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准备审核版9.28

更新时间:2024-06-18 19: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国家及有关行业颁布的现行规范及标准 2、交通部2009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3、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6、交通部《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7、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8、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现行标准及规范。 9、重庆沿江高速公里主城至涪陵段两阶段施工图纸。 10、中信国华国际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总承包部下发相关文件 11、现场考察和调查结果。

12、我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先进施工方法、项目管理经验。 1.2、编制原则

1、强化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搞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落实和督促工作,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2、强化质量管理,全部分项工程质量达到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合格等级,综合评定达到优良工程;

3、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确保在业主要求工期目标内交工,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工程内容。利用网络技术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搞好工序衔接,力求均衡生产。

4、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道路、料源、民情等施工条件,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管理规范化和平行流水一条龙的施工作业特点,考虑集中力量突击重点、难点工程,采取内部分项包干的施工原则,及多年从事贵州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桥梁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创精品”为目标;

5、重视生态环境、强化环保和水保意识,做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噪声、扬尘,处理好污水、弃碴、弃土,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风土民情,保障施工人员及周围群众人身和财产不因施工而受到损害。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是重庆沿江高速公路的一段,而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是重庆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重庆市的高速公路网由“三环十射三联线”组成。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中新增的一

条射线,重庆沿江高速公路经重庆南岸、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开县、城口至陕西,总长约475公里,是重庆市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通道,也是重庆连接西北地区的辅助通道,它的建设,可以解决重庆沿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一直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的空白,对完善重庆市高速公路网和区域公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本项目工可报告研究结论,本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长寿连接线路基宽度为24.5米,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桥涵与路基同宽,其余技术指标均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

长寿连接线起于巴南区的双河口枢纽互通LK0+700处,使连接线起点与主线交叉的位置设置枢纽互通进行对接,路线总体走向由南向北,在LK3+205处设置麻柳嘴互通,向北经双河口镇、太平桥村,上跨茶涪二级公路长寿段后,沿其右侧向北前行,经平桥村、碾盘沟村、清溪镇后向东北方向,终点止于六角村附近白家冲大桥,连接线终点桩号LK16+649.825,临时设长寿主线收费站接茶涪二级公路,连接线建设里程15.949285km。规划预留后期跨江路线方案。全线结构物众多,路基施工不连续,施工难度大。

经统计,本段高边坡有4处。工点601(LK9+120~LK9+300左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m,节理缝隙发育。工点602(LK9+120~LK9+345右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7m,节理

缝隙发育。工点603(LK10+000~LK10+260左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13m,为保证边坡稳定,不留后患,设计要求采用锚杆框架防护。工点604(LK10+380~LK10+520左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8m,设计要求采用锚杆框架防护。

我部软土地基分布区段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部位 Lk05+580—lk06+630 Lk05+710—lk05+750 Lk05+940—lk05+990 Lk06+120—lk06+150 Lk06+500—lk06+560 Lk07+040—lk07+080 Lk07+200—lk07+250 Lk07+370—lk07+410 Lk08+200—lk08+300 Lk08+360—lk08+440 lk08+880—lk09+115 lk09+310—lk09+650 lk09+820—lk10+150 lk10+270—lk10+315 lk13+815—lk13+930 lk14+010—lk14+250 lk14+370—lk14+455 lk14+590—lk14+775 lk14+970—lk15+030 lk15+140—lk15+400 Lk15+690—lk15+720 长度m 50 30 50 30 60 40 50 40 100 80 35 240 330 45 115 150 85 185 60 260 30 22 Lk16+305—lk16+550 245 本合同段路基挖方:315万方、路基填方:114万方、弃方:201万方;防护、排水工程约12.5公里。 2.2、地形地貌

路线走廊带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东北部,盆岭相间,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地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为一系列的北北东-北东向背斜山系和长条形开阔的向斜槽地组成平行岭谷,山岭一般海拔700~900m,林木苍郁,水源丰富,谷地平坝一般标高300~500米。在涪陵东南,山岭纵横杂乱,山势陡峭,最高山峰海拔标高2033.2m,一般山峰多在1700~1800m之间。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将区内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貌、河谷阶地地貌。工程建设条件较为艰巨。

2.3、工程地质

线路穿越区地层由老至新出露三叠系至第四系地层,其中以侏罗系地层分布最广。三叠统中下统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分布于线路段背斜区,其余地层以碎屑岩相为主。路线走廊带大地构造位置位处扬子地台川东南陷褶束之万县凹褶束。区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不甚发育。 2.4、气象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m/s,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3.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

2.5、水文地质条件

Lk13+720-lk15+480该段落分布多条季节性溪流,枯水期间水流量较小,夏季雨后会出现短时急流。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管理机构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W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工程部 综合部机料部 质检部 财务部 工地试验室安保部

施工二分部

技术员 质检员 安全员 测量员

填压班组 开挖班组 爆破班组 运输班组 3.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施工队伍布置计划一览表

队伍数量 各队技术工人数 各队总人数 路基日常劳动力合计 施工一分部 2 38 57 180 施工二分部 2 40 45 施工一分部:驻地所在位置LK5+000,负责LK0+700-LK8+800路段路基、防护、涵洞通道的施工。

施工二分部:驻地所在位置LK15+700,负责LK8+800-LK16+430路段内所有全部的路基、防护、涵洞通道的施工。 3.3、施工顺序安排

本合同段开工后,首先进行Lk8+000~Lk8+500、 Lk15+100~Lk15+460两处路基施工为T梁预制场建设做准备,预制场两侧桥梁基础及下部工程随即动工。路基方面由于本合同段弃方较多,开工后加大挖方施工投入,进行半幅路基贯通,成品T梁由预制场向两侧进行T梁安装,最终全线贯通。

