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42004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更新时间:2023-04-05 01: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K42004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1K420041施工成本管理的应用

一、施工成本管理目的与主要内容

(一)施工成本管理目的

1.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获取较大利润。

2.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减支增效,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3.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质量高、工期短、安全的、成本低的工程产品,而成本是各项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因此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施工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1.按其类型分有计划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劳务费用管理、机具及周转材料租赁费用的管理、材料采购及消耗的管理、管理费用的管理、合同的管理、成本核算等八个方面。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满足合同约定条件下,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工力消耗来降低成本。

2.把影响施工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在控制目标成本情况下,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求生存和发展。

3.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体系中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二、施工成本管理组织与方法

(一)施工成本管理组织

施工成本管理必须依赖于高效的组织机构。企业和项目部应根据施工成本管理实际的要求,确定管理职责与工作协调的关系。施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建立责权分明、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工作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来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同时还要开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这样才能挖掘出更多的利润空间。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高层失业)

1.高效精干

施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施工成本管理总目标。施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实现施工成本管理目标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原则。施工成本管理需要内行来管理,因事而设岗。

2.分层统一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组织是企业施工成本管理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管理的角度看,施工企业是施工项目的母体。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实际上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载体。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要从施工作业班组开始,各负其责,上下协调统一,才能发挥管理组织的整体优势。

3.业务系统化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和企业施工成本管理在组织上必须防止职能分工权限和信息沟通等方面矛盾或重叠,各部门(系统)之间必须形成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便发挥管理组织的整体优势。

4.适应变化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多变性、流动性、阶段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成本管理工作和成本管理组织机构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以使组织机构适应施工项目的变化。企业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和形式应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效率。

(二)施工成本管理方法的选用原则

国内外有许多施工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和施工项目部应依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用;选用施工成本管理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剪开临时)1.实用性原则。施工成本管理方法具有时效性、针对性,首先应对成本管理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以判断成本管理方法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干扰和效果。

2.灵活性原则。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多且不确定,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根据变化了的内部和外部情况,灵活加以运用,防止盲目套用)。

3.坚定性原则。施工成本管理通常会遇到各种干扰,人们的习惯性、传统性心理会产生对新方法的抵触,认为老方法用起来顺手。应用某些新方法时可能受许多条件限制,产生干扰或制约等。这时,成本管理人员就应该有坚定性,克

服困难,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4.开拓性原则。施工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既要创造新方法,又要对成熟方法的应用方式进行创新,用出新水平,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要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把基础工作搞好,它是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

(一)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1.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成本预测→管理决策→管理计划→过程控制→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

2.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施工成本管理,根据企业下达的成本控制目标,管理控制各种支出,分析和考核及消耗形成的成本,也要充分计入成本的补偿,从全面的角度完整地把握成本的客观性。

(二)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为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观定预善责烤鸡)

1.加强成本管理观念

施工项目部作为企业施工经营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成功的项目成本管理要依靠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上的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不断加强成本管理观念,自觉地参与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2.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

完善的定额资料、做好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定额资料包括《全国统一市政预算定额》等国家统一定额,劳务与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根据国家统一定额、取费标准编制施工图预算;依据企业的施工定额编制单位工程施工预算。通过两个预算对比,可以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程度。

3.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原始记录直接记载了施工生产经营情况,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是统计和成本管理的基础。项目施工中的工、料、机和费用开支,都要有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始记录,且符合成本管理的格式要求,由专人负责记录和统计。

4.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施工项目各项责任制度,如计量验收、考勤、原始记录、统计、成本核算分析、成本目标等责任制,是实现有效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的保证和基础。

5.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实效,对施工项目部应实行目标成本控制(见1K420042)和进行考核;对于达到考核指标的施工项目部和项目部经理应兑现奖励承诺,以便推进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三)施工成本管理基本原则(2016-30)(最全责游客)

