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痰湿法治疗粉刺性乳痈临证经验_高晴倩_邵士珺_陈玮黎_等

更新时间:2023-06-08 23: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3期

·419·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3.012

清化痰湿法治疗粉刺性乳痈临证经验

高晴倩,邵士珺,陈玮黎,指导:万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要:介绍万华主任应用清化痰湿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木郁土壅,痰热互结,治疗重

在清化痰湿,并结合分期辨治、兼证辨治。

关键词:粉刺性乳痈;清化痰湿法;临床经验;万华

1719(2014)03-0419-02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万华医师从

事乳腺疾病的诊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撷其清化痰湿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介绍如下。

粉刺性乳痈是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古籍中尚无关于本病的确切记载。20世纪80年代,顾伯华、陆德铭等首次将本病收入

[1]

《实用中医外科学》,。并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痈”该病临床特点是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期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症状较轻。万华医师在长期治疗本病过程中,渐成独特见解,认为痰与热贯穿本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当以清化痰湿法,临床多用黄连温胆汤,并拘其法而不泥其方,随症加减,多获良效。1

病因病机

粉刺性乳痈的病机,目前学术界多认为本病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复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营血不从,气滞血瘀,凝聚成块,郁久化热,蒸酿肉腐成脓肿,破溃成瘘。万华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肝经郁热固然重要,但痰湿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病机。

《外科启玄》:“凡疮疡者,云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所以脏腑功能失调,是

“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导致疮疡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即

。肝脾两脏,外”常可相互作用。肝胆疏泄升发,可助

脾胃升降运化,所谓木可疏土;胃属土,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而腐熟水谷。脾胃运化正常,可助肝胆之气疏泄,所谓土畅木疏。若肝失调达,则易气郁生热,胃不和则。《灵枢易聚湿生痰。湿性重浊黏滞,多易阻遏气机·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曰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

”《外科全生集》:“脓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又如所言”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有湿也。故疮疡之成

收稿日期:2013-09-15

基金项目: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3zz100);上海市

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础(2012L028A)

作者简介:高晴倩(1984-),女,上海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乳

腺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万华(1960-),女,上海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

mail:drwanhua@163.com。方向:乳腺疾病。E-

脓,必有痰湿蒸酿,方能腐熟成脓。临床常可见本病患

或嗜食肥甘厚味,舌苔(黄)白厚或黄腻、者体型肥胖,

脉滑数,进食油腻之物后,病情加重。另见乳房局部肿

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胀部位皮肉重垂胀急,光亮如水疱,破溃后其溃口往往脓水淋漓,一处愈合,他处又起,缠绵不愈,一派痰湿之像。同时,肾元亏虚,冲任不固,血不循常道为月经,而反随肝气上入乳房为乳汁,乳络不畅,肝失疏泄,积于乳内,成有形之痰。痰“宿痰失道”,湿之邪不经胃脘而出,失其常道,即冷凝于肌肉皮毛之间,发展成本病。故本病患者常有先天性乳头凹陷,虽未发病,却已潜藏发病之机,一旦痰热

“同气相求,之邪引动,便会内外相引”而发病。故本病病位在肝、脾、肾,肾元亏虚,冲任失调,乳

络不畅为发病条件,木郁土壅,痰热互结为病机。22.1

疗总则

痰湿与热毒合邪,热处湿中,湿居热外,在病情上较之单纯的湿邪与热邪复杂,往往病情缠绵,徒

清其热,痰湿不化,徒祛其湿,里热愈炽,非单纯的清法或燥法能解。故临床治疗粉刺性乳痈时总以清化痰湿为目的,着眼于一个“和”字,使痰热清,肝气舒,胃气和,诸症自解。纵观经典,清化痰湿法,非黄连温胆汤莫属。临证

每获良效。黄连温胆汤系运用此方治疗粉刺性乳痈,

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温者,乃温和之温,非温凉之温《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也。本方出自唐代孙思邈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

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橘皮3两,生姜4两,甘草1。方中黄连以其辛开苦降之效,两”清热燥湿,泻火解

“泻心火,,毒,李东垣认为黄连可除脾胃中湿热”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表明黄连中有效化学成分小檗碱,具有

抗菌、抗炎解热、免疫调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对于动脉粥样

糖尿病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疾病有显著抑制作硬化、

;半夏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除烦化痰;枳实苦辛微寒,泻三焦之痰涎;陈皮苦辛微温,理气和胃,燥湿用

;“脾为生痰之源”,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清。制方精当,药专力宏。诸药合之,理气化痰,清肝和胃,使痰去热清,直取病灶。

2.2分期辨证临证具体用药,又当遵其法而不囿其

[2]

·420·

方,根据痰湿与热毒孰轻孰重,或以清热为主,或以化湿为要,贵在临证变通。从疾病分期来看,病之初多为

待病邪深入发展,湿邪化热,则渐转化为湿痰湿偏重,

热并重或热重于湿。故在不同时期需化裁用药,临证

灵活加减。

粉刺性乳痈发病早期,乳房常无明显肿块触及,患可为脂渣样,或黄者多因乳头溢液就诊。溢液之性状,油样,或清水样,或乳汁样,色泽常为黄色或白色,常伴

应以苦温燥湿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此时宜分清主次,

为主,清热为辅。临床上若见舌淡,苔白腻,加用健脾化湿之物,如苍术、厚朴、木香、豆蔻等;若见舌红,苔黄腻,常加用车前子、滑石等,清热渗湿下行,利小便以祛

呈清水样或乳汁样,加薏苡仁、泽除湿邪;若溢液色淡,

猪苓等甘淡渗湿之品,兼施清热与育阴,利水不伤泻、

阴;若为脂渣样分泌物,多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丹参

取其清热活血,化湿消脂之效;若溢液为血性时,等物,

则加用生地榆、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物;若伴有经前乳房胀痛,则予淫羊藿、肉苁蓉、山茱萸等物调摄冲任,以祛有形之痰;若伴有情绪不舒,常加用柴胡、川芎、制香附等疏肝理气;若伴有体型肥胖,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则予决明子、荷叶、野菊花等消食健脾,清热祛脂。粉刺性乳痈起病隐匿,发展迅速,至就诊时多为乳

或已成脓,或脓成已溃,或溃后成瘘。当肿块房肿块,

局部焮红疼痛,或伴有大便干结,或发热,舌红,形成,

。《医林绳墨》:“如热胜者,苔薄,一派热像指出当清

”其热。热胜其湿,不可以湿治,使热愈大也。故此时

以热毒为主,治宜清热解毒,化湿佐之。临证常加用苦

如黄芩、焦山栀,与黄连温胆汤中黄连相寒清热之剂,

合,共奏泻火解毒之效,使火邪去而热毒清。若热甚,加用连翘、蒲公英消痈散结,水牛角、虎杖、丹皮等清热凉血。热重痛甚,则用乳香、没药行气活血。临床见病变局限、肿块较小、脓肿未成,可予内服清化痰湿中药,以免除手术之苦,或使手术范围缩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乳房外形。临床上观察其疗效,以经前乳房肿块疼

红肿消退为度。外治予金黄散、青黛散等外敷痛缓解,

箍围,加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效,促进肿块缩小,趋于局限。若肿块软化,可形成脓肿。脓肿可单个或多个,乳晕下多见,也可深至乳房后间隙。此时热胜肉腐,肉腐则为脓,常加皂角刺、薏苡仁消肿排脓,以达脓

