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更新时间:2023-11-13 08: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建房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第三章 村镇建设的地质安全问题 第一节 选址安全 自古以来,我国不少地方有看风水的迷信习惯,它实际上反映了群众对大自然的一种平安祈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从核电站、水电站、摩天大楼等重大工程到平常的民房建设,都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工程选址地质安全技术规范。县(市)、乡(镇)、村场地和房屋地基选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的广大山区村建设的选址安全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尤为重视。如何考虑地质安全呢?以下我们通过分析影响选址的几个重要因素,结合**市的实际情况,讲讲工程建设选址应注意的因素: 3.1地形因素

3.1.1工程选址注意的地形因素

新选场址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但是,在山区,当新址不得不选择在靠山或沿江地带时,应该察看后山的地形,尽可能留出安全空间。

当后山斜坡为圈椅状地形时,通常是古老滑坡分布区,如图8、图9所示,应进一步察看是否有滑坡陡坎、裂隙等其它现象,以便确认。圈椅状地形也容易汇集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流,造成斜坡地表土蠕动,形成浅层滑坡。当后山是陡崖、陡坡地形,应注意可能的山体崩塌。 当形成类似“大肚子”的凸起地形时,滑坡稳定性差。

当新址位于沟边时,应该设置在一定高度的斜坡上。位于岸边时,应注意水位高度,避免洪水掏空斜坡形成滑塌等灾害。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以防泥石流灾害。有条件的地段,新址与岸边应保持5~10m的安全距离;没有条件设安全距离的,要注意察看岸边是否稳定,对岸坡进行适当的防护,对建筑物基础与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3.1.2 **市乡村工程选址注意的地形因素

**市整个地形地貌格局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质灾害发育的山区占**市大部分面积,工程选址尤其是村庄区建房和企业建房选址问题尤为重要,否则将有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 从**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分布情况看,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玄武岩分布的玄武岩台地区,而且以玄武岩台地前缘平缓的斜坡区尤为发育,同时可能分布有现未发现的古滑坡体,而在玄武岩台地顶部却不发育,发育的原因主要为下部分布的硅藻土或地基岩土体问题,因此尽量避免在玄武岩台地前缘斜坡区进行较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大规模的村庄安置,工业集聚区建设和挖方切坡等活动。

在其他山区选址最好位于沟谷地势比较宽阔平坦,冲沟松散堆积物较少地带,要注意尽量避免在高陡的斜坡前缘、狭窄的沟口、沟道进行居民区、工厂等建设,同时减少切坡等活动,以免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害。 图8 新昌县半山古滑坡平面图

图8 新昌县半山古滑坡数字表面模型图 3.2 岩土体因素

3.2.1 工程选址注意的岩土体因素

在工程地质中,一般可以将岩土类型分为基岩、松散堆积体、土体等。基岩大多形成于数千万年以前,稳定性通常较好;松散堆积体成因复杂,如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形成的堆积体稳定性差,切坡或排水等人为扰动后易形成新的滑动;土体可分为黄土、红粘土、残坡积

1

土等多种类型,一般来讲,分布在平缓地带的土体稳定性较好,不会发生严重的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但是,分布在斜坡地带的土体稳定性往往较差,特别是开挖,或在暴雨期间,易产生严重的灾害。

3.2.2**市乡村工程选址注意的岩土体因素

影响**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岩土体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在乡村工程选址过程一定要引起重视: (1)分布于玄武岩台地区的硅藻土层和前缘坡积的松散土层,硅藻土成为滑坡滑动面或发生剪切破坏而产生滑坡,玄武岩台地前缘的坡积物孔隙大,其上修建工程后地基易产生垂向的压缩变形,造成工程墙体或地面开裂,甚至危害其安全。这些地方选址应注意选择好工程地基持力层,不能将基础直接坐落于这些岩土体之上。主要分布于剡湖街道、三江街道、鹿山街道、崇仁、甘霖、黄泽等乡镇、街道(照片10~照片15)。

照片10 **市崇仁镇岩下村墙体开裂 照片11**市甘霖镇福泉山墙体开裂 照片12 **市风火岗村墙体开裂 照片13**市长地村挡墙鼓出现象 照片14 **市风火岗地面开裂 照片15 **市挂锣村墙体开裂

(2)分布于玄武岩台地前缘斜坡区的棕红色粘土,该干粘土坚硬、但遇水后工程性质变差,可产生缓慢的滑动,造成房屋开裂,如鹿山街道古岩村滑坡。

(3)**市平原区周边广泛分布紫红色粉砂岩或泥岩,岩体易风化,遇水岩体强度降低,易发生顺层滑坡和岩体崩塌(图9)。在这些地区应避免在岩体顺层下方选址,应选在顺层上部或逆层下方(图10)。开挖后要及时对坡面进行护坡,防止岩体裸露风化,产生崩塌(照片16),如**市艇湖崩塌地质灾害。 图9 顺层岩体滑坡示意图 图10正确的工程选址示意图

照片16 **至黄泽公路开挖的粉砂岩已发生崩塌

(4)坚硬的熔岩体和凝灰岩。在**市山区广泛分布坚硬的凝灰岩和熔岩,岩体一般整体性较好,但在构造影响地带,岩体一般较破碎,斜坡区形成较多的危岩体,特别是在西北部山区,分布面积较广(照片17、照片18)。因此在选址时要对周边斜坡危岩体进行排察,及时清理,以免遭受危害。

照片17 谷来镇横山村斜坡危岩体 照片18谷来镇显潭村山顶危岩体 3.3 降雨和水文条件

降雨往往是触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首要因素。因此,当新址位于沟口时,应了解堆积区的形成历史,查看古老或历史泥石流的发生特征;当新址位于沟口边缘或行洪区时,必须详细了解该区的地表汇流条件,注意收集了解历史洪水位或泥位迹印,将新址置于较高位置;当新址后部紧邻陡坡时,应细心查看斜坡的松散堆积物分布和产生坡面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性。

3.4 植被条件

树林和竹林茂密的斜坡也可能是表层滑坡和泥石流的易发区,这是因为斜坡表层土壤较为疏松,降雨时地表雨水不易渗入到下伏基岩中致使土体饱水所致。因此,当所选新址后山植被发育时,应细心察看树木和竹林的形态。成片分布的“马刀树”指示斜坡表层土体处于不稳定的蠕滑状态;或者,分布有东倒西歪的“醉汉林”指示斜坡发生整体滑动。 竹林茂密,表层土体风化。暴雨时形成滑坡,毁坏村庄 (福建南平,2005)

树木茂密,形成大片马刀树,表示浅层滑移明显 (重庆云阳老城五峰山,2001) 3.5 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

在新址附近,应调查人为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应了解修路、采矿等在沟谷中弃渣

2

诱发泥石流的可能;了解斜坡后缘堆载或前缘开挖切脚诱发滑坡的可能;了解农业灌溉、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废水排放等加剧滑坡的可能;了解沟谷和斜坡随意堆弃渣土和垃圾引发泥石流的可能。

第二节 村镇建设中的地质安全 县(市)、乡(镇)、村建设应遵照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人地关系和谐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景观条件为原则。无视地质环境的条件和容量,“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大手笔”、“大工程”,不仅可能导致地域景观资源的丧失,浪费建设资金,还可能遭受地质灾害。