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管理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使施工项目成本不断降低,以达到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但是,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研究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的合理最低成本水平,并据此进行分析、考核评比。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长期以来,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即重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轻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对其影响因素的控制;重施工成本的计算分析,轻采购成本、工艺成本、质量成本;重财会人员的管理,轻群众性的日常管理。因此,为了确保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达到成本最低化目的,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

3、成本责任制原则

为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作保证。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对企业下达的成本指标负责,班组和个人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目标负责,要做到层层保证,定期考核评定。成本责任制的关键是划清责任,并要与奖惩制度挂钩,使各部门、各班组和个人都来关心施工项目成本。

4、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所谓成本管理有效化,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促使施工项目经理部以最少的

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二是可以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可以采用行政方法,通过行政隶属关系,下达指标,制定实施措施,定期检查监督;也可以采用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经济手段实行管理;还可以用法制方法,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规定,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使人人照章办事,用法律手段进行成本管理。

5、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要实行科学化,必须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可以运用预测与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方法、量本利分析方法和价值工程方法。

【案例1K420041】

1.背景

某公司中标天津开发区供热管网工程后,组建了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管理计划。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变化、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对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在计算成本后,修订了成本管理计划。根据修订的成本管理计划,项目部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支出严格控制,规定项目所支出的费用均要项目经理批准。

2.问题

(1)项目部修订成本管理计划有何不妥之处?

(2)项目部工、料、机的成本支出,需要如何管理?

(3)根据成本管理计划,原始记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4)项目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管理时,有哪些基本原则?

3.参考答案

(1)问题1

项目部在修改成本管理计划时未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分析和相应变化是不妥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组成的依据除了合同价格之外,还应对相应施工方案细化分析。

(2)问题2

对于工(人)的管理包括,本单位职工和劳务人员两个部分,应根据成本管理计划的不同要求要制定不同的责任制及考核指标;对于(材)料的管理应从源头抓起,从采购到材料进场要办理严格手续,确保材料的质量、数量和供货日期;未经项目经理签认的单据无效。但对机具的管理特别是外租机具,要办理协议,明确单价,明确实际使用台班数,合理调度和调配避免造成浪费,严格按实际发生的使用台班签认,并及时结算。

(3)问题3(人材机计)

原始记录应包括:施工人员的考勤表、计量验收单、材料进场和出库签认单、机具使用签认单。

(4)问题4

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1K420042施工成本目标控制的措施

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项目等在其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前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制定的成本。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称为目标成本。

项目施工成本目标控制应贯穿于施工项目从报价中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成本控制一般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虽然合同签订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在工程中标后进行,但合同谈判与签约往往和施工准备同步进行,因此结合拟建工程的标书承诺、设计深度和工程特点进行工程预测分析是经营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的首要工作。在分析和预测后合同谈判中就可能出现的工程量增减、价格调整、工程风险、物价涨跌、工期变化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讨论,避免签订不利于己方未来利益的合同(施工成本控制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其实它关乎整个施工过程的经营效益和施工成本控制的成败)。依据中标“标书”和签订的施工合同确定项目降低成本的目标,并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方法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并优选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根据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工程量为基础,

编制具体的分步实施项目成本计划,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根据控制目标和成本计划编制现场经费预算,进行分解后以责任成本的形式落实下去,明确各级施工成本。

一、施工成本控制目标与原则

(一)施工成本目标控制目的(履约委托、控制预算、控制开支)

1.施工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项目施工成本目标控制是项目部经理接受企业法人委托履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其目的在于控制预算的变化,为项目部负责人管理提供与成本有关的用于决策的信息。

3.项目经理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纠偏,总结经验,保证企业下达的施工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成本目标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低、全员、分解、动态、结合——醉拳解冻结)

1.成本最低原则

掌握施工成本最低化原则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既要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其可能成为现实;也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员成本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的全员,包括项目部负责人、各部室、各作业队等,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才能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目标分解原则

应将项目施工成本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责任到人、到位,分解目标到每个阶段和每项工作。

