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5 23: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

1、《花脸》 1课时 2、《我爱篮球》 2课时 3、《自行车》 2课时 古诗诵读《题临安邸》 1课时 语文乐园(一) 3课时

1、花脸

一、 学习目标:

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词语积累 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二) 课堂教学 1、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 什么是花脸?

1

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花脸是俗称。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 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比如小闺女要打扮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过渡语:同学们,看来花脸的魅力真是不小,吸引着作者。不过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有一个花脸是他最最喜欢的,是哪个花脸呢?让我们接着往下读吧!

2、课文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喜欢关公花脸?⑤

师:同学们,哪个花脸让作者最喜欢呢?(关公花脸) 这个关公花脸什么样子啊?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1)掌握文中“花脸”的特点。 ①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

好大: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雄俊地吊起,突出的绿包头,很长的胡须。 好特别: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气,咄咄逼人

③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看PPT) 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

④ 指导感情朗读。师:除了关公花脸的样子吸引我外,还有什么原因值得我喜欢它?

2)了解关公此人。

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象在说我的光荣史。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关公吗?

②补充关公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于关公的敬仰之情。 ③再读读这个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④师:带着对关公的敬仰之情,再来读读描写关公花脸的句子。(生读)

3)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俺——姓关,名羽,字云长。”

2

(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 心理活动: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骄傲之极 心理活动: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 3)能力拓展

文中表达了全家人对花脸的喜欢,请说说全家人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

(三)课后练习:

1)请运用恰当的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

2)继续搜集能够体现关羽“忠、义”的资料,谈谈你对关羽的认识。

2、我爱篮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追求梦想中的欢乐与自豪。 教学重难点:

1、 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2、 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3、 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激发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调查一下,哪些同学喜欢篮球?你们为什么喜欢篮球呢?

3

2、 学生畅谈与篮球的故事,或者打篮球时的感受。从你们的眼神里、你们热情的讲述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篮球的热爱。你们能大声的告诉老师你们爱篮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爱篮球,而且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但是她仅仅是喜爱篮球吗?在她的故事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喜爱篮球,在周日无人,酷暑的天气打篮球;为了打篮球,铰辫子;最后一次投篮。)板书:酷暑打球;铰辫子;最后一投。

3、 读了课文,还有什么让你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4、 质疑:哪些地方读不懂?解释词语:投入、倾注、洗礼、付出、奔突 投入:形容做事情聚精会神。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付出:交出。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5、 再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呢?(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6、 学生讲述。学生给予评价。

7、 师总结: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具体地来表现作者热爱篮球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读课文,先来读读酷暑打球,勾画出描写作者热爱篮球的句子。 (1) 预设:讲述作者寻找篮球场景

A、 抓住句子“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师评价。

②师:如果光读这一句,我们还不容易读出作者对篮球的热爱,咱们联系一下前两句读一读。 ③学生自己读,谈感受。(要求联系重点词语,周日,酷暑,来谈)酷暑什么意思?(非常热的夏天。)这个季节大家一般都在干什么?

④作者在一个大家都休息的周日,而且还是酷暑的季节,跑到学校去打篮球,足见她对篮球的热爱。指导感情朗读。

B、 “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光辉灿烂的地方。”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 ②光辉灿烂是什么意思? ③指导感情朗读。

C、 关键词“变幻无穷”怎样变幻无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下文谈。为了寻找篮球的动作“攀、跨、再跨、跳、站、翻身、奔向、跑”

4

D、 同学们,通过大家对酷暑打球这件事的研读,咱们看到了那个在烈日下,认真打球的作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是全心的投入,什么是忘我的倾注,你们读懂了吗?

回到重点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指导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4、 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酷暑打球这件事中,了解到了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看看你们还能不能从其他的事件中了解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二、重点研读。

1、师:你们还从哪件事情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讲述场景为篮球做出牺牲——铰辫子。

句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一点儿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3)这几个句子是对作者的什么进行的描写?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女孩,有的把自己的辫子比什么看得都珍贵,可这个时候她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该句子。

(5)回到重点句子。师: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热爱篮球呢?

2、讲述离开篮球却恋恋不舍的场景。

句子: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对篮球的热爱?(冲、抢、运)

(3)天知道怎么回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是作者热爱篮球的心情,让她忍不住,不顾医生的嘱咐,冲了上去。) (4)指导感情朗读。

5

(5)回到核心句子,指导理解。

3、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终于了解了这个句子真正的感情。但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仅仅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让我们认真地读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不,这篇文章不仅仅只表达了“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表达了我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你能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吗?

三、小结。

我们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板书设计:

酷暑打球 投入、倾注 2、我爱篮球 铰辫子 爱是 洗礼 、付出 最后一投 追求、 奔突

3、自行车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思考。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我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课前我请同学学习着自己进行了课前预习,要求就是通过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及全过程。请你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然后标出自然段,然后请同学带大家走进这个故事。 生:自读课文

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己的语言表述更好(小作者的家庭条件很不好,为了补贴家里的收入,作者卖报挣钱而受到的客户们的称赞,客户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送给了小作者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6

师:文章为什么要以《自行车》为题目呢?

师: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二、学习课文生字词 1、自由读 2、齐读

3、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含义? 4、指名汇报。

二、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 1、熟读课文

2、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3、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4、请你再来读课文,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生:再读课文。可以分为3部分。 师: 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 第一部分:因为自行车而得到了送报纸的工作。 第二部分:因为家庭困难二卖掉了自行车

第三部分:因为辛勤工作而得到了客户的礼物——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5、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自由复述 小组复述 指名复述

6、质疑问难。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评议

3、读完第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说(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 4、 了解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总结

教师小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 感情朗读课文 2、 复述课文

3、 预习课文的二、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课文二、三部分 2、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7

1、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了解到作者家庭条件困难、父亲收入低,工作辛苦,身体条件差、自行车来之不易这些内容。当小作者终于开始送报纸的生活后,他又遭遇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接着学习文章5—20自然段。 2、 学生自读,自学。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 自由读课文。 2、 指名读课文。

3、 汇报: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还觉得哪里有问题?

