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辅导

更新时间:2024-02-06 04:54:01 阅读量: 高中作文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高一语文作文辅导

高一语文作文辅导

高一语文作文辅导:材料作文要先审好题

语文的学习是要慢慢积累才会有效果,语文的学习应该从高一开始就应该抓好,在高一语文中作文是占有很大比例的,如果我们的语文作文没有写好基础知识再好我们的语文分数也不会太高。高一语文最多的是素材作文,怎样写好素材作用呢?高一语文作文辅导:素材作用要先审好题。

高一语文作文审题的二原则:

1、高一语文作文审题要注意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在材料作文中,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有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视这则材料,可以从父亲和树两个角度来立意。

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从“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

从树的角度,可以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立意。同时要注意隐含条件“严冬”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 业的低谷”。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从“不要被假像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仅仅从父亲砍树这一行为出发就得出“树是我们的朋友,不应砍掉它们”就更偏离材料了。

(2)把握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

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 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2、高一语文作文审题要注意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高一语文作用重在要审好题,不能把题审偏了,文章的题跑了我们写的再好也是无用功,作文要先审好题再动笔,在审题上不会耽误我们太多的时间,这是关键的一步。

高兴的滋味作文

我问过别人,高兴是什么滋味,别人只说,高兴的时候心里是暖暖的。但我还是不明白,自从那一次,我终于尝到了高兴的滋味。

记得那是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的作业都做完了,觉得无聊,便翻翻家里的“陈年老货”,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盒子,打开一看原来有一双黑色的旧皮鞋。这双旧皮鞋早已失去了光泽,甚至在鞋的缝隙里都有了一条“泥河”。显然这双皮鞋已经被爸爸“抛弃”了。我打量着这双鞋,真是为它可惜。可我灵机一动,如果把它擦得亮亮的,不仅能让爸爸穿着好看,还能得到爸爸的表扬,真是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我立即把这双鞋拿到了客厅,端来一个装着水的盆子和一条抹布。我拿着抹布沾了点水,然后把鞋的每一个面都擦得干干净净,在灯光的照耀下,亮闪闪的。

把鞋擦干净后按惯例还要给鞋擦鞋油。可是我们家从来都不用鞋油,到哪找啊?于是我就开始了家庭大搜索。但我东翻西找,没有一样是合适的。我累的坐到椅子上。正当我失望万分的时候,突然,我在我的桌子上找到了一件再合适不过的东西——墨水。

我欣喜若狂,就二话没说,开始了“上油”。我拿来一支毛笔,沾上墨水,学着书法大师的样子,在皮鞋上“龙飞凤舞”,不一会就大功告成了。虽然我的手被墨水染得一团黑,但看着我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暖洋洋的。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快乐。

傍晚,爸爸终于回来了。当他来到鞋架前换鞋时,看到了这双“亮闪闪”的皮鞋。爸爸愣住了,又看了看我那高兴样,亲切地问我:“乖儿子,这时你干的好事吧?”我不好意思地说:“嗯。”“你这傻孩子??”爸爸一边说,一边抱住了我。我躺在爸爸那温暖的怀里,心里暖暖的,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高兴。

原来劳动是快高兴的,收获是高兴的,躺在爸爸的怀里也是快乐的,我爱高兴的滋味!

篇二:高中作文专题辅导

高中作文专题辅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为了在这场事关重大的选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在自己的写作中求新求异,表现出可贵的独立思考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也有创新的规范,超越了这一规范,就有可能走进误区,适得其反。

一、主要失误:

1.内容真实,但善恶不辨,缺乏是非观念;或缺乏辨证的思考,观点偏激。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而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作文,决不能为作文而作文,高考作文更是要旗帜鲜明地发挥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功能,任何在立意上超越了道德底线的作文都只能遭遇“红灯”。举例:

(1)话题:幸福;

立意:有权有钱就是幸福,流露出对权与钱的向往与追求;

(2)话题:读书

立意之一:读书可以做“人上人”;可以光宗耀祖;以免受劳役之苦;

立意之二:现在舍弃享乐,将来就会多一些享乐。

(3)话题:感受高三

立意:

——写学校生活,把学习写得像服苦役,把老师写得面目可憎,把考试制度说得一无是处。如:生活像地狱,学习像一张网;

——写家庭生活,父母成了唠叨、专制、保守等的代名词,对父母缺乏宽容和理解,流露出对父母的极浓的厌弃情绪。

(4)话题:可贵的平凡

立意之一:做一个平凡的人才能随心所欲;

