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六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5 08: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数学第六册凤凰版课后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我将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继续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迈向新的台阶。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5、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
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级下册总备课
一、教学内容:
所属领域 数与代数 单元题目 一、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二、走进天文宫 ——年、月、日 三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泰山黄金周 ——计算器 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1. 万以上数的认、读、写,十进制计数法。 2. 近似数。 3. 数字编码。 1.24时计时法 2.年、月、日的认识 1、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 2、 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1、 认识计算器 2、 用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 3、 探索规律 1、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数乘正十数乘法的口算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4、 积的变化规律 5、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6、 回顾整理 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 1、 从不同位置观察一组组合物体,辨别形状 2、 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2、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 3、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4、 商不变性质 5、 回顾整理 通过计算和统计认识纸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 认识直线、射线、线段 2、 了解平行与相交,画垂线与平行线 3、 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认识条形统计图 系统整理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五、扬帆奥运 ——三位数乘两位数 实践与综合应用 空间与图形 综合应用——荡秋千 六、走进商场 ——观察物体 数与代数 七、农田里的数学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实践与综合应用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 九、长大我也去航天 ——统计 回顾整理 ——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 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叔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 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 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 知识与技能 1、 加深对乘除法等知1、通过实识的例,进一步理认识条形解。 统计图(12、 在实格表示多践活个单位)。 动2、经历简中,单的收集、初步整理、描述了解和分析数分析据的过程。 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 学 思 考 1、 活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 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 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 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1、 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2、 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 1、 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 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解 决 问 题 情 感 与 态 度
4、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三、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九、长大了我也去航天——统计 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时数 8课时 5课时 5课时 2课时 12课时 3课时 12课时 1课时 4课时 3课时 5课时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上课听讲专心,但粗心的毛病普遍存在,落后生比较多,在读题审题方面存在缺陷,往往不是丢这儿就是落那儿,很让人头疼,另外计算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优秀学生还存在自我满足的现象。本册书的内容比较多样,相对而言需要认真钻研。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备足课,寻求适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知识,让其打好基础,逐步提高。
值得关注的学生:
王金凯,理解能力差,计算慢,但计算准确性较好。
青海燕,不爱学习,滑头,不做作业,钉子户的感觉,要采取一定的技巧。 刘正新,聪明,但是不爱学习,多动,不爱做作业。
蒋健呈,撒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家长溺爱,不完成作业。但是表扬一下进步
一点。
刘伟鹏,好动,好插话,好表现,但是真实水平不高,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表扬有用。
五、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i. 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 ii. 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新知识。 iii.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 iv. 正确把握教学节奏,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v.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
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基本内容: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和一个拓展平台,采用了图片、文字“遥相呼应”的呈现形式。拓展平台呈现的是为学生参加比赛编参赛号码的情景,由此引入数的编码的学习。
教材特点:
1、 2、 3、
素材选取的领域比较宽泛。让学生在读书和写数的基础上体会计数单位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有所创新。信息量足,内容丰富,使学生在京利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体现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素材的选取注重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
4、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读写万以上的数。 2、 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 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5、 探索万以上数得读、写、比较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1、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改写方法。 3、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情景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大数的认、读、写。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计数器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8课时
第一课时 万以上数的认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尤其是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十万是多少?
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师结:10 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想: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
4、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
5、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四位一级。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
1、讨论大数的读法: (1) 先分级。四位一级。
(2) 按照个级读法读万级、亿级的数,记得要加“万”、“亿” (3) 每级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一个或连续多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
1、数一数:同桌对数。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3、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起来说一下。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4、5、6。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大数的读法: 1、 分级:四位一级 2、 个级读法,别丢“万”、“亿”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并掌握了万级、亿级数的读法,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能够正确掌握数位表及计数单位,准确读出较大的数,大部分同学掌握得较好,个别学生对于中间有零的数不能正确读出,另外不少学生容易把5065000读作:五百零六万零五千。应及时订正,课后应对这几名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尤其是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10 )个一万,一百万里有( 10 )个十万,一千万里有( 10 )个一百万,一亿里有( 10 )个一千万。
3、读数练习。90793100 6400300 1245089 1206799006
20067009000 450089000000
4、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8个一,7个十,6个百,5个千,4个万,3个十万,2个百万。 (计数单位和数位要分开) 二、、设境激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吗?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第7 页的信息,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索 怎样写多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
2、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
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哪个数级里的哪个数位上。 3、什么情况下写“0”?
