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19 23: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的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会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一列数的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教具准备

每组1袋小棒(100根),10根皮筋,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他们吧!(出示主题图:数铅笔)

这是小红、小刚、小明和小玲.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二、活动一.

1.他们四个人围在桌子旁边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数桌子上的铅笔,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铅笔一共有多少枝,你们有什么办法数出来呢?小组内先商量商量.?? 2.学生汇报

学生1:我可以1枝1枝地数?? 学生2:我可以2枝2枝地数?? 学生3:我可以5枝5枝地数?? 学生4:我还可以10枝10枝地数?? ??

教师:那好,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塑料袋中的小棒代替铅笔,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好吗?快开始吧! 3.小组活动

4.汇报: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数的?请几组代表到前面来边示范边数,其他同学跟着数.

小组1:我们小组把2枝铅笔放一堆,一堆一堆地数,2,4,6,8,10?? 小组2:我们小组把5枝铅笔放一堆,一堆一堆地数,5,10,15,20,25?? 小组3:我们小组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10,20,30,40?? 5.教师总结

我们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10个一是10,1捆表示1个十,2捆表示2个十,2个十是20,3个十是几十??? 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三、活动二.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一)出示图片:圈一圈,数一数1

1.小刚说他要送给他们班每名同学一张他的照片,他把照片都准备好了,我们来看看.

你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吧!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二)出示图片:圈一圈,数一数2

1.小红在纸上画了很多个小圆点,1个小圆点代表1本她的课外书,你能数出她画了多少个小圆点吗?你知道她有多少本课外书吗? 2.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3.小红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你看,她有这么多本课外书,你有多少本呢?回家后认真地数一数吧! 四、活动三.

1.拿出我们的计数器,我们一起动手拨:在个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2个一;如果我们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你知道它表示多少吗?在十位上拨上2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2.试一试:拨出43,应该怎么拨呢? 3.学生讨论试拨.

教师小结: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 个位上拨3,表示3个一.

4.动一动,说一说:69,50又应该怎样拨呢? 5.四人一组,每个人说一个数大家拨,互相检查. 五、活动四.

(一)出示图片:数数

教师指导:连续数就是从这个数往后接着数.同桌两人一组完成练习. (二)出示图片:看谁数得快

1.小玲画了很多小方格,有白的,有粉的.仔细看一看,你知道她画了多少个小白格?

多少个小粉格吗?想一想,你怎么数得快? 2.学生汇报:

(1)一个一个的数,先数白格,再数粉格.

(2)把第3行的3个小粉格和第4行的3个小白格换一下,把它们凑成整行的再数;

再把第5行后面的4个小粉格和第6行后面的4个小白格换一下,也把它们凑成整行的再数

(3)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数得快?为什么? (三)出示图片:接力赛1

1.女孩数34,36,38;男孩接着数40,42,44.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做接力赛这道题,我们就是要先认真观察这些数,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是一个比一个多几,还是一个比一个少几.找到规律后再填数. (四)出示图片:接力赛2、3、4

我们小组一起互帮互助,解决其他的三道题.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花生米,计数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估豆子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花生米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花生米(教师出示盛有一些花生米的透明杯子)你能猜一猜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吗?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

2.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出10粒花生米,放入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杯子大小与前同)现在你能比较准确的估计一下这个杯子中一共有多少粒花生米?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估计.

3.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谁估的数最接近花生米的数量.

4.两个同学一组,每个人拿一些豆子,请对方先估一估豆子的数量,再数一数. 活动二

1.还请同学们看老师杯子里的花生米,一共是28粒,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么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请同学在老师的大计数器上拨出来.

2.小组同学说一说计数器上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 活动三

1.计数器上拨出下数(出示图片:说一说) 2.请同学根据计数器上表示的意思,写出数来. 3.教师提问:这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十位的2表示2个十,个位的2表示2个一. 活动四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听老师读数,一人在计数器上拨数,一人在本上写出这个数.(老师在大计数器上同时拨数) 1.出示图片:写一写1 2.出示图片:写一写2 3.出示图片:写一写3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此题与别的题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师板书: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表示一个百.

4.请两个同学一组,一人写一个数,另一人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表示什么?一人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另一人写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表示什么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其自信心。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的探索与创造。

2。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会数、读、写百以内的数,并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渗透有序比较的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动手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操作与数学思维的结合是教学难点。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教学关键。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师生同备)、数学卡、实践操作表。 教学过程

一、激思引趣,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

教师:“在一个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非常忙碌,准备在动物餐厅里举办大型宴会。他们有的端着盘子走过来,有的端着碗,?? 餐厅里小熊正一本正经地系着围裙在那里生火、架锅,做着准备,大家紧张地工作着。这时小猴和小狗手里端着盘子在那里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端的盘子多,争得脸红脖子粗不亦乐乎。小白兔看到后赶快跑过来充当法官。小白兔问:‘你们为什么争吵?’小猴赶紧说:‘小狗说它拿的盘子多。’小白兔就问小猴:‘你拿了几个盘子?’小猴答:‘我拿了 21个盘子。’小白兔又问小狗:‘你又拿了几个盘子?’小狗赶紧回答:‘我拿了18个盘子。’这下可把小白兔难住了,因为小白兔的数学学得最差了,它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到底谁拿的多一些。谁能帮一帮小白兔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争着回答说小猴拿的多。然后及时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一)根据情景比较数的大小,加深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 1 .教师:小猴和小狗到底谁拿的多呢? 教师:刚才X X说得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21比18大,我是数出来的。因为 18数完后数19、20、21,21排在18的后面,所以小猴拿的多。

