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 复习材料

更新时间:2024-01-31 12: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

第一章 心理测评概述

第一节 心理测评的基本概念

心理测评: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评的三个特性:

①间接性。心理测评往往是通过人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心理特质。

②相对性。作为任何测量而言,都必须有参照点这一测量要素,即把事物及其属性数量化时,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每个人的心理测评结果都在一个连续体上占据一个位置,我们只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上对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水平作出判断,所以说心理测评又是相对的。

③客观性。对于任何测量,客观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心理测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为什么在中小学教育中需要使用到心理测评? 首先,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

第二,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和“学”的过程。

第三,要想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不断地改进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材和教法。 第四,教育中学生的选拔离不开心理测评。

第五,教育领域的定量化研究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是心理测评的结果。

最后,为了使心理测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充分而有系统地发挥,在中小学校建立

学生心理档案将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学生心理档案: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描述和评价。

一方面将结果分类保存,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因材施教的主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建立动态的档案,即将学生的每一发展阶段的新的信息不断存入档案,作为教育效果、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第二节 心理测评的测验技术

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领域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 / 17

题目难度 项目分析 题目的区分度

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

测验 信度评估 质量评估 分半信度

评分者信度

内容效度

预测效度 效度评估 效标关联效度

同时效度

构想效度

对一个测验的质量评估,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项目分析、信度评估和效度评估。 ①项目分析:对通过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团体在每道题目上的反应结果做出的分析。 项目分析的目的:筛选题目,保证题目的质量。

项目分析一般从题目的难度和题目的区分度两个方面进行。

▲题目的难度。测验题目的难度一般以全部被试团体中正确回答的人数比例来表示。

0 0.5 1 极难 适中 极易 一般来说,一道题目的难度是否适宜,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测验的目的在于选拔和安置人员,一般情况下难度值接近0.5是比较理想的。这时的0.5是指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而并不要求每道题目的难度均为0.5。 题目的难度最好也是呈正态分布,即难题和易题少,中等难度的题目多。如果题目是选择题,那么题目难度一般应高于随机答对的的概率值。比如四选一的选择题,随机猜对的概率是0.25,那么如果实际得到的难度值居然不到0.25,则说明题目有问题或者题目太难,这样的题目一般不保留。 ▲题目的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一般情况下题目的区分度是以题目得分和效标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的,因此,计算得到的区分度会在-1~+1之间变化。

-1 0 +1

被试在题目上的反应与说明题目说明题目具有相当 在效标上的反应一致性对于水平理想的区分度,或很低,或者出现在题目反高低的被者说被试在测验题 应上低水平的被试,在效试不具有目上的反应与在效标的反应上反而是高水一点儿区标上的反应完全一 平的反常现象,这时意味致,在题目反应上分度。 着题目出现问题,应予以高水平的被试在效 检查,或者修改后保留,标上也一定是高水或者删除。 平的。 一般也应结合测验目的考虑:就教育测验而言,若目的在于考察被试者对某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水平,那么以内容的重要性为主要考虑因素,题目的区分度并不重要,只要不出现负值即可。而对于一般的测验来说,区分度达到0.20以上基本上就属于可接受的范围。

2 / 17

②信度评估。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或者说是同一测验对同一被试者前后几次施测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随机误差越大,测验结果一致性越低,于是测验的信度便越低。

复本信度:编制与原测验完全等值的平行测验,即复本。然后将测验及其副本施测于同一组被试,计算两组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绩测验所报告的信度在0.92以上,智力测验在0.90以上,客观人格测验在0.70左右,创造力测验几乎不可能超过0.50,投射测验最低,只有0.20或更小。 ③效度评估。

效度:代表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的被试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效度一般分为三类: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想效度。 ▲内容效度:测验内容的适当程度。