当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的时候,写“0”占位。 (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 4、强调:写“数”读“字” 四、反馈练习
写出下面个数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指名板演。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2、4、6、7。
板书设计:
亿级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 写作: 9 0 7 9 3 1 0 0
万级 个级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 写作: 6 4 0 0 3 0 0 十三亿 写作:1 3 0 0 0 0 0 0 0 0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 写作: 1 6 4 7 0 0 0 0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 写作: 4 5 1 2 3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同学虽然已经掌握了较大数的写法,但是,能够正确写出来的同学却并不多,大部分同学对于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的写法掌握的不理想,不能正确判断出究竟要写几个0,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方法 。另外,个别学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八个万(应该为数字8)应再次强调:写数(写作:数字)读字(读作:大写文字)。
比较大小和改写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
2、掌握改写的方法。 教具学具:数值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 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 ①看位数,位数多,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比较大小。
(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5) 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每一寸土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好好学习,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加倍努力。 2、学习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简便) (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3)教师总结: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去掉4个0,加个“万”字。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去掉8个0,加个“亿”字 三、自主练习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和改写
比较大小:看位数,位数多,数就大;
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改写:9600000=960万 1300000000=13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比较的方法后进行学习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独立进行判断,并对比较方法进行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的较好,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在数的改写方面,学生都能理解用万、亿做单位的数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改写。个别学生存在问题:9600000=九百六十万,应强调,写“数”。读数时才会用到大写。
比较大小和改写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2、利用学具,培养学生摆、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加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教具学具:数值块、计数器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读课本给出的信息,然后再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
方法: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比较。
2、先让学生读信息,再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3、独立解答。
4、口算:注意有万或亿作单位的题目。 36万+12万=48万 15亿-6亿=9亿 42万÷3万=14 64亿÷8=8亿
5、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6、让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1)看位数。位数多,数就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起依次类推比较大小。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对于大数的比较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比较大数的时候,在速度上、准确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数的改写,基本上没有错误,达到了复习的效果。上节课存在的写数问题也已解决。学生掌握的很好。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计数器,数值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 — 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解决问题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
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 (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6) 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
“舍”还是“入”呢?
(≥5进,≤4舍)0,1,2,3,4舍去;5,6,7,8,9进一。 (7) 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8) 小结方法:
四舍五入到万位,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看千万位上的数。
≥5进, ≤4舍
5,6,7,8,9进一 0,1,2,3,4舍去 三、自主练习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 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
舍去,全改成0。 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到万位,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看千万位上的数。
≥5进, ≤4舍
5,6,7,8,9进一 0,1,2,3,4舍去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怎
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但是,学生由于受到估算的影响,在求近似数时,经常出现不是向前一位进一,而是向前几位进一,把数写成整数。还有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判断四舍五入的时候看个位,应及时纠正,并在后面的复习中,加强练习,巩固正确方法。
信息窗4:近似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知识,了解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2、进一步巩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0,进一步巩固练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计数器,数值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阅读小知识,然后同桌讨论: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知识? 二、解答质疑
教师讲解: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师在这也可扩展讲一下整数,并简单讲一下自然数与整数的区别: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除了自然数外,还包括一些比自然数小的的整数,以后才学.
三、自主练习
1、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的? 2、首先让学生阅读信息,了解世界之最,然后再来改写。
(1)世界上最大的海是珊瑚海,面积达4791000平方千米,约( )万平方千米。
(2)世界上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已探明储量为185000000吨,
约( )亿吨。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11030米。 4、可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下。 5、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这一作业。
6、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独立解决。提倡回家查找别的城市的面积。 8、引导学生完成。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对于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基本上能够区分出求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在做到具体的提示,个别的题目学生还是不能正确了解,例如:|9689|546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9690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1亿。个别学生对于类似问题还不能灵活运用,从而出现错误,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复习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
第七课时 拓展平台:编码语言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数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之外,还可以表示编码。了解编码的作用。 2、学会简单的编码。 教学重点:
了解编码的实际作用,学会简单的编码。 教具学具:
邮寄过的信封,身份证,号码牌,学籍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五个年级140名同学参加。我们要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二、解答质疑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编码,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编码,以及怎样编码?
