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申报0116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2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申 请 报 告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零一四年一月
目录
1区域概况 .................................................................. 1
1.1自然地理 ....................................................................................................................................... 1 1.1.1 地理位置 ................................................................................................................................ 1 1.1.2 地形地貌 ................................................................................................................................ 1 1.1.3 气象水文 ................................................................................................................................ 1 1.1.4 河流水系 ................................................................................................................................ 2 1.1.5 土壤植被 ................................................................................................................................ 3 1.2 社会经济 ...................................................................................................................................... 3 1.2.1 行政区划 ................................................................................................................................ 3 1.2.2 人口民族 ................................................................................................................................ 3 1.2.3 经济概况 ................................................................................................................................ 3 1.2.4 人文历史 ................................................................................................................................ 3 1.3水资源与水生态概况 ................................................................................................................... 4 1.3.1 水资源概况 ............................................................................................................................ 4 1.3.2 水生态概况 ............................................................................................................................ 6 1.4功能区划 ....................................................................................................................................... 6 1.4.1 主体功能区划 ........................................................................................................................ 6 1.4.2 生态功能区划 ........................................................................................................................ 7 1.4.3 水功能区划 ............................................................................................................................ 7
2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 ............................................... 7
2.1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估 ................................................................................................................... 7 2.1.1水资源开发利用 ..................................................................................................................... 7 2.1.2水生态系统保护 ................................................................................................................... 10 2.1.3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建设 ....................................................................................................... 11 2.1.4水资源配置 ........................................................................................................................... 12 2.1.5水资源管理 ........................................................................................................................... 12 2.1.6水文化建设 ........................................................................................................................... 13 2.2问题分析 ..................................................................................................................................... 14 2.3迫切性和可行性 ......................................................................................................................... 16 2.3.1迫切性................................................................................................................................... 16 2.3.2可行性................................................................................................................................... 17
3建设目标 ................................................................ 20
3.1总体目标(建设期目标) ......................................................................................................... 20 3.2阶段目标(试点期目标) ......................................................................................................... 20
4主要任务 ................................................................ 22
4.1环境保护工程: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 22 4.1.1污染控制工程建设 ............................................................................................................... 22 4.1.2水源地保护 ........................................................................................................................... 22 4.2生态保育工程: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 22 4.2.1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 22 4.2.2水生态修复 ........................................................................................................................... 23 4.3灾害防御工程:强化灾害防御体系 ......................................................................................... 24 4.3.1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 24 4.3.2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 24 4.4民生发展工程: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 ..................................................................................... 24 4.4.1协调城乡供水 ....................................................................................................................... 