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主讲)

更新时间:2024-04-25 17:3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华经典网

2009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

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9/3/13档名:52-356)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 ·家和万事兴(第二集) ·家和万事兴(第三集) ·家和万事兴(第四集)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

诸位长辈、朋友,大家好。我们一开始向孔子的圣像行三鞠躬礼,其实一个人的德行,最重要的大根大本是孝亲尊师。一个社会它之所以乱,根源也乱在这里,就是《孝经》提到的,「要君者无上」,对于自己的领导不尊重,对自己的长官不服从,这团体它伦理就乱。「非圣人者无法」,对圣贤人讲的话,觉得是糟粕没用,批评,甚至是把它破坏,那人就不懂得做人的这些道理,就无法。「非孝者无亲」。我们看到社会现象,再来看夫子、看圣贤人留下来这些经句,就觉得很有分量。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点出来社会乱会乱在哪?非孝者无亲,他连父母都不孝,这个家就不可能和、不可能安定。非圣人者无法,这个社会已经失去是非善恶的判断,好像讲话大声的、有权利的,他说了就有力量,就变成似是而非。所以假如能够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领导者,那很多家庭、单位的问题,就能够解决掉。所以圣人看事情,他都是从根本去解决问题,不是从枝末。

一个二、三岁的孩子,当他遇到他不能解决的问题,请问他会找谁?你一定会听到一个孩子在那里哭,而且哭的音调里面,都是妈、妈,叫妈。有没有叫爸、爸、爸的有没有?有!这个父

亲有智慧,他也是爸,都是找他的父母。现在我们冷静下来,当一个民族出现承传问题,出现了延续的问题,这个时候这个民族要找谁?你们不能无辜的看着我,这是我们面对的问题。那一定是找祖宗,找老祖宗,所以这确实是我们认祖归宗的时候。因为说实在的,我们很努力,我们人生努力的程度,不亚于我们的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大家很冷静看,教育孩子这个时代辛苦,还是上一、二代辛苦?这个时代!你看以前少说生个五、六个,有实力的话生一打都有。现在呢?生一个、生两个,管得一个头两个大。那个时候十二个,还不出败家子,而且还懂得孝顺;现在生一、二个都变小皇帝,花的时间多是吧?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会有好结果,这个努力要是正确的方向才会有好结果。所以圣贤人他们很谦卑,我们从读过的这些古文里面感觉到,古人很能够从天地万物当中,学习做人的态度。

像一开始我们周主秘谈到的一段话,就是我们高中的时候读的,「谏太宗十思疏」,劝谏唐太宗,这是忠臣魏征写的一篇文章,劝谏唐太宗要从十个角度,去反省自己的德行。一开头就讲到,「求木之长者」,一个树木要让它长得枝繁叶茂,「必固其根本」,它的根要扎得牢。我曾经听说ㄧ个树,它的树荫有多宽广,它的根也差不多那个样子,它才扎得牢,所以闽南话讲的「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刮台风」。假如这个德的根基不

牢,他有才华、他有钱,会变成祸患。所以《老子》才强调「祸福相倚」,他根基不好又有钱那麻烦,诱惑一来吃喝嫖赌,比没有钱的时候更惨。他一有才华,德行根基不牢,他非常的贡高我慢,很可能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障碍、冲突。甚至于因为自己才华高,自视甚高,下错了决定,他假如是官员,他影响的一片人;他假如是企业的重要领导者,他可能会毁了这个企业的前途。所以德是本,我们都重视德是本,但说实在的,当我们真正看到一个员工的时候,或者一个新进的人员,我们常常会被他的才华给吸引,标准答案是德重于才,可是真正用的时候,往往还是用才多。我们假如没有对德有很深入的认知,抉择的时候还是会把这些道理放在一旁,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放下急功近利,急于先看到成绩,那就得用才华的人。所以我们对这些道理不够明白,不够冷静,很难用这些理智去下判断。

我自己是五年多前到了海口,推展《弟子规》、推展传统文化。五年多以前,我是先教了两年的小学,教了之后感觉一届不如一届,这不能袖手旁观,可是自己的语文程度又很差,文化基础都不够。因为我以前看子曰、子曰,头都很大,你们笑什么?metoo是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吞不下去,吞不下去就是没领会!还私底下要给它改成不亦苦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乱改,睡得真舒服,不想写作业。

这没体会的时候这些东西叫知识,记得愈多忘得愈干净,为什么?它没有跟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时间一久全还回去了。大家相不相信,我们现在发下去,把所有的朝代背一背,OK,NO。孔老夫子的教诲当中说,不要强人所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的老师们,有没有传递读书的乐趣?我们为人父母者,有没有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精神传递出来?假如没有传递,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当一个人考完大学联考,他就会在三楼、四楼,把他的书包跟书,他在试验自由落体是不是真的。我们当老师的人比较敏感,教育是什么?「教也者长善」,这句话太重要,它把一个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长一个人的善心,这点抓住纲领就抓到。不管做任何的活动、任何的课程,目的在长善;假如没有抓到长善,很多活动办完,增长的可能是虚荣、是傲慢。比方说国家社会发生灾难,孩子捐款,学校表扬表扬谁?表扬捐最多的人。结果这个小孩只有两百块他全捐了,回去跟妈妈讲我捐两百,你同学捐多少?我同学有捐五百的。你怎么捐那么少?你看家长有没有感觉到孩子的心?没有。孩子受委屈,他是倾全力去做这件善事。可是老师跟父母体会到他的心境没有?而很可能那个捐一千的,是回去给他妈妈要来的,不是他的钱,然后我们又表扬他,所以以后他做善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满足他的虚

荣心。假如我们老师、父母不去掉虚荣心,真的能教好我们的孩子吗?而虚荣心给了我们人生快乐了吗?累死!全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从内心去感悟助人为乐。所以经典不读,我们有时候真的绕了半天,什么是教育,可能我们自己教了几年书,还谈不出来;可是经典几千年来的智慧,一讲就讲到核心点。

诸位朋友,什么是教育?说我又不是小学老师,我这一句话回答不出来,没关系。但是我们很冷静,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说我们不懂教育,结果孩子现在十二岁、十五岁!这十几年我们把他带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希望家庭和乐,希望家道绵延,它最重要的在我们自己,懂不懂得教育?懂不懂得什么是学问、智慧?我们看到那个小孩子,五、六岁以前开口闭口,就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父母的话的分量是很重的。所以为什么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父母给他的观念、习惯,很可能成为他一辈子做人的准绳。所以我们要很冷静、很谨慎,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引导我们下一代的未来,他的人格健不健康,跟我们给予他的教育是相辅相成。诸位朋友们,大家有没有想过,您的家族要绵延多少代不衰?诸位朋友,这个你们要自己考虑,我也帮不上忙。你看我们基金会叫千代基金会,大家听完这个基金会有没有受到启发?要定位。我的家族可以传千秋万代,我们

有这样的志气,这一分对家族的使命感,潜移默化就传给孩子。孩子可能走在我们后面会问,「爸爸、妈妈,您要去哪里?」假如我们一回头,「你问我,我问谁?」那下一代一定是活一天算一天。说到这里我也很惭愧,我还没学习传统文化以前,感觉每一天就是把二十四小时给它填满,人生没有志向,时光是很容易流失掉的。

范仲淹先生他在世的时候,他们家种了两棵松树在门前,叫君子树。他们家的堂,要进房子,房子上面写着岁寒堂,建筑物里面统统在教育孩子,古人懂!为什么?不断熏习、提醒,这个德行才能扎根。绝对不是考试写得出来就能扎根。而且我们要了解一个客观现象,「学好终年不足」,比方让孩子学个孝顺,他可能学个半年、一年才有点感觉,学好终年,花一年以上的时间都不一定够。「学坏一日有余」,学坏可能一天跟狐群狗党,去了以后就麻烦,吃喝嫖赌沾上是一下子,戒掉不容易。所以为什么《易经》里面讲蒙卦,童蒙、童蒙,孩子小时候叫童蒙,这个蒙卦里面最强调的,就是让孩子保存他本有的赤子之心,保护好。让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变成他天性的延续,自自然然就提起来,终身保持,这就是教育最重要。要让他防止污染,把最好的道理在他小时候都能领纳,怎么领纳?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做给他看。所以刚刚跟大家提到,教育是长善救失,而在《说文解字》里面讲,