学生2:21比18大,我是比出来的。因为 21里面有两个10和一个1,18里面有

一个1 和八个1,两个10比一个10多,所以21> 18。

教师及时做出肯定,再提问:“刚才是21 与18比较大小,21比18大;如果18与21比呢?”通过组内交流得出18比21小。

2.复习大于号“>”、小于号“<”,教学 21>18的写法并板书:2l>18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21与18的大小比较方法,小朋友们学得很好,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比较出大小来,(1)按照数序比较,(2)按照数位比较。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温习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1)手势比划,(师生同做)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表示“>”号,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表示“<”;(2)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口令,“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让学生拿出学具计数拨数,四人一组,一人拨数,另三人读数后比较并说明理由。在拨、读、比的过程中加深体会数位的意义。 (1)分别拨出32和34比一比,说一说,

(2)再分别拨出100和99,比一比,说一说。组内比较后由各组选派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然后让学生将比出的结果添在书上。 4.反馈:练一练。(出示题目,学生答完后,板书出示正确答案进行订正) 比大小并说明理由

45○54、78○76、62○62、80○79、58○ 91、100○89。 (2)填□ 教师引导提问:方框里可以填几呢?你能填出来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合作讨论一下。填出后再问:“你还有不同的填法吗?你能说出理由吗?”(教师引导得出,答案不是惟一的) 15<□、□>89、17<□、□<46、90> □、□<49 (二)数学游戏

先给部分学生发一些百以内的数字卡,让他们将卡别在胸前。然后让一个戴小猴子头饰的男孩,手拿一个写有“欢迎小于60的小朋友”的牌子,站在讲台的左边。让另一个头戴小熊头饰的女孩,手拿一个写有“欢迎大于60的小朋友”的牌子,站在讲台的右边。最后让别数字卡的学生去分别组成小猴队和小熊队。比一比看哪一队的小朋友站的又对又快。 (三)实践操作 出示下表:

1 10 12 19 23 28 34 37 45 46 55 56 64 67 73 78 82 89 91 100 数吗?能读出个位上是0的数吗? 学生答:(略)。

3.教师:你能试着根据上表把下面空格中的数填上吗?小组先讨论一下,教师巡视对合作好的小组提出表扬,然后让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填数,并介绍本组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通过细心有序的观察后,上面的题完成得很棒。请小朋友们继续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观察的更仔细、更认真,完成得更好。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请把你的经验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回答略) 四、调查实践活动

安排三人一组课后去调查一下: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下一节课汇报调查结果。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

教学关键: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本节课是在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为知识的迁移进行准备。 比较数的大小

45 54 42 85 34 85 12 21 二、新授

1、 设置故事情境

放《数鸭子》儿歌,这首歌真好听,唱歌的小朋友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想邀请你们去她的养殖场做客你们愿意吗?不过得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才行,你们有信心吗?

“姐姐比我 ,爸爸比我 ”(大得多 大一些)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你能帮帮她吗?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2、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漂亮的小动物,当一把小导游?(因为“多得多”、“多一些”这样的字眼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在这里直接提出来)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学生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建立数感。还可以怎样说?

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

2、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养殖场。在运动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统计,跑跑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这里还有88人、12人、76人这三个数据,你能帮助老师判断一下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吗? 这道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

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 个,放5个有 个。70个放层,100个放 层。 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 2、接着数。

25,30,35, , , , 。 64,62,60, , , , 。 33,36,39, , , , 。 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 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

4、我拨你写。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最多与最少。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答案不唯一。 3、比大小。

52 56 25 54 89 98 6 5 18〈() ()〉17

三、思考题。书本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办法

观察物体

设计理念:

在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操作,利用直观实物,体会同一个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恐龙、玩具熊、变形金刚、小汽车等实物。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很特别。想看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师:好确定吗?为什么?

师:咦,我拍的是同一个人,怎么会看到的照片不一样呢?

小结并板书课题:对,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构建新知 本位观察。

u 师:(出示汽车)这是什么?这辆车是什么样的?

v 请3位同学上来观察。分别站在汽车的侧面、后面和前面,从你的位置说一说你看到了汽车的什么?

师:从3位同学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2、转动汽车观察。

师:这是汽车的哪个面?(前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汽车的哪个面?(后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又是汽车的哪个面?(侧面)你看到了什么?车头朝你的哪边? 师:那右侧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出来吗?

