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14 14: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指导老师:涂景
学生姓名:马莉
学生学号:20100753011
2010级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1 前言
林业生态工程主要是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原理、森林培育原
理(包括灌、草),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按照一定的规则规程,人工规划、设计、建造和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复合生态系统,也包括对现有不良的天然或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和复合生态的改造及调控措施的规划设计。
1.1设计意义
林业生态工程目标是通过人工设计,在一个区域或流域内建造以木本植物群落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形成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以达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保护和改良。也就是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则是为了改善植被生长的环境、控制径流起点、防治土壤侵蚀、避免水害、保护农田,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针对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将相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种群进行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稳定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回龙小流域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砚山县中部,距县城西北3km,属珠江流域水系。总体趋势自西向东倾斜,高原面保存较完整,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前切割中山山地地貌。构造侵蚀中山丘陵地形,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3.2℃,最低气温-7.8℃。
无霜期302天,全年大于等于10℃积温4851℃。多年平均降雨量1012.5mm,降雨垂直分布特点是随海拔高程上升逐渐递增。多年平均日照柿树1934.9小时,年蒸发量为1100mm。流域面积19.64km2。耕地占46.2%,林地占33.7%,荒山荒坡15%,水域占2.7%,难利用地占0.3%,非生产用地占2.1%。海拔在1500~1900米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7′44″,北纬23°36′50″。土壤侵蚀模数为2600T/km2·a,年侵蚀总量5.1064万吨。
由于当地群众水保意识淡薄,森林植被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森林覆盖面积已由建国初期50%下降到33%,坡耕地多,顺坡耕作时有发生。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3.85km2,占小流域面积的70.15%,土壤侵蚀严重。而流域内回龙水库是砚山县城区唯一水源地,同时担负着5个自然村765户3359人的饮水问题。并且流域内有323国道穿过,可见做好流域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回龙小流域现如今最重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流域面积为19.4km2,而水土流失面积就占了70.15%。水土流失的危害可使耕地日愈瘠薄,沟壑日愈扩展,流失的大量泥沙不仅淤积水库、坝塘和渠道,抬高河床,降低了河道防洪标准,易引发洪灾;淤埋良田,使耕地沙化、水质变差、水源枯竭,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从而使地区更加贫困。在砚山县回龙小流域内土壤是万物之本,保持水土才是提高生产和收入的根本。做好回龙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渊的意义。
通过对林业生态工程试点区域(回龙小流域)的考察实习(即回
龙小流域概况的了解),使我们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通过对回龙小流域的林业生态工程进行设计,使我们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和综合应用,提高我们的实践工作能力。
1.2设计思路
(1)了解林业生态工程试点区域(回龙小流域)的概况,包括回龙小流域的地理位置、地理地貌特征、地址与土壤、气候特征、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
(2)在地形图上划定一个完整的小流域(回龙小流域),区别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并量算流域面积和各土地利用类型斑块面积,提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地貌、坡度、坡位等自然条件因子。 (3)按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选择主导因子以及分级标准对小流域进行立地类型划分(立地类型划分中主导因子和分级标准参照表1),画出立地条件类型小班图,对每一立地类型进行命名并量算小班面积。
(4)根据立地类型的特点配置合理的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5)根据各林业生态工程类型特点进行合理的林种配置;对每一林业生态工程林种进行造林模式设计,包括树种的选择原则以及选择结果、整地方式级方法。种植点配置、苗木规格、造林季节、种植、抚育管理等内容。
(6)进行简单的经费概算以及简单的效益分析 (7)设计结论
(8)设计心得
2 回龙小流域概况
回龙小流域位于云南省砚山县中部,距县城西北3km,属珠江流域水系,流域面积19.64km2。耕地占46.2%,林地占33.7%,荒山荒坡占15%,水域占2.7%,难利用地占0.3%,非生产用地占2.1%。最高海拔1900米,呈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400米。地层以碎屑岩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12.5mm,80%以上降雨集中在5~9月,11~4月为旱季。土壤侵蚀模数为2600T/km2·a,年侵蚀总量5.1064万吨,属中度侵蚀。流域内的回龙水库是砚山县城区唯一水源地,同时担负着江那坝子0.66万亩的农田灌溉任务,323国道从流域内穿过,所以必须做好流域规划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回龙小流域位于云南省砚山县中部,距县城西北3km,距州府文山35km,距省会昆明336km。海拔在1500~1900米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7′44″,北纬23°36′50″。东与江那镇大外革村委会相邻,南与江那镇郊址村委会相邻,西与江那镇路德村委会迤勒村相邻,西北与江那镇舍木那、铳卡两村委会相邻。回龙小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公革河的一个集水单元,为公革河的源头,交通便捷,323国道从境内穿过。