「教」字是这么写的。我们现在对于很多事物认知,在心态上假如错了,这些道理我们就很难利益。比方说我们曾经跟企业界的人交流管理,我们传统文化有哪些很好的管理思想,那时候是他们公司的比较高阶的主管。我跟他们一开始就交流到,我说「今天大家一起来交流管理,请问大家的脑海里觉得管理是管谁?」管谁呢?假如管理是管别人,再怎么学,心态错了,心就好像一颗种子,这个种子是恶的、错的,它不可能开出善果来。再怎么努力只要心态不对,都不会有好结果;我们现在领会道理,心态一定要对。

曾经有一次课程结束的时候,好多朋友都会跑来,他说我听完课,感觉到很后悔,因为没有把我先生找来,没有把我儿子拉来,没有把我媳妇、没有把我太太找来。所以他感觉到整个听课的过程,身边的人都需要听,就一个人不需要听。假如是这个心态,大家想想,听回去好不好?怎么会不好?我最起码抄了一百句经句。不见得好,一百句经句干什么?回去桌子一拍,「先生,我告诉你,我可是去培训过四天《弟子规》课,从今天开始教孩子的事都要听我的。」先生马上去打听上课的人是谁?何许人也?听说姓蔡的。下一次天母我就不敢来,为什么?刚好走在路上,有一个彪形大汉跑过来说「你是不是蔡礼旭?」我一看他脸上这么愤怒,俗话又讲「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我会说「对不起,我是他弟

弟。」结果他说「蔡先生说他有两个姊姊没有弟弟。」他也调查这么清楚,我说「我是他堂弟。」所以这个心态不对适得其反,学了《弟子规》,人家亲朋好友一看到我们,「那个人又要来说道理!」我们一坐下来,人家马上站起来,「对不起,我想上厕所。」孔夫子讲,在《中庸》里面讲到,怎么样经营无怨的人生,人要活到自己不怨,人家也不怨我们,不容易!「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正己化人。

诸位朋友们,我们有没有背过杜甫一首诗,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感觉好不好?很好,那个感觉叫化。所以当我们在感动别人就是这个感觉,而不是强迫、而不是要求,强迫、要求人家不好受。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人家强迫你,我们也不应该去强迫别人。而且说实在的,自己不正而求人,为什么会有怨?这人之常情。我们要求人,他说你自己又没做得多好,你五十步还笑我百步,人家心里不服。所以我之前的心态不对读《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一读到君子就想到谁?君子、君子;「小人常戚戚」,小人的同而不和,一读到小人想到谁?小人。怎么读都读不出智慧来,还让人家心里很不服,好人都是你,坏人都是我们。所以老祖宗讲的一个心态非常重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心态坐标才对,X、Y轴才摆正,

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这样的心态,学一句就有一句的受用,因为是要求自己,马上可以「德日进,过日少」,而身边的人离我们最近,我们的改变,他们是最敏锐,所以根本不急着去要求他们,一辈子都是亲人。反而最急的是什么?自己的提升这最重要。当然提升也急不来,得真下功夫,对治自己的坏习惯,所以孟夫子才讲「学问之道无他」,学问最重要的「求其放心」,把迷失的真诚,迷失的平等、谦卑、仁慈的心找回来;把虚伪、把贡高我慢、把自私自利、把污染的心、习惯放下,学问最重要的就修这颗心。

刚刚我们提到的「教」字,我们有晚辈、有孩子。我自己在教小学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家长有一句话,他说「我都讲了多少次了,他就是不听。」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看我们现在人讲起话来,一听都是别人错有没有?他就是不听,自己有没有责任?没有。现在的功夫了得,怎么讲话就是天下的人错,就没自己错,可是老祖宗没教这一句;老祖宗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对己。老祖宗的礼仪当中都是在启发人的善心、启发人的学问。刚刚也跟大家讲到,你看范仲淹先生他家的家族,都是启发孩子,他的堂叫岁寒堂,就想起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松柏,台湾念柏。我最近常要换频道,回到台湾要叫垃圾,回到大陆要叫拉基;回到台湾要叫秦桧,回到大陆要叫秦会。可是现在又很麻烦,你一个字

念错,他们说怎么学问这么差,有时候频道要常常换来换去,所以我假如念错了,请大家多多包涵。他们家的,你看每天进来都看到岁寒堂,范公的后代估计超过七十个顶梁柱,当过部长级以上的官员。他有这个精神承传下去,他的后代真有出息!那我们每天用什么精神来教育我们的后代?我们都读过《义田记》,给了我们生命什么启发?

君子树种的就是松树,而且他在君子树上旁边题字,「清荫大庇,期与千年」。范公立定什么?我自己这一生的所做所为、风范,能够让我的后代效法千年不衰,而且这个阴德要庇荫他们超过千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公可以做得到,我们能不能做到?学贵立志,我们要学得好,首先志向要出来。虽然我了解大家都比较谦虚,但高远的志向很重要。你看我们念《弟子规》,念到哪一句话声音特别高昂?「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大家念《弟子规》,念到这一句特别受鼓舞有没有?声音特别大有没有?有!是因为终于念完了吗?当然不是。这句话「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人有这一分志向可以成圣成贤。我们对自己、对家族、对民族,我们都有这一分高远的志向,志立了,学问、德能自然就有动力去提升、去成长。我到大陆看一些古迹,它门口刻的是四君子,就代表人一出门交朋友就要交君子;门口墙壁上刻了一个扇

子,出门记得怎么样?行善,多多益善;家里面后门刻了一个叶子,落叶归根。祖堂上可能刻的,就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假如每天家里的人看的都是这些对联,潜移默化,而且自己为人长辈父母又行善给孩子看,这个家都是太和之气,哪有不兴盛的道理!所以这些都是表法,运用这些生活的物品,甚至于是一些文房四宝,都起到教化的作用。

我到马来西亚去,看到几百年前从大陆移过去的一个家族,但是因为几百年过后,后来马来西亚又有荷兰人、又有西方去统治。等于是它的建筑物是中国式建筑,但是他们已经不会讲华文,可是它那个房子每天还可以收入,因为是古迹。所以这一代老祖宗留很多福报给我们,可是我们不一定去承传那个文化。结果它有一个地方摆的是祖宗留下来的,另外一个是西方进来时候留下来的一些物品。我ㄧ进去看那个整个从大陆过去的,一进门就是看到镜子,看到花瓶,代表什么?治家要心平气和。家里面不平,只要有争、有冲突祸患就开始了。所以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有理都要懂得「和为贵,忍为安」;更何况无理,那就更不能趾高气昂。这些家里面的装饰都在提醒修养,镜子是反观自省。可是走到一些舶来品的地方,也是入门摆什么?右边摆一只狗熊,左边摆一只老鹰,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

英雄。我走进去感觉这个家里的氛围有点杀气,因为那只狗熊是这样,那个给人内心的影响一不一样?不一样,他从小就是要英雄。所以我是因为初中的时候看电影,都看好莱坞的rocky,看席维斯史特龙的「第一滴血」,那个片子里面都是答答答,然后咯咯咯一堆人倒下来,然后他是什么?假如学过《孝经》,就不会觉得这样好,ㄧ个人倒下来,他的父母、他的亲人一辈子怎么样?都活在黑暗当中。我们假如能去感同身受,就不会去觉得这样是英雄。可是那个时候没有遇到圣贤教诲,所以我的书桌前面贴着一张第一滴血的剧照,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国中三年是怎么过来的。你看人的目标,崇敬的人不一样,给他人生的影响也会很大。假如我国中一年级,贴的就是孔老夫子的圣像,我的人生就差很多,这一段弯路就不用绕那么久!

所以我们的祖宗制礼,都是恩泽后代、启发后代的智慧,所以有射礼,射箭。我们读过《论语》,「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而且射箭切磋大家的能力,切磋完了下来承让、承让,而且还倒一杯酒敬他,承让、承让,对方是鼓舞我们、提醒我们,进而让我们见贤思齐。而不是像球场一样,打打打然后打输人家,翻脸,不高兴了还跟人家打架,不是这样子的。而在射箭当中,孔子在《中庸》里面讲,射箭好像君子之风,「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射箭,

箭射出去,没有射好,旁边还有人看,我们可能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很没面子,没射好。可能我们下一句就说,「我昨天熬夜没睡好,我平常的水平不是这样的。」或者一射出去,这面子挂不住,「这一支箭是哪里生产的?质量不大好,这只弓箭可能是南部生产的,质量不是很好。」一遇到事情责任都是别人,这个惯性不好!