质疑:你们坐的位置没变,为什么看到的汽车的形状不一样呢?(同位相互交流) 小结: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的角度也就变了,所以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巩固新知 1、做一做

师:有4位同学正在观察恐龙,他们是谁?(出示本班同学观察恐龙图) 请同学上台。这四幅恐龙图(前、后、左侧、右侧)分别是谁看到的? u学生交流 v 这4位同学当小老师作出评判。 2、想一想

u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圣诞礼物—毛毛熊。v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熊的正面、侧面、后面分别是什么样的?

w 带着想法再次观察。 3、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u小组活动,观察带的各种实物,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v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作手势)走到本组的下一个位子上。你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提问2个同学)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w 请你把你看到的形状用语言说出来,也可以画出来,还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同一小组要用同一种方法。 x分组汇报展示。

(三)体验成功(出示校园雕塑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 1、这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到的? 2、你知道雕塑的正面写着什么字吗?(奋飞) 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桌子有多长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单元《观察与测量》的内。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课本第!页第\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

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撒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本班学生思维活动、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总之,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目标

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起#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测量物体。 二、讲授。

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在这里若出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很熟练地说出##“厘米”,在后面的学习中请学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么?

【这部分安排,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测量:在学生估计得数后,求证一下(先避开用尺子,给个假设)如果不用尺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呢”展开讨论,再由各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 总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过测量,你们认为统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3、认识尺子。

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同时,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师:那么,请你们看看,常用的学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生1:有数字。

生2:有一些小线、小络。

师:这是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帮助学生认准尺子。)

生3:有字母cm。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激起其他学生关注。)

教师再讲讲cm的含义———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说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换,而且指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教师在学生开始估测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解答。请学生说,我们的桌子单位是xx厘米。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

师提醒: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师: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引出厘米的长度。)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 学生先猜,再互相交流。

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么0-1就是(生:“1厘米”)。

在黑板直尺图上用彩色笔画出0-1之间是1厘米。

以抢答形式,再让学生说一说,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等问题。(缓解,调动情绪,及时给予表扬,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考。) (4)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是1厘米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肯定。)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说明最好从0刻度量起。并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跟着演示一步步说明要求: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大三角形(等腰)的一个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师: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就是大约几厘米。 三、练习。

1、铅笔长( )厘米。

打开书看第15页第3题,判断谁量得对。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出错误原因。指出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测量也是对的。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而第1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

师:学完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课,知道了我的课桌有多长,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厘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也可以从整刻度开始,1厘米有多长,等等。 课后反思

上完课发现,学生已有的基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我又长高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

我知道过了一年,大家都长高了,那么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学生自由说) 师:你知道一米有多长吗?(学生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尺(出示米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感受1米的长度,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 长度接近1米。

2、 让学生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1m=100cm 3、 做一做:1米有多少厘米。 4、 数一数:1米=100厘米 1m=100cm

5、 找一找:在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 三、 练一练

试一试,填m还是cm呢?(结合实际经验了解一-般物体的长度) 1、

衣柜高约2----------- 黄瓜长约20---------- 房子高约3------------

流。 三、游戏

教师在讲台前摆放5只信箱,把算式卡片分发给学生,进行送信游戏。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行2~3次(只要卡片重新分发)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进步?这些进步是怎么得到的? 五、布置作业

拔萝卜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数位对齐才能相加减 教学用具 挂图、计数器、国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谣导入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幼儿园时学过的有关“小白兔”的儿歌吗?我们共同来回忆。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白兔爱吃萝卜,它的哥哥小黑兔也爱吃,不信你们瞧!(课件出示白兔、黑兔图) 2、师:白兔黑兔可真勤劳,看他们拔萝卜多来劲啊! 板书:拔萝卜

师:请学生为白兔配音:我拔了23个萝卜。 黑兔配音:我拔了36个萝卜。

师:听了兔子的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6+23=59(个) 白兔比黑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黑兔比白兔多巴多少个萝卜?

36-23=13(个)

师:他们的计算是正确的,但计算结果对不对呢?我们来用计数器验证一下吧! 生:十位 30+20=50 十位 30-20=10 个位 6+3=9 个位 6-3=3 50+9=59 10+3=13

师:我没有用计数器也能对这两个算式进行验算,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算的吗?________列竖式计算。 3 6 + 2 3

5 9 数位对齐 (板书) 师:你学会了吗?用竖式试着做减法。 二、练习巩固 1、森林医生。

师:森林医生啄木鸟又来给树木治病了,你能帮助啄木鸟医生给这四棵树诊断病情吗?看看谁的医术最高明!

(小组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纪录这里应对 4 0 + 5 3

9 3 这道题的两种治疗方案 4 4 0 + 5 3 和 + 5 3

5 7 9 3 给与肯定和鼓励。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我们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就可以自己医治了。 2、师:出示大学生运动会会旗,你知道这是哪届运动会的会旗吗?

这是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的会旗,2001年在北京召开。获金牌前三名的国家如下表,从金牌榜上你发现了什么? 中国 54 生:中国第一。

师:我国是体育强国,我们不但要锻炼身体为国争光,还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振兴中华。

师:你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外作业

美国 21 俄罗斯 14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中国参与的运动盛会? 中国在其中的排名怎样?金牌数十多少?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基础训练,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使学生能够正确列竖式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内容安排:

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掌握一定分的计算技能,书本安排第1题,第4题,第6题,第8题。 教学过程: 一、竖立计算

1、 教师板书:45 + 3

2、 请学生将竖式列在草稿本上。 3、 分析错误

请全班给黑板上的学生评价,可能会有以下错误 ?? 4、 学生评价:说一说错在哪里?

