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矩阵与文明的兴衰史

更新时间:2024-06-23 1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维矩阵与文明的兴衰史

文明,称为CIVILIZATION. 词根CIVIL是civisD的形容词态。Civil Rights其实就是Rights of Civis.文明人的权利。

在古罗马,法律分为两大块,一块是Jus Civile,另一块是Jus Gentium.Jus Civile规定了Civis(文明人,殖民者)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拥有财产和奴隶的权利。

这些权利,庶人——Gentes(野蛮人,被殖民者)是不能完全享受的,或者是完全不能享受的。Gentes可以拥有财产,可以生儿育女,甚至可以做生意,但是绝不能当官,不能领兵打仗,也不能担任其他重要的社会职务。

所以,Gentes的权利(Gentium Rights)和Civis的权利(Civil Rights)是不能划等号的。

罗马法中的自然法就是从“NATURAL ORDER”的角度划分贵民(殖民者)和庶民(被殖民者)的体系。

随着罗马文明的对外征服,因为制度成本的制约而从“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贵族内部掌握的习惯法,演化为公开的成文法,但仍划分“贵民”和“庶民”,故有“公民法”(适用于殖民者的法)和“万民法”(适用于全民的法)之分。简单地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有些人比另些人更平等。 随着文明的垄断势能枯竭,文明本身开始衰落,“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逐渐消失。“文明”失去了殖民者相对于被殖民者的势能,于是基于“民愚则知可以王”的时代结束了,“世知则力可以王”的时代开始了。罗马帝国遂逐渐失去“文明”的“优势”,最后亡于蛮族。

换句话说,文明本身就包含着“殖民”和“不平等”的势能前提。没有“势”,就没有“文明”本身。

CIVILIZATION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部殖民征服史。

被殖民者能有的权利,殖民者当然也有,所以称为万民法(jus gentium),适用于全体。

殖民者能有的一些权利,却是被殖民者不能有的,所以称为“公民法” (jus civile) ,适用于殖民者。

西方的公务员制度称为Civil Service(文明人的劳务),而不是被称为Gentium Service. Civilization被当作“上流社会”的同义词长期使用。

殖民者权利和被殖民者权利的分野,导致上等人与庶民的长期分裂与对抗,这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文明”社会。

上个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声势浩大的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运动,所要争取的权利就是Civil Rights,就是为了享受那些“不下庶人的”各种“上等人的权利”,所以那场运动又被简称为“Civil Rights运动”。

不同的身份享受不同的权利,就是罗马“公民法”的实质,同时也是周礼的

实质,是“Civil Rights”这一概念的实质。而“自然法”则是对“公民法”合理性渊源的一种辩护,正如《云图》里律师的岳父所说的“THER IS A NATURAL ORDER”.“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区别的逐渐消退,是罗马“文明”在征服扩张到达地理边界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起点,正如“礼失而求诸野”是东周经历春秋争霸、战国争雄而灭于秦朝的起点,也正是《云图》里投身废奴运动的律师所追求的。

文明的势能本质上起源于核心技术。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等等都是以技术命名的。

\民愚则知可以王\。所以“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但技术复制的低成本决定了任何技术最终免不了扩散的命运, 技术的扩散导致文明势能的衰落,技术不断被用于暴力对抗,用先进技术和法西斯体制武装起来的蛮族就会取得优势。 “世知则力可以王”。

蛮族靠打劫破坏的扩张是短暂的,蛮族扮演了大清洗的角色后,其法西斯帝国体系由于被掠夺对象的灭亡而失去负熵输入,在外部的反抗和内部的争夺中迅速衰亡。“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其实即使在西方,对技术力量的内在危险也一直是忌惮的。《魔兽争霸》、《魔戒》等近代魔幻文化里都有疯狂追求力量而导致人类自毁家园、堕落灭亡的寓言。

而在殖民者的文化代言人对理矩阵和利矩阵的鼓吹下,老子的这些对“文明”内在矛盾的质疑却被视为愚昧落后、阻碍进步的思想而被嘲讽。 鲁迅就是典型的例子。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 孰敢?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

这就是说的殖民之道。

如果不给被殖民者生路,法律再刻毒,对亡命之徒又有什么威慑力呢? 如果被殖民者能安居乐业,那些起来造反夺权的我又有能力把他咔嚓掉,那么谁又会起来造反呢?

法律是对“殖民之道”的概括,但“道可道非常道”,概括出来的任何法律都并不是“道”本身。

所以司法是要独立的,法律本身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统治者横插一手,行政干预司法,最终就要危害自己的统治。立法也是一样,如果以为自己概括出来的具体制度(比如周礼体系什么的)就是\道\本身,就要“替天行道”,最后难免自取灭亡。因为最终的“大匠”其实不是具体的司法者,而是“道法自然”啊。

CIVILIZATION就是掌握了更高的技术、自命“先进”的群体,仰仗力量优势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殖民过程。这个过程中,技术的扩散不断消耗文明的势能,最终导致“文明”的解体而回归所谓“野蛮时代”。

“文明”在技术扩散中失去了技术势能的“优势”之后,最终被以其技术武装起来的嗜血者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断重复的故事。

所以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权利理教四维矩阵总论,兼谈墨家与共济会

力量-征服-支配-专制 国王-权-先秦法家 行政元首 利益-合作-均衡-民主 议会-利-先秦杨朱 参众两院 理性-观察-归纳-设计 行会-理-先秦墨家 共 济 会 信仰-体验-教化-驯服 教会-教-先秦儒家 罗马教皇

