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更新时间:2023-05-21 07: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2006年12月

总225期)第12期(中国工业经济ChinaIndustrialEconomyDec.,2006No.12

【产业经济】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

的纵向压榨

张晔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处于价值链下游[摘要]在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当地配套企业的新工业化道路中,

的跨国公司利用买方垄断势力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可能使后者失去生存空间。本

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纵向压榨模型,并以苏州IT产业中台资企业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

压榨为例,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纵向压榨的因素,认为纵向压榨起因于跨国公司的买方垄

断势力和双方市场势力的严重不对等。而采取相应措施形成抵消性的市场势力,是避免当

地配套企业被纵向压榨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买方垄断势力;纵向压榨;抵消势力

2006)12-0029-08[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出口加工业的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工业化的新道路和重大发展战略。这种新GVC)

发展道路的核心在于,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出口加工,当地企业可以与跨国公司进行产业配套,从而更好地吸收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并获得国际营销技术和渠道,最终推动当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隆国强,刘志彪,。因此,这种新工业化道路能否成功的关2003;2004)

键假设是,当地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在与跨国公司的产业配套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但是,认为这一过程一定能够实现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撇开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技术溢出效应有限的因素,一个更值得关注却往往被忽视的原因是,由于处于价值链下游的跨国公司和上游当地配套企业之间的市场势力严重不对等,以至于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买方垄断势力对当地配套企业进行压榨,甚至使后者失去生存条件。在一些吸收外来投资比较成熟的地区如苏州,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并没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却使得后者面临着被边缘化和发育不良的问题(刘志彪,张晔,。显然,如果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配套的结果,不仅不能实现全球价值链2005)

上的攀升,反而受到压制,那么这条新工业化道路必定是失败的。因此,研究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利用买方垄断势力对当地配套企业进行纵向压榨的问题,以及当地企业的应对策略,是我国新型工

[收稿日期]2006-10-11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40535027);国家社会科学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项目“东部地区外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批准号06AJL00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州模式下的长期经济增长及模式转型研究”(批准号06JSCYJ001)。

,女,江苏高邮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作者简介]张晔(1976—)

29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业化道路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控制和压榨问题,目前尚无直接的理论分析。但是现有理论,如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纵向约束、企业管理理论的价值链分析和国际经济学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等,可以给我们启发。

和Kogut(将企业活动视为一个价值链的增值过程,链上不同的活动具有不Porter(1985)1985)

同的增值率。因此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问题,可以视为价值链在国际分工过程中的分解细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增值率的差异问题。在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往往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因此出现了收益分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差异(张辉,。而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是决定不同国家收益分2004)

配的重要方面,其中,由于领导型模式更适用于发达国家企业与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收益分配等问题,因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某些学者更进一步认为,价值链治理模式与市场势力密切相关。在资源动用形成网络的过程中,网络中的个体之间可能产生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在全球价值链中,表现为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权力挤压,如风险转Allen,1997)

移、买方零库存和压迫性价格等(杨友仁,夏铸九,;以及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价值链中,跨2005)

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升级的控制(文嫮等,,等等。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中,市场势力受哪些因2004)

素决定并作用于收益分配,以及弱势企业如何应对强势企业的纵向压榨,这些文献没有深入研究。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势力被视为提高销售价格、降低投入品价格、重新分配利润以及维持利润的能力。而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控制和压榨,可以被视为具有买方垄断势力的厂商对上游配套商的纵向压榨问题。这一点在产业组织理论早有类似分析。如Morgan(说明了生产1949)

要素买方市场势力的变化,将引起中间产品投入价格的降低;描述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Ohta(1979)

纵向约束关系,指出中间产品价格将取决于上下游企业数量,以及中间产品投入和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指出中间投入品的替代弹性将降低下游厂商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有Allen(1938)

利于下游厂商行使买方垄断势力,压榨上游供应商利润,等等。但是,以上文献都未研究在全球价值链中,下游制造业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纵向压榨问题。

不同于一般文献集中于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争论,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由于苏州是跨国公司进入较多的地区,而IT产业又是其较发达的行业,因此本文以苏州IT产业为例加以考察。

二、理论模型

在Alston、,,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买方垄Sexton和Zhang(1997)Chang(1991)Ohta(1979)

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模型。考虑到纵向压榨主要表现为下游企业压低中间投入品价格以掠夺上游配套企业的利润,而其他形式的纵向压榨也可视为中间投入品价格的变相降低,因此我们主要围绕价格问题展开分析。