2.1.2 地质地貌
回龙小流域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总体地势自西向东倾斜,高原面保存较完整,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浅切割中山山地地貌。构造侵蚀中山丘陵地形,地质构造较复杂,其两侧为三江褶皱系哀牢山褶皱带,褶皱的翼部伴有平行的小断层,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出露有第四系、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地层。
2.1.2.1 第四系(Q)
主要分布在河谷、洼地、山坡、山麓等,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较小。 (1)残坡积层(Qe1?d1)
分布在山坡、山麓等部位,岩性为浅黄色紫灰色砂质粘土,含少量碎石,局部有白色粘土透镜体,结构松散。 (2)冲洪积层(
Qa1?p!1)
分布在河谷底部,岩性为浅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砂浑圆状、次棱角状砾石、漂石。
2.1.2.2 泥盆系(D)
(1)下泥盆统坡脚组(D1P)
棕黄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局部夹粉砂岩,厚43~256米。
(2)下泥盆系统翠峰山组(D11)
上部紫灰色,棕红色页岩夹粉砂岩,中部灰白色中层状细砂岩,下部紫红色页岩及粉细砂岩。厚91~1334米。
2.1.2.3 奥陶系(Q)
下奥陶统湄谭组(Q1m)
浅黄、灰绿及浅色薄弱——中层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中层细砂岩。厚124~614米。
2.1.2.4 寒武系(E)
上寒武统歇场组(E3x)。
夹深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局部夹少量硅质岩团块。厚335~613米。
2.1.3 水文气象
小流域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云贵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oC,极端最高气温33.2oC,最低气温-7.8oC。七月气温最高,为26.1oC,一月气温最低,为10oC左右。无霜期302天,全年大于等于10oC积温为4851oC。多年平均降雨量1012.5mm,降雨垂直分布特点是随海拔高程上升逐渐递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34.9小时,年蒸发量为1100 mm。干湿季节分明,旱季为11至来年4月,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空气干燥、风大、蒸发量大,其降雨量仅占全年14%~17%,而蒸发量却占全年的63%,雨季为5~10月,受西北和东南暧温气流控制,降雨多,占年降雨量的83%~86%。而其中又以7~8月最多,占全年的17%~23%。日照短,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异常明显,立体气候特征突出。
2.1.4 河流泥沙
回龙流域径流面积19.64km2,泉水3处,涧沟12条,径流总量
413万m3。流域内的公革河发源于回龙水库,河道比降2%~8%之间,多年平均含沙率、输沙量及变化趋势为:70年代含沙率为0.48kg/m3,输沙量为198T;80年代含沙率为0.8 kg/m3,输沙量为330T;90年代含沙率为1.19 kg/m3,输沙量为419T,含沙率、输沙量呈递增趋势。
2.1.5 土壤
回龙小流域内土壤为砂页岩类坡积地表覆盖层,以砂页岩黄壤土、红壤土、鸡粪土为主。脱硅富铝化作用强烈,铁猛结核较多,有机质含量为1.4%~4.5%,PH值为4.5~6.8。砂页岩黄、红壤土主要分布在林地、旱地,鸡粪土分布于旱地、水田。土层厚为0.3~0.5米。适合植被、作物的生长。
2.1.6植被
由于当地群众水保意识淡薄,森林植被受不同程度破坏,由建国初期50%下降到现在的33%。坡耕地多,顺坡耕作时有发生,土壤侵蚀严重。造林结构为云南松、麻栎、栓皮栎、水冬瓜、直杆桉、针阔叶混交的灌木林为主,以蕨类、豆科、菊科、茜草科等草本植物为辅。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等;经果林有桃、李、椿、梨、柑、桔、竹等。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回龙小流域内共有5个自然村765户3359人,境内居住着汉、壮、彝等民族,人口口密度171人/km2。农业人口3334人,占流域
人口的99.3%,农业劳动力1930人。
2.2.2 土地利用现状
2.2.2.1 耕地
回龙小流域有耕地面积907.93公顷(13619亩),占流域面积的46.2%。其中,水田99.80公顷(1497亩);梯田41.73公顷(626亩);坡耕地766.40公顷(11496亩,其中大于25o的630亩)。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4.4%。过多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灌溉设施欠缺,部分水田、梯田呈“靠天吃饭”局面,干旱季节对作物长势极为不利。 2.2.2.2 林地
流域内林地为662.87公顷(9943亩),占流域面积的33.7%。疏幼林323.53公顷(4853亩),占林地面积的48.8%;有林地329.73公顷(4946亩),占林地面积的49.7%;灌木林3.20公顷(48亩);果木林6.40公顷(96亩)。 2.2.2.3 水域
回龙流域水域面积为53.07公顷(796亩),占流域面积的2.7%。主要由回龙水库、公革河、泉水、水工建筑物构成。 2.2.2.4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坡及难利用地:荒山荒坡295.00公顷(4425亩),占流域面积的15%;难利用地包括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共6.20公顷(93亩)。 2.2.2.5 非生产用地
非生产用地包括村庄、交通用地、田坎、坟墓、田间道路等,共39.40公顷(591亩),占流域面积的2%。
土地利用现状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图(HL-1)
2.2.3 农业生产情况
