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语文发展性非正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19 00: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发展性非正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报告(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整体性发展置于第一位。学生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一个有力保障,要想在评价活动中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就要将学生的发展置于优先位置。

融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能力等。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明确要求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才能最有效?如何才能让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地、兴趣盎然地投入于语文学习呢?发展性评价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发展性评价体系是一种新型的、面向学生未来的评价制度,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而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未来状况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强调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方式。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进行了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改革,逐步构建了一套有别于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等正式评价,以档案袋评价、实作评价、苏格拉底式评定等多种非正式评价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多向评价过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一.反思传统的语文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新的评价观和评价标准。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评价制度滞后的矛盾已成为现今新课程实验涵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势必引起学生评价的一系列变革。因此,反思过去学生评价中的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前提与条件。

1.评价功能:鉴定甄别,选拔淘汰

这种评价回避了教育的价值问题,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者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学生也总在追求更高的分数,而对于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缺少对思维过程、情感态度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装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学生所获得的往往就是一些死的、被割裂的语法、词句等的认识,不可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创造精神。

2.评价内容:注重知识,忽视综合素质

语文一本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长期以来,学生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尤其是书本知识,大量重复的填充、记忆、分析充斥其中。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单一、呆板、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也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评价方法:用纸笔作业和考试

“应试教育”导致了纸笔作业与考试成为了学生评价的主要方法。因为语文

学科的综合性和内涵的丰富性,这种以简单的量化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学习状况,必将呈现出僵化、简单和表面化的特点。语文学习的生动性、丰富性,以及学生发展的鲜明个性特征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了。

4.评价主体:师评为主,忽视自我、同伴、家长评价

长期以来,老师的评价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是绝对的权威。这种被动接受的评价过程,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说起,大都持冷漠、被动、消极或恐惧、逃避的态度。对老师评价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传统学生评价无法促进学生全面素养提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成了我们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课题。

二.构建发展性非正式评价的目标体系——强调改进与激励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学生评价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思想,是站在评价者生命发展的高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更注重的是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作出选择,激发信心。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和自己,逐步形成科学实效的评价机制,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善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技能,完善教学过程,以达到师生的自主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馈调节。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沟通方式,将评价结果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从而促进其改进提高。

2.展示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优劣、效果的好坏始终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这种渴望得到对自己学习结果肯定的心理趋势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在评价中,如何重视这一心理反应,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新课程评价中,我们把评价活动当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从而评价的促进改进与激励功能。

3.记录成长。发展性学生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尤其重视质性评价,如档案袋记录、分项考核记录等,而且使评价日常化,所以可以清晰、全面地看到学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

4.积极导向。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能促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可以这么说,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催化剂。

三.构建发展性非正式评价的内容体系——注重整体性评价,关注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

主性和积极性,与人合作的意

识等

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语文学习评价内容,不再单纯关注学生语文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习惯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发展性学习评价还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给予积极评价,评价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但上述评价内容,又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在落实时,既要有侧重点,又不能断然割裂。但无论是认知领域的评价还是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必须注意突出对学生主体精神和情感品质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四.构建发展性非正式评价的操作体系——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要求学生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是指在特定背景下,通过现场观察甚至亲自参与,或者是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以及查阅有关书面材料等方式,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在概念或程度上作质的规定,然后进行分析评定,以说明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程度。

非正式的质性评价方法虽不追求固定的形式和严格的程序,它的运用贯穿于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整个过程中,具体方法灵活多样。如:课堂对话法、实作评价法、成果展示法、档案袋评价法等等。甚至教师对学生的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是质性评价。但是,我们在开展本课题实践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实施非正式评价时,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的思考与整合。我们学校经过二年多的课程改革实验,发展性评价观念也深入教师们心中,但评价的随意性,带来了评价资源的浪费、评价手段的重复、评价反馈的不及时,造成发展性评价只能带来一时的热闹,激起学生一时的兴奋的现象,难以给学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质性引导。