假定东道国存在跨国公司和当地配套企业两类企业。其中跨国公司均处于价值链的下游,设为而当地配套企业都处于价值链的上游,设为A部门;并且后者的产品作为前者的生产投入。B部门;

我们可以设定代表性跨国公司i及其产品Bi、代表性当地配套企业j及其产品Aj;其中当地配套企业j生产的Aj作为跨国公司i生产成品Bi的投入。为简化模型,我们进一步假设:在下游跨国公司的生产过程中,投入Aj和其他要素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上游当地配套企业和下游跨国公司的产品在各自市场上都是同质性的,因而可以分别加总;下游部门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因此跨国公司i的行为会影响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市场价格。

qi是我们从下游开始分析。假设下游跨国公司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B=f(。其中QB=!qi,QB)BBn

i=1

30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下游代表性跨国公司i的产出数量,则QB为下游全部跨国公司产出。假设代表性跨国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i=g(,为严格凹并二次可微。qA,qr)B

。其中QA是全部当地配套令上游当地配套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的市场反供给曲线为PA=h(QA)

企业生产的中间产品供给量,显然,(同样QA=!qAj,PA是中间投入品价格。h′QA)>0。qAj为代表性当

j=1n

地配套企业j生产的中间产品Aj的供给量。

下游B部门代表性跨国公司i通过选择购买当地中间产品数量qAi,使其利润最大化(为简便起见,省略上标i):

MaxπB=PBqB-PAqA-CBqr-FB

其中,假定其从竞争性市场中获得,且边际成本保持不变;CB是跨国公司其他投入要素的价格,

得:qr为其他投入数量;FB是固定成本。求跨国公司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dPdQB"qBdPAdQAdπ"qB=BqB+PBB)-q-P=0AABBAAAAA

将该式整理,得:

pB"qBdPQdQBqBdPQdQAqA())1+BB=PA(1+AA

BBBBAAAAA

1-PBMPA(

1+

其中,MPA=ii于是,上式可以写成:PA=αi)βidQBqB"qB为代表性跨国公司i投入品A的边际产出,为跨国公司i的产出猜α=iBBA

dQBpB为最终产品市场上BB想弹性,即跨国公司i猜想B部门总产量对其产量变动的反应弹性;η=-

βB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i=dQAqA为代表性跨国公司i的投入猜想弹性,即代表性跨国公司i猜AA

dQAPA为上游配AA想自身对上游产品A的需求增加时,εB部门对上游产品A的总需求变动弹性;=

套企业中间产品A的供给价格弹性。

很显然,因此,投入品MPA×PB为上游代表性跨国公司i投入中间产品A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和ε的大小。由于MPA取决①投入品A的边际产品价值VMP。αηβA的价格PA将取决于VMP、i、i

于生产技术因素,这里假设为不变,因此VMP就依赖于PB的变动。显然当最终产品价格下降导致

中间产品的价格也将下降,下降的幅度将取决于MPA(VMP下降时,1-αβi大小。②代表性1+i)。i值越大,即当代表性跨国公司i的竞争对手的反应越强跨国公司i的产出猜想弹性αPA值越低。iαiii

烈时,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越低。。η值越大,③下游市场上B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ηPA值越高。当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其价格很敏感时,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将提高。④代表性跨国公司i的投入猜想弹性β这意味着,当代表性跨国公司i占上游市场的买方份额越大,或者βPA值越低。i。i值越大,

说代表性跨国公司i越是大买主,所给予的中间产品价格越低。⑤上游配套企业中间产品A的供给价格弹性ε。值越大,即中间产品A的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很敏感时,上游的当地配套εPA值越高。

企业获得的中间产品价格将越高。

进一步,我们可以用边际产品价值和中间产品投入价格的偏离来定义下游跨国公司对上游当31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地企业的买方垄断势力,或称为“压榨系数”。将上式变形得:

I=VMP-PA1-αPAi/η=1-=1-ABi其中,0<I<1

可以看出这一结果与上文是相类似的。因此,模型描绘了影响下游跨国公司利用买方垄断势力,进行纵向压榨的两类市场因素。前三个因素关系到最终产品市场,而后两个因素关系到中间产品市场。

(影响最终产品市场的因素,即跨国公司的产出猜想弹性与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①最1)