4、 预设置疑:“我”感到幸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再读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1) 赚钱贴补了家用。

句子准备“这些收入,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不无小补。” ①学生自己谈体会。

②问:不无小补是什么意思?如果当你小学四年级时,能够为家里补贴家用,你是什么心情?

③指导学生个性朗读。

(2) 得到了一辆自行车。 ①学生汇报。

②句子:这时候,我看到在房间的中央,摆放着一辆崭新的红颜色的自行车,车上有夜行灯和电子铃。车把上还挂着许多精致美丽的圣诞贺卡。

③这是一辆怎样的自行车?(漂亮、崭新)如果你看到这样一辆自行车,而且是送给你的,你心情如何? ④指导感情朗读。

(3) 得到了客户对我的认可。 ①为什么我的工作会得到客户对我的认可?

②句子:第七自然段 如果是风合日丽的晴天倒还好,要是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气,麻烦就大了。我只好拿一件爸爸穿过的雨衣,蒙盖在邮包上,以免新报纸被雨雪淋湿。

句子:我兢兢业业地努力干好送报纸的工作。 兢兢业业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这个9岁的孩子是怎样兢兢业业地工作吗?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5、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我感觉到那一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感情朗读20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后,训练质疑

师:在我们学完这个故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提出来的吗? 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师:归纳与小结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作者的勤勉与人们的善良) 五、板书设计:

3、自行车

得到自行车----卖到自行车----获得礼物

8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安排了《延安,我把你追寻》、《井冈翠竹》、《沿着红军走的路》三篇课文。学习本单元课文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古诗《出塞》,诗人王昌龄以月照关塞为典型环境,从秦汉写到唐代,追忆历史名将,表达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语文乐园”的第一题,了解不同语境下词语的不同含义,学会准确辨析多义词的意思;第二题掌握分号和句号的用法,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表达效果;第三题积累名言警句,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第四题在学习成语过程中,了解成语“凤毛麟角”的由来,理解故事内容,积累成语并理解含义。本次“习作”的内容是“我的偶像”,练习写记人的记叙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等,通过记叙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发扬革命精神,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

4、《延安,我把你追寻》 1课时

5、《井冈翠竹》 1课时 6、《沿着红军走的路》 1课时 古诗诵读《凉州词》 1课时 语文乐园(二) 3课时

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内容 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9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独立阅读能了解诗文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们对延安的怀念和对延安精神内涵的发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歌的朗读。 难点:体会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延安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 学 过 程 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 1、师生通过搜集资料,互动简介背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作者是祁念曾。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明确目标: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延安,我把你追寻。是要追寻延安吗?(不是,是要追寻延安精神。)从哪里读出来的,再次默读课文,借助资料,勾画相关的句子。 三、细读品味,探究学习。 (一)一二节。 1、学生汇报重点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词语(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教师指导提升学生的理解。 延河叮咚的流水代表延安精神代代相传。 枣园代表着紧跟党中央的号召。 南泥湾代表着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代表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 2、比喻写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列举典型事物描写延安。 3、指导朗读,注意排比句势。 (二)三四节。 1、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要追寻延安精神?(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并作批注。 2、指名分读三四节。

10

3、出示句子:“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思考并分组讨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教师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理解“破旧的茅屋”和“老牛破车”的所指。(破旧的茅屋和老牛破车代表着落后的生活条件。) 温热的土炕代表着亲密的军民关系。 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 6、说说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写,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延安精神。) 7、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三)五六节。 1、自由读,思考:还从哪里知道,作者要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2、再读,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勾画出相关句子,并理解“灵魂”和“展翅飞翔”指什么? 3、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它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什么?(信念、温暖、光明) 4、教师小结:本诗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5、指导深情朗读,体会感情,深化理解。 四、延伸探究,拓展升华。 1、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2、搜集相关图片、文字素材,抄写、剪贴为手抄报。举办一期“延安,我把你追寻”专题展览。 板书设计: 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信念 追寻 温暖 ——延安精神 光明 5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 学过 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看老师写课题。 2、师:说说你由题目所产生的联想。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适时评价。 3、师: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完课文后,注意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部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井冈翠竹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3、质疑: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三、品读,理解感悟——翠竹的形态令人难忘。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 2、汇报交流:形让人难忘 预设句: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多,浓密) (3)指导朗读。(注意突出翠竹的浓密和多,注意叠词的读法。) 预设句: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是在描写翠竹的什么特点?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形态各异的特点,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 (3)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读一读,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导朗读。(读出翠竹形态各异的特点。)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5—12自然段 2、背诵8—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井冈翠竹的形态各异的特点,知道了它让人难忘。但是,井冈翠竹仅仅只是因为形态各异,而让人觉得它难以忘怀吗?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往下读,继续感受井冈翠竹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请大家接着读文章5——12自然段,勾画井冈翠竹让人难忘的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感悟——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出的不朽功绩让人难忘。 1、学生小组勾画交流。 2、交流汇报: 预设句一: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破散,鬼哭狼嚎。 (1)学生自主汇报。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魂飞破散,鬼哭狼嚎是什么意思?赞扬了什么?(这两个词语描写了敌人落荒而逃的情景,更赞扬了井冈山的竹子的重要作用和不朽功绩。) (3)指导朗读。(重点突出两个重点词语。)过渡:同学们,井冈山的翠竹的确在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 预设句二: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1)学生自主汇报。 (2)问: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指挑得起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这句话的含义是井冈山人民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能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3)感情朗读。过渡: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觉得它多么令人难忘啊!除了这个原因,井冈翠竹还有令人难忘的地方吗? 3、深入品读8——9自然段。品位井冈翠竹的精神。尝试背诵。 4、当井冈山换了人间后,和翠竹拥有着同样精神的人们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呢?点读10——11自然段。学生汇报。 三、升华体会。 1、同学们,井冈翠竹使人难忘,但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读一读1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自己研究。重点句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作者歌颂的不仅是翠竹,反思在歌颂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的崇高品质。)注意带点词语,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3、齐读12自然段。 四、研竹活动,拓展升华。 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13