24 4.4.2构建连通水系 ....................................................................................................................... 24 4.4.3沟渠改造工程 ....................................................................................................................... 25 4.4.4强化节约用水 ....................................................................................................................... 25 4.5文化宣传工程:贯彻水生态文明理念 ..................................................................................... 25 4.5.1水景观建设 ........................................................................................................................... 25 4.5.2历史水文化保护与发展 ....................................................................................................... 26 4.5.3深化水生态文明宣传 ........................................................................................................... 26 4.6水务管理工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 26 4.6.1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三线制度 ........................................................................................... 26 4.6.2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法规 ........................................................................................... 26 4.6.3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 27 4.6.4健全水务监测与信息化系统 ............................................................................................... 27 4.6.5建立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机制 ............................................................................... 28 4.7 试点示范工程 ............................................................................................................................ 28
5保障措施 ................................................................ 30
5.1政策支持 ..................................................................................................................................... 30 5.2资金保障 ..................................................................................................................................... 31 5.3组织保障 ..................................................................................................................................... 31 5.4制度建设 ..................................................................................................................................... 32 5.5科技支撑 ..................................................................................................................................... 32 5.6设施建设 ..................................................................................................................................... 32 5.7宣传教育 ..................................................................................................................................... 33
1区域概况
1.1自然地理
1.1.1 地理位置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东经106o12′~108o18′、北纬25o04′~27o29′,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南北长249.5公里,东西宽207.6公里,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
图1.1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区位图
1.1.2 地形地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240-1960米,平均海拔997米,为中山低山峡谷丘陵区地貌,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
1.1.3 气象水文
全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适中,雨热同季,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介于13~20℃之间,年平均
1
日照时数多介于1100~1300小时之间,无霜期260~32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210mm,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降雨量75%以上。
1.1.4 河流水系
黔南州地处珠江、长江上游。全州河流水系以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岭北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岭南属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和柳江水系,黔南州水系图见图1.1。境内共有中小河流300余条,总长约5000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6条(其中跨界河流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9条(其中跨界河流35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2条(其中跨界河流56条),河网密度约为0.2公里/平方公里。
图1.1 黔南州水系图
2
1.1.5 土壤植被
黔南州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页岩、玄武岩等,土壤类型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并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分布。海拔500米以下多为红壤,海拔500—800米多为红黄壤,海拔1300—1500米为山地黄棕壤,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脊、山顶则为山地草甸土。
黔南州天然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交错分布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灌丛林、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在海拔500m以下为沟谷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在海拔500~1200m的坡地,也为常绿阔叶林(其植被组成不同);在海拔1200m以上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和亚热带针叶林组成。
1.2 社会经济
1.2.1 行政区划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都匀、福泉两个县级市,瓮安、贵定、荔波、独山、平塘、惠水、龙里、罗甸、长顺9个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
1.2.2 人口民族
黔南为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世居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7个民族,截止2012年底,全州总人口4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8%。
1.2.3 经济概况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41.3亿元,同比(以下称增长)增长19.4%;财政总收入94.79亿元,增长32.73%;三次产业结构l9.7:32.2:4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38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5481元,增长l8.3%。建设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18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20多个。
1.2.4 人文历史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早在殷、周时期,境内就已有了许多部族活动。
3
黔南被誉为“生态之州”、“民族歌舞之州”、“地质神奇之州”、“全球绿色城市”(州府所在地)、“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节日最长之乡”和“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全州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9个项目,51处保护点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3个项目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苗岭为中心的苗族村寨文化和以都柳江为中心的水族村寨文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剑江流域明清林业契约文化为全国独有。
1.3水资源与水生态概况
1.3.1 水资源概况 1.3.1.1 水资源数量
(1)水资源总量