1、学习身份证编码
看课本上的身份证(也可复印一个身份证)的编号,你知道身份证号码由几
部分组成的呢?同学们可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 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
例如:370685198102195011 我们从身份证号码中可以看出他的出生日期是1981年2月19日。
2、学习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例如:265400表示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 4、学习汽车车牌、条形码、电话号码的编码规律。
5、小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三、学会编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注意编参赛号码时可把学校、年级、班级等区分出来),然后进行交流。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数除了表示数量和顺序外,还可以用来编码。并且了解了简单的编码的作用,学会了简单的编码方法。通过学习,同学们掌握得较好,希望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第八课时 拓展平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编码练习,进一步掌握编码的规律。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找到规律后,再让学生解答下面的问题,最后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编码。
2、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5、4、3、2、1这五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然后再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3、我也来设计。由学生课后完成。 我学会了吗?
先读一读资料,再让学生独立解答(1)、(2)、(3)、(4)等小题。 (5)小题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要说出估计方法。 (6)小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提问题。
教后反思:
通过复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编码的方法,知道了编码表示的意思,大部分同学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同学,应进行课后辅导.
单元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时,掌握的较好,但是在学习数的写法时,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理想,特别是中间有零的数,不知道应写几个零。在学习数的改写时,对于特别大的数,在改写时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学生由于受估算的影响,不是向前一位进一,而是像十位、百位进一。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再次强调:四舍五入求近似数时看低一级数位上的数加以判断,部分学生可记住两句话:四舍五入到万位时看千位,四舍五入到亿位时看千万位;小于5需舍去,等于大于5就进一。
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
教学目标:
a) 结合现实情景,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
简单的时间计算。
b) 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
闰年的知识 。
c) 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
时,受到科普教育。
d)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四、 教学重难点:
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教学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四、教学建议:
a)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b)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c) 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d)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 六、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教具学具:钟表模型,年历卡
第一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工具:钟表、表盘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
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
(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8时早上有一个,晚上也有一个。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 (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2、
5:00是几时? 5:45是几时?
3、 6: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00是几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45是几时?
16: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16:30-12=4:30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 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
些?
(2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
(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
让学生读出来。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时刻及念老师收集到的时刻时,师板书成两排) (4) 教师活动: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
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12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 晚上10时关门 ( 10:00 ) 北京广播电台 早上6:30开始播音 ( 6:30 ) 美少女战士 下午4时开播 ( 16:00 ) 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 9:30开门 ( 9:30 ) 颐和园 18时闭园 ( 6:00 ) 图书馆 16时30分停止借书 ( 4:30 )
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思路汇报。 12时计时法转换成24计时法,下午、晚上的要+12,相反-12。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5 四、作业: 板书设计
15:00是几时? 下午3时 15:45是几时? 下午3时45分 16: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
12时转换成24时要加12 24时转换成12时就减12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2时计时法的基础 ,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学习效果一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加强时间换算的练习。存在问题:下午16时,晚上20时。既然出现下午、晚上,就应该表示是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就不应该在出现16、20。
第二课时 年月日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
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同学们真聪明,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板书:年、月、日)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运动动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地球自己自转一周是一天)
2、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
(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天)
(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 小结:
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几个大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 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7、8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闰年) 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伸出左拳,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
(2)凸起的月哪儿个月?每月个有多少天?(1、3、5、7、8、10、12,每
月31天)
(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31×7+30×4=365天 生C:30×12+7-2=365天 生D:31×12-4-3=365天
师: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 (板书:闰年全年366天) 4、判断平年、闰年方法
(1)指出像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每4年一个闰年)
(2)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
(3)比较:1900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整百年份)
计算1900÷4=(475),再拿出1900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小结:四年一闰,整百数年份四百年一闰。
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七、
业:反 八、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有关的知识,了解了比年大的单位世纪。学会了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记住了各月的天数和闰、平年二月的天数。 总体掌握不错,个别学生对闰年的判定掌握不是很好,尤其是整百年数的判定。值得注意:张炜、李嘉明、杨浩澜、陈慧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2、学会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提出问题。
再次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作平年365天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闰年366天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引导学生探索时间段的计算方法。 1、学生活动:
思考自己想怎样计算出一天的开关时间?