板书设计: 5井冈翠竹——具有革命精神的人 形 功绩 6沿着红军走的路 教学内容6沿着红军走的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会用“心急如焚”、“跋山涉水”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学会静思默想。 3、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学会静思默想。 2、感受儿童团员们从小有志气,有毅力,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 学 过 程 一、介绍背景,质疑导入。 1、谈谈对红军的认识,感受红军品质。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简介故事背景。 4、据题质疑。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读,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部分。 3、妇女部长何连芝称赞这些孩子:“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读一读,想一想,她为什么要夸这些孩子有志气,有毅力?你们从文章中那些句子感受到呢?再仔细读,勾画一下。 三、精读,理解感悟。 1、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感受孩子们有志气、有毅力的特点。 预设句一:可今日不行,谁也没心思多观赏这春天的美景,一个个心急如火,只

14

顾攒足劲儿往前赶路。 (1)学生汇报。 (2)重点词语掌握:没心思,心急如火,攒足劲儿是什么意思? (3)联系上文,这么美丽的,有意思的春景,如果是你,你会干什么?而这些孩子呢?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预设句二: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餐风宿露,途经剑阁、江油、中坝、北川、茂县等地。 (1)学生汇报。 (2)重点词语掌握:跋山涉水是什么意思? (3)在这路途上,还不止是跋山涉水,餐风宿露,他们还遇到了什么困难?联系下文说一说。 (4)指导朗读10自然段。 3、同学们,学到这里,难怪妇女部长何连芝要对他们说,指导朗读。 7、学到这,你有什么心理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再现儿童团员与红军战士重逢的情境。 2、补充阅读文本《马背上的小红军》、《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6沿着红军走的路 累——壮胆睡大庙 饿——吃供品馒头 怕——靠着墙根坐 面对困难勇于斗争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首故事,和语文乐园。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体会

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对梦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指导学生扎实完成好各项练习,有感情的诵读文章,该背诵的要背诵,

课时安排:

15

《在山的那边》 2课时

《我的小桃树》 1 课时

《犟龟》 1课时

《乡村四月》 1课时

《语文乐园》 2课时

习作 2 课时

1、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山”和“海”所蕴含的意思,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相信理想可以实现,要为之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顺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海”和“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重点:是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朗读、齐读,讨论第1节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南方,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由同学的回答,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作者简介和题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区---武当山下,一直到1978年读大学才走出大山。1982年毕业,到师专任教。后来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国,1994年回国到北京教育学院任教。本诗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shùn间

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语气,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16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第2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读、分析第1节

1、首先来读读诗歌的第一节,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感受一下诗句的内容。

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合作学习。

(1)这一节写作者什么时候的事?(童年时)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山外世界;爬到山顶看海,没看见海,看到“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我”哭着回来了。)

(3)这里“山”与“海”分别指什么?

(现实中的山,也是一种阻碍他们想实现的实际生活的世界。大海,一个想象中世界。)

(4)想象诗人在这里可能遭遇到什么事情?

(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5)设置情景,指导朗读。

四、重点词句的理解。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五、概括段意:写了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中“山”和“海”; 六、作业:(略)

第2课时

重点:讨论第2节诗,感知全诗内容,感悟人生。 教学过程:

一、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 二、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这一节中的“山”与“海”又指什么?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山”重重艰难险阻,“海”理想境界,“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达理想境界,必须历尽千辛万苦,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17

三、理解下列词句。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①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②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点拨:“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可见,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因为我听到还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①、“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②、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

(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渴望理想的实现。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我”不懈地奋斗,滋润着心灵;充实而有活力,给“我”鼓舞,令“我”激动。) 5、“在山的那边,是海吗???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你对这些诗句如何理解?

(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顶峰,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

四、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围绕: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2、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

(采用了象征的手法, “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五、写作特点:1、运用象征手法,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2、诗歌语言凝练,含义深刻。 六、延伸与拓展: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同学自由畅谈。) 七、结束语:

18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好,那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八、布置作业: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海”——理想境界

象征 “山”——重重艰难险阻

我的小桃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大意,通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理解人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著的追求。

2. 学习本文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对理想和对幸福的追求之中。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刻的寓意。 教学方法:

1.自读、讨论与教师提示相结合。 2.采用“以明线带暗线”的方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标出段。

2.教师紧扣教材内容介绍作者(见教师教学用书)。 3.查字典、解释下边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矜持: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矜(j9n) 。 摇撼:摇动。撼,念h4n。

恍然:猛然领悟。恍,念hu3ng。 欲绽:将要开放。绽,念Zh4。

淅淅沥沥:淅沥,象声,此处指细雨声音。淅,念xī沥,念l@。 忏悔: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忏念ch4n。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悠,念犹you。 (二)自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全文共14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第2至最后一段)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暗写作者本人的历。可分为三层: 第一(第2段):眼前情景。

19

第二(第3至8段)插叙,回忆过去。 第三(第9至14段)眼前情景。 (三)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什么“只是自个儿仟悔,又自个儿安慰”呢?

提示:“常想写”,说明“我的小桃树”有点特殊经历。“常想写”,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仟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开头,造成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贴。“容颜金”、令人辛酸、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万般无奈”,只能骂自己“孱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3.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有什么启迪? 提示: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朦胧想往。

4.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提示: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5.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想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6.第7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

7.第8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四)阅读课文第三层,讨论回答问题。

1.第9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三层意思:自责的话,一场痛哭,又见到了小桃树。

十年浩劫,“极左”路线给有志青年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和压抑,国之不幸,家之不幸,己之不幸交织在一起,只有用“痛哭”来发泄。作者看看多灾多难的小桃树,想想自己坎坷的经历,百感交集,托物言志的主旨十分明显。 2.第10至第13段,从两个方面写小桃树。作者是怎么写的?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3.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提示: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总结课文的线索:

20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遭受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六)作业

1.归纳本文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

2.联系实际,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体会。

犟 龟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2、了解童话的特点。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象不同性格特点。

3、努力激活课题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重点。

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犟”的不同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体现犟龟犟的地方。 二、学生自学。

三、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汇报。 2、感受犟龟的“犟”。

预设句一:“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1)学生自由汇报。

21

(2)引导:联系上文,为什么说这里小乌龟很犟?(蜘蛛比它灵巧,而且腿还多一倍,连它都觉得路很长,可是小乌龟仍然要执意前往,说明它犟。) (3)指导个性朗读。

(4)过渡:还从哪里看出小乌龟的犟?

