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5 02: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下一章 返 回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 1. 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

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 2. 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 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 3. 3. 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

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定。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

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6.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的

值一般也不相同。

7.因QP = ΔH,QV = ΔU,所以QP 与QV 都是状态函数。 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

其差值也一定。

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

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1.1mol,80.1℃、101.325kPa的液态苯向真空蒸发为80.1℃、101.325kPa

的气态苯。已知该过程的焓变为30.87kJ,所以此过程的Q = 30.87kJ。 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 ∑CP,mdT。

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

由于dT = 0,dp = 0,故可得ΔH = 0。

14.因Qp = ΔH,QV = ΔU,所以Qp - QV = ΔH - ΔU = Δ(pV) = -W。 15.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

环境也会复原。

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17.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19.1mol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由p1、V1变到p2、V2,则系统所做的功为。

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 21.(?U/?V)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22.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U/?p)V = 0,(?U/?V)p = 0。 23.若规定温度T时,处于标准态的稳定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那么该

1

温度下稳定态单质的热力学能的规定值也为零。

24.已知CO2在298.15K时的时

和0℃到1000℃的热容Cp,m,则CO2在1000K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000K) = (298.15K) + ∫Cp,mdT 。

2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 100kPa)

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26.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27.在等压下,机械搅拌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其温度上升,则ΔH = Qp = 0。 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R = ΔU = nCV,mΔT,

WIr = ΔU = nCV,mΔT,所以WR = WIr 。

二、单选题:

1. 1. 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 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 (B) 两个铜电极 ;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 (D) CuSO4水溶液 。

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A) T,p,V,Q ; (B) m,Vm,Cp,?V ; (C) T,p,V,n ; (D) T,p,U,W 。

3.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dx 为全微分 ; (B) 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 ;

(C) ?x = ∫dx 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 (D) 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 。

4.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

5. 5.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当一部分气体进入真空容器后,余下的气体继续

膨胀所做的体积功:

(A) W > 0 ; (B) W = 0 ; (C) W < 0 ; (D) 无法计算 。

6.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A) (A) Q > 0,W > 0,?U > 0 ; (B) (B) Q = 0,W = 0,?U < 0 ;

(C) (C) Q = 0,W = 0,?U = 0 ; (D) Q < 0,W > 0,?U < 0 。

2

7.对于封闭体系来说,当过程的始态与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无确定值:

(A) Q ; (B) Q + W ; (C) W (当 Q = 0 时) ; (D) Q (当 W = 0 时) 。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

9.在等压下,进行一个反应 ,若?rHm > 0,则该反应一定是: (A) 吸热反应 ; (B) 放热反应 ; (C) 温度升高 ; (D) 无法确定。

10.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变化过程不知道,

但若 A 态与 B 态两点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确定,那就可以求出: (A) 气体膨胀所做的功 ; (B) 气体内能的变化 ; (C) 气体分子的质量 ; (D) 热容的大小 。

11.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2、Ar、CO2、NH3中一种,在298K时由 5dm3 绝热可逆膨胀到6dm3,温度降低21K,则容器中的气体是:

(A) O2 ; (B) CO2 ; (C) NH3 ; (D) Ar 。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A) 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 (B) (B) 热容C与途径无关 ;

(C) (C) 恒压热容Cp不是状态函数 ; (D) 恒容热容CV不是状态函数 。

13.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

(A) (A) 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 ; (B) (B) 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 ;

(C) (C) 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 (D) 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 。

14.如图所示,QA→B→C = a (J)、WA→B→C = b (J)、 QC→A = c (J) ,那么 WA→C等于多少:

(A) (A) a - b + c ; (B) (B) -(a + b + c) ;

(C) (C) a + b - c ; (D) a + b + c 。

3

15.如图所示,理想气体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则该过程的: (A) (A) T2 < T1 ,W < 0,Q < 0 ; (B) (B) T2 > T1 ,W < 0,Q > 0 ;

(C) (C) T2 < T1 ,W > 0,Q < 0 ; (D) T2 > T1 ,W > 0,Q > 0 。

16.非理想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 (A) (A) Q = 0,?H = 0,?p < 0 ; (B) (B) Q = 0,?H < 0,?p < 0 ;

