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套)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更新时间:2024-04-27 05: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共23套)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

教案汇总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原始社会的解体等相关史实。

(2)通过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直观性。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残暴的奴隶社会会取代原始社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

提问: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 (生:听故事,讨论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人类的出现 1.三个基本阶段

学生讨论中,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谈:人类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呢?

(生:看图片,讨论探究)

教师总结: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1)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2)“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3)“完全形成的人”,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动脑筋”中的问题:“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1)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2)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生: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2.人种的起源

提问:(1)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成几个阶段?现代人种的差异开始显现

出来是哪一阶段?现代人种都有哪些?

(2)有人认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这种理论正确吗?

(生:讨论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黄、白、黑三大人种是不同的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B、氏族社会

提问:(1)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启发学生从当时的生产工具、生活环境等方面考虑。)

(2)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物质极为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进入氏族社会时期。

(1)联系以前学过的河姆渡、半坡氏族的有关知识,讨论为什么人类首先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生:联系相关知识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因为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同时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女性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当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妇女有崇高的地位。

(2)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

(3)父系氏族社会和母系氏族社会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讨论,提出看法,说明理由)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后总结:共同点:(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1)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3)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C、原始社会的解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

(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生:阅读教材,讨论问题)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智人人类的形式

??晚期智人(三、四百万年前)?

?氏族社会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国家的产生

??

???

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

(生:听故事,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神奇的文明)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金字塔的国度

用多媒体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 组织讨论:

多媒体列出: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

(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最后总结:(1)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

(2)金字塔的建造,史书记载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造的,近来又有学者推断金字塔是外星人所为,要真正揭开金字塔建筑之谜,还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B、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出示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 (生:看挂图)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生:讨论)

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生:听讲)

适当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

讲清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生:听讲)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生: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结合图《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生:结合插图听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生:阅读课文内容)

组织思考:1.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的? 2.不同等级间的权利、义务有什么不同?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

(生:畅所欲言,展开辩论)

布置学生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1.金字塔的国度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2)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 2.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

(3)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对比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感悟历史的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重点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难点

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评价;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复习提问:在亚洲的大河流域,出现了哪些文明古国?(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探讨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由此导入新课。

(生:回答提问)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雅典城邦的繁荣 1.爱琴文明

出示《古希腊地图》,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小字内容,点明爱琴文明与希腊文明的渊源关系。

(生:看地图,思考亚非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之处,阅读教材小字内容) 2.雅典城邦

结合《古代希腊地图》,分析雅典城邦的特点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教师归纳:雅典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旺,这是因为雅典境内多山,气候湿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经济作物,且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而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灌溉农业发达。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经济活动方式影响巨大,也可以说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人类早期不同的文明类型。

(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思考、讨论、交流) 3.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盛

出示《伯利克里头像》图,提问:

(1)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2)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是雅典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他扩大公民权利,使奴隶主的统治基础得以扩大和巩固,他还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对我们的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范,并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它毕竟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4.斯巴达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内容,并思考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

(生:自由发表意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B、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城 2.罗马共和国 让学生讲述罗马建城的故事。 (生:讲故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内容,并介绍布匿战争的经过。

指导学生对照《意大利半岛》和《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两幅地图,指出罗马领土的变化情况,请学生思考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主要原因。

3.罗马帝国

整理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生:写出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教师归纳,显示投影: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 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让学生围绕本课内容,自由提问,深化理解,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亚非文明古国与古代希腊文明之比较”。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经济:工商业发达,普遍使用奴隶劳动?古代?雅?政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6世纪?希腊?典?治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文化: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斯巴达:尚武的国家

?建立:公元前509年

?西方文明之源 ??罗马共?强盛:成为地中海霸主

?和国?斯巴达克起义

?危机???独裁统治建立:凯撒?古代罗马?建立:公元前27年 屋大维

??强盛:地跨欧亚非三洲?罗马帝国?

?分 裂东罗马帝国

??????(395年)西罗马帝国→476灭亡

??

???

??

???

??

???