5、 小结:列竖式,要对齐,个对个,十对十,符号看仔细,计算要细心 6、 练习:76-6 = (草稿本上独立完成,一位学生板演) 7、 小结:计算从个位算起。 8、 练习:书本P30(2) 二、掌握计算技能,提高计算速度

小黑板出示: 40+30= 42+3= 22+34= 30+50= 7+50= 53-13= 60+30= 48-6= 32+46= 70+20= 49+1= 72+11= 50+20= 52-1= 96-24= 分三组进行竞赛(一次一竖的形式)

1. 教师看时间,学生直接半答案写在草稿本上。

2. 有没有同学用竖式计算的上题目吗?为什么不用竖式呢?

3. 小结:在平时能够直接用口算的题目,我们一般不用笔算的方法。

4. 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第2竖和第3竖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小结,做每竖题目的感受。

5. 独立完成课本第1题,第4题,第8题 三、拓展练习

1、教师的黑板上写下数字:20

2、在规定时间之内让学生自由写出得数是加或减的算式。 3、教师注意观察,并请能够利用规律的小朋友上台板演。 4、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写这么快?有的小朋友则写得少呢?

5、小结:数学算式中有许多规律与奥秘,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勤于动脑,你也会出错许多小窍门的。

6、完成书本P31—6(独立完成)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通过寻找规律,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之处。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以书本例10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1、小黑板出示:

2、看到这幅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将数学信息写下:22 20 23 6 20元 4、那你能谷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5、学生反馈(将有代表性分列出如下) ①足球需要多少钱? ②足球和皮球共需多少钱? ③皮球比足球少多少钱? ④蓝球比足钱多多少钱? ⑤买皮球可以找回多少钱? ⑥买篮球还少多少钱?

(有不能解决问题存放到问题银行中) 6、将难度较小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决 如① 20 ② 20+6 = 26

7、由学生自由说你认为哪个问题难?

8、学生自告奋勇为别人解决问题,并说出为什么? 9、独立完成书本P32-10

二、独立完成书本P30-3 P31-7 P32-9

1、 逐题分析,读题并试图解决

2、 核对答案,对于有问题的题目可及时提出,共同讨论。 三、思维训练(寻找规律) 1、小黑板出示

①接着应该怎样往下画呢?

②那么谁能够有什么办法让我知道第20个是什么图形? (画一画,算一算) ③独立完成P21-5

2、神奇的算式(数学游戏部分) ①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你能照着往下写吗? 3、思考题:

(1)①墨汁涂黑的部分一定是什么数?

②难点以于:减数的十位不易想成是2,十位上减什么数才能等于0,而7前面的零要省略是大家都知道的。

(2)①涂色部分可以填哪些数?(0~7) ②讨论:为什么不能填8(个位上)

③小结:随着加数个位的变化,得数也会跟着变化。 (3)(学生独立完成) 四、 课堂作业

《同步练习》中的相关练习

我和小树一起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加与减,观察图形等知识与技能。

2、通过学生合作与交流,感受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看图提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春天到了,为了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一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分别在校园里种了许多小树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们的朋友笑笑和淘气走进这些小树

四、课外活动,拓展所学:

1、引导学生看图示,让学生课外完成。 学生活动——折飞机。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拓展知识] 五、全课总结,反馈评价: 1、总结所学。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为后铺垫]

动手做(三)

学习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拼图 学习难点:按图拼

学习准备:每位学生一副七巧板 学习过程: 一、七巧板的历史

师: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玩过七巧板吗?那知道七巧板的历史吗?

教师进入搜狐网站,搜索七巧板,进入历史七巧板的电脑绘画——七巧板,向学生介绍历史和故事。 二、认识七巧板

1、师出示彩图七巧板,仔细观察,说说七巧板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2、拿出学具,把散乱的七巧板照图编上号,再拼成一个正方形,在小组内说说:⑴其中由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⑵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⑶哪几个图形一样大? 3、交流。 三、拼一拼

1、师:你能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正方形、三角形吗? 2、拼一拼,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拼出正方形和三角形。 四、拼图练习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拼出后,说说图形像什么。

2、指名一生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三人小组拼一拼这个故事。 3、拼图创造。

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打分? 整理与复习 (一)

一、教学内容:46-47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整理、复习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画、小组交流,概括出一至四单元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开展说一说活动,用不同方式展开交流,在回顾中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并逐步实现自我评估。 情感态度:

1、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四、教学难点

1、能独立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五、突破点

让学生通过回顾、整理,采取说一说、集体交流、练一练等形式,达到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六、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46页主题图。问:这几幅图涉及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请在组内说一说。(板书:整理和复习、测量、加减法、观察物体和图形)2、 观察每一幅图、并提问:① 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② 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③ 图中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1、 看图进行组内交流,全班汇报。2、 看图依次回答老师提问,回顾所学的有关测量、

加减法、观察物体与图形等各方面知识。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讨论题目:① 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②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③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数学课??2、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发展。 1、 学生了解讨论内容,进入讨论情境。2、小组内汇报,后在全班汇报与交流。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课小结。

