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8

更新时间:2023-05-16 14: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浮与沉

[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2、认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3、感受浮力。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并学会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沉浮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基础,本课学习内容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探究性极强,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对已有的认知不断修正、完善,使得三维目标落实,科学素养提升。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是从实际出发,针对刚学科学的三年级的学生力求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从有序地操作、用符号记录体验感受探究的实验过程,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述、比较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

2、了解物体的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二、技能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沉浮;

3、能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

4、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学产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习惯,能够使学生从更广博的角度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进而提出更多的创新性问题,扩大孩子们的探索空间,提高探索的深度。

[实施方案]

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实验探究、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体沉浮现象;

2、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表、水槽、玻璃瓶等演示设备

学生准备:铅笔、水槽、水、细线、木块、橡皮泥、小石头、铁钉、空玻璃瓶、空塑料瓶、泡沫块、西红柿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新课:

1、视频《曹冲称象》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桌面上的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课件出示课题:浮与沉)

二、认识物体沉浮现象:猜测物体的浮与沉,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自己的猜想。

(1)猜测物体的沉浮状态:

师:根据生活中的感知,首先让我们猜测桌面上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沉下去的?又有哪些是浮起来的?(出示实验记录表一)学生讨论,并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2)师引导:猜测出来的结果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学生普遍认为把物体投入水中就可以观察出结果。

(3)教师演示正确实验方法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老师如何进行实验操作的。

教师演示:将一个小空瓶放入水中,松开手小空瓶上浮到水面。把另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入水中,松开手小瓶沉入水底。(为以后的实验埋下伏笔。)

实验前用课件提出实验要求及要点:

1.由组长分工,依次进行试验,每人至少用一种物品进行实验,其余的人认真观察。

2.物体放入水中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3.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浮的在表格里对应的地方打“↑”,是沉的在表格对应的地方打“↓”,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

4、把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放在水槽的左边,把沉下去的物体放在水槽右边。

同学们,请按照我的操作方法,把你桌子上的物品测试一下是浮还

是沉?

(4)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汇报:学生根据实验很快发现,橡皮泥、石头、螺丝钉、西红柿都是沉在水底的;而木块、空塑料瓶、泡沫块和空玻璃瓶都是浮在水面上的。

总结:上浮的物体的特点:大而轻;下沉的物体的特点:小而重(6)科学态度培养:

提问: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一样吗?

生: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一定是我们猜想的那样,所以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三、科学探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1)空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能让它沉下去?

(2)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学生分组自选问题进行探究填写实验记录表(二),比一比,哪组的办法多。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当好学生助手。

2、合作表达交流:

(课件出示)“我们组研究的题目是……想到的方法有……实验结果……”句式,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交流汇报,组长解说,另一名同学进行演示。

3、教师引导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

办法:

使瓶子沉下去的方法:灌水、装石子、捆上重物、打碎、不盖盖、重物压、在瓶子上打孔;

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捏成船型或碗型、放在浮的物体上、裹住能浮的物体、捏成空心球等。

因为大而轻的物体容易浮起来,所以我们只要把物体体积增大或减轻物体重量就可以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了;同样,我们只要把物体减小物体体积或增加物体重量就可以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了。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别的物体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四、总结

(1)提问引导: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来说说你的学习体会?(2)生1:今天我知道了西红柿是沉到水底的。

生2:我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知道了橡皮泥裹在塑料瓶上可以浮起来。

生3:我知道了怎么让浮在水面的木板沉下去

生4:我觉得我们这一小组合作得非常愉快,让我体会了团结的力量。

教师出示课件板书进行总结:

一定条件

浮“↑”沉“↓”

大而轻小而重

一定条件包括:改变物体轻重;改变物体形状;借助其它物体。

五、知识拓展延伸

通过网络资源了解自然界中与沉浮相关的课外知识。

1、物体沉浮的秘密

2、死海不死.

3、像鲨鱼一样的潜水艇.

4、潜水艇是怎样浮上来的。

5、海水和河水中游泳的感觉有何不同?(有条件可进行课外体验)

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通过网络、科普资料或其它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浮与沉》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名称《浮与沉》第()组记录员2017年6月13日物品名称我的预测实验结果我的发现

弹珠

铅笔

铁钉

木块

橡皮泥

泡沫块

西红柿

玻璃瓶(空)

塑料瓶(空)

《浮与沉》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名称《浮与沉》第()组记录员2017年6月13日

1、空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能让它沉下去?

2、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我们选择探究的问题:

我们的方案探究结果(成功或失败)

1.

2.

3.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9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