4.动态控制原则

又称过程控制原则,施工成本控制应随着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特别强调过程控制、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发现成本偏差,及时调整纠正,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确定项目经理和各个岗位管理人员后,同时要确定其各自相应的责、权、利。“责”是指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权”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标必须具备的权限;“利”是指根据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责任承担者相应的奖惩。做好责、权、利相结合,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三者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各部门、各作业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作业班组在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关键是将目标落实到人。

二、施工成本目标控制主要依据(同城变紧)

(一)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施工成本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三)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详见1K420073)提供了时限内工程实际完成量,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就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工程变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顺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变得复杂和困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应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三、施工成本目标控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控制方法很多,而且有一定的随机性。

(一)理论上的方法

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指标控制、价值工程和挣值法等。

其中挣值法主要是支持项目绩效管理,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比较项目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关注的是实际中的各个项目任务在内容、时间、质量、成本等方面与计划的差异情况,然后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对项目中剩余的任务进行预测和调整。

然而制度控制、定额控制、指标控制、价值工程均为理论方法,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例如对施工企业来说,挣值法使用起来不错,但操作上比较麻烦,而对于甲方业主,其实就控制两点——合同价款和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二)采用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

市政公用工程大多采用施工图预算(详见1K420022)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成本目标控制中,可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供借鉴的具体方法如下:

1、人工费的控制(单价控制不超算)

假定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为13.80元,合同规定人工费补贴为20元/工日,二者相加,人工费的预算收入为33.80元/工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与施工队签订劳务合同时,应将人工费单价定在30元以下(辅工还可再低一些),其余部分考虑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如此安排,人工费就不会超支,而且还留有余地,以备关键时的应急之用。

2、材料费的控制(买运验存用收——量价关期)(2007案2.4)

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

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价差过大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的市场信息。企业有条件或有资金时,可购买一定数量的“期货”,

以平衡项目间需求时差、价差。

3、支架脚手架、模板等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控制(预算耗费控制实际耗费)

施工图预算中的周转设备使用费=耗用数×市场价格,而实际发生的周转设备使用费=使用数×企业内部的租赁单价或摊销价。由于二者的计量基础和计价方法各不相同,只能以周转设备预算收费的总量来控制实际发生的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总量。

4、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控制(预算费+补贴费)

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台班单价。由于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使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施工项目在取得发包方的谅解后,在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5、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预算控制经济合同金额)(2013案1.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木制成品、混凝土构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桩基础、土方、吊装、安装和专项工程的分包,都可能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加工或施工,必须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时,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容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市政公用工程的资料分析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55%~70%。由此可见将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内,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以施工图预算来控制成本支出外,还有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消耗、以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等。

【案例1K420042】

1.背景

某公司竞标承建××高速公路工程。开工后不久,由于沥青、玄武岩石料等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动,在成本控制目标管理上,项目部面临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局面。为此项目经理要求加强成本考核和索赔

等项成本管理工作。

路基强夯处理工程包括挖方、填方、点夯、满夯。由于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故施工合同规定:按施工图预算方式计价;承包方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施工合同规定的内容及技术要求施工;工程量由计量工程师负责计量。

施工过程中,在进行到设计施工图所规定的处理范围边缘时,承包方在取得旁站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情况下,将夯击范围适当扩大。施工完成后,承包方将扩大的工程量向计量工程师提出了计量支付的要求,遭到拒绝。在施工中,承包方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就部分工程进行了变更。

在土方开挖时,正值南方梅雨季节,遇到了数天季节性的大雨,土壤含水量过大,无法进行强夯施工,耽误了部分工期。承包方就此提出了延长工期和补偿停工期间窝工损失的索赔。

2.问题.

(1)施工项目部应如何应对采购成本失控局面?

(2)计量工程师拒绝承包方提出的超范围强夯的工程量的计量支付是否合理?为什么?

(3)工程变更部分的合同价款应根据什么原则确定?

(4)监理工程师是否应该受理承包方提出的延长工期和费用补偿的索赔?为什么?

