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术)

更新时间:2023-11-18 2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习题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 形体、 结构)和(色彩)。 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4.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前美术教师 )。 5.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6.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 蒙台梭利 、杜威、 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及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 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7.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8.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9.(陶行知 )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10.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 )幼儿园。 11.( 双轴阶段 )儿童能够处理两条参照轴线,表现出物体的背景。 12.里德生平著作主要有(《今日之艺术》、《现代绘画简史》、《重获机器人》、《通过艺术的教育》 )等,而最重要的著作是。 13.阿恩海姆以(格式塔 )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4.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 15.屠如美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 象征期、 概念画期 )和(写实期 )。

16.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 、单一线、 圆形线 、命名线)。 17.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 )。

1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 )、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19.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

20.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和(要求 )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1.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 绘画、 手工 )三大方面。

2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2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 )的方法。 24.(意愿画 )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25.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 )、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26.儿童绘画的教学活动的类型有(临摹画、 写生画、 命题画 、意愿画 )。 27.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28.教师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分步练习 )和(整体练习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29.( 贴树叶 )是典型的用面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

3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主动性 )。 31.对话法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 、儿童 )与(美术作品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32.(形式分析 )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

1

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33.( 美术作品 )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清晰地反映出儿童的美术能力、水平和特点。

34.学前儿童美术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发展情况、效果评价 )。

35.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 )、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6.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 、纯度、 明度 )。 37.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颜色是(黄色 )。 二、选择题 1.(A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梁启超 C.章太炎 2.(B )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A.福禄贝尔 B.康德 C.斯宾塞

3.学前儿童(C )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A.欣赏 B.手工 C.绘画

4.雕塑作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 B ),另一种是浮雕。 A.浅浮雕 B.圆雕 C.透雕 5.(A )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 A.苏珊?朗格 B.阿恩海姆 C.斯宾塞 6.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7.1923年幼儿教育家(C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8.(C )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 A.卢梭B.罗杰斯 C.福禄倍尔 9.(A )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蔡元培 B.陈鹤琴 C.屠如美

10.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A)”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 A.匠 B.士 C.民 1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B )。 A.加德纳 .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 12.阿恩海姆的代表是(A )。 A.《艺术与视知觉》 B.《儿童心理研究》 C.《大教学论》 13.把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是(C )的观点。 A.加德纳 B.艾修勒 C.里德

1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不包括(C )。 A.空间智能 B.人际智能 C.绘画智能 15.(A )提出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理论。 A.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 B.加德纳 C.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16.(A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

2

类型)。

A.里德B.阿恩海姆 C.西泽克

17.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由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A )。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18.(A)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多层并列式 C.并列式

19.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C )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 B.触知觉 C.视知觉

20.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C )的表现。

A.双轴阶段 B.单轴阶段 C.前轴阶段

21.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C ): 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 2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C )。 A.素描 B.设计 C.临摹画 23.(A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A.写生画 B.装饰画 C.临摹画

2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C )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1.写生画有参照实物作画和(C )两种。

A.参照范画作画 B.根据想象作画 C.默写作画 25.命题画可以分为物体画和(C )。 A.临摹画 B.默画 C.情节画 26.(C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 B.3—4岁C.4—5岁

2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C)。 A.绘画能力 B.作画灵感 C.手的控制能力

28.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 (A )。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 29.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B )”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30.根据选前儿童手工制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的特点,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可以分为(A )手工活动和平面手工活动。 A.立体 B.剪纸 C.折纸 31.(B )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

3

A.泥塑 B.撕纸 C.折纸 32.(B)是典型的用点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 A.剪贴 B.粘沙 C.染纸

3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34.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

35.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B )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 B、实用性 C、活泼性 36.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37.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A )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 B.创造心理 C.制作心理

38.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A)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 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A.潘元石 B.潘公凯 C.潘元丰

39.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C )。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40.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 )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41.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B)、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 C.心理成长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 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4

答: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5、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①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②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③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① 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② 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③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答: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答: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2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