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201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1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赵 磊 编写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实验室

2009年12月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箱实验

实验箱整体布局 ........................................................................................ 1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器 .......................................................................... 2 实验二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 .............................................................. 5 实验三 频率计 .......................................................................................... 8 实验四 扫频源 ...................................................................................... 10 实验五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 13 实验六 抽样定理 .................................................................................. 16 实验七 无源和有源滤波器 .................................................................. 18 实验八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 24

第二部分 上机实验

实验一 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分析 ...................................................... 25 实验二 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 .............................................................. 30 实验三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 33 实验四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 37 实验五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 39 实验六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 41 实验七 设计性实验 .............................................................................. 45

第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第一部分 实验箱实验

实验箱整体布局

二阶有源和 无源滤波器模块 峰值检波器 频率计模块 毫伏表模块 四阶巴特沃斯 滤波器模块 扫频源模块 二阶网络函数 模拟模块 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 方波分解 与合成模块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 二阶网络状态 轨迹显示模块 抽样定理模块 图1 众友ZYE1701C2型信号与系统实验箱整体布局

第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2、熟悉由该模块产生信号的方法 3、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1、ICL8038产生信号的原理:

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1所示,它由恒流源I1和I2、电压比较器A和B、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图1-1 ICL8038原理方框图

外接电容C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B的阀值分别为电源电压(VCC+VEE)的2/3和1/3。恒流源I1和I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2>I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2断开,恒流源I1给C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c随时间线性上升,当Uc达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2接通,由于I2>I1(设I2=2I1),恒流源I2将电流2I1加到C上反充电,相当于一个净电流I放电,C两端的电压Uc又转为直线下降。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2断开,I1再给C充电,?如此周而复始,

第2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2=2I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管脚⑨输出方波信号。C上的电压Uc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时为三角波,经电压跟随器从管脚③输出三角波信号。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的变换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管脚②输出。如图1-2所示。

正弦波失真度调整1 正弦波输出2 三角波输出3 占空比调整4 频率调整5 +VCC 6 调频偏置电压7 ICL 8038 14 13 12正弦波失真度调整 11-V 10外接电容 9 方波输出 8 调频电压输入端 图1-2 ICL8038管脚图

2、该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函数信号发生器结构框图

3、该模块面板结构图如图1-4所示:

输出端接地端GND31 电源指示灯L3

输出端TP301

“频率调节”旋钮

W302

W303

W305

该模块开关S3

“幅度调节”旋钮

“频率选择”档K301

“波形选择”档K302

第3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图1-4 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面板结构图

“波形选择”档K302的跳线连接1-2脚时输出方波,连接2-3脚或3-4脚时输出三角波,连接4-5脚时输出正弦波;“频率选择”档K301的跳线连接1-2脚时输出波形频率最小,连接2-3脚或3-4脚时频率适中,连接4-5脚时输出波形频率最大;“频率调节”旋钮可微调频率,“幅度调节”旋钮可微调幅度,W302用于调节方波的占空比,W303用于调节正弦波的失真度,W305用于幅度粗调。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该模块电源开关S3。 2、用短路器连接“波形选择”档(K302)的1-2脚,将输出端TP301与示波器连接好,观察输出波形。调整电位器W302和W305,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再将“频率选择”档(K301)的跳线依次连接1-2脚、2-3脚和4-5脚,观察波形的变化。

3、保持方波的占空比为50%,用短路器连接“波形选择”档(K302)的4-5脚,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波形,调整电位器W303,使正弦波不产生明显失真。

4、用短路器连接“波形选择”档(K302)的2-3脚,选择不同的“频率选择”档(K301),配合“频率调节”旋钮,记录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将“频率选择”档打在低频档,调节电位器W305,再配合调节“幅度调节”旋钮,记录该模块输出信号的最大峰峰值(要求信号不失真)。

5、用该模块产生频率为500Hz,峰峰值为10V,占空比为50%的方波,记录所需调整的器件,并描绘信号波形。

6、用该模块产生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V的三角波;频率为20KHz,峰峰值为10V的正弦波(使正弦波不产生明显失真);记录所需调整的器件。 五、实验结果:

1、该模块的最低和最高频率;该模块输出信号的最大峰峰值。

2、说明用该模块产生频率为500Hz,峰峰值为10V,占空比为50%的方波所需调整的器件,并描绘信号波形。

3、说明用该模块产生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V的三角波所需调整的器件。 4、说明用该模块产生频率为20KHz,峰峰值为10V的正弦波(使正弦波不产生明显失真)所需调整的器件。

注:请在实验报告中所描绘的图形旁注明示波器的频率和幅度所在的档位。

第4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通用八位数/模转换器DAC0832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熟悉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该模块采用的ATMEL89系列单片机是由8031核构成的,它和8051系列单片机是兼容的系列,具体内容可参考有关单片机方面的书籍。

DAC0832是含有双输入数据锁存器的D/A数模转换器,其内部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DAC0832内部原理框图

DAC0832内部的LE为寄存命令,当LE为1时,寄存器的输出数据随输入变化;当

LE为0时,数据被锁存在寄存器中,而不再随数据总线上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其逻辑

表达式为LE(1)?ILE?CS?WR1,由此可见,当ILE为1,CS和WR为0时,LE(1)为1,允许数据输入;当WR1为1时,LE(1)为0,数据被锁存。能否进行D/A转换,除了取决于LE(1)外,还有赖于LE(2)。由图可见,当WR2和XFER均为低电平时,LE(2)为1,

第5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此时允许数据通过去进行D/A转换,否则当LE(2)为0时,将不允许数据通过并进行D/A转换。

在与微处理器接口时,DAC0832可以采用双缓冲方式(两级输入锁存),也可以采用单缓冲方式(只用一级输入锁存,另一级始终直通),本模块采用后种方式。具体电路如图2-2所示。