评估测验的内容效度通常是采用专家判断的方法,一般包括三个基本过程:首先是详细描述与测验所要测量的人的心理特质相关联的全部行为领域,即测验的内容范围。专家判断的第二步是明确每一测验项目所涉及的目标和内容,确定每一类目标或内容的相应题目数量及其分数在测验总分中所占比例。最后,对测验题目的结构域测验内容范围的结构的相似程度做出评判。相似程度越高,说明内容效度越高。

在能力倾向或人格等测验类型上,内容效度一般没有用武之地。 ▲效标关联效度。确定一个测验用于决策时的效度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检验其结果与决策后的结果的关联程度。,比如用大学生的学年成绩来检验高考的效度,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来检验职业选拔测验的效度等。学习和工作成绩等这些用于检验效度的参照标准,就叫效标。效标关联效度由此而得名。 ▲构想效度。智力、人格、兴趣、动机等,这些理论上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或特质,就被称作构想。评估测验的构想效度,就是要检验一个测验对其理论构想测量的准确程度。 以相关方法得到的测验的效度值,其值在0~1之间波动,越接近1,测验有效性越高。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测验的效度值都不会太高。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测验的效度值都不会太高,一般在0.3左右,少数达到0.6~0.7的水平。

测验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测验编制者,同时也取决于测验使用者。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统一指导语。主试必须严格依照指导语,避免自己发挥,对被试的态度和语气力求一致。 ②统一时限。被试应该在要求的时限内结束测验,对任何被试均无例外。 ③统一评分。评分的客观和公平是测验结果可靠与否的重要保证。 ④建立常模。所谓常模,是指对测验分数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参照标准。 对待心理测验的正确态度/如何解释测验结果? 对于心理测验,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测验万能论,另一种是测验无用论。前者盲目崇拜测验;后者认为心理测验误差大,根本没有科学性。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片面的。心理测验技术较之心理测评的其他技术而言更为客观和有效。不过心理测验不是心理测评的唯一方法,更不是万能的方法,因此我们通常是将测验结果作为辅助决策的依据之一,在决策时还应该结合其他测评技术、结合个体的其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三节 心理测评的非测验技术

心理测验之外的所有心理测评技术统称为心理测评的非测验技术,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①观察法:观察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现象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3 / 17

Eg.在教育、教学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游戏、劳动等活动中或在考试、比赛、日常生活等各种情况下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通过观察教师上课提问及学生回答情况,分析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

观察法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 ▲自然性 ▲直接性 ▲科学性 观察法评价:

▲优点:观察法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因而既可以把握全盘现象,又能注意到特殊的气氛和情境;可以获得被试最自然的表现;对于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观察法是相对最适合的资料收集途径;在被试合作性较低的时候观察法也比较适用。

▲局限性:观察法得到的资料和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个人能力和水平因素影响,观察者的反应偏向会严重影响观察法的准确性;观察法成本较高。 ②访谈法:主试通过与被试之间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有关被试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阐述访谈法的特点及优势与不足。 访谈法具有以下特点:

▲互动性。整个访谈过程是主试和被试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过程。 ▲技巧性。访谈技巧的掌握对于提高访谈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客观性。访谈法是一种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收集的方法。访谈法的一系列过程都是遵循一定的系统程序进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访谈法的客观性。 访谈法的评价:

▲优点:访谈法可以获得丰富广泛的资料;访谈法收集到的资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局限性:主试个人特点与对访谈内容的理解及访谈技巧的掌握方面都可能对被试的回答产生影响;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及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体验或心理过程等资料不宜采用访谈法;由于访谈过程的互动性与灵活性,使得访谈法的标准化程度降低,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③问卷法:通过书面的形式、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 结构化问卷: 限制型问卷,由封闭题构成, 每个问题都有若干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试不能随意回答。 卷

型 非结构化问卷: 由开放题构成,允许被试自 由反应,问题后面不限定选 择答案。 问卷法的评价:

▲优点:与访谈法和观察法相比,问卷法目的性更强、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计更为精确科学、标准化程度更高。它比观察法更加经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收集大量的数量化资料,结构化问卷的结果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省时省力。并且,一些敏感性问题,也可以通过问卷法填写。

