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第11课 黄州快哉亭记

更新时间:2024-05-25 04: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1课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祐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

古代散文的发展

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属于历史散文范畴,如《左传》等。

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外,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构造形象的方式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

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古拟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表现。而且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分别为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

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本文旨在赞扬亭主张梦得的胸怀和情操,抒发不遇处境下的士节浩气。不过,本篇不是以叙事见人,直接阐明亭主的思想情趣,而是以景见情,从观感引出议论。它记事简要,点明亭主遭遇贬谪、筑亭观胜,以及苏轼为亭取名即止。他的文章就作在观胜和“快哉”上,大致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议论,而以记事说明背景,将古迹作为陪衬。

1.读准字音

(1)开阖(hé) .(3)东西一舍(shè) .(5)睥睨(pìnì) ..

(2)倏忽(shū) .

(4)皆可指数(shǔ) .(6)会计之余功(kuài) .

(8)谪居齐安(zhé) .(10)连山绝壑(hè) .(12)濯(zhuó) .(14)蓬户瓮牖(yǒu) .

(7)北合汉、沔(miǎn) .(9)变化倏忽(shū) .(11)驰骛(wù) .(13)飒然(sà) .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有以过人者:动词,应当?此其中宜.?(1)宜

?功宜为王:动词,应当?.

??

物伤性:连词,表因果,因为(2)以?使其中坦然,不以.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介词,把.??振之以清风:介词,用.

?将何适而非快:到,往?.

(3)适?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舒适,畅快?.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连词,表目. 的,可译为“来”

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征收钱粮等公务。 今义:财务工作人员。 (2)将何往而非病 .

古义:忧虑。 今义:疾病。

(3)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古义:心情舒畅。 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

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1)冈陵起伏,草木行列:名词用作动词,成行成列 ..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名词作状语,用蓬草,用破瓮;“户”“牖”,....名词用作动词,编门,做窗户

(3)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使动用法,动,使??惊动;骇,使??惊骇 ..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判断句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判断句 (3)而自放山水之间:省略句,“自放”后省略介词“于” (4)亦足以称快世俗:省略句,“称快”后省略介词“于” (5)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介词结构后置句,“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

??第2段?描写亭之所见及说明命名的原由,为后文议

? 论过渡。

黄州快哉亭记??第3段?引用历史,表明遇与不遇不在外物,而在于自

得与否。并以张君为例,肯定其自得、“无所不快”的? 人生态度。

??第4段?点明写作时间、作者。

1.从文中看,“快哉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 (1)方寸之亭,尽美景,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长江气势,波澜壮阔,风云开阖,奇景万变,岸上风光,明丽清晰。 (2)流风遗迹,足以称快。

?第1段?略述水势及命名者。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 (3)心胸旷达,无往不快,这是根本原因。 士生于世只要内心坦荡就会“何适而非快”。 2.作者借襄王和宋玉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 答:

答案 引用宋玉《风赋》中的故事,交代了“快哉”二字的来历,并且由事入理,指出风无雄雌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分,引出下文对“快”与“不快”的议论,点明中心。

3.你认为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答:

答案 主旨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作者情怀: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

本文与《丰乐亭记》同为亭记,既体现了亭记的一般特点,写法与主旨又有明显不同,请作简要比较。

答:

答案 写法的不同:《丰乐亭记》先叙述丰乐亭修建的经过,侧重描写山泉景色之美,突出“乐”情;然后穿插叙述滁州在五代时的历史,以古鉴今;最后叙述自己安闲游乐于山水,欣赏山泉四时景色的乐趣,点明丰乐亭的含义:宣上恩德,与民同乐。全文紧扣“丰乐”二字,今昔对比,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

《黄州快哉亭记》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先交代得名缘由,接着写亭上可见之景及引发的联想,然后一反一正展开议论。写景部分,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所写之景;议论部分,以“快哉”之情作为线索,作一波三折的正、反推理,使建亭主人的“快哉”之情明显区别于一般迁客骚人。

由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又导出人生在世无论遇与不遇,关键在内心“宜有以过人者”的一段议论。

本篇虽为园亭记,重点乃在第三段的议论。这段议论从古及今,从人到物,腾挪变化,姿态横生,融情入理,形象鲜明,正论反论,反复申说,透辟服从。

江 出西陵, 始 得 平 地, 其 流奔放长江流出西陵峡,便开始进入平旷地带,它的水流疾驰

肆大;南合 湘、 沅, 北合 汉、 沔, 其 势益 张;

浩大;向南与湘江、沅江合流,向北与汉水、沔水汇集,长江水势更加浩大了;

沅:湘水、沅水同是湖南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向北流入洞庭?

?

湖,合于长江。势:水势。益张:更加浩大,指水势越流越大。?