89C51 P0 WR P27 VCC D0 .. ILE D7 VREF WR1 Rfb CS IOUT1 IOUT2 - + WR2 XFER AGND 图2-2 具体电路图

- + 2、该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2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结构框图

3、该模块的面板结构图如图2-3所示:

数码管

接地端GND81

输出端TP801

输出端OUT801 电源指示灯L8 该模块开关S8

0~F各数字键

确认键

复位键

正弦波

三角波

方波

锯齿波

频率升

频率降

图2-3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面板结构图

第6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2、随机信号产生规则:

(1)按下0~F键的任意组合,数码管的前三位显示所按键字节的个数,按两次表示一个字节,而一个字节表示一个电平点,此时数码管前三位数字加一,按键输入完毕后按“确认”键。

(2)00表示-5V,80表示零电平,FF表示+5V,其它任意数字所产生的电平介于-5V和+5V之间。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和该模块电源开关S8。将示波器接到该模块输出端TP801。

2、按下“正弦波”键,观察TP801处的波形,并记录此时的频率。连续按“频率升”键,观察波形有何变化,记下最高频率并描绘波形;再连续按“频率降”键,观察波形有何变化。(此时数码管上应显示hb-zy)

3、按下“复位”键,再分别按下“三角波”键、“方波”键、“锯齿波”键,重做步骤2。

4、按下“复位”键,再按下0~F键的任意组合,按下任意次,输入完毕后,按“确认”键,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此时,分别按下“频率升”和“频率降”键,观察波形有何变化。

5、根据随机波形模式下,产生波形的规则,产生一个-5V~5V的方波。连续输入20个00,再连续输入20个FF,观察产生的波形。

6、根据随机波形的产生规则,产生-5V~0V的锯齿波。

五、实验结果:

1、记录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的最高频率。

第7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频率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计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1、该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 频率计模块框图

2、该模块的面板结构图如图3-2所示:

数码管

外测输入端

电源指示灯L6

外测内测转换跳线

该模块开关S6

输出端TP601

接地端GND61

复位键

图2-1 频率计模块面板结构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该模块电源开关S6。 将K601的跳线连接为1、2脚,即内测频率档。

2、按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开关S3,使其输出一定频率、峰峰值为10V的方波信号。从频率计的数码管上读出方波信号的频率并记录。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到示波器,描绘此时的波形,从示波器中读出方波信号的频率并记录,与频率计中的数值进行比较。(注:频率计数码管上输出频率的单位为Hz,示波器的数值和频率计的数值均为信号基频。)

第8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3、使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或三角波,重做上述实验。(注:当测试正弦波或三角波时,信号的峰峰值应在2V以上。)

4、将K601的跳线连接为2、3脚,即外测频率档。将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OUT801接到该模块的输入端,让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一正弦波,从频率计中读出信号的频率,并与实验二中结果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

1、描绘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一定频率、峰峰值为10V的方波,并分别记录示波器和数码管所显示的该信号的频率。

2、描绘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一定频率、峰峰值为10V的正弦波,并分别记录示波器和数码管所显示的该信号的频率。

3、描绘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一定频率、峰峰值为10V的三角波,并分别记录示波器和数码管所显示的该信号的频率。

第9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扫频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频源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2、掌握扫频源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1、点频法

利用普通的信号发生器测试频率特性时,需要配合使用电压表,逐点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用电压表记下相应的被测设备或系统的幅度数值,然后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以频率为横坐标,以记录的数值(如幅度)为纵坐标,描绘出被测器件的频率特性。这种测试方法称为“点频法”。“点频法”虽然准确度较高,但很繁琐而费时,有些频率间隔不够密就被漏去,难以全面了解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 2、扫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随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扫描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称之为扫频信号发生器,使用这种仪器就可以实现频率特性的自动或半自动测试,达到简便又快捷的目的。扫频信号源的作用是提供频率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扫频信号,应具备以下功能:(1)频率:宽带线性扫频,寄生调频小,谐波含量低;(2)功率:输出大且输出口反射小,有良好的内稳幅和接受外稳幅的能力,漂移小;(3)工作方式:有固定频率和扫频输出,扫速可调。

使用扫频信号发生器,配合一些设备(如检波器、移相器、示波器等),可以方便地测量被测设备或系统的频率特性、动态特性和信号的频谱,因而在自动和半自动测量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示波器适合于在定性或半定性扫频测量中作指示器用,可以在全频段上给出直观的测量结果。

与普通正弦信号发生器一样,扫频信号发生器包括:正弦波振荡器、电平调制器和输出衰减器等部分。扫频信号发生器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正弦振荡器在扫频电压的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复扫描。扫频电压由扫描电压发生器产生,有的呈锯齿波,有的为三角波,其扫频则为线性;如果扫频电压呈对数形,则扫频规律是对数的。前者能获得均匀的频率刻度,是最常用的工作方式;后者适用于宽带扫频的情况。本扫频信号发生器的扫频电压为锯齿波,由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产生。它的核心器件采用的是ICL8038函数发生器,其工作原理见实验一。由于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扫频控制电压锯齿波为双极性波形,但函数发生器ICL8038的频率控制端的输入电压范围为3.8V—12V,为了避免输出的扫频信号失真,需让锯齿波在3.8V—12V之间线性变化,本模块采用一加法器电路实现此功能。

第10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扫频电压发生器 正弦 振荡器 放大器 电平 调制器 输出 衰减器

图4-1 扫频信号发生器方框图

输出扫频信号的频段取决于外接电阻R303、R304及外接电容C,具体为:

10.33f?若R303=R304=R,则f?,在本模块中,R303=R304=4.7K,外

RC?R303C?R304??1??0.66??2R303?R304?接电容受开关控制,因此,当选择不同的开关时,输出扫频信号的频段也就不同。

3、该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4-2所示:

图4-2 扫频源模块框图

4、该模块的面板结构图如图4-3所示:

输入端TP701

旋钮W705

接地端GND71

输出端TP702

各扫频段电源指示灯

扫频输出端 扫速升 扫速降

各扫频段开关

电源指示灯

该模块开关S7

图4-3 扫频源模块面板结构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电源开关S8,并使其输出锯齿波。按下扫频源模块的开关S7。

第1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2、先用示波器观察扫频源模块TP701处的波形是否为线性控制信号(锯齿波),然后再用示波器观察扫频源模块8038的第8脚的线性电压应大致在3.8V~12V。

3、选中“扫频段9”,则与之相对应的指示灯亮。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TP702的扫频输出信号,按“扫速降”或“扫速升”键,以选择扫频信号的输出速度,注意扫频输出信号的变化。

4、调节W705,可改变扫频信号的输出幅度。

5、选中“扫频段8”,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扫频输出信号有何不同。(注:每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扫频段开关按下,此时扫频输出的信号才与该频段相对应。)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观察不同扫频段的扫频信号。(注:“扫频段9”输出的波形频率最低,“扫频段1”输出的波形频率最高。)

注:扫频源各扫频段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① 扫频段1:33KHz—220KHz ② 扫频段2:21KHz—155KHz ③ 扫频段3:12KHz—95KHz ④ 扫频段4:7KHz—59KHz ⑤ 扫频段5:5KHz—42KHz ⑥ 扫频段6:2.9KHz—22KHz ⑦ 扫频段7:1.8KHz—13.5KHz ⑧ 扫频段8:1.3KHz—9.6KHz ⑨ 扫频段9:0.3KHz—2.4KHz

五、实验结果:

第12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方波分解后各次谐波的波形。 2、观测基波和各次谐波的合成波形。

3、观察李沙育图形,了解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1、原理:

(1)傅里叶级数展开: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为:

?a0f(t)???(ancosn?1t?bnsinn?1t)2n?1

其中f(t)是以T=2π/ω为周期的函数,且在[-T/2,T/2]上可积,

an?2T/22T/2f(t)cosn?tdt,(n?0,1,2???)b?1n??f(t)sinn?1tdt,(n?0,1,2???) T?T/2T?T/2由以上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分,每一频率成分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分提取出来。本实验即采用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对周期信号进行分解;再通过一个加法器进行合成。 (2)李沙育图形

当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差分别为0o(即过零点重合)、90o、180o时,波形如图5-1所示。这是基波与三次谐波产生的典型的李沙育图,通过图形上下端及两旁的波峰个数,可确定频率比为1:3,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基波与五次谐波的频比,应为1:5。

图5-1 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差的观察

2、该模块的面板结构图如图5-2所示:

第13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分解模块的各输入端

信号分解模块的各输出端TP002、TP004、TP006

接地端GND02

加法器的各输入端1、2、3、4、5

输出端TP008 输出端TP010

加法器输出端TP011

电源指示灯L11

该模块开关S11

50Hz、100Hz、150Hz、200Hz、250Hz输出端

TP010

图5-2 方波分解与合成模块面板结构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电源开关S3,本模块电源开关S1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频率为50Hz、占空比为50%、幅度最大的方波,将其接至该实验模块的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再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的“幅度调节”旋钮细调方波的幅度,使得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TP002在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输出幅度最大的正弦波。然后将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TP002、TP004、TP006、TP008、TP010分别接至示波器,观察各次谐波的频率和幅度(注:观察频率时,如果信号幅度在2V以上,可用频率计模块),将结果记录在表5-1中,并记录各输出端的波形。将方波和分解后所得的各波形绘制在相同刻度的坐标平面上,比较各波形的频率和幅度。

2、验证各高次谐波与基波之间的相位差是否为零,可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测量:把BPF-50Hz处输出的基波接至示波器的X轴,再分别把BPF-150Hz、BPF-250Hz处的高次谐波送入Y轴,示波器采用X-Y方式显示,观察李沙育图形,并记录所得波形。

3、方波的合成:将方波分解所得的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接至加法器的输入端,观测加法器输出端的波形并记录。

第14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结果:

1、 将所测得得结果记录到表中:

方波 频率f(Hz) 幅度U(V) 基波 二次谐波 三次谐波 四次谐波 五次谐波 表5-1

2、 分别描绘方波、分解后各次谐波及其合成后的曲线。

第15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六 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和过程。 2、了解信号的恢复方法。 3、验证抽样定理。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1、原理:

Nyquist抽样定理:一个频带有限的信号f(t),如果其频谱只占据-ωm~+ωm的范围,则信号f(t)可以用时间间隔不大于1/(2fm)(其中fm=ωm/2π)的抽样唯一的确定。 2、该模块的面板结构图如图6-1所示:

输入端TP501

旋钮W501

输出端TP502、TP503、TP504、TP505

输入电源

指示灯

该模块开关S5

图6-1 抽样定理模块面板结构图

接地端GND51

TP502:本地输出的抽样脉冲;TP503:经反相后的抽样脉冲;TP504:抽样信号输出;TP505:还原后的信号输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电源开关S3,本模块电源开关S5。使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50Hz、峰峰值为8V的三角波,将其输出端与本实验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用示波器一个通道观察本模块TP504端的波形(即经抽样后的三角波),另一通道观察抽样脉冲波形。绘出原信号、抽样后信号、还原后信号及抽样脉冲的波形。

2、改变三角波的频率(基频小于100Hz),观察并描绘还原后的信号,与50Hz时还原后的信号比较失真程度。

第16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3、将三角波的频率改为200Hz,观察并描绘还原后的信号,与50Hz时还原后的信号比较失真程度。