提问:在今天的学习中,17、 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什么? (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18、 汇报与交流。)

图书馆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书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

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满十进一

学习准备:每个小组一份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双休日的时候,金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了一趟,发现书店新进了一些书籍,觉得不错。于是向学校图书管理员建议买这些书。(出示实物书)根据价格情况,学校决定这样买:作文书28本,世界名著4本,连环画10本,故事书8本。(小黑板出示)

2、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二、算法探究

1、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作文书和世界名著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你能计算吗?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 2、小组合作。

小组同学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交流,记录员进行记录。需要的可以使用学具。 3、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算法:⑴用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⑵28+2=30,30+2=32;⑶8+4=12,20+12=32;⑷竖式计算。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算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

竖式计算。58+7 5+49 5+32 23+7

反馈 :⑴个位不满十不要进一。⑵在学生中找出典型错误进行分析。 口算。 38+6 46+5 8+27 88+6 反馈:说说是怎么算的。 5、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师:如果是你去新华书店,你想买哪两本书?(出示书的价格)需要多少钱?列式计算,同桌互相检查,再交流。

2、师:如果你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说说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9+8 25+7 9+26 9+18 27+5 12+7 9+28 5+27 3+49 4、第4题。

5、第5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组内讨论,再汇报。 四、布置作业

发新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发新书》 教学目标:

1、能提出简单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尺子、40本新书、每小组1个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微笑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 2、边拿出新书边说:“同学们,这里有40本新书,如果我们班每人发一本,够吗?有办法知道吗?请大家先估算一下,然后再想一想?看谁的方法好?”(板书:发新书)

个别汇报:男生有 17人;女生有19人。

独立思考后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方法):①数一数全班的人数,再比较;②把各小组的人数加起来,再比较;③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再比较;④估计一下,我们班男生17人,女生19人,都比20小,20+20=40,所以够分??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如果我们选择求‘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的方法,该怎样列式呢?”(板书:17+19)

2、“好,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17+19’的和,再比较一下,40本书够不够分,看谁的方法多?” (注意巡视,捕捉课堂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竖式中满十进一的写法。倾听学生的发言,板书学生回答的方法。) 齐答:17+19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反馈交流:①用计数器,算出17+19=36,因为36比40小,所以够分;

②10+10=20,7+9=16,20+16=36;因为36比40小,所以够分; ③19+10=29, 29+7=36,因为36 比40小,所以够分;

④把19先看成20,20+17=37,再减去多加的1等于36,因为36比40小,所以够分;

⑤用竖式计算(板演并说过程)1 9(个位算起,+1 7 满十进一)3 6因为36比40小,所以够分??

“刚才同学们开动小脑筋,想出了好多的方法,现在请大家为我们的成功笑一笑。”“这里有几道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对?” 三、应用实践 1、基本应用

请学生打开课本第52页“试一试”,列竖式计算。

独立练习,4人板演并说计算过程,4人当小老师评价,同桌互相评价。 2、综合应用

b、做第53页①算一算,想一想? 独立练习,表达方法,进行比较。

3、反思质疑

c 游戏“我们去春游。”课件演示春游的动画情景[一⑴班27人;一⑵班30人;一⑶班25人;二⑴班30人 ;二⑵班34人;二⑶班33人。]提出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独立思考,个别发言,互相提问。

四、这节课你学会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或不明白的地方要请教大家吗?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和爸爸妈妈讲讲。

练 习 五

一、光明小学要举办歌咏比赛,但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各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舞台该设计多大呢?今天,老师要在咱们班选一名统计员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各年级的男生、女生各多少,然后再计算出各年级总人数进行汇报。 被当选的条件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赶快行动吧,看谁能被当选。

二、同学们,今天是小熊上学的第一天,他特别的高兴,边走边唱往学校走,走到一个交叉路口,他看见了路标上写着“离学校55米”,他骄傲地说:“我已经走了35米了”。大家想一想小熊家离学校有多少米?(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以“找朋友歌”开头,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今天,小动物们有一个聚会,他们要找各自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们,哪几个小动物旁边的算式结果相同,他们就是好朋友,就让他们拉起手。

四、可以来一个小比赛。规定时间,独立完成,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书写,看谁写的又对又好,并且要适时奖励。

五、以一列为单位开展“接力赛”。第一名同学说“28+9”,第二名同学马上接着说:“37-5”??依次进行下去,看最后结果及时间。使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情境中巩固新知,培养合作意识。

六、淘气星期天在公园玩套圈游戏,每套住一个动物,动物下的数字就是他的得分。他套中了两个,共得了42分。大家想一想他套中的可能是哪两个?(哪两个数加起来是42。)

七、首先提出问题,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纸箱里,能装得下吗?

八、首先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第一个正方形横行相邻两数之间相差1,竖列相邻两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正方形横行相邻两数之间相差10,竖列相邻两数之间相差1。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填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九、下午活动课时间,小明、小亮、小丽三人比赛投沙包,小丽第二名,小明投了

10m,大家说一说她可能投多远?只要说出一个就要给予肯定,鼓励他再思考多种答案。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那小丽投了多少米?最后自由发言提出数学问题。 十、第一,要让学生看懂图意;第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第三,本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学生只要说出一种就符合要求。 数学游戏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清楚游戏规则。可以先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然后再组织全班进行。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活动时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彩笔、白纸、小棒、学具、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

今天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通过调查我了解到: 二1班借阅图书情况统计

二1班

儿童画报

故事书 25 8 ?