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13619亩,属典型的农业区,其中坡耕地11496亩,人均耕地4.05亩,水田1794亩,粮食总产量107.5万kg,农业人均有粮320kg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等;经果林有李子、梨、桃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化程度较低,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0元/人。
2.2.4 工、农业产值
回龙小流域地处北亚热带与暧温带交汇处,气候温和,属典型的农业区,目前境内无成规模的乡镇企业,其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经济收入,2001年农业总产值为497.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420万元,林业产值为15.6万元,牧业产值为62万元。
2.3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2.3.1 水土流失现状
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3.85 km2,占小流域面积的70.15%,轻度流失面积3.4km2,占流失总面积的24.6%,主要分布于原有疏幼林地。中度流失面积5.48 km2,占流失面积的39.6%,主要分布于荒山荒坡。强度流失面积4.26 km2,占流失面积的30.7%,主要分布于坡耕地。极强度流失面积0.71 km2,占流失总面积的5.1%,主要分布于冲沟地段。小流域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600T/ km2·a,年侵蚀
总量5.1064万吨,年平均侵蚀深2mm,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和荒山荒坡,以面蚀为主,伴有部分滑坡。水土流失强度见水土流失现状图(HL-2)。
2.3.2 水土流失成因
2.3.2.1 自然因素 (1)地质地貌
流域内地形破碎且高差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抗侵蚀能力差,在风化和雨水的强烈侵蚀下,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形成了水土流失。 (2)岩性
流域内有较多的砂页岩、砂砾、碎石裸露于地表,易风化,土壤结构松散,遇大雨、暴雨时,易产生泥石流。 (3)植被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由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抗侵蚀能力弱,雨滴直接对地表产生侵蚀。且流域内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加剧。 (4)降雨
降雨是形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回龙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多发生在夏季,且呈单点性暴雨、连续降雨等形式,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内摩擦角变小,易产生滑坡、塌方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3.2.2 人为因素 (1) 坡耕地
流域内坡耕地较多,且有相当部分为陡坡耕地,据不完全统计,大于25o度坡耕地多达42公顷(630多亩),加上顺坡耕作时有发生,一遇暴雨及坡面径流,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增加了“三跑”,导致土壤变薄,耕地减少,土壤肥力及有机质下降。 (2) 人口增长
由于区内人口增长过快,生活和生产资源匮缺,农民知识贫乏,水保意识薄弱,生活贫困,传统耕作方式的沿用致使陡坡地增加,加之开荒日趋严重,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3) 植被破坏
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区内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过度垦荒,而当地群众又长期以薪材作为生活、生产的主要能源,大量林木被砍伐,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致使区内林草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50%以上减少到现在的33%。因此水土保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2.3.3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使耕地日愈瘠薄,沟壑日愈扩展,流失的大量泥沙不仅淤积水库、坝塘和渠道,抬高河床,降低了河道防洪标准,易引发洪灾;淤埋良田,使耕地砂化、水质变差、水源枯竭,造成人畜饮水困难,阻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地力减弱
水土流失破坏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导致耕作层变薄、肥力下降、保水性能变差,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大量流失,使生产发展受到阻碍。
(2)淤积水库、河道、抬高河床、降低防洪标准
坡耕地多、土壤侵蚀严重的地方,每年雨季,山洪携带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水库、渠道等,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缩短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3)洪灾频繁、水质变差、人畜饮水困难
由于林草覆盖率低,水源难以涵养,遇暴雨时,极易引发洪涝灾害。雨季河水浑浊,旱季河流干枯,使得灌溉、城乡供水系统日趋紧张,人畜饮水越来越困难。 2.3.4 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利用好水土资源,对减轻洪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砚山县在“八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于1998年5月成立了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执行机构水保办,建立建全了水土保持机构。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条例》、《云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普法、规划、预防、治理和宣传等水土保持工作。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建成引水、拦蓄等水利工程。发动群众进行义务植树造林,1989年后开展了坡改梯工程,1992~1994