3.6 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对县(市)、乡(镇)、村而言,保留一定的地形起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生态环境,保留泥石流等的行洪通道,还可以使建筑物错落有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品位。过度追求场地的绝对平整,不仅会增加建设费用,而且因之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还可能成为滑坡隐患,填方厚度较大时,还可能导致地面和建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南方不少地方经常在植被茂密但岩层风化强烈的斜坡地段开挖,形成圈椅状边坡围成的场地,而又不能采取必要的支护,暴雨时,极易遭受滑坡灾害。如2006年3月在**市环城西路进行地基开挖引发了滑坡,造成环城西路路面塌陷,下部房屋开裂甚至倒塌。 3.7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地质灾害 天然河道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经由内外地质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或弯或直因循的是自然规律。未经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地论证,都不宜大兴工程,人为改变河道的自然状态。山水相依才是适合人居的自然环境,自然山水功能用人造山水功能无法替代,优美的自然环境可遇不可“造”。由于山区可供建设用地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常常在山洪泥石流的行洪区或堆积区,人为地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流通方向,致使山洪地质灾害加剧。 3.8 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在县(市)、乡(镇)、村建设中,为了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常常新建不少池塘,也美化了景色。由于未经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这些池塘往往建设在滑坡体或不稳定的斜坡上。当滑坡体或不稳定斜坡发生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体极易渗入,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应该合理地选择池塘的位置,特别是位于房屋后部斜坡上时更应该注意,同时,也要控制池塘的规模。

3.9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在许多县(市)、乡(镇)、村的规划建设中,往往对房屋建筑设施较重视,但对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重视不够,形成了常年不断的入渗水源,致使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乡村的排水设施,特别是位于后山的拦山堰等地基处理较差,很快拉裂破坏,暴雨时不仅发挥不了排水的作用,反而起到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的恶果;场平或道路切坡后,未能对边坡合理加固,引发了较大范围的滑动。 3.10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灾害

大量的事例说明,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乔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农村常称为“鬼剃头”,香港称为“山泥倾泻”,国外的教科书称之为“碎屑流”、“泥流”、“泻流”等。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一种好方式,但是要常常查看后山植被的变形形状,如“马刀树” ,“醉汉林”等表示斜坡不稳定。在台风等多发区,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乔木,“树大招风”,树木迎风摆动时会加剧土体的松动和促进水体的入渗,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诱发滑坡灾害。 第三节 滑坡体、泥石流堆积区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3.11滑坡体作为建设场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山区,由于古老滑坡堆积形成的地形较为平坦,常常作为农村居民点、村、乡镇、甚至县

3

城的场址。在利用古老滑坡作为新址时,除应经专业部门勘察论证其稳定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因素:

3.11.1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

在已确定为滑坡的灾害体区进行工程建设要慎重:在滑坡体上修房、筑路、场地整平、挖砂采石和取土等活动中,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坡脚。如果必须开挖且挖方规模较大时,应事先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开挖施工方案,并经过专业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方能开挖。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3.11.2 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加)载

对岩土工程活动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堆砌在乡镇上方的斜坡地段。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弃土场。最好的办法是把废弃土石从环境负担变为可用资源,在整地、造田、修路等需要填土的工程中加以充分利用。 3.11.3 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

在滑坡上部布置的引水系统最好采用管道输水,避免渠道开挖渠水入渗引发山坡失稳。管道一旦发生漏水时,也比较容易监控。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系统要保证安全、有效,避免堵塞沟渠、污水渗漏和冲蚀或渗入滑坡体。

山坡低凹处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否则,当坡体变形时极易引发池塘拉裂,导致地表水入渗滑坡体内,加剧变形破坏。 3.11.4 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

古老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地质安全容量,随意的扩大建筑规模,将可能超过古滑坡有限的载重量,导致稳定性的降低,引发局部甚至整体的滑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在滑坡体上规划新村镇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程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程序,请专业队伍进行专门的地质工作,并报请政府部门审批。 3.12泥石流堆积区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的问题 3.12.1 注意访问和实地调查泥石流的发生历史

泥石流堆积区地势平坦,地质结构松散,水源丰富,因此,植被茂密,往往泥石流发生一段时间后,迹象模糊,致使后人又盲目在该区修建房屋,在特大暴雨时,酿成新的灾难。因此,在进行集镇建设时,应该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老人,了解泥石流的复发和成灾风险。

3.12.2 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密切。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在沟谷中上游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明显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沟谷下游或乡镇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可以为免受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 3.12.3 避免在冲沟内排放垃圾

在冲沟中堆放垃圾将增加泥石流固体物源、加剧泥石流危害。县(市)、乡(镇)、村人口密度大,产生的生活、生产垃圾多,把垃圾随意堆积在沟谷中不仅影响环境景观,污染水环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产生泥石流和加重泥石流危害的风险。制定科学的垃圾处置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是衡量规划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3.12.4 控制房屋建设规模,禁止挤占行洪通道

泥石流堆积区往往地势平坦,常被用作房屋建设用地。应当控制建设规模,特别是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应该严格禁止修建房屋。但堆积区被用作建设场地时,应沿两侧地势较低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避免泥石流直接冲入。 泥石流的搬运规律非常复杂,西南山区常常可见冲出的巨石达数十米长,体积达数百立方米,其冲击力非常巨大。因此,当沟谷中物源丰富,巨石嶙嶙,坡降较大时,堆积区最好不作为

4

房屋建设用地。

村庄挤占沟口,泥石流爆发时冲毁房屋,6人死亡(四川盐源,2006)

山区农村建房应预防地质灾害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农村交通条件改观,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选择在公路两边建新房的越来越多,也建设得越来越漂亮。然而,地处山区的农村公路要么绕山、要么沿河修建,这些地方的农民为靠近公路,有的多在坡地采取后削坡、前填方的办法切坡而建,有的建在江河溪边、山塘水库边等灾害易发地段。殊不知,切坡整治不好易发生泥石流;占河床的房屋在洪灾中难免不堪一击......这些房屋在自然灾害中被毁坏,势必给住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使其返贫。因此,不管是灾后重建,还是推进新农村建设,都要特别重视防御地质灾害这个问题。即或突发灾害,群众因住房安全可以免除地质灾害威胁,减少损失。在此,笔者建议山区农村建房应把预防发生地质灾害放在科学建新房、保住房安全的首要来考虑。

一是要合理选址。在新房选址建设前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迁建的新点尽量避开地下水流动活跃带和岩溶地带。建房尽量选择在地方政府确定的规划区或者地势平坦,不靠河边、不削山坡的地质稳定的地段建房,不能只想到靠近公路方便而不考虑地质灾害。 二是要科学规划。地方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与减灾防灾相配套的建设规划,用于指导和规范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不适宜居住、地处地质灾害险区及江河、水塘边兴建的危房,要制定计划尽快动员搬迁,避免险情发生。

三是要正确引导。科学建房,安全建房是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威胁的关键。地方政府和村社要加强预防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引导农民在工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建筑物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防抗能力。在建筑质量上,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建房基本技术标准和要求。

四是要加强监管。地方政府包括村社都要把建设安全住房作为利民的大事来抓,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辖区农民建房的巡查,并对农民建房做到审批前实地查看选址、审批后到点划线定桩,同时要严把质检关,决不允许出现因不合格工程加剧地质灾害致灾体破坏程度