连环画 32 7 ?

科幻小说 43 6 ?

借走的本数 43 已还的本数 9 未还的本数 ?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相应算式. 43-9= 25-8= 32-7= 43-6=

(设计目的:通过今天我做图书管理员统计二1班借阅图书情况,既使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使学生获得鲜活的学习资源,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2.

任选一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帮助你解决问题. 方法1:图示法.

从13个当中去掉9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剩下的个数为:30+4=34 方法2:利用小棒.

可以这样想的:个位上的3减9不够减,我先打开一捆小棒,用10去减,再把剩余的小棒加起来. 第一步:

第二步:打开一捆小棒与多出来3根合起来是13根. 第三步:从13当中去掉9根.

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剩下的个数为:30+4=34 方法3:把43拆成10和33, 先用:10一9=1,再用: 33+1=34 方法4:使用计数器. 第一步:

第二步:个位上的3不够减9,从十位上借一,与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 第三步:从个位13中去掉9,剩下4,结果是34. 方法5:把减数7当成10,多减后再加. 43—9=43—10+1=3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9=13 43=13+30

所以:43—9=13—9+30=4+30=34 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你想到什么?

经过讨论得出:做减法时可以用加法进行验算. 方法7:用竖式计算.

(设计目的:鼓励孩子敢想,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学生反馈.

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其余几个题算一算,小组内交流方法. 43-9= 25-8= 32-7= 43-6=

2.探索小秘密:看谁能用金钥匙打开知识的秘密宝库?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1号、2号的算式中,我们发现:减数不变,被减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10,所得的差也就依次比前一个数多10.

3号房子的秘密是: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增加一个,所得的差就依次减少一个.

(设计目的:通过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深刻的思维品质.) 3.你做一次森林医生好吗?

4.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乘车的号码. 5.根据二1班借阅图书情况,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借走儿童画报和故事书有多少本? 43+25=65

二1班共借阅图书多少本? 43+25+32+43=143 已还的有多少本? 9+8+7+6=30 ??

(设计目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知识以及加减混合问题的探讨,从而体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 三、小结.

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3.你认为今天谁表现得最出色?

练习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能有条理地解释思考过程和结果。 解决问题:通过类型多样的习题,感受算法多样化及其运用,培养观察、估计、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巩固和提高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计算。

2、培养观察、估计、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突破点:

引导估算,组织多样化的练习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呈现算法多样化)

1、说说51-5= ,是怎么算的。 1、学生回忆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 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学生可能会用口算的方法, 2、汇报计算方法。 也可能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想想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要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用竖式独立完成计算,并全班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44-6= 92-8= 63-9= 75-7= 想想,算算

1、60页第1题,独立完成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算完后仔细观察每组的算式, 2、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并和同桌互相说说发现的规律。 3、交流得数及规律,得出:减数一样, 3、引导讲评、汇报。被减数增加几,差也增加几。被减数一样, 减数增加几,差就减少几。

4、第60页第3题 请学生快速 4、学生快速完成60页第3题。 算出得数。

5、算完的同学给同桌说说自己的算法。 5、和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交流、 要求:看看同桌的计算是否全对,找到错 相互纠错。 误的原因。

6、60页第4题 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 1、学生看图交流信息。 数学信息? 小红有28元钱想买《童话 2、学生独立计算。

故事》,请你帮她算算还差多少? 3、汇报算式及得数,42-8=34(元) 引导汇报。 看着图信息,你还能提出 还差34元。 看图提问,并列式解答, 哪些问题?请在组内提问,并列出解 全班汇报。答算式。

本课小结 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 小结交流本课学习内容。

跳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学会优选;

2.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如何在课堂上呈现算法多样化,并能让学生至少能掌握一种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生长,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跳绳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你们喜欢么?这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决定来一场跳绳比赛。一场较量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结果怎样?请翻课本P62。(孩子们一边看书一边反馈信息)

2.汇报并板书: 小东 小红 小亮 62下 48下 70下

3.请根据三个人比赛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 4.生边答师边板书: a. 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b. 小红比小亮少跳多少下? c. 小亮比小东多跳多少下? 5. 你会解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6. 汇报并板书:

62-48= 70-48= 70-62= 二、掌握算法,优化算法

1.请你估一估这三道题的答案是多少(不计算)?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怎么估的。

(在这里,孩子基本上可以将算法讲出来了。如,因为48接近50,62-50=12,所以12+2=14,最后答案是14,等等)

2.此外,你还可以怎样算出结果?(以62-48为例) 3.各抒己见:

a .62 - 48 =14 因为50-40=10,12-8=4 所以10+4=14

b.62 - 48 =14 因为62-8=54 所以54-40=14

c.62 - 48 =14 因为62-40=22 所以22-8=14 d. 用竖式求。

(重点讲解: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这个“1”相当于一个十)

4.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下。 5.请用你最喜欢的算法来解决剩下的两个问题。 做完后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你会算“100-48”吗?