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丰收水库、稼依水库、听湖水库、回龙水库、红舍克水库、弯里坡水库等植树745.18公顷(11177.67亩):其中经济林35.70公顷(535.5亩);水源林709.48公顷(10642.17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近几年群众水保意识逐步增强,正大力发展果木林。
3 回龙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总体布局
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与布局,既要考虑和分析林业生产的自
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质地貌等因素,又要考虑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运行的整体效益。因此,以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出发点,以工程管理运行整体效益为目标,是开展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
3.1 布局原则
在对回龙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总体布局时,也要遵循林业生态工程整体规划与布局的原则。既要考虑和分析林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质地貌等因素,又要考虑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运行的整体效益。因此,以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出发点,以工程管理运行整体效益为目标,是开展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要求特定的水热组合,同样,特定的水热组合可以满足特定的植被群落。水热组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大气环流、大地构造,到微地貌的改变,都能影响到特定区域的水热组合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
对水热因子的再分配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造林地的局部小气候条件,从而构成具有一定特征的造林地环境条件。
分析立地条件的目的是从错综复杂的环境因子中,找出影响林草生长的主导因子。“一个生物或者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者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以说是限制状况或者限制因子。”分析探讨主导因子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只凭主观分析,而要依靠客观调查。在同一地区,对于不同生态要求的树种,离地条件中的主导因子可能是不同的,应分别加以调查和探讨;二是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待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场合,场合变了,主导因子也会变,为了全面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性能从而找出影响立地条件的主导因素,就必须对立地条件的有关各项因子进行调查、观察和了解。 3.3.2.1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
回龙小流域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确定也需要依据立地类型划分原则选择好主要的立地因子,即从以下造林的的主要立地因子中进行选择确定。
海拔:气温随海拔的变化,海拔的升高对树种的习性的影响; 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土壤:土壤种类、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腐殖质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
水文: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土层含水量及变化等
植被:植被群落结构,组成,盖度,生长状况,类型、指示植物种、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 生物:病虫兽害,有益生物及微生物的存在状况
人为活动:风口、土壤、地下水、大气污染、殊小地形、特殊元素含量、冲淤状况、粘土层及其深度等。 3.3.2.2主导因子的确定
通过回龙小流域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可知,回龙小流域的主要立地因子有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等)、土壤因子、气候因子、植被因子等。但本次设计并未进行实地的考察,只对云南省砚山县回龙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判断,所以主导因子只能根据地形图进行确定。从资料可知回龙小流域的植被概况但并不能确定各个地域的植被类型,所以植被不能作为划分立地条件的因子。同样的并未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各地土壤分布、土层厚薄也不了解,不可作为主划分立地类型的因子。从地形图可得知海拔、部位、坡度(可以从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形的陡缓)以及地貌等。此外,坡向也可以作为此地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因子,在北半球通常向北为阴坡向南为阳坡。
由于该地处海拔1530m—1871m之间,绝大部分属中山地段,只有流域出口的一小部分属于低中山。具体确定的主导因子如表一所示。
表1 砚山县回龙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中主导因子和分级标准 主导因子 分级标准 低山1000m以下; 低中山1000~1600m 中山1600~2000m 高中山2000m以上 山腰以上为山坡上部 山腰附近为山坡中部 山腰以下为山坡下部 沟谷 河漫滩地 谷底 低阶地 谷坡 说明 海拔 造林范围2000m以下 地貌部位 山地地形采用 坡度
平缓坡<15°; 斜急坡16~35°; 急险坡35°以上; 3.3.3立地类型划分结果
