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型介绍及解答

更新时间:2024-04-21 0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型介绍及解题方法

数量关系

一、题型介绍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

例题1. 2 9 16 23 30( )

a.35 b.37 c.39 d.41

解答:从题目的形式来看,这既不是一种简单奇数数列,也不是一种简单偶数数列,因为其中既有奇数又有偶数。这时我们就要从数列中相邻两数字间的数量关系着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数2与第二个数9之间相差7,第二个数9与第三个数16之间也相差7。相邻两数相差7这一规律就为前三个数字所证实,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规律是否是全数列的排列规律,我们就要继续观察后面的数字。第三个数字16与第四个数字23之间正好相差7。第四个数字23与第五个数字30之间也正好相差7。这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例题2. 1 4 9 16 25( )

a.36 b.39 c.44 d.51

解答: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1是1的平方,第二个数字4是2的平方,第三个数字9是3的平方,第四个数字16是4的平方,这一规律对第五个数字25(25是5的平方)也适合;依此类推,第六个数字应该是6的平方36,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题3. 1 0 1 1 2 3 5( )

a.6 b.7 c.8 d.9

解答:仔细观察给出的7个数,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前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1+0=1,1+1=2,1+2=3,2+3=5)。依此规律,括号中的数应等于3+5=8,故此题的答案为c。

例题4. 1 3 7 13 21 31( )

a.37 b.39 c.41 d.43

解答:这一数列虽然是一个差数数列,但并不是等差数列,这样,此题的难度就相应增大了。观察已给出的各个数之间的差,发现差值依次为2、4、6、8、10,即差值呈等差数列递增,依此规律,括号中的数与31的差应为12,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并判断所计算的结果与答案各选项中哪一项相同,则该选项即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纸上将相应题号下面的选项字母涂黑。

例题5. 22×32×42×52的值为( )

a.1 440 b.5 640 c.14 400 d.16 200

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解此题时,并不需要作具体的运算。首先,由22×52=100可排除选项a、b、再由32×42的值<160,又可排除d,故此题的答案只能为c。

例题6.如果a比b大25%,则b比a小多少百分点?

a.20 b.25 c.50 d.75

解答:这是一道百分数问题,看似简单,但解答此题时需对百分数这个概念有透彻的理解。a比b大25%,即a=1.25b,因此b比a小:a-b/a×100%=1.25b-b/1.25b×100

=0.25b/1.25b×100%=20%,故答案为a。

例题7.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面积是整个扇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a.1/4 b.3/4 c.2/3 d.5/6

解答:扇形面积与其中心角成正比。易知,整个扇形中心角为240°,而阴影部分中心角为200°,故面积比例为200/240=5/6,答案为d。

例题8.某班共有50名学生参加数学和外语两科考试,已知数学成绩及格的有40人,外语成绩及格的有25人,据此可知数学成绩及格而外语成绩不及格者( )

a.至少有10人 b.至少有15人

c.有20人 d.至多有30人

解答:这是一个集合问题,首先可排除答案d,因为与已知条件“外语及格25人”即“外语不及格25人”不符;其次排除c,因为仅以外语及格率为50%推算数学及格者(40人)中外语不及格人数为40%×50=20(人),缺乏依据;实际上,数学及格者中外语不及格的人数至少为25-(50-40)=15人,答案为b。

二、解题方法

(一)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下面的数,如果能得到验证,即说明找出规律,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4.若自己一时难以找出规律,可用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常见的排列规律有:

(1)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

(2)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如例题1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3)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如:2 4 8 16 32 64( )

这是一个“公比”为2(即相邻数之间的比值为2)的等比数列,空缺项应为128。

(4)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如:4 2 2 3 6 15

相邻数之间的比是一个等差数列,依次为:0.5、1、1.5、2、2.5。

(5)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如:0 1 3 7 15 31( )

相邻数之间的差是一个等比数列,依次为1、2、4、8、16,空缺项应为63。

(6)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如例题3;

