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06章

更新时间:2023-07-30 00: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ZY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 的系统设计

6.1系统设计的概述 6.2系统总体设计 6.3模块设计 6.4代码设计

6.5系统数据库设计 6.6界面及输入/输出设计6.7处理流程设计 6.8系统设计说明书ZY

6.16.1.1

系统设计概述系统设计的任务

1. 系统设计的概念 系统设计又称为物理设计,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二个 阶段。系统设计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总体设计, 其任务是设计系统的框架和概貌,并向用户单位和领导部门作 详细报告并认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详细设计。

ZY

2.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1)总体设计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 划分子系统,然后确定子系统 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 图。 2)详细设计

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方案设计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还要进行计算机 物理系统具体配置方案的设计,要解决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配置、通信网络系 统的配置以及机房设备的配置等问题。

在总体设计基础上,第二步进行的是详细设计,主要有处理过程设计以确定 每个模块内部的详细执行过程,包括局部数据组织、控制流以及每一步的具 体加工要求等。

3)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它主要由模块结构图、模块说明书 和其他详细设计的内容组成。

ZY

6.1.2

系统设计原则灵活性和适应性

简单性

1

2可靠性

3一致性和完整性

4经济性

5

(1)选取可靠性较高的主机和外 部设备。 (2) 硬件结构的冗余设计,即在 高可靠性的应用场合应采取双 机或双工的结构方案。 (3) 对故障的检测处理和系统安 全方面的措施,对重要文件的 复制等。

ZY

6.1.3

系统设计的目的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实现逻辑模型功能的基础上,尽 可能提高目标系统的简单性、可变性、一致性、完整性、 可靠性、经济性、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将分析阶段 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 的物理模型,其包括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 系统设计说明书。

ZY

6.1.4

系统划分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子系统划 分的结果 应使数据 冗余最小

3

1 2要使子系统之 间数据的依赖 性尽量小

4子系统的设置 应考虑今后管 理发展的需要

5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 分阶段实现

原则

ZY

6.26.2.1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1)输入和输出

1) 系统性

2) 层次性

1. 结 构化 设计 思想

2. 模 块化 设计 思想

(2)功能

(3)内部数据

(4)程序代码ZY

6.2.2

系统平台设计

1)按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选

择系统平台 单项业务系统和常用各类PC,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综合业务 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平台. 2)计算机处理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计算机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功能、业务处理特点、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选择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联机成批处理和分布式处理等方式。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中、小型机方案与微机网络方案的选取, 网络互联结构及通信介质的选择,局域网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应用模 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的选型,网络协议的选择,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用户等 工作。

ZY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支持先进的处理模式,具有分布处理数据,多线索查询,优化查询数据,联机事 务处理功能;具有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具有良好图形界面的开发工具包;具 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5)软、硬件选择 硬件的选择原则是:选择技术上成熟可靠的标准系列机型;处理速度快;数据 存储容量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充性与可维修性;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厂家或供应商的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好;操作方便;在一定时间保持一定的先 进性的硬件。 软件的选择原则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汉字系统、设计语言和应 用软件包等软件的选择。

ZY

6.3

模 块 设 计

6.3.1 模块结构的标准形式 ⒈模块 在系统设计阶段要将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彼 此独立,且又具有一定联系,能够完成某项特定 任务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就称为功能模块, 简称模块。一个模块的规模可大可小。它可以是 一个程序,也可以是程序中的一个程序段或一个 函数、过程或子程序。模块是模块结构图中最基 本,最主要的元素。模块具有输入输出、逻辑功 能、内部数据、运行环境四大属性。还有一些附 加属性,如模块的名称、编号等。

ZY

模块的图形用长方形表示,名称写在长方形内。

计算工资

ZY

⒉模块结构图 模块用长方形表示。 调用从一个模块指向另一模块的箭头表示前一个模块调用后一个 模块。箭尾的菱形表示有条件地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 用带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从一个模块传递给另一模块的数据。 用带涂黑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一个模块传送给另一模块的控制信息。 EOF是文件结束标志控制信息。 结构图的层数称为深度。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称为宽度。深度 和宽度反映了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模块A 模块A 模块A

数据模块B

控制信 号模块B 模块B

(a)直接调用

(b)选择调用 图 模块调用及通信关系

(c)循环调用

ZY

有效数据

EOF

计算报表

EOF 结果

有效数据

结果

获得有效数据编辑数据 编辑数据

生成报表日期

打印报表一行

有效数据 EOF一行

获得编辑数据数据 EOF 数据 编辑数据

核对数据

打印表头

打印表尾

一行

总计

读入数据

编辑数据

打印出错 数据

显示无效 数据

打印一行

ZY

3. 模块分解的原则和依据“耦合小,内聚大”的基本原则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紧密耦合 表示模块之间联系非常强,松散耦合表示模块 之间联系比较弱,非耦合则表示模块之间无任 何联系,是完全独立的。 一般来说,在系统中各模块的内聚越大, 则模块间的耦合越小。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 的。

ZY

一般来说,按职能划分子系统、按逻辑划分模块的方式是比较合理 和方便的,图6-1所示就是按这种方式划分所组成的系统。

图6-1

子系统按职能划分、模块按逻辑划分所形成的系统ZY

4. 模块结构的质量标准 1) 模块的耦合方式 (1) 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 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数据耦合。例如,在图6-4中, 为了计算实发工资,“计算工资”模块必须把工资总额和 扣款数传输给“计算实发工资”模块,而“计算实发工资” 模块在算出实发工资后又送回到“计算工资”模块。计算工资 扣款数 总额 计算实发工资 实发工资

图6-4 数据耦合示例ZY

(2)控制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 信息,则该耦合称为控制耦合。传送的控制信息可 分成两类,一类是判定参数,调用模块通过该判定 参数控制被调用模块的工作方式,若判定参数出错 则导致被调用模块按另一种方式工作;另一种是地 址参数,调用模块直接转向被调用模块内部的某一 些地址,这时若改动一个模块则必将影响另一模块, 因为控制耦合方式的耦合程度较高,应尽量避免采 用地址参数的方式。

ZY

(3)非法耦合。两个模块之间,不经过调用关系,彼此直 接使用或修改对方的数据。这是最糟糕的耦合方式,在 结构化设计时决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两个模块之间的 三种耦合方式如图6-5所示。

A

A

A

数 据

数 据

信 息

数 据

B 数据耦合 耦合度:低 性 能:好

B 控制耦合

B 非法耦合 高 坏

图6-5 模块的耦合方式

ZY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22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