学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也可以用拨一拨的方法。 教师总结: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16:03 - 8:30=8(小时)表示经过多长的时间,过了多久。
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
16:30表示16点30分这个时刻。 1、练习:自主练习第四题
学生判断哪一次播音时间最长?第三段时间比较难,让学生自己计算后班级交流。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7:30-5:30=2(小时) 13:30-11:00=2时30分 20:30-17:00=3时30分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5、6题,学生做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自主练习:7 选做题:第四题。
教后反思:
第一次播音:5:30--7:30 第二次播音:11:00--13:30 第三次播音:17:00--20:30 学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两数相减的方法。
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掌握了时间与时刻的不同。学会了计算时间与时刻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同学课后多给与辅导。值得注意的问题:个别学生对于时间和时刻分得不是很清楚,不是不懂,只是在运用的过程当中,尤其是计算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时刻、时间相混的现象。例如:7:30-5:30=2:00
单元反思:
本单元时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学习时间计算时,学生
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计算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跨天数的计算,出错更多,一些同学对于时间时刻的运用上有些相混,今后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不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初步学习把某些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3、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1、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初步学习把某些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2、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实际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建议:
1、用好信息窗提供的素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关注评价的全面性。 教具准备:
多么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等。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书31—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认知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尺子。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的新家装修完毕了,今天一起去老师的新家去做客好不好? 2、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了解图中给出的信息。 3、介绍一下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他们是些什么数啊? 2)、0.5米有多长? 3)、?? 二、
根据情景找到答案:
0.5、0.08 、0.48 、2.5?都是些什么数呢?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
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就是小数点。0.4读作零点四,0.48读作零点四八。
那么0.08、2.5、0.40怎样读?(找生读出,有错找生更正) 0.08读作零点零八 2.5读作二点五 0.40读作零点四零 三、 四、
巩固练习 作业 自主练习1、2题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五、板书设计 。
教后反思: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尺子,让
04、0.48、2.5??小数。 小数点 .0.4读作零点四,0.48读作零点四八
学生在充分的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值得关注的学生:伍建、张伟、陈慧君。
第二课时 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认识。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直尺、自制平均分卡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探索感知小数的意义
1、出示第一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0.5米有多长? 教师活动:怎样才能知道0.5米有多长?
指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0.5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应该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学生讨论:0.5米是多少呢?
得出:0.5米是5/10米。 0.5米就是5分米
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教师出示问题:0.03米有多高? 分组讨论,找生回答:
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0.03米是1/100米,也就是3厘米。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0.08米有多长。
强调: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二、巩固联系:33页自主练习3、4题。学生动手涂一涂。 三、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提出问题:0.3米和0.5米比哪个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只要学生说的队就给与充分的肯定。
从左到右依次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大小。
2、加深理解
你会比较0.78和0.89的大小吗? 学生活动:自己独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与同位进行交流。
进行班级交流,总结出好的方法进行表扬。 四、巩固练习:
第五题,学生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六题学生连完后,同位交流自己的做法。 五、作业: 34页,9、10题 选做题:34页8题。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掌握的较好,但是,个别同学对于小数、分数互化掌握的不理想,特别是对两位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值得关注的学生:杨浩澜、王策、乔丹、张伟、陈慧君、邹展翔等。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7、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读法、小数大小的比较以及简单的应用。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补充练习题) 课内练习:自主练习:7、11 补充练习:
一、把下面各数填在对应的圆圈内.
0.8 0.5 47 10 8.6 0.72 72 7.2 5 0.45
整数 小数
二、读出下面各小数.
0.7 3.2 0.57 3.24 0.40 4. 97 10.5 三、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
4分米=( 0.4 )米 48厘米=( 0.48 )米 1米2厘米=( 1.02 )米 7角=( 0.7 )元 3元7角=( 3.7 )元 98厘米=( 0.98 )米 四、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七 零点九 零点七 五点八五 零点九八 十六点二五 五点六五 零点八六 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3分米=( )米 7元6角=( )元 2米4分米=( )米 19厘米=( )米 4元5角3分=( 4.53 )元 2米4分米9厘米=(2.49 )米 六、在○内填上“>”或“<”.