(7)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如:5 3 2 1 1 0 1( )

相邻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空缺项应为-1。

(8)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积(或之商)等于第三个项;

(9)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如:2 3 10 15 26 35( )

各项依次为:1+1=2、2-1=3、3+1=10、4-1=15、5+1=26、6-1=35,这是一个完全平方加摇摆的数字序列,空缺项应为7+1=50。

2

222222

(10)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如:1 2 6 15 31( )

相邻数之间的差是完全平方序列,依次为1、4、9、16,空缺项应为31+25=56。

(二)数学运算题的解题方法

数学运算题只涉及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其他初中以下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因此题目难度不会大,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也许每个人在此项目上都能得高分,但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就应当寻找一些解题的技巧,走一些捷径。

1.认真审题,快速准确地理解题意,并充分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2.努力寻找解题捷径。多数计算题都有“捷径”可走,盲目计算虽然也可以得出答案,但贻 误宝贵时间往往得不偿失。

3.尽量事先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一下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如比例问题、百分数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4.学会使用排除法来提高命中率。在时间紧张而又找不出其他解题捷径的情况下,可对部分选项进行排除,尤其是一些计算量大的题目,可以根据选项中数值的大小、尾数、位数等方面来排除,提高答对题的概率。

5.适当进行一些训练,了解一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判断推理

一、题型介绍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题型:事件排序。在每个问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选项是表示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让考生选择一种最合理、最合乎逻辑的事件排列顺序。

事件排序题,主要考察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尽管没有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必然存在的。答题时,考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一般知识作出补充,或作出合理的假设来填补缺欠的事件,以便使自己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不过,正确的答案要求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例题1.(1)去钓鱼 (2)发现很多蚯蚓

(3)向朋友借渔具 (4)挖坑栽树苗

(5)改变计划

a.4—3—1—2—5 b.1—4—2—3—5 c.4—2—5—3—1 d.3—2—1—5—4

解答:认真分析这五个事件,发现(1)(2)(3)这三个事件的逻辑联系比较紧,显然,只有在具备渔饵(如:蚯蚓)、渔具这两个基本条件下才可能去钓鱼。那么,事件(4)与其他事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显而易见,“很多蚯蚓”是在“挖坑栽树苗”时发现的,这一发现使得植树者改变了原计划,准备去钓鱼。因此,这五个事件的正确发生顺序应为:(4)挖坑栽树苗→(2)发现很多蚯蚓→(5)改变计划→(8)向朋友借渔具→(1)去钓鱼。故答案应选c。

例题2.(1)考古学家买了一个古陶器

(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现

(3)考古学家寻找一座古城堡

(4)古陶器被卖给小贩

(5)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古城堡

a.2—4—1—3—5 b.5—3—4—2—1 c.1—2—4—5—3 d.5—2—4—3—1

解答:分析这五个事件,明确这五个事件是在描述考古学家发现古城堡的过程,通过表述可知,考古学家是通过对古陶器的分析、鉴定而发现古城堡的,因此事件(1)(3)(5)之间的发生顺序必为(1)→(3)→(5);而事件(1)又与事件(2)(4)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三个事件描述了考古学家得到古陶器的过程,那么在这三个事件中,首先发生的应当是(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现”,进而古陶器才有可能进入“市场”,考古学家才可能买到它。因此,这五个事件的正确发生顺序为:(2)一个古陶器被人发现→(4)古陶器被卖给小贩→(1)考古学家买了一个古陶器→(3)考古学家寻找一座古城堡→(5)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古城堡。

第二种题型:机械推理。这种题型考察的是应试者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等机械运动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例题3.自行车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而行驶的,两个车轮与地面摩擦力的方面是( )。

a.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b.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c.前轮和后轮都向后

d.前轮和后轮都向前

解答:此题的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图形推理。具体的形式有多种,但原理都是一样的。仅举两例。