3.参考答案

(1)问题1

首先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必须密切注视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以便使项目部及早采取必要对策;其次要用预算价格来控制玄武岩等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对沥青材料,价格只能随行就市,或采取风险转移方式控制沥青混合料采购价格。当然如果企业有条件时,可购买一定数量的“期货”,以平衡施工项目间价差,减轻项目部风险压力。

(2)问题2

计量工程师的拒绝是合理的。其理由:第一,该部分的工程量超出了设计施工图的要求,即超出了合同规定的范围,不属于计量工程师计量的范围。计量工程师无权处理合同以外的工程内容。第二,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是承包方保证工

程质量的技术措施,一般在未办理正式手续,发包方未批准追加相应费用的情况下,技术措施费用应由承包方自行承担。

(3)问题3

变更价款按如下原则确定:

①合同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单价),按合同已有价格变更合同价款。

②合同中只有类似变更工程的价格,可参照类似价格变更合同价款。

③合同中既无适用价格又无类似价格,由承包方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发包方批准后执行。这一批准的变更,应与承包方协商一致,否则将按合同纠纷处理。

(4)问题4

雨期施工,有经验的承包方应能够预测到而且应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土壤含水过大,其责任在承包方;尽管有了实际损失,但是因此索赔不能成立,应予驳回。

1K420043施工成本核算的应用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是企业、项目部成本管理控制的基础。

一、项目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实际发生费用所做的总计;是对核算对象计算的施工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是成本计划是否得到实现的检验,它对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的对象

施工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指在计算工程成本中,确定、归集和分配产生费用的具体对象,即产生费用承担的客体。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设立工程成本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产生费用以及正确计算工程成本的前提。

单位工程是合同签约、编制工程预算和工程成本计划、结算工程价款的计算单位。按照分批(订单)法原则,施工成本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但也可以按照承包工程的规模、工期、结构类型,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等情况,综合成本管理要求,灵活划分成本核算对象。一般而言,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有以下几种。(一位同、大位部、多位并、零位并、多项并)

1.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各施工单位都以同一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自行完成的部分。

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同一建设项目,又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并在同一施工地点,属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近的若干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4.改建、扩建的零星工程,可以将开竣工时间相近,属于同一建设项目的各个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5.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以一个单项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或将同一施工地点的若干个工程量较少的单项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土桩单项)

(二)施工成本核算的内容

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项目部在承建工程并收到设计图纸后,一方面要进行现场“三通一平”(北方谓之“七通一平”)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力量分头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降低成本计划和控制措施,最后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考核。

1.工程开工后记录各分项工程中消耗的人工费(内包人工费、外包人工费)、材料费(工程耗用的材料,根据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报损报耗单、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等,由料具员按单位工程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均以计入成本)、周转材料费、机械台班数量及费用等,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2.本期内工程完成状况的量度。已完工程的量度比较简单,困难的是跨期的分项工程,即已开始尚未结束的分项工程。由于实际工程进度是作为成本花费所获得的已完产品,其量度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趋势预测(剩余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在实际成本核算时,对已开始但未完成的工作包,其已完成成本及已完成程度的客观估算比较困难,可以按照工作包中工序的完成进度计算。

3.工程工地(点)管理费及项目部管理费实际开支的汇总、核算和分摊。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分清成本费用的可控区域,正确合理地反映施工管理的经济效益,工地与项目部在管理费用上要分开核算。

4.对各分项工程以及总工程的各个项目费用核算及盈亏核算,提出工程成本核算报表。在上述的各项费用中,许多费用开支是经过分摊进入分项工程成本或工程总成本的,如周转材料费、工地管理费和项目管理费等。

工地管理费按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直接费总成本分摊进入各个分项工程,有时周转材料和设备费用也必须采用分摊的方法核算。由于它是平均计算的,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其核算和经济指标的选取受人为的影响较大,常常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对能直接核算到分项工程的费用应尽量采取直接核算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分摊费用及分摊范围。

(三)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的方法(业务广、统计宽、会计核算用货币)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依靠会计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有组织有系统的方法,来记录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然后据以提出用货币来反映的有关综合性经济指标的一些数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会计六要素指标,主要是通过会计来核算。会计记录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2.业务核算