为什么?《弟子规》讲的「倘揜饰,增一辜」,一个人不好了又要掩饰,罪上加罪,可是他可能成为习惯。比方说公司开会迟到,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假如我们是恭恭敬敬站在台上九十度鞠躬,「对不起,我来晚了。」可能带动团体的是另外一种风气;假如一进来「都是那个交通,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台北的状况。」这个风气到时候大家都找借口!所以《论语》里面也讲,「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每个人的言语,都在影响他的家庭、影响他的团队,甚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孔子在《中庸》这段提醒我们,箭射不好,马上反省我自己的技术不够,这个心性形成,一遇到事情先反省自己。这个心态虽然好像看起来是很渺小的,只是一个念头,可是走出来的人生,却是千差万别,天壤之别都有。比方说今天孩子德行上出了问题,老师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个父亲一听到,两个夫妻坐在一起,先生马上点个头、鞠个躬,给太太讲「对不起,我没有花时间好好照顾孩子,这是我的错,来,我们来好好

看,危机是转机,现在孩子这样,我们怎么样携手来帮帮孩子。」这个太太一听完「对不起,是我错,是我错,我哪里哪里都疏忽了。」这个氛围两个人更同心,反求诸己。可是假如同样的情况,这个先生马上桌子一拍,「你怎么搞的,孩子带成这样?」太太马上站起来「你好哪里去了?」你看一个心念不同,整个家的风气判若两个境界!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一个心态,那是最重要的功夫。

所以孔夫子才说诚意正心才修得了身,从心下手。「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没有扎得很深,「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它扎得不深,风一吹就连根拔起,不可能,所以要靠心耕!我们对于教育,这讲到我们体会的心态对不对?这一个教字,它没有嘴巴,大家看这个字。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是全世界唯一可以从字当中,把人生智慧含摄在其中的,这没有高度的智慧是办不到的,从字当中就开出人生的道理出来。你看老祖宗提醒我们,钱怎么写?左边一个金,右边两支刀,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新闻常常看到,兄弟为了争父母留下来的房子,告上法庭,家在争,团体都在因为名利而争,这都是先提醒我们。我们看怒怎么写?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变成什么?被坏习惯奴隶!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常常说我要自由,什么是自由?我想怎么干就怎么

干是自由吗?我们现在太多东西都是似是而非的认知,都只是一个概念,可是这个概念的实质,很少有人深入去思考。比方说自由,一个人都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叫自由,他根本就变成他坏习惯的奴隶,他连理智都掌握不住提不起来,他哪有真自由?不会被自己的习性所左右的人,这得大自在,大自由。所以老祖宗就提醒我们不要发怒。

所以这个教字也告诉我们,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第一个叉是父母长辈、老师画的,第二个叉是孩子看了很自然效法的,孩子的学习模仿,潜移默化。所以上行下效就在这字里面,告诉我们教育最核心的是身教。右边一个手拿着一支树枝,什么意思?不是打人,不然到时候大家要打113,这是什么专线是!拿着树枝告诉我们耳提面命。大家有没有教过孩子教一次就会了?假如有这样的孩子,请大家通知我,他可能是颜回转世,不贰过。所以从常理来讲都是要有耐性,一而再,再而三,终于他了解父母、老师苦心,他懂得去奉行这些道理。所以一个人在从事教育工作,不管是教孩子、教学生,还是教导自己的部属下属,他一定要具备这两个心境,以身作则跟耐心。我们假如教不好,铁定是这两个心态不存在,情绪起来在那里骂;只要能回归到这两个心态,绝对能够找出我们还有不足的地方。这两个心态有了,人的心都是肉做的,能感动得了。

所以我自己没学好,又要从事这个教育工作,从事伦理道德推广,我才辞掉工作,到了澳洲跟我的师长学习。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这个跟圣贤人的差距太多了。而且我自己念国中的时候,有一题老气是横春、横夏、横秋、横冬,都选不出来,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一个答案?你们要回答慢一点,我才平衡一点,不然我会觉得差大家太多,你应该要说让我想一想。我念高雄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月考全班第二名,倒数第二名,四十四分,现在应该教务处还查得到,所以我的程度是很差的。大家在台湾求学程度比我好得太多,所以我是出来抛砖引玉,希望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舍我其谁出来推广。只要我们都听懂了老祖宗这些教诲,真的自己先做、先力行,一定能达到化人的效果,「正己化人」。好,那这节课就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家和万事兴(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午安。幸好频道调回来,不然在大陆又要说中午好。所以孔子教诲我们要入境随俗,让人听了很欢喜、很舒服。早上跟大家有讲到,老祖宗他的学习是无处不在,他能从很多天地万物当中得到一种启发,懂得来修养自己。比方说「忍辱如地」,一

个人忍耐的功夫跟大地一样,你看那个大地,人把最肮脏的东西给它,它不嫌弃,它还把它转化成营养。所以心量广大的人,看到社会种种不好的现象,他能把原因找到,用理智去面对,引导人走出一条能解决问题的道路,他不会在现象当中埋怨,他会把原因找到,让人明理。那地也不分黄种人、白种人,它统统承载,它的包容度很大。当我自己在电视看到,大学生把书丢下来的时候,内心很难过。很可能他对于学习是厌恶的,而他这个厌恶很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他都不想读书。反而考上大学,以至于走入他人生的工作、他的家庭生活、夫妻生活,正是他最需要学习这些做人做事道理的时候,可是他却不大想学习。我们很冷静,假如我们是他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我们把他逼到确实他拿到大学文凭,可是他却不想学习,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当老师的有没有成就感?或者是我们教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他都是离婚收场,我们还会拿着他是博士感到骄傲吗?那可能就不见得。当他人生德行出问题、家庭出问题,很可能他从小成长过程当中,没有人教导这些道理,所以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刚好是那个时间点。

而其实谈到学习对生命当中非常重要,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有在广东珠海,交通银行他们的负责人,广东省副行长赵行长他很有心,他希望他的员工学到这些伦理道德,能够让家庭和

乐,对于他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他就请来我们的老师去跟他的员工交流,叫「幸福人生讲座」。员工一听还得上课,所以老师进来,他的员工就说,「现在假如下课就幸福。」大家笑什么?是不是这也是大家的心声?有没有被逼来的?这一位男士他一说幸福,这个年头要遇到幸福的人可不容易。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家不相信的话,你们到台北火车站前面站一个小时,您看那个脸上看起来是幸福的占多少?那脸好像都心有千千结,很少看到灿烂的人。一听到他说幸福,他一定有宝贵的经验,赶快把麦克风递到他前面,「这位先生,您刚刚提到幸福,您一定有幸福的人生体验,可不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仁兄对着麦克风想了几秒钟,摇摇头,想不起来。诸位朋友们,您现在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幸福的景象?没这么悲惨吧?你一想事情就是甜的,那这个人生好。所以他回答不出来。

接着我们就跟大家提到,你有把握不得癌症的请举手,这一条这么难吗?有把握不得癌症的举手。第二你有把握不离婚的请举手,台湾还是很有希望,因为我曾经在山东问过这个问题,一个人都没有举手。刚好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来,那个小朋友一看妈妈没举手吓得半死,把他妈妈的手赶快拉起来,你赶快举手。人假如用心去看身边的这些事物,你就会有所感悟!我们看到父母不和谁最痛苦?谁最难受?你看看出来了,孩子

爱父母那是天性,天性使然没有人教的。所以只要父母不合他内心很难过,父母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发展,父母都是互相无私的付出,孩子就学得很健康,他一出社会也很愿意去付出。而他懂得去付出,爱人者人恒爱之,他没有人际关系的痛苦。可是得不到爱,他反而有不安全感,就想控制、想占有,因为他没有安全感。大家假如身边有些朋友,他就很没安全感很会控制,你不要跟他计较。你反而要很怜惜他,你一了解很可能人家的成长过程当中,缺乏父母、缺乏家庭的爱。所以可恶之人必有可怜的地方。夫妻的和乐,其实是一个家庭最核心的问题,最核心的力量,夫妇和了,孩子潜移默化受到很好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开始谈「家和万事兴」,最核心的问题是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所以整个五伦关系的和谐,它核心在夫妇关系。

第三个问题,我们问在座的朋友,问到有把握把孩子能教得好、懂事的,请举手,好,请放下。这三个问题很值得思考,这三个问题都没把握,人生要幸福不容易!有把握不得癌症,当然有把握得了癌症还能很快乐,这又更高的境界。很多人得了癌症,他乐观面对,去做义工,反而癌症好了,这个得癌症又成为他人生一个宝贵的经验。他把它克服过了以后,他走到癌症病房娓娓道来,只要他一来,所有的人都过来接受他鼓