终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尤其是下游跨国公司以扩大产能作为竞争手段,即产出猜想弹性增大时,必然引起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下跌。而最终产品价格下跌的压力将促使下游跨国公司利用买方垄断势力重新分配利润,将损失转移到上游当地配套企业。最终产品市场越倾向于产能竞争,猜想弹性越大,中间产品价格越低。由于中间产品买方垄断势力的存在,当最②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终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时,上游配套企业很难分享到相应收益;而最终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却可能很快传递到上游。因此当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即最终产品的较大需求变动仅引起价格的较小变动时,对上游配套企业是有利的。影响最终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如最终产品的可替代程度越高,价格弹性越大;时间越长可替代品越多,弹性越大;最终产品越接近于奢侈品,弹性越大,等等。

(影响中间产品市场的因素,即跨国公司的投入猜想弹性和当地配套企业的供给弹性。①当2)

跨国公司的投入猜想弹性增大时,意味着中间产品市场买主集中度越高,越趋向于买方寡头垄断的格局,更容易实施买方垄断势力,压低中间产品价格。而当下游存在竞争性的厂商时,这些厂商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则跨国公司实施纵向压榨受到的阻碍越大。此外,中间产品的可替代性也是影响买方垄断势力的重要因素。可替代性越强,意味着下游跨国公司面临选择越多,越有利于其进行纵向压榨。周晓艳,。供给弹性越小,下游跨国公司②上游当地企业中间产品的供给弹性(2005)

更容易施展买方垄断势力。而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包括上游行业厂商的资产专用性,中间产品的资产专用性越强,则产业退出壁垒和转移成本越高,中间产品供给弹性越小,为下游跨国公司实施机会主义,压榨上游配套企业的利润提供了可能;中间产品产量变动后其成本变动的大小,若中间产品产量下降并不能使成本大幅下降,甚至低于一定规模后就无法下降,这时即使降低价格,也难以减少生产。为抢夺市场份额,上游配套企业极易陷入恶性竞争和受到压榨。

总而言之,当跨国公司在中间产品市场的买方势力增强或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激烈时,下游企业越倾向于施展买方垄断势力,来提高利润或是向上游配套企业转移损失维持自身利润,进行纵向压榨。根据这一结论,我们也可以推导出上游配套企业如何应对下游企业压榨的策略。

尽管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弹性和竞争程度将对当地配套企业的“反压榨”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无论是东道国还是当地配套企业,都难以影响下游跨国公司所面对的全球最终产品市场,因此,东道国政府在吸收外来投资加入全球价值链,以及当地企业为其配套之前,应考察其最终产品市场的特点和状况。其次是改变东道国的中间产品市场。东道国政府在引入跨国公司时,如果引入同一价值链中相互竞争的多家跨国公司,形成较激烈的下游竞争格局,能够大大减少跨国公司的买方垄断势力和当地配套企业的被压榨程度。对于当地配套企业而言,增强供给弹性、产出灵活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拥有多家下游客户,能够避免陷入恶性竞争和跨国公司的机会主义,提高自身利润。

根据Galbraith(的抵消势力理论(,在一方施展其市场势力1952)CountervailingPowerTheory)

时,相对应的另一方若发展出同等的市场势力,将能减少对方的压榨。由于市场势力和集中度呈正相关,所以提高上游当地配套企业的集中度,能相应降低其被纵向压榨的程度,提高配套企业的平均利润(。实证研究表明,中间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上游供应商受的压榨越多;Azoulay,1995)

32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但是具有规模经济、较高技术水平和不可替代性的上游供应商则能够在面对着下游厂商时发挥抵消势力的作用,使双方的势力达到均衡状态(。事实上,凡是导致上下游市场势力发生变Etgar,1976)

化的因素,都能影响中间产品的投入价格,从而影响当地配套企业被纵向压榨的程度。比如,当地配套和下游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串谋或形成卡特尔,来加强自身的市场势力①;下游跨国公司也可能故意使用多个当地配套企业,使其形成激烈竞争,以便行使买方垄断势力;双方的市场势力也取决于各自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等等。

三、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以苏州IT产业为例苏州是我国吸引外资和台资较为成熟的地区。由于IT产业的跨国公司大量进驻和苏州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导向,使得目前苏州IT产业的规模工业产值已占据主要地位,而当地配套企业也主要发生在IT产业中。因此本文以苏州IT产业为例,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纵向压榨。

并具有较明显的IT产品价值链有一些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征。IT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规模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率相差很大。其中,研发、核心部件、品牌与系统集成等环节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度及增值率较高,主要由发达国家生产;一般性软件和零部件、销售和信息服务环节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度及增值率居中,主要由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生产;而加工装配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度及增值率最低,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生产。目前苏州的IT产业,主要是转移到中国大陆的台湾代工厂商在当地进行的生产和加工组装,而当地企业则是为这些台湾厂商的产品配套。因此当地配套企业的下游客户主要是台湾代工厂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企业。