立意之二:我们不能像伟人那样有改变生活的誓言,也不能像古人那样去忍受耻辱卧薪尝胆。 准则:作文题材无禁区,但价值取向有禁区。

2. 张扬个性,但或顾影自怜,或孤芳自赏,缺乏对自我的深刻高远的超越,缺乏对更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

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其根本目的在于根治大话套话充斥全文的“顽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但此类作文有三种倾向值得注意:

其一,局限于个人的狭小天地,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上,缺乏对更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例如:

话题:失落

立意:情感的失落;追求(主要是学习)的失落;写一次情感或考试的失败后的感受,写自己的伤心、痛苦、绝望,大有一蹶不振之势。

其二、孤芳自赏、高人一等、盛气凌人、漠视万物。例如:

话题:感受高三

内容摘录:看看周围的同学吧,他们对时间的利用真可谓淋漓尽致,见缝插针。他们整天在各科的题海中挣扎,瞪着空洞无神的双眼,几近毙命,还在追求着所谓的“理想”;再看看我们的先生们,他们今天“提醒”,明天“注意”,后天又来一条“规律”,似乎他的话都是金科玉律,他就是这个行当的“龙头老大”。其实,在我看来,他们就好比是那没上过战场而又缺乏实战训练的士兵和将军,在临战之前,早慌了手脚。他们只懂得有备无患,哪里还记得劳逸结合、以逸待劳、重点突破等作战法则呢?

其三、随心所欲,无视公众法则。如有的学生在《感受高三》中用赞美的笔调描写他所欣赏的个性:着前卫的服装,哼时尚的歌曲,嚼着口香糖招摇过市,或旁若无人地进进出出,全不管他人诧异的目光??作者把诸如此类的行为视为“潇洒”,而完全忽略了当事人外在表象之下的精神实质。刘国正先生说:“把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同培养独立思考与发展个性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两者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与灵气,与尊重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利益与价值并不矛盾。

准则:海阔凭鱼跃,但鱼跃只能在大海。

3.想象丰富,但或不合情理,或细节失真,或格调低下。

丰富的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但需要说明的是,想象也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必须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运用推测想象,要注意合乎生活常理和逻辑,要让人相信(教材第一册116页)。脱离生活真实的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或胡编乱造。例如:

——2002年高考作文:一辆火车开过来,轨道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而另一条废弃的轨道上只有一个孩子。你是扳道工,这时你会选择扳向哪一方?答案是扳向轨道外,让火车出轨。还有一篇《雨殇》,写的是洪水来了,主人公驾船去救人,最后只剩两家,一家是女友一大家人,另一家是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结果主人公去救了另一家,女友一大家则被洪水吞噬。

——2002年高考作文:一个医生给肿瘤病人开刀,打开腹腔,居然是一个婴儿。一个人冒着烈火拼命去救人,救出来的竟是一个塑料模特。还有一篇《心灵的选择》,写家境贫寒的“我”考上高中的时候,家中无力供“我”上学,父亲让“我”到山里看玉米,自己去挣钱。第二天晚上,一个黑影摸了上来,“我”上前一棒,打死了,原来是父亲。

——我有一支魔笔:拥有这支魔笔后,平时可以放胆地玩,笔记由魔笔记,作业由魔笔做,考试可以轻而易举地得高分;还有,嫌父母土气,拿起魔笔,轻轻几笔,潇洒有钱的父亲,年轻漂亮的母亲,便相伴左右;还有,魔笔是万能的,可以变别墅,变汽车??

准则: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情合理。

4.形式新颖,但或漏洞百出,或内容贫乏,或语言苍白。

作文创新,在思想内容的新颖独特之外,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部分考生大胆创新作文形式,将小标题、题记、分镜头组合、广告、病历诊断书等形式引进作文,给作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而部分考生在打破一些常规模式的同时,又忽略了新形式的规范,或者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例如:

——文体不明;《在这0.1秒钟》,前一半记述一个家庭会议,是记叙文;后一半展开议论,是议论文。《孙悟空找吴承恩算帐》,前半部分采用魔幻式的手法,写孙悟空为了过上一种平凡的生活,先上天庭,后入地府,寻找他的生活的设计者吴承恩算帐;后半部分则展开大段的议论,显得不伦不类。

——文体错误;采用书信体,主人公是一位空姐,在飞机遇到寒流,降落伞不够时,主人公和机组全体人员都选择了献出降落伞。本文无论是内容、主旨,还是语言、结构,均属一等偏上,但由于书信格式有错误,又没有标题,最后只评为一等偏下。