表二 立地类型表 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 低中山1000~1600m 低中山1000~1600m 中山1600~2000m 中山1600~2000m 中山1600~2000m 中山1600~2000m 地貌部位 山顶 山腰 山顶 山腰 山脚 山顶 坡度 15~35° 15~35° 15°以下 15°以下 15°以下 15~35° 坡度类型 斜陡坡 斜陡坡 平缓坡 平缓坡 平缓坡 斜陡坡 立地类型名称 低中山斜陡坡山顶 低中山斜陡坡山腰 中山平缓坡山顶 中山平缓坡山腰 中山平缓坡山脚 中山斜陡坡山顶 中山山腰 15~35° 1600~2000m 中山Ⅷ 山脚 15~35° 1600~2000m 中山Ⅸ 山顶 35°以上 1600~2000m 中山X 山腰 35°以上 1600~2000m 中山Ⅺ 山脚 35°以上 1600~2000m 中山Ⅻ 沟谷 15°以下 1600~2000m 中山XⅢ 河漫滩 15°以下 1600~2000m 中山XⅣ 低阶地 15°以下 1600~2000m 中山XV 谷坡 15°以下 1600~2000m 中山XVI 谷底 15°以下 1600~2000m Ⅶ 斜陡坡 斜陡坡 急险坡 急险坡 急险坡 平缓坡 平缓坡 平缓坡 平缓坡 平缓坡 中山斜陡坡山腰 中山斜陡坡山脚 中山急险坡山顶 中山急险坡山腰 中山急险坡山脚 中山平缓坡沟谷 中山平缓坡河漫滩地 中山平缓坡低阶地 中山平缓坡谷坡 中山平缓坡谷底
3.4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布局
表三 小班属性表 小序立地类型 号 号 班海拔 立地条件 林班面积(km2) 各类型林种设面积树种配置 计 (km2) 华山松、水水源涵养冬瓜(桤0.32955 林和水土木)、云南保持林 松、马尾松、栓皮栎 坡度 地貌部位 低中山斜陡坡山顶 Ⅰ 低中山 斜陡坡 137 山顶 1000~1600m 15~35° 0.32955 低中山斜陡坡山腰 Ⅱ 低中山 159 1000~1600m 斜陡坡 15~35° 护坡薪炭山腰 0.240825 0.240825 林和护坡用材林 云南松、麻栎、水冬瓜、紫穗槐、马尾松 中山平缓坡山顶 Ⅲ 中山平缓坡山腰 Ⅳ 中山平缓坡山脚 Ⅴ 001 0.1352 009 0.164775 014 0.257725 015 0.05915 060 0.19435 061 0.130975 066 0.164775 078 0.169 中山 平缓坡 088 0.122525 山顶 0.257725 156 1600~2000m 15°以下 176 0.156325 192 0.36335 193 0.164775 194 0.2873 002 0.24505 003 0.3211 004 0.215475 013 0.181675 039 0.3042 051 0.2704 056 0.147875 057 0.139425 058 0.223925 062 0.26195 中山 平缓坡 069 0.114075 山腰 0.1352 154 155 1600~2000m 15°以下 0.1521 170 0.4563 171 0.1352 178 0.1859 005 0.26195 006 0.164775 008 0.16055 031 0.21125 中山 平缓坡 032 山脚 0.1352 033 1600~2000m 15°以下 0.17745 034 0.1352 035 0.147875 040 0.071825 水土保持2.62795 林和水源涵养林 华山松、 水冬瓜(桤木)、云南松、马尾松、栓皮栎 云南松、麻 护坡薪炭栎、水冬3.48985 林和护坡瓜、紫穗用材林 槐、马尾松 核桃、桃、护坡经济3.33775 梨、李、桔、林 板栗
中山斜陡坡山顶 Ⅵ 中山斜陡坡山腰 Ⅶ 041 0.164775 046 0.1014 047 0.240825 050 0.181675 052 0.12675 126 0.156325 177 0.401375 190 0.49855 021 0.16055 022 0.19435 023 0.21125 036 0.156325 043 0.257725 045 0.2704 048 0.14365 059 0.2704 067 0.17745 083 0.266175 093 0.291525 094 0.3211 096 0.1352 中山 斜陡坡 097 0.29575 山顶 127 0.3042 5.082675 152 1600~2000m 15~35° 0.291525 166 0.114075 167 0.198575 168 0.3211 169 0.3042 179 0.156325 180 0.240825 010 0.054925 011 0.07605 016 0.12675 017 0.26195 020 0.2028 024 0.156325 025 0.2028 026 0.19435 中山 斜陡坡 027 0.1859 山腰 0.283075 037 042 1600~2000m 15~35° 0.0676 5.969925 044 0.240825 049 0.122525 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华山松、水冬瓜(桤木)、云南松、马尾松、栓皮栎 华山松、水水土保持冬瓜(桤林和水源木)、云南涵养林 松、马尾 松、栓皮栎 中山斜陡坡山腰 Ⅶ 053 054 064 065 068 070 082 084 085 086 090 中山 斜陡坡 092 山腰 100 1600~2000m 15~35° 116 151 153 157 158 165 195 012 019 038 081 中山 斜陡坡 山脚 148 149 1600~2000m 15~35° 150 184 098 108 111 113 118 123 128 中山 急险坡 山顶 129 131 1600~2000m 35°以上 136 181 187 188 071 0.16055 0.10985 0.1183 0.19435 0.232375 0.291525 0.283075 0.17745 0.1352 0.2197 0.17745 0.198575 0.1014 0.223925 0.2366 0.299975 0.17745 0.105625 0.257725 0.09295 0.215475 0.122525 0.0507 0.3211 1.521 0.147875 0.1183 0.19435 0.350675 0.10985 0.26195 0.27885 0.249275 0.24505 0.1352 0.1521 2.3998 0.181675 0.2028 0.173225 0.2197 0.1014 0.088725 0.26195 华山松、水水土保持冬瓜(桤林和水源木)、云南涵养林 松、马尾松、栓皮栎 中山斜陡坡山脚 Ⅷ 护坡薪炭林和护坡用材林 云南松、麻栎、水冬瓜、紫穗槐、马尾松 中山急险坡山顶 Ⅸ 华山松、云水源涵养南松、马尾林 松、栓皮栎 中山急险坡山腰 中山急险坡山腰 X X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9 080 087 089 中山 急险坡 099 106 107 1600~2000m 35°以上 109 110 114 115 117 119 120 121 122 124 125 130 132 133 134 135 138 中山 急险坡 139 140 1600~2000m 35°以上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82 183 185 186 0.198575 0.1521 0.426725 0.173225 0.097175 0.156325 0.1183 0.105625 0.31265 0.07605 0.3887 山腰 0.173225 0.223925 0.24505 0.207025 0.0845 0.063375 0.130975 0.2535 0.2704 0.3042 0.147875 0.3718 0.409825 0.2366 0.299975 0.2028 0.156325 0.38025 0.1352 0.139425 山腰 0.22815 0.1352 0.130975 0.2197 0.12675 0.169 0.071825 0.07605 