3.3.1路基工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成几个施工面,开展平行流水作业。对挖方路段、地基处理地段,先行安排施工。

填方路基:测量放样→砍树挖根、清表→挖沟排水→基底处理→挖台阶(如有)→填前翻松、整平、压实→铺设土工格栅(如有)→分层填筑、整平、碾压至设计标高→路基修整→挖基砌筑排水防护工程或植草护坡→交验

挖方路基:测量放样→砍树挖根、清表→挖截排水沟→开挖→运

输→路床整理→排水防护→交验

3.3.2防护及排水工程

根据路基进展状况,随路基紧密配合协调同步进行,在每段填方段提供出工作面后,随即进行施工。注意与路基协调施工。

3.3.3涵洞及通道工程

涵洞通道应优先安排施工,施工要尽早开展,迅速完成,为路基联片施工创造条件,涵洞、通道主体完成后,及时清理场地,进行台背回填。

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1、技术准备

4.1.1、内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

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编写审核报告;进行临时工程设施的具体设计;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各种针对性的质量、安全、环境及文明施工保证管理办法、编制施工安全手册,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岗前技术培训。

4.1.2、外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

结合图纸进行现场勘查;对导线点进行复测并加密,在施工前进行路基横断面测量工作,进行地材调查、选取质优价廉的地才进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选、土工取样工作、试验;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办理计量合格证书。 4.2、劳动力组织

组织技术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敢于吃苦,能打赢仗的施工管理人员参与施工管理;开工前对施工合作队伍进行精心考察,选取有资质,有能力、有类似经验施工队伍入围参建。

路基工程人员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工种 推土机司机 挖掘机司机 装载机司机 压路机司机 平地机驾驶员 洒水车司机 普通工人 管理人员 汽车司机 修理工 人数 8 10 6 12 4 12 100 6 20 2 180人 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实际需要随时调配,在数量及工种搭配上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4.3、机械设备组织

我部已经组织施工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进场机械表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设备名称 挖掘机 推土机 装载机 压路机 平地机 洒水车 运输车辆 潜孔钻机 空压机 DZJ-90打桩机 供水设备 履带起重机 夯锤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个 数量 10 8 6 12 4 12 20 4 4 2 2 2 2 备注 4.4、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4.4.1项目部主营地及其它生产、生活临时建设

项目部:建于路线桩号LK12+500位置处,此处紧靠南涪路(位于南涪路长寿方向右侧),前往重庆及长寿区的通行条件十分便利,场地规划尺寸为70m×60m,占地面积约为6.5亩,项目部工作生活采用彩钢瓦板房建设,水泥混凝土硬化场地。

项目部用水: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饮用水使用桶装水。 项目部用电:设置一台100KVA变压器就近接入农村电网。 项目部电讯线亦采用就近接入原则,接入电话线及网线。 项目部施工分部采用租用民房

试验室:建于在LK12+500处项目部所在地的相邻,单独设置,与项目部分开,避免互相干扰。负责本合同段材料的质量检验、砼配合比试验,以及施工项目检测工作。

试验人员具有试验员检测资质,能够完成本工程所发生的试验检测。

工地实验室按(丙级)标准建成,包括试验办公室、水泥室、土工室、力学室、混凝土室、标养室。

施工分部:采用租用民房与自建房结合的方式达到满足施工生产生活的需要。

施工一分部:驻地所在位置LK8+200。 施工二分部:驻地所在位置LK15+700。

项目部项目施工分部的办公生活区设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

堂、浴室、厕所等办公生活设施;生产区设配电房、发电房、空压机房、钢筋加工棚、木工棚等生产房屋。

4.4.2施工便道、便桥

根据本合同的地形地貌情况来看,全线的施工便道作业工作量、难度都相当大,是制约路基工程顺利进展的关键点。为方便施工,采取沿茶涪路打通横向施工便道,横向便道数量为14条,初步估计长度16670m,其中改建13720米,新建2950米。挖填土石方量约为180000m3,占地130亩,边沟等浆砌片石量计8253m3,路面级配碎石用量10890m3,共设置圆管涵洞18处计185米,钢筋混凝土便桥1处计12米。横向便道打通后,根据横向便道向路线左右延伸逐段成型、逐段贯通纵向便道的方式修筑施工便道。并充分考虑利用原有地方道路进行施工。施工纵向便道不占用农田与林地原则,尽量采用道路设计红线内用地。部分过水段便道采用埋设圆管涵(见施工便道统计表)。

施工便道统计表

通往结构物及桩号 LK1+274上姜家咀大桥 梨石冲大桥LK8+685 蓝草湾大桥LK11+428 五斗冲大桥LK15+538与LK15+100处 白家冲大桥LK16+140 使用长度(m) 950 1300 900 780 650 所属村镇 巴南区双河口镇 巴南区麻柳嘴镇 巴南区麻柳嘴镇 巴南区麻柳嘴镇 巴南区麻柳嘴镇 临时征地面积(m2) 800 1300 3500 4000 800 备注 原有村路 原有村路 原有村路 原有村路 原有村路 石坝湾大桥LK6+750 白树林大桥LK7+740 大石堡大桥和十八湾大桥 合计 240 260 1200 巴南区麻柳嘴镇 巴南区麻柳嘴镇 巴南区麻柳嘴镇回龙寺村 2200 2700 17000 32300 新开便道 新开便道 新开便道 在清表的同时纵向沿路基坡脚修筑纵向施工便道,对于新建及改建皆便道路面采用50cm宕渣铺底碾压后,其上摊铺20cm级配碎石构成,便道行车道宽4.5米,两侧各50cm宽路肩,施工便道在每间隔300米左右选择合适位置设置6米宽错车道,以方便施工车辆通行。挖方便道路基段在行车道较低侧设置浆砌片石排水沟,路基填方便道路基段在山体较高侧设置蝶形排水沟,在集中汇水地段设置圆管涵洞以确保横向排水。以保证路面平整坚实、耐久,满足工程施工需要,设计标准需满足载重汽车的行驶要求。

