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设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的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25 1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建设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的

问 题 研 究

当前,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工作,把稳定发展“农村、农业、农民”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抓好落实,而党的农村政策都是通过最基层的村干部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因此,处于最基层的村(社区)“两委”既是农村的直接领导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这就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意识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现在,我们试图通过对城东镇所辖的行政村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围绕着如何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较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对我镇11个行政村(社区)的“两委”干部队伍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并掌握了我镇村级“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全面加强城东镇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陆城市郊,位于城东东大门,属城乡结合部,全镇总人口有68758人,土地面积63.36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农村党员有 人,村“两委“班子成员94人,其中女干部 1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4人,36—45岁24人,46—54岁37人,55岁以上29人。年龄最低24岁,最高的6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人,高中或中专18人,初中41人,小学29人,文盲或半文盲 6人。

全镇设有村(社区)党(总)支部11个,其中党支部6个,总支部5个,有村党(总)支部书记11人,主任8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3人。

- 1 -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我镇各村“两委”都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路线,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但也有少数村“两委”干部对在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表现出不相适应,村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文化程度偏低

全镇94名村“两委”干部中35岁以上的村干部只有4人,占“两委”的4.3%,而46岁以上66人,占70.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6人,占80.8%。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可以看出:一是由于年龄结构偏大,使村“两委”缺乏干劲和活力,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变,“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缺乏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和工作激情,做工作存在着观前顾后的思想,不能象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二是文化程度偏低,部分村干部对上级出台的政策文件和镇政府文件会议理解不到位,没有深入的学习研究,对政策理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严重地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发挥。

(二)村“两委”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干部队伍稳定性不高,号召力减弱

我市近邻珠江三角洲地区,离深圳180公里,离广州320公里,而我镇毗邻陆城,虽然有独特的地理位臵,但由于村落分散,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有些至今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 2 -

致使我镇城东东大门无法得到开发利用,镇集体经济十分困难,无法筹措资金提高农村干部的生活待遇,只靠上级有限财政转移支持的资金。目前,我镇属市财政核拨的村“两委”干部70名,每月人350元,实际村“两委”干部94名,由于一些村集体经济十分困难,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只靠市拨给村“两委”的工作作为办公经费,村“两委”干部工资待遇已形同虚设;一些村的“两委”定编干部只有几名,为了做好各项工作,又不得不聘请村干部,而聘请干部的工资又不能自行解决,故只能占用上级拨给村“两委”的工资,将上级拨给的工资进行平分,因此,真正领到干部手中的工资已寥寥无几。因此,由于农村干部工资报酬偏低,又加上发达地区对我市村干部的辐射影响,许多年富力强的人都外出做生意或打工,并不乏有取得较好的成就者,这使村干部的心里产生了不平衡,少数村干部的价值观向个人利益方面倾斜,存在被动应付,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通过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已出现“耐药性”,认为反正是村民选举,只要村民能投我的票就行,不用做好工作也照样能当村干部,极少数选举产生的村委主任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意识淡薄,没有全局观念,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三)班子不够团结,人际关系紧张

个别村“两委”班子之间工作不协调,关系紧张,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强调要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我的职位最高,我是指挥者,凡事须听我的,因此,包揽一切村里行政事务;而村委会主任则片面理解为党支部书记只要管理好党员就行,村民自治是村民自己说了算,党支部对村里的事务

- 3 -

不该管、也无权管,村的一切事务皆由村委会所管,村委主任才是村的法人代表,一切与支部无关。这些村在管理村务、发展集体经济时,缺乏沟通,缺乏从全局出发,各有各的主张,互相拆台、各行其是、互相内耗;有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处于脱节状态,甚至发生剥离现象,我镇曾有一个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办公,村党支部在村办公楼办公,而村委会则租用场地独自办公,虽经镇领导多次批评说服后,此做法有所改变,但仍属同床异梦、我行我素,无法走在一起。有的村干部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思想不统一,各行其是,对村的行政事务不管不理,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法发挥村级班子的工作合力,使村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

(四)思想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能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其农村政策,因此,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与时俱进”执政理念,而村干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对市场经济驾驶的能力不够,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只能按部就班,慢慢来,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也无法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的预见。二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方面:有的村干部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对发展本村集体经济的信心不强,发展意识淡薄,存在“原地踏步,一日平安一日福”的思想观念。客观方面:强调村民素质不高,村的资源贫瘠,没有任何发展的优势。三是群众依法维权的呼声增高,民主意识增强,而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 4 -

没有明显的转变和改善,仅凭感觉、凭经验办事,对于村民之间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是依情依法依理给予解决,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消灭在基层,而是采取回避、“踢皮球”的方式把矛盾上交,导致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还有些干部对群众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造成群众的误解,导致干群关系不融洽。

(五)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不强,只顾个人利益,不能依法行政

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存在“官本位”的意识,认为在本村中,本人的职位最高,村民都应服从,导致村书记、村委主任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没有从全村发展的大局考虑工作,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和规划。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目前,村级的土地问题十分严峻,作为一名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往往没有没有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就乱规划土地、乱发承包集体土地。有些村支部书记、主任一旦走马上任就努力寻求村是否有未承包的集体用地、是否还有闲臵土地未被规划,村是否还有宅基地可以规划出卖,果树、养殖池塭是否可以承包或延包,以此增加收入,满足个人的私欲,更有甚者,把未到期的渔塭、果树延包到30年甚至50年之久,这对今后村的发展及整体规划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但我们还是觉得最大的决定因素还是人的因素,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农村,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强、作风正派的农村干部队伍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主任更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