系统初期:墨杨之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系统中期:儒墨之争,世之显学儒墨,非儒即墨 系统后期:法儒之争,商韩弃儒投法,秦皇灭儒 系统重启:杨墨儒法各归本位,进入下一轮循环

权、教矩阵,站在台前,比较容易看见。所以历史资料较多。 议会的前身是元老院,共济会的前身是修筑神殿的石匠工会。

关于共济会,何新发掘过不少资料,但主流媒体像对待“脆弱的变化”对911提出的质疑一样,将其宣传为纯属哗众取宠的阴谋论和笑话,一直没有正视过。其实作为四维之一的理矩阵,正如黑客帝国里NEO从头到尾只见过一次的建筑师(ARCHITECT)一样,虽然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并不是像表面上那样无足轻重的。

在《圣经》中,就提到了共济会的起源。传说在诺亚洪水后,人类并没有停止对神之领域的探索,虽然大多数人很愚昧,只有石工掌握着自然科学和几何学的秘密。根据这些知识,人类只不过是神“不完善的复制品”。当时石工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巴比伦,开始建造通天塔,也就是传说中的巴比伦塔(turris babel)通往神界(获得全知的神眼)。但宇宙的创造者用一种幽默的方法进行了惩罚,搅乱了他们的语言。于是他们荒废了造塔的工程而散落世界各地。这些石工们组成秘密结社,采用口令暗号和秘密的握手方式表示身份,同时区分在团体中的级别和工作中的职务。石工们严守组织秘密,在建筑工地旁开设的集会所进行聚会,交流知识。他们信奉宇宙的伟大建筑者,通晓宇宙,人体解剖学,几何学的浩瀚知识,互相称为兄弟,奉行兄弟友爱同舟共济。这就是西方共济会的起源,而这几乎是墨家的翻版。

《墨子-天志上》记载:“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这与共济会选择的理念和标志(上规下矩,中为天志(上帝GOD的首字母))正是完全一致的。如果它们之间不存在什么承继关系,则更说明了文明演化内在的规律。墨家最后消声抑迹,聚集于秦,与法家悄然合作,颠覆了杨朱与儒家的世界(参见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史学博士何炳棣先生的论文《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又毁于法家自身的“为者败之”。历史就这样走过了一个文明的循环。

共济会基本标志:

神为心上规下尺, 构成六芒大卫星。 未完成的巴别塔, 顶部为全知之眼。 角字母: MASON。

墨守成规的成语源自墨家,墨家首领称为矩子(巨子)。

孟子曰:\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杨\是指道家个体本位派的杨朱,墨即团体本位的墨家。

后期的《韩非子?显学》则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可见墨家在中前期始终占主导地位。

墨家的渊源,其实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

墨家前期的主基地是宋国,墨子本人就是宋人。宋是西周灭殷商后,殷商贵族被周王分封到宋。 从思想源流上来说,墨家的思想是从殷商的一些思想体系中发展而来,而墨子本身很可能就是殷商的后裔,是殷商王朝权利理教思维矩阵中的理学阶层(掌管天文地 理的占卜师,即研究技术知识的白法师,根据掌握的理学知识推算预测,然后以解释龟甲纹路的―神‖的名义发出指示,他们在殷商灭亡后隐忍待机)的后人。而殷 商灭亡时,礼学阶层(掌管治丧的―需士‖,即研究心理控制的黑法师)则投奔了蛮族,成为儒的前身。

殷商是个强大的帝国,可以类比于罗马帝国时代。在纣王征东夷的殖民战争后期,因到达当时技术条件下地理扩张边界而不能维持扩张收益,内部社会矛盾尖锐,国都军力空虚。西周蛮族趁机灭商,正如罗马帝国亡于蛮族入侵。

但周蛮族无力凭借自身的文化统治如此巨大的国土,遂借用殷商统治集团中垄断知识文化的行政阶层(旧殷商贵族)和教士阶层(礼学―需士‖,即儒)力量,一 方面分封教士阶层(儒的前身)于远离国都的鲁地,一方面则分封行政阶层(旧殷商贵族)于宋地。理学阶层秘密追随旧殷商贵族,也以宋地为活动中心。

后期的墨家钜子孟胜受阳城君所托,守护其属地,阳城君因参与射杀吴起被攻杀,孟胜为守雇佣兵的信誉,担心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而不得不坚守待毙,但同时为避免墨家绝世,还是令三个人传钜子之位于宋国的田襄子,然后才赴死。

后来宋国为齐国所灭,齐鲁之地的儒家(黑法师)势力大盛,与墨家(白法师)形成直接对抗关系。墨家全系主基地逐渐转入儒家势力薄弱的西方秦国。 《吕氏春秋》记载了墨家钜子腹朜杀子的故事,这里面可以看到秦惠王极为尊重腹朜。秦惠王时代之前,秦国并不强大,被排斥在中原列国之外。秦国也比不上楚国物产丰饶富庶。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更加有很多理念符合墨家的后期思想。因此墨家与秦国完全有合作的基础。

墨家兼爱,其实与法家非常接近,墨家本来就是纪律严明的组织,秦法相对平等,特权较少,完全符合墨家的兼爱思想。因此才有腹朜杀子守法的故事。墨家非攻,而秦国秦惠王时代也只能困守西隅,采用连横之策分化诸国,还没有