(C) (C) Q > 0,?H = 0,?p < 0 ; (D) Q < 0,?H = 0,?p < 0 。

17.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为 pVm = RT + αp(α < 0),

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

(A) 温度升高 ; (B) 温度下降 ;

(C) 温度不变 ; (D) 不能确定温度如何变化 。

18.1 mol H2(为理想气体)由始态298K、p5dm3,

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

(A) 562K,0 kJ ; (B) 275K,-5.49 kJ ; (C) 275K,5.49kJ ; (D) 562K,5.49 kJ 。

19.n mol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等温可逆;

(2)绝热可逆两个过程压缩到达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和H2 分别表示(1)和(2)过程终态的焓值,则:

(A) H1 > H2 ; (B) H1 < H2 ;

(C) H1 = H2 ; (D) 上述三者都对。

20.如图,A→B和A→C均为理想气体变化过程,若

B、C在同一条绝热线上,那么?UAB与?UAC的关系是: (A) ?UAB > ?UAC ; (B) ?UAB < ?UAC ;

(C) ?UAB = ?UAC ; (D) 无法比较两者大小。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 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 (A) WT > Wi ; (B) WT < Wi ; (C) WT = Wi ; (D) 无确定关系。

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 为等温过程,B→C等压过程,C→A为绝热过程,那么 曲边梯形ACca的面积表示的功等于:

(A) B→C的内能变化 ; (B) A→B的内能变化 ; (C) C→A的内能变化 ; (D) C→B的内能变化 。

4

23.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 (A) 不变 ; (B) 升高 ;

(C) 降低 ; (D) 不能确定 。

24.某气体的状态方程服从p(Vm - b) = RT,其中b为常数,则 为:(A) 大于零 ; (B) 小于零 ; (C) 等于零 ; (D) 不能确定 。

25.反应 C(石墨) + ?O2CO(g),?H(298K) < 0,若将此反应放 于一个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则体系:

(A) (A) ?T < 0,?U < 0,?H < 0 ; (B) (B) ?T > 0,?U = 0,?H > 0 ;

(C) (C) ?T > 0,?U > 0,?H > 0 ; (D) ?T > 0,?U = 0,?H = 0 。

26.已知反应,的等压反应热分别为?H1与?H2,那么

的?H3与它们的关系是:

(A) ?H3 = ?H1 + ?H2 ; (B) ?H3 = ?H1 - ?H2 ; (C) ?H3 = ?H2 - ?H1 ; (D) ?H3 = 2?H1 - ?H2 。 27.反应C(金钢石) + ?O2的热效应为,问此值为: (A) CO(g) 的生成热 ; (B) C(金钢石)的燃烧热; (C) 碳的燃烧热 ; (D) 全不是 。

28.下列各式中,不能称为基尔霍夫定律公式的是:

(A) ; (B) ;

(C) ; (D) 。

29.计算“反应热效应”时,为了简化运算,常假定反应热效应与温度无关,

其实质是:

(A) (A) 状态函数之值与历史无关 ; (B) (B) 物质的热容与状态无关 ;

(C) (C) 物质的热容与温度无关 ; (D) 反应前后体系的热容不变 。

30.如图某循环过程:A→B是绝热不可逆过程;

B→C是绝热可逆过程;C→A是恒温可逆过程, 问在C→A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QC-A: (A) (A) QC-A > 0 ; (B) (B) QC-A < 0 ; (C) (C) QC-A = 0 ; (D) (D) 不能确定 。

5

(C) ?H = T?S + V?p; (D) ?GT,p = 0。

28.对于封闭体系的热力学,下列各组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A > U ; (B) A < U ; (C) G < U ; (D) H < A 。

29.373.2K、101325Pa的水,使其与大热源接触,向真空蒸发成为373.2K、 101325Pa下的水气,对这一个过程,应选用哪一个作为过程方向的判据: (A) ?U ; (B) ?A ; (C) ?H ; (D) ?G 。