- 5 -

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我们认为,针对当前村“两委”队伍建设的存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一)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为做好农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培训是提高一个村干部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强化培训,让其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村的实际工作,才能使上级的任务和党的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一是加强培训力度。以村“两委”干部为重点,可以利用镇党校为主要阵地,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形式、内容,形成上下辐射延伸的局面,将培训工作系统化、制度化。

二是注重经常学习。要求村“两委”要经常学习,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实践。在学习中提高。要积极引导村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贯穿于整个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

三是要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除举办培训班、听讲座、以会代训外,还要积极寻求新形势下适应村干部特点的教育模式,摸索出一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互动性教育培训方法,有条件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进行培训,以此提高村“两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水平。

四是突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上突出宗旨教育和法律教育两个重点。通过宗旨教育,使村干部牢固树立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增强村干部的事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法制教育,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使农村各项工作上法制化轨道。

- 6 -

(二)理顺关系,促进“两委”形成合力

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条件,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和领导。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两委”班子的职权。要明确村党组织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农村工作的组织者、农民群众的领导者,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村党支部要发挥政治上领导、工作上指导、思想上引导和起好表率作用。村委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村民履行法律政策的各项规定,组织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依法依规的开展各项村务管理工作,认真完成镇府下达的各项中心任务。

二是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工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凡属村重大事务,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通过;要落实民主评议“两委”干部制度,进一步规范“两委”工作,切实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消除党支部和村委会位臵摆不正、关系难协调的隐患。

三是进一步加强村“两委”建设。定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不足,勇于改正。要不断加强对村“两委”的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确保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班子在群众的中威信。

(三)配强班子,选好“领头雁”

要建设好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首先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是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与否的“领头雁”,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时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

- 7 -

行多方考察,要把能否带领群众脱贫、发展村的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标准为条件,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村里党员通过培养,选拔到村领导岗位上来,从而提高村党组织建设的群众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

(四)多方选拔,加强后备干部干部队伍的建设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从源头上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农村干部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农村“一把手”后继乏人,迫使我们必须抓紧抓好培养农村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质优量足的村级干部后备队伍。

一是精心培养。要加大对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为村干部,给他压担子,让其独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要给予学习、培训,进行岗位培养,做到以岗位锻炼人,以岗位考察人。

二是拓宽选拔渠道。要拓宽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反对用人唯亲、用人唯钱,必须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以政治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派、能为民办好事实事作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力求把精兵强将选配到村“两委”的班子上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聘用大学生任村官,通过“输血”、“换血”,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采用能上能下、奖勤惩懒。根据农村工作实际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作为硬性考核目标,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做到择优汰劣,及时补充调整。

(五)努力提高村“两委”待遇,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赏之下必出勇夫”,为使村干部能安心做好工作,提高其生活待遇是最有效的途径。

- 8 -

一是提高其工资报酬。要把村“两委”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现阶段,我市的村“两委”工资严重偏低,就拿经济水平跟我市相似的揭阳市来说,其村“两委”工资普遍都是1000元以上,领取低工资的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已打击其积极性,市核拔的财政预算工资已成为农村干部的“鸡肋”, 食之无味而去之可惜,低工资使农村干部不愿多做工作,不出真力,许多需工作村要做的事都由镇亲力亲为,这无疑加重镇的工作负担。因此,要通过出台统一政策,按照本地区的物价指数、消费水平设臵最低的工资标准,千方百计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让岗位工资收入成为村干部家庭总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村干部有岗位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是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把村干部的工资同实绩挂钩,同完成工作任务挂钩,做到工资能高能低,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好的村干部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完成任务差的村干部按规定给予必要的扣除。消除“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做到村干部的报酬与工作负荷和贡献相称,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实行养老保障机制是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让其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要参照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参保方式,让市、镇、村出资一部分,本人出资一部分为其参保,切实解决好村干部的养老保险,用政策保证他们老有所养。

(六)加强监督,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

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做好村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村里各项事业只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一是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普法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不

- 9 -

断强化村“两委”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使村“两委”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责任意识,通过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广大农民懂法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并对村干部的村务管理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二是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与职责,保证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公开本村的重大事务,财务收支情况,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与权利,让群众根据国家法律和村规民约互相监督,互相约束。

三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村干部自上而下考核、自下而上评议的双向考核机制,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议事等方法,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考核重点,把党员干部的行为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七)依法行政,强化土地管理,认真执行土地政策 土地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条件,属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强土地管理,做到合理作用,合理规划,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管理监督,上级职能部门无法面面俱到,一方面市级主管部门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当地党政受到管理权限的制约,对行政职权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村支部书记、主任认真履行党中央的土地政策,要依据本地的实际,对哪些违法乱建、乱卖乱买的现象给予制止,并通过法律途径对当事人绳之以法,使农村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

- 10 -

我们相信,作为最基层的村级组织,只要大家同心合力,同舟共济,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臵上抓好落实,我们一定会建设一支坚强有力、能干敢拼,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村干部队伍。“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能早日实现。

中共陆丰市城东镇委 2010年6月28日

- 11 -

我们相信,作为最基层的村级组织,只要大家同心合力,同舟共济,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臵上抓好落实,我们一定会建设一支坚强有力、能干敢拼,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村干部队伍。“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能早日实现。

中共陆丰市城东镇委 2010年6月28日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y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