5

的情况。要建立民情热线电话,鼓励群众举报在地质灾害易发点建房信息。相关部门要及时制止干预,引导农民科学、安全建房。

六、山区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避免地质灾害

1、 选址应避开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 首先,应避开受地质灾害隐患影响的区域: a)滑坡体及滑坡体两侧、前缘可能影响地带; b)崩塌(危岩)的上方近处和下方;

c)泥石流沟口及其两侧近处、下游流通和堆积区; d)已出现地裂缝的潜在地面塌陷区; e)在古滑坡体上建房,要确认滑坡已稳定。 (一)、山区农村建房选址 崩塌(危岩)的下方不宜建房 有发生崩塌危险的下方不宜建房 泥石流的流通区不宜建房 泥石流的堆积区不宜建房 2 、怎样选择安全的建设场地 2.1从地形地貌的因素考虑 a)斜坡坡度应尽量小; b)斜坡纵横向起伏小;

c)坡下有陡坎时,场地应尽量后靠; d)场地尽量远离冲(溪)沟; e)场地后山坡有较好的植被; f)场地后山坡无松动的岩、士体; g)当山坡有阶坎时,阶坎边缘无变形迹象; h) 后山坡无积水、坡下无线状地下水溢出。

以下这样的山坡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不适宜作建设场地 类似的“大肚子”山坡不适宜建房 在斜坡上建房时,应尽量靠后

对斜坡上类似的孤石、危岩,应引起重视

6

山坡上有这样的积水,应在其下查有无泄漏 2.2 从地层岩性上考虑

a)较坚硬~坚硬而且抗风化能力较强的沙岩、灰岩等岩层构成的岩质斜坡,稳定性较强; b)冰碛、冰水堆积地层构成的士质斜坡,并且下部无软弱层的斜坡,稳定性较强; c)由软、硬相间的岩、土层构成的斜坡,稳定性差; d)由抗风化能力较差的泥岩、粘土岩构成的斜坡稳定性较差; e)由残坡积软弱粘土(淤泥)构成的斜坡,稳定性差。 软弱相间岩构成的斜坡稳定性差 2.3从岩土体结构构造方面考虑 2.3.1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的关系 a)切向斜坡一般较为稳定。

b)逆向坡:当岩层倾角大于坡角时,较为稳定;当岩层倾角小于 坡角时,易出现坠石、崩塌;当岩层倾角与坡角接近时,斜坡一般较为稳定。

c)当切向坡、逆向坡岩层中有两组以上裂隙(切割岩层)时,斜坡稳定性较差。 d)顺向坡:当岩层倾角大于坡角时,一般较为稳定;当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时,不稳定;当岩层倾角与坡角接近时,不稳定。

e)土质斜坡:切向坡与逆向坡,一般较为稳定;顺向坡不稳定 (二)、房屋建设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1、建设前的准备

1.1 具一定规模的集镇、居民集散地、工矿企业、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干线建设,在建设前须按国务院[2003]394号令要求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2 农村分散农户住宅建设 1.2.1 合理选址(前已述及)。

1.2.2 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场地的相关情况。 1.2.3 合理布置住宅建设。 1.2.4 对削坡开挖作出合理的安排。 1.2.2 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a)建设场地所处的地貌位置:斜坡的中部、上部、下部; b) 场地地基岩土体性质; c) 场地是否处于稳定地带;

7

d) 场地周围是否有地质灾害隐患;

e) 拟建房宅规模——楼屋数和平面占地面积。 a) 房屋朝向;

b) 房屋长轴方向——基本与坡向垂直; c) 地基处于性质相对一致的岩土体上; d) 房前、房后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e) 进、出方便。 1.2.3 合理布置住宅建设 1.2.4 对削坡开挖作出合理的安排

a)建设场地应大于建筑面积,在房后及两侧留有安全带; b)根据场地岩土体特性和场地地形地貌,设计合理的开挖坡度角; c)对开挖中可能出现的小规模垮塌和涌水作好应急准备; d)准备足够的支护材料;

e)对弃、填土区作好安排,在开挖现场安排人员放哨。 房后未留足安全距离,后患大! 2、建设中应作的防范 2.1 开挖后、建房前的防范

a) 在山坡上适当位置修防渗截水沟; b) 对开挖新鲜面上的松动岩土体进行清理; c) 对坡面进行必要的支护;

d) 在拟建房区后面及两侧三面挖排水沟;

e) 必要时,在后房后山坡上修纵向排水沟或导水槽。 对松动岩块未作清理而留后患 未对边坡进行支护留下后患 a)基础长轴应与山坡坡向近于垂直; b)基础应处于特性相对均匀的岩土体上;

c)当地基岩土体特性有差异时,应考虑不同的基础深度或不同的形式;

特殊的情况:后部基础处于岩石上,前部基础处于松散(有的是后部削坡的填土)土,应以打桩或增加基础埋深的形式进行加固后再建房。

2.2基础的布置

2.3 对山坡体中泄出的地下水的处理

a)首先弄清地下水的泄出形式:股状的、线状的、片状的;

8

b)山坡上部是否有积水洼地、池塘;

c)泄出的水是否随不同季节而发生较大的水量变化; d)泄出的水是否浑浊;

e)对股状泄出的水,用排导槽或管引出;

f)若地下水呈线状泄出,而且较浑浊,应考虑有发生滑坡的可能,治理或避开。 2.4 护坡、挡土墙

a)对新开挖的斜坡,如坡度不大,可以用简单的植草或灌木丛的方式进行护坡; b)对坡度较大的斜坡,应考虑用简易挡土墙进行支护; c)房屋的前部(地坝)前缘,应作简易挡土墙; d)挡土墙应有一定的倾斜度(65~75°); e)挡土墙应留泄水孔。

f) 挡土墙的石材最好用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砂 3 建设后的防范

3.1房屋建设完成后,防范重点是房后 a)坡体有无变形迹象:裂缝、鼓包、垮塌; b)是否在雨季有浑浊的地下水泄出;

c)是否有地表水渗透入地下(房后排水沟漏水),是否出现地面空洞; d)是否出现地面反倾现象;

e) 对房后的排水沟,应进行清理疏通。 3.2 房前的防范

a)房前院坝为填土时,应进行必要的夯实;

b)房前的院坝(地坝),一般应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再作成混凝土地面; c)院坝前应作必要的支护(简易挡土墙);

d)院坝出现裂缝时,可能是填土不均匀沉降所至,可观测,不必恐慌; e)挡土墙外凸鼓包时,是院坝土沉降变形所至,可观测,待稳定后再作处理。

山区农村建房如何规避地质灾害

来源:农民日报 关键字:建房;地质灾害;山区农村;地震烈度;地震现象 作者: 2013-05-15 07:36

我国山区农村建房,大都是自建结构,基础不稳固,一旦遭受地质灾害,就容易遭受严重破坏。现如今,一些山区正处于地质灾害频发阶段,山体滑坡、泥石流现象每年都有发生,

9

甚至有的地方发生较严重的地震现象。因此,建房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自己投入大,损失重的不良后果。现介绍几种规避以上地质灾害的建房方法:

首先是场地的选择,要恰当,地基做牢才可能不倒。农民兄弟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稳定的有利地段、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砂层、河岸、古河道、陡坡、松软场地建房;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塌崩、地裂、泥石流及有活动断层的危险地段建房。 建设房屋时,其结构布置要合理,一是房屋形体要整齐,并尽可能简单;二是墙体布置要合理,房屋开间不宜过大,多设横墙,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三是承重墙尽量少开洞,多层砖房的高度比不宜过大,地震烈度6-7度时高与宽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地震烈度8度时高与宽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0;四是房屋不要建得太高,减低房屋重心,屋顶要轻,尽量不做或少做那些既笨重又不稳定的装饰性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

抗震房屋的基本措施中,房屋设计跨度要小才最坚固,若要建成长方形,其长度应设计为宽度的两倍半为宜。地基、柱子、墙体、梁、屋顶要联结成整体,不能用条石做楼板。楼下开间要多,楼上开间要小。多层房屋楼上不可作仓库。木房骨架要横向加斜撑,纵向加剪刀撑,接触部分要牢固。门窗上要用过梁,不宜用砖平拱。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近期,我县个别乡镇村民盲目选址、滥占乱建、开挖山体和切坡建房问题十分突出,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建房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进一步加强村民建房管理,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排查农村住房隐患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松散,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妥善处理好村民建房用地,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诱发自然灾害,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责任。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建房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诱发地质灾害可能作为衡量村民建房管理工作主要的依据和标准,要尽快行动起来,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村民住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对有可能受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要做好监测预防,一旦出现险情,及时组织群众做好防、抢、撤工作。

二、科学合理选址,严防地质灾害隐患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预防和减少因开挖山体和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真正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

1、坚持“三避三高”原则选址。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村民建房选址工作,科学论证,特别是集中联片建房的,选址更要慎重,要加强与国土、住建、公路等部门的联系,确保建设地点避洪水、避泥石流、避滑坡体,高水位、高地势、高根基。

2、严禁滥开乱挖山体建房。对于开挖山体建房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村组不得填注意见,乡镇政府不得上报,县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不得审批。对于强行动工的,乡镇、村组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防止发生地质灾害的紧急通知

10

要及时发现,及早通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从速查处,予以拆除,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3、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于建房地点难以落实,确需开挖山体的,乡镇政府要责成建房户先进行工程治理,落实治理责任。凡不与乡镇签订村民建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协议,不先行实施防治工程的,乡镇政府不得受理建房申请,不得上报有关手续。

6、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1)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房要还进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2)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山坡脚建房;(3)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时,除了要建防护栏挡土墙外,房屋与后面的坡脚之间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4)岩层顺坡、岩性风化严重、残坡积土层较厚的山坡脚下严禁开挖切坡建房,必须另行选址;(5)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6)在地下岩溶发育区建房时,要先查明浅层溶洞进行处理后才能开建,且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12、山区农村村民建房如何选址才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

答:农村村民建房场地的地基选址中,如何考虑地质安全,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呢?简而言之,选址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地形因素,首先应选择在历史最高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在山区当新址不得不选择在靠山或沿江、河、沟岸边地带时,应该察看前后的地形,尽可能留出安全空间。同时,村庄、和房屋不能建在冲沟沟口。2、岩土体因素,应首选平缓的基岩面或者地面平缓的土体稳定性较好的地带;不要选择堆、填土形成的台地,否则所建的房很危险。3、地质

11

构造因素,斜坡发育断层、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时,将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分离体,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因此,在选址中,应注意观察构造面的组合和分离体的分布特征。当这种不连续面顺斜坡分布时,边坡岩体稳定性差,最易发生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山区建房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1、新建房屋选址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但是,在山区,当新址不得不选择在靠山或沿河(江)地带时,应该察看后山的地形,尽可能留出安全空间;

2、当后山是陡崖、陡坡地形,应注意可能的山体崩塌;

3、当新址位于沟边时,应该设置在一定高度的斜坡上。位于岸边时,应注意水位高度,避免洪水掏空斜坡形成滑塌等灾害。同时,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以防泥石流灾害; 4、沟谷或排导槽是泥石流下泄的通道,应该保持其畅通无阻,但由于山区土地资源紧张,一些暴发频率低的泥石流沟两岸及其堆积扇上修建固定建筑,甚至将泥石流排导槽加盖作为建设用地,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和杂物堆在泥石流沟谷中,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沟谷或排导槽的通畅性,一旦发生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5、当新址后部紧邻陡坡时,应细心查看斜坡的松散堆积物分布以及产生坡面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性;

6、生活在山区的居民、农户,应经常到自家房前屋后山坡查看,看山坡有无开裂变形,自家屋基、墙、晒坝有没有开裂变形,如果有,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7、在修建房屋时,为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在房前屋后开挖坡脚,若开挖坡脚,要及时砌筑留足排水孔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

(2)不在房屋上方山坡堆弃土石;

(3)处理房屋前后渗漏引水沟渠,雨季时节应及时疏通房屋周边排水沟渠。

12

四、农村村民建房选址要点

每逢雨季,很多农村民房毁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中,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因此,群众建房选址一要尽量避开在经济林坡下建房,因为经济林地由于松土浇水施肥等耕作行为,造成表层土松动,雨水极易透过腐殖层,渗透到土层深部,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极易引发人为地质灾害;二是房屋与山体陡坡要保持至少8米以上安全距离;三要按照“屋后山边少削坡、房前多砌护边坡”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地质干扰,可减少“前塌后溜”的地质灾害。农村建房选址可根据以下五个原则来预防地质灾害:一是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二是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三是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四是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五是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六是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新选场址应该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河、沟、水库切割的陡坡。当新址位于沟边时,应该设置在一定高度的斜坡上;位于岸边时,应注意水位高度,避免洪水掏空斜坡形成滑塌等灾害;还要注意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以防泥石流灾害。如果有条件,新址与岸边应保持5—10米的安全距离;没有条件的,要先注意观察看岸边是否稳定,并对岸边进行适当的保护,对建筑物与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在新选址附近,应调查了解人为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地址灾害。了解修路、采矿在沟谷中堆弃废渣诱发泥石流的可能;了解废水排放、农业灌溉、水沟的漫溢等诱发滑坡的可能;对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要重视,常年的废水排放不断渗入土里,会使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容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我们要高度重视,以避免农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3)在农村,为了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常常新建不少池塘,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滑坡体或是不稳定斜坡的地方,当发生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体极易渗入,会加剧滑坡的形成,从而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要合理选择池塘的位置,特别是在房屋后部的时候更要注意,同时,也要控制池塘的规模。

(4)在滑坡体上修房、修路,挖石取土等活动中,不能随意开挖滑坡体坡脚,如果必须开挖且规模较大时,应先由相关专业部门指定开挖施工方案,并经过专业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才行。坡脚开挖后,应根据施工方案和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5)在泥石流灾害区,房屋不能建在冲沟沟口,在泥石流堆积区,房屋建设规模要严格控制,泥石流堆积区被用作建设场地时,应沿两侧地势较底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要严格禁止修建房屋。

(6)建房时先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尽量不要把房子建在岩体破碎、土质疏松、坡度较陡的山坡或坡脚;削坡建房时,注意如下几点: ①前后坡坡角一般不要大于45度;

②后坡要削成台阶形,台阶的台面要有足够的宽度; ③前、后坡脚砌好挡土墙,墙上留有多个排水孔; ④房子与前、后坡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

