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备考提分名师指导
更新时间:2024-06-22 0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2年高考地理备考提分名师指导
夏芳
近年来伴随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命题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凸现出它的命题特点和规律。面对新的形式考生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理念下的高考要求了。为了帮助同学们赢得高考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我将从三个方面指导考生进行科学备考,高效得分,赢得高考。第一,告诉同学们地理学科高考命题都有哪些特点和规律;第二,地理学科对考生都要哪些能力要求;第三,面对繁多的复习内容明确哪些是高考的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并且帮助考生获得应试技巧。
总之希望同学明确高考复习的方向,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具备得分的技巧,最终赢得高考的胜利,迈好人生重要的一步。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特点
首先,一如既往地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重点考查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学科的思想、特点和观念。
2010年全国课改卷(陕、宁、黑、吉、辽、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6(1) (2) (3) 37(1) (2) (3) 分值 4 4 4 4 4 4 4 4 4 4 4 12 6 8 8 6 6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理图文 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等值线 降水状况比较及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 地理事物特征描述 区位优势分析 区位分析 图文资料 区域图 等值线图 区域定位;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描述等值线的分布;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较与分析能力 知识迁移与原理应用 描述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考点 区域气候成因 洪灾成因分析 天气系统 人口 曲线图 试题呈现形式 能力要求 区域图、等高线 认定区域;气候成因分析; 洪灾成因分析; 特殊天气成因分析。 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的影响,逻辑推理能力。 区位选择 产业转移 表格 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区位选择 对考生的启示:主干知识是贯穿高三复习的重点,地理思维训练是高三复习的核心,地理学习方法是高三复习的手段。
第二,试题的素材多来自教材之外,关注的主题丰富多变,热点问题由“显性”转为“隐性”,试题情境创设多以区域为背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满了活力。
例如今年海南、江苏、上海卷都以冰岛火山喷发为情境,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板块运动规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基础知识。还有北疆春季洪灾、东北地区降雪、中东地区干旱缺水、中国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人口问题、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建设,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等等,试题材料虽然新颖,但均为地理主干知识,面对试题令人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对考生来说有话可说,但对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却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考生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魅力所在。
对考生的启示:坚持听新闻看报纸,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用地理的视角观察和探究问题,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蓄势待发。
第三,试题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图表技能运用要求有所加强
读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绝大多数以地图和地理图表作为信息载体。因此,地理图像的判读日显重要,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近年来地理图表的设计比较突出的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比较稳定呈现的是各种尺度的区域地理图像,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在区域图中叠加等值线、河流、城市、矿产等多种地理要素,它对考生区域认定的能力要求较高;第二,新颖多变的多为统计图表,例如坐标图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出现。图表常考常新,对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要求很高。
对考生的启示:地理图像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也是考查的中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读图、绘图、析图能力的训练,归纳方法与技巧。
第四,四项能力考查得到强化,凸显能力立意
命题特别突出的表现是把“在哪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融入到试题的材料与情境中,根据《考试说明》阐述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展开层层递进的设问,考生作答的过程正是对上述四项能力水平的表达过程。
对考生的启示:紧紧围绕“四项能力目标”强化训练,夯实基础,注重方法,使应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第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了过程与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些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
例如:
?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37题(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
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 2010年海南卷:22题,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 2010年天津卷:12题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 2010年北京卷: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 2010年全国Ⅰ卷:36题(3)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
葡萄生长的影响。39题(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对考生的启示:关注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性思维,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回顾高考试题,解读四项能力要求,探索高效备考策略与途径
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明确把能力要求归纳为4大方面:第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三,阐述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第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要求 目标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Ⅰ Ⅱ Ⅲ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四)论证和探讨地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理问题 方法论证地理问题。 严谨。 这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对考生来说就是审题——解题——答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水平的表达和表现过程。每一个目标下又有对考生的具体能力要求,这部分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能力指向,共计13项内容。考生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每一项能力要求,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用相应的对策与方法,这对复习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这一能力目标主要是检测考生对信息的发现、捕获、理解、判断和敏锐程度等思维能力。