以使脓液排除,疮疡热毒随透肿消。一般需切开引流,

脓排泄。

本病易反复发作,若余毒未清,时发时敛,常形成复杂性瘘管,或余邪阻络,虽未化脓,亦未消散,形成僵块。故临床上常见瘘管期患者。这一阶段热毒未清,痰湿凝滞,胶着不解,多辨为湿热并重。临证时清热化湿,两者兼顾。若僵块结聚不消,常以黄连温胆汤合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加强疏肝理脾,气血并调。若脓出后病势不减,溃口往往脓水淋漓,形成乳漏,则加苍术、厚朴等燥湿之品。若局部红肿疼痛,则酌加虎杖、丹参、生山楂等清热活血袪脂之药。2.3兼证辨证粉刺性乳痈因痰浊内伏,若遇外伤、饮食、情志触动,易挟热毒循经上下流窜,临床往往出现咳嗽、下肢红斑等兼证,必须灵活加减用药。

病变较深,痰热上壅于肺,可兼见咳嗽、咯痰,在黄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3期

加用黄芩、焦山栀清泄肺热,蔻仁、连温胆汤的基础上,

厚朴燥湿醒脾。若痰热郁蒸,痰色黄,加鱼腥草、薏苡咳嗽反复发作,仁等加强清化痰热之力。若痰湿蕴肺,痰色白如沫,则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痰湿之邪,挟热下注,浸淫经络,气滞血瘀,瘀阻经络,可发下肢结节性红斑,症见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灼热红肿,临证多加水牛角、虎杖、生地、丹皮等清热合

凉血活血,若兼见关节酸痛者,加忍冬藤、鸡血藤、营,

络石藤等祛风通络之品。若痰热上蒸颜面,凝滞肌肤,可见痤疮,常选用茵陈、焦山栀等合茵陈蒿汤之意清热除湿解毒,丹皮、当归、黄芩、柴胡等合丹栀逍遥散之意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3病案举例

36岁,吴某,女,就诊日期:2012年2月14日。患

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乳肿块,偶伴疼痛,无发热等其他不适。外院查乳房钼靶摄片提示:右乳中央区巨大团块状致密伴皮肤增厚。肿块处粗针穿刺病理提示:乳腺病,间质少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血清垂体泌乳素检测提示正常。刻下:患者右乳肿块处时有隐痛,胃纳欠佳,脘闷腹胀,夜寐尚安,二便调。查体:体形丰腴,双乳对称,双侧乳头无凹陷,右乳头多孔9点位出现被动性溢液,其中中央孔见红褐色分泌物,及10点位可见乳汁样分泌物,量均不多,左乳头无溢液。右乳上方可及肿块,约3cm×5cm,范围累及内

质韧,边界欠清,皮色不红,皮温不上外上两个象限,

高,左乳无殊,双侧腋下淋巴结未及。舌淡胖,苔薄黄,

脉弦滑。

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病;辨证:肝郁脾虚,痰热壅滞。治法:疏肝理脾,清化痰湿。药用:黄连6g,陈皮12g,枳实12g,生甘草6g,黄芩6g,炒栀子12g,青葙子12g,柴胡12g,白芍12g。14剂。每日1剂,两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同时予以双侧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二诊(2012年2月28日):患者右乳上方肿块处隐痛好转。2012年2月23日乳房核磁共振:右侧乳腺炎性病变伴导管扩张,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改变。查体:双乳对称,双侧乳头无凹陷,无溢液,右乳上方肿范围较前稍有缩小,皮色不红,皮温不高。舌淡,苔块,薄,脉滑。药效显著,守方续用。28剂。每日1剂,两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

三诊(2012年3月27日):患者右乳疼痛明显好转。查体:双侧乳头无溢液,右乳上方稍有腺体增厚感。舌淡,苔薄白,脉滑。上方加苍术12g加强理气燥湿之功。14剂。每日1剂,两煎取汁400mL,分2次温服。

四诊(2012年4月10日):患者右乳疼痛消失。查体:双侧乳头无溢液,右乳上方腺体增厚感已不明显。

继服上药2个月,随访至今无复发。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35.

[2]田智勇,2004,15李振国.黄连的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10):7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