⑤后坡坡顶及房子两侧修筑排水沟,以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⑥坡面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

⑦已建成的房子若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要在技术人员或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尽快进行整改。 (7)平时要经常到房前屋后检查,看是否有裂缝发生,特别是雨季,要加强巡查,及时疏

13

通排水沟。

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一、 房屋选址安全

新建住房时,选址非常重要,除了看风水、生产生活方便,更要注意安全。否则,可能人财两空。

从预防地质灾害的角度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地形

为了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首先应选择在常年洪水位以上一定高度的平缓平地上建房。当斜坡有陡崖或土质坡坡度大于40°,岩石坡坡度大于45°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还应避免在陡坡下、沟谷口和塌陷区建设。 当不得不选择在山坡或溪沟边建房时,注意以下事项: 一要了解掌握以前有没有发生过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

二要仔细查看周围情况。查看后山和房前坡地是否稳固,如果有裂缝、陡坎,岩土松散,或者岩石顺坡分层明显,又有涌水,或者山体成“大肚子”凸起,就容易发生崩塌、滑坡,不宜建房。如果树木东倒西歪,成了“醉汉林”、“马刀树”,说明斜坡表层有动,快要滑坡了,应马上避开。了解附近修路、采矿、水渠和山塘水库等情况,看坡体的稳固性、是否堆放大量土石和有没有渗水;松散泥石多或者有渗水,就可能会崩塌滑坡;地下采空或有溶洞,就可能会塌陷。在山口、溪沟边选址建房,主要是了解选址区山洪水位,察看行洪迹印,了解沟谷的汇水范围、沟谷坡度、堆积物、植被发育等情况,判断遭遇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及程度。位置要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与岸边应保持5—10米的安全距离。一

14

般不宜在汇水范围大、沟谷坡度大,沟内地形较陡又容易崩滑,沟谷内存在较多松散岩土,山上植被较少,历史上发生过泥石流的沟口及边部建房。禁止在行洪通道中或边缘修建房屋。

三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屋后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削坡或分成几个台阶,来降缓、降低坡度;尽量尽快将房前屋后的水排走,在可能滑塌的坡体边界外围,挖筑1条或多条环形截排水沟,特别提醒的是,要用水泥沙浆摸底摸面,防止水从沟中渗入山体;在坡脚砌筑挡墙,墙内预埋导水管;对在坡面摸一层薄的水泥沙浆或临时盖薄膜,防止水渗入坡体;对出现的裂缝及时填埋压实,以防水渗入;对沟溪岸坡应作适当的块石防护墙,在地势较低处修建新的行洪通道等。

具一定规模的村镇房屋新址,应进行规划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 岩土

一般山体表面分为均质土质边坡、均质岩质边坡和非均质的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

均质土质边坡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偏差的一类。土层干燥时,强度一般较高,边坡相对稳定;而在有水如雨季情况下,更容易下滑。对均质土质边坡区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宜选择开挖高度小(一般不超过6m),且山体相对平缓的地段; 2、宜选择土质性质较好的地区;

3、宜选择坡顶无常年积水(渠、沟等)或自然排水条件好的地段; 4、不选择类似地段曾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段;

15

均质岩质边坡是所有边坡类型中,整体稳定性最好的一类。它的稳定性主要看岩石是否有顺坡向的裂缝和裂缝有没有渗水软化作用。对均质岩质边坡区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宜选择岩石强度高的地区;

2、宜选择整体性好岩层,单层厚度大的比厚度小的好,裂缝少的比多的好; 3、宜选择坡顶无常年积水(渠、沟等)或自然排水条件好的地段; 4、宜选择坡顶岩石风化程度不与下部岩差异过大的地段。

非均质边坡是最常见的边坡类型,也是最易出问题的边坡类型。它的稳定性主要是看其中最差的部分,要看是不是容易导水、遇水软化程度、有没有顺坡向的夹层等。

(三) 降雨

降雨往往是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首要因素。在强降雨期及较陡斜坡地段,粘性土层厚度大于2米时,当土层水量过饱和时,易产生滑动;粘性土层厚度小于2米时,在土层与岩石接触处,雨水的冲刷润滑易产生滑动。雨水进入裂缝,最容易使不稳定的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暴雨、长时间降雨,易形成山洪而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四) 植被

植被根系对斜坡土层的水流冲刷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使土层的整体性加强。在沟谷中上游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明显抑制泥石流的形成,在沟谷下游或房屋附近周围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可以为避免泥石流危害提供安全屏障。但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适宜种植草皮或低矮的灌木;高大的竹林及乔木经风吹摆动,会松动土体和促进水体的渗入,导致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直接诱发滑坡发生。

16

二、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

房屋新址选定后,不合理的房屋建筑施工也会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 切坡

房屋建筑施工应尽量减少切坡,同时切坡不能过高过陡,土质切坡高度不宜大于3米,坡度不宜大于45度。新切坡要及时采用砖石浆砌护坡,并预埋地下水的排泄孔;切坡与房屋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崩塌滑坡直接危及房屋和居住人员安全。

(二) 填方

一些建筑在山腰的房屋,施工时要填方。填方时要注意前坡是否稳定,可先清除松散不稳定的岩土,在平台前缘用砖石浆砌作防护墙,预埋好排水管孔。填方不能过厚过高过陡,要及时压实,以防形成新的滑坡隐患。

(三) 截水、排水和导水

水会引发和加剧滑坡,因此,要使房屋周围的水迅速排放出去。新建房屋施工时,要根据地势和集水情况,及时在新形成的切坡后缘斜坡挖筑截排水沟,水沟应做好防渗处理,否则,反而会起相反作用。房前院场的水应挖沟集中排放。填方时,及时设置排水导水设施。

(四) 结构

在斜坡上建房,应选择适当的建筑方式,可采用桩柱、框架结构,形成人造地坪作基础,从而避免切坡破坏斜坡的稳定。但要注意的是,桩柱应落入较硬而稳定的岩土层。桩柱框架可采用木质结构,也可用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质灾害防治事项

17

农村建房,要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使房屋错落有致。乱挖乱填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挖、填方形成的坡处理不好很容易有滑坡的危险,填方厚时,还可能引起基础不均匀下沉,造成房屋开裂等。

人为缩小河道宽度,或改变河流方向,也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灾害。 随意兴建池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当池塘建设在不稳定的斜坡上,加重了斜坡,斜坡变形拉裂时,池塘的水容易渗入坡体,加剧了汛期的形成。因此,特别要注意房屋后部的池塘。

在一些农村,没注意生活废水和雨水的排放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常年不断的渗水,导致房前屋后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地面裂缝增加增大。特别是后山拦山堰、水渠、山塘水库等的地基处理较差时,很容易拉裂破坏,汇集地表水渗入坡内,引起滑坡崩塌。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坡体积水、沟渠堵塞和水库水沟等渗漏。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当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的植被、过高的树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后山绿化是防治坡面泥石流的好方法,但要经常查看树木的形状,出现“马刀树”、“醉汉林”表示斜坡不稳定。遇到台风,“树大招风”,树木摇摆时土体易松动,使水渗入,山坡稳定性下降甚至滑坡。因此,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树木。 不可在滑坡前缘随意开挖坡脚,不得随意在滑坡后缘堆弃土石,注意控制滑坡体上的建筑密度,避免在冲沟内排放垃圾,禁止挤占行洪通道。