0.063375 0.0845 0.105625 0.29575 8.77955 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 水冬瓜(桤木)、云南松、马尾松、栓皮栎 水冬瓜(桤木)、云南松、马尾松、栓皮栎 中山急险坡山脚 Ⅺ 中山平缓坡沟谷 Ⅻ 中山平缓坡 河漫滩地 中山平缓坡低阶地 中山平缓坡谷坡 中山平缓坡谷底 XⅢ XⅣ 189 095 101 102 103 104 112 196 007 063 162 163 164 172 173 174 175 191 018 197 198 028 029 160 161 030 055 091 105 XV XVI 0.169 0.2028 0.190125 0.26195 中山 急险坡 0.24505 山脚 0.2366 1600~2000m 35°以上 0.367575 0.147875 0.299975 0.48165 0.2366 0.10985 0.1352 中山 平缓坡 沟谷 0.3042 1600~2000m 15°以下 0.22815 0.10985 0.130975 0.105625 0.156325 中山 平缓坡 河漫 0.274625 滩地 1600~2000m 15°以下 0.2366 0.173225 中山 平缓坡 0.43095 低阶 地 0.26195 1600~2000m 15°以下 0.2366 中山 平缓坡 谷坡 0.10985 1600~2000m 15°以下 0.443625 中山 平缓坡 谷底 0.2197 1600~2000m 15°以下 0.1521 云南松、麻护坡用材1.651975 栎、马尾林 松、水冬瓜 云南松、马沟道防护2.142075 尾松、紫穗林 槐 核桃、桃、护坡经济0.66755 梨、李、桔、林 板栗 核桃、桃、护坡经济1.102725 梨、李、桔、林 板栗 云南松、马沟道防护0.10985 尾松、紫穗林 槐 云南松、马沟道防护0.815425 尾松、紫穗林 槐
4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林种典型设计(按不同林种设计)
4.1 水源涵养林设计
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
也称水源林。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
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4.1.1树种选择 (1)选择原则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时,应遵循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①树种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 ②寿命要长,不早衰,不自枯,且自我更新能力强。 ③以深根性、根量多和根域广的树种为主。
④树冠大,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
(2)树种选择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无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若水源涵
养林以混交复层林为主,将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植物。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阔结合、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组成。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以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在条件好的地方,则要用速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北方主要树种可选落叶松、油松、云杉、杨树等;伴生树种可选垂柳、椴树、桦树等;灌木树种可选胡枝子、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沙棘、灌木柳等。南方主要树种可选马尾松、侧柏、杉木、云南松、
华山松;伴生树种可选麻栎、高山栎、光皮桦、荷木等;灌木树种可选胡枝子、紫穗槐等。
考虑到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原则、回龙小流域概况及植被资料,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则可以选择的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马尾松、以及栓皮栎。
4.1.2整地
水源林的造林整地方法与其他林种无重大区别。在中国南方低山丘
陵区降雨量大,要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竹节沟整地造林;西北黄土区降雨量少,一般用反坡梯田(见梯田)整地造林;华北石山区采用水平条整地造林。在有条件的水源地区,也可采用封山育林或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
应根据立地类型、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植被现状及土壤侵蚀的风险程度确定林地整地的方式、规格和时间。
(1)整地要求:除河滩等平缓地外,凡5°以上坡度的造林地,不应采取全面整地,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2)整地方法:应采用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窄带梯田整地等。
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表 整地类型 穴状整地规格 整地要求 应用条件 小穴 松土深度0.3m不做梗 直径0.3~0.4m,原土留于坑内,外沿踏实地面坡度小于5°的平缓造林整地 干果类果树1.0m,松土深度挖出心土作宽0.2m,高鲜果类果大穴 0.8m;0.1m的垵,表土填回 树1.5m松土深度1.0m 坑内取土在下沿作成弧状土埂,高0.2~0.3m(中间较高,两端较低)。各坑内坡面上沿等高线布置,上长径0.8~1.5m,下两行呈“品”字形相错鱼鳞坑整地 短径0.5~0.8m,排列。根据设计造林的株坑深0.3~0.5m 行距确定坑的行距和坑距。树苗栽植在坑内距下沿0.2~0.3m的位置。坑两端开挖各约0.2~0.3m的倒八字形截水沟 上下两阶的水平距离以设计造林行距为准。要求在暴雨中各台阶间的斜坡径阶宽1.0~1.5m,流在阶面上能全部或大部水平阶整地 具有3~5°的反容纳入渗,以此确定阶面坡 宽度和反坡坡度,或调整节间距离。树苗植于距阶边0.3~0.5m(约1/3阶面宽)处 沟口上宽水平沟沿等高线布设,沟0.6~1.0m,沟底内每隔5~10m设一横档,宽0.3~0.5m,沟高0.2m,以防沟内径流纵深0.4~0.6m,沟向流动。根据设计的造林 水平沟整地由半挖半填作行距和坡面暴雨径流量确成,内侧挖出的定上下两沟的行距和沟的生土用在外侧具体尺寸。树苗植于沟外作埂 侧 根据设计的果树行距和坡面暴雨径流量确定上下两田面宽2~3m,田台梯田的间距及田边埂高边蓄水埂高度,田面修平后需将挖方窄带梯田整地 0.3~0.5m,顶宽部分用蓄力耕翻0.3m左0.3m 右,在田面中间挖穴植树,田面上每隔5~10m修一横档,以防径流纵向流动 地小苗造林。 坡度小于5°地段栽植各种干鲜果蔬和大苗造林。 用于坡面破碎、土层较薄的造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林 适于山地坡面完整、坡度在15°~25°的地面营造水源涵养林 适于山地坡面完整,坡度在15°~25°的地面营造水源涵养林 适于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地方营造果树或其他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经济林树种 (3)整地时间:一般应提前整地。春季造林,应提前到前一年雨季,不晚于前一年秋季;雨季造林,应提前到当年春季或不提前;秋季造林,应提前到当地雨季或雨季前。