预设句二:“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1)学生汇报。

(2)抓住重点词:只要??就??,一步一步坚持走

(3)联系上文,还能看出小乌龟哪里犟?(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蜗牛告诉小乌龟它的方向走反了,而且路途又那么遥远,小乌龟走得又很慢,因此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但是小乌龟还是坚持下去了。) (4)指导朗读。

3、师:还从哪里知道小乌龟很犟?(壁虎通知小乌龟婚礼取消了,后来乌鸦也告诉小乌龟说狮王不幸去世了,都没有能阻挡小乌龟的脚步。他仍然执著向前。) 4、小乌龟这样犟,有些近乎是不合理的犟,最终获得了什么结果呢? 指名回答。点读13——17自然段。

三、课后讨论。

1、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对犟龟一味坚持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2、学生自主讨论。 3、教师点评。

四、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将刚才讨论的内容加以整理、补充,写成200字左右的文章,用正楷字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和古诗及语文乐园。《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运用拟人的手法,采取卵石自述的方式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诉说了自己的生命历史,揭示了卵石的形成过程。《奇妙的田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生动地叙述了“我”通过观察田螺,获得了田螺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理特征等知识,并享受了观察与发现的乐趣。《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设想了人类尾巴的样子作用及其生理功能,传达出“愿世界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的愿望,表达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本组课文,教师应注意围绕单元话题,分析本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和教材资源,统筹单元教学。还要处理好语文实践活动与研读文本的关系,切不可脱

22

离文本,过度拓展。要引导学生深人文本内部,圈点勾画,提取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去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2课时 《奇妙的田螺》 1课时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1课时 《观猎》 1课时 《语文乐园四》 4课时 共计:9课时

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8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并学会用见解的语言进行概括。 3.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引入,学生在阅读后基本了解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 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中卵石的形象语言等,基本掌握阅读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乐于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信息的主要内容,进而筛选有效信息和整和信息的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卵石是由什么构成的,每一类卵石诉说的中心是什么,卵石的生命历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什么是“特殊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2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可以告诉我们无穷的奥秘。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种形态奇特的石头。让我们跟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开始考察第一站,思考两个问题:你看到的这些石头一般都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2、观看卵石的样子。 3、观后交流。

师:我们把这种像鸟卵,像核桃,像豆粒一样的石头,叫做卵石。(板书:卵石)它们一般分布在河滩、海滩。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有关卵石的课文,这些卵石会说话,听听它们都给我们说了些什么吧?自由读读课文,读完后要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1)字音:玲珑、荡漾、孪生、棱角、娓娓动听 (2)字形:漾 棱

(3)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这篇课文主要给我们讲了些什么?(河边的卵石形态、河边卵石的特殊语言。)

3、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清楚了,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些河边的卵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读一读文章1—3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河边卵石的句子。

三、重点研读。 1、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

(一)了解卵石的外形特点。

重点句子:那些光滑滚圆的小石子,有的红红的像玛瑙,有的带着一条条水波似的浅绿条纹,有的纯净得像精盐一样雪白。 (1)学生自主汇报。

(2)引导:这个句子主要描写了卵石的哪些方面?(形态、颜色、花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生动) (3)指导感情朗读。 (二)了解卵石的故事。 1、师:从1—3自然段中,你们除了了解河边卵石的形态特点,还了解了什么?(卵石有自己的故事。) 2、指名读3自然段。

小结:这些故事必须用特殊的语言才能读出来。同学们,河边的卵石还拥有怎样特殊的语言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并学会用见解的语言进行概括。

24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认识科学小品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卵石是由什么构成的,每一类卵石诉说的中心是什么,卵石的生命历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什么是“特殊的语言”。

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从而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河边可爱的卵石,看到了它们的形态,大家喜欢它们吗?这节课,咱们来学习它们特殊的语言吧!

二、教学课文第4—1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 2、汇报交流:

“这些故事必须用特殊的语言才能读出来。让我们也来学习这种语言吧!”中的“特殊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预设句一:它们像是屋顶的瓦片似的,层层叠叠地一块斜靠着一块,把身子倾斜的一面朝向上游,而把翘起的一头指着下游。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些瓦片状的石头无声的语言是什么?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层层叠叠倾斜的样子,它们要告诉我们河流的方向。)

(3)指导朗读。师:河边的卵石还有哪些特殊的语言?

预设句二:它们的身上嵌着石英、长石、云母和其他一些小小的黑色矿物颗粒,看起来和别的圆石子大不相同,只要仔细瞧瞧它们的面孔,谁都会相信这些孪生兄弟是从同一个母亲身上“诞生”——碎裂下来的。 (1)学生自主汇报。

(2)指导了解矿石的语言。这里是怎么写的?(对比,拟人,破折号) (3)指导朗读。

3、师:河边的卵石还有什么特殊的语言?(卵石的形状,卵石的大小排列。)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结:第10自然段告诉我们卵石的光滑与粗糙,与它们到底走了多远的路程有关。第11自然段告诉我们卵石的大小,与水流的急缓有关。这是从卵石的大小和表面的光滑程度读懂的。

4、讨论并交流:“特殊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小结:“特殊的语言”指的是卵石在沙滩上倾斜的样子,身上的颜色,镶嵌的矿物颗粒以及它们的形状、光滑程度、大小等。卵石正是用这些无声的特殊的“语言”向人们讲述自己的生命历史,我们要听懂它们的诉说,就应该懂得这些知识,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的好习惯。

三、比较阅读,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 1、出示:

25

卵石是经过很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即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崩塌分裂成碎石。这些碎石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即流水又将碎的小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2、指导学生读懂这一段话。抓住动词:风化,崩塌,搬运,冲刷,摩擦和碰撞。 3、对照课文,找出上文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语句。

4、比较课文与本段文字在表述同一内容时的用语有什么不同。 5、总结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内容的科学性。文笔的生动性。内容的通俗性。

四、作业设计: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以“滚滚的江水说些什么话”“秋天的菊花告诉我们”等为题,运用文艺性的笔法写一篇小品文。

板书设计:

10、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生命历史

总——分——总

11、奇妙的田螺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紧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3、体会说明的顺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4、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重点】:

解读文本感受语言,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培养观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习惯。