第一种形式:每道题中包含两套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就是说,两套图形既有某种共同特征,也存在某种差异。在每题中,第一套图形包括三个图形,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在这两套图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四个图形。考生应选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图形。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或最大的相似性,而且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抽象推理的能力。因为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也很少受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而有人称此种测验为“文化公平”测验。图形推理与数字推理一样,要求考生从已给出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推导出问号处应填上什么样的图形而不违背这个规律。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对第一套图形中的三个图形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尤其要注意第三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的差异。因为这种差异与你要找的问号处的图形与第二套图形中第二个图形间的差异有比较直接的关系。然后再比较第一套图形与第二套图形在“形”上的差异。用第一套图形的变化规律和第二套图形的“形”的组合就是问号处所需的图形。图形推理中所用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

例题4.

解答:分析第一套图形,看出从左到右封闭部分面积逐步扩大,且扩大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观察第二套图形,第一个图形到第二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在扩大,且扩大的方向也是顺时针,这与第一套图形中表现出的规律是一致的,按照这个规律,取代问号的一个图形应当是d。这两套图形的排列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仅仅是元素不同,第一套图形变化的因素是封闭图形的面积,第二套图形变化的因素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5.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既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是实的曲线,一个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二种形式:图形辨别题。左边给出一个目标图形,右边给出四个供选择的图形。要求考生从这四个图形中找出与左边图形完全一样的一个(允许在平面内旋转)。

例题6.

解答:正确答案为d。图形d顺时针旋转90°,即与目标图形完全一样。

第四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给所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在演绎推理中,由于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必须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但你心中必须明确,这段陈述在这次考试中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考生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

例题7.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

a.彭平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这是一道考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试题,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都对。毫无疑问,题中的四个陈述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可各陈述的逆命题并非一定成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陈述1、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陈述2、姚欣是一位数学家;陈述3、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陈述4、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陈述4中表示时间和范围的词“今天”、“国内”、“大多数”说明计算机编程专家可以在其他时间、地点、学校内培养出来,因此选项a是错的。另外,陈述4中的“大多数”是说明“大学”的,并非说明“计算机编程专家”,因此结论b也是不对的。陈述4并不能说明综合性大学不培养数学家,况且“今天国内大多数”以外的综合性大学是否可培养数学家不能排除,所以选项c是毫无根据的。从陈述3可知,数学家的人数要比计算机编程专家的人数多,数学家中有部分人是计算机编程专家,同时这也意味数学家中有部分人不是计算机编程专家,因此结论d是由陈述3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故d是正确答案。

例题8.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这意味着( )。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

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不合身的衣服有时仍然有穿用价值

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解答:题干中有两个陈述。陈述1、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陈述2、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这两个陈述都没有提到冷天穿鞋方面的问题,也没提到买礼物问题,所以a和d都不对;题中也没提到毛衣的功能问题,

所以选项b是推不出来的;只有选项c是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故正确答案是c。

第五种题型:定义判断。这是特别为法、检系统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而开发的一种题型。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也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9.谋杀:是当一个人不但企图造成另一个人的死亡,而且也造成了这个人的死亡;或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明明知道其正做着一件可能造成另外的人被杀死的危险的事件,其仍然不顾别人生命而造成他人的死亡。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典型的谋杀?

a.于力清与妻子发生争吵,打了她一巴掌,为的是不让她再哭,不巧将她打倒,她在倒下时头碰在地板上,后来由于头部受伤而死亡。

b.一位老人得了一种绝症,不能忍受痛苦,请求护士给他服用致死剂量的安眠药,这个护士非常同情老人就给了他,结果老人死亡。

c.曾宪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在拥挤的公路上驾车行驶,没留神,他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撞上另外一汽车并引起爆炸,结果同车赵某死亡。

d.汤啸,动物园管理员,正在动物园打扫老虎的笼子,打扫完后,他忘了锁门就离去,结果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咬死了一个游客。

解答:严格依据定义进行衡量,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

二、解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方法

1.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某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因此注意不要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二)机械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主要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等机械运动进行判断。