至 于 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 相若。

到了黄州赤壁的脚下,水波浩荡,与大海差不多。

浸灌:形容水势浩?清河张君梦得,谪居 齐安,即 其 庐

?荡。若:如同,像。?清河县张梦得,贬官居住在齐安,在靠近他的居所

之西南 为 亭,以 览观江流 之胜,而余 兄子瞻西南处建造了一个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美景,我的长兄子瞻 名 之曰“快哉”。

给亭子取名为“快哉亭”。

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曾与苏轼一道夜游黄州承天寺,苏

轼作《记承天寺夜游》记其事。谪:贬谪、贬官。齐安:即黄州,唐朝黄州置齐安郡。即:就在?某时、某地?。为:动词,建筑。

??

以:连词,用来。胜:美景。子瞻:苏轼。名:动词,取名、命名。?

盖 亭 之 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在亭子上大概可以看到南北百里,东西三十里?的景观?。

?盖:句首语气词。舍:古代?涛澜 汹涌,风云 开 阖。??长江波澜汹涌,风云时开时合。 长度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昼 则 舟楫 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 下。白天能看见船只出没在亭子前,夜里能听见鱼龙悲鸣于亭子下面。 变化倏忽,动心 骇目,不可久视。

景象变化迅疾,令人触目惊心,不可久看。

?shū?忽:迅

?今 乃 得 玩 之 几 席 之 上, 举 目

?

速。骇:惊骇。?现在竟然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抬眼

而足。?乃:竟,竟然。玩:玩味,玩赏。? 西望 武昌 诸山,冈陵

??往西望见武昌的群山,冈峦 就能饱览。?几席:亭中的桌椅。足:全。?起伏,草木 行列, 烟 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起伏,草木排列成行,每当烟雾消尽日光泻出,渔夫樵夫的居舍都可以 指数,

清楚地一一指点出来,

列成行。舍:房舍。指

?此 其所以为“快哉” 者也。

?

数?shǔ?:一一指点出来。?这就是亭子取名“快哉”的原因了。

?其:代词,代亭子。所以:?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至于沙洲水边,古城遗址,曹操、 表原因。者也:表判断。??

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 骋骛, 其 流 风

孙权傲视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地方,他们的风采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

和遗迹,也足以让世人称快。

孙仲谋:孙权。睥睨:斜视,带有高傲的意思。周瑜:三国吴国大将。陆逊:三国吴国名将。骋骛:驰骋。流风:前代流传下来的好的风尚,这?

?

里指风流、风采。?

昔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 风飒然至者,王 披 襟 当之,

从前楚襄王曾与宋玉、景差共游兰台宫,有一阵风飒然吹来,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郢都?今湖北江陵?人。相传为屈原的弟子。楚襄王曾与大夫宋玉、景差共游兰台,宋玉作《风赋》记载其事。景差:战国时楚国大夫、辞赋家。兰台之宫:即楚台,楚国宫苑,故址在今湖北?

?

钟祥。飒然:象声词,风声。襟:衣襟。当?dānɡ?:迎着。?

曰:“快哉 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

说:“这风真痛快啊!这是寡人和老百姓共享的吧?”宋玉说:“这是独 大王之 雄风耳,庶人安得 共之!”

只有大王才享有的雄风,老百姓怎能一起享受!”

独:独自。雄风:宋玉在《风赋》里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雄风”,并对二者作了对比性描写,意在反映王侯生活的奢侈和平民生活?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

?的悲惨。安:哪里。?宋玉的话隐含讥讽。风并没有雄雌差异,

而人有 遇不遇之 变。

可人有逢时、不逢时的不同。

同义。遇:?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

机遇,机会。?楚王觉得快乐的原因,与百姓感到忧伤的原因,

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 何与 焉!?之所以:表原因,“??的?

??

这是因人而异的,与风有什么相干的呢??原因”。焉:句末语气词。?士 生于 世,使 其中不自得,将 何往 而非病;士人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舒畅,无论到何处都会感到忧愁;使 其中坦然,不以 物 伤 性,将 何 适假使心中舒坦,不因为环境而影响心境,将会到什么地方都

而非快!感到痛快。

?中:内心。何往:往何,到何处。病:忧愁、??? 不快乐。以:因为。性:心境。适:去、往。??

今 张君不以谪为患, 窃会计 之余功,

如今张梦得不把贬谪视作患难,利用管理公务的空闲时光,

而自放 山水之间,此 其 中宜有以过人者。

自由放任于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确有过人之处。

会?kuài?计:征收钱粮等公务。余功:闲暇的

?将 蓬户

?

时间。放:放任,放纵。宜:应该。过:超过。?就算用蓬草编门,

瓮 牖, 无 所 不 快;而况 乎濯长江之 清流,破瓮做窗户,也没有什么不快活;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揖 西山之白云,穷耳目 之胜 以自适也哉!

迎着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享美妙的景物而求自我安乐呢!