2012年全州水资源总量161.08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615.0毫米,年度人均水资源量为3977立方米。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9.60亿立方米,珠江流域为121.48亿立方米。 (2)地表水
全州各行政区的地表水资源量7.86~19.34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11.0~671.4毫米,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51.1~67.1万立方米。
2012年全州地表水资源量(即河川径流量)为161.08亿立方米,径流深615.0毫米,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61.50万立方米。 (3)地下水
2012年全州地下水资源量为34.60亿立方米,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21.5%。其中: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12.57亿立方米,珠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22.03亿立方米。
1.3.1.2水资源质量
(1)河流水质评价
2012年黔南州水文水资源局在全州共监测河段10个,其中都匀市城区2个,平塘县、荔波县各2个,福泉市、三都县、惠水县、罗甸县各1个。评价河长总计为1211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27公里,珠江流域1084公里。
4
①总体情况
枯水期(1~4月、10~12月)Ⅱ类水质河段8个,劣Ⅴ类水质河段2个; 丰水期(5~9月)Ⅱ类水质河段8个,劣Ⅴ类水质河段2个; 全年Ⅱ类水质河段8个,劣Ⅴ类水质河段2个。 ②主要超标河段情况
清水江都匀市油行河段: 枯水期、丰水期、全年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三个评价时段的平均超标倍数(以Ⅲ类水为标准)分别为:4.7、2.2、3.5倍,年最大超标倍数11.2倍。
后河福泉市三江口河段:枯水期、丰水期、全年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氟化物和总磷,氨氮三个评价时段的平均超标分别为:6.8、4.2、5.5倍,年最大超标倍数12.1倍;氟化物三个评价时段的平均超标分别为4.1、2.3、3.2倍,年最大超标倍数5.4倍;总磷三个评价时段的平均超标分别为:90.9、62.5、76.7倍,年最大超标倍数127.6倍。 (2)全州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①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概况
2012年对全州12县(市)的县城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按月进行监测,茶园水库、卫阻河、樟江、水爬岩、落马塘水库、高岩水库、龙洞、坝王河、转拐龙滩、岔河、程番、都柳江的水质总体较好,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年内不达标情况:8月、9月平塘龙洞粪大肠杆菌群指标超标。 ②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概况
2012年全州12县(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较稳定,少部分水质普遍存在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应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定时进行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③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状况
2012年黔南州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状况大体良好,水质状况如下:
瓮安河瓮安县天文河断面平、丰、枯水期三时段分别为Ⅳ类、Ⅴ类、劣Ⅴ类; 清水江都匀市营盘断面丰水期为Ⅱ类,平、枯水期两时段均为Ⅲ类; 羊昌河福泉市凤山新桥边断面平、丰、枯水期三时段均为劣Ⅴ类; 5
蒙江罗甸县边外河断面丰水期为Ⅱ类,平、枯水期两时段均为Ⅰ类; 樟江荔波县回龙角断面平水期为Ⅱ类,丰、枯水期两时段均为Ⅰ类。 都柳江三都县坝街断面枯水期为Ⅰ类,平、丰水期两时段均为Ⅱ类。 ④废污水排放量
根据黔南州环保局统计,2012年全州工业废水排放量1900.28万吨,其中达标排放量1672.27万吨;城镇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5279.87万吨。
1.3.2 水生态概况 1.3.2.1 湿地概况
黔南州现有湿地约为49.23万亩(不含水稻田),其中重要湿地面积25万亩,湿地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5%。按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有关要求,黔南州拟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
1.3.2.2 生物多样性
黔南州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2161万亩,森林覆盖率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1个百分点。现有国家生态公益林767.3万亩、地方生态公益林180万亩,10个国有林场,1个国家级、3个省级、9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州内有各类野生动植物2530多种,其中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楠木、马尾树等二级保护植物20种;云豹、猕猴、大鲵、穿山甲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30余种。
1.3.2.3 水土流失
黔南87%的国土面积是山地,约43%的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5%,岩溶面积占81.53%,石漠化面积占29.46%。根据2011年黔南州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全州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为6544.19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24.98%。
1.4功能区划
1.4.1 主体功能区划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依据整体
6
保护、组团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全州划分为四个功能区。
城镇及工业集约发展区。主要包括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产业园区。
生态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区域内河谷、平坝和低山丘陵区。
重要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高山草场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修复区。主要包括石漠化隐患等级中度以上的地区、土石山区、采掘塌陷区等区域。
1.4.2 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黔南州主要属于中部湿润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区,仅小部分属于南部干热河谷南亚热带季雨林生态区。
1.4.3 水功能区划
根据《贵州省水功能区划》,黔南州水功能区划共分为一级水功能区46个,其中保护区9个,保留区20个,开发利用区8个,以及9个缓冲区。
二级水功能区划在8个开发利用区中进行划分,共划分二级水功能区18个,涵盖饮用水源区、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无渔业用水区。
2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
2.1现状评估
2.1.1水资源开发利用 2.1.1.1水利工程建设
2012年底全州共建有供水工程6458处,其中蓄水工程1969处、引水工程3525处、提工程964处,现状总供水能力13.15亿m3。全州共建成小(2)以上水库289座,总库容8.27亿m3,其中:大型水库2座,总库容3.67亿m3;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1.89亿m3,小型水库278座,总库容2.71亿m3;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7处,灌溉36万亩,有效灌面达217万亩,节水灌面76.85万亩;解
7
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91万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88km2;已开工 45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24条中小河流治理;建成达标防洪堤210.26km;地方中小水电装机容量56.93万kW。
都匀市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中小型水库23座,总库容5819万立方米,人均116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1.86倍。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76亿立方米,人均352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全省的0.9倍和1.53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0.8%,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6亩,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防洪能力已经达到《防洪标准》所规定的防御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全市初步建成中、小、微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农业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城镇供水、城市防洪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不断完善。
2.1.1.2供水量
2012年全州总供水量为11.95亿立方米,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供水量11.10亿立方米,约占总供水量的92.9%,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及人工载运供水分别为3.76亿立方米、4.59亿立方米、2.64亿立方米、0.1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0.3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7%,其他水源(雨水利用)供水0.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4%。
图2-1 黔南州2012年供水量构成图
2.1.1.3用水量
2012年全州用水量11.95亿立方米,供水量11.95亿立方米,供用持平。全州供水总量中:地表水源供水占92.9%,地下水源供水占2.7%,其他水源(雨水利用)占4.4%。总用水量中: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6.66亿立方米,林牧渔畜
8
用水量0.2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3.86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1.01亿立方米,城镇公共及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量0.14亿立方米。