(三)图形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1.从第一套图形入手,仔细观察第一套图形中的三个图形,寻找其中变化规律,并把这一规律运用到第二套图形中。

2.观察的要点有:元素数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上有无规律、图形之间是否有互相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

3.选择答案时要仔细,不要发生视觉错误。

(四)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作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言语理解

一、题型介绍

言语理解主要有四种类型的试题。

第一种题型:词语替换。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替换句中划线的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并在答卷纸上将题号后面相应的字母涂黑。

例题1.尽管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他却表现得非常镇静。

a.宁静 b.安静 c.冷静 d.温和

解答:用“冷静”替换“镇静”最能保持原意,故应选c。

例题2.送货上门当然是促销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我们送上门去的不是优质品,甚至是假冒货,又怎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呢?

a.垂青 b.青睐 c.表扬 d.好感

解答:用“青睐”替换“欢迎”最能保持句子的原意。

第二种题型:选词填空。请考生从所给的四个词或四组词中选出一个或一组来填入句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例题3.旅游胜地名泉多,但“天下第一泉”就有四处。而《神州名泉》一书列为天下第一的名泉竟达十处。到底谁是第一,恐怕陆羽再世,也会感到________的。

a.苦恼 b.怅惘 c.劳神 d.难断

解答:“苦恼”是指痛苦烦恼;“怅惘”是指惆怅迷惘;“劳神”则是指精神上的疲劳,因事件难以处理而感到烦恼;“难断”是指难以作出判断。此题中只有“难断”使原文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例题4.对盗伐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肇事者,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_________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a.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解答:只有选项c才能使原文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故正确答案为c。

这两种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请考生回答与言语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有关的问题,注重考查应试人员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具体的形式有多种,这里仅举五种。

第一种形式: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或有歧义的一句。

例题5.下列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a.他父亲最近到云南去考察工作。

b.新来的老张的助手登台唱了一首歌。

c.房管所的门外停着一辆大卡车。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辆接着一辆驰过。

解答:选项b有歧义。从“新来的老张的助”中不知道“新来的”是修饰“老张”还是修饰“助手”的,故正确答案为b。

第二种形式: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句。

例题6.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阅读理解与否,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b.阅读与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c.阅读是否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d.阅读能力好坏的标志是理解。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皆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第三种形式: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缺少必要成分或有多余成分的一句。

例题7.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找出这一句:

a.驰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决了岷江泛滥问题,使受益农田达三百多万亩。

b.《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介绍了她的事迹,她被武汉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c.二战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战争痕迹。

d.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出资兴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

解答:选项d“出资兴建”后缺少的一个“的”,“是??”无着落,其他三句不缺少“的”,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形式:从所给的几句话中选出写得最连贯、最顺的一句。

例题8.下列各句,哪一句写得最连贯?

a.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b.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

c.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d.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分析产品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

解答:选项a、b、d虽然没有语病,但句子成分之间衔接不紧,显得冗长、拖沓,而句子c则显得连贯、得体,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五种形式:第五种形式是对长句的意思进行准确的理解。即先给你一个复杂的长句,然后针对长句提出一个问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根据长句的意思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9.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a.允许

b.不允许

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

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这一方式主要考查应试者对长句语意的理解和语言的组合、表达能力。解这样的题要用紧缩法,先把主干成分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在这种题型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如上例),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分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第四种题型:阅读理解。这种题型重点考试考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常见的阅读理解题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材料与观点。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供选择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来完成这一陈述,并在答卷纸上涂黑相应的字母。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给的内容最相符合并使整个陈述最为完整。

例题10.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文意思的是:

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

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解答:该题的意思可以用选项d来复述。

第二种形式: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一般在400~600字。主要是对语句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11~13:

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11.“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12.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13.下裂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

b.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

c.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俯冲带

d.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解答:题11正确答案为d;题12正确答案为b;题13的正确答案为c。

二、解题方法

(一)选词填空

1.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到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

(二)语句表达

1.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2.要依赖于语感,注重语意表达的准确性。

(三)阅读理解

1.首先必须对给出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

2.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

3.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4.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常识判断

一、题型介绍

常识判断类试题一般为单选题和多选题,或者是两种题型的组合。

常识判断试题要求考生对一些事物间的联系依据常识作出判断。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以及某一现象发生、引起的后果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题中涉及的现象都是大家了解的,但关于这些现象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即使有一两道部分考生熟悉的试题,但由于此类试题取材广泛,从古至今,从无生物到人类,从自然到社会,因此不存在专业歧视。要在短期内提高常识判断的水平是很难的,重要的在于平时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例题1.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足够理由,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2.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中,普遍用塑料门窗代替木制门窗和金属门窗,政府也对此大力提倡,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使用塑料门窗的建设商可以享受减免税

b.金属门窗价格昂贵

c.塑料门窗成本最低

d.使用塑料门窗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

解答:关于塑料门窗的使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考生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b、c三个理由都不全面或不能肯定,也谈不上是根本原因,只有d选项所说的原因具有根本意义,符合常识,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3.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版权保护的期限是( )。

a.10年 b.20年 c.30年 d.50年 e.50年

解答:正确答案为e。

例题4.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财产和经济实力

c.有挂靠单位和主管部门

d.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e.能够承担民事责任

解答:正确答案为a、b、d、e。

例题5.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解答:正确答案为a。

例题6.国家对公文的规范体例有统一规定,它包括公文的( )。

a.名称 b.文体 c.结构 d.格式

解答:正确答案为b、c、d。

二、解题方法

常识判断题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主要依赖于平时知识积累,在于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它不依赖于任何一门具体的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因此在短时间内复习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多多观察,勤于思考。

资料分析

一、题型介绍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试题的难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容易题,这种题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

最大的、最小的或找出资料中的某一具体数值;第二级是中等难度的题,这类题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判断这组判断中的正误。这样的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对资料进行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这一类试题相对来说较难些。

第一种形式:图形资料。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例题1~3:

1983 ||||||||||||||||||||9254.8

1984|||||||||||||||||||||||||||9386.7

1985|||||||||||||||||||||||||||||||||||||||9508.0

1986|||||||||||||||||||||||||||||||||||||||||||||||||9540.4

1987||||||||||||||||||||||||||||||||||||||||||||||||||||||||||||9789.9

1983~1987年各年年底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千人)

1.1984~1987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 )。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2.1984~1987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 )。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3.截至1986年底,该市人口数为( )。

a.37 689.9人 b.9 540.0

c.37 689 900人 d.9 540 400人

解答:比较相邻两年间的人口数字差,可知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1987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1986年。因为图中统计单位是“千人”,故1986年底该市的人口总数为9 540 400人。三题的答案分别是d、c和d。

第二种形式:文字资料。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4~5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1993年11月30日宣布,北京市各级检察院机关在1993年8、9、10三个月经审查立案的经济犯罪案件共291件,其中发生在党政机关的有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47%。

4.1992年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经济案件比同期发生在金融系统的经济案件数( )。

a.多 b.少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5.1992年同期发生在党政机关的经济案件为( )。

a.40件 b.88件

c.97件 d.110件

解答:从题中可知,1993年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案件与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案件数是一样的(皆为37件),而这两个部门的案件数与1992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不同,一个是105%,一个是147%,显然1992年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经济案件数要比发生在金融系统的多,故4题的答案为a。

由“1993年发生在党政机关的有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可知1992年发生在党政机关的经济案件数应小于且接近于100,(因为100+100×30%=130与127接近),故5题的答案为c。

