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

更新时间:2024-04-02 04: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研组教研活动积极性的突破口-------课题研究

象阳一中社政组 朱晓平

介绍经验谈不上,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向专家同行汇报工作,谈几点体会,欢迎指正。

一、教研组概况

本教研组总共9人,平均年龄34岁,包含了各专业的人才,其中政史专业毕业的4人,数学专业1人,英语专业1人,中文2人,化学1人,虽然教研组总体上在学科专业素养上先天不足,而且处于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集中出现于从教十年左右)的高发期,曾经有一段时间,组员对教研活动毫无兴趣,教研活动处于单调乏味的停滞状态,公开课无人上,集体备课会成为碰头会,但是在近两年教研组成员在教研能力方面,教学业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研活动又增添了活力,而给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注入活力的重要源头正是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本教研组成员取得一定的教研成绩,教学成果(如省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乐清市优质课一等奖等等),也正是集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之后。由于课题组成员包含教研组所有成员,而负责人又是教研组长,因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也就增加了了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一内容功能的增加,使本组的教研活动积极性的调动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二、课题活动研究活动的开展与对教研组建设的促进作用 1、化压力为动力,激发教研组成员对教学研究的热情

“万事起步难”。课题立项在2005年,应该说课题申报一开始也并不是很主动,而是在市教研员黄老师的督促下申报的,课题为《发挥个性特长,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在发挥教师教学风格方面的研究,在当时来看对这方面的研究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我们基本上属白手起家。因而在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成员感觉到压力很大,但是任务必须要完成。

首先我们决定课题组成员每两周举行一次例会,目的是与教研组会议相结合,使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结合。例会要求组员交流研究心得,再由负责人布置新任务,做到每次例会都有研讨主题,每次例会都有收获。正是在例会中的争论与交流过程中使课题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模糊的概念更加明朗。原先气氛沉闷的教研会议,开始变得富有生机活力,比如就为教师的教学个性构成因素,大家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使分类不断完善明确,一共修改了三次,最终的方案凝聚了全体成员的智慧和辛劳。

其次面对全新的研究领域,与对研究成果的期待,使各成员情绪高涨,迅速行动起来,在庞杂的信息中查找资料,这种劲头是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所没有的。比如有些组员为了寻找一个概念的界定在新华书店花几个几个小时查找资料。因为本课题明确教师的个性特长与教学风格,必须要经历课堂实践的检验,于是原

先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现在有人主动请缨,课题组核心成员在一个学期内开了六节课,而且每一节课都是以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为主题,经过精心准备。由于听课者带有课题研究的任务,所以听课也更加积极,更加有目的性。在课题研究发生困难的时候,我们主动邀请教研室专家同行,为我们做听课指导,证实我们对课题组成员的教学风格的设计或完善教师的教学风格。的确参与课题研究使教研组的教研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使各成员体会到了什么是苦中作乐,什么是苦尽甘来,它使常规教研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激情,它充分激发了潜伏于教师内心的研究精神。

2、课题研究使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与专业素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把课堂当成研究实践的平台,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的核心,反思课堂教学总结成功的经验,逐步认识总结自我个性特长,然后就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对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进行完善与创新,并再通过课堂实践检验,这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循环上升的过程,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促进比较显著,通过不懈努力各成员在教学中开始显现出鲜明的教学个性,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并且得到专家的肯定。在近两年,课题组成员在学区、县级及市级优质课评比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核心成员多次在乐清市担任公开课、研讨课的任务,获得与会者的好评,这些成果的取得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是分不开的。

同时我们要求在教学观摩中要求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带着任务听课,具体做法是对教师自身教学个性特长的描述进行分类现场验证,如有的教师专门关注教态,有的教师专门关注教学语言等,在评课过程中,对其进行专题评叙,并提出建议,避免了以往面面俱到但又泛泛而谈的评课弊端,使课堂观察评价更有针对性。

另外,课题研究的需要使各成员更加自觉将课堂中印象深刻的案例与反思,灵感做好记录,收集点滴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深入反思,撰写文章,积极参与各级案例论文评比,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相对来说,课题研究中的论文案例撰写更容易些,质量更高,因为主题是现成的,而且又有研究过程,有切身感受,所以针对本课题所撰写的论文案例获奖率与以往相比,大为提高。这在提高教师教研反思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热情。

3、从课题研究中养成的教研习惯与传统,继续促进教研组的良性发展

“重过程,轻结果”。课题于2006年顺利结题,虽然由于在撰写结题报告方面的确存在一些缺陷,评比结果只是乐清市教科规划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但是从课题研究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东西与感悟到东西,教研组所形成的习惯与传统仍然在持续存在,促进教研组的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

研究精神的延续。部分教研组成员继续参与温州市级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不错成绩,现正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活动。教研组成员不断追求自身的教学风格的完善,出现了教学风格鲜明独特在乐清市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职业成长目标更高。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开拓了教师的眼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研组有三名成员评为一级教师,一级教师比例已达到80%,骨干教师正积极向高级教师靠拢。

常规教研热情高涨。课题研究只是阶段性的,但它对之后的常规教研活动(听课、备课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研组的研讨气氛、听课习惯、备课中的创新精神仍然保留了课题研究时的习惯。教师的教研热情仍在延续,如现在的开课研讨安排,教师开始抢机会了。

三、总结:

的确,课题研究过程给教研组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它为常规教研注入了活力。如果用一句诗词来总结它对本教研组教研状况的影响,那么用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来概括最为贴切不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