五、实验结果:

1、描绘原信号波形、抽样脉冲的波形、抽样后信号的波形以及还原后信号的波形。

第17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七 无源和有源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和特性。 2、了解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3、对比研究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4、掌握滤波器幅频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1、原理:

滤波器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某些基本频率(通常是某个频带范围)的信号通过,而其他频率的信号受到衰减或抑制,这些网络可以是由RLC元件或RC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也可以是由RC元件和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滤波器。

滤波器的网络函数H(j?)又称为传递函数:H(j?)?U2U1???A(?)??(?),它全面反

映了滤波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量滤波器的幅频特性A(?)。

+

U1 -

? 滤波器 +

U2

-

?根据幅频特性所表示的通过或阻止信号频率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和带阻滤波器(BSF)四种。能够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称为通带,阻止或衰减的信号频率范围称为阻带。通带与阻带的分界点频率fc为截止频率,图7-1为各种滤波器的理想幅频特性。其中Aup为通带的电压放大倍数,f0为中心频率, fcl和fch分别为低端和高端截止频率。

Aup 阻带 fc 通带 f

Aup 通带 fc

阻带 f

(a)低通 (b)高通

第18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Aup 阻带 通 带 fcl f0 fch

阻带 Aup 通带 阻带 fcl f0 fch

通带

(c)带通 (d)带阻

图7-1滤波器理想幅频特性

各滤波器的实际幅频特性图如图7-2所示:

(a)低通 (b)高通

(c)带通 (d)带阻

图7-2 滤波器实际幅频特性

2、各种滤波器的实验电路图如图7-3所示:

(a) 无源低通滤波器 (b) 无源高通滤波器

(c) 无源带通滤波器 (d) 无源带阻滤波器

图7-3(1) 无源滤波器实验电路图

第19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a) 有源低通滤波器 (b) 有源高通滤波器

(c) 有源带通滤波器

(d) 有源带阻滤波器

图7-3(2) 有源滤波器实验电路图

第20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3、该模块的面板结构图如图7-4所示:

无源低通、高通滤波器输入端L、H

接地端

无源滤波器各输出端TP901、TP902、TP903、TP904

有源滤波器各输出端TP905、TP906、TP907、TP908

无源带通、带阻滤波器输入端P、E

电源指

示灯 该模块开关S9

接地端

有源滤波器各输入端YL、YH、YP、YE

图7-4 二阶有源和无源滤波器模块面板结构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描点法测试RC无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电源开关S3,频率计模块的电源开关S6(频率计打到内测档),本模块电源开关S9。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无源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使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峰峰值为8V,频率最低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CH1观察其波形。

2、用示波器CH2观察滤波器输出端TP901的波形,读取频率计模块数码管上频率值,将此时的电平值和频率值记录在表7-1中。

3、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频率(“频率调节”电位器可连续调节,“频率选择”短路器可选择不同的频率段),同时记录电平值和频率值。(注:测试过程中必须保持滤波器输入信号的峰峰值不变,若示波器CH1的波形幅度发生改变,应及时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的正弦信号峰峰值保持8V)

4、当电平值开始变小时,频率间隔要取小,以便绘出的幅频特性图更加精确。 5、根据表7-1中记录的数值绘出RC无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二>扫频源法测试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1、打开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的电源开关S8和扫频源模块的电源开关S7,选择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为锯齿波,扫频源模块中选择扫频段4。

2、将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TP801接到示波器的X轴,把经过低通滤波器和检波器后的输出信号接至示波器的Y轴(有源滤波器可通过断路器选择,无源和巴特沃斯滤波器可使用鳄鱼夹将其输出端连接至检波器),通过李沙育图形可观测到滤

第2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波器的幅频特性。连续按“扫速降”键,直到幅频特性图清晰为止。

3、注意:(1)因为扫频信号为左边频率高,右边频率低,所以其幅频特性图中对应的频率也是左高右低;(2)测试高通滤波器选择扫频段7,带通滤波器选择扫频段3,带阻滤波器选择扫频段3;(3)由于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较宽,可用连续的两个扫频段联合来观察,一个用于观察滤波器高频部分特性,另一个用于观察低频部分特性,如用扫频段2和6联合观察无源带通。

<三>描点法测试RC有源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步骤同<一>。

<四>扫频源法测试无源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步骤同<二>。

频率(fHz) 输入信号峰峰值U1(V) 输出端峰峰值U2(V) 1K 4K 6K 8K 10K 12K 14K 16K 18K 20K 30K 40K 50K 60K 70K 表7-1

第22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频率(fHz) 输入信号峰峰值U1(V) 输出端峰峰值U2(V) 0.4K 0.8K 1K 1.4K 1.8K 2K 2.4K 2.8K 3.4K 4K 6K 8K 10K 12K 14K 表7-2

五、实验结果:

1、在表7-1中记录不同的输入信号频率下,无源低通滤波器的输出幅值; 2、描绘无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3、描绘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4、在表7-2中记录不同的输入信号频率下,有源高通滤波器的输出幅值; 5、描绘有源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6、描绘无源带阻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第23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八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巴特沃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2、进一步熟悉扫频源法测试滤波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原理与模块简介:

其主要原理与二阶有源滤波器相似,只是稍做改进,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更加接近理想效果。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扫频源法测试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的电源开关S8和扫频源模块的电源开关S7,选择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为锯齿波,扫频源模块中选择扫频段4。

2、将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TP801接到示波器的X轴,把经过低通滤波器和检波器后的输出信号接至示波器的Y轴(有源滤波器可通过断路器选择,无源和巴特沃斯滤波器可使用鳄鱼夹将其输出端连接至检波器),通过李沙育图形可观测到滤波器的幅频特性。连续按“扫速降”键,直到幅频特性图清晰为止,记录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

<二>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幅频特性的验证

1、接好实验箱电源,按下船形开关,总电源开关及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电源开关S3,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电源开关S8,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模块电源开关S11和本模块电源开关。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至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模块的加法器输入端1和2,加法器的输出端TP011接至本模块的输入端。使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峰峰值为4V,频率为10KHz的正弦信号,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模块输出频率最高的正弦信号。

2、用示波器CH1观察加法器的输出端TP011的波形,用示波器CH2观察滤波器输出端TP901的波形。

3、记录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说明得到此波形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

1、描绘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2、描绘实验内容<二>中观察到的波形,说明得到此波形的原因。

第24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第二部分 上机实验

实验一 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表示连续时间信号的MATLAB函数; 2、掌握用MATLAB描绘二维图像的方法。

3、掌握用MATLAB对连续信号进行基本的运算和时域变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表示

信号是消息的载体,是消息的一种表现形式。信号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的某些物理量,一般用x(t)或x(n)来表示。信号按照自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是指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连续的,且对于一切自变量的取值,除了有若干不连续点以外,信号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严格来说,MATLAB并不能处理连续信号,而是用等时间间隔点的样值来近似地表示连续信号。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的样值就能较好地近似连续信号。在MATLAB中通常用向量来表示连续时间信号,向量需要与时间变量相对应。

对于连续时间信号x(t),可用x、t两个行向量来表示。其中向量t是形如t = t1:p:t2的MATLAB命令定义的时间范围向量,t1为信号起始时间,t2为终止时间,p为时间间隔。向量x为连续信号x(t)在向量t所定义的时间点上的样值。如产生连续信号

sin(t)可用如下命令实现: x(t)?Sa(t)?tt =-10:1.5:10; x=sin(t)./ t;

在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中可得到程序执行的结果即x、t的具体值。注意:在MATLAB程序调试过程中,有时程序执行不出结果或虽然出结果但存在一些问题,MATLAB 都会在Command窗口中给出错误说明,掌握利用Command窗口中的说明检查程序的方法。

用上述向量对连续信号进行表示后,就可以用plot命令绘制信号的时域波形。命令如下:

plot(t,x) title(‘x(t)=Sa(t)’) xlabel(‘t’)

axis([-10,10,-0.2,1.2])

绘制的信号波形如图一所示,当把t改为:t =-10:0.5:10;则可得到图二。因为plot命令将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当点与点之间距离很小时,绘出的图形就成了光滑的曲线。但图二在t=0时,曲线是间断的。

第25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图一 图二

应用plot函数时应确保自变量t和函数值x的个数相等;函数axis([x1,x2,y1,y2])用来对横纵坐标进行限定,以完善图形,其中x1和x2分别为横坐标的起始和截止位置,y1和y2分别为纵坐标的起始和截止位置; xlabel(‘’)、ylabel(‘’)和title(‘’)用于为该图添加横、纵坐标说明和标题;有时在一个程序中需要将几个图形绘制在一个窗口,利用subplot(m,n,k)函数可以将当前窗口分成m行n列个子窗口,并在第k个子窗口绘图,窗口的排列顺序为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1,2,?m*n。

以上为几个常用绘图函数的基本用法,有关各函数的其他参数可参考MATLAB的帮助文件。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单位冲激信号?(t) 和单位阶跃信号u(t)是两个最基本的信号。它们的定义如下:

?????(t)dt?1 1.1

?(t)?0,?1,u(t)???0,t?0t?0 1.2 t?0下面给出产生单位冲激信号和单位阶跃信号的两个函数,供参考。 产生单位冲激信号的程序为:

function x=delta(t1,t2,t0)

dt=0.01; %信号的时间间隔 t=t1:dt:t2; %信号时间样本点向量 n=length(t); %时间样本点向量长度 x=zeros(1,n); %各样本点函数值赋值为零

x(1,(t0-t1)/dt+1)=1/dt; %在时间t=-t0处,样本点赋值为1/dt stairs(t,x);

产生单位阶跃信号的程序为:

function x=ut(t)

x=(t>0); %t>0时x为1,否则为0

在调用该函数表示信号时,需要先定义向量t,如t=-1:0.01:3。

对于其他常用信号,可以直接调用MATLAB中的内部函数进行定义,例如:正弦信号:sin( ),余弦信号:cos( ),指数信号:exp( ),符号函数:sign( );square( ),周期方波:

第26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周期锯齿波:sawtooth( )。复指数信号是时间t的复函数,需要用模和相角或实部和虚部来表示复指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应的函数分别为abs( ),angle( ),real( ),imag( )。

各函数的参数及定义方法可参考MATLAB的帮助文件。 (二)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时域变换 1、加法:x1(t)+x2(t)

信号的加法运算为对应位置处量值的相加,在MATLAB中可用运算符“+”实现,但要求参与运算的两信号向量的长度必须相等。如果长度不等或者长度相等但采样位置不同,则不能直接应用该运算符,此时需要先给定参数使序列具有相同的位置向量和长度。下面给出sigadd函数实现任意两信号的加法运算。

function [y,t] = sigadd(x1,t1,x2,t2)

t = min(min(t1),min(t2)):max(max(t1),max(t2)); %结果的时间向量 y1 = zeros(1,length(t)); y2 = y1; %初始化

y1(find((t>=min(t1))&(t<=max(t1))==1))=x1; %在公共区间定义y1 y2(find((t>=min(t2))&(t<=max(t2))==1))=x2; %在公共区间定义y2 y = y1+y2;

其中x1和x2为参与加法运算的两信号,t1和t2分别为x1和x2的时间向量。 2、乘法:x1(t)·x2(t)

序列的乘法运算为对应位置处量值的相乘,在MATLAB中由数组运算符“.*”实现,也受到“+”运算符同样的限制。

3、时移:y(t) = x(t - t0)