励,因为他自己走过来。像我假如去癌症病房讲没两句话,他就说你又没得过癌症,讲得这么轻松是吧!我们没有那些经验。所以人生有这些不好,我们面对它所得到的经验跟智慧,将成为成就别人很好的资粮。我有一次看到一位太太眉头深锁,因为老祖宗的东西让我们理得心安,看人家皱眉头也很难受,皱得苍蝇不小心飞进去也会有生命危险。我就开始跟她聊,聊夫妻相处,她听着听着慢慢比较放松,「你讲得挺有道理,是、是,应该这样,应该多看对方的优点。」慢慢的眉头不皱。突然过了几分钟,她看着我说「你结婚没有?」我说没有,她说你不知道!所以你看我们人生要有些经验,人家听了觉得有道理;你这些经验不够,讲得再好人家不相信。所以我们能克服很多人生的这些挑战,往后你就能成就更多的人。

刚刚我们提到了这三点,都要透过学习,能够怎么让身体健康。因为我们以前常看电视,「肝若好,人生就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就是黑白的。」这给我们启发是什么?像《弟子规》讲的「身有伤,贻亲忧」,说实在的,我们生病的时候,谁最担忧?年轻气盛的时候拍着胸脯,「我的身体我自己负责。」说大话,真的自己倒下来了,谁照顾?不都是父母、妻儿在照顾吗?所以我们的身体是属于所有爱护我们人的。我们照顾好了,他们才安心,出了状况,他们比我们还担

心,真的!「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没当父母的时候感受不到,自己当了父母才了解到,父母真的把我们的生命,看得比他还要重要,担忧我们都会忘了自己。有个妈妈她的孩子有一天不小心爬楼梯摔下来,撞到额头,那个血就喷出来,那个妈妈马上用东西赶快把它压住血,拼命往医院跑,送进去缝,这才放松一下。这么一放松,一看自己的拖鞋只穿了一只,在那个时候完全顾虑不到自己,完全只有孩子,这是父母的心。为什么读书人这么谨慎?他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身体受伤,他可能担忧个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可是「德有伤,贻亲羞」,德行有了损伤,很可能是父母一辈子内心的痛,读书人不只谨慎身体,更谨慎自己的德行。

有一位公务员他是负责海关的,他们那个地区风气比较不好,几乎很大部分的同仁全部都牵扯到贪污,结果一抓一半都抓走了。这一位朋友他没被抓走,后来他跟我们提到,他说在那个时候,其实他已经动了心,心里想「我拿了这些钱,我孩子的大学学费就有了,反正最多我进去关个几年也划算。」诸位朋友,这个算盘打得对不对?不对!真正触犯法网,父母家人一辈子可能都抬不起头来。而且俗话又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人假如明白命运,就知道人生的命运,都是自己种善因得来的,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强求不来。可是假如我们

用不法的手段去要来,很可能本来有十分的福气,触犯法网以后折成三分、四分都有。可是人现在不明这些道理,用小聪明犯法的人,还觉得自己有本事,其实很可怜,福都折光。人假如明白这个,就不会去强求,眼前好像一定要握在手上才是我的利,当我们汲汲于追求利,可能会忽略掉道义的问题了。

宋朝的范仲淹先生他的孩子范纯仁,很有德行也有才干,政府请他来当官,他说因为我的父亲还在,我要好好侍奉他,我父亲百年之后,我再出来当官。他们的思惟都是要先尽孩子、先尽家庭的这一分道义,所以轻利禄重道义。等到他父亲百年,朝廷又找他,那你现在可以出来当官了吧?我的大哥还在,他身体不好,长兄如父。古代人这分心境让我们非常感动,后来他哥哥也走了他才出来当官。诸位朋友,他损失了吗?这个眼前的利不赶快抱着,以后就没机会。其实当我们放下道义不尽,而去追求利的时候,一来我们的内心、良心会不安的,人的良心时时都在。再来损了自己的阴德,哪有父母在受苦,我们在享乐,这样怎么会有福?范纯仁先生他尽了孝悌,他最后官至宰相,他的官比他父亲还要高,他父亲是副宰相,他是正宰相。所以人能循道义而走,他该有的福会更大。这在商业界我们也强调「利从义取」,利要从道义当中取,从为众人服务当中自然感来利益;「财自道生」,财物也要

跟做人的道理相应。所以真正人明白这些道理,坦荡的尽自己的每一分本分,叫后福无穷,重道义的人一定有后福。我有个朋友,他那时候有个留学的机会,等于他是最受老师的爱护,这个机会应该是属于他的。但是他有个好朋友成绩也不错,跑过来跟他说「这一次我们公平竞争。」好朋友心里听了难受,这个机会让给他!诸位朋友,让好不好?有点犹豫。他让了以后,那个朋友很高兴就是他去留学,成绩不错。结果过没有多久,学校又获得一个更好的学校的出国机会,那个机会就是他的。所以真正修德,福不会少的!

我自己刚好有一个经验,就是我在高雄县考代课,全高雄县考五十个名额,我考了三十三名,我同学考三十四名。我们两个站在台下正准备填志愿,我那个女同学她刚生孩子,孩子不到一岁,我回个头跟我同学讲,「妳看弥陀国小。」高雄县有两个地名挺有意思的,一个叫弥陀国小,一个叫观音国小。我母亲就是弥陀人,在那里出生的,我后来到观音国小教书。我就在那里说可以回到妈妈的故乡教书,跟我好朋友讲好,我们两个一起干,两个名额。我话才讲完,头一回三十二名填弥陀国小,剩一个,然后接下来的学校不是上山就是下海,都是在山里面或者是很远的海边地方。考试卷来了,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站上台怎么办?她孩子还不到一岁,上山下海这没有办法,要住校,没有办法照顾她的孩子。所

以我就站上去,也不知道那些学校长什么样子,就给它填个龙肚国小,后来才知道,全高雄县最漂亮的就是那所学校。学校里面还有一座山,下完课还可以游山玩水,你们遇过这样的学校没有?那个龙肚国小里面就有一座山。所以能舍能得,愈能去舍福不会少的,因为老祖宗把福的根本告诉我们,「福田靠心耕」。福不是去抢来的,我们去抢来了,孩子都学到抢,以后他就抢我们的!

所以经典里面说「财为五家共有」,水灾要我们的钱。我们台湾有没有水灾危险?大家觉不觉得最近台风特别多?又是水灾又是风灾,问题在哪?经典告诉我们,《书经》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化解灾殃整个儒家的学问是天人合一,整个大自然跟人心是分不开的,要化解这些灾难得从人心转变起,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不善感来这么多灾难。而且大家都知道温室效应,我们在课本里面都读过,那我们有没有做了什么事情,真正让温室效应化解或减缓?假如没有,那温室效应对我们来讲,只是一个知识,帮助不了我们,也帮助不了这个社会。可是假如我们把讯息了解,怎么化解它,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就变成智慧。大家已经在化解温室效应,化解温室效应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少吃肉多吃菜。所以大家中午已经为保护地球,做出最积极的贡献。诸位朋友,这不是我讲

的,这是联合国的相关单位对全世界发布的。现在要解决温室效应第一尽量多吃菜,因为养很多这些牲畜,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高的;第二点好像是多骑脚踏车,多坐捷运,这些公共设施,这些都可以马上就去做的。所以我们学习很重要的,「学贵力行」,学了我们就积极的去做到。

刚刚跟大家提到的这位公务人员,他最后并没有去贪污,后来了解到,因为他要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脑海里浮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视名誉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假如他真的贪污被抓了,等于是亲手杀了他的父亲,他父亲会生不如死,就这一念孝心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很感叹的说到,「我就是因为这一念孝心救了我的一生,现在中秋节、春节这些重大节庆,我们可以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一起吃团圆饭。」所以真的《弟子规》这一句,「德有伤,贻亲羞」,我们婚姻起了冲突,父母不知道担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泪,所以我们的德,也是所有爱我们的人的。我们有德给孩子当榜样,孩子一生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德有伤,连孩子都被我们给耽误。不只是影响到我们的家庭,说实在的,当我们走出台湾,拿着我们的护照,我们就代表台湾的形象。我们假如在公共场合讲话特别大声,人家说那就是台湾来的,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跟所处的单位,我们跟我们自己的国家民族是分不开的。所以人一言一行都想到不给家丢