图2-2 黔南州2012年用水量构成图
2.1.1.4耗水量
全州总耗水量为5.83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48.8%。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4.04亿立方米,林牧渔畜耗水量0.2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0.69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耗水量0.73亿立方米,城镇公共及城市生态环境耗水量0.12亿立方米。
图2-3 黔南州2012年耗水量构成图
2.1.1.5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2012年全州用水效率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上年有所提高,全州人均综合
9
用水量为295立方米,与全省综合水平289立方米/人基本一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24立方米/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0立方米/万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5立方米/万元、175立方米/万元。
全州水资源利用率为7.4%(即总用水量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10.35%)。全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47.2%(即已建成和开工建设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占水能技术可开发量的比例)。
2.1.2水生态系统保护
2.1.2.1主体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情况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黔南州依据统筹开发、整体保护、组团点状发展的原则,将全州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包括有城镇及工业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重要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在水功能区划方面,黔南州已进行水功能区划的河流有30条,形成一级区划46个,二级区18个。在充分考虑黔南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对区域实现对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2.1.2.2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黔南州87%的国土面积是山地,约43%的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地区生态植被较为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多年来黔南州以“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完全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持续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重点抓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是示范小流域和城镇周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开展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实施陡坡耕地还林还草,2000年到2012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17.93km2,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了全州石漠化进程,但治理面积仅占全州水土流失面积的20.9%,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
2.1.2.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近年来黔南州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围绕主要河流生态带,重点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长江、珠江上游重要河段和湖泊等重要湿地
通过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水环境监测联动机制,设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10
红线,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全州河流、水库水质总体较好的,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都匀市主要的城市取水源地茶园段水质和市辖区范围的大多数河流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达88%。
此外通过有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治理摆忙河、凯口河、阳和河等小流域,都匀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1.3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建设 2.1.3.1水旱灾害基本情况
黔南州的水灾害多发生于每年的5-8月,尤其以6月发生最多,州内北部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较少,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较多,尤其以州东南部的都匀、三都、平塘荔波等县(市)多雨区更易发生。黔南州旱灾频繁,是危害甚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旱灾在黔南州境内主要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春旱不严重,夏旱范围广、频率高、危害大,秋、冬旱较为严重。有时秋、冬旱并与次年春旱连续,造成面广旱灾。
2.1.3.2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建设情况
全州不断加强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以提升城乡防洪能力,抵御洪涝灾害。都匀市通过实施城区剑江河及其支流治理,城市防洪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实施凯口河、墨冲河、良亩河、杨柳街河、新平河等8条农村河流治理,解决部份集镇和农田防洪能力低的问题。完成了茶园水库和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加强了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力度,建成全市山洪灾害测报系统。
此外,结合黔南州水旱灾基本情况和特点,还逐步建立了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全州有县级以上抗旱排涝服务队12支,1个州级抗旱排涝管理服务中心,覆盖了全州各县市区。还向下延伸抗旱排涝服务机构,共建立乡镇级抗旱服务队60个,抗旱协会6个,370户。初步建成了以州级抗旱排涝中心为龙头,县级组抗旱服务队为纽带,乡镇抗旱服务队为补充的三级抗旱服务网络体系。
11
2.1.4水资源配置
黔南州积极推进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按照解决工程性缺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配置工程按以蓄水工程为主,引提调相结合,在水资源缺乏、水质较差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跨区域调水、分水质供水和长距离管道输水,合理有效配置水资源。
黔南州大力实施水源性工程、提排灌工程以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工程,实施“5个100工程建设”供水工程和“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水利项目,加大灌区配套改造力度,进行“五小”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有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积极构建全州供水保障体系。其中都匀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0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万人;改造、扩建墨冲、甘塘、凯口、江洲、坝固等重点乡镇供水工程,保障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是随着黔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显得尤为重要。
2.1.5水资源管理
2.1.5.1全面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施进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计划用水指标核定等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践区域总量控制、微观定额管理的计划用水管理新模式,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2.1.5.2基本建立水资源规划体系
黔南州至2013年底编制完成了《黔南州骨干水源建设规划》、《黔南州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规划》《黔南州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黔南州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规划,正在开展《黔南州水中长期供求规划》(2013-2030)、《黔南州水资源综合规划》(2013-2030)等规划。
都匀市组织编制完成了《都匀市甘塘产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都匀市水资源规划报告》、《都匀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成果》、《都匀市城市抗旱应急供水预案》、《都匀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都匀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报告》等规划,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资源规划体系。
