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一中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校建设基本情况

更新时间:2024-05-02 22:5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平一中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校建设

基本情况

一、学校主要领导对申报基地校的态度

高平一中是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重点中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时代对我们的挑战。在实践中,我们深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长期下去也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方法,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情况

网络化的校园教育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在市教育局、市电教馆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校从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中,先后完成了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广播通讯网的三网建设,建成了以下信息化环境(见下表一)

表一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设施一览表 信息化环境设施 校园计算机中心 有线电视中心 间数 1 1 主要设施 服务器8台 主控台1个 闭路电视系统1个 电子阅览室 广播通讯中心 3 1 计算机200台 计算机1台,广播系统1个 1

计算机网络教室 专用多功能厅 2(每人一机) 1 计算机 142 台 计算机 1台 投影机 1台 计算机 、投影机各多媒体视听教室 教师办公自动化 教师笔记本电脑 计算机总数 8 1台 每人1台 每人1台 计算机 258 台 笔记本电脑190台 800台 以上的信息化校园网环境建设,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网络化,教育科研网络化,教育、教学管理网络化,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教师办公自动化,家校联系网络化,同时也初步实现了与“校校通”工程相链接并与互联网相链接。 三、学科教学方面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的要求,分别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共计72个课时,并有专职教师3人进行教学。学校有信息技术教研组,并配置了专用的学科教研办公室。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教导处和教研室的督导下每个星期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活动并进行交流。信息技术学科组还在每个星期五上午时间组织网上教研,学校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信息技术学科组已经形成了“能者为师”的“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老教师和新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带教,全面提高学科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

2

平。现在信息教研组也有了集体备课室,正在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展开教学的尝试,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2010年和2011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信息技术学科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四、课题研究方面

我校经省教委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来,承担了山西省“13150”工程子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具体内容的整合》的研究任务。并按照省电教的要求,建立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基础环境设施、师资队伍培训、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等项工作。在短短的十年中,使实验工作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年来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共 316 节次,通过设计、施教、检测、分析、反思等过程进行反复修改,然后进行推广运用共600多节次。使科研成果及时在面上得到应用,使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实现了有机的统一,从而促进了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变自身知识呈现与传递方式,有效改变了教学方式;在另一方面则更为有效地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自身获取知识信息的认知工具、内化知识的加工工具、表达知识与情感的表述工具,大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迅速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方向转变,从而构建起了“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尝试、自学、协作、探究、创

3

新等各种新型的教学或学习模式,并由此充分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优化了教与学的效率,优化了教学质量,优化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优化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研究与推广的显著成果,深化了各学科的课程与教材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近十年来,我校在信息化教育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践总结,获得如下成果:

发 表 或 制 作 名 称 者 位 三易课件稿案例分析 《过秦论》案例 《沁园春·长沙》案姬仲平 例 《我国的国家职能》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常红梅 作用》

五、课外活动方面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直以来在我校是很受关注的一个活动,活动围绕“探索与创新”主题,密切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资源建设和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到了

4

成 果 形 式 出 版 单 姬仲平 姬仲平 论文 课件光盘 课件光盘 课件光盘 课件光盘 教育学会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常红梅

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每年都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参赛费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另外,学校还在课外时间组织师生共同参加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资源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的教材资源,这也是历来进行“整合”教育的一大“瓶颈”问题。为此,我们在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与“整合”研究及探究性教学研究过程中,始终把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编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现有音像电子类资源3000多小时,网络资源1TB。我们还组织各学科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从各个方面广泛收集各类资料(包括互联网信息、影视节目、各种光盘以至图书资料等),根据教学需要编制专题学习网站,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编辑重组成课件,从而建成数字化的资源库及影视资料库等,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

自我校建成校园网络,每个班级添置了多媒体设备以来,怎样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使每个教室都实现了上网、演示课件和视频节目的播放,实现了“班班通”的功能。现在我校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可以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解决了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解决了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班班通”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一)丰富了教育教学途径。 以前,由于时间上有冲突很难把老师们组织在一起研究课题,而现在我校可以在网上进行集体研究课

5

题。几年来我们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共 316 节次,通过设计、施教、检测、分析、反思等过程进行反复修改,然后进行推广运用共600多节次。使科研成果及时在面上得到应用,使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实现了有机的统一,从而促进了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变自身知识呈现与传递方式,有效改变了教学方式。

(二)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播放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会话,培养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可播放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当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了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班队课、思品课、晨会课根据本班实际利用“中央电教馆”和“教育台”的资源或互联网上的在线视频节目,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

(四)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班班通”的实施,促使教师“换笔”,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备课系统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备课和制作课件,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在家

6

中,将自己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交流论坛栏目,一方面供自己调用,还可供互联网上的其他同仁共享。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是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自己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再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

(五)改变了教师的上课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全方位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中出现重点难点时,更可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效果,展示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画面展示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如学生答题后,教师点击按钮,大屏幕会出现各种鼓励性的语言或动作,若学生答错了,电脑还会出现“你准行,请再试一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倍增。

(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的学习方式,对网络知识的掌握,能否快速正确有效地通过网络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衡量现代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

7

标志。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一泻千里的同时,不免泥沙俱下,不可否认,网上海量有益信息中夹杂着不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由于网络而造成负面影响的实例不时地出现在各类媒体。如何正确地对待网络,如何使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上。通过“班班通”设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让学生健康上网。 七、教师素质方面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必须大力培养与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建设一支现代化、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组织学校骨干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系列的培训与学习。

(1)在主导思想方面,我们着重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献。以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及素质教育思想统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2)由市电教馆研究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为主,组织了系列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讲座五次。此外,我们还经常翻印《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杂志上有关学术理论及经验总结文章,提供教师学习,写好自学笔记,同时还在每学期期中、期末组织教师对自身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联系教育科研实践进行广泛的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理论认识,促进理念转变。

(3)大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8

并有专业学历的专职教师3人进行教学。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参加进修校信息技术培训班,学习四个模块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在人人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大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4)广泛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并通过设计、实施、检测、分析、反思、改进等行动研究及经验总结,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能力。目前全校有近一半的教师能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方法。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的实践,全校有过半的教师在主导思想、理论观念、信息素养、科研能力、“整合”教学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近十年来我校教师获得课程整合方面的教学能手有40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理念新、专业化、研究型的现代化师资队伍。

总之,正是通过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和其它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才使得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成绩,才使得我们这样一个原先发展缓慢的学校成为今天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校建设,是一个学校总体管理水平的体现,希望上级有关单位给予指导和支持。

9

2011.11.10

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校建设

申 报 材 料

高平市第一中学校

2011.11.10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