【教学难点】:

合作探讨作者围绕“奇妙”二字,介绍了田螺的哪些知识,文章是如何介绍这些知识的。

26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师:同学们,见过田螺吗?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这些田螺真的非常可爱,而且还很奇妙。今天咱们就要跟着小作者一起来认识这些奇妙的田螺。(板书题目)下面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妙的田螺主要写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提取信息,看图复述。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情文脉。 2、自由阅读,圈点批注要点。 3、检查交流汇报:

(1)字音:火辣辣、圆锥、怔住、雌性 (2)字形:身躯、孵蛋、雌性 (3)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天,我拿回来一只田螺。我把它单独留在透明的玻璃缸子里,观察它。刚开始它一动不动,我以为它晒坏了,第二天它爬到玻璃缸上去了。然后作者观察田螺,田螺又落回缸底。又一天早晨,田螺下崽儿了,让我非常惊喜。 (4)师: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我们来仔细地读课文,看看这田螺奇妙在哪里?默读课文1——8自然段,勾画相关的句子。

三、重点研读。 1、学生自主默读。 2、汇报交流:

预设句一: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学生自主汇报。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田螺的奇妙。(圆乎乎、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角质的硬片)

(3)问:你们觉得田螺的造型上最奇妙的是什么? (4)这几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文章9——18自然段。感受田螺奇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7

师:这节课让我们接着研究,看看这只田螺还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二、 重点研读——田螺的奇妙。 1、学生默读文章9——18自然段。

2、预设句二: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1)学生汇报交流。

(2)问:同学们,联系上文,田螺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不管缸子多高,它都能爬到顶上去。) (3)指导朗读。

预设句三: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1)学生汇报交流。

(2)这里田螺最奇妙的是什么?(生崽儿像发炮弹一样) (3)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坚持不懈的观察,发现田螺真的很奇妙。田螺的奇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形奇妙:身体外有一个硬壳,硬壳口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2)生活习性奇妙:田螺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它在没有受到外来干扰时,会将身体从外壳里伸出来,并能沿着玻璃瓶壁爬到水面以上,身体紧紧地挨着水面。但是,一旦遇到干扰,它马上将最近的身体缩进硬壳内,并将硬壳的洞口盖得严严实实,落入水底,一动也不动。(3)生殖方式奇妙:不用产卵,可以直接生出小崽儿来。

3、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哪些是作者观察到的?

三、总结交流。

1、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2、从“我”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精神?

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田螺是一种软体动物。体外有一个硬壳,硬壳口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保护这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当遇到不测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硬壳里,并用硬片将可口严严实实地盖住。田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沟里。田螺的这些特点都是“我”观察到的。由此可知,只要我们能学习“我”善于质疑,勤于观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一定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3、求同比异,填写表格。

(1)再读课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将本文与《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交流,填写下表。 课文题目 表达形式 说明方法 语言风格 结 论 《河边的卵石说 些什么话》 《奇妙的田螺》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28

小结:这两篇课文都是科学小品文,语言都具有准确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作业设计。 填写表格。

板书设计:

11、奇妙的田螺 外 形 生活习性 生理特征

12、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点燃学生想象力的火花,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2、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紧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思维探究事物,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安排导入、阅读、解读、迁移、拓展五个环节。

导入: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调动学生好奇心,营造轻松的氛围)。 为动物世界策划节目“神奇的尾巴”,学生推荐动物(联系生活体验)。 阅读:全班齐读课外(注重朗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读:字词园地——字词教学注重学生使用工具书,自我说明容易出错的字词及出错原因(运用教材资源)。

看图说话——熟悉课外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迁移:尾巴带来的烦恼(注重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 “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造力的迁移)。 拓展: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_”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发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资源)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趣”字,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

【教具】: 1、自制尾巴 2、图画纸 3、粉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2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学生笑)

教师: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 教师:你会怎么对待一个“长一般”的老师?

教师:大家没有,惟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列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情境设置法

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

教师: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策划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教师: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例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二、阅读 教师: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给每自然段标序号,划出佳词妙语。(学生齐读)

教师: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三、解读

1、字词园地:学生读音有误的,教师版书,学生上台正音,说容易出错的原因:学生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

2、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说明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迁移

1、尾巴带来的烦恼(想象力的迁移)。 教师: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给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发言)。

2、“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制力的迁移)。

教师:既然尾巴有种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 具体方法: 内容:①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

②方案由图案、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 ②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30

五、拓展 教师:想象力是只是的翅膀,想象力比黄金更重要,“银河之星”有一句口号:“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我们叫做感想就能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异想天开。同学们敢不敢跟作者比想象?

教师: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说一段话。(学生交流)

经验再现法

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引导学生会利用教材资源。

初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 集体诵读法 自主探究法

注重懒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体现语文科学的工具性。 自主探究法

学生自己说明容易出错的原因和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体现自主学习 只是迁移法

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联系生活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享受积极思维带来的愉悦。

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真正关注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真正地思考、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并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给孩子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个性得到张扬。

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通过解决思维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六、作业布置

教师:这两个题目任选一题,写一段话。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配上说明文字。

板书设计:

12、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艺术魅力”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二泉映月》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经过以及他所倾注的情感,让我们在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启迪。《清明上河图》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这幅名画的主要内容,赞美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魅力》是一篇小说,描写了卡佳第一次随父亲上剧院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故事。 古诗《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一首题画诗。

“语文乐园”中有积累古诗文名句等。习作是看图作文。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大胆想象,培养艺术感受。

单元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 3、体会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课前搜集资料,捕捉相关信息。

2、课堂上,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情感,运用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悟优秀艺术作品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丰富语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调动一切因数,激发学生情感。

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悟读。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要求欣赏艺术的美,体会艺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学习作者对艺术品的生动描述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泉映月》 2课时 《清明上河图》 2 课时 《魅力》 1课时 《春江晚景》 1课时 《语文乐园》 2课时 习作 2 课时

13《二泉映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白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32

(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 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饿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 哭泣泯灭抒发委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 摇曳:摇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富饶:物产丰富。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33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

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

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 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34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2.第1自然段。

(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 (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读出美感。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日扯眩rj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齐读。