脸,不给团体、不给自己的国家民族带来羞辱,这个人心量宽大,这样的人有责任心,这样的人是人才。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第一个,有把握不得癌症要学习,明天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周老师跟大家讲的,「新世纪健康饮食」。所以这一节课大家注意听可以多活十年,你看你们眼睛都亮了。我这个课不能多活十年,但是可以传世世代代,老祖宗的教诲可以传世世代代。我们台湾有一个广告很好,叫「好东西要跟好朋友分享」,「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所以你听这一堂课可以赚多少年?前面可以填一个N,看得出来我有学过数学,你能给多少人传这样的正确知识,你就赚到多少年。其实说实在的,人生的真理就是利人绝对利己,害人绝对害己。我们看为什么孔子的教诲「仁者寿」,仁慈的人起一个善的念头,好的言语行为还没利益到人,首先利益谁?自己全身都是和气,身体健康。大家看那个长寿的人,有没有看到眉都很长、脸都很圆?跟我都不大一样。所以我最近都在赶快把眉毛拉长一点,没用,拉断了也没用。我们任何思考要智慧,要从根本下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什么?相由心生。所以要调内心,时时都替人着想,这个眉毛自然就长长。为什么害人是害己?这坏的念头还没害到别人,首先害到谁?毒害身体八十兆细胞。所以大家看历史上的贪官长什么样子?都

是獐头鼠目有没有?都是尖嘴猴腮,每天都想歪脑筋,然后那个细胞愈来愈不好,都长不胖。

大家有没有看过奸臣?没看过?大家往前面看就看到,这个相是十五年前造的孽,十五年前还没学传统文化,心量比较小,看别人考得比我好,很嫉妒,「有什么了不起,运气好而已。」虽然心里这么想,还要装一下,走过去跟他说恭喜你!这个心口不一,奸诈,折福,破坏身体健康。看到同学考得比我差挺高兴的,人都在念头当中把福给折掉。人家考得不好已经够难过,我们还拿着考卷甩两下,「我昨天都没怎么读书,不小心就考得比你还高。」这叫落井下石,大家听完我这番话,就知道我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但是大家要多鼓励我,我假如好好为人着想,十五年以后,我可能也会像弥勒佛一样,度量很大,脸很圆。大家要给我一个鼓励的掌声。大家开悟了,我们刚刚才说利人绝对利己,其实鼓掌就是利人利己的事情,鼓掌给别人信心,同时手掌有通往五脏六腑的穴道,拍一拍以后对身体也好,叫利人绝对利己,这个道理我们时时都可以印证。谢谢!

我们跟大家提到第二点,夫妻要和乐,你离婚这人生就不圆满。所以在西方宗教有句话很好,「任何事业当中的成功,也很难弥补家庭的失败」。真的,人生应该是全方位的发展,修身齐家再谈上治国。今天假如孩子没教好,我们有

更高的地位,很可能孩子就变成我们心里的痛,好像人家看我们很风光,可是我们很多烦恼。而夫妇和乐能把孩子教好,因为是榜样,这些都要学习。大家结婚前,曾经去上过一天,如何夫妻百年好合课的,请举手,你们真是有本事,统统没有学习过就敢结婚,请受在下一拜,好厉害。夫妻和乐要学,在古代从小就开始学,结婚前三天不熄灯,父母对双方耳提面命,要走入人生的另外一个旅程,应该有什么样正确的态度。所以礼仪里面,婚礼是最重要的、最隆重的,隆重到什么程度?隆重到人经过之后,一来得到启发,二来心里想,我看这么辛苦就结一次就好了,别结两次,很慎重去面对婚姻。所以我们谈到的传统文化教的,就是伦常大道,「人无伦外之人」,学问也没有脱离开五伦的;「学无伦外之学」,能把五伦关系处好,和谐,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所以在《论语》里面子夏讲「贤贤易色」,他好学尊崇圣贤人的这一分态度,胜过对女色的追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他很孝顺;「事君能致其身」,他在工作岗位当中尽忠职守;「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他很守诚信、信义,这五伦他都经营得好;「虽曰未学」,虽然他说他没有学历,他没有学好;「吾必谓之学矣」,这个人才是有学问的人。说实在的,我们常说我很没文化,我们常听老人家这么讲有没有?说坦白话,我们五十年前到乡间去走,把一个老农民找

过来,你一问他,「老先生,您觉得一个人做人最重要的本分是什么?」他一定可以跟你娓娓道来,我觉得孝顺父母最重要,我觉得做人就是要肯吃苦,「做牛要拖,做人要磨」,他可以把这些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可是我们假如站在大学门口,毕业典礼那一天这些大学生走出来,我们问他「你觉得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很可能这些大学生不见得能够回答得出来。我们这个时代很多高学历的人,但是并不代表他懂得怎么样才是做人的道理。人不学不知道,这个给我们警惕!

有一位在公家机关的主管,那个单位的最高主管,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儿子是哥哥,再来一个妹妹,哥哥学习成绩比较好,妹妹差一点。诸位朋友们,请问你的两个孩子,一个哥哥读书好,一个成绩比较差,你会比较疼哪个孩子?会疼哪一个?妹妹,标准答案是妹妹。我们这个时代标准答案特别会讲,真正遇到事再说。所以真的理智,还得要放得下这些习性、面子问题,我们太顾虑自己面子,就感受不到孩子的心,真是这样的!人只要不把自私放下,说能感受别人,骗人。曾经有一个小孩他钢琴比赛第一名,记者马上把麦克风拿过去,「小朋友,你拿这么好的成绩,你现在又有奖金,这么好的成绩,你最想做什么?」这个孩子说「我最想把我的钢琴给砸了。」他的父母知不知道他学成这么痛苦?可能不知道!可能父母只会觉得他成绩好,我到

处走都可以,「你看我的女儿、我的儿子多棒,成绩这么好。」到底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这么恨音乐吗?应该是陶冶性情。可是往往我们真的去做,目标忘记,都是追求面子问题。所以虽然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个孩子成绩好,一个孩子成绩不好,那个成绩不好的一定比较难过。这个时候我们还都比较爱哥哥,都带着哥哥你看给我多有面子,你太差劲,成绩这么差。女儿好不好受?我们的孩子不好受我们知道吗?我们的感受能力不见,因为我们有了虚荣。感受能力不见,孩子跟我们之间,因为传递不到他的心情,沟通不了,隔阂就来了。

父母跟孩子是天性,我从哪里看到?我的姊姊在我们家待产,后来生了孩子也在我们家坐月子,那个时候我还弄点营养的给我姊姊吃,我还帮人做过月子,大家看得出来吗?虽然做得不怎么样。我发现一件事,常常我们在那吃饭,姊姊就站起来,啥事?没多久孩子哭了。就是我们都还没听到,妈妈早听到,那个没有障碍有没有?奇怪了,大小差那么多,怎么差那么多?我都听半天没听到,她已经听到。再来孩子刚学讲话,牙牙学语我一句都没听懂,他妈妈一句都没落掉,全部听懂,还要他妈妈给我翻译,没有障碍!为什么?无私的付出,无尽的耐心。可是当这个心变了,开始对孩子有要求,开始让我太没面子,这个急于求成,急于要他好的状态出来,压力就

来了,自己有压力,孩子也有压力,压到某种程度,他心里压力受不了,他就开始厌学。所以耐心重要,无尽的信任,那种耐心能把人的潜力给激发。你看那小孩学走路的时候,诸位爸爸、妈妈,您孩子学走路跌过几次记不记得?有没有哪个父母在孩子学走路,「我跟你讲我是学过管理学,你只能跌五十次,五十次以后拉倒,你看着办!」他从第一次就怎么样?发抖,恐慌,没有。

你看无数次跌倒,当那个孩子第一步跨稳,跨出第一步的时候,夫妻兴高采烈比中奖还要高兴,那种掌声,你看那个孩子多么受鼓舞,第二步也踏出去。这种爱不能减,人生应该要不断提升,「苟日新,日日新」,这种无私的爱应该不断提升。我们要找回这分无私的爱,不要被名利虚荣给染着,造成这种天性都发挥不出来,跟孩子跟仇人一样。有没有哪个父亲,这个孩子学了几次以后,他说「儿子,算了!爸爸替你想,不想让你继续破皮,我买个轮椅给你坐吧!」没有这种父亲,现在有父亲这么讲,你行我头剁下来给你坐,太阳打西边出来。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为什么我讲得这么深刻?因为我就是资质比较差的,我记得我念国中的时候,每次模拟考颁奖,第一名蔡蓉青,我二姊就站在前面,每一次我姊姊站上去,我头就低下来。甚至于考完试以后,国三好的文章给我们国一当模板,一发下来,我

