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解

更新时间:2024-01-12 05: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生物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微生物:是存在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得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有自主复制的能力,是闭合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质粒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3. 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寄生位置的改变或宿主免疫缺陷等条件下也可致病的微生物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4. 病原微生物:自然界仅有少数的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害的,它们可引起这些生物体的病害,这些能致病的微生物被称为病原微生物。 5. 菌群失调:指机体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6. 脂多糖(LPS):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要而独特的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7. 外毒素: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8.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胞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胞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9. 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

10. 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内含管状、板状或泡状结构,称为中介体(拟线粒体,和呼吸有关,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11. 高频重组质粒:F质粒可以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有可能引发宿主染色体发生高频率转移,故称为高频重组质粒。

12. F’质粒: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的F质粒还会携带相邻的染色体基因或DNA片段,称为~ 13. 灭菌: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14.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仍能存活。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15. 无菌:指没有活菌的意思。

16.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病原菌或某些特定微生物,但仍保持其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由巴斯德创建。

17.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Pa(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

18.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19.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0.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游离DNA,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21.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质粒或染色体的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称为接合。

22. 转导:转导是以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23. 正常菌群: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或有利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24. 异染颗粒:革兰染色阳性,亚甲蓝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深染的颗粒,奈瑟染色或阿尔伯特染色,菌体一端或两端出现与菌体着色不同的颗粒,称为异染颗粒。

25. 病毒体:有感染性,结构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 26. 复制周期:病毒复制一般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 27. 顿挫感染:(流产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果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自身的成分;或者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28. 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产生的子代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辅助病毒:当病毒与另一种病毒共同培养时,若后者能为前者提供所缺乏的物质,就能使缺陷病毒完成正常的繁殖,这种辅助作用被称为辅助病毒。

29.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30.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指在某种条件下能增值,在另种条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 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典型的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指在特定温度(28~35°C)下孵育则能增殖,在非特定温度(37~499°C)下孵育则不能繁殖。 31. 毒血症(toxemia):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流,但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到达易感靶器官,引起组织损害,产生特殊的毒性症状。 31.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进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 32. 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3. 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亲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 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34.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也可由侵入血中革兰阴性菌大量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

35.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由媒介、动物参与的传播。 36. 垂直传播:存在于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37. 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体外组织培养时,病毒感染的细胞可见到细胞变圆,聚集,融合、裂解或脱落等现象。 38. 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传代,历时13年而获得的减毒活菌株,该减毒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目前广泛用于人类结合病的预防。

39. 包涵体:细菌被病毒感染后,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构。 40. 内基小体(negri body)狂犬病病毒感染后可在脑神经细胞质中检出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41.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发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42. 链霉依赖株(sd)活疫苗:Sd株式一中减毒突变株,只有在环境中存在链霉素时才能生长。口服可特异性预防志贺菌属 43.神奈川现象:副溶血弧菌在普通血平板上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但在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B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l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