三、农村宅基地选址

18

由于选址不当,将居民点选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区或易发区,易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危害。因此,科学选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主动防灾、远离地质灾害、保障长期居住安全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用地审批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划的村镇或新农村集中成片建房选址时,要严格执行法规,在规划期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对拟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从源头开始,有效防控地质灾害。但山区农村零星分散建房时,目前还难以逐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从地质灾害易发的几项基础条件考虑,来有效规避。

1、避开地质灾害易发的空间地带

在碎屑岩和侵入岩丘陵山区,如坡顶、坡腰或坡脚有小块平缓地,要优先利用,如果属自家的责任田,可请示国土部门,考虑异地开垦置换;要避开汇水面积较大、切割较深的沟口、沟道和两侧沟坡,尤其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侵入岩区,以远离山洪、泥石流的威胁;如果没有可利用的平缓地,则尽量选择山坡坡度小于25度的坡脚建房,优先选择凹形坡坡脚,其次为直线坡坡脚,避免选择凸形坡坡脚;要避开宽缓山梁和台地的边缘,以及陡立的河岸等这些坡度骤然由缓变陡的部位,要保持5-10米的安全距离;避开老滑坡遗留的圈椅状地形;在石山区,要尽量避开山体上部为陡崖、中下部为斜坡的地带,宅基地要与山脚至少相距15米,留出缓冲区;在岩溶区,要避开溶洞、塌陷坑发育的地段。

2、避开地质灾害易发的岩土体结构

选择土层较薄的斜坡;优先选择砂岩斜坡,避免选择泥岩、页岩斜坡;优先选择反向坡(进山石)、其次为斜交或直交坡,避开顺向坡(出山石);选择岩层厚、较坚硬完整、裂隙少的斜坡;避开老滑坡的堆积体;在石山区,避开上部山体裂缝多,岩石破碎的坡脚地带,如坡脚有较多以往的落石,住宅的安置要大于落石滚到的距离。

3、避开工程活动强烈影响的地段

不在切坡及填方较高的道路上下边坡附近选址;不要在灌渠或梯田的上下边坡附近建房;在岩溶区,要避开集中抽取地下水的供水源地;在地下开采的矿区,要避开坑道影响范围;不在矿山的弃土场下方、尾矿库下游的沟道两边建房。

四、农村住宅地质灾害防范手段

1、丘陵山区的防范

在丘陵山区,农村建房受地形条件限制,往往难以选择到平缓地,普遍需要开挖山坡,形成较陡的人工边坡。山坡原来的平衡稳定状态遭到破坏,形成不稳定人工边坡,在重力作用以及降雨、水流冲刷等不利条件下,日久天长,形成滑坡崩塌的趋势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屋后较高陡的切坡普遍存在滑坡崩塌隐患,只是发生的时机、规模的大小难以确定。屋后的滑坡崩塌也是贺州市最常见的地

19

质灾害,尽管其规模不大,但由于距离房屋太近,冲击力强,常常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广大农民群众要克服侥幸心理,不能仅仅重视房屋建筑,还要对宅基地周边的滑坡崩塌隐患多加防范。以往已经建设好的和准备建设的住宅,可参考下面列出的一些具体措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防范地质灾害。

(1)房屋后墙与开挖的人工边坡要留出安全距离

斜坡地段遭开挖后,形成圈椅状人工边坡围成的建筑场地,如不采取有效的边坡治理工程,则易遭受滑坡崩塌灾害。在我市,农村建房切坡引发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灾害是普遍现象,且多发生在残坡积土层或强风化带顶部的松散破碎带。土石方沿坡面滑塌后,在水流、重力和惯性作用下,往往会运动一段距离,冲溃坡脚房屋。

为避免损失,房屋后墙与开挖的人工边坡要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以缓冲滑塌的岩土体的动能。坚硬的土质人工边坡无支护时,切坡面坡度要小于50度,一般安全距离应大于边坡高度的3/4;土质人工边坡切坡高度要小于4米,大于4米时要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台阶之间要留出宽度大于1米的马道。强风化岩质人工边坡无支护时,切坡面坡度要小于60度,一般安全距离应大于边坡高度的2/3;岩质人工边坡切坡高度要小于6米,大于6米时要分台阶开挖,台阶之间至少留出1.5米宽的落石平台。当所切边坡上部为土质、下部为岩质的复合坡型时,在土岩接触面处要错台,宽度要大于1米。

(2)对切坡体进行工程支护

如果受地形条件限制,切坡坡度和高度过大或留不出足够的缓冲区,则要考虑上工程手段支护,以保障长期居住安全。要克服侥幸心理,支护工程宜早不宜迟,如果等到边坡崩滑后再去治理,则工程难度和费用要大幅增加。

切坡坡度在50度以上、切坡高度3-5米的较松软土质边坡,建议修建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支挡。墙身高度3-4米为宜,墙顶宽0.5米、底宽1.0-1.2米即可。挡土墙的断面一般取直角梯形,墙背竖直。如果建造在基岩上,可不设基础;如果建造在土层上,要设置基础,基础比墙底宽60公分即可,基础高度50公分。挡土墙每隔10米做一沉降缝;墙后回填砂卵石做反滤;墙体一定要设置排水孔,可梅花形布置两排,排距1.5米,孔距3米即可。

当所切边坡上部为土质、下部为岩质的复合坡型时,可在土岩接触面错台处,修建浆砌石挡土墙。这类挡土墙和土质边坡高度大于5米的挡土墙,技术上较复杂,要找专业人员咨询。

(3)做好房前屋后、上下边坡坡面截排水工程

对于坡体上的单排房屋,在开挖边坡的外围,修建环形排水沟,排水沟至切坡开口线的距离以5-10米为宜,土层薄的,可适当减少;土层厚的,要适当增加。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可采用片石、空心砖砌筑或水泥砂浆抹面,三面光,

20

禁止采用土沟形式。排水沟过水断面的宽和深取50-70公分为宜。如为梯级削坡建房,在各级房屋前的地坪上,也要设置排水沟,减轻雨水、生活废水对坡体的冲刷和入渗。

(4)管理好坡体上的引供水系统

在房屋所处斜坡上部,尽量不布置引水渠、引水管、塘坝、蓄水池和蓄水塔等供水系统。如果无法避免,则要严加管理,要经常检查清理维护,做好防漏防渗措施,避免引水系统渗漏引发山坡失稳。

(5)砍除切坡开口线上方的高大树木

植被虽然对稳定边坡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当切坡上部自然斜坡较陡,表层土体松软时,过密过高的乔木反而更易引起表层滑坡,造成更大危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树大招风”,树木随狂风摇摆时会加剧根部土体的松动,促进水体的入渗;二是“头重脚轻”,增加人工边坡上部的倾覆力;三是短时间内滞留大量降水,增加坡体的重量和下滑力,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过密过高的乔木,易使滑坡范围扩大和发生滑动的时间滞后,倒伏倾泻的树干易使房屋受损。因此,建议砍除切坡开口线上部自然斜坡的“危树”。砍除范围5-10米即可,要超出排水沟范围,清理后的空地可种植一些草皮或低矮灌木。

