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全套练习

更新时间:2023-05-02 17: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方法点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 -t 关系、x -t 关系、x -v 关系)原则上可以解决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因为那些导出公式是由它们推导出来的,在不能准确判断用哪些公式时可选用基本公式.(2)未知量较多时,可以对同一起点的不同过程列运动学方程.(3)运动学公式中所含x 、v 、a 等物理量是矢量,应用公式时要先选定正方向,明确已知量的正负,再由结果的正负判断未知量的方向.

1.一小球以3 m/s 的初速度沿一光滑斜面向上做加速度恒定为4 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起始点为A ,小球运动到A 点沿斜面下方2 m 处的B 点时的速度及所用的时间为(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

A .5 m/s 2 s

B .-5 m/s 2 s

C .5 m/s 0.5 s

D .-5 m/s 0.5 s 2.(2018·湖北荆州质检)“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

A.vt 2 B .vt 0(1-t 0

2t ) C.vt 022t D.v (t -t 0)2

2t

3.(2017·吉林长春质检)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8 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 .16节

B .17节

C .18节

D .19节

4.(多选)一滑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 s 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位移的两倍,已知滑块最开始1 s 内的位移为2.5 m ,由此可求得( )

A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 2

B .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

C .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D .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

5.(2017·山东济南模拟)如图1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B 两地距离为( )

图1

A .s 1+s 2

B.(s 1+s 2)24s 1

C.s 12

4(s 1+s 2) D.(s 1+s 2)2s 1(s 1-s 2) 6.(2018·河南洛阳期中)如图2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 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 的初速度、0.4 m/s 2

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 ,汽车启动后以0.5 m/s 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

图2

答案精析

1.B

2.D [“蛟龙号”上浮时的加速度大小a =v t

,根据逆向思维,可知“蛟龙号”在t 0时刻距离

海面的深度h =12a (t -t 0)2=v (t -t 0)22t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3.A [火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第一节车厢通过时有L =12

at 12,全部车厢通过时nL =12

at n 2,解得n =16,故选项A 正确.] 4.CD [设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运动总时间为t ,把滑块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最后2 s 内的位移为x 1=12a ×22=2a ,最初2 s 内的位移为x 2=12at 2-12

a (t -2)2=2at -2a ,又x 2∶x 1=2∶1,解得总时间t =3 s ,故C 正确;第1 s 的位移为x 3=12at 2-12a (t -1)2=2.5 m ,解得a =1 m/s 2,故A 错误;总位移x =12

at 2=4.5 m ,故D 正确;滑块的初速度v 0=at =3 m/s ,故B 错误.]

5.B

6.见解析

解析 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 1,速率为v 1,

则x 1=v 0t 1+12

a 1t 12,v 1=v 0+a 1t 1 代入数据得t 1=20 s ,v 1=16 m/s

而汽车在t 2=20 s -1 s =19 s 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 2=12

a 2t 22=90.25 m ,速度为v 2=a 2t 2=9.5 m/s

假设再经过时间t 3,泥石流追上汽车,则有 v 1t 3=x 2+v 2t 3+12a 2t 32

代入数据并化简得t 32-26t 3+361=0,因Δ<0,方程无解.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汽车能安全脱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

[方法点拨] (1)v =Δx Δt =v 0+v 2=v t 2

.(2)已知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初末速度可求平均速度,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变的非常简捷.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 m/s 2

B .2 m/s 2

C .3 m/s 2

D .4 m/s 2 2.(多选)(2017·湖北黄冈中学模拟)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 =s 1、BC =s 2、CD =s 3,已知质点通过AB 段、BC 段、CD 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 .下列关于质点在B 点的速度表达式,正确的是( )

A.s 1+s 22T

B.3s 2-s 32T

C.3s 1+s 32T

D.2s 1-s 2+s 32T 3.(2017·河南焦作二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5 s 内的位移为10 m ,在前7 s 内的位移为21 m ,则质点在t =6 s 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3.5 m/s B

.4 m/s C .5 m/s D .5.5 m/s

4.如图1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x AB =2 m ,x BC =3 m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图1

A.98 m

B.89 m

C.34 m

D.43

m 5.(多选)(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如图2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和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质点到达

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

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6.(2018·山东烟台期中)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如

图3所示.已知AB =18 m ,BC =30 m ,小球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则小球在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图3

A .6 m/s,9 m/s,12 m/s

B .6 m/s,12 m/s,18 m/s

C .3 m/s,4 m/s,5 m/s

D .3 m/s,5 m/s,7 m/s

7.(2017·四川德阳一诊)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 =2+t (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

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 2

D .质点3 s 末的速度为5 m/s

答案精析

1.C [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5 s 末的瞬时速度v 1,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5 s 末的瞬时速度v 2,而1.5 s 末和2.5 s 末相隔的时间为Δt =1 s ,v 2-v 1=Δv =3 m/s ,由Δv =a Δt 解得a =3 m/s 2,选项C 正确.]

