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27 17: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 加法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2 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块黑板,大家想看上面是

什么吗?(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

二、先学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指名

说)

师: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后教

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⑴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2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六、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143+126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3

+ 1 4 3 2 6 9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

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基本数

量关系,掌握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

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先学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三、后教

提问: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4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同桌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答: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 小结: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 3. 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自由练习。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5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六、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 七、板书设计

1、小英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1+3=14(个)

2、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 11-3=8(个) 遇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 八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具 :题卡

6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4+6 50+90 60+90 8+3 70+80 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结果的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 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先学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85+143= 学生尝试笔算。

三. 后教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

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1. 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85+126=

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2、归纳

7

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 5 7 6 3 3 4

+2 4 3 +6 4 6 +5 6 9 2 0 8 7 1 2 8 9 3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五.小结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顺口溜:两数相加位对齐,个位加起别心急。

哪位相加和满十,别忘向前位进一。

六.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 85+126= 8 5 8 5 +1 4 3 +1 2 6 2 0 8 2 1 1

8

七.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连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三个数连加时凑十的简便算法 3.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个数连加时凑十的简便算法。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 1.口算。

8+5+1 6+7+3 9+8+2 6+5+3 9+7+3 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 3 9 5 5 7 5 8 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先学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9

三.后教:

1.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 1 2 6

3 5 4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

178+194+236

1 7 8 1 9 4 + 2 3 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

完成计算)

四.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

5 3 2 7 9 5 8 6

3 1 6 4 0 2 1 1 7 +1 2 5 +3 1 1 +2 0 8

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要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10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

三个数连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也可以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凑成10的两个数相加,再加上这个数位上的另一个数。

六、板书设计:

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 5 1 4 3 +1 2 6 3 5 4

七.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 通过现实情境,学会加法的估算方法,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11

教具:手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新课

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 401 608 597 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先学

1.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 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

5)200哪来的?( 同桌讨论。指名说。) 三 、后教

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1.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 1? 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 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估计要几百元?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提醒:为了方便你过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时候还记得你买了哪两样东西,最好用笔记下来。

5)指名说,集体判断。

2.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

12

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

四.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各接近几百?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

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估算结果,是怎样想的? 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3)生独立计算。 4)指名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读题。

2)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

3)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 4)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

五.课堂小结

把两个加数都看作和他们最接近的整百数,用整百数加整百数就是估算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快速的计算出近似值。

六、板书设计

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

100+200=300(元), 大约需要300元。

我们估算时要用到“≈”,读作约等于 七. 教学反思:

13

第六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

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4 598 499 305)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请大家连一连。

?1?独立完成练习。 2)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2.练习六第3题。

这些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能帮我用竖式计算吗?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14

3.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2?独立计算。 4.练习六第5题 指名说图意。

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学生独立计算 三.作业

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 四.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

1)出示口算题。

15

60+90 80-40 50+60 70+80 40+70 90+30 60+70 50+90

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

3)小结: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6-10题

教学要求: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16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 552+175 346+213 452+275 346+313 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师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呢?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与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

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

17

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认识方向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 .联系实际生活,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先学

情景导入,出示例题插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大致如下: 人民桥 汽车站 超 市 火车站 学 校 少年宫 公 园 电影院 体育场

问:看图你知道哪里是北面吗?你怎么知道的?

2)请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该生边说边指出图上的位置)

小结:所以,我们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 .后教

1.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指名说: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18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它在东和北的中间。 人民桥在学校的哪一面?指名说: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它在西和北的中间。 你知道体育场和公园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指名说:体育场在学校公园的东南面,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2.小结:到现在为止,你知道了哪些方位? 3.教学试一试

出示指南针的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谁能介绍一下它? (介绍:这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针制成的一种标示方向的仪器,在古代称为“司南”。) 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 北

( 西北 ) ( 东北 ) ( 西 ) ( 东 ) ( 西南 ) ( 东南 ) ( 南 )