35

四、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边绵 升腾跌宕

14《清明上河图》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课文理解“阡陌、风俗世情、参差、茶肆、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摩肩接

踵、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市井”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1)“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

(2)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品味《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风俗世情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

1.了解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

2.对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解决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启发学生想象图画的美。

2.引导学生学文,讨论交流,相机指导。 (二)学生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3.学生质疑问难。

36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指读。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思考:清明上河图分为几个部分?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正音) (板书:三部分:市郊田野、汴河两岸、热闹街市)(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有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如:“宅第”、“市招”等)

4、师:同学们,既然这幅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那么肯定有它画得很好的位置,下面咱们通过文字再来一部分一部分仔细地欣赏一下这幅画,把你认为画得特别妙的地方画下来。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提出要求,布置自学。

出示: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形式读全文,思考:自学生字词,这幅画都画了什么?咱们来一部分一部分地欣赏,勾画你觉得很奇妙的句子。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

重点句子一: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间;农田初绿,阡陌纵横,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 (1)学生自主汇报。

(2)掩映其间、阡陌纵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觉得这样画得很妙?(早晨的特殊天气,细致地刻画植物) (3)指导感情朗读。

重点句子二:

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手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1)理解生字词意。

(2)想象,通过作者描绘的画面,你能听到怎样的号子声和喝彩声? (3)指导感情朗读。

37

重点句子三: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谓“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1)学生自主汇报。

(2)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什么意思?

(3)你能想象一下街道上是什么情景吗?(繁荣昌盛的景象) (4)指导感情朗读。

4.朗读练习。

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 画技艺的高超”?

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第二课时

1、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2、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 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清明上河图,知道了图画分成了三大部分。而且还欣赏了各个部分都画了些什么内容。这节课,咱们还要鉴赏一下这幅图,看看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二、自学课文5—6自然段。

三、重点感知 1、汇报交流。

2、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 重点句子一: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 (1)学生自己汇报。

(2)什么是鸟瞰,什么是构图方式?(在上面望下面,将要描绘的对象放入图画中的相应位置。)

(3)浩大繁复的场面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联系句子:据统计,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各种房屋三十余幢。

(4)师:将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车,这么多的房子和船都画入一幅长不过六米,宽不到一米的画面中。你们可以做到吗?这就是作者的(构图方式)。 (5)指导感情朗读。

(6)同学们,作者绘画技巧上更令人惊讶的还有什么?

38

重点句子二: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1)学生自主汇报。 (2)同学们,什么是惟妙惟肖啊?(像真的一样。)这里是指的什么惟妙惟肖啊? (3)联系上文,还记得作者描绘什么景象,让我们觉得惟妙惟肖吗?(大船过桥,街市上的热闹景象。)

(4)这位画家厉害吗?来,让我们带着钦佩的心情读读这个自然段。

(5)回到中心句:“《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现在大家理解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了吧!但是后半句,为什么又说它还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呢?咱们联系第六自然段再读读吧。 ”

3、体会文化遗产。 重点句子:《清明上河图》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它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

四、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 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15、魅力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怨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魅力是指什么,这种魅力又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单元的话题是“艺术魅力”,前面学习的两篇课文都是直接以艺术作品的名称作课题的,但今天要学的文章,却直接以“魅力”做课题。(板书课题)“魅力”一词是什么意思?(独特的吸引力。)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39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读音:

2、课文中容易读错的:

怯生生 腻烦 如怨如诉 铮铮作响 打嗝儿 吵吵嚷嚷 瞥了一眼 三、整体感知课文:

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

一、(1—15)演出前,卡佳焦急不安,父亲不得不提前带她入场落座。 二、(16—48)卡佳入情入境观看演出,在剧中拍卖汤姆时竟发出高价买下的呼声,搅了演出,令观众不满,父亲狼狈。

三、(49—57)看到演员后,卡佳忧伤失望。 四、学习第一部分

1、今天是父亲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小声读1—15节,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卡佳此时的心情吗?(焦急 期待) 2、指导朗读。

同位试读对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品读了文章的1—15自然段,知道了父亲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卡佳非常紧张,对这出戏焦急又很期待,那么卡佳在看这出戏的时候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研读品悟课文第二部分:

1、戏终于开幕了,在看戏的整个过程中,卡佳的心情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跌宕起伏,纳闷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16—48节,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学生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

第一次幕间休息: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1)学生自主汇报。

(2)卡佳在第一次幕间休息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难受,忧郁)还从哪些句子和词语感受到的?为什么她的心情会是这样?

(3)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分角色读16—33自然段。

师小结:这里我们知道了卡佳因为知道下一幕要卖汤姆叔叔了,因此觉得很难过。那么下一幕开始后,卡佳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40

下一幕开始了。

重点句子: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座位上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200块。” (1)学生汇报回答,教师评价。

(2)如怨如诉、铮铮作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现了卡佳怎样的心情?(激动)为什么激动?

(3)指导朗读。师:还有哪个句子表现了卡佳现在的心情?“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他卖掉!??好爸爸!??”

(4)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师:卡佳因为害怕汤姆叔叔被卖掉而在戏剧演出中大声地嚷起来,引起了周围的观众的不满,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后面的44—57自然段,我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将它读完。其他同学思考,卡佳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小组读课文。

5、师:卡佳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失望)为什么会失望?(因为她见到了演汤姆叔叔的演员,觉得和故事里的汤姆叔叔不一样,觉得很失望。) 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

6、师:同学们,卡佳从看戏一开始的忧郁难过,到戏剧中激动地喊出声音,到最后看到演汤姆叔叔的演员而失望,心情发生的变化可谓是跌宕起伏,咱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她的心情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7、学生汇报。(是因为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她,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8、回到课题:读完了课文,再想想,这里的魅力指的是什么?仅仅是指的汤姆叔叔这出戏吗?(还有原著的魅力。)

三、写作方法

1、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的描写来体现汤姆叔叔的小屋这出戏剧的魅力呢?(卡佳的心理变化)但是在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些似乎不相关联的人物。比如,那个秃顶的男人。还有其他观众。找一找描写他们的句子,看看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读。

3、汇报交流。(这些是侧面描写,可以更加突出戏剧对卡佳的吸引力,也可以更加突显出卡佳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卡佳情感丰富、人性十足、纯真可爱,她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

四、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美丽家园”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美丽的晋祠》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洗练传神的语言介绍了晋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可爱的地球》以平实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聊天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地球的诸多知识,表达作者对地球母亲的喜爱。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语文乐园”中有积累古诗文名句、成语故事等。习作是想象作文。学习这组课文,要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课文重点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41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

3、体会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涵,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课前搜集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体会课文。 2、课堂上,利用语言规律,让学生充分读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丰富语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自身感受。 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悟读。

单元课时安排:

我的故乡在北京 1课时 美丽的晋祠 1课时 可爱的地球 1课时 诗词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课时 语文乐园(六) 3课时

16 我的故乡在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种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文本,重视共鸣

2.抓住重点内容读中想象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42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感受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 2、领悟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魂牵梦绕,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抒发过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共同走进作者的真情之中吧!