4.1.3密度确定
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及营林水平,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一般以稀植为主。乔木新造林密度应保持在800~5000株/hm2或稍低,灌木新造林密度应为1650~5000株/hm2
云南松1200~3000株/hm2、栓皮栎1100~2000株/hm2、马尾松900~1500株/hm2、华山松1200~3000株/hm2
4.1.4种植点配置
采用品字形配置(相邻行的种植点错开呈品字形排列)
4.1.5种苗选择
考虑树种选择原则以及回龙小流域的概况,选择的树种有云南松、马尾松、栓皮栎、以及华山松。种苗就选择这几种树种的种苗,尽量选择少伤根、经过修剪、完整的种苗,然后进行适当的栽植,多为混交林。
4.1.6栽植
造林方式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
植苗造林:植苗造林以有土坨的移植苗为主,容器苗、裸根苗为辅。
播种造林:人工播种与飞机播种。
栽植方式 树种 种植量 人工穴播 条播 飞机播种 栓皮栎 华山松 马尾松 云南松 每穴播种4~5粒 每穴播种4~6粒 每亩3~4公斤 3.75~4.0kg/hm2
4.1.7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保护是造林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得好,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快,能够及早郁闭,成林之后仍然需要进一步管理,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和防护效益。 4.1.7.1幼林抚育管理 (1)幼林地管理
幼林阶段基本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造林初期的抚育主要是松土、除草,是保蓄增加土壤水分的措施,促进,苗木的生根成活。 a.松土、除草
b.中耕 c.灌溉 d.施肥
e.幼林地林农间作 (2)幼林林木抚育
人工幼林林木抚育是指在幼林时期对苗木、幼树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调节和抑制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间苗、平茬、修枝、接干等,林木富裕的目的在于提高幼林形质,促进幼林更好的像培育方
式发展,迅速达到郁闭,保证幼树迅速生长,增加林分的稳定性。 a.间苗 b.平茬 c.修枝 d.接干
(3)林下植被管理
林下植被是森林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好的林下植被是保护地表,防止侵蚀,促进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水源涵养林来说,林夏植被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a.在幼林前期,由于林分尚未郁闭,这时,林下植被担负着保护地表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生态作用,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作用说到底是植被回复的一部分,因而在造林初期保护好林地地被是重要的。保护天然植被与林地松土除草并不矛盾,后者主要是在植树带范围为保护幼树不遭受杂草的干扰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而前者则是在两条植树带间的空地上为防止土壤流失采取的一种措施。
b.在林分郁闭之后,林冠覆盖率地表,但由于林下雨滴动能的增大,导致雨滴击溅强度的提高,这是同样需要林下植被对地表加以保护,适当修枝、疏伐,改善林下光照条件是林分郁闭后保护林下植被的重要方法。
c.林下植被以高度较小的下繁型草类为好,植株较高的灌木一方面耗水较大,另一方面是在防止地表击溅方面稍逊于低矮的草本植
物。此外,草本植物多为1~5年生植物,新陈代谢周期较短,可以较快地改善林地土壤条件,提高林地土壤的蓄水能力。 (4)幼林保护
造林后到幼林郁闭前要严格封禁,做好防火、防病虫害以及抗旱防冻等工作。 a.防火
b.防治病虫、鸟兽害 c.抗旱防冻(寒)
d.封禁保护、预防人畜破坏 (5)造林检查和验收
为了确保造林质量,要根据造林施工作业设计逐项检查检查验收。一般是施工单位先进全面自查,然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复查和核查,全面的检查内容应包括造林经费的使用、造林质量及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其中造林质量检查可分为施工作业检查(如作业质量、数量、规格等)、幼林检查验收(如造林面积 、成活率等)和全部造林工程的竣工验收三个层次。这里重点说明幼林检查。
幼林检查是造林施工单位及其上级机关,每年秋冬季要对去秋和今春的新造幼林和补植造林进行的一次检查。以判定造林在成活率,林木生长情况,评定造林质量,分析成败原因,以便改进造林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以及拟定补栽和抚育措施。
a.幼林成活率
b.人工幼林的评价(包括合格标准、补植、重造)
c.幼林保存面积和保存率检查 d.补植 4.1.1.2成林管理
成林管理就是对人工的组成和密度及其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人工修枝、抚育间伐、采伐更新及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功能。 (1)人工修枝 (2)抚育采伐 (3)采伐更新
(4)低价值人工林分改造
造林模式典型设计图 造林树种 混交林种 (米) 株/hm2 主要树种 方 式 (米)云南松 2 带 状 混 交 2 2 2 3 3 3 3 3000 3000 2000 1500 优质种苗 20~80 株距行距造林密度 苗木选择 cm 水源涵养林 华山松 栓皮栎 马尾松
4.2 水土保持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
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
4.2.1树种选择
(1)选择原则