▲局限性:问卷法问题固定,灵活性较差,不如访谈法和观察法;其深入性也不够,很难像访谈法那样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4 / 17

问卷法与心理测评的测验技术的区别:(优势)问卷法所涉及的研究范围比心理测验更广,

其形式更灵活,适用于心理测验力不能及的有关态度、动机、需要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 (劣势)问卷法没有严格的标准化,通常没有常模,分数解释的科学性比心理测验要低。同时,问卷法所采用的问卷没有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的测验,可靠性和准确性均不如心理测验。

怎样看待网上的心理测验?①无信度②无效度③无项目分析

第二章 中小学生能力测量

第一节 能力理论概述

【智力二因素论】

最早对智力进行理论阐述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他认为智力结构由智力一般因素(G因素)和智力特殊因素构成。但他始终强调一般因素是智力的核心,而特殊因素只在特殊工作或特殊活动中才会表现出来,因而只具有偶然的意义。 【智力多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维度:

①内容因素: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类刺激。 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②操作因素: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方式与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

③结果因素:指心智活动的产物以及对各类刺激的反应结果。包括: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化、涵义。 这5种内容因素、5种操作因素和6种结果因素的变化组合可以产生5*5*6=150种心理能力,成为智力结构的主体。

第二节 智力测验

自1904年斯皮尔曼提出智力G因素的存在之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出于鉴定是否应给与特殊教育的低常儿童的实际需要,合作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最初,比奈用心理年龄来评估个体的智力。 比率智商: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比率智商对于成人并不适用,因为成人的智力到一定年龄后稳定下来,意味着他的心理年龄趋于稳定,而实际年龄却在持续增长。

Eg.一个人在18岁时智力发展到了顶峰,此时心理年龄亦为18岁,则其比率智商为

18/18*100=100,而10年后他的智商降为18/28*100=64,20年后更降为18/38*100=47,以此类推,结果显然荒谬。

离差智商:以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人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来标定他的智力水平。

Eg.设团体平均水平的智商为100,将个体水平与团体水平相比较,智商大于100,说明个体水平高于团体水平,反之同理。并且,智商与100之间的差异大小,直接反应了个体在所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高低程度。

离差智商如今被广泛用作智力测验的评估指标。 智力测验结果表明:在一般人群中智力高者或低者均占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

【个体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韦克斯勒量表

比奈—西蒙量表从2岁到18岁每个年龄段有三道题,共51题。

5 / 17

韦克斯勒量表

①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1939年编制第一个成人智力量表。 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该量表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向较低年龄水平的扩展,适合6~16岁儿童。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中译本由林传鼎、张厚粲等人提出并于1981年底初步完成修订工作。 【团体智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可分成三个水平 ①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瑞文1938年编制出版,适用于5岁半以上智力发展正常的人。 ②瑞文彩图推理测验

瑞文1947年编制出版,适用于幼儿和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低水平的瑞文测验。 ③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最初编于1941年,经两次修订成为现在的形式。适用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高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的优点在于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很宽,而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

第三节 能力倾向测验

能力倾向:指天生或遗传的、并不直接依赖于专门的教学或训练的潜在的能力趋势。 ①【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

相当于我国的高考,是大学录取新生的一项主要参考依据。

SAT测量的目的不在于总结学生在中学时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与预测学生是否具备大学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向于在哪些专业领域更具优势,因此SAT筛选题目的主要依据是预测外在效标的有效性,测验材料一般避免过多依赖具体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而是迁移到各种广泛情境的技能和材料上,学生则必须把他的知识能力应用到新异的情境。 SAT包括两部分内容:语言和教学,SAT题型皆为多重选择题。 ②【分辨能力倾向测验(DAT)】 包括八个分测验:

