轴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培养学生“在抽象中看出直观”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概念数学

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意义所指的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枯燥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图形等,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入学初,刚学习数学知识时,教材首先就是通过数与物(形)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起数的基本概念,认识数、学习数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比较长短、多少、高矮等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认识与组拼,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把数与形联系起来,数形有机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与形的结合就更加广泛与深入。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将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8份、16份,然后用铅笔分别画出3份、6份、12份,比一比画出部分的大小。并将三张长方形纸依次贴在黑板上,分别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如下图:

1

3612 4816让学生观察这几组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都相等呢?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这里有了数形结合,学生能够很直观地发现

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计算算理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许多老师甚至不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复述题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5=,然后让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学生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集体汇报时教师要在众多的算法中突出板书理解凑十法,通过数形结合明白算理。

︱︱︱︱ 然后过渡到 9 + 5 = 14 ︱︱︱︱︱︱︱︱︱︱

9 1 4 1 4

10 10

又如,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一张长方形纸条,第一

11,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221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2次剪去它的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形来表示:

2

然后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展示学生画的图形,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

1×23111=。在数学×时,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用斜线涂出

442431它的,再把这张纸横着对折2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教师多媒体展示

44下图:

313得出:×=,并适时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164以上例子,就是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就能联想到算式,能更有效地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拓展几何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正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时,不能仅着眼于学生认识一些图形和能进行有关的求积计算,还应致力于如何采用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面积公式的意义,就必须让学生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怎样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探索交流后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推导方法:

方法一:数方格

方法二: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方法三:通过割补可以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通过分析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的相互关系,得出三角形的公式:S=ah÷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明白了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也深刻理解了“除以2”的涵义。这样的教学,借助数形结合,促进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深刻理解,还强化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有线段图、示意图、数形图、几何图、韦恩图和表格等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下面的例子就是借助表格来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

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这节课中,即采用假设法解题时,运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极为抽象的假设法变得直观形象。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题中有两个变量:鸡和兔,鸡的只数增多,兔的只数就要减少,反之鸡少了兔就多了。但它们总的只数和腿的条数是不变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鸡与兔是两个变量十分困难,教师单纯用语言是无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的。因此,教材就采用了数形结合(即表格),帮助学生理解鸡兔这两个变量的。在表格中学生通过猜测和尝试,逐步优化思路和方法:从有1只鸡开始一个一个地试,到几只鸡几只鸡地变化尝试和调整,到最后假设鸡和兔各占一半,两步到位,也就是10鸡,10只兔,共有60条腿。腿比实际54条多了6条,因为每多算一只兔子就会多算2条腿,说明多算了3只兔子,得到:7只兔子,13只鸡的正确结果。此时,再进一步延伸到假设法列式解决,即假设20只全部是兔子,得到算式:(20×4-54)÷(4-2)=13(只),水到渠成,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4

五、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整理数学知识体系

我们上完一个单元、一册书或整个小学阶段,就需要对相对应章节内容进行复习整理,使学生数学知识形成体系。复习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小学数学内容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地串在一起,但数学教材的内容却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完成的。因此,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整理,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但能加深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便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便于今后运用。运用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如下面的树形图就是对数的计算的复习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2、四则运算的法则 3、混合运算的顺序 4、运算 加法

减法

数的计算 乘法

除法

加法交换律

加法定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 减法性质

5、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

乘法定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除法 商不变性质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我们要培养让学生有很好的数形结合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达到数形统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5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