苏州的台湾代工厂商与当地配套企业之间是一种显著的领导型治理模式。表现为台资企业对当地配套企业有较强的控制和定价权力,并为其提供技术规范和支持,因而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很大的依附性。当地配套企业必须经过台湾代工厂商的认证制度,如送样、检验等层层关卡后,才有可能进入供货商名单,并按照后者规定的价格为其供货(杨友仁等,;配套关系形成后,还必须定期2005)

接受台湾代工厂商的检查和监督。当地配套企业提供的零部件技术含量越高,认证和检验过程越严格。此外,由于设计安全规格等问题,使得IT零部件的生产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台湾代工厂商在认证和配套过程中,也会对零部件的特性设立若干规格让配套企业去遵循。

1.苏州当地配套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与特征

近几年来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入驻及其当地化采购策略的推行,苏州的当地配套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外向配套最为发达的昆山,当地企业的配套销售额分别从100多亿2003—2005年,

元,上升到200亿元。目前昆山的当地企业中,有近一半是为跨国公司配套的。130多亿元,

但是根据一项调查发现,当地配套企业的表面繁荣掩盖了遭受跨国公司纵向压榨,导致大规模亏损和倒闭的事实。比如,台湾代工厂商虽然带动了苏州IT价值链的形成,但其对当地配套企业非常苛刻。越压越低的货价、越来越苛刻的霸王合约、在宏观调控下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都在一点一点地挤压着当地配套企业的生存空间,以至于苏州配套企业纯以“数量多、规模小、倒闭快”为特色。另一项根据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课题组对昆山当地配套企业的调查发现,尽管其销售收入在近几年有了较大增长,但利润率却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因此可以看出,目前苏州当地配套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数量增加与利润率降低并存。当地配套企业被下游跨国公司纵向压榨,数量虽多,生存却变得越来越艰难。

2.IT产业中下游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压低配套品价格是下游跨国公司对上游当地企业进行纵向压榨的显著特征。在苏州,台湾代工厂商经常把某些上游配套产品价格压得甚至低于原材料成本。为了争取订单,苏州当地配套企业又

①但由于交易成本的缘故,下游跨国公司之间的串谋要比上游较为分散的当地配套企业串谋的成功率要高。33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价格。

如果说较低的当地企业配套品价格也有可能反映了其较低的技术含量,但与下游台商签订的种种不平等合同,则清楚表明了苏州配套企业遭受纵向压榨的状况。

我们在当地访谈的结果表明,台商代工厂商在大陆的企业对零部件的要求比在台湾更加严格和苛刻,以强化其买方垄断势力。比如,每一家IT配套企业跟台资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及质保合同中,有一半以上的条款是关于赔偿的。很典型的一条是配套企业必须保证自己生产的配件装到机器里后,机器3—5年不能有损坏。否则,即使是人为损坏,配套企业也必须承担经济损失。再有,占用上游配套企业的流动资金和采用“歧视”管理制度。当地许多为台商配套的民营企业发现其付款周期越拖越长。1998年左右苏州的台湾代工厂商对其供应商的平均票期是2个月,而现在则延长到

甚至对某些势力较弱的当地配套商已经开到4—5个月①;一般而言,在台湾的代工厂商100天以上,

对其供应商的票期为60天,而国际大厂客户开给台湾代工厂商在大陆的票期是120天。这就反映了苏州当地配套企业在中间产品市场和全球价值链中市场势力的低下和交易条件的恶化。而对于本来就实力单薄的当地配套企业而言,缺乏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可能就难以生存。

风险转嫁和库存成本转移也是纵向压榨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主要手段就是实行买方零库存和即时供应制度。当地配套企业必须根据台湾代工厂商的市场预测来生产,但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代工厂商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不高,而真正交货时,又要求当地配套企业的交货时间和数量必须及时准确。在不对等的市场势力下,配套企业不得不同意接受代工商的“买方零库存”和即时供应要求,自行吸收库存压力,承担下游市场波动的风险和成本。这就反映出下游台资跨国公司与当地配套企业之间不对等的压榨关系。