★言语推理:预测个体是否适宜从事高深的科学研究工作。 数的能力 抽象推理

文书速度与准确性

★机械推理:该测验结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分数普遍低于男生。 空间关系

语言运用:拼写

★语言运用:文法:该测验的内容和形式更近乎于成就测验。 除了文书速度与准确性测验之外,DAT的分测验基本上是能力测验,可团体施测。根据常模,每一个体在测验上的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位数后,可绘制个人能力倾向剖面图。该剖面图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从而更能了解某些学科学得好或不好的原因,进而有效选择自己今后的教育和职业方向。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DAT尚不足以做出明确决策,应同时结合其他资料,如兴趣测验结果、学业成绩、个人志愿、家庭背景等进行综合考虑。

6 / 17

第四节 特殊能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包括:音乐能力测验、★美术能力测验、机械能力测验 美术能力测验包括:梅尔美术判断力测验、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 【梅尔美术判断力测验】 每个项目都由两幅图片构成,一幅是公认的杰作,另一幅是在某些方面对此杰作稍有歪曲的作品。测验指导语中简要指出了两幅图片的差异,要求被试在两幅图片中选出更好的一幅。 本测验只是考察美术能力和预测美术成就的一个必在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格雷福斯图案判断测验】

取材于二维或三维的抽象图案,每一个项目包括二至三个同一图案的变式,它们在整体性、平衡性和对称性方面有所区别,要求被试判断哪一图案最好。 该测验没有提供足够的效度证据。

第三章 中小学生人格测量

第一节 人格理论

【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应从两个维度来解释和定义气质,其一是内倾——外倾维度,其二是稳定——不稳定维度。

艾森克对于内倾——外倾的理解是以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阐述为出发点的。他认为,气质的内倾——外倾维度是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平衡性的机能。外倾者的特点是抑制过程出现快、表现强、持续时间长,而兴奋过程则慢、弱、不持久。内倾者的特点与外倾者的特点恰恰相反。因此,当面对同样的外界刺激时,外倾者的大脑皮层被唤醒而开始兴奋之后,很快就会出现抑制;与内倾者相比,他们所能接受的有效刺激量明显要少,更容易产生适应。可见,同样的刺激量,却很可能使内倾者感觉负荷过重而回避刺激,同时又使外倾者感觉没有得到满足而渴求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外倾者更愿意社交,更追求变化;内倾者更喜欢安静,更愿意独处。

稳定和不稳定维度,艾森克又将之称为神经质。这一术语和情绪性、稳定性、焦虑和内驱力等概念是极密切相关的。他试图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来解释神经质,并以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面对一定刺激时,神经质水平高的人和一般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出于同样高的紧张水平;刺激消失之后,一般人很快从紧张状态恢复正常水平,而神经质的人却仍然持续保持紧张,也就是说,他们的紧张程度在任何时候都与一般人在应激状态下是相同的。艾森克认为,神经质就是高焦虑或高驱力。 联系到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艾森克发现它们与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变化组合后产生的四种气质类型在外在表现上有相当的一致性,他把其中的关系以图解形式表现出来。(见下图)

理解

7 / 17

记 住 坐 标 !

内倾 粘液质 稳定 多血质 外倾

抑郁质 不稳定 胆汁质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首先从特质的角度来讨论性格。

第二节 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人格测量最常用的形式。所谓自陈,就是让被试自己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

自陈量表的基本假设是:只有被试自己最了解自己。 自陈量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自陈量表自问世以来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批评是认为这种自陈量表的回答可能是歪曲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会出于自我防御的心理而掩饰自己的真实倾向,于是问卷回答常常会带有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捏造。对于自陈量表的另一个批评是认为被试的答题偏向或习惯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最突出的例子是人们往往不立足于“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来作答,而是立足于“社会要求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来作答。显然,这样的倾向性使测验的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自陈量表的设计者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在问卷中增设“测谎”题来检查被试答卷的有效程度。并且在每一份答卷的指导语中,设计者一定强调要求被试诚实作答。

