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制造专业群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06 22: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尤溪职专加工制造专业群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加工制造类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部分机械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及三明、福州10余家机械类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工制造专业群设置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6年10月17日,加工制造科副科长及部分专业教师在校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沙县德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齿轮箱有限公司、福建三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设置意见及建议。

2016年10月30日加工制造科科长及部分专业教师在校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福建省尤溪长波水力机械有限公司、尤溪德隆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尤溪众益机械维修中心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设置意见及建议。

2016年12月4日,加工制造专业科部分专业教师在校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福州福享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州腾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高意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设置意见及建议。

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社会需求

(一)行业背景分析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

4 / 8

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我国政府经过大量研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等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我国制造产业变革影响深远,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需要面对“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减少用人企业与在校课程之间的差距。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教育也面临着如何应对“新常态”的局面,其发展方向也需要适应产业变革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专业建设方向由原来的注重重点专业建设转向注重服务区域产业的专业群建设。这样才能形成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对接。

2)实训基地建设从原来的注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向注重服务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转变。形成承担教学实训、面向企业的生产科研服务及培训、新的技术工艺生产管理方式示范推广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

3)学生的培养方向从原来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引导学生就业创业并举。

(二)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三明市是我省内地工业城市,机械制造业发达,三明市政府非常重视汽车及机械产业的发展,把“汽车及机械装备产业”作为三明市“十三五规划”中“创新改造,实施提升工程”的发展产业策略之一。三明市将以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为契机,通过创新改造,进一步加快商用汽车制造,带动零部件加工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高等级橡胶机械、路面机械及环保设备,提升高精度数控机床产品,拓展大型装备制造,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积极承接台湾装备产业转移,重点推进与台湾电机、数控机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食品机械、纺织机械等产业的对接,发展适合中小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4 / 8

的专用设备产品。汽车及机械装备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

尤溪县在“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框架下,在“十三五规划”中把“高端装备机械”列入了城南园规划建设(即:以纺织高新、高端装备机械、光电高新为主导产业,打造集产业研发、科技孵化、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工业旅游等为一体的高新产业园。)莆铁路的贯通,极大的促进了尤溪对外经济联系,许多的投资商纷纷涌入尤溪县城西工业区、埔头工业区、城南工业区和洋中机电园投资办厂,加上尤溪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林产加工、冶炼)中机器设备维护维修工作需要大量专业的维修人员,而目前机械加工技术和数控技术应用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这类人才缺口较大。因此,建设发展好加工制造专业群(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有效服务三明、尤溪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三、加工制造类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一)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机械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技术作用于机械学科的各个分支引起传统理论的根本变化,新的机械工程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学科高度综合交叉,使机械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开始脱离经验的、感性的、偏重于技术的模式,向着自觉的、理性的、逻

4 / 8

辑的偏重于功能目标的设计理念发展。企业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二)在中职业教育中,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课程体系中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仍是经典的,方法仍是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离散,不能构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环节。故而,机械类各专业的课程相对比较比,教育内容膨胀,经典的、针对性专业教育内容占有大量的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空间。理论课时显式减少实际课时隐式增加。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置于次要地位,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三)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需进一步培养

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的设计之中,工程设计专家系统已经处于应用阶段。在设计手段上,脱离了人工计算和绘图的方式,CAD技术已经从辅助计算发展为全面的辅助设计,各种专业机械的辅助设计软件十分丰富,机械工程专业人员已经无须自己动手编写一些针对性程序,现代大型工具设计软件只需专业人员提出设计思想创造空间大大的拓展。

代表现代制造技术和能力的CAM技术发展迅速。在工程机械的运行方面,对于机械的工况分析、判断用耳听、手摸等经验方法已经淘汰,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定量的分析,处理工程机械的运行信息准确的分析机械的动力学特性和解决维护问题。大型工。程机械系统已经从过剩性维修向预测性维修方向发展。

(四)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有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

4 / 8

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四、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训建设情况

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车工、焊工、钳工、数控,cad、PLC技术,电工电子,维修电工技术实训,电子制作等实验与实训。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车工实训室:配置C6140、C6136车床,其中C6140是目前企业最普遍使用的车床,为学生掌握熟练的车工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焊工实训室:配置各种焊机,能进行各种焊接技能训练。

数控加工:配置各种系统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钳工实训室:能完成装配钳工实训。

电工电子实训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维修电工实训室:既能进行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

4 / 8

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材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教出版社》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我校现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且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加工制造类专业办成我校的龙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训条件、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五、对我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职业学校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学校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技工学校教育。这

4 / 8

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增加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5.增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4 / 8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技术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电子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已经有了较大的延展。新型的机械电子技术主要是将电子技木的功能分配的更加全面,不论是在机械设备的中心控制系统,操作系统还是动力系统上都可以实现电子技术操作,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总体设备结构,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节约生产成本,稳固设备结构的目标。目前,机械电子技术中正不断添加新元素,以纵向挖掘机械电子技术的生产潜能,同时,在技术中也加入了更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设计理念,使未来的机械生产操作更加趋于便捷。在此次调研走访中,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电子技术应用在机械行业中的作用,希望我校能开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工人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已被机械制造业、机械加工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4 /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4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