2.1.5.3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12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加强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拟定城市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定城市用水定额标准,审定、下达用水计划;组织和指导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工作;加大节约用水的监督和检查,组织交流和推广城市节约用水的先进经验。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有效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完善和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2.1.5.4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完成了水功能区划分,核定了水域纳污能力,强化了各项保护措施。一是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二是对茶园水库等三个水源地进行水质动态监测和监控,设置警示标志,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城区自备井安全用水监督检查力度。对16个水样进行了水质检测,检测合格率96%。
2.1.5.5确立了“三条红线”重要控制指标
加大对自备井的封停力度,都匀市城区自备井21眼共封停6眼,严禁城区新增自备井,地下水开采量总体呈下降态势。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建立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初步建立起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对所有自备水源取水户,自来水用水量每月100m3以上单位,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
2.1.6水文化建设 2.1.6.1水文化概况
黔南州地处珠江、长江上游,是珠江和长江重要生态屏障。州内河流以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岭北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岭南属珠江流域的柳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主要有乌江、清水河、清水江(沅江源头段)、红水河、都柳江5条较大江河。“两大流域、四大水系”构成了黔南独特水系空间结构,也形成了不同流域、不同民族的独特水文化,以“崇尚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理念的朴素生态观构成了贵州重要的生态文化板块。
一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黔南为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各少数民族依水而居,并在长期的治水用水实践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3
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节庆、民族服饰和传统手工艺等。
二是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黔南州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是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黔南州位于西南云贵高原东端,多为高山深谷,河两岸为农田,沿山地开辟梯田梯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地农耕文化。特别是在稻作方面有独特的传统技艺,犁田、播种、插秧、收割、粮食储备以及加工都有其独特之处。
2.1.6.2水文化建设情况
黔南州依托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美丽之州、幸福黔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传承复兴传统生态文化,深化生态文化内涵。位于长江流域沅江源头“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的都匀市,水系发达,桥梁众多,有着“山水桥城”之美誉,具有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通过社会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和提升山水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中国毛尖茶都、中国摄影城等荣誉称号。
但在水文化建设方面黔南还需更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对水文化内容的基础性梳理工作,注重系统性,既要注重水工程文化、河流文化、水文化设施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又要统筹好水制度体系建设和水精神文化建设,不断的通过继承和弘扬各民族、地域的传统水文化,建立黔南州各族人民亲水、惜水、节水、护水的观念和伦理道德体系。
2.2问题分析
黔南州具有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待解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增长加快。城镇生活和工业需水逐年增长,城镇供水压力越来越大,
14
城镇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解决城镇和重要工业区的供水将成为水利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根据《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州生产总值到2015年达到800亿元以上,以贵州省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191m3的控制指标计算,用水量将达到15.3亿m3,与目前10.97亿m3的供水能力相比,尚缺4.33亿m3。 (2)农业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黔南州耕地面积741万亩,统计灌溉面积199.77万亩。黔南州州仍很大部分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严重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由于黔南州骨干水源工程少,且渠系不配套,主要靠小、微型水利工程灌溉,灌溉保证率低,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仍然突出,干旱灾害每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大旱年许多地方粮食绝收。 (3)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黔南州部分具有防洪任务的县城主城区,已具备一定的防洪能力,但整个城区仍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防汛通信和水文测报设施落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仍需加强,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4)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
根据最近的一次卫星遥感普查结果显示,黔南州水土流失面积9162km2,占国土面积34.98%,目前还有7500多km2水土流失面积要治理。石漠化问题严重,相对连片的石漠化有2200多km2,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4%,是贵州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5)水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黔南州水环境污染问题局部存在,废污水排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未按要求达标排放,另一方面排放量与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存在较大差距。农业上普遍使用化肥和农药,农村面源、点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6)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对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认识不足,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2009年黔南州供水量10.95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7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66%、
15
全国平均水平22.5%,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高于全省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较高。 (7)水利管理与改革任务艰巨
工程建设与管理较落后,基层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水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小(1)型以上工程管理人员未全部到位,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未足额落实(按定额标准测算,全州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应为2500万元/年,目前到位数约为600万元/年),小(2)型及以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水管单位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
2.3迫切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的上述问题,协调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决定了黔南州亟需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
2.3.1迫切性
(1)是保障珠江、长江生态安全的需要
黔南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海拔240-1960米,构成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在州内的分水岭,是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是祖国大西南“天然氧吧”。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珠江、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安全的需要和关系珠江中下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2)是保证黔南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黔南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水的安全保障要求将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西部大开发,以及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都需要提供优质、高效、公平的水利公共服务,水利发展的需求动力强劲,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因此,在黔南州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搞好水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更是保证黔南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是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6