后来的强势。因此与墨家非攻并不冲突。墨家尚贤,在战国诸国里面可以做到尚贤的唯有秦 国,底层因耕战制度,奴隶建功也可出人头地,庙堂更不用说网罗列国人才为己所用。相对诸国真正做到墨家的尚贤。墨家尚同,秦国自变法以来,全国一心发愤图 强,甚至秦灭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是一个意志高度统一的国家,因此墨家尚同真正得到实现。

非命,与兼爱,尚贤相同,秦国的上下层通道舒畅,士兵建功可为将军,当然非命。

非乐,节用,节葬,当时秦国地处偏僻荒蛮,礼乐基本玩不了,物产贫瘠,直到秦昭王之前基本都是非常节俭的,因此节俭节葬也都不在话下。而秦国军事强大也离不开墨家的技术力量,弓箭与攻城器械方面墨家最为擅长。 为者败之,正如崛起时得到美国支持的日本、希特勒最后军事力量壮大后便成为敌人一样,秦国强大之后,墨家便逐渐沦为纯技术阶层的军事工匠,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仰和影响力,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逐渐消逝无踪了。

周朝近似于欧洲的中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则近似于欧洲的中世纪末期。 周礼就是蛮族入侵后,与教士阶层合作而形成的中国国教,西周就是神圣礼教帝国,每个封国都需要得到以周室为核心的中央礼教的认可才具有公认的效力,正如神圣罗马帝国的每个国王都需要教皇加冕才具有公认的合法性一样。 春秋时期国教逐渐失势,孔子大叹―礼崩乐坏‖,以恢复神圣礼教帝国为己任。

墨子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人,出生在宋国都城商丘一带,身份上是殷商贵族微子之后,商丘正是殷商王朝的都城。(目夷一族还有个有些名气的贵族叫子鱼,子姓,宋氏,名目夷,字子鱼,又名司马子鱼,春秋时代宋国公子,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之庶兄,鱼姓始祖。有篇课文《子鱼论战》就是说他的)。

杨、墨、儒、法四家的争斗与合作,其实与西方的商人、工匠(由被征服的前朝的白法师保留的理科知识演变而来,后来成为行会组织)、教会(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黑法师)、王权(掌握暴力的行政阶层)之间的争斗与合作一样,都是权利理教四维矩阵的表现形式。

在其他系统中,如印度文明的婆罗门教体系里,文明阶层(被视为政治权利主体的阶层,或―非奴隶阶层‖)也分为婆罗门(教会势力)、刹帝利(王权)、吠舍 (商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 2 里明确指出:\三日吠奢(舍),商贾也, 贸迁有无,逐利远近\)、首陀罗(工匠,由被征服的前朝的白法师演变而来)。而―贱民‖阶层就是中外共通的奴隶阶层,不在四维矩阵之内,通常不被视为政治 权利的主体。

这里的―工匠‖只是借用通常的称呼,其实是泛指靠技术吃饭的人,并不严格限定于手工业,靠农业技术吃饭也是在此范围之内的。 行会是靠技术吃饭,这些人是搞理科的。 商人是靠利润吃饭,这些人是搞商科的。 教会是靠信仰吃饭,这些人是学宗教的。 王权是靠权力吃饭,这些人是搞军政的。

每一套矩阵都有自己的规则体系,但都无法单独存在。

蛮族之所以能够征服文明国家,根本原因就是外部的王权与内部的匠人合作(秦朝时的主动合作,或蒙古灭宋、后清灭明时的胁从),以给内外的商人提供利润为交换,最终使文明国家的内部教会势力孤立而迅速败亡。

而征服一统之后,历代对匠人的―奇技淫巧‖一直怀有戒心,其根本原因就是本朝的王权阶层自己依靠前朝的理科生作为征服的推力而发展起来,担心基于前朝遗 留在民间的技术人士也如法炮制,形成对自身的威胁。那些仍忠于前朝的技术人士们也只能通过地下活动的方式秘密结社、内部交流,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新的合作 对象重建自己的事业。

严格地说,没有任何一方是绝对―正义‖的,但任何一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

商人: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匠人: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教会: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者,所以定亲疏,明是非也 王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强权即是真理也

―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是杨朱的名言。也只有商家思想会这么说话。 理矩阵与权矩阵的合作可见于战国秦国。 利矩阵与权矩阵的合作可见于春秋齐国。 理矩阵与教矩阵的合作可见于宋明理学, 利矩阵与教矩阵的合作可见于新教美国。

除掉这些典型,还有更多元的,就不一一详述了。

写起来太累,引一段―阳子居的日记‖文章吧

http://www.douban.com/note/135186513/?post=ok#last

杨朱:中国伟大的个人主义之父

米塞斯说过无数正确的话,包括在《货币方法和市场过程》一书中说―文明的历史就 是争取自由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为自由而斗争的所有目标就是:约束保护和平的武装力量、统治者及其警察。‖然而,紧接着,他说得就很不靠谱了:―自由的 思想,现在是,过去一直是西方独有的……东方的民族过去一直未尝有过自由的理念。‖这一点他就不如学生罗斯巴德了,老罗在《自由意志主义在中国》一文中说 道:―道家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自由意志主义者,实际上相信政府不干预经济或社会。‖他很是到位地阐述了老庄思想中的自由理念。好辩而固执的米塞斯不知道会 如何应答。 就如米塞斯所言,文明与对自由的争取是息息相关的。生活在东方土地上的人们也懂得自我的权利,《击壤歌》中所吟唱的―帝力于我何有哉‖难道不是对免于政府暴政的自由的呼唤吗?东方的中国人的历史从很早起就是一部干预与反对干预的斗争。站在政府权力一边的是法家,罗斯巴德正确地指出―法家……仅仅相信最大化政府的权力,并建议统治者如何扩大权力。‖而站在自由一边的则

