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更新时间:2023-05-06 18: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5)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30)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42)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54)

第1 页,共66 页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6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历届导师圈点的重点试题及常考试题。——————————————————————————————————————————一、名词解释

1.同城效应

【答案】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2.环境感知论

【答案】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对环境感知方面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对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环境感知现象在移民身上反映也是比较明显的。

3.通勤活动空间

【答案】通勤活动空间是由于居住场所与工作或上学场所处于不同的地点,上下班、上下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构成的行为空间。该行为空间由持相同目的的通勤者和通学者所构成,在城市运输高峰时间由居住地移向工作地点或者学校。居住地和下作地、学校的场所,以及可以利用的交通手段决定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特点。

4.等级规模法则

【答案】等级规模法则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每一规模等级城市数与其上一规模等级城市数相除的商(K值)来表示,形成城市规模等级法则。

5.旅游资源

【答案】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第2 页,共66 页

6.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答案】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汤因比在对多种文明的起源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挑战和应战”。他以埃及的文明为例说明如果没有当时对环境的应战也就不会有埃及古国的文明。

7.文化整合

【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后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文化在经历了冲突、调整和适应之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文化整合的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8.语言

【答案】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它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9.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0.人口迁移

【答案】人口迁移是指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按涉及的范围是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11.人地适应论

【答案】人地适应论是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界时,要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和协调;二是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强调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12.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般可持续发展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与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边界,是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

第3 页,共66 页

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二、简答题

13.简述区位行为主义分析中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主要内容。

【答案】(1)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含义

普雷德的行为矩阵是进行区位决策行为系统研究的一种矩阵模型,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了美国史密斯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2)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主要内容

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了美国史密斯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运用信息的能力结论趋向优化。

行为矩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者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矩阵中的元素逐渐向右下角集中,趋于优化基础上的竞争,因而会出现矩阵参数的改变,导致新的行为矩阵的出现。并且企业布局的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制约着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也影响个人运用信息的能力。决策者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与决策者的经验、智力、欲望、偏好和态度等有关。因此,决策者只有在理想状态或者偶然情况下,才能选择到最佳区位点。

普雷德建立的行为矩阵对解释区位决策行为的宏观规律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使区位决策中行为因素的数量研究成为可能,促进了区位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

14.世界主要旅游地国家

【答案】(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之一。

①旅游城市

美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有政治中心华盛顿,世界名城纽约,西海岸重镇洛杉矶、旧金山和世界赌城拉斯维加斯等。

②国家级旅游地

美国有42处国家公园和80多处国家名胜,其中最著名的有: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尼亚加拉大瀑布、麦金莱山和拉什莫尔峰等。③旅游人造景点

美国的人造景点有金门桥、迪斯尼乐园、佛罗里达海洋世界、加利福尼亚的宇宙漫游和体斯敦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等。

第4 页,共6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h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