施工便道应平整,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维护、整修、养护、洒水和防尘,确保晴雨通行。争取做到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达到全天候通行的要求。

4.4.3 临时用水

施工供水:沿线水资源丰富,可就近从附近河流、溪流中抽取,部分缺水工点采用打井供水。经检验合格后作为施工用水。

生活用水:采用桶装矿泉水水以及打井取地下水方式满足施工人员生活需要。

4.4.4炸材、炸材库

炸药库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存放于远离居民区和施工现场、人烟稀

少的地方,设置围栏等防护措施。我部现在炸药库设立在巴南区麻柳嘴镇回龙寺村回龙寺大桥附近。

4.4.5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我部施工用电安排如下,项目部设1座100KVA变压器,拌和站设1座350KVA变压器,一号预制场、二号预制场分别设置315KVA变压器一台,距离供电点较远的小型桥涵及路基附属施工采用发电机自发电(见施工用电统计表)。

施 工 用 电 统 计 表

用电用电明细 部门 项目生活用电 部 办公用电 生活用电 施工预制厂龙门 一分加工场地用电 部 基础及下部施工、照明用电 生活用电 施工预制厂龙门 二分加工场地用电 部 基础及下部施工、照明用电 生活用电 蓝草加工场地用电 湾 基础及下部施工、照明用电 混凝拌和机用电 土拌照明用电 和站 生活用电 合计 估计用电功率(kw/h) 30 30 40 120 60 60 40 120 60 60 50 100 150 2*135 5 10 285 935 315 1360 本项目自备变压器8X200=1600kw 我部选用变小计压器功率额备注 (kw) 定功率(kw) 60 80 280 315 280 315 300 315 4.4.6弃土场

根据施工需要及综合考虑环境因素,我部设立11个弃土场,具体位置如下表:

取弃土场编号 0号弃土场 1号弃土场 2号弃土场 3号弃土场 4号弃土场 5号弃土场 6号弃土场 7号弃土场 8号弃土场 9号弃土场 10号弃土场 11号弃土场 取弃土场 位置 LK1+500 LK4+700 LK5+935 LK7+500 LK7+900 LK9+000 LK9+600 LK11+200 LK12+200 LK14+800 LK15+800 取弃土方量约数(m3) 120000 90000 120000 150000 200000 60000 200000 400000 120000 280000 140000 220000 备注 未找到合适弃土场 此土石方或可调运到麻柳嘴立交段 有5万m3可以通过茶涪路调运至收费站段 4.4.7其它临时设施

施工通讯:为保证我部与各方人员的联系,我经理部办公区、生活区、现场布置足够数量的经业主确认的通信设备,另外,还配置外线电话、传真机、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确保证各方联络渠道的畅通。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5.1、路基工程施工总工期

W6合同工期安排,按照总承包部的总体施工部署,路基工程计划25个月完成。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为施工准备阶段,2010年10月15日起开始路基工程分段开工,计划于2012年10月底完成路基工程施工,于2012年12月底交工。

路基工程总体施工计划(附件二)

第六章、路基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6.1、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本合同段路基工程特点是路线所在位置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地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起伏较大,路基施工以高填方及大挖方为主;工程重点为路基基地软基处理、高填方路基施工以及爆破施工。 6.2、总体施工方案

对于局部山间沟谷、水田内可能存有淤泥及淤泥质土,可采取挖淤换填措施;填方路段为保证路基在施工期及使用期稳定性和持久性,按照规范采用分层填筑碾压的方法进行施工,高填方路段还需采用强夯的方法达到路基雅士强度,并做好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工作,路堑段施工结合本地区的地质情况,拟采用预裂爆破、微差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等控制爆破技术进行分层分段爆破施工。 6.3、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

根据导线点、水准点及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坐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点复测与增设,用水准仪对水准点进行复测与加密,经批准后进行恢复中桩、边桩的工作,确定路基边缘、坡角、排水沟、护坡的具体位置。

2、施工排水

排干低洼处积水,按详细测得的资料,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放出排水边沟的位置,开挖并做出田埂,使边沟与河道相互接通,确保施工期间路基不受水浸。

3、原地表清理与掘除

采用人工及推土机清除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松散表土、淤泥及附着物、建筑垃圾、杂灌、树根等,并进行填前夯实、碾压。在清除过程中所产生的洞穴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回填,并按要求分层压实。

4、修建临时便道:根据路线走向和现有道路结合地形地势,在路线一侧修建临时便道。

5、原地面纵向或横向坡度较陡时,还应清除坡面的松散土层,对于水田等不良地基进行软基处理,并按图纸或技术规范要求挖出反向坡度的边坡平台。

6、填挖交界处必须予以充分压实,原地面坡度较陡时,应开挖台阶并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

7、路堑地段,凡是以后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危石和孤石,应将其清除。路堑施工开挖前要做好堑顶截、排水,并在施工中随时注意检查。根据本合同段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天沟、截水沟设计,并绘出详图,放线施工;天沟在开挖好后,立即铺砌浆砌片石防止渗水,保证边坡稳定。施工期间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并使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把水及时排到自然沟或排水建筑,避免对路基产生危害,同时避免了水排入农田。在施工中要确保排水畅通,杜绝淤积和冲刷。

8、 路基填筑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提供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取土坑及路基开挖利用方取代表性的试样,进行填料试验,确定填料的含水量、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承载比(CBR)试验和标

