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4年7月考试期末习题
更新时间:2023-03-12 02: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电大游戏理论与指导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绪论 一、填充题
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 重视政策的运用 C. 理论和政策兼纳 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
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P7)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P6)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
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P7)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
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第二章 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
“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
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P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P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论述题: 一、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
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展为基础概括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亦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 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氏族 C. 部落联盟 D .民族
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 质与量的提高。 A. 变化 B. 演进 C. 进化 D. 形成
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 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C. 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 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E.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 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抄一遍)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1.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二、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2、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
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3、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
不完整的。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我国90%以上的陆地边境线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好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关系是边防巩固的必要条件。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在各族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下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大都经济发展基础较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较大;因此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 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61 第五章 民族问题
1 . 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 民族与部落 C. 民族与氏族 D. 民族与部落联盟
3.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 不同发展水平 B. 不同历史传统 C . 政治利益 D. 经济利益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A. 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 B. 民族与阶级之间 C. 民族与国家之间 D. 民族的活动中 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地域 B. 民族 C. 体质 D. 经济 E. 文化
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A. 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 B.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C.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四、辨析题
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
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 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 五、论述题
P8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86
第六章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交错居住 )。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民主 )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
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 A.44% B.54% C.64% D.74% 4.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三、多项选择题
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A.《阿诗玛》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E.《嘎达梅林》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辨析题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 五、论述题
P98-100)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99 第七章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
2 .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3.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 )和( 权利 )。
4.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 )运动的一个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 A. 基本出发点 B. 前提 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 A. 1/2 B. 1/3 C. 2/3 D. 2/5 三、多项选择题
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 A. 地位 B. 待遇 C. 权利 D. 利益 E. 财富
2. (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CE )。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 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D.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
A. 和睦 B. 友好 C. 融合 D. 联合 E.. 协调
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 五、论述题
P10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 ),设立(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立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 A.135 B.145 C.155 D.165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A.28 B.35 C.44 D.55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C.民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 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辨析题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五、论述题
P110-11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第九章 民族干部政策
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3.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
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四、辨析题
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抄一遍) 五、论述题
论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一、填充题
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A.12 B.13 C.14 D.15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A.独立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
四、辨析题
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文字随民族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第十三章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一、填充题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承认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 .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3.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
4.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 无形 )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5.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 阻碍 )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6.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 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7. 民族风俗习惯的(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
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A. 一种突变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C . 民族的进化 D. 民族的发展 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 传承性 B. 演变和发展 C. 变异性 D. 传承性和变异性
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A. 原则性 B. 灵活性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D. 前瞻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2. 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3.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
A. 民族性 B. 群众性 C. 传承性 D. 变异性 E. 敏感性 4.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A. 遗传原因 B. 自然原因 C. 经济原因 D. 历史文化原因 E. 宗教原因 四、辨析题
1.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 2.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
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 五、论述题
P178)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78 第十四章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填充题
1.佛教、(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 藏传佛教 )、( 南传佛教 )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 适应性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 社会根源 )和( 认识根源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信仰 )问题与( 政治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5.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 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与( 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 二、单项选择题
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7千多万人 C.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
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 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C )。
A.奴隶主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 )。 A.自主、自立、自生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
三、多项选择题
1.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BCDE )。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四、辨析题
P185)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
P183)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
P190)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
P192)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
1、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目的。
答:通过向各民族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①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②提高他们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学性。③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答:①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民族观。②使人们对党的民族政策及理论依据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对国情的深刻认识,提高我们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自觉性,增强在民族问题上辨别是非的能力。③使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
答:①实事求是看问题的方法;②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③唯物地看问题的方法;④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
答:民族理论: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②研究揭示民族及民族问题这一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③阐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途径和方法。
民族政策: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关系特点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和行动准则。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③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5、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答: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④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⑤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⑥各民族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6、《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答:《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②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只有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逐步解决。③党和国家坚持各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④巩固和发展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⑥在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⑦在处理民族问题时特别注意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7、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①各民族人民之间的长期友好交往,贸易往来;②历代王朝实行戌边、屯田和开荒等政策而导致各民族人民相互的迁徙与流动。③民族压迫与民族的内、外部斗争,使力量较弱的一方为逃避战祸而迁徙。④各族劳动人民为谋生、追求耕地、寻找牧场而向其他民族地区迁徙流动。⑤朝代更替也造成各民族的分散、交错杂居。 8、我国各民族的人口构成。
答:①我国各民族人口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②少数民族当中壮族人口最多,是唯一人口上千万的民族。③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民族有17个。④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15个。⑤人口在十万以下,一万以上的有15个。⑥人口不足一万的民族有7个。⑦人口少的小民族近一半。 9、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答:①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少数民族居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而人口仅占8.41%,人口密度大大低于118人的全国平均水平。②物产众多、资源丰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一地区物产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③多数位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我国143个陆地边境县中,民族地区就有112个,还有3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
10、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答:从全国总体来看,各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从具体情况来讲,有以下两个特点:①汉族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流域及珠江流域,还有松辽平原一带的省市,但又遍布全国。②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有自己或大或少的聚居区,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汉族都与各少数民族交错居住。
正在阅读: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4年7月考试期末习题03-12
2018-2024年一次性注射器行业投资潜力分析与竞争策略建议研究报06-23
条码软件连接条码打印机时应注意事项08-13
四年级语文教案:四下三、四单元备课辅导12-16
李嘉诚深圳演讲:为什么你一直没有成就?08-02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办公室12-02
2014年USNews美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排名解析02-29
中传动画艺术学硕士考研考多少分可以进复试05-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民族政策
- 电大
- 习题
- 期末
- 民族
- 理论
- 考试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