其中,t0为位移量,当t0>0时,y(t)为x(t)右移t0时刻之后的结果,当t0<0时,y(t)为x(t)左移|t0|时刻之后的结果。

在MATLAB中,时移运算与数学上习惯表达方法完全相同。例:

clear; t = -5:0.01:5;

x = exp(-0.5*t).*ut(t); x1 = exp(-0.5*(t+2)).*ut(t+2); subplot(211)

plot(t,x) title ('原信号x(t)') subplot (212) plot (t,x1) title (' x(t)左移2') xlabel (' t (sec)')

若信号的自变量的范围和t的范围相同,则不能用上述方法,如将x = exp(-0.5*t)

第27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进行左移得到x1 = exp(-0.5*(t+2))后,还需要对x1的时间变量重新定义。由于函数的平移可看作是函数时间向量的平移,而对应的样值不变,当函数左移时,所有时间序号都减小|t0|个单位,反之,则增加t0个单位。因此可用如下方式实现:

t1=t+t0; x1=x;

plot(t1,x1)

注:函数左移时,t0<0,即t-|t0|;函数右移时,t0>0。

4、反折:y(t) = x(-t)

在MATLAB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信号的反折运算。

(1)修改绘图函数plot(t,x)中的时间变量t,即用-t代替原来的t。

(2)直接利用原信号与其反折信号的数学关系式来实现。这种方法最符合信号反折运算的实际意义。

(3)使用MATLAB内部函数fliplr( )来实现信号的反褶运算。其用法为: y = fliplr(x),其中x为原信号,而y则为x的时域反折。需要说明的是,函数fliplr()对信号作时域反折,仅仅将信号中各个元素的次序作了一个反转,这种反转处理是独立于时间变量t的。因此,还需要对时间变量t进行反折,即t= -fliplr(x)。

5、尺度变换:y(t) = x(at)

其中a为任意常数。根据a的不同取值,尺度变换对信号x(t)具有不同的影响。当a > 1时,y(t) = x(at),y(t)是将x(t)在时间轴上压缩得到;当0 < a < 1时,y(t) = x(at),y(t)是将x(t)在时间轴上扩展得到。在MATLAB中,按照数学上的常规方法即能实现。

(三)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信号。给定一个信号x(t),如果满足x(t) = x(t+kT),则该信号叫做周期信号。其中,k为任意整数,T为常数,通常称为信号的基本周期或最小周期。周期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有限长非周期信号经过周期延拓之后形成的。

周期信号可用如下表达式定义:x(t)?三、实验内容:

1、参考示例程序,绘制信号e?2tcos3?t[u(t)?u(t?3)]的图形。

2、产生一个指数为[-0.1+(pi/4)*i]*t的复指数函数,0?t?3,时间间隔取为0.5,绘出函数的实部、虚部、幅度和相位的波形。

3、已知e?0.5t?u(t),求信号y(t)?x(1.5t?3),并绘制出x(t) 和y(t)的图形。 4、选做:

(1)周期信号的实现。根据式1.3产生一个周期信号。

(2) 根据符号函数和单位阶跃函数的关系,利用符号函数sign实现单位阶跃函数。要求图形窗口的横坐标范围为-5~5,纵坐标范围为-1.5~1.5。

k????x(t?kT) 1.3

1?第28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四、思考:

1、为什么图二中t=0处曲线是间断的,如何使其成为连续的曲线? 2、代数运算符号*和.*的区别是?

第29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两个连续时间信号卷积的计算方法和编程技术。 2、进一步熟悉用MATLAB描绘二维图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卷积积分在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卷积的定义

连续时间信号 f1(t)和 f2(t)的卷积积分(简称为卷积)f(t)定义为:

f(t)?f1(t)*f2(t)??f1(?)f2(t??)d?

???(二)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给定一个连续时间LTI系统,在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时,用单位冲激信号?(t)作用于系统,此时系统的响应信号称为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Unit impulse response),一般用h(t)来表示。需要强调的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是在激励信号为? (t)时的零状态响应(Zero-state response)。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已知一个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那么,该系统对任意输入信号的响应信号都可以求得。

(三)卷积的意义

对于LTI系统,根据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以及信号可以分解成单位冲激函数可得,任意LTI系统可以完全由它的单位冲激响应h(t)来确定,系统的输入信号x(t)和输出信号y(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卷积运算来描述,即:

y(t)??x(?)h(t??)d?

???由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是零状态响应,故按照上式求得的系统响应也是零状态响应。它是描述连续时间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个重要表达式。

(四)函数说明

利用MATLAB的内部函数conv( )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两个信号的卷积积分运算。其语法为:y = conv(x,h)。其中x和h分别是两个参与卷积运算的信号,y为卷积结果。

为了正确地运用这个函数计算卷积,这里对conv(x,h)做一个详细说明。conv(x,h)函数实际上是完成两个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例如,两个多项式p1和p2分别为:

p1?s3?2s2?3s?4 和 p2?4s3?3s2?2s?1

这两个多项式在MATLAB中是用它们的系数构成一个行向量来表示的,用x来表示多项式p1,h表示多项式p2,则x和h分别为

x = [1 2 3 4] h = [4 3 2 1] 在MATLAB命令窗口依次键入

第30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 x = [1 2 3 4]; >> h = [4 3 2 1]; >> y=conv(x,h)

在屏幕上得到显示结果:

y = 4 11 20 30 20 11 4 这表明,多项式p1和p2的乘积为:

p3?4s6?11s5?20s4?30s3?20s2?11s?4

用MATLAB处理连续时间信号时,时间变量t的变化步长应该很小,假定用符号dt表示时间变化步长,那么,用函数conv( )作两个信号的卷积积分时,应该在这个函数之前乘以时间步长方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也就是说,正确的语句形式应为:y = dt*conv(x,h)。