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呈现试题背景或情境材料,往往也是试题的切入点和解题的门槛,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审题的训练,如审文字、审图表、审数据,审关键词语、审条件用语、挖掘隐性信息,明确试题背景或情境,理解试题设问意图和角度,提炼有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形成解题线索。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对试题信息的发现、捕获、理解、判断和敏锐程度。
【高考试题分析】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
www.ks5u.com 84o 88o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 - 1500 2000 500 1000 4374 3000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解析:
该题组以2010年5月初,新疆发生特大洪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气候、天气系统等知识。
第(1)题,该题设计巧妙,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首先,要根据图像信息认定区域,依据图中48°N,84°E、88°E判断,此地为新疆北部。水汽来源于哪个大洋,这要考虑携带水汽的风向,以及地形因素等。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此地为东西走向的河谷,题目文字信息“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再根据此地的纬度可知这里能够受到从大西洋来的西风带的影响。因此选C。
第(2)题,在文字性息中,关注时间的顺序和逻辑。2010年5月初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比往年严重的洪灾,那么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内陆干旱地区形成洪灾的原因不是降水因素,而是大量的积雪融水所致,那么大量的积雪就应该是在春季洪灾发生之前的时间段(2009年冬至20101年4月底)降水偏多,气温偏低而导致的,选D。
第(3)题,考查对天气系统的理解与应用。第(2)题和第(3)题有着密切的联系,5月初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只有反气旋控制时符合,其它三个选项都可能带来降水天气。选C.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审题训练
1、从试题的文字信息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1)背景材料信息
? 对空间和时间信息要敏感 ? 对定量和定性信息要关注 (2)图像中的文字信息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4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 图例 ? 注记
? 图像说明(图名等) (3)试题设问信息
? 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避免所问非所答
? 明确设问的指向性用语,把握好答题的角度和层次 (4)试题答案信息
? 选择题以串儿题形式出现,前一题为后一题条件或相互暗示等 ? 综合题设问层层递进,形成逻辑关系
【例题】
(2009年宁夏卷)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题。 (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
该题组以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以选出正确选项。
第(1)题,题目材料信息中可知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湖滩面积大,成为迁徙鸟群的重要栖息地。选A。
第(2)题,由材料可知,鄱阳湖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说明水位季节差异明显。夏季湖泊水位高,“湖面一大片”,冬季水位低,“湖面一条线”,也说明湖底呈线状洼地。选C。
第(3)题,题干文字材料中表述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提取关键信息后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选B。 【例题】
(2008年全国Ⅰ卷)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均温为3℃。完成(1)-(2)题。
图例水稻蔬菜花卉油菜其他1985年1995年2005年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
此题组考察点在于通过统计图中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题干文字等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的地域分布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
第(1)题,准确提取文字信息中该地“1月平均气温3°C、统计图以及图列信息可知,“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是关键,“1月平均气温3°C”“水稻”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区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只有“太湖平原”才具有这种农业地域特点。选B。 第(2)题,统计图信息可知“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变化到“200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花卉、蔬菜为主”,表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由水稻种植业向园艺业转变,这是市场为主导区位的结果。选A。
(2)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①了解地理图表的类型
②掌握主要地理图像的读图和判断方法
? 读图程序: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值等。
? 读图方法:看比重、看联系、看结构、看规律、看变化、
【例题】
(2007年宁夏)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1)—(2)题。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6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此习题考查读图能力。
第(1)题,等值线判读方法和技巧是关键。据等温线空间递变规律可知两点气温范围:O(25—26C℃),P(29—30℃),因此O、P两点温差范围是3-5℃。选A。 第(2)题,理解和应用大气运动原理,提取图中“P点是高温区”信息,相应气流运动状况为气旋,N点位于气旋的东偏南部,故N地吹东南风。选B。 【例题】
(2009年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
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 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 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2)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②商业从业人口多 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 ④人口数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图像语言信息的判读能力。
第(1)题,河流冲积扇分布于河流流出山谷处,乙处为河口三角洲,;由图中可以看出丙处为凸岸,泥沙沉积比对岸强;丁处矿床位于背斜,天然气不会被保留;戊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此题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丙处是河流右岸,按照一般的规律右岸是河流的侵蚀岸,因此在读图时要认真阅读图像语言信息。选D。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岛屿上甲处地形最为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居民点多,人口数量较多,对日用品的需求量大,利于零售商业的发展。选B。 (3)从数据资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①构成特点:说明种类、百分比、比重(包括计算); ②数量特点:数量大小、多少(注意最有代表性数值)、排序等; ③变化特征:数量及构成特点的增长、降低的趋势或曲折变化趋势;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④相互关系: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
⑤形成的原因:通常采用主导因素分析法或综合因素分析法; ⑥影响与后果: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答思路。 【例题】
(2007年宁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二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年份 2005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地区 * 113312811415162018212376东部 4 1 9 7 7 8 1060中部 5982 6395 6691 7757 9481 8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注:*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解析:
首先要读懂资料一中的数字资料,从中找出农民工的流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然后根据材料二中东部地区的高于中西部,而且2000年—2006年的东部地区GDP增长速度也高于中西部,即可分析出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有些考生不能从表中读出动态的GDP的增长速度,导致回答问题不完整。 答案: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4)隐性信息的提取与加工的方法与途径
①无图考图——熟练掌握基本地图,迅速再现。
②图像不完整或变式——绘制示意图或添加辅助线、文图转换、图图转换 ③间接信息——挖掘内在联系 【例题】
(2010年北京卷)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 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 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下题。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解析:
该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此类题需要平时熟练掌握基本地理图像,并能在新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8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的试题情境中迅速再现。
此题需要调动中国省级行政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例如:海口— 20°N、上海—30°N、北京—40°N、哈尔滨—45°N ,故纬线间距为5°。选B。 【例题】
(2009年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题。
90° Q M 130° P 40°N
N
N地风向为w.w.w.k.s.5.u.c.o.m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基础知识及在等压线上绘制实际风向的能力。
结合题干中的“N地气压高于P地”的文字信息,可以在N点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箭头,再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可以判断此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地转偏向力风向右偏,可画出风向为东北风。选A。
有些试题可以在图像信息不完整或变式图像中,绘制示意图或添加辅助线,或者进行文图转换、图图转换,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例题】
(2009年宁夏卷)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下题。 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
此题难度较大,考生容易错选B选项,误认为昆仑站的所处纬度高,距极地高气压中心近,气压较高,却忽略了材料中所给的“南极最高点附近”这一信息,南极最高点海拔大约4000多米,海拔高,气压低,与周围的气压差异小,所以风力较小。选D。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挖掘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逻辑推理进行判断。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思维核心能力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9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观测、地理实验等。
这一能力目标主要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强调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规律,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探究、评价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考生要具备迁移知识的能力,做到能够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原理和规律,并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同学们要特别关注以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基本知识——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特征、原理与规律; 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基本技能——图文转换、数据转换、数据图像转换;地理图表填绘;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 【高考试题分析】
(2010年北京卷)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解析:
该题以环境问题作为切入口,调动“大气温室效应”基本原理来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答案: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策略与途径】
1、在建构知识结构过程中理解原理、把握规律、找到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1)原理类知识——逻辑法建构 (2)规律类知识——模式法建构 (3)综合类知识——联系法建构 (4)区域发展问题——归纳法建构 2、用方法引导思考,以不变应万变
(1)应用原理通解通法,实现多题归一 (2)应用模式把握规律,实现化繁为简 (3)应用逻辑建构思路,实现知识迁移
例如:依据地理事物的逻辑建构“影响??因素”的答题思路。 太阳高度(纬度)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海拔 大气状况(云雾、大气透明度) 太阳辐射(纬度) 海陆分布 影响气温的因素 地势 洋流 大气状况 大气环流 地形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影响降水的因素 - 10 - 洋流 海陆位置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70o 60o 降水量(mm) 160 120 80 025 00 002 0 00 0020 10o 4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002 2甲 200 2 00 H 5 00 M 00 2B 5 00 0 3 0001 000 022 0 00A 1 05 00 1 000 002 5 00 00 24o 002 M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 例 国界线 海 洋 石 油 煤 炭 铁矿石 锰 矿 首 都 河 流 00 2等高线 /m 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答案: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例题】
(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20°
5 25 130° 5 21 210 乙 丙 10050° 180 75 哈尔滨 M 0 16521 45° N 150° 长春 25 1甲 0 沈阳 5051 35 1 国界 165 主要城市 40° 多年平均雪期/天
多年平均降雪量/天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解析:
该题结合等值线图,考查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解题对已学的基本原理、读图技能进行迁移与应用。
(1)描述分布: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空间变化方向)。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分析原因: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
0 100 210 50 75 240 210 50 210 24 75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6 -
150 12 15 00 210 50 100 5 00 00 1 000
75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地理事物的特点),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充足(影响因素:纬度和海陆位置,现象、特点和成因三者对应)。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注意比较类试题要用比较性用语)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高考试题分析】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吨
2000年
2007年 南海 诸岛 图 6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7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解析]本题属材料题,融入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探究和开放性特点,考查考生的论证、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 注重探究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2、关注过程与方法 3、培养创新性思维
4、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题】
(2009年宁夏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 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 (2) 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3) 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石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
什么?