是道家。

其实,我是在苛责米塞斯老先生了,我现在也认为即便是中国最有智慧的哲人也少有认识到个人主义的价值的,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自由主义的基础,没有个体就 没有自由。且不去说那彻头彻尾为暴政服务的法家,即便是倡导―民本‖的儒家,虽然它的礼乐制度有助于对君权无限扩张的限制,但是孔子的宪政仅仅停留在探讨 如何有一个稳定的秩序和讨论圣贤对民众的教化,民众在孔子眼中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集合概念。也许孔子很是尊重整体意义上的民,因此有了孟子的 激进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孔子从来没有关注过个人意义上的民。没有个人主义,就没有自由主义;没有个人自由支撑的宪政最终也会成为暴政。 法国革命就是如此,在法国革命家的眼中只有抽象的自由和抽象的整体意义上的人民。为了这些抽象的概念,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可以牺牲。

一部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国古典自由放任主义的伟大作品,非常鲜明地阐发了反对政府干预,尊重自发秩序的理念。但是,没有对于个体的关注,―民‖仍旧是 一个集合的概念,缺少对个人权利的表述。这是伟大的老子的缺憾。不过,如果罗斯巴德还知道另外一位奇特的道家人物,也许会更加高兴,那就是杨朱,又称阳子居。

杨朱的思想都在别人甚至是他的敌人那里,他不曾留下片纸供我们学习。从拥护黄老之治的《吕氏春秋》那儿我们找到―阳生贵己‖,从和米塞斯 一样容易激动的孟子那里我们看到被孟夫子批作―禽兽‖思想的―杨朱为我‖。据韩非子和荀子交代,当时杨朱思想非常流行,这说明脑子清醒的人总能认识到个人 自由的价值。然而,在中国思想史上,历来反对杨朱的人说他是自私自利,赞扬的人也只认识到了乱世重生保命,却没有阐发他的个人主义。胡适只说是―极端的为 我主义‖,颇不到位。在中国哲人们的话语系统中,多有―君‖―民‖,哪里能够找到高扬着―己‖和―我‖的呢?《列子杨朱篇》虽然被认为是魏晋时人的伪作, 不过这句话应当是靠谱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因为孟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无数害人的思想 都是拿着那些可怕的大词儿,比如―国家‖―天下‖―民族‖等驱人于锋镝之下。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谁有胆略和见识能如杨朱那样明目张胆地说,个人的身体和生 命远远的高于家国天下呢?如果懂得个人的价值、个体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以城市发展的名义用推土机蛮横地推倒那用于遮风避雨的私人住宅,我们就不会以城市市 容的名义用卡车拉走小贩们的水果摊,我们就不会以国家形象的名义用收容所囚禁的流浪者,甚至也不会以所谓保护儿童的名义剥夺贫穷悲惨的父母带着儿女远道出 门行乞。在个人的自由面前,政府权力应当谦卑地止步。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中唯有杨朱做到了。 好可惜啊!同老子一样伟大的杨朱被绝大多数人遗忘了,就像我们总是遗忘每个个人的自由一样。

关于杨朱和老子,另引一段王振今《周景王义经与中国思想建设》的考证(顺便说下,纯为引用考证部分,并不是推荐作者思想,其思想有往另一个角度走极端之嫌)。

公元前530年《左传·昭公十二年》,即子产铸刑书后6年,周王室内发生了激烈的派系斗争。奉周礼的周原伯族绞暴虐,被他下属的舆、臣、使们驱逐,

另立 了公子跪寻为首领。另一件大事就是―甘简公无子,立其弟过,过将去(消灭)成(成王)、景(景王)之族。成、景之族赂刘献公(即昭公二十二年去世的刘子 挚),丙申(8月25日),杀甘悼公(即甘过),立成公之孙鱿。丁酉(8月26日)杀献大子之傅、庾皮之子过。杀瑕辛,于市及:宫劈绰、王孙没、刘州鸠 (即昭公二十一年的伶州鸠)、阴忌(即昭公二十六年的阴忌)、老阳子(即老子,见下文)。‖

反变法的甘悼公要消灭主张变法的成王和景王族人,结果甘悼公等人反而被杀。―于市及‖(到过杀人现场)的,有9年后回答景王无射律义的伶人刘州鸠,有14年后参加王子朝护法军的阴忌,还有杨朱的主人(职务任命人)老阳子。

老阳子是老子的本名,随其父老商姓老,名阳子,爵称伯阳。 《庄子·山木》中有记载:―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后世常被讹为―阳子‖的杨朱,又称杨子,取 道家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个人部分而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的个人主义,他显然是不会―去自贤‖的。《吕览·去尤》中又讲了一个关于美丑关系、与庄文反 其道的故事,文中最后说:―老聃则得之矣。‖可见在西汉以前,阳子即老子、杨子即杨朱,其界限是分明的。

杨朱又称阳子居,阳子居是管理―南之沛‖之职务的称谓。因老子任命杨朱管理南之沛地,故杨朱按职务称―阳子居‖。《庄子·寓言》中训斥阳子居:―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厂‘‖。显然是老子给杨朱的居位,称为―阳子居‖。

老聃是老子的王族称谓,聃季是老子的族祖(本名季载,因封地在―聃‘故称聃季),是周武王的同胞弟弟,聃季族历任周朝的司空之职。《左传·定公四年》说:―聃季授上,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周官》说:―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相当于国家的后勤建设部长(官方版的ARCHITECT,白法师)。道德经十一章的举例―三十六辐共一 毂‖、―埏植以为器‖、―凿户牖以为室‖及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都是关于建设方面的。―周乱‖以前老子应为周景王的司空,―周 乱‖之后,老子无法工作,才接任周室典籍征藏史。

―征藏史‖是景王去世、单穆公政变杀了八个王子、晋国公开出兵支持反变法派以后,于公元前516年由尹氏和王子朝任命的,目的是―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故名―征‖藏史。 《庄子·天道》说:―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后,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

老聃到―楚苦县厉乡曲仁里‖避难后,因失去―聃季司空‖职位,而称字为老来子,―莱‖指休闲的土地,因此楚国人就亲切地称他为―老莱子‖。 《庄子·外物》记述孔子适楚被老莱子召见的对话:―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当谈到老子的理想时,老子悲痛地说:―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

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

综上所述,老子本名老阳子,字来,赴楚时字称老莱子。老聃是聃季王族的司空职称,爵称伯阳。老子是师称,老聃是官称。

在庄子文的对话中,这种称谓关系十分清楚,如:―孔子谓老聃日……‖、―老聃西游于秦……老子曰……‖。 孔子在《论语·述两》中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指的是老子的地主名。 《诗经·清人》:―清人在彭‖毛传:―彭,卫之河上,郑之郊也。‖指的就是黄河之上、郑国之郊的―南之沛‖,因为那时把黄河称河,而其分支称水,如―洛 水‖。老子被崇尚权势的孔子称地主名为―老彭‖,而后于老子200年的庄子,因其理论―死而不亡者寿‖便称老子为―彭祖‘。 《庄子·逍遥游》:―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即是。

周景王于公元前520年突然因―心病‖可疑地去世,这使变法的事业受到了致命打击。单穆公和刘狄在新王继位时公开杀了主持变法的大夫宾起,接着又在景王的葬礼后杀了八个王子,公开打出了反变法的大旗。

老子是成王叔氏―聃季‖族人,于公元前530年参与了―成、景之族‖镇压反变法派的斗争,由于他主张―善为士者不武‖没有参加王子朝护法军对单穆公军队 作战。因此《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灵王)、景(景王)之族以作乱‖,其中没有成王的族人。

但老子被委任护典籍去楚的―征藏史‖,王子朝在楚被暗杀后又护典籍回周室,将王室典籍交给了周敬王。由于政局变化,老子在南之沛的领地也呆不下去,只好同接班人阳子居交割了南之沛的财产,―西游于秦‖去了。 《诗经·匪风》为老子西归诗:―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匪风飘兮,匪车膘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谁能亨鱼溉之釜回?谁将西归怀之好音?‖老子最后死于秦国,秦国的人民自发成队地、哭三次地追悼了他。

老子去世后,杨朱(阳子居,周朝的白法师,官方理学思想的继承人)看到周朝衰落的不可避免,放弃了国家本位的价值观,选择以个人本位的角度发挥道家思想。而追随殷商旧贵族的微子后人墨翟(墨子,殷商的白法师,民间理学思想的继承人)则看到了趁势而起的希望。杨朱和墨家遂分别形成了官方意识形态以外的两派,是诸子百家前期的主要派别,也是作为统一整体的道家隐退之后,诸子百家纷争的起点。

史记之前,并无老子姓李名耳的任何文献记载,从来没有人叫老子为―李子‖,也不符合诸子百家称谓的基本方式。

历史是历史人写的,而历史人 又各自在自己的利益环境和条件需要中生活。如果没有2800年前周厉王的暴虐,就不会产生―国人‖起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有纪年的―共和‖国;如果孔子是王 族,有财有势,就不会流落―周游列国‖求职位,也不会产生《孔子集语·六艺上》:―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翟氏,日:?子有圣 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日:……?呜呼,天之命也!‘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删书赞易的文化后果。

人只能在自己的利益环境下生活和表达,写史的人也不例外。西汉的司马迁是写史的权威,但面临周景王变法中的老子文时,就似是而非了,甚至不惜将―季聃‖二字各去一半,称老子叫―李耳‖,以效忠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周室之礼是以血缘亲疏为基础的,整个周朝是个典型的以身份为关系基础的社会。

实际上在战国之前,如果不是有一定贵族甚至王族的血缘,基本上不会有上流社会的立足之地。

所谓诸子百家,也并不是一群平民思想家。即使看起来最逍遥的庄周,其实也是宋国的没落王族,为宋庄公的后裔。在那个时代如果不是没落王族之后有这么个身份在,如果仅仅是个编草鞋钓鱼谋生的普通平民,这么跟朝中大臣平起平坐地论道,有事没事借粮,在周朝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即使到了战国时期,所谓从屌丝上来爬得很快的商鞅,原来也不姓公孙,乃是姬姓,也是周王室的没落后裔,封到了商地才叫做商鞅的。