应用比较广泛且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自陈量表形式的人格测验主要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该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以其关于人格的16种特质理论为基础编制而成的,1970年美籍华人学者刘永和在卡特尔的赞助下与伊利诺大学人格与能力研究所的梅吉瑞合作修订出中文版。

16PF答案一般无正误之分。16PF的测题分别针对16种人格因素进行测量。测验采取模板计分,先得到16种人格因素的原始分数,查测验手册的常模表后转换成标准十分,然后据此在剖析图上找到相应圆点,最后将各圆点连成直线,即可得到一个人的人格轮廓线。 此剖析图中所示的16种人格因素的含义如下:

8 / 17

16种人格因素 乐群性 聪慧性 稳定性 恃强性 ★兴奋性 高分者 和蔼可亲,与他人合作和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喜欢社交和群体活动。 聪明,富有才识。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好强固执,独立积极,自视甚高。 活泼健谈,热心而富有感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有恒负责,做事尽职,细心周到,有始有终,多喜埋头苦干。 明显敢为,少有顾忌,有毅力。 感情用事,心软而易感动,耽于幻想,不务实际。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斤斤计较。 狂放不羁,近乎冲动,可能富有创造力。 精明能干,处事老练,行为得体,冷静客观。 忧虑抑郁,烦恼自扰,通常患得患失,沮丧悲观。 自由激进,不拘泥与现实,喜欢批评现有的一切。 自立自强,当机立断,能自作主张而不依赖与他人。 知己知彼,自律严谨,通常言行一致,能够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动 紧张困扰,缺乏耐心,对一切缺乏信念。 严谨而不苟且。 低分者 缄默孤独,对人冷漠,喜欢独处,有主见,思维迟钝,学识浅薄。 情绪易受环境支配,易激动。 谦逊顺从,行为温驯。 严肃谨慎,沉默寡言,做事深思熟虑,认真而又可靠。 苟且敷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工作方式灵活有实效。 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自我意识过强,凡事采取观望态度。 理智、看重现实,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问题。 信赖随和,善解人意。 现实而合乎成规,力求现实稳妥。 坦白直率,天真幼稚,思想简单,与世无争。 安详沉着,有自信。 传统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服从权威,反对新思潮。 随群附和,依赖团体支持,易放弃自己的主见。 矛盾冲突,不顾大体,自制力差,又不远考虑礼俗和他人的需要。 心平气和,闲散宁静,通常知足常乐,缺乏进取心。 有恒性 敢为性 敏感性 怀疑性 幻想性 世故性 忧虑性 实验性 ★独立性 自律性 紧张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上述16种人格因素的分数不能孤立的解释,因为每种因素分数的意义和重要性,有赖于其他因素的分数高低或全体因素的组合方式。因此,在评定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时,一方面可以凭有关因素的分数高低予以评估,另一方面必须参考其他人格因素的状况进行全面考察。

16PF不仅能明确描绘16种基本人格特征,而且还能根据实验统计结果所得的公式,用有关因素量表的标准分数推算出四种次元人格因素的得分,具体如下: 四种次元人格因素 高分者 易于激动,焦虑,对于自己的境遇常常适应与焦虑性 感觉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降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内向与外向性 外倾,通常善于交际,不拘小节。 安详机警,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但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 常常过分现实忽视了许多生活的情趣,遇到困难,有时不经考虑、不计后果便贸然前行。

低分者 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事事知难而退,不肯奋斗提高。 内倾,通常羞怯而谨慎,与人相处拘谨而不自然。 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到问题需反复考虑才能决定,但平时较为含蓄敏感,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 9 / 17 四种次元人格因素 高分者 独立、果敢,锋芒毕露,有气魄,常常低分者 常常人云亦云,优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性强,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别人的欢心。 怯懦与果断性 自动寻找可施展所长的环境或机会,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创能力。 16PF还可以对被试的心理健康状态、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特征及创造力强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评价。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该测验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在其人格理论基础上于1975年编制而成。北京大学陈仲庚等将其修订为中文版,并取得中国常模。艾森克人格问卷中文版共85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是”或“否”答案无所谓正误。