准击实等试验,同时进行填料颗粒分析试验,并形成报告送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以便指导路基填筑施工。

9、路基试验段施工:在路基填筑全面施工前,和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在管段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每段长度不小于100m,进行路基填筑试验施工。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摊铺、整平、碾压的最佳机械组合方式,确定填料的松铺系数、压实厚度、最佳含水量、压实遍数和压实工艺等,试验路段施工完成后,形成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开始大面积指导路基填筑施工。 6.4、路基施工

6.4.1、路基填筑施工

路基填筑采用机械化作业,按照填筑、摊平和碾压配置足量的施工机械组成三条机械化施工流水作业线,即由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组成装运填筑作业线,由推土机、平地机(土方)组成摊平作业线,由振动压路机组成碾压作业线,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图6-4-1)。

填筑区段 平整区段 四区段 碾压区段 检验区段

八流程 施 工准 备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 摊铺整平 洒水或晾晒 机械碾压 检验签证 路床整修 1、半填半挖路基施工 1挖台阶 ○

当路堤在斜坡上填筑,其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原坡陡于1∶5时或在半填半挖路段填挖分界处,将原地面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挖成台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m,且向内侧倾斜2~4%。台阶所挖出的材料,可以用作填料时,同新路堤材料一起重新压实。台阶开挖后,保持无水,如有地表渗水,进行处理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施工。

2排水及松土 ○

在潮湿或水田地段,在路堤两侧护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并按设计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

护坡道外侧的排水沟,按设计要求在沟的外侧填筑土埂,防止田水流入。路基范围内开挖的排水沟,为切断或降低地下水位,则回填渗水性良好的砂砾料,起到盲沟的作用。当路基范围内有大片低尘洼积水地段时,先作土埂排除积水,将杂草、淤泥以及不适宜的材料清除出路堤铺设地面以外,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经处理再进行压实;对旱地或松土进行原地面夯实,并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

2、路基填土

填土路基施工应满足表6.1验收要求: 表6.1:

项次 1△ 压 检 查 项 目 零填及 挖方(m) 0~0.30 0~0.80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 ≥96 2△ 3 4 5 6 7 8 实 度 填方(m) (%) 弯 沉 (0.01mm) 纵断高程 (mm) 中线偏位 (mm) 宽 度 (mm) 平整度 (mm) 横 坡 (%) 边 坡 0~0.80 0.80~1.50 > 1.50 ≥96 ≥94 ≥93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 +10, -15 50 符合设计要求 15 ± 0.3 符合设计要求 1路基填方前,应测量恢复中桩、放出边桩,将填方基面清理干○

净并将表土运出路基用地以外,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达到90%以上。

2填筑前进行取土试验,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规定的方法进行各项指标试验,各项指标均应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土的重型击实试验,求出填方用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各类型土的最大干密度和达到最大干密度的最佳含水量,用于控制路基填方作业。

3选择二段约200m的路基土方、石方做为试验路段,通过填土压○

实试验,取得压实设备类型、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等数据,以这些试验数据来指导以后的填土施工,以便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4土方路基路基填筑采用自卸车运土、○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细平、压路机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5路基施工要自始至终做好排水系统,同时与路基排水沟相结○

合。并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

每层填土表面应筑成2%~4%的路拱,路肩位置设挡水埝,边坡每隔20m设一道临时急流槽,以防路基表面积水。

6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

宽度为2m,台阶顶做成2%~4%的内倾斜坡。

7分段作业时,如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

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8各项检测项目及标准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进行检验评定,如招标文件业主要求比以上评定标准更高,则以业主要求为准。

3、填石路基

石方路基施工应满足表6.2要求

项次 1 2 3 4 5 6 7 检 查 项 目 压实 纵断高程 (mm) 中线偏位 (mm) 宽度 (mm) 平整度 (mm) 横坡 (%) 坡 度 边坡 平顺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 +10 ,-20 50 符合设计要求 20 0.3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1填石路堤选用石质均匀、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5Mpa以上的石料○

填筑,填石路堤边坡应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不易风化的坚硬岩石石料进行人工码砌,边坡码砌与路基填筑应同时进行,码砌边坡的石料强度、尺寸及码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小于30cm,石块应规则,码砌宽度不小于2m。

2填石路堤采用逐层水平填筑、○分层碾压。为保证路床填料均匀、密实、强度高、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500mm,对超过规范的大粒径颗粒采用人工加机械方法进行破解。

3石方用大功率推土机摊铺推平后,个别不平处,应人工配合用○

碎石料找平。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由两侧向中间进行,每次错轮1/3轮宽。待看不出轮迹时,用水平仪测其标高,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测其标高,当两次沉降差小于2mm时,再填筑下一层。

4石路基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个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

填筑,则后填作业应先挖除先填作业交接处未压实部分;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5检验,碾压后及时进行自检,主要进行压实度、平面位置、宽○

度、厚度以及表观等检验,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铺筑,否则予以返工重压,直至检测合格。

4、土石混填路堤

1土石混填材料中石料强度大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

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予清除或二次爆破;当石料为软质岩时,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予打碎。

2当土石混填料来自不同路段,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例相差较大○

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3土石混合料中,当石块含量超过70%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

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硬质石块集中或

重叠。

4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的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测,当有○

困难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按填石路堤压实检验方法进行控制。

5、结构物台背回填施工

台背填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后台后路基稳定。台背回填出现沉降是造成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此项目部为了确保工程总体质量将对台背回填作为关键部位,重点控制。

1台背回填材料:按照规范要求,结构物台背回填材料宜选用透○

水性材料如砂砾、碎石、矿渣、碎石土等,或者石灰土、水泥土等。根据现场调查,项目部计划用砂砾填筑;填料粒径不得超过50mm,压实厚度不超过150mm。

2台背回填前先将桥台基或结构物坑回填至原地面标高,这部分○

属于基坑回填,按基坑回填方法进行。

3填筑前清除路堤未压实部分(顺路方向长度不小于1.5米),然○

后按照1:1的坡度逐层开挖台阶,台背分层填筑。

4填筑厚度:台背回填应分层进行填筑,每一层的松铺厚度不超○

过15cm。为准确控制每层的填筑厚度,在台背处的分左、中、右分别用红漆标示出填层厚度和层数,以保证填筑层厚及台背回填表面横坡与路基填筑横坡一致,便于排水。

5台背回填的范围:桥梁,台背回填顺路线方向长度,上部距背○

墙不少于台高加2m,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涵洞,台背回填顺路线方向长度,上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

小于2m。沿路基轴线方向以1:1坡度向上填筑;宽度不小于该处同等高程路基宽度设计值。

6在回填施工过程中,应对称回填压实,并保证不损伤构件混凝○

土及台背防水涂料。作业面应该能满足压路机操作,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使用小型机动夯具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方式碾压密实。

7台背回填范围内压实度要求由下至上均达到96%。 ○

8台背回填时,要顺路基做成一定的坡度,防止雨水浸泡台背或○

雨水沿结构物的外壁渗透而影响填筑质量。

9当使用砂砾回填时,宜洒适量的水以保证更好的压实效果。 ○

6.4.2.、挖方路段施工

路堑边坡根据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设置。根据地质、地形、地貌等特点,一般采用分层开挖,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的方案。土方路堑采用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开挖并预留人工二次刷坡层;当出现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路堑时,采用小型松动爆破,预留二次光面爆破层,防止边坡超挖和确保边坡的稳定性。爆破后使用挖掘机、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到指定位置弃放。

路堑开挖之前先由测量工程师按照原地面的实际高程和该断面的设计高程,用渐进法准确定出开挖边线,然后再根据路堑开挖边界线放出坡顶以上截水沟的位置。在路堑开挖之前应先做好截水沟开挖,并迅速完成其浆砌工作,以防地面水冲刷边坡坡面。

1、路基开挖施工的一般要求及方法

1开挖时不得对邻近的设施产生扰动和破坏。 ○

2挖方存在不同地质层次时,要分层开挖,对于不符合填料标准○

的材料,要作弃方处理,不能与可利用填方的土石混挖。

3对于较深的石质路堑,采用纵向挖掘法,并按照单边坡石质深○

挖路堑的施工方法进行。

4路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随时注意路暂边坡的稳定,观测其○

变化,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上报监理和业主,保证施工安全。

2、土方路堑施工

1准确放出开挖线,清理表土,做好截水及临时排水,并与永久○

排水设施相结合,使施工场地始终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2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装运,把合格的土料直○

接运到填方地段填筑路基,不合格的土弃至弃土场。开挖过程中应考虑设计图边坡台阶高度。不得超挖、乱挖,不挠动边坡及影响边坡稳定。

3土方路堑开挖尽量用挖掘机直接开挖,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土○

方开挖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按照自上而下进行,不得超挖,严禁掏洞取土,严禁采用爆破开挖。

4高边坡挖土方路段,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测量监控,严格控制○

边坡坡比,边坡随开挖随修整,并尽早进行边坡防护,以防雨水冲刷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5雨季开挖路堑时,每层底面留设2~4%的纵坡,以利排水。挖○

方边坡面及路基顶面预留30cm厚,待雨季后边坡用人工整修到设计要求,路基顶面用挖掘机挖到路槽标高后,翻松路槽以下30cm,碾压至

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弯沉检测符合要求。

3、石方路堑施工

结合本地区的地质情况,爆破施工必须严格控制震波对山坡的影响,严禁使用集中装药的大爆破施工,拟采用预裂爆破、微差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等控制爆破技术。

1本项目爆破方法的选择原则是: ○

a、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b、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震动,保证边坡稳定和边坡质量,选用中小爆破;

c、对于风化较严重、节理发育或岩层产状对边坡稳定不利的石方采用小型排炮微差爆破;

d、保证破碎块度满足路基填筑质量要求; e、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施工。 2、总体爆破方案如下: ○

a、采用小孔径潜孔钻机(65-100mm)配合7655钻机根据不同的工程条件,以不同的爆破方式进行中小型爆破。

b、对于深挖路堑的爆破施工,在路堑中间以深孔拉槽控制爆破方式施工,临近最终边坡采用缓冲爆破和预裂爆破,以保护边坡的稳定和完整,最后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再用炮孔法配合机械和人工对坡面进行整修。

c、对于开挖后边坡高度较低(在2m左右),采用小型爆破为主。 d、利用微差爆破减少震动,缓冲爆破一次最大起爆药量不超过

160㎏,主体爆破一次最大起爆药量不超过500㎏,边坡坡面质点最大震动速度不超过22cm/s。

e、石质路堑顶面使用7655钻机进行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孔底部相对于设计标高的超钻长度为10~15cm,按松动药量计算,装药时炮孔底部留5~10 cm空眼。

3、爆破施工 ○

A、炮孔位置的选择:

①炮孔、药室应避开大的裂隙;

②避免在两种岩石硬度相差很大的交界处设置炮孔和药室; ③单炮和小规模施爆,炮孔应选在抵抗线小、临空面多的位置,并应为下次爆破创造更多的临空面;

④爆破的炮孔位置,应沿开挖边界线方向,以适当间距布设,炮孔要在同一平面内,还应比主炮孔有一定的超深。

B、钻孔及爆破方式

①深挖路段采用自行履带式潜孔钻机钻孔,深孔的位置预先按设计爆破参数计算,测量放出孔位并编号标定,钻凿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向外顺序进行。预裂爆破钻孔时必须严格控制成孔质量,其钻孔允许的偏斜度应控制在1度以内。

②深孔施爆的装药、堵塞及起爆

深孔松动控制爆破拟采用底部为加强药包的连续装药结构,采用“V”型起爆及斜线起爆模式,并采用“洞(孔)外大间隔等微差起爆”技术。

4、路堑边坡平顺及稳定性控制 (1)、预留二次光爆层

爆破开挖路堑时,采用预留光爆层工艺。

预留光爆层,采用二次爆破工艺技术,一是减少对路堑边坡及路堑路床下部岩石的爆破松动,二是提高开挖边坡的表面平顺、岩壁规整,减少超欠挖。预留光爆层爆破通过试验确定爆破参数。预留光爆层参见图6-4-2。

预留光爆层(二次爆破) 0.05m级配碎石找平K30≥190MPa n<15%设计边坡线 (2)、预留二次开挖层 图6-4-2 预留光爆层示意图 土质路堑及软质岩石路堑开挖时,采用两边边坡预留20cm、底部预留20cm的二次开挖方法。开挖至预留层时,停止机械开挖,待进行路基路床施工时,用人工进行刷坡开挖。预留开挖层见图6-4-3。

设计边坡线预留人工 刷坡线

图6-4-3 预留开挖层示意图 炮孔导爆管孔外毫秒雷管起爆顺序起爆图6-4-4 爆破起爆网络图

(3)、边坡特殊处理

当路堑坡面上出现坑穴、凹槽、溶洞等时,及时采取勾缝、灌浆、嵌补、支顶等措施防护进行加固。

①勾缝及灌浆填缝时,先清除草根、泥土,冲洗缝隙。补缝前先涂一层水泥浆,以保证砂浆与岩石更好地结合,且在水泥浆凝固前进行补缝。缝隙较深或外口小里口大时,用砂浆填满捣实。补缝3~5min后进行抹平,使表面光滑,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对较大缝灌注砂浆时,配合比可用1:4或1:5;大缝灌混凝土时,配合比可用1:3.6或1:4.6;插捣密实,灌满至缝口抹平。

②嵌补坡面空洞及凹槽时,先清除松动岩石并将基座凿平一定宽度后再行砌筑,并做到嵌体稳固,表面平顺,周边封严。

③ 在支顶危石悬岩时,其圬工基座置于完整的稳定岩体上,并根据地形情况进行整平或凿成台阶。

6.4.3、特殊路基处理 1、深挖路堑

深挖路堑遇强风化岩层、顺曾边坡、土质边坡等,加固措施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边开挖,边防护,加强生态防护,保护环境。

(1)对存在稳定问题的软质岩石边坡,采用边开挖,便绿化;有条件放缓的软质岩石地段,采用放缓边坡,及时绿化封闭,无条件放缓边坡的软质岩石地段,根据稳定计算,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2)土质高边坡、欠稳定边坡,根据边坡稳定性要求按设计图纸采取不同的的支挡措施。

(3)对受不利外倾结构面影响或控制的边坡,采用强腰固脚的加固原则。

(4)对于有岩层顺层的路段,有条件时,采用顺层放坡清方;无条件时采用预应力加固措施。

2、半填半挖路基

(1) 为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瓦房去为土质、软石时,填至上路堤顶面后,将超挖区挖至路床地面,然后用压路机全面不压2~3遍,先铺一层钢塑格栅,在分层填筑下路床,在路床顶面在铺设一层塑钢格栅,然后铺筑上路床。挖方区为整体性好的坚石,次坚石时,填方区填至下路床面后,同事在挖方侧3m宽度范围内超挖30cm,在下路床顶面铺设一层钢塑格栅,然后与填方部分一同铺筑上路床,在上路床顶面在铺设一层土工格栅。

(2)填方路基部分,当地表的纵坡陡于1:5的路段,将地表开挖成台阶,台阶宽度2m,台阶面向内倾斜2~4%,然后填筑路基。当地下水丰富段,为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排除地下水。

(3)土质底面的纵向填挖交界处在填方段应采用级配良好的材料进行填筑。

(4)石质山坡,应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孤石、石笋应清除。 (5)纵(横)向半填半挖路堤与路基,应从最低高程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6)填筑时,应严格处理横向、纵向、原地面等结合界面,确保路基的整体性。

3、 浸水路堤

对于沿河沟、水塘等浸水路段,均采用浸水路堤。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如挖方中碎(卵)石或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灰岩、砂岩、片、碎石等,要求所填材料浸水后强度变化不大,当堤外水位变化时,堤身内的水可自由渗出。不致产生渗透压力而影响边坡稳定。重粘土、浸水后容易崩解的岩石、风化的石块、盐渍土及其它不宜用作路堤填筑的一般路基填土,均不宜用作浸水路堤的填料。在浸水路堤设计水位50厘米范围边坡面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防护。对受河水冲刷影响的局部路段,设置挡土墙以保证路堤稳定。

4、低填浅挖路基

(1)低填路基处理:对于低填段,应超挖至(路面厚度+0.8)m处,

碾压地基至压实度不小于94%,然后回填碎石土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96%。

(2)路堑挖方段处理:

1对于硬质岩瓦房段,路床不作处理。 ○

2对于随时土。较软岩等挖方段,地基土CBR值满足路床调料要○

求,超挖至(路面厚度+0.4)m,超挖部分分2层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96%。

3对粘性土。粉质土质挖方段,地基压实度、CBR值均不能满足○

路床填料要求,超挖至(路面厚度+0.4)m,路床部分换填40cm碎石土,分两层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96%。