们老师一看是我二姊写的文章。「一样都十六岁,体格怎么差那么多!」同样一个家庭教出来的孩子,程度怎么差这么多?就像一支箭一样,射到了我的心扉,大家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有没有听到那个血在滴?我这个血很久才止住!人一没有信心,学什么都学不好。

不过我还是挺有良心的,考不好,我每次都站在二楼的楼梯口,看到爸爸的摩托车到家了,等在那里有点惭愧,爸爸走上来,我说「爸,这一次又考不好。」你看我爸爸说加油、加油,对我一个微笑。我反而觉得很微妙,他骂你,你还觉得帐消了;爸爸不骂你,愈惭愧,愈觉得我应该有责任把它做好。更重要的父亲每天吃完饭休息一下,一定是进去读书。所以这好学的态度,是父母做给孩子看,我们不看电视,养成好学的习惯,还怕他成绩不好吗?逼出来的成绩,跟自自然然养成的好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只看眼前,那个逼出来的成绩,告诉大家,逼到什么时候?逼到他离开我们的视线就像脱缰的野马。诸位朋友们,假如我们盯着孩子,盯到最后他上了大学像脱缰野马,请问前面盯得有价值吗?那就看得不长远。而我们一开始跟大家讲到,我们可能花的时间非常多,可是得到的效果不怎么样,因为没有抓到根本。我们看到孩子现在读书的动力在哪里?可能是我爸爸说,给我买一台计算机,买一台脚踏车。他的动力可能变成是利,

可是这个利他会变,他的欲望会膨胀,假如你父母开的条件不够,他头上会绑个白布条抗议,我要加薪,东西要再高一点,我才肯考好。这样到最后结果都不会好的,他读书都不是主动的。

可是我父母那一代的人他有了孝心,读书都是自己,而且是父母来叮咛「去睡觉」,统统躺平,等父母去睡觉,兄弟姊妹都起来继续读书。因为他们心里想「父母太辛苦,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有成就,孝顺父母。」一个孩子的内心有了孝的动力,他做什么事就主动,不用人家推。所以孔夫子的话太有智慧,告诉我们教育从哪里开始?「夫孝,德之本也」,教育就要从这里开始,「教之所由生也」,找到本才有用。不然我们统统在枝末、在知识、在技能当中,很可能教出来是高学历,可是却不懂得做人的下一代。所以这个父亲他对儿子很好,因为他成绩很好,到最后儿子读到了博士,女儿只有专科毕业。儿子从美国一回来没多久跟他父亲讲,「父亲,我不知道您什么时候会死,而你又有这么多财产,你赶快把财产过到我的名下来。」诸位朋友们,他讲的话对不对?我们思考一下第一句,爸,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好像没错,对!人生无常。可是你看,他就讲的话都没有一句犯法,可是就活活会把人给气死,因为他的话里面没有情义,没有恩义,没有道义,气到吐血他还在那里不关己事。为什么?他没有感受能力,他变成了专业

的机器,可是他感受不到他父亲的心。这个时候他能把婚姻经营好吗?他真的能够在职场当中,凝聚众人的心吗?不可能。后来他父亲很痛苦,差点快进精神病院。他看他父亲没什么动作,最后说要登报,宣告要跟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再踹他父亲一脚,麻木了。我们忽略掉一个人的素质是那颗善心,而不是他的学历而已!教也者长善心,救他的过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麻烦,父亲受了这么多刺激进精神病院,这个时候谁出现?谁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像看布袋戏一样。谢谢大家。

·家和万事兴(第三集)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好,请坐。尊敬的诸位长辈、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谈的这个故事,其实我们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可以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从历史当中,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得到人生的智慧启发,不重蹈覆辙。所以刚刚提到的这个父亲,他也很用心要栽培他的孩子,但忽略了教育一个孩子不单是有他的好的学历。其实在《资治通鉴》当中告诉我们,「德者,才之帅也」,德行应该是他所有知识、才能的统帅;「才者,德之资也」,他的才华是用来去服务大众的,然后提升自己的

德行。所以他的心量更大,他用才华去利众,反而又回归到润泽德本,还是在提升他的德行。不然仁德不稳固,一有才华,连父母都瞧不起。很多留美回来了,父母是农民,没什么读书,反而都不跟父母一起住。所以我们不能只单看到孩子的学历,还要看到,最重要的,他的心、他的德行的状态。

而我们刚刚也提到,其实假如能感受到两个孩子的心境,应该更照顾那个妹妹。因为妹妹已经书读得不好,她已经比较难受了。就要疼爱这个妹妹,进而再引导哥哥要照顾妹妹的学习,两个人都得利,哥哥学到了如何照顾妹妹,妹妹也学到了要感恩哥哥,感情很好。可是假如我们的心偏了,溺爱、偏爱哥哥,那这个差别就大了。所以一个心态的对错,影响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家或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心态不对,孩子的心态也会受影响。哥哥成绩好,了不起;妹妹成绩不好,赶快去扫地,成绩不好,所以统统给妳做。结果哥哥就增长了傲慢,我成绩好,了不起!傲慢起来就麻烦了,想要再伏傲慢,不容易。妹妹好一点的就自卑,因为她被忽略了;不好的话,性格又比较刚烈,就对父母非常有对立。对父母对立,以后延伸出来的是什么?对社会有报复的心理,看谁都不顺眼。家是根源,他在家得不到爱,他怎么会去信任所有的人?

以我的师长,他参加过很多联合国办的和平

会议,现在社会纷争、战争、冲突比较多,联合国开会也开了三十多年。刚好有一些志于和平工作的人,在澳洲昆士兰的和平学院,全世界有八所和平学院,昆士兰算办得不错,刚好把老人家找去一起讨论世界和平的工作。结果讨论下来,因为老人家有接受传统文化,就跟他们做个比喻,说解决动乱,这个跟治病一样,你要先找到病根,你才能治病。接着跟他们谈到,病根在哪?病根在家庭。夫妻不和,离婚率愈来愈高,当他看到父母都不和,他能相信人跟人会和吗?当然很有可能有些夫妻最后是离异分手,但这里还有一个重点,当离异以后,不管是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只要这位父母他心平气和、包容,这个孩子有可能是健康的;可是这个时候只要带着情绪,父母之间的恩怨很可能就传到下一代的心里面去。所以我们有情绪,我们有对立,孩子无形当中都受到影响。

什么时候在教育孩子?什么时候在影响孩子?无时不刻,因为孩子跟我们近,我们的心态他们是感觉得到的。所以当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相信父母能和,不相信家里人能和乐,他踏出家庭的时候,他相信社会会和吗?他所习惯用的方式,很多都是家里面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吵、就是闹,那就不能解决问题了。有个爸爸很急着儿子赶快叫他爸爸,抓着他儿子的脖子,「叫爸爸,叫爸爸」,很急,欲速不达。结果后来孩

子学会之后,突然这个爸爸走到外面去,看到儿子把外面的鸡抓起来,「叫爸爸,叫爸爸」。他什么时候在学习我们的动作都不知道,因为他好像摄相机一样,啪!就把那动作都记起来了。所以我曾经听过一个父亲这么讲,他说我最讨厌我父亲打我,很凶、很情绪化,结果后来他自己当爸爸,失了方寸,我怎么用我爸爸的方式在对我儿子?不知不觉的就学了,都烙在脑海里面。

这个说法,与会的这些专家闻所未闻,他们搞了几十年的和平工作,都在那里用经济、用政治、用军事,都在那里思考这些,居然有人说问题在家庭,他们连想都没想过。他说这个还不是根源。外国人听傻了,这个还不是根源,我已经够惊讶了?最根源的是习性跟本性的冲突,本性跟我们的坏习惯。这个他们比较听不懂,就讲一个具体的,比方说,今天利益摆在面前,你是先想到自己,还是想到别人?那哪有不冲突的道理!先生都只想自己,怎么可能会跟太太不冲突?所以能替别人想,这个人与人的良性循环就带动起来了。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个故事,假如父母的心境对了,他去照顾妹妹,这个家该学到的孝悌都学到了;假如偏了,麻烦了,两个孩子都不健康。