因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拦截及吸收地表径流,涵养水源,固持土壤,所以,选择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系发达,能网络固持土壤 ,特别是在滑塌、泄溜、崩塌的地段,应注意采用根蘖性强的树种或蔓生树种。
(2)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能较快的形成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具有改良土壤的性能(如刺槐、胡枝子、沙棘、紫穗槐等),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生长迅速稳定,郁闭紧密,避免与点直接冲击地表,能在林下形成良好的枯枝落叶层,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抗蚀能力。
(4)能适应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的特殊环境,如护坡林的树种要耐干旱耐瘠薄(柠条、杜梨等),沟底防护林、护岸林的树种要耐水湿。耐盐碱(柳树、怪柳等)、抗冲淘等。
(5)繁殖容易、种苗来源充足,经济价值高,特别注意先锋树种和后期树种相结合。在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壤贫瘠的地段,应优先选用耐干旱瘠薄,经济价值大的速生灌木树种,营造灌木林。
(2)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搭配,一般采用桥灌混交型的复层林,使幼林在成活、
发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生物群体相互有利的影响,为提高主要树种的生长及稳定性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采用混交可调节、缩小主栽乔木树种的密度,有利于林分尽快郁闭,形成较好的林地枯枝落叶层,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坡面径流、固持坡面土体的作用。
考虑到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原则、回龙小流域概况及植被资料,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则可以选择的树种有水冬瓜(桤木)、云南松、马尾松、以及栓皮栎。
4.2.2整地
一般林地条件较差(如水土流失、干旱、风大、霜冻等),应通
过坡面林地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如水平阶、反坡梯田或鱼鳞坑等整地形式,关键在于适当确定整地季节、时间、整地深度,以达到细致整地、人工改善幼林成活生长条件。
据立地类型、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植被现状及土壤侵蚀的风险程度确定林地整地的方式、规格和时间。
(1)整地要求:除河滩等平缓地外,凡5°以上坡度的造林地,不应采取全面整地,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2)整地方法:应采用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等。
(3)整地时间:一般应提前整地。春季造林,应提前到前一年雨季,不晚于前一年秋季;雨季造林,应提前到当年春季或不提前;秋季造林,应提前到当地雨季或雨季前。
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表 整地类型 整地规格 整地要求 应用条件 小穴 穴状地面坡度小于直径0.3~0.4m,原土留于坑内,外沿踏实5°的平缓造林松土深度0.3m 不做梗 地小苗造林。 坡度小于5°地段栽植各种干鲜果蔬和大苗造林。 干果类果树整地 1.0m,松土深度挖出心土作宽0.2m,高鲜果类果大穴 0.8m;0.1m的垵,表土填回 树1.5m松土深度1.0m 坑内取土在下沿作成弧状土埂,高0.2~0.3m(中间较高,两端较低)。各坑内长径1.0~1.5m,坡面上沿等高线布置,上大鱼鳞坑整地 短径0.6~0.8m,下两行呈“品”字形相错埂高0.3~0.4m 排列。坑两端开挖各约0.2~0.3m的倒八字形截水沟 坑内取土在下沿作成弧状土埂,高0.2~0.3m(中间较高,两端较低)。各坑内长径0.6~0.8m,坡面上沿等高线布置,上小鱼鳞坑整地 短径0.4~0.5m,下两行呈“品”字形相错埂高0.2~0.3m 排列。坑两端开挖各约0.2~0.3m的倒八字形截水沟 上下两阶的水平距离以设计造林行距为准。要求在阶宽0.7~1.5m,暴雨中各台阶间的斜坡径水平阶整地 具有3~5°的反流在阶面上能全部或大部坡 容纳入渗,以此确定阶面宽度和反坡坡度。 沟口上宽水平沟沿等高线布设,沟0.5~0.8m,沟底内每隔5~10m设一横档,宽0.3~0.5m,沟高0.2m,以防沟内径流纵长向流动。根据设计的造林水平沟整地 深0.3~0.5m,4~6m。沟由半挖行距和坡面暴雨径流量确半填作成,内侧定上下两沟的行距和沟的挖出的生土用具体尺寸。 适用于土厚、植被茂密的中缓坡营造水土保持林 用于坡面破碎、土层较薄的造林地营造水土保持林 适于山地坡面完整、坡度在15°~25°的地面营造水土保持林 适于山地坡面完整,坡度在15°~25°的地面营造水土保持林
正在阅读: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06-14
电子商务职业生涯规划书06-10
公路工程监理旁站细则10-05
咨询工程师考试试题09--10年试题12-23
物流金融基础研究07-24
建德市招商引资策略报告04-13
中级数控车床理论复习资料(改)06-05
如何用讲故事的形式写财经新闻11-27
小企业仓库管理制度(简单实用)03-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林业
- 生态
- 课程
- 工程
- 设计
- 英语口语常用日常交际用语
- 中考语文 名著导读《红岩》复习资料1
- 佛教名词解释大全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中需背诵的话语
-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
- 辅导员工作职责
- 2016年北大金融硕士考研知识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 2015年北京东城区小学最新排名大盘点
-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英语试题
- 2010《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 财政学简答题
- 试论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及功能
- 业主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2018中考四市联考题库--语文 说明文阅读20篇
-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三单元检测题
- 中国传统真丝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井底6#交岔点施工作业规程
- 《公司概论》——案例分析(30个)
- 数据库之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