由于艾森克在其关于人格的理论阐述中,将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变化组合产生的四种气质类型和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联系起来,因此,EPQ又可以从上述结果中推论出被试在以下四种气质类型上的倾向性:

胆汁质 精力旺盛,生气勃勃,热情,开朗,积极,坦率,刚强。 动作敏捷,灵活好动,热情,活泼,兴趣广★多血质 泛多变,善于交际,富于同情心,乐观,适应性强。 粘液质 沉着冷静,稳重踏实,善于克制忍让,坚强而有耐性,生活有规律。 敏感,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情感深刻持久。 缺乏活力,行动迟缓,为人拘谨,因循守旧。 意志力薄弱,易屈服于挫折,性情浮躁。 易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情绪不够稳定。 抑郁质 多愁善感,情感脆弱,萎缩而孤僻。 第三节 投射测验

所谓投射,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

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亦即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其基本假设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其原因且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投射测验:一般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表达他的反应,而他的人格特征便会在无意识中泄露出来。因此对他的反应结果的分析,便可推断他的潜在人格类型。 试述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优点:和自陈量表相比,投射测验可以对人的内心作深层的探索,并且测验的表面效度较低,可以很好地防止被试做大的掩饰倾向。

缺点:测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缺乏充分的常模资料,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测验原理深奥复杂,一般人不易使用。

目前常见的投射测验主要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和逆境对话测验。 【罗夏克墨迹测验】

20年代,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首先运用这种技术对人格进行诊断。 罗夏克墨迹测验包括10张墨迹图片,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主题统觉测验】

该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于1935年编制而成。测验包括30张内容隐晦的黑白图片,另加一张空白图片。

10 / 17

主题统觉测验的基本假设是:个人面对图画情境所编造的故事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测验结果的具体分析通常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主角本身

主角的动机倾向与情感 主角的环境力量 结果 主题

兴趣和情操

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克墨迹测验一样,是应用最广泛的投射测验之一。 【逆境对话测验】

该测验是罗桑兹于1941年编制的,由24张类似卡通片的人物漫画构成。

第四节 人格评定

人格测量常用的第三种形式是人格评定。表达评定结果的标准化程序叫做评定量表。 评定:由评定人通过观察来给被评定人的某种行为或特质确定一个分数。 评定量表一般包括一组用以描绘个体的特质或特征的词或句子,要求评定人在一个多重类别的连续体上对被评定人的行为和特质做出评价和判断。 评定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数字评定量表:评定人根据被评定的某种属性在被试身上的表现作出评定并赋予数字值。

②图表评定量表:要求评定人在一个描述某种行为或特质的连续体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反映被评定人具有这种行为或特质的程度。 ③标准评定量表 ④强迫评定量表 ⑤检核表:这是一种相对直接的而且经常是有效的获得被试的问题及特征的方法。它也是一种自我报告的工具,当被试合作较好且具有自知之明时,该方法尤其有效。 常见的人格评定量表主要有:

【萧孝嵘品质评定量表】萧孝嵘根据莱德的内外向品质量表修订而成,共40题。 【形容词检核表】现常用的为高夫等人编制,有300个形容词。

第四章 中小学生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测量

第一节 兴趣测验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做到哪些方面?

①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给学生适时地鼓励与表扬。

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 ③授课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兴趣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教师的影响:不少学生喜欢某个学科是因为老师课讲得精彩易懂或是喜欢该任课老师,将对老师的喜欢的感情移植到了学科学习上。 ③学科本身的作用:对学科本身的价值的认同。

11 / 17

中小学生兴趣特点:

①学生的兴趣到中学阶段才逐渐形成和稳定: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个体早期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到15岁以后才逐渐平稳。 ②人的兴趣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③职业兴趣

了解学生兴趣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①观察法 ②谈话法 ③问卷调查法。

兴趣量表最早出现于1915年,卡耐基工学院的迈纳第一个对兴趣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一个兴趣测量问卷。

常用兴趣测量量表有: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库德兴趣问卷。 【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 1927年版 1974年, 适用于男性被试 斯特朗的学生在斯特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朗职业兴趣量表的基 1933年版 础上进行了修订 适用于女性被试

男女通用的

斯特朗——坎贝尔兴

趣问卷

斯特朗建立了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兴趣问卷。 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SCII)的结构:

共325题,包括职业、学校科目、活动、娱乐、团体类型、两种活动的偏好和个性特征七个方面。

量表根据五种测量计分: 第一,实测指标

第二,特殊量表。包括:学术合适性量表、内外向量表 第三,总体量表 第四,基本兴趣量表 第五,职业量表

SCII的信度较高,间隔一星期和间隔一个月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90和0.80以上。

在效度上,对事业人员和学者施测时效度较高,可较好预测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但对体力劳动者施测效度较低。

SCII不能有效地预测被试的工作成就,因为工作成就亦与职业能力、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库德兴趣问卷】

库德兴趣问卷包括五个分量表: 辨别量表 职业兴趣评价 职业量表

大学主修课目量表。用于比较被试与不同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的相似性。 实验性量表

12 / 17

第二节 态度测验

态度: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情境或他人所持的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反应倾向。 学习态度: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行为倾向。 【明尼苏达学校态度调查表】

1983年由奥格村主持编制,分高级、低级两种形式。 低级:适用于小学1~3年级儿童

高级:适用于小学4~6年级和初高中学生 明尼苏达学校态度调查表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低级形式只考虑一个方面:高兴——不高兴 第一部分测量学生对学校内各种事情的态度

高级形式考虑两个方面:高兴——不高兴 重要——不重要 第二部分测量学生在学校中的感觉

第三节 价值观测验

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人们关于人生目标和信仰的观念,是人们关于某事物或某活动对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实用性、价值的一种判断,是我们用以测量事物好坏利弊的准绳。价值观的萌芽一般是初中阶段开始的。

阿尔波特和费农根据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的个性类型理论而把人们的价值观分为六种类型: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日本的学者把日本人的职业价值观分为九种类型,其中经济型是指确信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钱买到,把赚钱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 了解学生价值观的途径有哪些?

①作品分析法:通过对个体的日记、著作及其他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②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跟踪研究和历史事件的研究来分析。 ③量表法:通过量表问卷的测量来确定。 《青年价值观自测问卷》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参照“都市青少年的价值观而编制成的价值观自测问卷。”该问卷的结果解释:青年人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①遵从或非遵从社会规范;②自我或他人导向。由这两个维度,可以划分出四种价值观类型:①踏实型 ②从众型 ③功利型 ④冷漠型

第五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①对现实的充分感知 ②健全的自我意识 ③自我控制的能力 ④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⑤自尊和认可 ⑥和谐的人际关系

13 / 17

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相关理论: ①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冲突理论 ②阿德勒的缺陷补偿理论 ③霍妮的焦虑理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霍妮认为:过度的焦虑使得一些人追求成功的需要发展的如此迫切与强烈,以至于现实总是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焦虑,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心理变态或精神障碍。 ④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发展理论

该理论提出:人在青年期(12~18岁)形成自我同一性。 ⑤罗杰斯的自我不协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自我概念的协调统一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试述罗杰斯的自我不协调理论的核心内容。

罗杰斯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另一个是理想自我,是一个人心目中所希望的自我形象。而当实际上的自我与希望中的自我不相符合时,就发生了自我的不协调状态,这是一种紧张的内在的混乱状态,其后果就是适应不良,出现持续的焦虑。如果焦虑长期得不到缓解,心理障碍就会产生。 罗杰斯还指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并且使人始终表现出实现自我的倾向。

心理健康的保护策略中的: ▲合理化作用是指:当个体追求某一目标而又达不到时,以歪曲事实的方法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Eg.“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阿Q精神胜利法”