2、这是一篇抒情散文,真可谓“景语皆情语”。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交流:

(1)字音:温馨、凄婉、云霄、怡然自得、惬意、烽火台、凸凹不平、朦胧 (2)字形:凹、惬

(3)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从这字字句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4、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些感受,你找到了吗?(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5、细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作者用短短的一句话将这些景物的特点概括出来,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文字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勾画下来。

三、感受画面,感悟情感。 1、作者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能从哪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碧绿呢? 2、汇报交流:

在故乡的小屋里,从那扇向西的窗望去,是一带起伏的青山。 阴天时,山是灰蒙蒙的;晴天时,便是向西边无限延伸的浓绿。

在我心中,最秀的山便是窗前的西山,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隐隐地裹着薄雾,拥着西下的太阳。

(1)学生自主汇报。

(2)从哪些词让你们感受到西山碧绿的特点?(青山、无限延伸的浓绿、无边的绿连着绿)

(3)在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能想象西山那是怎样的碧绿吗? (4)指导感情朗读这几个句子。师:除了碧绿的西山,作者还介绍了故乡的什么?(昆明湖和长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43

上节课,咱们一起欣赏了北京碧绿的西山,这节课咱们继续随着作者去感受故乡北京的精彩。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作者还要向我们介绍什么?(清亮的昆明湖,带花的长城。)

二、精读感悟,品味“思乡情” 品味“昆明湖”

1、师:西山带给我们的是满目的碧绿,那么,作者说:“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默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从哪读出了“清亮”?(板书:清亮)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句子:秋高气爽的时候,远远望去,满眼闪亮的水痕,微微漾着。一层又一层的浪推向岸边,拍着岩石,水中渗着寒气,被澄清过似的,深色皆沉在湖底,袅袅的水汽上荡着秋风,悠悠地、无拘无束地旋转、翱翔。) (1)学生自主汇报。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昆明湖清亮的特点?(满眼闪亮的水痕,深色皆沉在湖底) (3)师:大家看,这是作者在远远望去时看到的昆明湖的美景,真是一片清亮(“远远望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配乐齐读)。

(4)指导个性化朗读。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出了“清亮”,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或从树隙里??摇曳”。

是呀,这是作者断断续续从——(生:树隙里望到的),对,才会看到清亮的湖水、点点的小船、大团的树叶. 读“或许天地间??清亮的水”。 当我们细细地打量从眼底向天边扩展着的清亮的昆明湖,不能忽视了和昆明湖融为一体的十七孔桥。出示:“那宽阔的??云雾中”(生读句)

这是作者——登高远望时看到的美景,一桥飞架湖面,无限开阔,真是景无边,意不尽,一起来读读。

在我心中,没有比这湖水和蓝天更亲切的了。听那水声,就像听自己童年的故事。 “水声”和“童年的故事”会有什么联系?

5、作者是抓住什么怎样描绘昆明湖,借景抒情的?

品味“八达岭长城“

1、当作者登上最惬意的八达岭长城她又是怎样形容的? 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板书:带花) 2、浏览第8自然段,看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美在何处?如果你就是位画家,你会怎样画?默读第8自然段,勾画出对你作画有帮助的词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①:如果我是画家,会画出无边无际的绿色的山环绕着长城,伸到天边。 你为什么这样画?

②:如果我是画家,会画出到处都是绿,一层层包裹的绿。 怎么说是“绿色的风”,“绿色的短笛”?

③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画出千变万化的绿,深浅不一。因为读句“一杈杈树枝??不同深浅的绿来”。 ④你还会怎样画?

44

我还要画出漫山遍野的花。读句“在春天??漫山遍野都是”。我要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大片涂色,画出花团锦簇,零星点上小花,这样画面绿中带花,不会单调。 引读: 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4、夜深的长城在作者心中可另有一番韵味。

(示句:“夜深的时候??月色里了”配乐)听老师读,大家闭上眼用心去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思乡情”

故乡的一切都充满诗情画意,传递着温馨,让作者眷恋,她不由得说:(“我恋着西山、昆明湖和长城”)生读。 五、学习写作,延伸“思乡情” 课后作业:

①写一写,运用这一课学到的借景抒情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故乡。 ②背一背文章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一读有关思念故乡的文章或诗词。) 板书设计:

西山 碧绿

16、我的故乡在北京 昆明湖 清亮 热爱 眷恋 长城 带花

17、美丽的晋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文中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效果,品位优美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晋祠的“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从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 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的安排表达感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前往了首都北京,欣赏了西山、清亮的昆明湖、生机昂然的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跟着梁衡到晋祠去看看。那里有青青的山,郁郁的书,亭台莲池,楼台殿阁。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晋祠山水的自然之美,更需要理解晋祠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晋祠都写了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读准下列字音。

屏障、萧疏、心旷神怡、偃卧、虬枝盘曲、苍劲、纹丝不乱、冉冉不绝、风韵 (2)字形:祠、槐

45

(3)文章围绕着晋祠主要写了些什么?(文章围绕着晋祠的美,主要介绍了晋祠的山美,古老苍劲的树木,这里的水多、清、静、柔,还极具匠心的小品。) 3、 让学生谈谈初读感受。(了解学生预习层次及其内在能力)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析,感受自然美

1. 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山、树、水)下面咱们来欣赏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晋祠的美,首先咱们来读读描写山的部分,边读边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感受晋祠的山: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句子准备: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1)学生自主汇报。

(2)晋祠的山有什么特点?(巍巍的、长长的)巍巍的是什么意思?(高大) (3)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还使用了分号,将层次划分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师:晋祠不仅山美,还有树也很有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晋祠山的独特的美,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晋祠。

二、重点研读

1、感受晋祠树的特点:古老、苍劲见长(苍老挺拔)

重点句子: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俨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1)学生自主汇报交流。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晋祠的树木古老苍劲?(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树干劲直,树皮皱裂。)

(3)同学们,见过这样的百年老树吗? (4)指导感情朗读。

2、感受水的特点。师:晋祠的水美在什么地方?(多、清、静、柔)找一找描写的很美的句子。

重点句子: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谢,冉冉不绝。

(1)学生自主汇报。

(2)这个句子描写了水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清、多)

(3)注意带点的词语,读一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动词的细致描绘,可以让人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晋祠的水柔美的特点。)

46

(4)指导感情朗读该句子。

3、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可是作者这里还用了什么特殊的标点?(省略号)什么意思?(晋祠的美还没有写完,晋祠还有独具匠心的小品。)哪个段落是描写的小品?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4、点读,让同学们感受独具匠心的小品。

三、小结

小结:这里也用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了解了晋祠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说,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写。

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的赞美。)

小结:在这篇课文中,晋祠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美,这在于它的风景优美,也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还在于梁衡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文笔和合理的顺序安排啊。

四、总结全文,巩固学法

1. 在文中我们看出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我们也由衷赞美一句吧,集体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2. 结合板书,学法小结。 a 把握行文思路。

b学会用描写进行生动说明。

c抓住典型的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3. 小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晋祠》。本文的作者就像一名高明的导游,一路娓娓而叙,侃侃而谈,带着我们在晋祠这幅优美的图画中驻足观景,留恋忘返。有和老师一样有旅游爱好的同学,咱么有空也去看看吧。 六、小尝试,激发兴趣 让学生试着给晋祠写副对联

例: 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圣母殿) 一湾碧水馨唐叔;开遍莲花到晋祠。(唐叔虞祠)

唐国封桐七百年,功存王室;晋渠水灌三千顷,泽及生民。(唐叔虞祠) 七、小练笔,加强实践(课后作业) 咱们的校园也是非常美丽的,同学们是否可以学着梁衡,向大家介绍一下呢?试试看吧。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校园的生动的说明文。

18、可爱的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

47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体会可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地球的可爱。

2、学会善意地看待事物,客观地评价事物。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练的语言。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以及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 齐说——地球

2、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交流对地球的了解。

3、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这是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但飞出地球的宇航员他们是怎样看地球的呢? 5、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反馈交流。

(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一读。

窟窿 炽热 笼罩 二氧化碳 混合 斜轴 脆弱 批评 摔断 陨石 寒暄 妥善 维护 安德斯 (2)全班一起读读。

3、读了课文后,你觉得应抓住课题的哪个词展开今天的学习?再齐读课题,强调“可爱” 。默读课文,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的可爱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三、各抒己见

1、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可爱之处表现在哪呢? 2、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自由地反馈。 地球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1)非常适合我们居住。

(2)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有益我们的身心健康。 (3)地球围绕斜轴自转,带给我们美丽的四季。

(4)地球自转一周二十四小时,正好符合人类的生活规律。 (5)地球有吸引力。

(6)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变化。

48

教学建议:

①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到根据。 四、感悟可爱 A第2自然段

1、欣赏图片展示美丽的地球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的情形。 2、你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听听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 3、出示文字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大气层不仅看起来美丽,而且还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读书你知道吗? B第3——4自然段

1、读课文3——4自然段

2、我们知道地球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不停地转动的。老师想来考考你? 出示:地球公转一周是 地球自转一周是

3、欣赏(地球公转与自转)

4、畅想:土星也会自转,想像如果我们生活在土星上会怎样呢? 2、在比较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C第5——6自然段

1、辩论赛——老师站在反方,学生站在正方立场反驳

(1)你们都觉得地球是可爱的,可有的人认为地球天气不好,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还有很容易摔伤。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2)学生引用课文和查找的资料证明“季节的更替才显丰富多彩” D第1自然段

1、刚才我们交流了地球的可爱之处,但“人无完人”,地球也有它的缺点,但是人类为什么还是选择地球,而不去其他星球居住呢?

2、在比较中,我们再次感受到地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 五、情感升华

“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1、设疑“你有什么疑惑?”

2、互动“有谁能替他解决,或帮他找到解决的办法?” 3、方法指导——课外的调查了解 4、理解“脆弱”

(1) 为什么说地球是脆弱的? (2)教师点拨启导,出示诗歌

其实,地球就是一个宝库,它毫无保留,无私地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的呢? 出示诗歌: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49

有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有?? 还有??

(3)引发思考

过渡:地球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欲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很多人不经意间残害了我们的地球,破坏有限的生态环境,那么,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此刻,你想说什么?

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来一起读读。 六、拓展延伸

面对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你想向人们呼吁些什么?

七、总结:今天同学们充满激情地学了《可爱的地球》,并且也像作者一样对地球母亲的未来充满梦想和祝福,表达了自己的爱。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激情延续下去,在周围,在每个时刻,都对自己的家园进行关注,爱护它,关心它。 八、自选作业

1、学习了课文请说说自己的感想。 2、写一首赞美地球的诗歌。 19 空城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

2、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重点)

3、 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感受诸葛亮镇定自若、胆识过人的 光辉形象,加深对“智慧”一词的理解。(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 初步情节完整,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3、 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作业:

1、 完成生字词的书写和积累 2、 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小说《三国演义》吗?(或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或听过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谈谈你了解的故事情节和你最佩服的人物。

为什么佩服诸葛亮?诸葛亮有没有失误?有没有同学了解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

(教师独白)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30万大军伐魏,势不可挡.。魏国都督司马懿不与蜀军正面交锋,而准备夺取街亭要道,断蜀军粮道。街亭丢失,蜀国十分被动,诸葛亮分拨兵马,准备退回汉中,急报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诸葛亮将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节选字小说《三国演义》的课文——《空城计》。

二、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2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