(4) 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试题情境相对比较复杂,带有探究的性质,需要考生依据试题情境,灵活运用区位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代表了近年来的命题趋势,即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试题有所增加。 答案:
(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 (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 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 可以充分了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 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8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⑷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 原料(铁矿石) 运输路线短,运价低 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三、了解主干知识与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部分内容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规律与成因,时间计算等。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类,一是以日照图为载体考查,二是以现实生活或社会热点情境为命题素材,试题对考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试题信息常常需要考生通过对变式图在头脑中进行图图转换,进而获取有效信息,完成试题要求。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平时加强读图训练,熟练地掌握基本图像,遇到新的情境能够迅速再现并能顺利地进行图像转换。 【试题举例】(宁夏卷)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1-2题。 月份
b
① ② ③ a
12 14 16 18 20 22昼长/时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2、在图示月份中
A、2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 、三地中1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3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1. A 2.D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自然环境的主干知识。学会分析对地理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的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是主要学习目标,自然地理过程主要体现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9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本部分内容是命题的重点,常以某区域为背景或以地理热点问题为情境,以图表资料为载体,综合性比较强。考生复习时要加强地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复习时重点抓住原理、过程和规律。
(1)四大物质循环及其过程图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大气环流 ③水循环 ④大洋环流
(2)基本原理及其示意图
①大气热力作用(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及其延伸与拓展) ②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分布规律(掌握模式图和实际分布图) ①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②六大板块分布与世界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的分布 ③世界洋流分布
(3)关注身边的地理,理论联系实际 ①解释和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 ②解释和分析天气现象和变化过程
③创造性地运用地理原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 【试题举例】(2010年海南卷)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1)-(3)题: 80 60 40 20 0 20 80 40
格 挪 陵 威 兰 北极圈
岛 海 冰岛 60 火山 大 西 洋
图1
(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0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答案:(1)B (2)B (3)D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该部分内容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总结和提高,除了其知识本身的内容之外,更强调其方法性。它是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基础,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有其分布规律;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能够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该部分内容不仅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同时也是重要的答题思路。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掌握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很好的方法。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利用这一效应可以评价或预测人类活动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掌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时可以结合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试题举例】(2009海南卷)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1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围填海前
围填海后
山地森林 海滩
大堤 湿地
海 湾 填海采石场 答案要点: 2km 0 2km 填海区 围填海前后的变
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这部分内容考生要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方面区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握三个递进:第一,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第二,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第三,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范围在不断扩展。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其许多内容都渗透在相关的章节之中,本目标要求只是以地表形态为案例探讨自然条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复习的重点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2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认识其意义,在认识过程中渗透历史的观点、可持续利用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需要联系高中地理1的内容,同时还要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和加剧的作用,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大。考生要注意观察社会现实问题,并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联系。 【试题举例】(2008年宁夏卷)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
丙 05 06
乙
0 2 4 6 km
河流 居民点
等高线/m 公路、桥梁
图5
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
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试题举例】(2008年宁夏卷)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下图),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80 70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3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无锡 长江口 昆山
苏州 上海 太湖
嘉兴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盐 杭 州 湾 城市
铁路
杭州 高速公路
慈溪 运河 绍兴 河流 宁波 0 32km 分析造成大桥施 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答案:
①海域宽阔 ②台风多 ③潮差大 ④流速急 ⑤水深,风浪大 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⑦桥墩地基。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人口的发展与变化这部分主要突出三方面的内容,即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城市地域形态一般受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一般受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部分内容属于城市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布局规律。有关理论是“中心地理论”,对其理论并不做过高要求,但要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考生要理解人类社会的中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一般是通过资料来分析这一过程,因此考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读图和用图能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第二使城市居住区内的环境状况会变得恶劣,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从地域文化差异的角度去探讨人们生育观的差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景观和城市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4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两个方面。