黔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8%,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人口较多的自治州,他们大多生活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从绿色贫困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道路,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4)是改善黔南州水环境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黔南州面临着更大的污染压力,区域发展面临着重大环境制约,按照“一圈两翼”区域发展规划的建设要求,需不断加快水环境整治,提高水功能区划达标率,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迫切需要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
(5)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对于保障群众健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职责,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水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6)是增强水生态文明理念的迫切需要
黔南州爱护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的实际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对其重要的水源地保护力度还不够,保护区内受人为干扰较大,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较突出,迫切需要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爱水护水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2.3.2可行性
黔南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在水利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水土保持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黔南州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可行的。
(1)水利投资进一步加大,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011年中央以1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水利改
17
高水行政执法和管理能力。加强基层水务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与管理条件,提升管理水平。
5.7宣传教育
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水生态文明新观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水生态系统保护知识普及、教育、试点工作宣传计划,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州建设的良好氛围。
33
革发展提到重要议程。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贵州省明确提取12%),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为黔南州州水利发展稳步投入提供了保障。 (2)区位与地缘典型性、代表性明显,水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优越
黔南州交通咽喉的区位优势。黔南州位于大岭南和大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点,具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大西南面向华南、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黔南州同时具有环贵阳的地缘优势,是全省环贵阳县市最多的地区,12县市中有7个处于黔中经济区,6个与贵阳毗邻,贵定、惠水、长顺、龙里又与贵阳中心城市最近。这给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重要支撑力量。 (3)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独特性显著,具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独到优势
黔南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民风民俗古朴典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山水风光独树一帜,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拥有众多国家级生态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5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8平方米。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三都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平塘“三天奇观”,构成独具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人文景观。加之都匀全球绿色城市、福泉洒金大峡谷等,实现了自然原生态与民族原生态、观赏性与神秘性、科普型与科研型的深度融合,构成了贵州重要的生态文化板块,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4)防汛抗旱体系初步建立,为水生态文明提供坚实基础
黔南州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为核心的省、州、县和重点工程管理单位三级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与此同时,完成了黔南州2013年至2017年抗旱规划报告,涉及荔波、贵定、平塘、惠水、三都、长顺、罗甸七个县。全州建立了县级及以上抗旱排涝服务队12支、1个州级抗旱排涝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了抗旱排涝设备配抢险物资储备,组建了抢险队伍的组建工作。初步建成了州、县级、乡镇抗旱服务队为补充的三级抗旱
18
排涝服务网络体系。
(5)水资源管理工作夯实,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有序开展各项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确定“三条红线”重要控制指标,制定全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二是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三是积极采取措施,依法征收水资源费,促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贯彻实施;四是注重优化水资源配置,积极构建水资源规划体系;五是立足本地实际,注重实效,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六是稳步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七是积极推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八是注重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6)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黔南州编制完成了多项专项和专题规划。完成了《黔南州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全国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贵州黔南部分)、《黔南州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黔南州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黔南州“五小”工程规划》、《黔南州“十二五”饮水安全规划》、《黔南州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规划》、《黔南州病险水库治理规划》等一大批州级规划;启动了瓮安杜仲河、都匀平省、龙里窄冲、贵定高粱坝等中小型水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7)初步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针对都匀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近年来,都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都匀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10月30日以匀府办发【2013】170号《都匀市贯彻落实黔南州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分解表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指标、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全面实施了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计划用水指标核定等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水资源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四是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五是已经确立了“三条红线”重要控制指标。
19
(8)政府积极倡导,全民积极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稳步推进
都匀市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乡镇、办事处党(工)委、政府的积极响应。目前都匀市正在按照州委、州政府规划的“双百城市”(城市人口100万,城市面积100平方公里)和“全球绿色城市”建设要求,加强规划,努力在空间布局、结构定位、功能特色上实现城乡互动互补。这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并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3建设目标
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之州,幸福黔南”,切实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维护黔南州生态体系,保障黔南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点带面,覆盖全州,最终将黔南打造成为水资源丰富、水环境优美、水生态完整、水文化多样、水景观别致、水生态安全,文明健康、持续发展、城乡和谐、生活富裕的幸福黔南。
3.1总体目标(建设期目标)
有效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基本形成科学的水资源调配体系,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水灾害防御能力,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与河湖健康,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基本确立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格局,水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水生态、水环境系统状况得到改善,达到水生态系统平衡;形成水生态文明整体文化氛围,水生态文明融入黔南州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3.2阶段目标(试点期目标)