2.AB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质点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 是A 、C 的时间中点,则v B =

x AC 2T =s 1+s 22T ,又因为s 3-s 2=s 2-s 1,所以s 1+s 2=3s 2-s 3=2s 1-s 2+s 3,故A 、B 、D 正确.]

3.D [由题意可得v 2.5=

105 m/s =2 m/s ,v 3.5=217 m/s =3 m/s ,质点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1 m/s 2,质点在t =6 s 时的速度大小为v 6=v 3.5+2.5a =5.5 m/s ,选项D 正确.]

4.A [设物体通过AB 、BC 所用时间均为T ,则B 点的速度为v B =

x AC 2T =52T ,根据Δx =aT 2,得a =Δx T 2=1

T 2,则v A =v B -aT =32T ,x OA =v A 2

2a =98 m ,选项A 正确.] 5.BD [设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题设条件得|Δv |=at =2 m/s ,AB 、BC 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

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Δx =at 2,解得t =Δx at =6-42

s =1 s ,a =2 m/s 2,选项B 正确;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2t =2 s ,选项C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v B =(6+4) m 2 s =5 m/s ,选项A 错误;x AD =x AB +v B 22a

=12.25 m ,选项D 正确.] 6.B 7.B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过程问题

[方法点拨] (1)多过程问题一般是两段或多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合.各阶段运动之间的“转折点”的速度是关键物理量,它是前一段的末速度,又是后一段的初速度,是两段运动共有的一个物理量,用它来列方程能减少解题的复杂程度.(2)多过程问题一般情景复杂,可作v -t 图象形象描述运动过程,有助于分析问题,也往往能从图象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

1.(多选)(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下期中)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时,改为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 1、x 2和t 1、t 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x 1x 2=t 1t 2

B.a 1a 2=t 1t 2

C.x 1t 1=x 1+x 2t 1+t 2

D .v =2(x 1+x 2)t 1+t 2 2.(2017·湖南怀化一模)如图1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甲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若a 1≠a 2≠a 3,则(

)

图1

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到达C

B .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C .乙一定先由A 到达C

D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到达C

3.为了研究汽车的启动和制动性能,现用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分别进行实验.让甲车以最大加速度a 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再以最大加速度a 2制动,直到停止;乙车以最大加速度a 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加速度a 22

制动,直到停止.实验测得甲、乙两车的运动时间相等,且两车运动的位移之比为5∶4.则a 1∶a 2的值为( )

A .2∶1 B.1∶2 C.4∶3 D.4∶5

4.(2018·山东实验中学月考)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 从甲地开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 ,该列车以速度v 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 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 0的时间是t 0(设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 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0应为( )

A.vt t -t 0

B.vt t +t 0

C.2vt 2t -t 0

D.2vt 2t +t 0

5.如图2所示,两光滑斜面在B 处连接,小球由A 处静止释放,经过B 、C 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

为3 m/s 和4 m/s ,AB =BC .设小球经过B 点前后的速度大小不变,则球在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及球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

图2

A .3∶4 2.1 m/s

B .9∶16 2.5 m/s

C .9∶7 2.1 m/s

D .9∶7 2.5 m/s

6.(2018·湖北黄冈模拟)跳伞运动员从350 m 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打开伞,打开伞后以2 m/s 2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 ,求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g 取10 m/s 2)

答案精析

1.ACD [由题意得,x1=v

2

t1,x2=

v

2

t2,则

x1

x2

t1

t2

,故A正确;由v=a1t1=a2t2,得到

a1

a2

t2

t1

,故B

错误;对于整个运动过程,x1+x2=v

2

(t1+t2),

所以x1+x2

t1+t2

v

2

x1

t1

x2

t2

,v=

2(x1+x2)

t1+t2

,故C、D正确.]

2.A

3.B[作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甲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1,总时间为

t2,因为两车的位移之比为5∶4,则有(t1+t2

2

v m)∶(

t2

2

v m)=5∶4,解得t1∶t2=1∶4,乙车以最

大加速度a1加速到最大速度后立即以加速度a2

2

制动,直到停止,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

示加速度,可知乙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是甲车匀减速运动时间的2倍,则甲车匀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相等,可知甲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加速度a1∶a2为1∶2,B正确.]

4.C 5.C

6.59 m

解析设跳伞运动员应在离开地面h高处打开伞,打开伞时速度为v1.

落地时速度为v t=4 m/s,打开伞后加速度a=-2 m/s2

由题意可得:打开伞前跳伞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v12=2g(H-h)①

打开伞后跳伞运动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v12=2ah②

由方程①②联立解得:h=291 m

故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高度为:Δh=H-h=(350-291) m=59 m.

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1.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 =24t -6t 2 (m),则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6 m/s

B .8 m/s

C .10 m/s

D .12 m/s

2.(2017·河南濮阳一模)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 =4t -t 2(m),其中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当质点的速度为2 m/s 时,质点运动的位移为( )

A .-2 m

B .2 m

C .-3 m

D .3 m

3.(2017·湖南省十三校第一次联考)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在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位移分别为3 m 和1 m ,则汽车在第4 s 内的位移是( )

A .0.125 m

B .0.5 m

C .6 m

D .6.125 m

4.(2017·河南安阳一模)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8.0 m ,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0.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2 s 内位移为4.0 m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 2

C .物体在2.5 s 末速度一定为0.5 m/s

D .物体停止运动的时刻为3.5 s 末

5.(2017·湖南长郡中学一模)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图1所示,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图1

A.v 1t 1=v 2t 2=v 3t 3

B .v 1=v 2=v 3

C .s 1-s 2=s 2-s 3 D.s 1t 12=s 2t 22=s 3t 32

6.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相等的四段,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图2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v

B ∶v

C ∶v

D ∶v

E =1∶2∶3∶2

B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E =2t B =2t

C =233

t D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

D .物体通过每一段时,其速度的增量v B -v A =v C -v B =v D -v C =v

E -v D

7.(2017·安徽省六校联考)如图3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已知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 和cd 段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则bc 段的位移为( )

图3

A.x 1+x 2

2 B.x 1+5x 2

4

C.2x 1+12x 29

D.5x 1-2x 29

8.如图4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由静止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 m ,QN 长度为

4 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

图4

A .2 m B.98 m C.258

m D .3 m 9.(2017·河南洛阳高三期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人均拥有率也快速增加,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管理部门在市区很多主干道上都安装了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准确抓拍超速车辆以及测量运动车辆的加速度.如图5所示,一辆汽车正从A 点迎面驶向测速仪B ,若测速仪与汽车相距x 0=355 m 时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于D 点,且此时汽车与测速仪相距x =

335 m ,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 ,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图5

答案精析

1.B [由题意可知v 0=24 m/s ,a =-12 m/s 2

.所以由v =v 0+at 1可得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的时间

为t 1=0-24-12

s =2 s ,由此可知2 s 时汽车已经停止,位移x =24×2 m-6×22 m =24 m ,故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

243

m/s =8 m/s.] 2.D 3.A 4.A 5.D 6.D 7.B [设质点经过ab 、bc 和cd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t 、2t 、t ,设每个t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s 6,则

x 1=s 1+s 2+s 3,x 2=s 6,

bc 段的位移x =s 4+s 5

又s 3-s 2=s 2-s 1,则s 1+s 3=2s 2,则x 1=3s 2.

由于x +x 2-x 1=(s 4+s 5+s 6)-(s 1+s 2+s 3)=a ×(3t )2=9at 2,即x +s 6-3s 2=9at 2,又s 6-s 2=4at 2,即x 2-x 13=4at 2,联立各式解得x =x 1+5x 24.]

8.C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 ,从P 点运动到Q 点所用的时间为t ,

由Δx =at 2得,加速度a =Δx

t 2=4-3t 2=1t 2. Q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

v Q =s PQ +s QN 2t =4+32t =72t

. 则OQ 间的距离s OQ =v 2Q 2a =498

m 因此OP 的长度s OP =s OQ -s PQ =

498 m -3 m =258

m , 故C 正确.]