3)生自己填写。4)指名汇报并核对。5)同桌互查。 4. 动手操作:做方向板

拿出一张正方形白纸,折成8等份,并写上方向。 生自己制作,核对方向。

在教室中找到北面,再利用方向板指出教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方向。

5.小游戏:每个同学利用方向板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9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猴子:“我住在体育场的东北面。”小兔:“我住在体育场的西北面。” 小狗:“我住在体育场的东南面。”小鹿:“我住在体育场的西南面。”

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2?.生独立在书上连一连。 4)同桌互查、互说。 5)指名说,核对答案。 2.想想做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还要联系实际生活,掌握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位置方向。 四. 板书设计: 认识方向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五.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路线图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

20

2.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应用的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先学

1.教学例1:南山公园平面图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 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浏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这是南山公园平面图,看图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并同时标上箭头)) 二、后教

1.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你能说出她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2.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还有一位小朋友,她是怎么游览公园的呢?

(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

你能说出她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同桌互说后汇报。

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

学校

桃园 小红家 大桥

21

你能说出小红上学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 ?小红从家出发经过大桥、桃园到达学校? 2、想想做做2

?1?.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你能说出不同的路线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 3、想想做做3。 1)这是1路和2路公共汽车的路线图。你能看出行车的路线吗?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一生汇报。

2)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路公共汽车呢?

3)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一中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4、想想做做4 四 .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减法

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 二、先学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怎样解答?

根据回答板书:335-123= 三.后教 335-123=

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335 -123 212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212 +123 335

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4)小结: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3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1?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2)指名板演。3)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学会正确的减法计算,并学会验算。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退位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重点: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24

一.复习

1.口算 :13-6 12-4

33-6 32-4 43-6 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

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623-412 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二. 先学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

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

会算吗?(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三.后教

1.不够减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不够减时,就向前一位借一,借一当十,再减。明白吗?你来试试

看,这回能做了吗?

3.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4.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

师示范,边做边说。

1).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2).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3).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 五.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1)自己读题。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

自己列式计算。

六.课堂作业

25

想想做做4。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的练习七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练习七第1题。 12-5 15-7 11-6 18-9 120-50 150-70 110-6 180-90 1)请你们自己算一算。

2)指名汇报,核对答案。

3)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2.练习。

150-80 120-80 160-90 130-80 120-40 170-90 160-80 140-70 130-60 120-50 180-90 150-90 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4题。

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 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

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4)生计算后汇报。 三.笔算减法练习

26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 637-449

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 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被减数 546 729 627 434 210 减 数 205 439 276 138 73 差 3.完成练习七第5题。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七第3题。 五.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

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27

120-40 170-90 160-80 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28

教学后记:

29

第五课时 隔位退位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

再来减。

2.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

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教学难点: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复习题:

263—164 263—1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瞧!图书馆又进新书了。

1)指名读题。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你会算吗? 2)指名列式。(师板书:204-108)

3)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 4)(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 5)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 6)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 7)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

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

8)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同桌讨论。 9)你为什么这样算?

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1) 生自己先算一算。

2) 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3)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 三.联系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30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3-158 600-347 800-592 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 3)独立完成。4)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 3)汇报核对。 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5)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 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 各自计算,进行观察。

3) 开火车对答案。 4)你发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 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

教学后记:

31

第六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练习八第1-3题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170—90 150—60 140—80 110—40 130—80 110-30 340—40 130—70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 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笔算过程。问:这组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师小结。

3.练习506—287 401—255 400—255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

2)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 3)请学生计算。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 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后记:

32

第七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60-61页练习八第4-8题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 160—90 180—90 120—40 320—20 480—80 40+5 110—60 170—80 2.完成练习八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1)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

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5题。

1)学生自己读题填空。2)核对答案。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1)生自读题。2)指名说题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5.练习八第8题。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

3)五年级、四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教学后记:

33

第八课时 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复习) 二.笔算减法的复习 1.口算。

630—600 370—30 1000—500 120—40 320—20 480—80 40+300 200—60 170—80 2.完成复习第1题。 出示第1组题。

1) 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2) 自己算一算。

3) 开火车核对答案。

4)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 被减数(减数)相同……

6) 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2组题。

1) 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自己算一算。 3) 开火车对答案。

4)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 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

4.完成复习第3题。 1)生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2)生独立练习。

34

3)集体核对。

2.完成复习第4题。

1)指名读题。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2)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是什么意思? 指什么村的人多,什么村的人少?