为此,我们在展开此课题研究中,重点以语文课程的特殊性与学科目标、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为基准,探究适合本学校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现有水平和可发展水平的评价要素,构建师生均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整体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即时性与持续性相结合。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还特别注意到下述几个侧面问题:(1)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主体的个别差异性;(2)评价参与者、评价时空的广泛性;(3)评价功能的超前性。

(一)学科争章评价

新课程追求的是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新课程视野中的学生是独特而完整的,在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中,只有完整的学生评价才能正确描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中,既要考虑学生是独立而完整的发展体,又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探索出了一套能二者兼顾的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科争章。就语文学科而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年级语文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制定出每个学期的争章章目及争章细则(见附1)。章目与细则包括了前文阐述的认知与非认知两大领域。评价前注意收集来自学生、同学、家长、教师方面,能反映学生平时语文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所有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作综合性的质性评价。“金、银、铜”三级章目的设置又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争“保底”,也可

以越级争章,或争更多的章。学科争章结果列入《学生素质报告单》(相当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手册》),是学生一学期学业总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2(沈家门小学语文学科争章细则)

(二)多元对话评价

对话评价就是以语言为手段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评价。对话可以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情感语言及肢体语言。所谓的“多元”,即指评价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老师,而包括了同伴、家长及自已。

用对话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个性特点,选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情感对话,在师生、生生、家校交流中对学习过程作出价值判断。其本质上是评估双方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促进反思的过程。

1.师生对话评价既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成功的评价信息反馈,鼓舞师生斗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给予表扬和提示。可用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在作业评改中,教师写上一段或一二句热情洋溢的话,对奋发学生的学习心态一定胜过传统的“优、良、达成”。为此,我们在此课题研究中,还发掘出了适合于小学语文评价的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思考的角度真是与众不同……”、“说得真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让我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你……”等等。当然更多的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谨慎评价措辞,使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与导向的作用。

例3(略)

2.生生对话评价既是同伴间的互评活动,更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学校把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运用动非认知领域,如习惯、兴趣、态度等的评价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深刻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中进行了主动积极的发展。在认知领域,教师引导学生自编试卷、互相考查、交换批改、小组评议,从而活跃思维,展示了学生的能力照顾的培养了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3.家校间的对话评价,既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又是沟通家校联系的枢纽。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很多学习情况家长比教师、同伴了解得更多,如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兴趣态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因此,家长是学生语文学习评价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在我校,家校对话还表现在教师每学月定期地为孩子的发展发喜报给家长,不定期地为孩子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或进步给孩子发激励卡。同时,也请家长为孩子写上几话鼓励的话(随家长自愿),渐渐地,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优秀的学业成绩(考试卷)孩子都会主动请家长评价。通过联系激励卡及时向学生本人及家长反馈学生的点滴闪光表现,不仅激励学生进步,更与家长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真诚合作的关系。

例4

喜报

同学家长:

您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在时,有的表现,

被评为第学月星,特此祝贺。

老师签名:

日期:

日期:

例5学生激励卡

同学,你在时,有的表现,特此鼓励。

老师签名:家长的话:。

家长签名:

日期:(三)成果展示评价

学生个体或小组将其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也是一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手段。

1.日常展示

利用橱窗、班级的展示园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作品。展示成果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习要求的侧重点而定,如低年级可以是写字、收集的资料等;高年级可以是作文、电脑小报等。也可以根据学校或班级的具体活动进行主题性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实物展示、书面汇报,也可以用讨论会、演讲赛等。如“爱满天下”征文展示,“讲诚信、浓亲情”演讲会等。通过教师、家长、同学在观看过程中的评价反馈,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及同其他同学的差距,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赞赏及建议。

2.阶段展示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尤为重视,不断为学生开辟新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其中三个阶段的综合展示活动已形成系列。一年级的“我能行”自信心培养展示、中年级的“我成长”快乐发展过程体验、六年级的“我飞翔”告别母校汇报活动已成了我校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发展的一串坚实的足迹。