这个用到学校,很明显,假如老师把成绩好的都坐到前面两排,成绩不好的坐后面,你看,这个班的孩子会不会健康?健康不了。那些成绩

好的跩呀!你们去做扫地工作,成绩不好,活该!全部的人都不健康。可是假如这个老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不了解的,下了课留下来,老师再教你们。」这么有耐心教那些成绩比较差的,慢慢的班上的善心就被这个老师唤醒了。「老师,您够辛苦的了,这个同学我来教,这个我刚好会。」一个老师的爱心就把其它同学的爱心给唤醒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个毫厘就在这个心的态度上。同样的在一个单位里面,我们能对那些刚进来的人,我们不歧视,甚至于是多关爱他,这个公司就像一个家的氛围一样,每个人的心态很健康。我们假如变成偏爱某个员工,他做什么都对,就造成民怨,人就不平。所以为什么修身前面要先正心?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都是偏爱、偏恨,偏憎、偏爱,喜欢的就爱得不得了,讨厌的就歧视他,这个心态都会出问题。

后来他的女儿带着自己的丈夫,因为他的女儿后来有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的孝道,带着夫君一起给她父亲讲,父亲,这一辈子我们不拿你任何一分钱,每个月还给你多少钱的生活,我们给你的供养,回报你的恩德,就跟我们一起住。女儿的孝心才把父亲从精神病拉回来。所以这个女儿有后福。而他的儿子这么样对待父母,我们以前说,不孝父母会遭天谴,良心都会受到很大的谴责。他自己生了一个儿子,不到一岁,进开刀房好几次,都是比较严重的手术,就在医

院进进出出。假如当他在照顾他的孩子,「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那很可能这个孩子是来让他开悟的,让他不能再用这样的心来对待他的父母。其实我们讲到上行下效,真正至孝对待父母,那孩子潜移默化都在学。有一个广告,就是媳妇帮婆婆洗脚,洗着洗着,她也不经意,隔天她的儿子就端盆水要帮她洗脚了。学是很快的。

我有个同仁,一个女孩,她记得小时候她妈妈帮她奶奶剪脚指甲,她年龄还小,剪完之后,她觉得很好玩,然后又去拿指甲剪,说「来来,我也要剪」。结果她妈本来要制止她,她的奶奶很有智能,你看孩子这么快就要学习,使个眼色给她媳妇,「让她剪,让她剪」。真的还剪,她说记忆当中好像还剪出了一点血,奶奶真是忍辱,不是,真是忍受血肉之痛,来成就孙女的孝心。说到这里,我小时候都帮我爷爷剪脚指甲,结果每次都剪得他老人家,「啊!」因为我爷爷,他们做工的人,指甲特别厚,那可能都是岁月的沧桑,结果我又没智慧,剪脚指甲以前要先泡水,泡完了才好剪,我不懂。所以人要赶快长智慧、长经验才行,不然家人要受皮肉之苦。我都直接剪,然后年龄又小,真的,要剪下去好像整个身体要跳起来,「呵!」然后,啪!爷爷就「啊!」可是你看,爷爷就是无形当中就让我们乐在这种天伦,无形当中。大学一回来,东西一放,爬楼上去找爷爷、奶奶,坐一下,帮爷爷、奶奶按按摩,

老人家都是用心良苦。

结果后来这位女同事她上大学了,她的奶奶可有意思,家里的人要帮她剪,她说不要,留给我孙女剪。然后她还说,除了常常给奶奶剪脚指甲以外,还有额外的服务,帮忙掏掏耳朵做些什么。她说常常给她奶奶掏耳朵,掏得她奶奶都睡着了。她体格又比较高,她就从床上蹑手蹑脚慢慢一步一步移下来,深怕惊动熟睡的奶奶。大家脑海里有没有浮现一幅很美的画面?一个孝孙女,有没有?诸位企业界的领导、老板,这样的年轻人你们用不用?她那种细心已经内化了,她能对她奶奶这么细心、这么体恤,她对客户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态度。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弟子规》才一千零八十个字,当一个孩子能做到「冬则温,夏则凊」,冬天马上能体恤父母冷不冷,他这个心境有了,不只冷不冷,饿不饿、难不难过、舒不舒服,他全有了。一个孝子去做服务业一定能够做得好,因为他时时设身处地的心出来了。一个服务的心绝对不是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到服务业开始学,那是不容易的,习惯成自然。所以只要父母能做榜样。

我们刚刚提到的社会冲突,夫妇是核心点,夫妇和则家道成。所以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父子而后有君臣,兄弟而后有朋友,我们这些学问它都是循着正常的轨迹在发展。你看夫妻同室,这三种伦常关系是同家,再延伸到同一

个社会、团体。所以夫妻演出孝的榜样,父子就亲了。而忠臣又出于孝子之门。古代举人才,两个字,举「孝廉」,孝则能忠,廉则不贪,这两个字就包含了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德行,古代都抓这些根本。所以我们找人才还是要以这两个字为标准,这亘古不变。他能感恩父母,自然能感恩栽培他、照顾他的领导团体;他跟兄弟和乐,自自然然出去到学校,他用对兄弟姐妹的态度去友爱同学、友爱同事。所以我们从这里就感觉得到,夫妻这一伦在五伦当中相当的重要。

刚好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他有一天跟他母亲在看电视,演个古装戏,这个先生下朝,一进门,这个太太马上把他脱掉官服,换上比较轻松的衣服,给先生倒杯茶,「老爷,您辛苦了,来来,赶快先喝杯热茶。」结果这个孩子看到这里,突然对他妈妈讲,「妈妈,他们不是夫妻。」结果妈妈一听很惊讶,「他们现在演的就是夫妻,他们就是夫妻的戏。」结果这个儿子看看他母亲,说「不像。」请问在这个孩子的心目当中,什么样子像夫妻?这个相敬如宾他觉得不像夫妻,要另外一种「相敬如兵」才像夫妻。这个(宾)是正常状况,比较不正常是这个状况(兵),还有另外一种叫这个状况(冰),这个(兵)叫热战,这个(冰)叫冷战,这个(兵)得心脏病,这个(冰)得癌症,都不怎么好。所以孩子他的认知,都在他每天看的当中在认知事物。

所以你看现在很多人不敢结婚,有没有?婚姻恐惧症。两个父母常常吵,但是也到了结婚年龄,这个母亲在那里非常严肃的对着女儿讲,「女儿,妳赶快结婚。」结果这个女儿说,「妈,妳又不幸福,干嘛叫我嫁!」这个妈妈突然听到这句话,想了一下,对!我都不幸福,干嘛叫她嫁!明白了三十秒,突然又说,「妳就是给我嫁就对了。」现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个天平,左边是女儿一生的幸福,右边是面子,走到哪,人家一问,妳女儿嫁了没有?尤其婚礼都不敢参加。所以一边是女儿的幸福,一边是面子,哪一个重?幸福重。标准答案,又来了。所以你看人生很多抉择,我们对道理不透,还是很难循着道理走。真的,孩子都没准备好,很赶着结婚,欲速什么?不达,愈急的事,后果都不大好。

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掉到一个洞里面去,一跌下去,摔得满身灰尘,幸好祖上有德,没跌断手,从洞里面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下个念头是什么?你们还怀疑什么?你们还有良心吗,还考虑?怎么样,会想到什么?怎么可以只有我跌下去,太不公平了,是不是?赶快跑到草丛里去等,下个人跌进去,唉呀!舒服多了。我们假如有这种心态,很折福!但是无形当中都有,功利主义害死了,自己失恋很难过,突然听到别人也失恋,好一点,平衡一点。这不是这样,人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所以自己跌下去,起来,

赶快到前面立个牌子,「前面有洞,别跌了!」感同身受,自己痛过就不希望别人再痛,这是人的天性。你看那个小朋友,两个小娃在那里跑,很近,突然前面那个人跌倒了,啪!咚的一声,这个跌倒的还没哭,后面那个,哇!你们没有遇过这种情况!讲到重点,没电了!摄相机还可以回去,人生回不去,智慧一定要赶快能提起来,后悔后悔,人生都是后面才来悔,不好。所以古代都是什么?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防微杜渐。所以立了那个牌子,感同身受,就是不要让人再跌了。

你看那两个小孩在那跑,跌下去的时候,小孩子他很单纯,他感觉能力还很强,他自私心还没有那么强烈。大家去看,你看那个孩子很小,一、二岁,二、三岁,你看当他妈妈哭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哭,然后你就看那个孩子陪着妈妈一直哭,然后说,你哭什么?妈妈哭了。他感受力很强。因为我们之前,在孩子的一些活动,有让这些三、五岁的孩子给父母行跪拜礼,他们生日的时候给父母感恩。结果那个孩子跪下去,他抬起头来就看到,因为父母太感动,就流泪,他也扑上去,然后边哭,一直哭,在那里,「妈,妳别哭」,他也不知道妈哭什么。你看那个相应的程度很高。可是现在可能我们父母很痛苦了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把我们这个本来的善良障住了?就是自私,就是欲望。所以这个