该部分内容的命题多以图表、数据资料形式呈现,并且常与资源和环境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 【试题举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人口比值% 50 劳动力人口 0 60 100 20 40 80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年龄/岁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 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答案:(1)A (2)B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学会运用区位论包括的思想分析农业区位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等。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试题多以区域为背景,给出文字或图表材料,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举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1)-(3)题。 发展阶段 ①产品“走出去” ②销售“走出去” ③品牌“走出去” ④资本“走出去” 时间 1991~1997年 1998~2001年 2001~2003年 2003年~至今 方式 接受订单,代工生产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收购意大利的某知名鞋业公司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建立研发中心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5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答案:(1)A (2)C (3)D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之一,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途径等正是充分体现这一目标的内容,因此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题多以案例作为切入点,以图表资料的形式来呈现,考生要构建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如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三方面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并且能够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 【试题举例】(2009年宁夏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地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干旱、半干旱 距海远近
(2)选②或③ 。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6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是命题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的基础,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关键。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比较开始,然后分析气候差异,再比较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两个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一般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和生产方式(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复种制度等),以及交通运输方式、建筑特色等等方面进行比较。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传统教学没有涉及的内容,复习时要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了解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重点是产业转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要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第二要对所涉及的区域背景有所了解,第三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举例】(宁夏卷)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7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1)B (2)A (3)D 【试题举例】(2010年海南卷)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人文景观)。
2、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围绕五个论题展开学习,一是环境与发展问题;二是流域开发;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五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该部分内容的命题资料来源广,综合性强。复习时要注意对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找出基本规律,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升华,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由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8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于各个流域的地理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就有很大不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相同,因此考生需要掌握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流域如何,而是要掌握研究方法。首先是分析该流域的地理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基础等)。二是分析流域开发的利弊条件;三是根据流域的有利因素探寻其发展方向和对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 【试题举例】(2009年山东卷)
下图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第下题。
林草植被 (坡地) 水源 薪柴 保护 居民 畜产品 料 养鱼 (水塘) 灌溉 沼液 沼气池 粪便 沼渣 养畜 原 料 收入 饲料
产品
水田、果园 农产品加工 原料
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答案:
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本部分内容要求考生了解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二是每种技术的主要功能;三是每种技术应用领域。 命题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侧重于应用。 【试题举例】(2008年海南卷)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9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A (2)D
第四部分 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地球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必须会熟练应用。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因此这部分是高考必然涉及到的内容,没有具体规定考哪些国家,体现了命题的导向,即根据资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考生需要掌握世界和中国地理基本知识。 【试题举例】(2009年宁夏卷)
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1)-(2)题。
(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2)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答案:(1)C (2)C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0 -
正在阅读:
2012年高考地理备考提分名师指导06-22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试卷03-16
如何让高中数学复习更高效06-06
正式论文05-31
九年级英语新目标unit9when was it invented - 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11-11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总结03-12
九年级上学期学生期末评语03-04
30MW发电机电气运行规程2013.5.14 - 图文03-17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模板05-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备考
- 名师
- 地理
- 指导
- 高考
- 2012
-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 濮阳市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架空标段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
-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 2016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参考答案必修3
- 2017年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校园招聘行程安排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 工 艺 管 道 安 装
- 最新整理版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试卷
-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 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推荐表
-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数学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 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
- 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专项方案(15—25m)
- 高一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 金蝶EAS_BOS工作笔记
- 网络工程师复习资料
- 国际经济合作
- 高级财务管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