——重形式轻内容;《曹操、陈宫的选择》,只是将三国故事再版,没有任何加工创造;《生存》,以独幕剧的形式,写警察与小偷的对话,所反映的主旨是:警察抓小偷,小偷偷东西,都是“生存”的选择。

准则:定势模式要打破,文质皆美要追求。

二、应对策略:

1.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把握生活的主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在比较中认识生活,客观地分析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对一些表面上看来极具魅力的生活现象,要善于认识其内在实质。

①要善于辨证地分析生活,还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学校生活:对课业负担的评价;对考试制度的评价;

——家庭生活:对父母的唠叨甚至武断的评价;

——社会生活:对腐败的看法。

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包括中学生的服饰);

——对早恋的看法;

③学会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

2.掌握一些比较常见的文体形式。如:

日记体和书信体。这是抒发情感,刻画内心世界的最好形式,可以将复杂的情节演化成具体的时间流程,也可以借助第二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001年《黑色七月日记(山东)》写自己在高考几日的见闻感受,表达一个诚实的考生对作弊现象的忧患意识;《给陈至立部长的一封信(江苏)》写一个中学生对有的学校只重知识教育不重品德培养,导致有些青年道德品质低下的现实的忧患意识。)

章节体。便于表达多重情感、多层论点,叙写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许多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变得条理有序。(《女孩,I am sorry!(福建)》四个章节,追忆一个男孩一段不成熟的感情经历,表达了对没有诚意的昨天的歉意。)

剧本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将故事情节压缩在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和几段对话中表现独特的主题。(《门的变迁[江西]》以门为线索,设计了三幕短剧:原始时代,面对危险,人们渴望一扇木门;唐代,人们害怕强盗,渴望一扇铁门;现代,经济繁荣,但邻里之间人情的淡漠,信任的失落,使小儿子渴望没有那扇防盗门。

童话、寓言和科学幻想。有利于发挥想象,通过对大自然和未来世间的描摹,写出生动、神奇的故事。(《另类童话[浙江]》想象希腊神话里丘比特等神灵,叙述讲诚信的缪斯吃不饱饭,造假货的丘比特发大财的故事。)

调查报告。便于客观地叙述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事实,并进行概括性评价。(2001年“诚信”山东一考生的《乞丐的故事》,写作者亲自调查了趵突泉公园门口、天地坛街、大明湖西南门、火车站和大观园等地的形形色色的乞丐,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与他们的交流,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缺少诚信的群体的生存状态。)

此外,小小说、演说辞、个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和故事新编等我们非常熟悉而可操作性很强的文体,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3.把握三个原则。

创新只是对传统作文模式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鉴甚至模仿一些成功的范例。在借鉴、模仿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取其旨,叙自己的事。看到他人的某种思想、感悟,自己也曾有过,但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够准确。这时,就可以借他人的主旨,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内容必须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给人真实自然的感受。例如,习作《穷,并快乐着》其题目借鉴了白岩松散文

集的书名《痛,并快乐着》而主旨则来源于他所读过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贫穷的生活赋予我坚韧、淳朴、勤奋的品质,并会使我成为一棵松树。花总有凋谢的时候,松树却可以常青。”正文分两个小标题,“幼时贫穷是块宝”和“穷且益坚”,叙述贫穷的家境使他养成的不怕苦、不服输的性格和使他感受到的种种幸福。虽然主旨及语言都有借鉴他人之处,但叙述的却是自己的真实的经历,所以文章并不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

——摹其思,写自己的话。“思”,即构思。巧妙的构思,以他的新颖、独特令人叹服,聪明的读者总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去模仿、学习。如面对话题“放弃”,有位学生就模仿2002年河南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我选择善良》。河南考生在他的作文中采用梦幻手法虚拟了权力、金钱、善良三扇门,通过引导者的介绍形成对比,从而展示“心灵的选择”。这位学生就模仿其构思,也采用梦幻手法虚拟了金钱、权力、亲情三个山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三个山谷里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对比中表现自己的取舍。这样,既脱胎于他文,又突破了原文,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因而也就写出了新意,有了创新。

——仿其形,立自己的意。这是借用现成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写作意图的写作方法。在第二个问题中所谈的几个方面都属于这种方法。

4.归纳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

在语言运用的复习中,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仿写、续写的训练,把这类训练的成果运用于写作,一定会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三、“故事新编”类作文写作指要:

1.吃透原作。

故事新编,对原作的准确把握是基础。没有对原作的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甚至文中细节的准确把握,是不可能写出佳作的。以2001年佳作《赤兔之死》为例,文中赤兔马所述关羽虎牢关之英勇,白门楼之义气,无不来自原作。赤兔马的自述之词“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其实是反映了关羽的为人。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与原作相扣甚紧。

2.紧扣话题。

故事新编不是任意编造,必须紧扣话题的要求。仅仅复述原作情节的“就地打滚”,或以原作的某一人物为由头敷衍一个故事的“膨胀”式炮制,是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故事新编,一在“新”,二在“编”。要做到“新”,就不能仅止于复述原作;必须紧扣话题要求,抓住与话题关系密切之处进行放大。只有这样,才能选准原材,合理安排,写出佳作。2002年江苏考生的《华容道》一文,以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一故事为基本情节。作者

篇三:高一记叙文作文指导及范文

高一记叙文作文指导及范文

【写作指导】

记叙文(Narration)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但各有侧重。

【基本要求】

1. 交代清楚人物(who/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由(what)。

2. 按故事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3. 主题鲜明,内容清楚。

文章中的故事应有头有尾,要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结束的过程。确切地说,在记叙时要把与一件事物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因素交代清楚,才能给人一种完整的认识和印象。

4. 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记叙时,要有开头,正文及结尾。有时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一件事往往牵涉到相关的次要事情;有时一件大事中还包括小事,这就要对记叙的事情做出分析,分清主线和副线,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5. 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事情时,要注意主题鲜明突出,清楚具体,内容感人深刻。写人时,要抓住典型事例、典型行动和表现。对中心事件和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细叙述;次要的东西,就少写或不写。

【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确定主题。文章的目的、内容、结构层次以及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主题进行。

2.

根据情景提示和主题,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用每段的首句即主题句来指明段落的中心思想。安排好关键的主题句,就会使中心更加突出,眉目清楚。

3.

要进行审题,根据内容需要,确定好句子的种类、句型结构和习惯表达。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式的英语,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初写时,多模仿句型写简单句,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4.句子时态要在上下文中有相关性、连续性;要与表达内容一致。

5.写作前最好有个简明扼要的提纲,使自己的写作有章可循。审题后

要先写出草稿,经过修改之后,再正式成文。

一、 高中记叙文,要学会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意。

高中生写记叙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材问题。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写记叙文“材料一定要新颖,要有新意”,面对这种要求,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就会非常困惑:老师,我头脑空空,根本没有材料可言,有也是些生活中的那点“破事”,自己都觉得没有写上去的必要,更谈不上“新颖”了,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冥思苦想好半天,也想不出“新颖“的材料,只能仍然运用一些或陈旧、或幼稚的“破材料”,或者干脆胡编乱造一通,草草上交作文了事。

说实话,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或者创新一些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从中感悟、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而且这些材料学生比较熟悉,可以手到擒来,马上使用。

先来看一篇学生习作。

爱,深藏在心里

一个削好的苹果。

它静静地暴露在空气中,阳光照耀着灰尘,在它头顶上盘旋飞舞。它静静地枯萎,静静地泛黄,一切都发生得很安静。

回忆回到八年前,那个同样安静的午后。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进一座老房子。那个楼梯很长,很陡,木质的材料在阴暗的环境里散出可疑的气味。我推开一扇虚掩的门,看到我的外公。

他一如既往地坐在他的摇椅上,以万古不变的姿势喝茶。他很凶,像一个大独裁者,我有点怕他。

他静静地站起身,静静地拿起一个苹果,静静地削好,静静地放在桌子上,然后递给我一个吃的眼神,又静静地坐回摇椅。

我拒绝了那个苹果,那个在一堆苹果中最大最美的一个。

记得有一次,我央求外公带我出去放风筝。外公牵着我的手,走在蓝天白云下。我一路兴奋极了,也就忘了脚下的路。那一跤,我摔得很惨。年幼的我只记得外公喋喋不休的责备,却忘记了是那一双大手将我抱回家。那心疼的眼神,那小心翼翼的动作,那慌乱紧张的脚步,都被我忽略,忘怀。外公又递给我一个苹果,想让我止住哭泣。我摇摇头,那个苹果连同外公那份静静地爱,一齐被我拒绝了。

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拒绝外公的苹果,因为那年冬天外公就静静地走了。他走得很安静,午夜,甚至没有惊动任何人。

奶奶那天将我从一群疯玩的丫头中找出来,告诉我这个消息。我听后,竟没哭。转过身,又跑入疯玩的孩子群里。

第二天,我去了外公家,那个最熟悉却也最陌生的人,竟意外地不在摇椅上喝茶。我走到桌前,那把外公惯用的水果刀还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我抚过刀柄,竟是温热的。我便抑制不住地哭泣起来。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是我过年都不肯给他磕头时,他的叹息;是我放假后,都不愿和他住在一起时,他的叹息;是我数次拒绝苹果时,他的叹息??