利-教矩阵的问题是利与教本身内在的分歧。

教矩阵本质上是反智的,知识只能由教会阶层垄断,其他阶层只要―信‖而不要质疑,―不要试探你的神‖,教会阶层和教众的身份并不对等。 而利矩阵是基于对等交易的,所以一旦膨胀起来就必然产生突破身份和知识屏障的动力,并不能和教会长期和平共处。 当美国基本统一之后,利矩阵首先支持新生的权矩阵发动了独立战争,然后又支持北方的权-利合作主导的矩阵击败了南方的利-教合作主导的矩阵。

从一战和二战中发家起来之后的美国,起初时清教徒+拓荒资本的组合,现在早已让位于资本+权力的组合,胡萝卜加大棒,背后老大哥一直盯着你呢。

电影《云图》中,废奴派律师的岳父对于宗教解释基于身份的社会关系依据何在的总结,就是“THERE IS A NATURAL ORDER”。

“身份”的划分,是教矩阵的基础。君权神授的时代,就是王权需要取得教皇加冕的“代表神的任命”才能取得公认的、区别于其他军事首领的特定身份。与基于军事实力的王权、基于技术实力的行会、基于经济实力的商会不同,教会的最根本基础就是神学外衣下的身份区分。而为了降低这种身份划分的成本并提高有效性,血缘和种族就是天然的划分依据。这一点,儒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都是共通的。不管是划分出“上帝的选民”的基督教,还是划分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儒教,“穆斯林有权统治、虐待甚至杀害卡菲勒”的伊斯兰教或以“婆罗门是梵天用嘴创造的,刹帝利是梵天用手创造的,吠舍是梵天用腿创造的,首陀罗是梵天用脚创造的”作为等级秩序自然理论基础的婆罗门教,都内含着为等级秩序提供“合情合理解释”的内核。

所以新教徒登陆北美后,可以一边过着感恩节,一边心安理得地以悬赏头皮、强制赶出家园、故意散播天花等各种直接或间接方式把几千万印第安本地人消灭殆尽;一边感谢上帝的恩赐,一边让黑奴在身边侍奉用餐。

中世纪主要是教会主导的权-教合作的矩阵,对理矩阵是采取教会内部以拉丁文垄断知识、秘不外传(连国王贵族也大都是文盲)的愚民方式,对利矩阵则是通过强制教众不得放贷收息并排挤丑化犹太人的方式予以压制。

宗教改革的兴起,是利矩阵与教会势力中的边缘部分合作,挑战教-权组合的努力。实际上就是拉拢一部分教会的低层势力作为政治支持,建立利-教合作而非教 -权合作的新系统。这个时期北美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大量奴隶使用需要教矩阵的帮助来巩固对黑奴的统治,所以教矩阵比较管用。

美国南北战争则是北方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利矩阵扶植起自己控制的军事力量(权矩阵),征服南方种植园经济基础上的利-教矩阵而夺取劳动力资源的过程。自此之后,利-权合作矩阵的影响就盖过了利-教矩阵。

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阶层壮大起来,资本凭借利润投资催生的技术革命增强了自卫能力。利-理矩阵的合作逐渐上升,―德先生‖(基于交易的资本所需 要的―民主‖)和赛先生(资本的投入所推进的技术理性)成为主流,对权力的制约则日益细化。这有点像春秋战国前期,官方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权力和教会逐渐 放松约束),杨朱(利)墨家(理)大行其道(资本和技术走上前台)。

然而蜜月期很快过去了。利矩阵和理矩阵之间内在的矛盾,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而日益明显。基于自由市场的资本和基于理性设计的乌托邦思想之间,逐渐由刚开始的合作专项对抗,而且天平逐渐向后者倾斜。

到了资本主义危机末期,资本集团在持续亏损中失去了投资理矩阵维持合作关系的能力,部分地区的理矩阵转身与权矩阵联合起来,从幕后登上前台。催生类似秦 朝法家与墨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然后就像催生了秦帝国一样,权力机器与技术理性乌托邦思想的合作,催生了理-权矩阵合作主导的体系,取得了相对于利-理主导 矩阵的优势。希特勒的德国和列宁的苏联,都一度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色。

理-权矩阵的合作同样是不稳固的,权矩阵在技术力量的武装下很 快膨胀起来,从富国强兵的生产模式转入扩张征服的掠夺模式。技术阶层和秦国后期的墨家一样退居幕后,成为军事机器内部的技术支持,而穷兵黩武的权矩阵则登 上了前台和顶峰。随之而来的是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征服,二战开始。

如果不是因为远隔重洋的地理因素阻隔,导致利矩阵主导的模式在美国大发战争财中重新兴起而站稳脚跟,也许二战后的苏俄集团将像过去的秦、蒙古、后金一样,风卷残云般地迅速统一可见范围内的整个世界。

在理-权矩阵到权-理矩阵的主次易位中,被冷落的―教‖矩阵又发挥了压制―理‖矩阵的能力,被权矩阵抬出来当做新的合作对象。个人崇拜神化和理论经典神学 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最后,权力领袖成为新的神,系统开始疯狂,理性被压制下去。直至扩张到达边界,系统内部不能取得维持运转的负熵来源,导致民不聊生而 系统坍塌。于是这就又回到了罗马帝国后期的模式,重新开始了。

我们可以看到,四维矩阵每个时期总是有一对主要的合作伙伴联合打压另一对,而在合作伙伴中又总是有一方占据主动地位。

但四维矩阵两两之间是属性相克、存在内在矛盾的,所以当矩阵的扩张导致环境本身发生变化时,主要合作伙伴的那一对之间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内部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