1.3元○1.5元 1.2米○1.4米 0.8元○2.1元 1.21元○1.12元 0.14米○1.4米 1.03米○0.92米 0.5元○0.4元 0.08○0.1 0.3米○0.5米 0.05米○0.15米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同学们对于小数分数的互相转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试题,个别同学对于小数和分数的转换的运用还不够熟练,经常出错,例如1
米3厘米不少同学转化成1.3米,正确结果应该是1.03
米。应该强调细心,一步一步来。另外大部分同学对于比较大小的掌握较好。
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强对于分数、小数互相转化多加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
信息窗2
教学内容: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4、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 (1)可以用转换的方法计算
0.7米=7分米 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米 (2)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要求:对齐数位,不要遗漏小数点。 1、 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引申探究
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板书: 可以: 1米=10分米 3米=3分米
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
0 . 7 + 0 . 6 1 . 3 1. 0 - 0 . 3 0 . 7
也可以用竖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 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五、作业: 我学会了吗? 选做题:39页5、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结果,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对简单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只有个别同学对于借位的减法有时出错,在练习时,重点对他们进行讲解。使他们尽快掌握。值得关注的学生:陈慧君、乔丹、杨浩澜、吴皓等。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3、4、5、6、7 教学目标:
1、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确区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异同.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齐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教师组织学生订正。 2、四题:
学生自己动手连一连,提问时说一说什么要这样连? 3、五题:
这道题前两个小题是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自己比较后组织交流。
第三个问题是巩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4、六题。
(小猴子勾帽子)
昔日猴子捞月亮,今天猴子勾帽子。谁能根据书中给出的信息来编一个数学故事呢?有个要求哦,一定要用上信息中给出的数字,而且要合情合理,我们来比比谁编的最生动、最形象吧! 5、七题:
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计算的结果正确率较高,都能够正确进位,借位,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存在问题: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很好,喜欢直接口算,结果往往造成遗漏,出现错误。例如:50.0-8.18=( )不少学生算出42.2,41.2,40.82等数值。应教导学生踏踏实实,不要急噪,细心计算,记得检查。打好基础之后再提高也不迟。
单元反思:
本单元小数的意义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但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因此教学时,学生对小数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数,并读写出来,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解决,掌握的很好。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学生也能根据整数的小的比较,举一反三,找出比较方法,同时,对于小数加减法时注意对齐数位,学习困难也较少,学生掌握的较好。
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遗漏小数点、比较大小看数位多少等问题,在个别学生身上依然存在,应该及时纠正,使其掌握正确知识。
四、泰 山 黄 金 周
—— 计 算 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 教学建议:
1.认识计算器要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3.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4.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5.计算器教学不能影响以后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教学。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泰 山 黄 金 周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那些地方?
师:“五一”黄金周期间,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
师:计算中有什么感觉?(数太大,计算麻烦)有
我们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会使用工具,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一下哪些工具来提高计算能力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了解以下计算器。 二、合作探索
师: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
教师介绍计算器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功能。
+ 加号 -减号 *乘号 /除号 C清除 ON/OFF 开/关机 ??
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刚才的题目吗?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例如:用计算器计算12530000÷7 (1) 开机按ON/OFF键
(2) 依次按1,2,5,3,0,0,0,0键 (3) 按÷键 (4) 按7键
(5) 按=键显示结果。
(6) 如果要清除错误的键入按C键,要关机按ON/OFF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
(引导学生完成红点和绿点两个题目的计算,把得数填在横线上。)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 三、反馈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 2、实际应用“自主练习第3题、第7题” 3、拓展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45页第2题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计数器的基本键的名称及其功能,能够利用计数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利用计数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同学
已经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学得很开心,掌握的也很好。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 教学目标:用计算器找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了,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生答) 师:老师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相信吗?不信?我们一同来比比看看如何? 活动二:
出示:99998×15,9999×19,9999×12??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咱们比比看。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机还快。
请你用计算器完成42页的算式,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9999×11=109989 (10000-1)×11=110000-11 9999×12=119988 120000-12 9999×13=129987 130000-13
9999×14=139986 (10000-1)×14=10000×14-14=140000-14 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规律,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出9999×15的得数吗?你还能计算9999×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得?150000-15 190000-19
师:现在谁知道刚才我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赢吗?