叹息、叹息,他的叹息让我在那个阳光温暖的午后,产生了深深的罪恶感。外公,我想,我是爱你的。只是我们都用错了方式,铸就了一个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个削好的苹果。

它光鲜的果肉静静地暴露在空气中,它泛黄,枯萎。可当你切开它,它的心仍是纯净的。

爱,原来藏在心底。

这篇文章选择了“外公”给“我”削苹果、让“我”吃苹果而“我”拒绝的材料,选取的是生活中的普通小事。但是,这篇文章却表达了作者的“外公”对自己藏在心底的爱,以及我后来内疚的心情。内容很感人。作者正是通过叙写生活中的小事,从而感动了我们。

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贾平凹的《丑石》等,都是通过写生活小事,表达深刻的中心或哲理。由此可见,高中生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思索、感悟、挖掘生活小事中蕴涵的深情和哲理,学会从小事中挖掘出有意义、有思想的主题,给人回味与启迪。高中学生就应该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生活小事中挖掘出一些哲理性的意蕴,从而深刻记叙文的思想。

二、 高中记叙文,必须表现出深厚的语言功力。

有的学生的作文,之所以不上档次,还因为他的语言没有风格和特点:要么平淡枯燥,要么过于幼稚,要么晦涩难懂,做不到语言的通顺、流畅和优美,更谈不上文采和个性化。再好的材料,再深刻的思想,如果没有用优美的文笔来表现,读者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对你的文章望而却步。

让我们再来看这篇习作的语言特色。可以说,全篇文章语言流畅,但高中作文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的语言还有更鲜明的特色,我们随便赏析几段文字。

比如“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一段,作者娴熟自如地运用用比喻和排比,形象而又深情地表达出自己的内疚心情,语言相当优美、表现力强,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再比如最后三段文字,可谓言简意丰,短短几句话蕴涵着太多太多的意味:那是外公给我削好的苹果;那是被我拒绝了的苹果;那个苹果里有着我无尽的内疚;那苹果依然还在而外公已然离去;那苹果正如外公的爱,藏在心底,不被接受;果肉泛黄,但内里纯净,正如爷爷爱我的心灵??这些话小作者都没有直接说出,我们却能从文字里体会得到——语言的凝练、蕴藉、含蓄和张力,被小作者用自己的文字诠释得如此生动鲜明!

由此可见,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蕴藉、含蓄、悠远,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

和表现力。

三、 高中记叙文,必须要精巧构思。

和散文、议论文相比较,记叙文是最讲求构思的文体。再曲折生动的故事,如果事先没有构思好,也会把故事叙写得很无聊,失去应有的吸引力,从而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欲望。那么,记叙文的构思,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还是以上一篇习作为例,赏析一下这篇文章的构思技巧。

先来看一下全文情节:作者先写“我”去看“外公”,怕“外公”,拒绝“外公”的苹果,然后写“外公”带“我”放风筝,“我”摔伤了,仍然拒绝“外公”的苹果,然后写“外公”去世,“我”不难过,最后写“我”终于感受到了外公的爱,无尽的怀念和内疚。由此可见,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再来看一下开头前两段和结尾后三段,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这种结构上的前后照应。表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

但开头和结尾不仅仅是首尾照应的巧妙,在中心和主题的表现上,作者也煞费苦心。开头段落所写的苹果,无非是一个苹果而已,结尾的苹果,却象征着“外公”藏在心底的爱。作者这样写,在情感的表达上加深了一层,深化了主题。这又是作者在结尾处的精巧构思。

由此可见,在记叙文的构思方面,这篇习作给我们不少启迪,那就是要将情节安排得曲折,有波澜,有悬念,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兴趣;要将开头结尾构思得巧妙一些,这样既可以吸引读者,又能使主题表达得更深刻。这种精巧构思在小说创作中被经常使用,比如《项链》、《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这些小说,都具有曲折起伏、充满悬念的情节,回扣前文、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无穷甚至出人意料、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尾。一篇记叙文如果能够做到小说这样曲折的情节,结尾能够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将会对文章的主题立意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高中记叙文如果能做到以上三方面,那么,学生们的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近了。