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朗读、口语交际、作文认知能力都被充分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更体现了自信、大方、积极、合作等非认知领域的能力发展。且展

示参与面达100%,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考查了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报告附件“例6”收录了去年本人与学生共同设计并展示的六年级的语文综合汇报活动《钟声悠悠,希望永伴》为例。此活动展示既体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又把学生六年来积淀的阅读、朗诵、表演、写作等语文能力进行了综合展示。在全校公开展示时,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受到了全校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3.个性展示

此评价方法一般比较多的用于高年级学生。有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有了个性化的特长发展。此时,为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与激励。既是一个自我反思,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清楚自身的优点,体会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还能使他们找准自身的不足,以利将来的发展。如辩论赛、报告会、即兴演讲等等。

(四)实作评价

实作评价的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内容丰富而又灵活,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实作评价在评价的多个维度上弥补了传统考试的缺陷,丰富了学生评价的内涵,提高了评价的交通和价值。

作品可以是课堂作业、书法作品、习作、书籍阅读心得、社会实践报告等。这些学习任务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每一种形式都有所侧重,学生需要根据某一特定任务的背景,集合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技能。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找到完成作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评价方法中,可以通过自我评、同伴评、小组评、老师评等取得综合的、客观的评价结果。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可以实施模糊评价。如在实作评价时用“红星”、“火炬”、“大姆指”、“大苹果”等形象图形表示,还可以加上简单的评语,如“很棒!”、“真不错”等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评价更要求体现针对性,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指标供参评者参照。如对同伴作文的评价,可依据下面的问题进行评价:

例7

1、你们认为习作者写作的态度怎样?(非常认真认真一般不认真)

2、你们认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有哪些错别字和病句?怎样修改?

4、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与习作者以前写的作文对比是否有进步?为什么?

5、请你们给这篇文章作一个总体评价

6、习作者本人对于以上评价的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改同伴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根据不同的实作,评改可以在原作上进行,也可以用另外的问卷表。形式多元的实作评价,为评价双方的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慧和才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五)学习过程记录表评价

建立各种记录表,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描述性评价。可以是课堂的综合表现记录表,可以对某项学习任务完成过程的专项记录表。记录表根据需要可以包含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励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把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材料以及成果(如,手抄报、调查报告、科技发明等)也收入成长袋,定期评等,作为学生定性描述的重要依据之一。

4.各种荣誉记载卡

档案袋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认识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因此,见证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各种荣誉证明也应成为成长档案袋的内容之一。如常规性的“喜报”、“激励卡”,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作品、证书等。

成长档案袋定期向学生及家长通报,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过程的快乐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直观可感,从而更加看重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不断校正自己的语文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四.初步实施的效果与引发的思考

1.教师的变化。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观念、行为、角色、心态以及工作关系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教师能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工作关系上,在课题实验带动下,教师间的合作与协商,沟通与分享变得更为积极。

2.学生的变化。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正从“要我学”的状态中觉醒,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每件事力求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学会赏识,在赏识自己的同时,又赏识别人;在体验收获的喜悦中学会反思不足;在不断的反思中积极进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评价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深入的进程,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建立一个内容综合、方式多元、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尽管我们作出了努力与探索,然而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

学生语文发展性非正式评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整理与记载是一个琐碎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综合之后如何科学地以量化的形式打出分数定出等第?或者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与区分度从而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而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体制却严重滞后,我们的非正式质性评价会不会收之东隅而失之桑榆?怎样科学地对学生的素养作出相对客观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而不是唯分数是举?唯考试是从?

各评价方法如何有机整合,有条运转?评价标准如何全面合理地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现出不同语文素养反映的梯度?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问题与困惑阻止不了课程改革向前迈进的脚步,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定会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肖远军著:《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

钟启泉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倪志伟撰写:《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14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