爱琴文明:克里特岛——迈锡尼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以下问题: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2)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

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提问: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生:回答教师提问) 教师讲述:当我国正处在封建社会顶峰的时候,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怎样的呢?亚洲的其他封建国家又是如何建立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大化改新 1.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并向学生说明,虽然日本的自然条件不好,但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讲清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及大和统一日本的过程。 2.大化改新的背景: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指导学生看课文小字部分内容,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生:看课文小字内容并总结大化改新的背景) 3.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出示思考题: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启发学生回忆思考,比较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生:看书,找到大化改新的内容并在上面勾画。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化改新与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似之处)

4.大化改新的作用 教师总结: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生:自己谈谈对大化改新的看法。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成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最后总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B、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展示课件或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生:读图)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2.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看课文,思考问题,交流答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进行整理,列出提纲。 整理穆罕默德主要活动:

(1)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2)在麦加城传教失败;(3)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4)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3.阿拉伯统一的过程

引导思考: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 (生:思考、探究、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日出之国”(日本)与“新月之乡”(阿拉伯),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日本??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向封

??? 建社会过渡

??????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

? 一的国家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630年,兵临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 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知识与技能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能够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会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

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发展的进程。

投影显示课题: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投影显示《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示意图,明确法兰克王国的位置和现在在这一地区的国家。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教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讨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西欧的土地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跟随领主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势力,奠定了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3.请学生阅读“丕平献土”和教材导入框的小故事,讨论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如:布鲁诺最后就是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也与城市的重新兴起有关。

B、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线索: (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著名城市。 (2)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3)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2.请学生看教材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师总结:①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②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③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C、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投影显示《拜占廷帝国疆域图》,让学生对拜占廷帝国疆域有一个空间概念。 2.指导学生看教材内容,整理概括拜占廷帝国灭亡的过程。 学生归纳过程: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到处遭遇反抗―→国力衰弱,外患不断,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我们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西欧封建等级制??

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拜占廷帝国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等史实。

(2)利用当代世界地图,查找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习历史的能力。

(3)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探讨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的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用故事导入,然后采用图片辅助、图表归纳、课堂讨论等方式充分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探讨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与文化的联系,认识到战争中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增强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的传播。 难点

如何辩证地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节选特洛伊木马之战的片段导入。 (生:听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希波战争

1.多媒体展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扩张及希波战争的结果。

(生:识图,明确波斯帝国疆界及所包括地区,从而得出它是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2.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归纳希腊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 (生:归纳总结: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希腊军民的英勇战斗) 3.组织学生讨论希波战争的影响。

(生:讨论希波战争的影响,并列出提纲进行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希波战争在世界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生:看教材内容,理清线索) 2.多媒体显示《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生:看图识记)

3.补充材料:伊苏斯战役。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小字内容,并观看《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师生共同探讨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生:看相关内容,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小组推选发言人在班级发言) C、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多媒体展示《罗马的扩张》图,让学生了解2世纪时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图。 (生:识图) 2.看教材插图《罗马古道》、《古罗马时期建造的高架引水渠》和课本第38页小字内容,让学生认识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生:看图和教材内容,认识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3.让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学过的“丝绸之路”、两汉与大秦往来的有关知识。阅读教材后面的“自由阅读卡”《罗马帝国与东汉帝国》的史料。

(生:回忆旧知识,阅读史料)

4.结合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认识理解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生:自由讨论,并形成认识:战争充满着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 5.看课文第39页小字内容,了解罗马文化的传播。

(生:看教材内容,了解罗马文化的传播)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古代的战争,征服和统治,使得各地区之间特有的文化相互渗透,古代的文明也因此得到不断地传播。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今天世界文明的发展需要和平,让我们共同呼唤和平、维护和平吧!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错误!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知识与技能

掌握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中插图和地图的观察,形成识读图表的能力。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难点

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动画展示“0~9”这十个数字,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十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吗?”由此导入新课。

(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回答0~9数字的由来)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投影《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提问:连接亚欧的商路主要有几条?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物产和文化的交流?

(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地图,找出东西方的三条主要商路) (2)组织学生讨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讨论、回答: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发明传入西亚、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它们传到欧洲)

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1)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 (生:听故事)

(2)提问: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有何作用?