【优秀记叙文范文】

青春滋味自己体会

谁都会在这样青春年纪里经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快乐,这样的疼痛,这样的忧伤,通通由自己去承受,自己才会真正明白成长的意义。

总感觉自己长大了,其实是“幼稚”的表现。小时候对父母惟命是从,现在是“我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你们好烦!”“叛逆”一词随之出现。

曾经多次和老爸争吵,吵到最后已经麻木。他在我眼中已不是父亲,而只是个只在乎我的成绩,不体谅我的感受的“坏家伙”。我在他眼中也早已不是那个乖巧的女儿了。麻木之后的我们相敬如宾,和他的谈话也越来越少,我也很少开口叫他老爸。总之能躲他多远,就躲他多远。

其实我明白他对我的关心以及在乎我的成绩都是为我好。在深夜,我经常会反省和老爸的关系,想了很久,似乎明白了错的更多的是我。我也明白和爸之间的代沟

是我造成的——因为我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他对我的爱。可是,我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却死不改正的人”,所以和老爸的关系一直都好僵。

我也试着和老爸谈心,可是结果却??从此我便否定了这种方式。也许我的表达方式不对,又或许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才致使我们之间无法沟通。总之,我们之间存在代沟。心里挺难受的,在寒假里曾尝试着回到以前那种父女关系,但效果似乎不理想。

他依旧非常在意我的成绩。来校报到那天是他陪我来的,看着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张钞票,我的心好痛。站在身旁看着他,发现他头上多了少许白发,脸上也有了若隐若现的皱纹。他有些老了,我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感动。之后,他又陪我和老弟一起去了超市,结帐时的帐目让我们几个都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下,最后还是掏出了钱。我嘀咕了几句,有些歉意,他却有些尴尬地说:“没关系,知道了就好!只要你们到学校之后好好努力就行了!”提着那一袋袋商品,我的心好沉重。爸回家了,我回学校,在回校的路上想了很多,有和爸之间的不快,也有和爸之间的快乐回忆。我真的想对爸说一声:“女儿爱您。”

还是那句话---不成熟的我们总有不成熟的想法和作法。我想我不能再以“代沟”为借口而把老爸对我的爱否定!从爱?a href="http:///fanwendaquan/jianghuafay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讲话俅硬话桨涫刀际俏业拇砦罄斫狻@习忠恢倍及摇N椅约河字傻南敕ū硎厩敢猓?/p>

熟悉的人

时针滴滴嗒嗒地慢慢摇摆,烛光在风中轻轻地摇晃,又稍稍地停歇。窗外叶子的声音沙沙作响。桌面上放着一双老花镜,一份报纸,一包香烟,还有一支笔。那年我七岁有余,那年他七十有余。

我乖乖地在树下做作业,他躺在藤椅上小睡,黑眉毛,黑头发,高鼻子,小嘴巴。阳光从树的缝隙洒下来,斑斑点点,很柔和。我知道不久他会醒过来,所以我跑进屋里沏了一壶茶。我知道,他醒来之后会给我讲黛玉讲宝钗,我知道他喜欢宝钗,他知道我喜欢黛玉。我知道他会抱着我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因为熟悉,所以我知道,知道他的一切,一切。 岁月如梭,时间又过了一年。

下雨了,我又忘了带伞。雨雾朦胧,我不怕,总会有一双大手把我带走,我的头上总会有一片晴空,我坚信。总会有一片心语为我驱赶阴霾,总会有一方土地让我停留,我坚信。总会有一朵在我坎坷的路上盛开,总会有一道彩虹在彩虹在雨过天晴后,我坚信。

因为熟悉,所以我坚信,坚信他会好好保护我。

蝉鸣声声的夏天,我爬上树上唱歌,看着报纸的他时不时地向我微笑。手执一纸,头略弯的弧线刻进了我的脑海。我天天看着,天天看着,时间也随着我看的那会儿过去了。他还是如故。只是我不再爬上树唱歌了。我来到了那些叫“城市”的地方。

为我熟悉的人,为我所知道的一切,为我所坚信的一切。弧度还是那么深刻,今年夏天,我仿佛仍看到了他对我的笑。手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36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