师: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独立完成,班级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完成第5题,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直接写出的数吗?
拓展练习:第6题,像121,363,4884,5665??这样的数叫做回文数。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一进掌握了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熟练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计算时,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单元反思:
本单元时在学生学习了整数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一些基本功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都有所接触,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系统的认识计算器,对于计算器的基本键的名称及功能,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计算器计数,并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第五单元 扬帆奥运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3、算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4、因数的变化规律 5、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6、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
2、再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 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情景图,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2、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运算规律和方法。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使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4、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段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复习考试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2.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2.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三)德育渗透点
1.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2.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片 和数学游戏卡。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1.口答:
(1)1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一个十,四个一)
26呢?(二个十,六个一)
(2)14个十、38个十、15个十各是多少?(140,380,150) 2.口算:(卡片口算)
(1)10×5= 20×3= 13×3= 34×2= 100×7= 200×4= 130×2= 210×3= 8×9+7= 10×5+6= 300×2+60= 20×4+4= 说说出口算的具体过程。
(2)14×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
板书:10×2=20 14×2=28 4×2=8 20+8=28 140×2等于多少?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第五册学过的用一位数乘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4×2改成18×3(板书:18×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大家想不想一同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帆船、帆板比赛在哪个城市举行吗?(青
岛)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就一同去青岛海滨参观一下好不好? 1、 出示情景图:
问: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3个月一共挖出多少万吨淤泥? (2)本周已经运走了多少吨淤泥? 3、谁能帮他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答师板书:18×3
师: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14×3 12×5 49×2 16×4 先让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5、师:140×2你会口算吗? 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1)、谁能为第二个问题列算式? 生说师板书:400×20 (2)、同位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全班交流交流:(每人都从别人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
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填上3个0就可以了。 反馈练习:200×30 100×70 30×300 10×600 三、巩固拓展:
1、第47页1 第48 页2 2、第48页第5题
第(1)、(2)小题课自主解决。
第(3)小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通过交流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3、第7题 学生可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
第二问需要学生根据9月份的销售量对10月份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四、作业:50页8、9题 教后反思:
教师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进行口算,让后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口算方法,然后说一说如何解决口算中进位的问题,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利用自己的方法,很快的算出结果,只有个别同学,在计算关于末尾有0的数时,容易出错,练习时教师要给与个别指导。值得关注的学生:张伟、邹展翔、伍健、秦业凯、刘峻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片 和数学游戏卡。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下面各题.
60×40 80×70
300×20 900×50
400×70 200×60
直接写得数,找学生板演,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2)估算下面的题目 290×6 59×4
先让学生自己说大约得多少,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 二、探究新知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你会不会做呢?我们一同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2、出示情景图:
(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我们学校发了多少包树种? (2)列式:223×18
根据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想怎样估算?依据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 “223大约是几百?”(200) 教师在“223”下面板书:200 “18大约是几十?”(40) 教师在“18”下面板书:20
教师:“223×18大约是多少?”(8000)
223×18≈8000 200 40
师生共同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3.基本练习.
教师先带着学生做“625×28”,使学生初步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做 握的情况.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拓展 第52页1、2、3、4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625 × 28≈18600 620 30 260×1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体订正。
正在阅读:
数学第六册 - 图文06-15
初中音乐 蓝色的探戈教案06-03
财税实务没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如何办理出口退税?12-05
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04-24
喜迎建团100周年国旗下演讲稿范文精选05-09
《破冰》读后感(精选多篇)12-19
加强成本控制大兴节约之风04-07
电子商务运营实习总结03-28
临床生化检验 名解04-16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版)11-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数学
- 图文
- 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温总理答记者问引用的诗词或典故
-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3引导路径动画 - 闽教课标版(1)
- 数控车床系统XY工作台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
- 2012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跳崖的羊群”导写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教师版
-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2018尔雅满分答案
- 观摩会讲解
-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 教育最新K12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
- 护士执业考 试题
-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二
- XX年中考时政热点正能量感动中国专题复习
- 新城社区民兵四课记录 - 图文
- 人教版小学小学六年级毕业语文模拟试卷(共八套)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活动单
- 婚姻继承法习题集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标准练(二)新人教版
- 论文:酒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丽思卡尔顿酒店为例
- 浙江省2016年下半年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实操二级 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