2015-2017年试点期间目标为:初步构建起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科学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完善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贴合实际的水生态与水生态保护格局,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生态文明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围绕黔南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落实最严格水资
20
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进一步健全水法规体系,继续深化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经济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出台《黔南州水源保护条例》、《黔南州湖泊保护实施细则》及《黔南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制度体系,黔南州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基本完成。
水资源调配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缓解供需矛盾;推广再生水资源在绿化、景观、施工、工业、生活、清洁等领域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建设季节性、区域性调水工程,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工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对城乡水资源统筹规划、优化配置、统一管理,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水灾害防御体系:建立起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供水标准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城乡饮用水安全;水安全相关现代化能力,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建设、高新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全州防洪保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建成有效的防洪防汛保安体系;区域季节水资源调配工作得到完善,协调雨季多水与旱季干旱缺水问题。
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格局:按照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开展黔南州水利建设、生态保护顶层设计,区域水生态保护格局基本得到确立,水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完成区内水生态文明及水环境保护规划,区内水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得到改善,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得到提升,城乡水景观生态、美观、有效、亲水指数得到提升;重点河段和湖泊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功能区达标率明显增加,河湖水体功能状况得到改善;增加河道生态补给水量,河道生态基流基本保证;严格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用水、排水规划,有效控制水污染源排放,落实水环境保护,保障与提升水环境现状,达到水生态系统平衡;城乡饮用水水质全面达标,点源、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控制;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部分城镇供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
水生态文明文化体系:深入推进水情教育和水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水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确立,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水生态、水文化内容,挖掘地区历
21
史文化,按照水资源分布特点打造水景观格局,水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黔南州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指导,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环保、生态宜居,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4主要任务
4.1环境保护工程: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4.1.1污染控制工程建设
开展湖泊和主要港渠的纳污能力计算分析,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制定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和治理农田退水污染,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加强工业、企业技改力度和安全生产监管,逐步淘汰落后设备,确保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加强养殖业污染控制,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布局,推行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加强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继续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都匀城区、瓮安平定营等重点城镇,都柳江、蒙江、剑江等重点流域,都匀斗蓬山等重点景区和瓮福磷化、都匀剑化等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工程。
4.1.2水源地保护
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实施都柳江、蒙江、沅江、剑江、重安江、坝王河等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水环境监测联动机制,明确保护范围、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界定水体保护三线,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4.2生态保育工程: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4.2.1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按照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重的原则,加强供水保障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供
22
进行中型水库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调度模型开发,购买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建立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4.6.5建立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机制
明确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和应承担的主要责任。制定各区县三条红线考核指标,配套建立二级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成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机制。建立水资源管理奖惩制度,对水资源管理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关责任人绩效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4.7 试点示范工程
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和体现区域特色等原则,选取了前期工作基础较好、投资基本落实、示范效果较好的试点示范工程,详见表4-1。
表4-1 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实施内容 确立“三条红线”重要控制指标,制定全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县乡两级积极研制定《实行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加快完成《黔南州度示范工程 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分解表》,建立水资源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推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建设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决策系2 现代水管理示范工程 统、远程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提升黔南州水资源管理能力,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 28
加快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重点山洪沟治理,努力完成小(2)型以上病险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配合3 防洪减灾示范工程 完成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黔南部分)建设,初步建立起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以监测、通信、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启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珠江流域水土保4 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持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提升全州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对瓮安江界河国家湿地公园、瓮安构皮滩湿地保护区、5 湿地修复示范工程 惠水涟江大坝湿地保护区等湿地资源,实施生态补水、生态修复,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旅游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对都匀、惠水、瓮安等河流、水库集中式水源地,建设河流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生态防护林、护栏、围网及隔离防护工程。制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扩大污水收集面,有必要的地方可新建污水处理厂。加强以清水江、涟江、翁安河等支流沿线村庄为重点的沟渠改造工程。 以都匀、惠水、瓮安为示范区域,主要围绕农村环境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合整治“六清六建”内容,重点实施农村垃圾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农村沟塘整治工程、有计划推进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一池三改”富民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六大工程,使村庄绿化、亮化、美化。 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都匀城区、瓮安平定营8 截污治污示范工程 等重点城镇,都柳江、蒙江、剑江等重点流域,都匀斗蓬山等重点景区和瓮福磷化、都匀剑化等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工程。 6 7 29