孩子他马上感觉前面那个人会痛,他先流泪。结果这个父母在旁边说,「猴崽子,他痛又不是你痛」,那麻烦了,就让他愈来愈觉得我跟他是分开的,想自己多,想别人少,那个感同身受的能力就不见了。

你看古代有受圣贤教诲,他那个善良终身保持。你看曾子他对父母那种亲爱,保持一辈子。家里来客人,母亲很厚道,怕人家打老远来,让人家等,咬手指,曾子马上觉得心脏不舒服,赶快赶回来,妈,家里有什么事吗?没有,人家客人打老远来,你赶快去招呼。你看咬一下,马上母子心电感应。我们现在妈妈咬断了都不一定知道。我们要去把原因找出来,为什么我们跟圣贤人有这些差距?就在这,感同身受。尤其仁爱心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孝父母、敬兄长姊姊的人,他很自然的一个反应,他到人家的家里面,人家一说,「这是我父亲」,他那种对父亲的尊重油然而生;到人家家里头,「这个是我大哥」,好像我们对大哥的尊重就很自然的移到他的大哥身上去。「教以孝」,《孝经》里面讲,教他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敬天下的父母;「教以悌」,你教他尊重兄长、尊重老师,「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他也尊敬所有人的哥哥;「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他对自己的长官很恭敬,他到别人的团体里面,他看到人家的长官,他那

种尊重自然就提起来。所以我们的教育重视的是内化,心灵的内化,心灵的提升。

所以我们今天感同身受,立一个牌子以外,事情做完没有?有一句俗话说,好人要怎么样?做到底,送佛要怎么样?送上西天去。假如一阵强风来把那个吹走了,那后面的人不是又要受影响吗?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怎么样?把那个洞给它填满。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人生走过几个洞了?ㄧ个为人父母、长辈的有个心境,自己曾经走错的、痛苦过的错事,不要再让后代来折腾,来糟蹋他的岁月。我们已经把这些智慧、经验传递给我们孩子没有?他们能不能不重蹈我们的覆辙?诸位朋友们,请教一下,你会希望你孩子的人生跟你一样的举手。当然不是职业一样,就是一样的快乐或者痛苦。你现在的生活就觉得是给你孩子最好的目标的举手。好,请放下。对!你要活出一个好的人生给他来走、效法,假如我们现在都不快乐,他往哪里走?

所以现在不要急着让孩子去走婚姻,跳进去,先要让他怎么样?会找对象,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男也怕娶错老婆,娶错也是很惨的,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不好的太太呢?不是败三代,一败涂地,起不来了。所以都是很慎重,他要先有判断力。他都用感情的,不是用理智的,看不准人,都用感情的,在劫难逃,有理智的才判断得了。他又没有听过我们早上张博雅

资政讲的,去看看他们家有没有挂孔子像,这个有智慧。所以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龙交龙,凤交凤,稳龟交洞憨」,物以类聚。既然是物以类聚,只要我们把儿子、女儿的德行一往上,好的人就进来了。所以小时候我妈妈常说,谁到家里吃饭都是注定好的,那个注定里面就是门当户对,那个门当户对就是同磁场会相吸引。

所以现在重要的是让孩子会看人,让孩子有德行,现在不要急着先结婚,先学《弟子规》,学了她就有判断力。而且《弟子规》还是照妖镜,不知道这个男人好不好,丢一本《弟子规》,不是,你看人有没有学问就露底了,不够恭敬,双手呈上一本《弟子规》给他。假如这个男人说,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读这个东西!妳就逃过一劫了,不注重孝道那还能嫁给他!假如他说,这本挺好的,可不可以?还不行,现在很会讲表面的人很多,一套一套的,让妳都听傻了,不准。要观察,孔夫子教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看他这些生活上的情况,看他的心境。所以假如今天他说这个挺好的,很认同,这个时候妳再看他落实的程度,有没有真的学了以后去改?都不改,那都变成道貌岸然的人。然后再怎么样?去看看他的家庭状况,「娶妻要看丈母娘,买牛要买尾巴长」,「做田要捡好田底,娶某要看好娘酹」,你要他们家有质量保证,盖章

的才行,以前的人都懂,都去了解,现在都不懂了。所以为什么会有孔子?因为孔子的外公有智慧,要把女儿许配过去,首先把他祖宗八代全调出来了解清楚,他的祖宗有德,其后必有圣贤人,把女儿嫁过去,出圣人!所以我们要感谢孔子的外公,不然我们就没有孔圣人可以学习。以前的人都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判断力都有。

刚刚提到的,孩子他觉得父母的相处不和谐,所以他看到这个和谐的,他觉得不像夫妻。所以这个妈妈就有点警觉了,原来影响孩子是无处不在,装都装不来,得真做、真下功夫。有个父亲听了课回去以后,他说教育得要以身作则,我要我儿子孝,我就要孝我父母。所以隔天要带着孩子出门去之前,就先跟他爸爸商量,「爸,要把孙子教好,就要教他孝道,我要先做给他看,所以待会出门,爸,我会给你鞠躬,说爸我要出去,给你问候,先跟你打个招呼」。这个爸爸一听,等了几十年,这个儿子终于有点开窍了。父母是很容易欣慰的,我们才讲一句贴心的话,就让他们高兴半天。结果果不其然,带着儿子,行完礼出去,走了几步路,这个儿子停下来,他说「爸爸,你刚刚给爷爷行礼,是为了要做给我看的。」你可不能做假的,从真实心做。

有个太太听完课以后回去了,好,从我自己开始,从我做起,本来家里都是比较乱,她就开

始在那拖地,做家务。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她边做边用余光看着她先生,「看到没有?看到没有?看到我的改变没有?」做了七天,有ㄧ点火山快要撑不了,火气已经到这里,突然看到她先生又无动于衷,翘着二郎腿在那看报纸,终于受不了,我,唰!手上的抹布过去了,啪!打在报纸上面。这个先生缓缓的把报纸放下来,对着太太说,「妳看,还说学《弟子规》,怎么样?受不了了吧!」诸位朋友们,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情,要稳得住、要沉得住气,要以静治动,不要一开始就在那里强调我一定要怎么样,我是学《弟子规》的,你全部招出来了,人家拿着对你的行为,你哪里不符合,人家马上给你挑出来。你一回去之后,你看,我学《弟子规》,人家就用高标准衡量你,愈衡量你,你压力愈大。所以要记住老祖宗,闽南话说的,「惦惦吃三碗公饭」,听不懂吗?你就好好的干就对了,不要一下子就说我能怎么样,慢慢改变了,人家自然就感动。

有个太太她学完以后回去自己好好的做,然后教她的儿子,她也不去要求成人,为什么?成人不会听我们说什么,只会看我们做什么。结果有一天她的儿子进到爷爷房间里面去,这个儿子说,「爷爷,你这个瓶子里的东西可不可以借我看一下?」这个爷爷吓一跳,这个小霸王以前到我的房间来,如入无人之境,今天居然还请问我。「孙子,懂事了,谁教你的?」说妈妈教我《弟

子规》,《弟子规》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不要当小偷。这个爷爷一听,龙颜大悦,很高兴,然后马上跑去找儿子,「儿子,你看,媳妇教孩子做人,这非常正确,你好好配合媳妇。」这种情况跟太太直接说「我要教孩子做人,你要听我的」,效果一不一样?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要利益自己、利益别人,首先最重要的,先要把急躁伏住,不要急于求成,要水到渠成,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自然而然瓜熟蒂落。那个没有熟的东西一拉下来,强摘的瓜不甜,反而有可能还反效果,欲速不达。你看这个先生,抹布丢过去,放下来,大家感觉到谁修养比较好?先生修养比较好还是太太?不是我们学了《弟子规》就比别人德行好,这要冷静,人家几十年下来,修养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我们只是早接触,不见得学得比人家好。

所以这个母亲看到孩子说不像夫妻,她也警觉,但虽是警觉,有时还是会忘记。所以人的警觉性还得要透过每天早晚念一遍,愈来愈熟,一遇到事情,这些道理就提醒自己了,「将加人,先问己」、「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可能这个不好的念头就转过来了。结果这位母亲刚好有一天打电话,打着打着,突然把电话一放下,儿子就说,「妈妈,刚刚是爸爸打来的。」这个妈妈一想,奇怪了,为什么听我讲话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她这么一想,很可能,假如是客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3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