30.热力学基本方程 dG = -SdT + Vdp,可适应用下列哪个过程: (A) (A) 298K、标准压力下,水气化成蒸汽 ; (B) (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

(C) (C) 电解水制取氢气 ; (D) N2 + 3H2=2NH3未达到平衡 。

31.下列过程可用 计算的是:

(A) (A) 恒温恒压下无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 ; (B) (B) 恒温恒压下可逆原电池反应 ;

(C) (C) 恒温恒压下任意相变 ; (D) 恒温恒压下任意可逆相变 。

32.1mol范德华气体的 应等于:

(A) ; (B) ; (C) 0 ; (D)

33.n摩尔理想气体的 的值等于: (A) ; (B) ; (C)

34.下列各量中哪个是偏摩尔量:

; (D)

(A) ; (B) ; (C) ; (D) 。

35.对多组分体系中i物质的偏摩尔量,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Xi是无限大量体系中i物质每变化1mol时该系统容量性质X的变化量 ;

(B) X为容量性质,Xi也为容量性质 ;

(C) (C) Xi不仅决定于T、p,而且决定于浓度; (D) X = ∑niXi 。

11

36.对于吉布斯-杜亥姆公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 = ∑nBXB ; (B) ∑nBdXB = 0 ;

(C) ∑nBXB = 0 ; (D) 表明各物质偏摩尔之间有关系。

37.已知水的六种状态:①100℃,pH2O(l);②99℃,2pH2O(g); ③100℃,2pH2O(l);④100℃、2pH2O(g);⑤101℃、pH2O(l); ⑥101℃、pH2O(g) 。它们化学势高低顺序是:

(A) (A) μ2 > μ4 > μ3 > μ1 > μ5 > μ6 ; (B) μ6 > μ5 > μ4 > μ3 > μ2 > μ1 ;

(C) (C) μ4 > μ5 > μ3 > μ1 > μ2 > μ6 ; (D) μ1 > μ2 > μ4 > μ3 > μ6 > μ5 。

38.在恒焓恒压条件下,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A) ?S = 0 ; (B) ?U = 0 ; (C) ?A = 0 ; (D) ?G = 0 。

39.对于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 应等于:

(A) ; (B) ; (C) ; (D)

40.任一单组分体系,恒温下,其气(g)、液(l)态的化学势(μ)与

压力(p)关系图正确是:

(A) (1) ; (B) (2) ; (C) (3) ; (D) (4)

第三章

第三章 溶液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之和。 2.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 3.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的浓度可用xB、mB、cB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 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6.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

12

力下纯溶剂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

7.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沸点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8.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

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9.当温度一定时,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越大,溶剂的液相组成也越大。 10.在一定的温度和同一溶剂中,某气体的亨利系数越大,则此气体在

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11.在非理想溶液中,浓度大的组分的活度也大,活度因子也越大。 12.在298K时0.01mol·kg-1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与0.01mol·kg-1的

食盐水的渗透压相同。

13.物质B在α相和β相之间进行宏观转移的方向总是从浓度高的

相迁至浓度低的相。

14.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在其中一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

有相中都达到饱和。

二、单选题:

1.1 1.1 mol A与n mol B组成的溶液,体积为0.65dm3,当xB = 0.8时, A的偏摩尔体积VA = 0.090dm3·mol-1,那么B的偏摩尔VB 为:

(A) 0.140 dm3·mol-1 ; (B) 0.072 dm3·mol-1 ;

(C) 0.028 dm3·mol-1 ; (D) 0.010 dm3·mol-1 。

2.注脚“1”代表298K、pO2,注脚“2”代表298K、2pH2,那么:

(A) (B) 因为(C)

; 大小无法比较 ; ;

(D) 。

3.气体B的化学势表达式: ,那么: (1)上式表明气体B在混合理想气体中的化学势;(2) 体现在该条件下做非体积功的本领;(3)μB(g)是表明做非体积功的本领; (4)μB(g)是气体B的偏摩尔Gibbs自由能。上述四条中正确的是: (A) ⑴⑵⑶ ; (B) ⑵⑶⑷ ; (C) ⑴⑶⑷ ; (D) ