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工业企业用工短缺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11 01: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我市工业企业用工短缺情况的调研报告

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为全面摸清我市工业企业存在的用工缺口,认真分析和解决有关企业存在的用工短缺问题,市经信委组织对全市规上企业进行了用工需求专项调研。

一、企业用工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用工需求不断扩大。本次调查统计了2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职工总数68013人,有101户企业反馈了用工需求,共需用工8030人。其中,用工需求20人以上的企业6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9.9%;用工需求100人以上的企业2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10%。雪莱特光电、普思电子、鼎吉光电、华纺银华、弘大制衣、蓬南富城服装、祥和服装、人和服装等8户企业用工缺口达200人以上。从调查看,我市工业企业用工短缺表现为“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突出表现在市直园区。分区县看,开发区、创新工业园企业用工短缺现象较为严重。从开发区调查的50户企业来看,近半数企业反映用工短缺,用工需求3797人,约占全市总额的50%。雪莱特光电、普思电子、鼎吉光电用工缺口分别达1600人、800人和500人。创新工业园调查的9户企业全部反映用工短缺,企业平均用工需求154人,远超三县

两区水平(详见图1)。

图1:各区县、园区部分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40003500300015825002000150010005000821653636119163853363618113903797154180160140100806040200120单位:人单位:人反馈企业用工总需求平均用工需求区区县县县区船安蓬射大开二是突出表现在电子、纺织行业。分产业看,我市电子制造业、家纺服装业用工缺口位居“4+3”产业前二位,需求缺口分别为4818人、2077人,分别占统计总额的60%、25.9%(详见图2)。用工缺口在200人以上的企业全部集中在电子制造业和家纺服装业。

图2:“4+3”产业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所占比机械配套5.7%油气盐化工0.6%家纺服装25.9%电子制造60.0%绿色食品1.6%生物医药6.1%绿色能源0.1%

创新工业山居溪洪英发园2

三是突出表现在技术工人短缺。从人才类别看,技能人才(技术工人)短缺是主要现象。101户企业需求技能人才(技术工人)7340人,占总需求额的91.4%;需求专业技术人才508人,占总需求额的6.3%;需求经营管理人才182人,占总需求额的2.3%(详见图3)。

图3:部分规上工业企业各类人才需求比经营管理人才2.3%专业技术人才6.3%技能人才(技工)91.4%二、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性用工短缺和基础性因素影响等三大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电子制造等“4+3”产业快速发展,用工增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大量富余劳动力持续流出。一方面不少企业反映“招工难”;另一方面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难”。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要求不一致的结构性错位,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调研中发现,用工缺口大的电子、服装企业招工要求多是18

3

岁以上、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部分企业还有性别和一定技术要求的限制;求职者不一定都能达到要求,符合条件的年轻工人更多倾向于往成渝两地或沿海发达城市就业。

(二)行业性用工短缺。从事电子装配、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大,人员流动性也大(部分企业新引进员工流失率达80%以上),存在常年性用工缺口。新开工或扩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更为明显。这些行业和企业发展模式相对传统,往往通过扩充工人数量、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等方式来提升产能。受产品技术含量制约,行业利润率不高,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不成正比。同时,民工的代际替换导致劳动力结构的显著变化,新生代民工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上一辈有很大不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一般不愿从事“苦、脏、累”行业。

(三)基础性因素影响。本地人才流失与本地企业缺工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园区配套设施不齐备、企业文化制度不健全等基础性因素也是造成我市工业企业用工短缺的一大原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我市企业员工工作收入、生活水平等都不如成渝或沿海发达地区。二是园区配套设施不齐备。大多数产业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较差,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甚至缺乏。三是企业文化制度不健全。

4

部分企业喜欢聘用上岗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尽量压低员工的薪酬福利,没有形成凝心凝力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措施建议

解决我市工业企业存在的用工短缺问题,企业、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各方要共同努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协调、引导和督促作用,探索创新有关政策措施,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加快打造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的软硬环境。

(一)做好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人社、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拓宽劳动力市场信息传输渠道。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网等平台建设,形成信息互通的“网络式”就业信息传输体系。充分调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工作积极性,探索建立招工激励机制,对基层聘请的招工信息员,按工作成效发放一定补助。

(二)引导理性就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遂宁”城市品牌、发展形势和本地企业工作待遇。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引导城乡青壮年劳动力、职教院校学生就地就业、就近就业。探索对在本地企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劳动力,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或在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等方面给予倾斜。突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度和市内外户籍限制瓶颈,切实落实对外来人才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5

(三)转变用工观念。帮助企业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指导企业合理确定招工条件,扩大招工范围,缓解供求矛盾。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进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消除员工对工作产生的疲劳感和厌倦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督促企业按照《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有关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好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相应的工资、社保等待遇,依法保障员工权益。

(四)强化技能培训。立足我市丰富的职教资源,完善职教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培训制度。由政府牵头,大力推广“订单”培训,对用工紧缺的企业与职教院校挂勾,鼓励学校为本地企业提供人才委培、代培、定向培养等服务。建立电子、纺织行业技能培训机构,协调全市电子、纺织行业重点用工企业与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和定向招工活动,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适当补贴。

(五)加强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园区与企业共建机制,加快园区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园区员工宿舍了解员工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完善热水、电视、光纤等生活性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环境。规范园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公交车次,实行定时、定点在城区停靠,保障企业员工出入城区的方便,推进园区城市化,提高城市归属感。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x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