(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相应内容)

教师总结: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他们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简便,看起来清楚,演算便利,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和进位法。

3.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第42页小字内容。找出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相应内容) B、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到马可·波罗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

(生:思考: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你有何感想?) (2)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思考: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交通发达;元朝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

(3)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说,它(指《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

(生:讨论,回答:①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的各国的情况;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③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4)提出问题:“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的,

对此,你怎么看?”

(生:自由发表见解)

(5)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

(生: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对学生畅谈做恰当的点评。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错误!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本的有关插图《罗塞塔石碑》《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字母演进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基本教义,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等方面入手。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建议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之前通过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师生的互动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本课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应体现阅读与理解的结合;从教师的角度讲,应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1)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罗塞塔石碑上的一些古老文字的解读成功,打开了古埃及历史宝库的大门。

(2)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

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在我国受到法律保护。

重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亚洲文明的标志之一。

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1)产生的时间早:公元前六世纪。(2)随着佛教的向外传播,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特色的教派。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以后佛教逐渐同中国传统的伦理、宗教观念相结合。佛教与中国的道教、儒家孔子的伦理思想并称三教(释、道、儒),深入广大人民的思想、生活领域,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深远的影响。

难点

基督教的产生与基督教性质的演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屏幕显示金字塔图片,提问:金字塔是哪一文明古国的象征?(学生回答)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开始使用文字了。有了文字,人类的历史才变得容易理解。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揭开古老文字的神秘面纱。

[大屏幕显示课题]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及小字内容,回答问题。

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使用的文字为什么被叫做象形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用符号把客观物体的形象描摹下来的,即所谓“画成其物”,所以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教师强调:我们中国在商朝盛行的甲骨文,也属于象形文字。[大屏幕显示]如“马”就是根据马匹奔跑的形状描摹下来的。

2.(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楔形文字是由哪里的古代居民创造出来的?此后又被哪些民族所采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

(2)让学生动手实践:在一个泥板上用小木棍写上一句话或几个字,来体会一下什么是“楔形文字”。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小字内容,回答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创造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古代腓尼基人创造了世界第一套拼音字母,这是他们对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虽然腓尼基字母中没有元音,但它们却是形成阿拉米亚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基础。希伯来字母、古波斯字母、安息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东方文字,又是从阿拉米亚字母演化而来的。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

4.教师运用课件演示字母文字的演变(根据47页《字母演进示意图》制作),引导学生总结文字的演变过程。

(1)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后来经过多次演变,外形逐渐简化,

向字母文字过渡。它的24个单辅音的符号类似字母。

(2)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

(3)古代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

(4)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后来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练一练:根据第49页“活动与探究”看图分析:三种古文字各属哪种古文字?各产生于什么时间地点?(它们分别是楔形文字中的“山”,象形文字中的“哭”,字母文字中的“A”。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埃及,差不多同一时期,在古代两河流域产生了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

教师讲述:“圣诞节”大家并不陌生,圣诞节被定为12月25日,是源于基督教关于耶稣的传说。当今世界有三大宗教,下面我们一一学习。

B、世界三大宗教

[大屏幕显示]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看课文第47页内容,在书上标出佛教的创始者、形成的时间及地理范围。佛教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教义是什么?后来如何传播开来?

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种姓制度使得当时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运用课件展示课文第47页《佛教教义》图,鼓励学生用英语朗读,然后讨论回答:国王们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佛教要求人们“忍耐服从”以脱离苦难,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课文第48页《佛教的传播》路径: 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2.基督教:基督教会形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区?它的教义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现行“公元元年”是根据什么传说定下来的?(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时的巴勒斯坦一带,其教义要求人们忍受苦难,与佛教相似;根据“耶稣出生”的传说,把他诞生之年定为公元元年;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3.伊斯兰教:从课本中找出伊斯兰教的创始者、形成时间、地点、主要教义和经典。 4.指导学生阅读第50页“自由阅读卡·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补充介绍“圣石”的传说:图中的圆顶清真寺是著名的岩石圆顶清真寺。大殿地上有一块巨石。相传穆罕默德有一次在夜间骑马来到这里,骏马在石头上腾空一蹬,将他送到天上,因此这块巨石被认为是穆罕默德升天之处。

[练习巩固]

根据课本第49页“动脑筋”:你能说出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吗?

答案:佛教的“浴佛节”“成道节”“涅槃节”,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在时间许可的条件下,建议介绍“腊八粥”和“浴佛节”的关系。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代文字的特点,了解了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了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响。懂得了宗教信仰、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古代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古老而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神秘的??腓尼基人创造的文字为欧洲的字母?文字?? 文字奠定了基础

????????

?

?

1世纪,耶稣创立???

世界三大宗教教义:“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升

?基督教?

?? 入“天堂”

?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教义:信仰唯一的神“真主”

???作用: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传播:东亚、东南亚地区

知识与技能

(1)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2)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4)列表归纳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归类的方法。

(5)分析比较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6)从对古典文学戏剧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

(7)让学生讲述《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建议学生上网查阅阿基米德的相关资料,举办一次以“忠于祖国、献身科学”为主题的班会。

(2)建议学生阅读《如何鉴赏诗歌》、《如何鉴赏戏剧》等书,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领略古典艺术的意境。

(3)举办故事会,讲述《天方夜谭》的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选择文学作品的某一片断,让学生自导自演,活跃历史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

(5)推荐学生登录www.people.com.cn,以不同角度欣赏巴黎圣母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建筑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阿基米德科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古希腊人所创作的悲剧作品是近现代的悲剧无法比拟的,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也是现代人很难模仿的。通过介绍和讲解,使学生对我们先人的文化成就尊重赞美,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

(3)现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是对古代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同世界上其他文明共容、共处、相互学习的思想,并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重点

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难点

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联系第8课内容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记录古代人类生活的两种文字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的建筑是聚集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些风格独特的著名建筑以及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及其重大发现、色彩斑斓的文学与戏剧,可以让我们学到哪些有趣的知识呢?

(生:思考上一节课学习的文字与三大宗教)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杰出的科学家 1.阿基米德

让一名学生讲述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生:(1)杠杆定律;(2)浮力定律;(3)螺旋式水车)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生:科学需要探索,探索离不开思考,善于思考使阿基米德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的问题:“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科学就是力量……科学能改变世界面貌……杠杆原理产生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

2.亚里士多德

指导学生阅读第51页小字内容思考: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会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生:看书思考,积极回答) B、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简介《荷马史诗》的创作背景。 让两名学生分别讲述《伊利亚特》、《奥德赛》的故事梗概。 提问:为什么后人把《荷马史诗》称作英雄史诗?

(生:听老师讲述;讲故事梗概;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 归纳指出:“史诗”是指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的社会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俄底浦斯王》的作者及作品特点。 (生:看书,回答问题) 3.《天方夜谭》

让学生讲述自己熟知的《天方夜谭》的精彩片段。 (生:讲述故事,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代表) C、著名建筑 1.麦加大清真寺

展示麦加大清真寺图片,并进行简介。 提问:麦加大清真寺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生:仔细观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2.巴黎圣母院

多媒体展示巴黎圣母院图片资料,让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内容,思考哥特式建筑特点。

(生:根据图片和“自由阅读卡”内容,回答问题)

结合第55页“活动与探究”,讨论中国古典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各有什么特点?

(生:小组讨论,总结)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阿基米德?

?发明螺旋式水车杰出的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二)????

《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文学与戏剧?《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代表作《俄底浦斯王》

??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著名建筑?

?巴黎圣母院: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知识。通过列表归纳“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归纳历史问题。

(2)指导学生预先上网查阅“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资料,推荐《如何鉴赏绘画》《如何鉴赏戏剧》等书目以丰富拓展本课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设问、读图、说作品、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养成探究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历史过程的快乐。

(3)学习历史还应该把地理知识融合在一起,历史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地图和空间思维的学习和掌握。注意教会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科技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重点

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有人说,如果他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会一手拿着奥斯卡金奖,一手拿着诺贝尔奖。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多才多艺的达·芬奇。达·芬奇有哪些伟大的成就呢?文艺复兴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文艺复兴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文艺复兴的背景是什么? (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1y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