台湾厂商压榨上游配套企业还有其他手段,比如,要求对方通过“认证”来收取高额技术转让费等。3.当地配套企业被跨国公司压榨的原因

台资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垄断势力,以及与当地配套企业的市场势力严重不对等是其主要因素。①下游跨国公司尤其是一些旗舰型企业,如台湾的IT代工厂商已有较长发展历史,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大陆后,很快在产业下游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从台湾带来大量的上游配套企业。而相应的当地配套企业数量虽多,规模却很小。“小而散”的格局

正处于创必然造成上游配套市场的集中度很低,缺乏市场势力。②很多配套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业的艰难期。技术含量低、缺乏品牌和知识产权,使得配套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对上游市场没有控制力量,极易陷入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的陷阱,使得自身的谈判能力进一步削弱。③与领导型治理模式及IT产业特性有关。当地配套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采购单,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较强的资产专用性投资。而资产专用性越强,意味着上游配套企业的沉淀成本越大,产业退出壁垒越高,因此,遭受纵向压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尽管为跨国公司配套能够帮助当地企业开拓产品市场和生存空间,但是当当地企业变得越来越依附,甚至一旦脱离就无法生存时,就使自己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在昆山,大量的当地配套企业往往依赖于某一两个跨国公司作为主要客户,这意味着当地配套企业的供给价格弹性非常小,使得跨国公司更易施展买方势力对其进行压榨。

台湾代工厂商的进入吸引了大批配套企业的跟进,而苏州政府为了促进台资生根战略的推行,使用的产业链招商策略也无意中加强了下游跨国公司的买方垄断势力。一方面,外来配套企业跟进后,由于其管理、技术水平都相对领先,从而与当地配套企业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当地配套企业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使得下游企业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强化了不对等的市场势力。台商也在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来增强自身的买方垄断势力。如台资企业之间结成联盟,形成买方卡特尔,联手压低当地配套品价格;采取竞争性的采购策略,每项配套品维持二到三家厂商,而不依靠

①台资企业一般都对其当地配套企业进行分类,并根据其市场势力和资金底线确定付款周期。分类管理和歧

视性政策是台资企业压榨和控制当地配套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34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某一家供应商作为主要供应来源,并故意让当地企业之间造成恶性竞争,等等。而当地配套企业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也容易使下游台资厂商有可乘之机。台商往往宣称从其他配套企业那里获得了更为优惠的价格条件,从而使得当地配套企业不得不竞相削价。

而下游国际大厂对台湾代工企业的压榨,使得台湾厂商向上游配套企业转移利润损失也是其重要原因。为了获得更强的买方垄断势力,以应付激烈的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一些国际大厂如戴尔、惠普等公司在台湾采取的策略是不停更换代工厂商。为了能够抢得国际大厂的订单,各大代工厂商不得不拼命压低价格。为了降低平均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又倾向于竞相扩大生产能力,但是供多于求的产能竞争和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最终更加削弱了台湾厂商的整体谈判能力,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国际大厂给予台湾代工厂商的合同变得越来越苛刻,台湾厂商被逐步压榨获利空间。如代工价格被大幅压低、付款周期延长、必须自行负担库存和维修成本等,从而使得整个台湾的IT产业利润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了减少代工成本,台湾厂商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利用买方垄断势力,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上游,挤压上游配套企业的利润。因此,当地配套企业被台湾代工厂商压榨,而台商又被国际大厂压榨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市场势力较弱的一方必然遭受市场势力较强的一方利润纵向压榨的事实。

四、结论与建议

尽管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当地配套企业的形式加入全球价值链,被认为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但是背后的危机应得到更多关注。下游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可能使得后者不仅难以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并可能因此失去生存空间。而跨国公司的买方垄断势力过于强大,与当地配套企业的市场势力严重不对等,是导致当地企业遭受纵向压榨的重要原因。

影响下游跨国公司实施纵向压榨的因素包括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状况。前者决定了跨国公司能否施展买方势力来提高自身利润,后者则对其是否施展买方势力来维持利润产生影响。对于东道国政府和企业而言,对价值链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弹性和竞争程度的事前考察可以避免轻率陷入被压榨的命运,而改变中间产品市场则具有更多的手段和策略。在价值链下游环节中跨国公司已经形成较强买方垄断势力的状况下,相应提高上游配套环节中当地企业的市场势力,能够产生抵消作用,避免自身处于被压榨境地。这就为我们在新情况下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促进上游配套市场从完全竞争向垄断方向变化。在价值链下游环节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寡1)