2)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3)生自己完成。 4)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三.减法估算的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 203 791 598 608 2.完成第5题。

1)提问:怎么算?从哪里看出来的?(大约)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

算的过程。

2)指出:在估计时,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3)学生进行笔算检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教学后记:

35

第九课时 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3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要求:

1.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6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9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10题。

1) 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 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 3)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 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1题。 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说说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一个条件。)

教学后记:

36

第八单元 乘 法

第一课时 不进位乘

教学内容:课本第69-71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l-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口算:2×3 7×4 6×5 5×9

2.口答: 20是( )个十 60是( )个十 8个十是( ) 16个十是( )

3.揭示课题。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开始继续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乘法)

二、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大象在干什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有几头大象? (2)提问: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请学生们相应地列出算式。

(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重点讲评:

①从图中可以看到,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也就是2个l0根,3头大象一共运的木头根数是6个十,也就是60。

②20也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也就是60。

(4)比较几种算法,得出自己觉得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说一说20× 3=60的计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 (2)指名说说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37

(1)出示第一题的三组题,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口算。 (2)提问: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你能想到什么?

(3)小结: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几个十,这样利用表内乘法口诀就能口算出得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探索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们摘的情况怎样?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学生自己列式算一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2)请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算式及算法。

着重评讲:在计算14×2时,先把10和4分别和2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20和8合起来就得到了28。

(3)说明:按这样先分开乘再相加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乘法的竖式计算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笔算14×2。

(4)出示14×2,说明用笔算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

①说明:竖式要先写乘号前面的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 提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 ②提问: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说明:笔算乘法14×2时也要分两次来算,但要从个位算起。 ③提问:个位上几乘几得几(说明:8要与个位对齐,并板书。)

提问:再算几乘几?为什么这时是与“l0”相乘;而不是“1”?得多少?(强调: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与2相乘得到2个十,是20。说明:20的“2”对齐十位写,“0”对齐个位写,板书为20。)

④提问:最后算什么?(将两次积相加,得28,并板书。)

(5)请学生们口述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么算。 说明:为了便于计算,笔算的竖式一般写成 1 4

× 2 (说明书写位置,并板书。) 2 8

请学生们看着竖式说一说笔算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3×21。请学生读题。

说明:3×21写竖式时把两位数写在上面,计算比较方便。 (2)学生们计算,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说明: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笔算乘法要从哪一位乘起?

38

(2)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

提问: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写?

说明:笔算乘法,要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前两题。

(1)学生们分组笔算,指名板演。提醒:要想知道做的对不对怎么办?(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请学生们分别说说笔算过程。提醒:有没有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 提问:在笔算这些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1页,“想想做做”第3 题的后面两题,第4题。 教学后记:

39

第二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练习九。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使学生熟练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养成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

3×2 4×2 6×5 3×3

30×2 4×20 60×5 30×3 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 (1)学生口算。

(2)说说口算的方法。

(3)比一比,发现了什么?(30多乘2,都是60多)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学生口算,个别题目说说怎么思考的。提问:如果用竖式表示你会吗?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1)完成第一行,用竖式计算。请四名学生板演。 (2)提问:做的对不对呢? (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吃过巧克力吗?有没有想过巧克力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呢?大家看第4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盒巧克力有12块,3盒有多少块?) (2)学生独立解答。 5.完成练习九第5题。

(1)学生理解图意,解答第(1)、(2)个问题。

(2)完成第(3)问,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够不够。 (3)完成第(4)问。 三.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3题下面一行。 教学后记: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