5、陡坡路基设计

(1)、路堤填筑优先采用级配良好的材料填筑。

(2)、纵横向土质、石质的地表坡度缓于1:5~1:2.5时的路段,在清除地表后,在清除地表种植土、腐植土后,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面设内倾2~4%的横坡。

(3)、纵横向土质、石质的地表坡度陡于1:2.5的路段为陡坡路基,需对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于稳定性较差的,结合地形及填土高度,因地制宜设置浆砌片石护肩、护脚及路肩挡墙、路基挡墙等支党工程。

(4)对于地面横坡陡于1:2.5且路基填土高度大于8m路段,一般在路基中下部铺设1~2层高强土工格栅,以满足减缓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开裂,亦可增强陡坡路基的稳定性(高强土工格室要求:抗

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网格尺寸25×25cm,格室高度10cm,延展尺寸4×12.5m)。

6、桥头路基处理设计

(1)、在路堤与桥台、涵洞、通道台背连接段设置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6%。

(2)、在不易压实路段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分层压实,以保证压实度。

(3)、涵洞、通道、桥头路基回填量均计入桥头路基处理数据表。 (4)、涵洞、通道顶部填土高度大于2m时,顶部不再填筑碎石,填料同一般路基填料;填土高度小于2m时,顶部填筑碎石,以保证压实质量,减少差异沉降。

7、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

(1)、路堤填挖交界处设计适用于填挖高差大于3m或地面坡度较陡的路基填挖交界结合部进行强化处理。

(2)、过渡区填料采用强度大于30MPa、最大粒径10cm、耐风化的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6%。

(3)、挖方区为土质(含强度低的软石)时,填至上路堤顶面后,应将超挖区挖至路床底面,然后用冲击压路机全面补压2~3遍,先铺设一层钢塑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再铺设一层钢塑格栅,然后铺筑上路床。

(4)、挖方区为整体性好的坚石、次坚石时,填方区填至下路床顶面后,应将填方部分用冲击压路机补压2~3遍,同时在挖方侧3m

宽范围超挖30cm,在下路床顶面铺设一层钢塑格栅,然后与填方部分一同铺筑上路床。在上路床顶面再铺设一层钢塑格栅。

(5)、铺设钢塑格栅时,在挖方侧应进行有效的锚固,锚钉采用Φ10钢筋弯制而成。在土质挖方段锚固钢筋长度应大于30cm;在石质挖方段锚固钢筋长度应不小于20cm;对于部分陡坎路段可适当增加格栅层数,其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m。

(6)、格栅采用双向钢塑凸结点土工格栅,纵、横向每延米极限抗拉强度均≥50kN/m,延伸率≤3%,焊点剥离力≥300N,焊点高度5mm,;幅宽不小于4m。

(7)、当结合部的原坡面有地下水出露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排水盲沟。截水盲沟底面和背水面应铺设复合土工膜,顶面和迎水面铺设反滤土工布。排水盲沟侧壁和底面均铺复合土工膜,顶面铺设反滤土工布。

(9)、当横向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2.5时,应进行填挖结合稳定性分析,稳定系数不小于1.25,当不够稳定时,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在路堤边坡下方设支挡工程以确保路基的稳定。

(10)、透水土工布采用的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300 g/㎡,垂直渗透系数≥0.01cm/s, 幅宽6m。复合土工膜的单位面积质量500 g/㎡横CBR顶破强度≥2.75kN/m, 垂直渗透系数≤0.01cm/s, 幅宽5m。

8、软土路基处理 抛石挤淤法

(1)、 抛石挤淤一般用于土质含水量较高的鱼塘、堰塘、水库、烂泥凼等常年积水,以淤泥为主的低洼地段。

(2)、 由于本项目土质在不同时间性质变化很大,施工前应先核对该段土质是否适用本方法处理。

(3)、 抛石挤淤材料要求:

(4)、 硬质片、块石:粒径40~50cm(明水较深地段50~100cm),强度不小于25MPa;

细骨料:粒径一般小于10cm,强度不小于25MPa的碎石; 垫层:粒径30~50cm的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

(5)、 抛石要求:当软土地层平坦时,从路堤中心呈等腰三角形向前抛填,渐次向两侧对称抛填至全宽,使泥沼或软土向两侧挤出;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填,使低侧边部约有2m的平台顶面。

(6)、 抛石挤淤作业顺序:清表→抛石至软土面或水面,并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分层抛填片石并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每层厚为60~80cm)→用击振力不小于50t的重型压路机碾压→重复(分层抛填并碾压)→抛填碾压后至原地面上50cm处→填细骨料并碾压→填垫层→正常填筑路堤。

(7)、 对于淤泥厚度大于3米的路段,按上述步骤填石完成后,在强夯补强,然后填筑垫层。

(8)、 抛石挤淤质量控制: ① 、分层碾压厚度:60~80cm;

② 、碾压机械:击振力不小于40t的重型压路机; ③ 、碾压质量:根据工点情况,选择以下任一种:

④ 压实沉降差法:沉降差平均值小于8~10mm,标准差小于5~ 6mm(布点方法、检查频率及测量要求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之3.8条填石路堤执行)。

沉降差曲线法:做“碾压遍数—沉降差曲线”,待曲线走势平

稳后即可(每条曲线点数不小于4个),监测频率同上。

⑤ 抛填片石作业中止高度:碾压并符合质量后高出原地表50cm (9)、 相关路堤防护:采用原防护措施,坡脚70cm高度范围浆砌片(块)石需增设?50泄水孔:

上下交错布置,水平向间距50cm,竖直向2排(第一排比护坡道高10cm,第二批比护坡道高40cm)。

片石盲沟排水法

(1)、 适用于路基填土高度不大于10米的过湿土地段。 (2)、 位于沟田地段路基,若未对地基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则应在施工前,先挖深沟排除积水,沟排下游应有出路,并清除表层淤泥,疏干后,片石块回填形成盲沟,然后填筑路基.