(6)开挖的废弃土石方及填土坡的处理

切坡建房,多采取半挖半填方式整地。形成的土石方,一般都用于做填土地基。当废弃的土石方量较大时,不要随意顺坡堆放,尤其是不能堆在梯级房屋上部的斜坡地段,要选择专门的排土场,或在整地、造田、修路等需要填土的工程中加以充分利用。

填土地基要进行工程处理,尤其是梯级削坡建房地段。填土厚度较大且存在填土坡时,在坡脚最好砌筑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既可稳定边坡,又能减少堆填土方量。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或夯实,避免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而损害房屋。控制填土坡的坡度,压实后控制在35度以内为佳,如受场地条件限制,确实需要形成陡坡,则需在坡脚砌筑挡土墙,坡面贴片石墙护坡。房屋地基如利用填土区,建议采用圈梁结构,基础要埋入非填土层。

(7)加固房屋重点部位,调整房屋使用功能

受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即使采取了上述防范措施,也不能确保屋后边坡万无一失。因此,强烈建议广大农村群众对房屋结构和布局采取一些手段,一旦边坡失稳后,尚可有效减轻损害程度。

提倡圈梁和捣制楼板,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靠近高陡切坡面的一楼后墙,直接承受崩滑体的冲击和挤压,视边坡稳定情况,可酌情选择增加墙体厚度、缩小窗洞尺寸、增加钢筋混凝土壁柱数量、现浇钢筋混凝土半墙或全墙等,以提高

21

墙体抗冲击、抗挤压的能力;在房屋使用功能布局上,临近切坡面的后进间,不要作为卧室,最好设计成卫生间、储物室、厨房、楼梯间等。

2、石山地区的防范

石山地区坡脚,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是危岩崩塌。这类灾害往往突然发生,无征兆可寻,最难监测和预测,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几率大,治理难度也最大。可参考下面列出的一些具体措施来防范。

(1)避让

上部为陡崖,岩石较破碎,下部为斜坡,坡面和坡脚堆积有以往落石的坡脚地带,尤其是近期有过崩塌历史的,危险性最大,选址时要避开,已建的房屋要优先考虑搬迁避让,以彻底脱离地质灾害隐患区。

(2)工程防范

难以搬迁的,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简易工程防范。可以把屋后20米范围内的斜坡通过半挖半填改造成梯地,每级平台宽5米左右即可。平台上覆土,密植竹、松树等根系发达的树种。在坡脚开挖拦石沟,开挖的土方沿沟整形堆放。上述措施可防范体积在1方左右的落石。

3、岩溶地区的防范

在岩溶平原或洼地,存在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易造成房屋倒塌、开裂、人员伤亡。可采取如下几项措施来避免或减轻造成的危害。

(1)地基简易勘探和处理

尽量选择无塌陷历史的地带建房。对宅基地进行钎探、井探或槽探,摸清土层厚度、下伏岩面的起伏程度及有无孔洞。如果土层内或下伏岩石存在规模较小的空洞(一般面积在5平方米以内),可灌入低标号的砂浆或扩挖后回填片石处理。如果空洞面积大或小孔洞多,则要另外选址。井探和槽探可与基础工程结合在一起进行,以降低工程费用。

(2)基础形式与房屋结构

提倡挖孔桩、圈梁和捣制楼板,以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尤其是在土层较厚、下伏岩面起伏较大的情况下,这是减轻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我们贺州的岩溶塌陷,口径一般多在5米以内,采取这些手段后,一旦发生小规模的岩溶塌陷或地面沉降,房屋和人员的安全尚可保全,事后工程处理也比较容易。

(3)控制抽水

22

在岩溶地区抽水,造成地下水位剧烈波动,易引发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开挖、浇注基坑或桩孔时,如果要抽排水,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排水量大的水泵,尽量缩短抽水时间,逐孔进行,禁止群孔抽水,以减少抽排水量,控制地下水位沉降漏斗的扩展范围。村民日常用水的抽水,如有条件,优先考虑在居住区外选择供水源地集中抽水;分散抽水的,各住户间要互相沟通协调,错开抽水时间,多次少量抽水。

农村建房如何规避风险

本报记者 宋朝/文 李林山/图

省民政厅的消息说,8月18日、19日两天,全省有26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8月21日14时,全省受灾人口22.09万人,倒塌房屋827间,损坏房屋997间。

修房盖屋在农村历来都是大事,为了提醒农民朋友选准地址、科学建房从而规避风险,本报约请了中建七局的设计、建筑、结构专家结合我省山区、丘陵、平原地区的地质地貌对目前的农村住宅建设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农村住宅建设有所指导。

这些专家是:苏光寅,中建设计公司党委书记,住宅设计专家;林劲松,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张海东,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如果选址得当,一些房屋不应被洪水冲走;如果盖得坚固些,一些房子被淹也不会塌

苏光寅认为:地质灾害对群众的生命安全威胁很大,面对各地灾害现场,我们发现,农村住宅如果选址得当,一些房屋不应被洪水冲走;如果盖得再坚固些,房子即便被淹,但不会塌。

专家认为,乡村住宅要有规划,要有建设指导和监督,这些平时不被重视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自然灾害。那么在农村把房子盖在哪里好呢?

第一是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顺畅,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地块。第二是选择人口较多的聚集区,避免一户或几户远离村镇,过于偏僻。第三是避开软弱土质,避开原有的坑塘、河道、陡坡,避开地质“五带”。第四是避开工厂,养殖场、碎石场等有毒,有异味,有粉尘的场所下风向的区域;与打谷场、木材加工厂、磨粉厂等易燃易爆的场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与变压器、高压线等中大型或外露的电器设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第五是与铁路、公路主干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在地势高的地方建房,排水顺畅;住在人口较多的聚集区,安全

林劲松认为,地势高排水就顺畅,不单单是洪水来临时不易被淹,它还有保护地下水源的作用。 现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饮用水基本靠每户的压力井来供应,水源也是几米或十几米之间的浅表地下水,如果院内的雨污水经常积存,就会向下渗透,污水中的细菌和化学物质将污染浅表地下水也就是饮用水源,时间长了,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乡村的庭院中一般会饲养家禽和牲畜,也会在一角堆积农家肥,这都会产生细菌和异味,并滋生蚊蝇,对居民的健康有害。良好的通风会吹走异味和潮气,充足的日照可以杀灭细菌。 选择人口较多的聚集区,避免一户或几户远离村镇,这样更安全。

现在,由于新批的宅基地讲究个性,离村镇越来越远,村中心的宅基地很多都荒废了,形成了空心村,这种情况在平原地区尤其严重,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从另外的角度看,这种远离村镇的民居最易受到自然及人为灾害的侵袭,由于其宅基地靠近耕地,地势平坦,附近又无水塘,积水不易排走,极易形成内涝;附近的耕地内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溶于雨水,随雨水渗入浅表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源,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出外打工,村里仅剩下老人和儿童,远离村镇的民居人身和财产安全最易受不法分子的侵袭。而在村镇中心,由于人口稠密,犯罪分子往往不敢轻易下手,相对安全很多。