对于定义在不同时间段的两个时限信号x(t),t1 ≤ t ≤ t2,和h(t),t3 ≤ t ≤ t4。 如果用y(t)来表示它们的卷积结果,则y(t)的持续时间范围应为t0+t2 ≤ t ≤ t1+t3,这个结论很重要。在处理卷积结果的时间范围时,要利用这个结论,将结果的函数值与时间轴的位置和长度关系保持一致。

另,用函数conv( )计算得到的卷积结果的长度为参与卷积的两函数长度之和减1。 可参考以下程序得到卷积结果的时间变量:

%计算卷积结果的非零样值的起点位置, %k1,k2分别为参与卷积的两函数的时间向量 k0=k1(1)+k2(1);

%计算卷积结果的非零样值的宽度 k3=length(f);

%确定卷积结果的非零样值的时间向量 k=k0:p:k0+(k3-1)*p;

有时候,参与卷积运算的两个函数,可能有一个或者两个都很长,甚至是无限长,MATLAB处理这样的函数时,总是把它看作是一个有限长序列,具体长度由编程者确定。实际上,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所遇到的无限函数,通常都是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信号,因此,对信号采取这种截断处理尽管存在误差,但是通过选择合理的信号长度,能够将误差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三、实验内容:

1、已知两连续时间信号如下图所示,绘制信号f1(t)、f2(t)及卷积结果f(t)的波形;设时间变化步长dt分别取为0.5、0.1、0.01,当dt取多少时,程序的计算结果就是连续时间卷积的较好近似?

第31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1 f1(t) f2(t) 1 -1 1 t 0 2 t

2、计算信号f1(t)?e?atu(t)和f2(t)?sintu(t)的卷积f(t), f1(t)、f2(t)的时间范围取为0~5,步长值取为0.1。绘制三个信号的波形。

第32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方法。

2、观察由矩形窗函数截断产生的Gibbs现象,了解其特点、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3、掌握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计算方法和编程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一)傅里叶级数(FS)展开

周期为T1连续时间周期信号,若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就可以展开成FS。其中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为:

a0?a0?2?2?x(t)???[akcosk?1t?bksink?1t] ???[akcoskt?bksinkt] (1)

2k?12k?1T1T12?,称为信号的基本频率(Fundamental frequency),a0,ak,和bk分别T1是信号x(t)的直流分量、余弦分量幅度和正弦分量幅度。其中:

2t0?T12t0?T1ak??x(t)cosk?1tdt bk??x(t)sink?1tdt (2)

ttT10T10连续时间周期信号x(t)的幅度频谱与相位频谱分别为

Ak?ak2?bk2 ?k?arctanbk (3)

其中?1?ak其中k与频率的关系为??k?1,因此上式给出了信号基波与各次谐波幅度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表明,一个周期信号x(t) 如果满足狄里克莱条件,那么,它就可以被看作是由很多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所组成,其中每一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称为正弦谐波分量,其幅度为Ak。反过来理解三角傅里叶级数:用无穷多个正弦谐波分量可以合成一个任意的非正弦周期信号。 (二)吉布斯(Gibbs)现象

当利用(1)式对一个周期函数作实际展开运算时,对k的求和过程不可能进行到无穷,只能到某一有限值K,即相当于在频域用一个矩形窗函数WK(k)与FS的求和式相乘,得到一个频域有限长序列X(k)?WK(k),因此实际FS展开式为

a0?x(t)???[akcosk?1t?bksink?1t]WK(k)

2k?1a0K ? ??[akcoks?1t?bksink?1t] (4)

2k?1K越大,所选项数越多,有限项级数合成的结果越逼近原信号x(t)。截断引起信号失真,这是由于高频部分信号的损失。这就导致在构成有跃变的连续时间周期函数时,在跃变点的附近存在一个幅度大约为9%的过冲,且所选谐波次数越多,过冲点越向不连续点靠近。这种现象称为Gibbs现象,或称为震铃(ringing)效应。

若在计算机上编程对周期函数x(t)进行FS展开,必须对函数x(t)作等间距抽样。

第33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若抽样周期为Ts,且令T1?NTs,则??k?1?k2?,(1)式离散化为

NTsx(nTs)?x(t)t?nTsa0?2?2????[akcosnk?bksinnk] (5) 2k?1NN时间抽样后,(4)式离散化为

a0K x(n)???[akcos2?nk?bksin2?nk] (6)

2k?1NN将上式与(4)式比较可见,实际的FS展开式x(n)与x(nTs)之间的误差为 ?2?2??(n,K)??[akcosnk?bksinnk] (7)

k?KNN上式表明,实际展开后的误差是时间n(t = nTs)和截断频率K(?c?K?1)的函数。

图3-1给出了一个方波信号展开成有限长FS后,在跃变点的附近产生的Gibbs现象,而且不连续的跃变点也扩展成了有一定上升时间的连续函数。

图3-1 方波展开成有限长FS后,在跃变点的附近产生Gibbs现象

为了消除这种频域截断形成的Gibbs现象,通常不采用矩形窗作截断处理,而是采用汉宁(Hanning)窗、海明(Hamming)窗或三角窗等进行加权计算。

1、以0点为中心的Hanning窗(也称为升余弦窗)定义为

2?k?1) k?K/2 (8) ?(1?cosw(k)??2 K??0 otherwise2、以0点为中心的Hamming窗定义为

2?k? k?K/2 (9) ?0.54?0.46cosw(k)?? K??0 otherwise3、以0点为中心的三角窗(Bartlett窗)定义为

?2k k?K/2 (10) ?1?w(k)?? K?0 otherwise?图3-2中列出了矩形窗、三角窗、Hanning窗和Hamming窗的图像,可以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类同之处。