▲升华作用:改变现有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更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有利于社会的活动表现出来。 Eg.“化悲痛为力量”

▲正视作用:对目前自己所面临的焦虑情境,不是一味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服自己去正视它,并且进一步地去主动驱散它

第六章 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第一节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加强中小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为对学生个别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信息,有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诊断、分析、解释、评价,有助于确定心理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形式。 论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

①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③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④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14 / 17

第二节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心理辅导老师只有遵循正确的建立心理档案的原则进行建档及使用,才能一步步接近乃至最终实现工作目标。

阐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首先是指要有科学态度,也就是要有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

测验是有用的工具,目前,它刚刚在我国兴起,在一些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测验多半是游艺性的,不能正式拿来使用。我们必须选用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和修订的心理测验。 ②系统性原则

首先是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其次是指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方面要前后一致;此外还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追踪研究,尽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建立档案时断时续不符合系统性原则。 ③发展性原则

要把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档案。在个性、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要定期进行施测和分析,所提供的学生情况要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④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首要原则。如果领导、老师或家长确实需要了解心理档案的内容或使用心理档案,则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或者由心理辅导老师向其讲清楚使用原则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对里面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重新编制。 ⑤教育性原则

简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 因此,在建立和使用心理档案的过程中都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如在施测时不能夸大测验的作用,或者为了获得学生过去的经历,对其伤心往事寻根问底。

总之,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建立和使用档案时都要考虑,这样做是否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否有利? ⑥最佳经济原则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三节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程序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哪些一般程序?

①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是指能从中解释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大致应包括两大方面:▲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②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

不能采用那些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游艺性测验,要采用标准化测验。 ③结果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

在选择了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之后,就要对每一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并结合其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心理档案。

Eg.智力测验中测得IQ是120,则分数解释时应说明该生的智力在同年龄群体中处于中上水平,只要好好努力,肯定能成功。

15 / 17

第四节 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阐述小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建议。

①对智力超常的儿童的教育,可采用跳级、丰富课程内容、开设特别班来进行。 ②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主要是优先发展其智力,可以让他们进特殊学校或设立特殊班。部分落后儿童还具有体相的特征。

③对智力与学业成绩表现不一致的儿童的教育建议 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只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

智力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建议对其着重加强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要结合其现实 智力与学业成绩 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表现不一致的情况 智力较差成绩较好的学生: 此类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较好,建议发展其智力。 ④对智力与学业表现一致的学生教育建议 智力好、成绩好 智力与学业成绩 智力一般、成绩一般 发展智力 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再加表现一致的情况

强其非智力因素培养 智力较差、成绩亦较差 小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

①按照每个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做好小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

②根据不同年级的智力、个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第五节 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要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确定适当地教育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中学生生心理特点: ①生理特点:中学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迅速,变化急剧。 ②心理特点:

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增多加深,学习方法多样复杂,在集体中的关系、要求、地位发生了变化,青春发育期的外形体态的急剧变化以及生理机能,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等,使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童年期未曾有过的一些心理特点。

总的说来,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表现为: ①观察积极主动,精确性日益提高; ②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③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④有热情、自制力差、易冲动; ⑤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

⑥兴趣开始分化,理想尚不稳定,世界观正逐步形成。

理解 16 / 17

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中个性特征方面的建议:

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初中阶段可塑性很大,到高中一、二年级时便趋于成熟或基本定型。研究表明,在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化的积极结果在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上越来越得到明显的反映。因此,抓紧中学生个性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工作,是促进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对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塑造,可通过以下的途径: ①要使学生认识到不良个性的危害性; ②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自我分析的方法; ③要指导学生交友,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④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调节技术,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帮助其解决心理冲突,排除心理障碍,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档案的正确使用:

①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②要对各班或各年级的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该班或该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和学校制定教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③利用学生心理档案所提供的信息,开展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

17 /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1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