最后主要合作伙伴中从被动兴起为主动的那一方,就会拉拢之前一直被打压的那一对中的某一方来协助自己上位,从而形成新的一对主要伙伴和新的被打压组合。

理矩阵与权矩阵的合作中,涉及到一些与教矩阵相关的生物心理学内容。这些人物是权矩阵把自己神化自建新的教矩阵时的重要技术支持。

德国有纳粹副首赫斯,他通过小电极刺激或破坏猫脑和狗脑的某些特定部位,发现自主功能的中心在脑底部——延髓、间脑,特别是下丘脑。他把每一种功能的控制中心定位得极为精确,只要刺激猫下丘脑的某一固定点,就能使猫表现出遇到狗时那样的行为模式。因为他发现大脑的某些部位在决定和协调内脏器官功能时所能起到的作用,因此与埃加斯·莫尼兹共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著有《精神生物学》等著作。

苏联有功勋科学家巴普洛夫,俄国生理学 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 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不同于许多革命前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受到苏联政府的高度认可,且能够继续他的研究直到相当大的年纪。荣格继续巴甫洛夫在 TMI的研究,并以人类的内向与外向性格型态来观察动物崩溃的形式。威廉·萨甘(en:William Sargant)等人继续对心智的制约、记忆移入和洗脑进行行为学研究。

利矩阵的核心是信贷货币,这方面的框架在温州经济空心化的帖子里陆续描述过,并在约翰劳的帖子和《老虎机里的经济学 – 赌场庞氏骗局大揭底》一帖里描述过利矩阵极端化时的运行模式。 利矩阵和理矩阵的历史,就像杨朱和墨子的事迹一样,是作为修史主力的权矩阵和教矩阵所不愿详谈的,所以历史书上提及稀少。中世纪以来犹太人的金融集团历史,在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有提过不少。只是有些地方夹杂了野史成分,未免夸大了利矩阵在四维矩阵中的地位,且运行机制框架上不够简洁,但作为资料线索而言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至于利矩阵支配权矩阵的细节,可以参见吴思的《血酬定律》。

理矩阵方面当代的情况,何新最近出过关于共济会的介绍书籍,可以看看。当然和宋鸿兵一样,有夸大地位之嫌,仅供有选择地参考。 教矩阵的一些套路,以及权矩阵如何吸收理矩阵的技术自建教矩阵的造神运动,天涯这边傅志斌有个洗脑的历史讲得比较多,当然在价值评判上也含有极端化的倾向,需要自己鉴别。另外,高德著的《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则系统描述了利矩阵如何借用教矩阵的心理学经验。

洗脑的方式分为巴普洛夫式的洗脑和斯金纳式的洗脑。

前者需要给予奖励的显性成本低,但维持惩罚的隐性成本高。后者则维持惩罚的隐性成本较低但给予奖励的成本较高。

洗脑的内容则分为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洗脑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洗脑。 前者需要的消耗的社会资源多,但维持所需的自然资源消耗少。后者则所需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多,但维持所需的社会资源较少。

组合起来,

权矩阵侧重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使用巴普洛夫模式洗脑 利矩阵侧重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使用斯金纳的模式洗脑 理矩阵侧重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使用斯金纳的模式洗脑 教矩阵侧重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使用巴普洛夫模式洗脑

系统从自然界的负熵输入如果不足以远超出内部熵增,实际上相当于系统给统治者提供了天然的低成本的笼子,降低了维持惩罚的成本(被系统抛弃的不能找到自 然资源自谋生路)而放大了通过放权给予制度红利奖励的成本,系统就会选择自然资源消耗最少而奖励成本最低的组合方式,即权-教模式,相当于西方的中世纪,现在的金三胖。

系统 从自然界的负熵输入如果能够保持远超内部熵增,相当于系统放大了维持惩罚的成本(被系统抛弃的可以在外面找到足够维持生存的资源,系统不得不动用大量社会 资源四处造笼子阻止逃逸)而降低了通过放权给予制度红利奖励的成本,系统就会选择自然资源消耗最大而社会资源消耗最少的组合方式,即利-理模式,相当于工业革命后西方的镀金时代。

系统就会选择自然资源消耗最大而社会资源消耗最少的组合方式,社会发展很快,但自然资源消耗更快,最终改变整体的大环境对比关系而回到紧平衡状态。回到循环一。

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衰退和人口的大量死亡,社会规模缩小,自然资源消耗降低,又最终改变整体的大环境对比关系而回到远平衡状态。回到循环二。 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直到系统波动超过恢复能力的阀值,系统死亡,就轮到别的物种来继续社会的故事了。

资本主义全局性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殖民地的扩张到达地球边界,后起工业国得不到殖民地资源,不能维持利-理矩阵的最大消耗模式。所以被困在大陆内部的德国联合奥匈、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形成同盟,系统先由此处塌缩,转入理-权的集权模式(这时还是受议会制约的),要―用剑为犁取得土地‖对外扩张。这就是一战的由来。一战过程中,俄国因为类似的地理环境,也转入理-权的集权模式。

一战的结果是德国战败、俄国被推翻,成为被其他系统瓜分的负熵来源。但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资源有限,瓜分只提供了短暂的负熵来源。所以说凡尔赛和约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这份战争带来的负熵被瓜分完毕之后,系统继续塌缩,大萧条就开始了。 第一步是股市的大萧条,导致美国向理-权矩阵塌缩,开始集权化(罗斯福新政)。