9.10 m/s 2 解析 设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C 点为汽车与超声波相遇处,超声波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为t 0,那么在超声波从C 返回B 的时间t 0内,汽车由C 匀减速运动到D 且停止于D 点,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x 2=12at 02,x 1=12

a ×(2t 0)2,x +x 2=v 声t 0

由图可得x 1=x 0-x =20 m

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a =10 m/s 2.

5 自由落体运动

[方法点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公式里一般只涉及四个物理量,对自由落体运动来说v 0=0,a =g 两个量已知,所以公式中的位移h 、时间t 、速度v 三个量,已知其中一个即可求另外两个.

1.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 的正上方A 处有一金属小球a 距C 为20 m ,在B 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 距C 为15 m ,小球a 比小球b 提前1 s 由静止释放(g 取10 m/s 2

).则(

)

图1

A .b 先落入C 盘中,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

B .a 先落入

C 盘中,a 、b 下落过程相遇点发生在BC 之间某位置

C .a 、b 两小球同时落入C 盘

D .在a 球下落过程中,a 、b 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B 处

2.(2017·山东烟台期中)有甲、乙两球,甲球由塔顶自由下落,当它下落高度为a 时,乙球从塔顶下与塔顶距离为b 处开始自由下落,结果这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塔高为( ) A.(a +b )24a B.(a +b )2

4b C.a 2-b 2

4ab D.a 2+b 24ab

3.(2018·河南省豫南豫北名校联考)一条悬链长7.2 m ,从悬挂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 m 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 取10 m/s 2

,整个过程中悬链不落地)( )

A .0.3 s

B .0.4 s

C .0.7 s

D .1.2 s

4.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

5.(多选)(2017·山东济宁期中)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圈A 、B 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 ,此时A 、B 间距为3L ,A 距地面为L ,如图2所示.由静止释放A 、B ,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释放到A 落地历时t 1,A 落地前瞬间速率为v 1,从A 落地到B 落在A 上历时t 2,B 落在A 上前瞬间速率为v 2,则(

)

图2

A .t 1>t 2

B .t 1=t 2

C .v 1∶v 2=1∶2

D .v 1∶v 2=1∶3

6.(多选)(2018·四川成都第七中学月考)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3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 =10 m/s 2)(

)

图3

A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 A

B <t B

C <t CD

B .间歇闪光的间隔时间是210

s C .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x AB ∶x BC ∶x CD =1∶3∶5

D .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 B ∶v C ∶v D =1∶4∶9

答案精析

1.D [小球a、b释放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1

2

gt2,代入计算得t a=2 s,t b= 3 s,

小球a提前1 s释放,所以b释放后a运动t a-1 s=1 s落入C盘,比b球早落入.选项A、C

错.b球释放时a下落1 s,此时下落的高度h′=1

2

gt′2=5 m,刚好到达与小球b同高处,此

时b球开始释放,所以二者在B处相遇,然后a球超过b球先落入盘中.选项D对,B错.] 2.A 3.B 4.D

5.BC [对A有L=1

2

gt12,且v1=gt1,对B有3L+L=

1

2

g(t1+t2)2,且v2=g(t1+t2),联立解得

t1=t2,v1∶v2=1∶2,B、C正确.] 6.BC

6 竖直上抛运动

[方法点拨] (1)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全过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v-t关系公式、x-t关系公式等,但要注意v0、a、x等物理量的正负号.(2)竖直上抛运动也可分成上升、下降阶段分段处理,注意应用两段的对称性.

1.(多选)(2017·湖北荆州质检)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

A.10 m B.20 m C.30 m D.50 m

2.一个小球以v0=20 m/s的初速度从地面被竖直向上抛出,然后每隔时间Δt=1 s,以同样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在升降过程中不发生碰撞,则第一个小球在空中能与其他小球相遇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多选)(2018·河南省豫南九校质量测评)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4.在足够高的空中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抛出后第5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是4 m,设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 m/s2.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的时间可能为4.9 s

B.第5 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为-4 m/s

C.4 s末的瞬时速度可能为10 m/s

D.10 s内位移可能为-100 m

5.(2017·陕西黄陵中学模拟)人民广场上喷泉的某喷嘴与地面相平且竖直向上,该喷嘴喷水流量Q=5 L/s,水的出口速度v0=20 m/s,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则处于空中的水的体积是( )

A.5 L B.20 L C.10 L D.40 L

6.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k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