第三种形式:表格资料。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通过分析、比较、鉴别得出答案。

例题6~9: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见下表)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 入口 7:00 1 2 3 4 7111 8432 5555 954 8:00 7905 9013 5921 1063 9:00 8342 9152 5989 1121 10:00 8451 9237 6143 1242 11:00 8485 9306 6233 1299 6.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

a.580 b.794 c.1 374 d.1 594

7.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

a.1 b.2 c.3 d.4

8.在10:00到11:00之间通过4个入口的总人数是( )。

a.57 b.250 c.396 d.271

9.在8:00到9:00之间,通过人数量最少的入口是( )。

a.1 b.2 c.3 d.4

解答:题6.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题7.比较两列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题8.通过各入口人数均在30~70之间,故排除答案a、c、d,只能是b;题9.比较两列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小的是入口4,故答案为d。

二、解题方法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目前,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已取消了知觉速度与准确性与准确性的内容,考虑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书的完整性,本书对此节予以保留。

一、题型介绍

常用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题型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题型:给考生一个包含有一些数字区间的表格,让考生确定某一给定的数字属于表格哪一数字区间,这一区间的标号就是正确答案。考生要在答卷纸上将题号后面相应的选项涂黑。这是一个要求快速准确地在表格中检索数字并作出比较、判断的题型。

例题:

① 3871~4783 7838~3420 ② 2134~2765 4921~5636 ③ 5763~6438 7112~7789 ④ 8538~9921 6780~7093 ⑤ 0853~2093 6448~6721 1.6623 [1] [2] [3] [4] [5]

2.9648 [1] [2] [3] [4] [5]

??

解答:题1的数字6623在6448~6721之间,故答案为[5];

题2的数字9648在8538~9921之间,故答案为[4]。

第二种题型:先给出一个数表,要求你找出每道题所给两组数字中右边一组在数表的哪一列,并在答卷纸上将题号下的相应选项涂黑。每道题中的两组数字在数表中的同一行。

例题:

a752 a725 b639 ① 18465 15321 18546 ② 18654 15231 18456 ③ 18546 15312 18645 ④ 18456 15213 18465 ⑤ 18645 15123 18654 b693 c814 c841 15123 18645 15312 15312 18546 15123 15321 18456 15213 15231 18654 15321 15213 18465 15231 3.a725??15231

4.b639??18465

解答:在题3中,15231在a725行的第2列,因此,正确答案是[2],你应将答卷纸中题号下的选项[2]涂黑。题4答案为[4]。

第三种题型:要求考生从所给的每两组字符中找出相同字符的数目,这个数目就是答案。如果两组中没有相同的字符,答案就是[0]。这是一个要求快速准确比较汉字或英文字符,并做出判断与计数的题型。

例题:

5.dh0r krmdqb [0][1][2][3][4]

6.王土大m h三口n大士 [0][1][2][3][4]

解答:题5两组字母中相同的有“d、r”两个,故正确答案为[2];题6两组字符中相同的只有“大”字一个,故正确答案为[1]。

第四种题型:先给出一个包含有15个词的词表,请你将每道题中所给的五个词与词表中的词相对照,找出包含在表中的词的个数,这个“个数”即为正确答案。如果所给的词没有一个词为词表所包含,那么正确的答案就是[0]。你要在答卷纸上将题号下面的选项涂黑。

例题:

功德 供奉 解脱 黄昏 呜咽 明晰 承受 痴迷 贿赂 讽刺 风韵 鼎盛 违反 垂青 表白 7.明晰 供养 功德 割爱 违犯

8.呜咽 承受 违反 供奉 痴迷

9.思考 风俗 顽强 奉公 表达

解答:题7中,“明晰”和“功德”两个词为词表所包含,故答案为[2];题8中,五个词都能在词表中找到,故答案为[5];题9中,没有一词能在词表中找到,故答案为[0]。

第五种题型:字符替换核对。具体的变式有多种,仅举三例。

第一种形式:先给考生一个数字或字母与汉字的对应表,然后让考生核对题目中将汉字替换成数字或字母时哪一个选项替换得完全正确。如果没有一个选项替换得完全正确,那么答案即为[0]。

例题:

立 l 木 0 口 6 州 4 大 q 手 7 太 9 平 p 10.立口手平 [1]lq74 [2]76qp [3]l67p

[4]l69p [5]l67q

解答:第三个选项替换得完全正确,故答案为[3]。

第二种形式:与第一种形式类似,所不同的是:让考生核对题目中将汉字替换成数字或字母时替换得正确的字符个数,这个“个数”即为答案。如果替换得都不正确,答案即为[0]。

例题:

立 l 木 0 口 6 州 4 大 q 手 7 太 9 平 p 11.木州大太 64q0 [0][1][2][3][4][5]

解答:此题的正确替换字符数为2,故正确答案为[2]。

当考试时,数十道这样的试题分题型交叉排列,要求考生认准题号,力争答得又快又正确,这对考生素质的要求可想而知。

第三种形式:字符双向替换,即对应的一组字符可以互相替换,要求考生核对替换正确的字符个数。

例题:

m 川 木 9 6 毛 州 w q 本 手 d p 守 12.木w守州毛 q川dw6

解答:此题只有“州——w”和“毛——6”替换正确,故正确答案为[2]。

第六种题型:字符区间核对。给出一个包含有一些字母组合的表格,且该表格被划分为①、②、③、④、⑤共五个区间。题目给出一个字母组合,要求从表格中挑出与给定字母组合完全相同的一个,其“区间号”就是正确答案;若在表格中找不出,则该题的答案为[0]。并在答卷纸上将题号下面相应的选项涂黑。

例题:

① abcd acdg ② efgh bcfh ③ ljkl lkmo ④ mnop jlnp ⑤ qrst wxyz 13.qrst

14.lkmo

15.uvwx

解答:题13.答案为[5];题14.答案为[3];题15.答案为[0]。

第七种题型:字符置换、计算与区间核对。题中给出两个表格,即表一和表二。表一中横、竖两条直线分割出9个区域,每个区域内有一个数字;表二给出的是数字区间的划分。问题是:给出一个区域符号组合,请考生先根据表一将这一组符号内的数字相加再根据表二核对这几个数相加所得数值属于哪一区间,这个区间号即为答案;如果不属任何一个区间,答案即为[0]。

例题:

表一

0 4 1 表二

3 5 9 8 -1 2 ① 0~5 ② 6~10 ③ 11~15 ④ 16~20 ⑤ 21~25

解答:题16.0+3+(-1)=2,在0~5范围内,属区间①,故答案为[1];题17.1+9+5=15,答案为[3];题18.4+5+8=17,答案为[4];题19.-1+1+0+(-1)=-1,不属于任何一个数字区间,答案为[0];题20.8+1+(-1)=8,答案为[2]。

二、解题方法

一般而言,每次考试通常采用上述中的两种题型。由于知觉速度题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试题的速度测验,因此在作答方法上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准确的基础上求速度。题量大、时间紧,答不完试题属正常,且答错题要倒扣分,因此不能只求速度不求准确,而应在准确的基础上求速度。②熟悉试题的编排方式,避免因题型混淆而造成误答。③根据自己对题型的敏感程度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但在跳跃作答时应注意对准题号。④注意区别题中外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字符,不要混淆这些字符。⑤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要快,答卷纸和试题本的相对位置要调到自己最方便、最有利于减少操作时间的位置上。⑥在涂上一题的答案符号时,同时对下一题进行搜索与判断。

一般而言,每次考试通常采用上述中的两种题型。由于知觉速度题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试题的速度测验,因此在作答方法上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准确的基础上求速度。题量大、时间紧,答不完试题属正常,且答错题要倒扣分,因此不能只求速度不求准确,而应在准确的基础上求速度。②熟悉试题的编排方式,避免因题型混淆而造成误答。③根据自己对题型的敏感程度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但在跳跃作答时应注意对准题号。④注意区别题中外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字符,不要混淆这些字符。⑤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要快,答卷纸和试题本的相对位置要调到自己最方便、最有利于减少操作时间的位置上。⑥在涂上一题的答案符号时,同时对下一题进行搜索与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y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