(3)、 沟深度以能疏干软泥并使积水顺畅排出为度,适度情况下可对其作调整.

(4)、 盲沟采用片石、碎石、砂卵石或砂砾石,其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

(5)、 透水土工布采用有纺机织编织型土工布,纵向抗拉强度

≥3000N/5cm, 横向抗拉强度≥2000N/5cm, 纵横延伸率<20%,CBR顶破强度≥2800N, 握持强度≥2000N, 刺破强度≥500N,渗透系数>10cm/s。

(6)、 填土高小于5米时,盲沟每6米设置一道;填土高小于5~10米时,盲沟每5米设置一道。在端部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但最后两排盲沟间距不宜大于10米。

换填法

(1)、 适用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10米、过湿土厚度不大于3米地基段;也适用于软土厚度不大于3米地基段。

(2)、 需换填土挖除后以长垄形式堆放在用地界旁,并用薄膜覆盖,以备防护植草覆土等用。

(3)、 挖除换填层后应测定其基底承载力和相应的基底密度。 (4)、 换填处理前,应先排水晾晒,以适宜机械进场作业。 (5)、 换填大部分为U形冲沟,应在冲沟最低处设置排水盲沟,已排除路基范围内积水。

(6)、 排水盲沟底部应比换填层底部标高相同或稍低,且纵坡不宜小于1%,在地势低洼处设置出水口。

强夯碎石墩法

(1)、 适用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8米、过湿土厚度大于3米地基段;也适用于软土厚度大于3米地基段。

(2)、 地基处理范围为路堤两侧排水沟外侧之间的距离。采用主夯、副夯、全副满夯的次序进行。主夯点、副夯点均按正方型布置

(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根据软弱层厚度分别采用不同的夯击能,软弱层厚度3~5m、5~6m、6~8m分别对应夯击能为1500kN·m、2000kN·m、2500kN·m,对应的d分别为3.5、4.0、4.5。

(3)、 每遍每点夯击数主要通过现场试夯确定,最后一变为低能量满夯,互相搭夯不大于1/2夯痕。每遍时间间隔不小于3周。

(4)、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择代表性区段进行试夯,以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5)、 强夯处理完毕,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不大于5cm,否则应增加夯击遍数。

(6)、 当路基横断面横坡陡于1:10时,可开挖成宽度大于10米的梯形台阶,然后根据本设计图进行强夯处理。路基填筑过程中要注意观测路基的横向位移。

(7)、 碎石垫层底部和顶部各铺设一层钢塑格栅,下部钢塑格栅向上反折与上部格栅用钢筋固定在一起,重叠宽度为1米。

碎石桩法

(1)、 适用于软土厚度大于6米路基,碎石桩按边长为1.5米的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径50cm。

(2)、 施工前应复查碎石桩处理范围内软土层厚度及强度,如深度小于6米,则应按其他相应处治原则处理。

(3)、 施工前应开挖纵横排水沟,将路基范围年内排水疏干,并清除表层淤泥质土,再进行碎石桩的施工。

(4)、 碎石桩施工完成后,在其顶面铺设第一层钢塑格栅,回

填50cm碎石压实至93%,在碎石垫层顶面加铺第二层钢塑格栅。

(5)、 软土路堤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以避免路基的滑移和路堤变形。其稳定标准为:路堤中心每昼夜的沉降量不得大于1cm,路堤坡脚的侧向位移每昼夜的水平位移不得大于0.5cm,如果其中之一超过标准,应停止加载或卸载。路堤竣工后,均应预压3~6个月,方能进行路面及边坡防护等施工。

(6)、 碎石垫层最大粒径为100mm,其中小于1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通过5mm筛孔的粒料应大于30%。

(7)、 格栅要求:采用双向凸节点钢塑格栅,其拉伸屈服强度≥50kN/m,延伸率≤3%。

(8)、 碎石桩的长度应穿过软土层到达底部的基岩或硬土层,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9)、 未尽事宜严格参照交通部颁发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执行。

9、软土地基预压

(1)、 预压期:设计中需采用预压路段,预压期不少于180天。 (2)、 预压高度:超载预压高度等于路基设计高加超载高度。预压过程中应及时追加压方数量,保证预压高度不变。

(3)、 填土速率:路基填筑过程中填土速率按如下标准控制:每填一层土,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

(4)、 观测频率:路基施工期: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若两

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基预压期:第一个月每三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至第三个月每七天观测一次,从第四个月起每半个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

(5)、 在加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沉降速率和侧向位移,如果超过规范要求,要停止加载。

10、高填方、深路堑、软土路基预压观测方案

路堑边坡开挖:开挖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发现边坡开裂或移动,应停止开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意边坡上的危石和因开挖造成的岩块松动与崩塌,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高路堤填筑:应先检验场地地基是否与设计相符,若不符时应对地基采处相应进行处理措施,填筑时应按规范对路基沉降监测,若沉降过大,应停止填筑,直到路基稳定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软基沉降:路堤施工期内应连续观测路堤的沉降变形,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其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如超过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路基施工结束后,仍应进行施工预压期的沉降观测,当以观测值推算的工后沉降小于设计的工后沉降,同事连续两个月的观测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时,就可以停止沉降观测。

(1)、仪器设备

美国Trimble(DINI)精密水准仪,铟合金水准尺;索佳SET1X全站仪。

(2)、观测点设置

○1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为了能够反映出路基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到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3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

(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Φ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钢管)及保护套管(φ50mm 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8mm。采用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1)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地板地段置于板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4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