业务核算是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核算制度,它包括原始记录和计算登记记录。如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进度登记、质量登记、功效及定额计算登记、物质消耗定额记录、测试记录等。

业务核算的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会计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不但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还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看是否可以做,是否有经济效益。

3.统计核算

统计核算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料,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客观现状的大量数据,按统计方法加以系统整理,表明其规律性。

统计核算的计量尺度比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宽,可以用货币计算,也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计算。统计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特有的方法,不仅能提供绝对数指标,还能提供相对数和平均数指标,可以计算当前的实际水平,确定变动

速度,还可以预测发展的趋势。统计核算除了主要研究大量的经济现象以外,也很重视个别先进事例与典型事例的研究。

施工成本核算通过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三算”方法,获得成本的第一手资料,并将总成本和各个分成本进行实际值与计划目标值的相互对比,用以观察分析成本升降情况,同时作为考核的依据。

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考核施工成本的降低水平;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考核工程成本的管理水平。称之为二对比与二考核。

二、项目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就是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成本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成本中的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透过账簿、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到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成本目标创造条件。

(一)施工成本分析的任务(算差异、找原因、行评价、题措施——原评差错)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正确评价;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内容

施工成本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按施工的进展进行的成本分析

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分析、月(季)度成本分析、年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分析。

2.按成本项目进行的成本分析

包括:人工费分析、材料费分析、机械使用费分析、其他直接费分析、间接成本分析。

3.针对特定问题和与成本有关事项的分析

包括:施工索赔分析、成本盈亏异常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资金成本分析、

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效果分析、其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成本影响的分析。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2比差分)

由于工程成本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分析的内容很多,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比较法的应用形式有: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可用这种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计算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用两个以上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比率法有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和动态比率三种。

【案例1K420043】(2004案2.1)(2004案2.2)(2004案2.3)(2004案2.4)1.背景

某公司中标承建一条城市道路工程,原设计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因拆迁延期,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但建设方要求竣工通车日期不能更改。为满足竣工通车日期要求,建设方更改路面结构,将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沥青混合料路面。对这一重大变更,施工项目经理在成本管理方面拟采取如下应对措施:(1)依据施工图,根据国家统一定额、取费标准编制施工图预算,然后依据施工图预算打八折,作为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承包价与建设方签订补充合同;

以施工图预算七折作为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目标成本。

(2)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如下:质量成本降低额,合理化建议产生的降低成本额。

(3)要求材料人员控制好以下成本管理环节:①计量验收;②降低采购成本;◎限额领料;④及时供货;⑤减少资金占用;⑥旧料回收利用。

(4)要求测量人员按技术规程和设计文件要求,对路面宽度和高度实施精确测量控制。

2.问题

(1)对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要求是否全面?如果不全请补充。

(2)对工程技术人员成本管理责任要求是否全面?如果不全请补充。

(3)沥青路面工程承包价和目标成本的确定方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4)请说明要求测量人员对路面宽度和高度实施精确测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3.参考答案

(1)问题1(买运验存用收)

不全面,应补充:①材料采购和构件加工,要择优选择;②要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损耗。

(2)问题2

不全面,应补充: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布置施工现场平面,为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创造条件,减少浪费;②严格执行技术安全方案,减少一般事故,消灭重大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将事故成本减少到最低。

(3)问题3

不正确,因为:①计算承包价时要根据必需的资料,依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市场价格、相关定额及计价方法进行仔细的计算;②计算目标成本(即计划成本)时要根据国家统一定额和企业的施工定额取费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部做法会增加成本风险。

(4)问题4

项目经理要求测量人员对路面宽度和高度实施精确测量,一方面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控制施工成本的措施。因为沥青混合料每层的配比不同,

价格差较大(越到上面层价格越贵);只有精确控制路面宽度、高度(实际上是每层厚度),才能减少不应有的消耗和支出,严格按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控制成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h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