第二步则是席卷全美的黑风暴,切断了经济的农业基础,导致理-权矩阵中

后者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经济的全球化使危机传导到整个世界,本来就缺乏外部负熵输 入的德国选举上台了希特勒政权,苏俄的领袖造神运动开始,日本神化天皇开始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轴心国纷纷向权-教矩阵转化,转入比一战更为残酷和赤裸裸的 暴力扩张。

所以危机的本质仍是负熵输入不能填补系统内部既有矩阵模式的熵增需求。只不过在塌缩过程中切换矩阵模式要死掉一大批经济主体,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死亡速度太快,大量劳动人口被抛出经济系统成为垃圾人口,导致有消费能力的市场相对库存商品看起来好像―资源过剩‖一样。

但实际上则恰恰相反,危机本身的根源并不是资源过剩,而是资源短缺。两次世界大战正是殖民地这一最基础负熵来源的瓜分完毕带来的矩阵模式转换,由利-理矩阵向理-权、权-教的方向逐步塌缩导致的。

有些东西,在不同的阶段会被不同的矩阵改造和使用 以马术为例,一开始是利-理矩阵中理性知识发展的产物,这一阶段称为马哲。 然后在经济危机中产生理-权合作的上位需求,这一阶段是权的基础,称马理。 接着在系统的进一步塌缩中完成理与权的主次转化,并在此过程中把核心神化,发展为权-教矩阵。这一阶段称为马术。

再发展到后面就是把理矩阵彻底打入幕后,一切唯单一的人神,到这一阶段就跟马没有关系了,就称为主体思想,政教合一了。之前大的标本这么搞之后因冷战失败倒了两个,现在还有小号标本可以参考,就是金三胖。

这让人想起《魔兽争霸》末尾,

亡灵王子阿尔萨斯接过巫妖王奈奥祖的头盔,坐在冰封的王座上两眼放出精光,主体和思想合二为一,曰主体思想(NOW, WE ARE ONE),然后就开始喝西北风。

每个矩阵都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面。但也有作为生存基本要素的一面。 四维不可完全排除任何一者,但每个时期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也不同。 所谓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牢笼之中。

不要轻视理矩阵的实力。

其实理矩阵才是周期循环的原发推动力。 没有技术落差,就没有文明扩张的势能。 文明的衰落,就是势能逐渐耗尽的结果。

理矩阵造出了否定自身的弗兰肯斯坦,这是人类文明内在的悖论。 理矩阵的极端就是哲人王,―有为而有以为‖的理想国设计和建造者,

黑客帝国里的ARCHITECT,《I,ROBOT》里的VIKI,何新书里的共济会。

哲人王的理论,登峰造极时其实是很可怕的。理矩阵的登峰造极于利-权矩阵通向权-教矩阵之间的转换。

国观有个―生民无疆001‖已出版的帖子,提到过理矩阵高级阶段代表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贤‖)的话,引用一下: 古希腊的第一号圣贤苏格拉底说:

―我要对公民们说:你们彼此虽是兄弟,但是神还是用不同的东西把你们造出来的。你们之中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在创造这些人的时候神用了金 子,因此这些人也就是最珍贵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银子作成的,这些人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再有一些人是农夫和手艺人,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统治 者应当把这个神谶引以为戒,即: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国家便要倾覆。‖

第二号圣贤柏拉图说:

―我们制定有关不敬 神的法律如下:如果一个人在语言上或行动上犯了不敬神的罪,任何人见到了就应该起来维护法律向地方官报告。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就应该立刻依法把这个人送 到法庭。如果地方官接到报告之后拒绝这样做,一经有人揭发,他就要以不敬神的罪名受到审判。国家里面要设三个监狱:第一个是在市场附近的普通监狱;第二个 是在午夜法庭附近,将称为?感化所‘;第三个要设在国土中心的某个荒野山区,要用某种果报惩罚的名字来称呼。当他们监禁期满后,如果其中有人思想健全,就 让它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如其不改,再度被定罪,就应该把他处死‖。

第三号圣贤亚里士多德不仅继承了 苏格拉底把人分为金子、银子、铜铁的 伟大的等级制学说,也继承了柏拉图的神权不可侵犯、人分为四个等级的神圣理论,他还提出了不得的创造,说:有的人生来就是主人,有的人生来就是奴隶;而奴 隶不过是跟猪狗之类的动物差不多的东西。当然,亚里士多德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他的学生亲手培育成一个专制君主:亚历山大大帝,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成为了民主制雅典的终结者。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最 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 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结束了雅典的霸权,而且使整个希腊奴隶制城邦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场战争,使得斯巴达称霸于全希腊,使其寡头政制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势力同时遭到迫害。寡头政制的蛮横统治又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趋于瓦解。接着,几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如底比斯、雅典又为争夺希腊霸权继续战争。

到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希腊境内战火不绝,各邦力量彼此消耗下去,后来终于被早已对其觊觎的外敌马其顿王国所灭。

每个矩阵都有自己的低潮期。到某朝某时代,其实已经成为权矩阵的遮羞布和创建新的教矩阵的原材料了。

而这个把理矩阵打入低潮期的权矩阵怪物,却正是理矩阵在转入与利矩阵的对抗时,亲自扶助和培植起来的。这就是所谓―弗兰肯斯坦‖的悖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v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