继续加强瓮福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匀南灌区等中型灌区。建设骨干水源工程,9 农业灌溉示范工程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分期分批治理病险水库,完善五小水利配套设施,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全面提升黔南州的农业灌溉能力。 对都匀经济开发区(工业集聚区)的水源河山墩水库、平10 工业园区供水示范工省水库、大河水库三水库进行水资源配置规划;对惠水程 长田中小企业示范基地、瓮安磷煤化工工业聚集区等工业园区的水源供给也进行相应规划。 将剑江水景观生态功能区建成集防洪、休闲、宣传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水文化示范基地,彰显城区水景观和文化11 水文化教育示范工程 品味,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生态能力,同时对水生态保护起到宣传作用,提升市民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保障措施
5.1政策支持
黔南州北靠省会贵阳,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邻接,州内名胜古迹众多,民族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处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出海的黄金通道上,享有国家和省级的多项政策支持。在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中要抢抓国家对西部地区实施的相应土地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相关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扶持及市场支持。
30
5.2资金保障
积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切实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饮用水、污水处理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形成市场化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试点建设工作。
5.3组织保障
黔南州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黔南州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全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与合作机制。拟成立以州政府牵头,州水务、发改、城建、环保、工业、农业、经贸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黔南州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由黔南州分管副州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州水利局局长与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州局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水利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协调、方案编制、制度修订、资金筹备、体系建设、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工作。
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会议,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组织实施、宣传培训等日常管理工作。在黔南州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广泛调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灵活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实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试点建设的过程管理,落实目标责任与任务分工,强化进度检查和过程监管,各级政府与各部门要开展年度自评自查。建立权威专业机构对试点工作与建设情况的评估机制,实时跟踪试点建设情况。建立州人大对试点建设的监督检查机制,督办试点主要建设任务和目标的落实。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
31
5.4制度建设
严格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紧密结合《黔南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黔南生态文明示范州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全州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展各类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依法打击非法取水、违章建设、乱挖滥排等可能引发生态功能退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加强监督执法巡查制度建设,水利、环保、林业、矿产等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全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5.5科技支撑
抓好黔南州水务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水务人才教育培训,树立科技兴水思想,总结提炼符合黔南州特色的水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引进水务先进技术,加强水务科技管理。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成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咨询委员会,由科研院所、高校、政府机关从事生态管理、环境管理、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产业发展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各试点示范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与标准、水生态修复与环境效应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为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的队伍,提升全州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5.6设施建设
健全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设施建设与设备配备。建立应对突发水污染、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水源及水源调配设施,建立地下水机井封存应急备用体系。加强全州水政监察执法、安全监督等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与监督管理设备和手段,提
32
高水行政执法和管理能力。加强基层水务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公与管理条件,提升管理水平。
5.7宣传教育
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水生态文明新观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水生态系统保护知识普及、教育、试点工作宣传计划,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州建设的良好氛围。
33
正在阅读:
黔南州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申报0116 - 图文11-04
2007年下半年取得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人员名单02-03
推荐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 最新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领导演讲稿-最新12-27
英语反思11-30
2016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0月)生物试题 解析版09-18
第2部分 国际贸易政策练习题12-02
我的评价故事案例05-08
学习深圳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感言08-22
党在我心中征文09-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黔南州
- 试点
- 申报
- 生态
- 文明
- 图文
- 建设
- 城市
- 0116
-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钢结构试题课程代码:02442
- 当今纸质家具的发展及趋势研究1 - 图文
- 外贸函电试卷B答案
- 关于感恩的思考
- 中国工商银行工行实习报告
-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及笔记
- 1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胡荷芬 高斐)选择题部分
- 天津万科水晶城玻璃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据库复习题答案
- 浅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 PLC及工控组态技术实训报告 - 图文
- 同济大学汽车构造拆装实习报告 - 图文
- 德国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
- 建筑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判断及选择题(1-4)
- 以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后进生和后进生教育
- 江苏大学桥路组合实验 - 图文
- 中央电大2015年《建筑力学》学复习参考资料
- 企业债投资策略报告word
- 北京大学超越总裁走动学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