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状况下,在上游当地配套环节中形成相抵消的垄断性市场结构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目前下游跨国公司的实力较强,而当地配套企业由于发展时间太短,尚未发展出具有实力的大企业,且遭受下游企业压榨也限制了当地企业的发展能力,难以摆脱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利用产业政策干预的方式来促进当地配套业集中度的提高,比如鼓励配套业中的兼并和重组,以大公司大集团为载体,形成寡头垄断或寡头竞争的产业格局,以增进上游当地配套企业的市场势力,和下游跨国公司的买方势力相抗衡。

(鼓励和扶持当地配套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创建品牌。上游配套市场格局的变化必须有本土2)

企业相应的技术垄断能力、品牌垄断能力,或其他核心能力的依托,以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和市场势力。但目前当地配套企业都是从低端起步,技术含量低,创建自主品牌和研发的实力不够。因此,有必要鼓励和扶持某些已有一定实力的当地配套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创建品牌,增强技术垄断和品牌垄断能力,从而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当地配套企业。

(3)对于大多数当地配套企业来说,减少对少数下游跨国公司的依赖和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以改变供给价格弹性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在拥有多个下游客户的情况下,即使当某些下游厂商试图实施纵向压榨时,当地企业也可以转向其他客户供应产品。同样,增加产出的灵活性也可以避35

论买方垄断势力下跨国公司对当地配套企业的纵向压榨

免对下游跨国公司的依赖。这些行为相当于增加了上游企业的供给价格弹性,从而减少了被压榨的可能性。调研中也发现,某些当地配套企业通过相关产品的多样化以供应不同层次的客户,较为成功地摆脱了对单个客户的依赖;拥有较少客户的配套企业要比拥有较多客户的配套企业遭到更多压榨。因此,增加客户数目和销售渠道,是减少被压榨的可行策略。而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也是一个重要策略。很多当地配套企业能够通过一些不断的简单创新,比如开发切合跨国公司需求的新磨具或新产品,从而避免自身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而加强配套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避免与下游跨国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成立当地配套企业的价格联盟,或利用现有的行业协会增强彼此沟通,等等。

〔参考文献〕

〔刘志彪,张晔.中国沿海地区外资加工贸易模式与本土产业升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005,8).〔隆国强.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新道路[J].经济研究参考,(2〕2003,11).

〔南京大学商学院课题组.江苏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研究报告[R].2005.3〕

〔杨友仁,夏铸九.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模式———以苏州地区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J].地理研究,(4〕2005,2).〔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5〕2004,5).

〔周晓艳.中间产品市场的买方垄断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6〕2005.

〔刘志彪.经济国际化的模式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7〕2004,10).

〔文嫮,曾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地方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8〕2004,6).〔9〕KogutB.DesigningGlobalStrategies:ComparativeandCompetitiveValue-addedChains[J].SloanManagement

(Review,1985,26).

〔10〕AllenJ.EconomicsofPowerandSpace[A].LeeR.GeographiesofEconomics[C].London:Arnold,1997.〔(11〕MorganN.BilateralMonopolyandCompetitiveOutpu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49,63).〔12〕AllenG.MathematicalAnalysisforEconomists[M].Lonodon:TheFreePress,1938.

〔13〕EtgarM.ChannelDominationandCountervailingPowerinDistributiveChannels[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

(1976,13).

〔14〕Galbraith,J.K.AmericanCapitalism:TheConceptofCountervailingPower[M].Houghton-Mifflin,Boston,MA,

1952.

〔15〕Porter,M.CompetitiveAdvantage:CreatingandSustainingSuperiorPerformance[M].NetYork:TheFree

Press,1985.

AnalysisontheVerticalSqueezeonLocalSuppliersbytheOligopsony

PowerofMNC

ZHANGYe

(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Withtheemergenceofglobalvaluechain,indrawingFDIanddevelopinglocalsuppliersaredeemedtobeanimportantdevelopmentstratagem.While,theMNCssqueezeprofitoutofthelocalsuppliersbyoligopsonypower,whichwouldmakethelattergobankrupt.Thispaperbuildsasimplemodelofverticalsqueeze,setstheexampleofITindustryinSuzhou,andexplainssomeingredientsinfluencingtheverticalsqueeze,andconsiderstheunequalpowersareimportantreasonofengenderingverticalsqueeze.Takingcorrespondingmeasurestomakecountervailingpowerisanimportanttacticofavoidingverticalsqueezeforlocalsuppliers.

KeyWords:globalvaluechain;oligopsonypower;verticalsqueeze;countervailingpower

〔责任编辑:王燕梅〕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5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