第34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w(k) w(k) 1 1

-K/2 0 K/2 -K/2 0 K/2

(a) 矩形窗 (b) 三角窗

w(k) w(k) 1 1

-K/2 0 K/2 -K/2 0 K/2 (c) Hanning窗 (d) Hamming窗

图 3-2 几种加权窗函数的比较

例如图3-1中的方波信号展开式用Hanning窗加权截断后,图像如图3-3所示,显然Gibbs现象已经基本消除。

x(t) 1 -2 -1 0 1 2 t 图 3-4 奇谐方波

图 3-3 用Hanning窗加权后方波FS的跃变点附近的Gibbs现象的消除

采用频域Hanning窗加权或Hamming窗加权的方法进行截断,与矩形截断相比,可以减弱或消除Gibbs现象,但不会减小由于频域截断产生的误差,反而因加权导致所截取区域内频谱发生变化,增大了误差。 三、实验内容:

1、将如图3-4所示的奇谐周期方波信号展开成Fourier级数并分别采用频域矩形窗和Hanning窗加权,绘制两种窗函数加权后的方波合成图像。该方波信号的周期为T1=1,振动幅度为A=1。抽样周期选为Ts?0.004。

提示:由于该信号是奇谐对称周期函数,展开式中将只有正弦函数的奇次谐波,即

x(n)?kk?1,3,5,??b?sin2?knWK(k) N其中N?T1,系数bk由(2)式得

Ts bk?4T1?T1/20x(t)sin2?k4tdt? k?1,3,5,? T1?k采用Hanning窗加权,则展开式变为

第35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x(n)?2?(2k?1)42(2k?1)?[0.5?0.5cos]sinn

(2k?1)?KNk?0?K2、将图3-5中的锯齿波展开为Fourier级数,按(2)式求出Fourier级数的系数,并在频域分别采用矩形窗、Hanning窗和三角窗加权,观察其Gibbs效应及其消除情况。

x(t) 1 -3 -2 -1 0 1 2 3 t 图 3-5 锯齿波

3、选做:编程计算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三角形式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系数。

第36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连续时间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质。 2、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

3、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方法及其MATLAB编程的求解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线性时不变(LTI)系统

在分析连续时间系统时,有关系统的两个重要的性质就是线性(Linearity)和时不变性(Time-invariance)。所谓线性是指系统同时满足齐次性和可加性。这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描述。

假设系统在输入信号x1(t)时的响应为y1(t),在输入信号x2(t)时的响应信号为y2(t),给定两个常数a和b,如果当输入信号为x(t)时系统的响应信号为y(t),且满足

x(t) = x1(t) + x2(t) (a) y(t) = y1(t) + y2(t) (b)

则该系统具有可加性(Additivity)。如果满足

x(t) = ax1(t) (a) y(t) = ay1(t) (b)

则该系统具有齐次性(Homogeneity)。如果系统同时具有可加性和齐次性则系统是线性。

假设系统在输入信号x(t)时的响应为y(t),对一个给定时间常数t0,如果当输入信号为x(t-t0)时,系统的响应为y(t-t0)的话,则该系统具有时不变性。

同时具有线性和时不变性的系统,叫做线性时不变系统,简称LTI系统。 (二)LTI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

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是描述LTI系统的一种时域模型。一个连续时间LTI系统,它的输入信号x(t)和输出信号y(t)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微分方程来表达。

Ndky(t)Mdkx(t)ak??bk (1) ?kkdtdtk?0k?0在MATLAB中,我们可用向量a=[aN,aN-1,??a1,a0]和b=[bN,bN-1,??b1,b0] 来表示该系统,其中a和b分别为(1)式中方程左右两端的系数向量。

注意,向量 a 和 b 的元素一定要以微分方程中时间求导的降幂次序来排列, 且缺项要用 0 来补齐。

例如,对微分方程 y’’(t)+3y’(t)+2y(t)=x’’(t)+x(t),则表示该系统的对应向量应为a=[1 3 2],b=[1 0 1]。

(1)式描述了LTI系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一种隐性关系,式中,max (N, M)定义为系统的阶。为了求得系统响应信号的显式表达式,必须求解微分方程。

第37页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MATLAB的内部函数impulse( ),step( ),initial( ),lsim( ) 可以用来计算并绘制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和任意信号作用于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1、impulse( )函数

该函数有如下几种调用格式:

(1)impulse(b,a):该调用格式以默认方式绘出向量 a 和 b 定义的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2)impulse(b,a,t):绘出系统在 0~t 时间范围内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3)impulse(b,a,t1:p:t2):绘出在 t1~t2 时间范围内,以p为步长的单位冲激响应波形。

(4)y=impulse(b,a,t):不绘出波形,而是求出系统冲激响应的数值解。y的点数默认值为101点,由此可得时间步长为p = t/(101-1)。

(4)y=impulse(b,a,t1:p:t2): 计算在t1~t2 时间范围内,以p为步长的单位冲激响应的数值。

2、 step( )函数

该函数和 impulse( )函数的调用方法一样。 3、lsim( )函数

带返回值的形式如y = lsim(b, a, x, t)用来计算由a和b表示的LTI系统在输入信号x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其中t为指定的时间变化范围,x为输入信号,它们的长度应该是相同的。如带返回参数y,则将计算的响应信号保存在y中,若不带返回参数y,则直接在屏幕上绘制输入信号x和响应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

已知描述某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2y(t)dy(t)4??6y(t)?x(t)

dtdt21、求出该系统在 0~30 秒范围内,以时间间隔 0.1 秒取样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数值解,并绘制时域波形;

2、计算并绘制该系统在输入信号为x(t) = (e-2t - e-3t)u(t)时的零状态响应。

第3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5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