23

把房子建在土质坚硬的地块,避开软弱土质,避开原有的坑塘、河道、陡坡

张海东分析说,由于乡村民居的施工力量十分薄弱,不像城市建筑可以广泛使用打桩、换土、降地下水位等多种地基处理措施,因此乡村民居的选址更显重要。

由于耕地越来越宝贵,很多村子将新的宅基地批在村子周边的一些干涸的坑塘或沟渠内,由村民填平后建造新住宅,这样做安全隐患很大。因为坑塘的底面看似很干,但密实性很差,属于欠固结土,而下边多是淤泥等软弱土层;基础底面的回填土即使夯得很密实,但下层土质很差,为高压缩性土,容易造成整个地基变形较大而产生不均匀沉降;而房屋多为砌体结构,砖墙抗剪性能很差,上部加强措施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墙体开裂,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地基基础的选址不当会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差,在突发地震情况下引起结构整体或局部坍塌。

在乡镇总体规划、新村建设规划中,应坚决避免选址在地质情况复杂、容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山边地带,汛期水量变化较大的山洪冲沟地带,水库下游泄洪区边坡地带,地质构造断裂地带,矿区地面沉降塌陷地带等“五带”上。

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来一直没有较大的降雨或是洪灾,很多人误认为不会再有大的洪灾了,因此一些小水库、滞洪区、泄洪沟边上很多被村民建成了住宅,而一有洪水,马上就形成了灾害,这些都是人为的灾害或者说人为因素使灾害扩大化了。

与铁路、公路主干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个村最好有个池塘

如果说前几种情况大家一般还有所了解,位于道旁的民居受到的影响则最易被人忽视。但是也只有这种危害潜伏时间最长。我国自古有经商的传统,一般百姓爱临街建房,省道国道边上更是建得如同城镇,下边商店经营,上边自己居住,但是却埋下了安全隐患。省道国道由于是交通干道,一般通过的车辆较大,车速也快,道路宽度及安全设施比城市街道相差较远。位于道旁的民居一是常年受到噪声的干扰,对于人的听觉甚至神经系统都有慢性危害;另外就是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此类报道随处可见,前段时间成都美女“车祸跳舞门”中,就是车子直接掉在居民的房上,至于直接撞到房子上的则更是不胜枚举,由于房子紧邻大路,老人和孩子在出门时更是事故频发,触目惊心。所以有生意需要临街建房时,应尽量将住房建在别处,实在要商店住宅合建一处时,也应当离道路一定距离,保证自己的安全。

现在许多村子都已经把原先的水塘填平做了宅基地了,造成村里无蓄水能力,一有雨水即形成涝灾;雨季时水留不住,稍微一旱又形成灾害。如果每个村增加一个10亩的水塘,按深度2米计算,容量即为13340立方米,每个县按800个自然村计算,即可有1067.2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这相当于每个县增加了一个中小型的水库。它不但能减小洪灾的程度,还可以延缓洪灾的发生时间,为救灾争取宝贵的时间。 房子盖多高,要看根基、墙体牢不牢固

苏光寅认为,乡村民居建设现在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设计图纸,无施工资质,无质量监督的一种状态,工程质量低下,平时居住尚可,但一遇到大的灾害,其安全性则无法保证。

张海东说,我省平原地区的民居现在已基本是砖混结构,主要是实心黏土砖的基础和墙体,预制板作为楼板和屋面。砖混结构对于低层的,按间排列的民居来说,实际是一种不错的结构形式,全国大多数地区也都是采用的这种结构形式来建民居。但在2000年以前,平原地区农村建房基本不设置圈梁及构造柱;2000年以后,虽然有的也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但房子层高很大,砖混结构要求层高一般不大于3.6米,农村底层往往建3.9米甚至4.2米高;有的房屋为了做底层门面房或需要底层大空间,把局部承重墙体在底层取消,结构型式很差却没有相应的加强措施。

平原地区自身基本不产建筑用砂石料,所以建筑用砂石料价格较贵,乡村砌砖时往往用本地的粉砂来代替中砂,结果是水泥用量加大,砂浆的强度仍然很低,粉砂砂浆由于失水很快,所砌的墙体强度也不很高,整体强度较差。

预制空心楼板的问题则更为严重,按照要求,预制空心楼板生产时应注明生产日期,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后才能出厂。由于一些施工队急于交工,预制空心楼板往往生产不到20天就被安装到房屋上了,有的甚至于一星期左右就出厂了,这些未达到设计强度的预制空心楼板安装好以后就会下垂,甚至断裂,留下安全隐患。

24

预制空心楼板须在两端孔洞里塞上堵头;安放到墙体上以后楼板要调整整齐,保证打在墙上的长度;缝隙处要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和圈梁、构造柱要求有拉结钢筋保证整体性,这些措施,农村施工队基本不做,很容易造成楼板压断,楼面的整体性很差。

平原民居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基础埋深过浅,基本很少有基础真正放在稳定的持力层中,大都是挖开后简单地夯实一下就放置基础了,这样的建筑很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以至房屋的抗震性能锐减。其实上述问题只要在施工时按章施工,基本上不增加多少造价,但房屋的坚固程度却大大提高。 不规则的石头尤其是鹅卵石不能做在地基里面

专家认为,我省的山区民居现在也基本以砖混结构为主了,以前的窑洞和石砌墙石板房已基本不再住人。但山区的民居经常会用毛石甚至卵石砌筑基础,由于技术水平低,石头和水泥砂浆粘接性能本来也差,石头也不按大小合理搭配,这些基础的灌浆往往不饱满,造成石砌基础的整体性很差,大大降低了房屋的抗震性能,这是非常危险的。

山区民居的墙体和平原地区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优势在于由于山区一般有砂石,建筑用砂可以保证,灰浆强度较高,墙体也较结实,但也同样很少设置拉结钢筋,使构造柱、圈梁的作用大大降低。 山区民居的楼板由于砂石料等地材较为丰富,很多已经使用现浇板,这本来对房屋的整体性有很大好处,但是由于施工水平低下,反而很大程度上成了安全隐患。由于没有技术指导,又没有图纸,施工随意性很大。一般现浇板厚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30~1/40,例如4.2m开间的客厅楼板宜为12cm厚,但一般都是做10cm;至于现浇板及梁的配筋,更是五花八门,钢筋搭接长度不够,锚固长度不足,钢筋没有保护层或保护层过大,浇注时钢筋挪位,甚至于钢筋配反了,都屡见不鲜。

政府近年来很关注乡村规划与建设,相关的图纸与设计竞赛搞了不少,但真正到老百姓手里的微乎其微

苏光寅说,政府近年来也很关注乡村规划与建设,相关的图集,图纸与设计竞赛搞了不少,但真正到了老百姓手里的微乎其微,有的即使拿到了,由于其专业性太强也看不懂。

专家认为,就农村建房培训全部群众不太合乎实际,如能将一些简单的讲座,将一些常用的图纸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放在县级电视台播放,或是制作一些视频资料进行发放,还是能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另外,乡村地区的施工队基本以农村市场为主,施工人员较为固定,如果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则更容易实现全面覆盖,也能快速提高现有的施工水平,也能使其明白利害关系,知道在其不懂的情况下向专业人员请教而不是盲目施工。

目前我国的建筑质量监管仅能达到县一级的水平,对于乡一级和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还基本是空白,农村民居的体量小、造价低、地点分散、路程远等不利因素对于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说无疑是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政府真正能够重视起来,可以预先设计多种图纸供其选择,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在过渡时期可以由技术人员不定期前往检查指导,也可以做到少投入,多见效。

农村建房,只有尊重自然合理选址,尊重科学严谨施工,才能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才能在面对灾害时避免或是减少受损。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y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