1.请和小组同学讨论并说说你的想法。

2. 汇报。(重点说清:当十位上也不够借时再向百位上借,百位上的数先借一个“1”给十位上的数,再从十位上借“1”给个位)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练习七

教材分析:

整个练习为11个大题和一个数学游戏。第1题列竖式计算往往比较枯燥,而且学生容易出错,教师要求需适当,应当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2题,让学生先观察,找出原因,并改正,第4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境,并尝试解答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试做,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可。第6题,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第7题让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含义,然后估计小黄可能有多少高,第8题,让学生看懂题意再做题 ,学生可以分别先算好得数,再比大小,再画跷跷板。第9题是开放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买法,但总价不得超过20元,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估算意识。

第10题,是一个逆向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第11题,学生可以先计算结果再进行比较,也可以计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以及进位退位)的计算题,并能初步对题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各项能力。 教学过程:

重点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问题和部分实际问题,做到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一、 列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作业题 2、让学生上台板演

3、讲评各题,指出各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二、森林医生(由学生自己找错误) 三、横式计算

1、45 – 27 = 18 (采用列横式想竖式的方法) (个位减个位:15-7 = 8 个位减十位: 3 – 2 = 1 2、由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过程。 3、集体练习P64-3

4、指名报答案,并将结果说出来。 5、 完成第五题连一连 四、综合练习(画跷跷板)

此题还涉一个轻重的常识问题:重的下沉,轻的跷起来。 1、先把小熊上的算式得数计算出来。

2、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跷跷板该怎么画才合理?” 3、画好跷板后,请学生用“>”“<”“=”来表示。 五、实际问题的解决

1、大象:“你出生时我29岁” 小象:“今年我3岁” 问:象妈妈今年几岁?

①请学生各自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②小结:出生时29岁,小象今年3岁,也就是过了3年,那么大家是29+3=32岁。

③列式:29+3=32岁

2、 估一估,算一算,问一问

①65页第7题可以先估一估,小黄有多高? ②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③再将最有用的数学问题列在数学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学生进行一些变式,求异思维的训练; 3、提高学生的各种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猜我是谁(逆向思维训练)

(我比38大17: 55 ) (我减去13是60: 73 )(我加上20是52: 32 ) 第1小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对许多不生可能有难点,可先引导这样想① - 13 = 60,要求 里的数,想60 + 13 = ②一个数减去13还剩60,那么把60和13再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了。第3题同上。 二、 里最小能填几? 1、42 < - 30

①先把题目分解: 里可以填哪些,可填73,80,92,100,96,77??能用一句话概括吗?(大于73的都可以) ②能够回答最小填多少吗?(73)

③每次找最小都要先把全部列好再找烦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先看42 = -30 结果是72

但照题目42 < -30&nb sp;所以 里应比72大些,最小的就只能填73了。2、巩固练习

+ 10 > 33 里最小可以填什么数。 ①请学生上来分析 ②核对答案:24

三、变式练习(让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思想) ○+△ = 7 △+△+△ = 6 ○= ( ) 1、先由学生独立思考题目

(图中的○代表某一个数,△代表另一个数)

2、请想出来的学生上台说道理:小结:○不能直接知道,我们可以从三角形着手,想哪3个相同的数相加是6呢?所以△= 2,而△+○=7即2+O=7,所以○=5 四、数学游戏——火星探险

小 小 运 动 会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68——69页(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难点重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附页3中剪下来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放《运动员进行曲》。在森林里,小小运动会已经开幕了!同学们,咱们一起去观看运动会,为运动员加油、呐喊,好吗? 二、课间活动

1、大雁、蜻蜓、小蜜蜂、蝴蝶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庆祝运动会的召开。(出示图形) 同学们,你能找出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出示运动场景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小组交流。

要求:提出数学问题,并在练习本写出算式。 4、检查交流情况,教师进行讲评。 5、设计奖杯

放《运动员进行曲》比赛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来给优胜者设计奖杯吧!看谁设计的最漂亮。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图形,自由设计,并涂上颜色。

6、让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交流。 三、扩展思维

出示教材69页最下面的图。运动员要回去了,这两辆车,运动员够坐吗?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但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向小动物一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好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70~7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师:根据内容制成的课件;铅笔、尺子、圆珠笔、橡皮、铅笔刀、方算本、文具盒。 生:附页2中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动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买到圆珠笔了吗,为什么?你们认识人民币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 2、课件呈现课题《认识人民币》

3、课件依次出现: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纸币,1元、5角、1角硬币。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上课前老师拿了1元钱买了一块橡皮,可商店的阿姨没有零钱,找不开,你们能帮老师换一下零钱吗?用你们带的钱换一下,看谁的换法多? 课件出示 1元= 角 师:除1元的,5元、5角你会换吗? 课件依次出现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1、学会数钱

课件出示P71“填一填”的2、3题 2、购物游戏

①选取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参加游戏

②讲解购物要求: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排队购物,待会儿小售货员有权评选出“文明小顾客”。 ③购物开始 ④反馈购物情况 ⑤评选文明小顾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人民币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在纸币上乱画。

买衣服

教学目的:

1、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了解不同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服饰教具、图片、大额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钱包先生。钱包先生这节课要和你们一起去商店买东西,你们欢迎他吗?钱包先生要领大家去服装卖场 买衣服(板书课题) 二、 教学新课

1、(出示各种服装)师:看,服装卖场都有什么,都是多少钱的?(学生看图回答) (出示妈妈和小刚)师:妈妈领着小刚也来买衣服。妈妈想买什么?(找学生读妈妈的话)

问:谁帮妈妈算算需要花多少钱?(衣服和裙子的价钱) 问:你们猜猜,妈妈会怎样付钱?(学生猜测付钱的方式) 2、认识一百元

(出示新版一百元)看,妈妈拿出了多少钱?

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出示旧版一百元)这是多少钱?

问:这两张一百元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相同点? 3、认识其他大额人民币

师:钱包先生非常富有,他的肚子里有许多张面额很大的钱,猜猜有多少元的钞票呢?

(出示新版五十元)这是多少元?怎么认出来的? (出示旧版五十元)这是多少元?

(同时出示新旧十元)你认识这两张钱吗? (出示二十元)这是多少元?

4、小节:你们发现认钱的时候看什么最简单?(钱币上的数字) 5、练习辨认钱币

老师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马上认出钱来! (实物投影)学生快速辨认 三、 练习巩固 练习题1、2、3

四、活动一 师:钱包先生对你们做的练习很满意,所以他决定带你们去几家特殊的商店买东西,如果买对了,钱包先生还会奖励给你钱。

1、(实物投影出示图片)这是一家十元店,买东西时必须用十元钱付帐。你想买什么?怎么付钱?

2、)(实物投影出示图片)这是两件店,每次必须买两件商品。你想买哪两件商品?怎么付钱?

3、(实物投影出示图片)这家店叫不找钱店,你买东西必须付好的钱,他不找零钱。你想买什么?怎么付钱? 四、 活动二、购物活动

活动方法:1、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小组长当经理,经理的任务是看售货员找零钱是否准确,顾客付钱对不对。经理和售货员要尽量把商品买光,买光的同学将得到优秀售货员的称号。

2、小组另外两位同学当顾客,去各个商店买商品。 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参与。

汇报:1、数数售货员卖了多少钱?顾客同学还剩多少钱? 2、给卖光商品的同学发优秀售货员的卡片 3、顾客说说你买到什么商品?怎么付的钱?

五、 老师给你带来一样奖品,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猜出它的价钱,就奖给谁!

六、 总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问:你平时的零用钱和过年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 (出示数学故事)指名讲故事

问:为什么一年后,50元钱会变多了呢?

师:存钱不仅能帮我们攒住钱,还能养成不乱花零钱的好习惯。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会管钱的小主人!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1、将所学的有关元、角、分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购物态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相互帮助。 教具准备:课件 物品(价格)自制样币 教学过程: 一、导学指路

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一起走进小小商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小小商店

2、出图:引导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并抱出他们的价格。学生观察画面物品有地球仪42元新华字典10元、三角板3元、书包35元、铅笔盒6元、布娃娃11元、熊猫20元。

3、老师想买一样新华字典和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怎么想的?学生观察后,说出大约带10元+35元=45元,可能有40元、五十元。

4、如果出现40元和50元两种答案后,交流讨论哪中对?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五十元为好。

5、小芳有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同桌讨论: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要:11元+20元=31元,通过比较,30元不够。

6、小明说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学生思考:在不同答案中得出50元最多能买5件。

二、学习巩固:每组选一名代表,报出所需物品(最少两样),其余计算出要多少钱。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物品报出两样,算出钱数,再请另一位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三、 实践活动:商店购物(强调注意礼貌用语) 学生当顾客,售货员,选购物品,要有秩序,礼貌用语。 练习设计:

基本练习: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购物活动,最少两件,其余同学计算出付钱结果。 深化练习:到商店购物。

套 圈 游 戏

教学内容:《“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第一课时《套圈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3个两位数相加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笑笑和淘气要到动物园跟小动物们玩游戏。他们要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准备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套圈比赛。我们去给他们当裁判好吗? 二、巩固基础,合理迁移:

师:第一轮比赛开始了。课件展示第一轮比赛过程:淘气用红圈套住了小狗和小兔:24和30;笑笑用黄圈套住了小鹿和小鹅:23和41。(生加油声贯穿比赛始终) 师:他们俩谁就能取胜呢,得看谁套的数大,咱们既当观众又当啦啦队,男同学帮淘气算,女同学帮笑笑算.,怎么样?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对。我们将评选出优胜裁判队。 全班交流:

男生1:我把20和30先加起来,得50 ,再用50加4得54。

男生2:我用竖式算:左边一位,4加0还得领0,右边一位2加3得5,和起来是54。

生女1:我先把20和40相加,得60 ;再算3加 1得4;最后把60和4相加得64。 女生2:我用竖式计算,个位3加得4,十位2加4得6,64。 女生3:先用23加40 得63,再用63加1得64。

师总结:我觉得大家做的方法都有道理,不管什么方法只要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就可以应用。现在大家一起来宣布:第一轮比赛第一名——笑笑。女裁判计算方法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2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