穷:穷尽。适:?不 然, 连 山 绝 壑, 长

?

舒适,畅快。?要不是这样,连绵的山峦、深险的沟谷,高大的

林 古 木,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此皆森林、古老的树木,受清风的吹拂,明月的照射,这些都是骚人思 士之所以 悲伤憔悴而不能 胜 者,文人深思多感之人之所以引起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乌 睹 其 为快也 哉!

哪能看到这景物因此而感到快乐呢!

思。骚人:骚体诗人,指屈原等,这里泛指诗人、文人。思士:深思多感之人。憔悴:困顿萎靡、忧愁的样子。胜:禁得住,忍得住。乌:疑问代词,?

?

同“何”。睹:看。?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 日,赵郡苏辙记。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日,赵郡苏辙作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讲究无为心态,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不以物喜:“物”是指结果,指的是你现在已经得到的东西,可能是金钱、房、车,可能是职位、权力,也就是名和利。这个世界越来越是结果为导向的社会,个人的成就越来越与客观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挂钩,而非主观自我欣赏之类。你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会直接与你得到的名利挂钩,当然不排除你运气很好。这些“物”往往是现在的你的财富、你的成就,是

对你过去的价值承认。所以现在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不以物喜”这句话了。得到的已经得到了,人的满足感、成就感基本来自于刚刚获得的财富增加,名利增加,也就是增量部分才能给你实在的好感受;若是没有了增量,那么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日渐减少。所以有句话就叫做“时过境迁”,指的就是随着时间的走动,心境就会随之变迁。所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财富和名利是对你过去价值的承认,也是未来的起点。人需要始终保持一颗迎接未来的心。我真的遇到过一些很聪明的人,他们在获得了成功之后,在个人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潜意识地就把自己当成了“物”,还潜意识地要求周围的人都得把他当成“物”。我想他是走向了歧途和坟墓,就像古龙笔下的百晓生在评出了兵器谱中的第一后,那个第一就从此故步自封,在武林中只有了虚名。所以很重要一点,人只要活着在任何时候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么厉害的技术大拿也好,销售冠军也好,管理奇葩也好,战略高手也好,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路还很长,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还在我们的前头。如果我们只会欣赏现在的“物”,那么我们就可能失去了更美好的未来。

不以己悲:人只要活着在任何时候都别把自己不当回事,也就是妄自菲薄,为所谓的权威、所谓的成功者、所谓的领导者所蒙蔽你的双眼,无谓地判定自己的弱小和无能。每个人在看到自己弱点或是失败的时候往往会很沮丧,甚至带着消极的情绪,这样就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机会,完全埋没了自己,这样是不值得的。每个人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坚强的发展系统,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不断努力、不断挑战未来的可能性,公司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神五”“神六”“神七”已经上天,在将来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太空站。我们都有机会去实现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做人千万不要看不起自己。对于每个人来说,对待自己的未来都需要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那就很好了。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行列 .行:一行一行地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视,带有高傲的意思 C.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 ..其中:指心中

D.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变:变化 答案 D

解析 变:差异,不同。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

①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②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C.②③④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未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2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用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雄雌的事例,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B.②③⑤ D.③④⑤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

(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

答案 (1)现在竟然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抬眼就能饱览。 (2)自由放任于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确有过人之处。

(3)这些都是文人深思多感之人之所以引起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 5.从这两段文字,你可以联想到什么景象? 答:

答案 使人快意的江景。前半部分讲地理,即空间;后半部分谈历史,即时间。前半部分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别。

6.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 答:

答案 ①江山风物足以观赏,②古人流风遗迹足以怀想。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

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陂陁(pōtuó):倾斜不平,不平坦。②乱流:横绝江水。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移日:连续好几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C.子瞻杖策载酒 .答案 C

解析 杖:拿着手杖,动词。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喜游?①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A. ?②蟹六跪而二螯?.?山上?①往往留宿于.?B. ?中庭?②而相泣于.

?斤斧?①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C.? ?②王语暴以好乐?.?一?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D. ?②其如是,孰能御之?.

庐:结庐居住 委:归,付

杖:手杖

姑:暂且

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

答案 D

解析 A项均为并列连词。B项均为介词,可译为“在”。C项均为介词,可译作“拿”或“用”。D项①代词,其中的;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9.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徜徉”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答案 B

解析 B项“是劝慰自己的话”,“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不完全对,作者主张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虽不无随遇而安、无所作为的消极因素,但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这种在失意挫折中以达观自处,在贬官谪居中“以适意为悦”的思想,不只在当时,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译文:

(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译文:

答案 (1)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慰劳,玩到心情舒适时,竟然忘记了回去。

(2)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清除出倒树所占据的地方,亭子的空间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

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连续好几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知道人生乐趣是从哪里获得的,又是在哪里失掉的?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2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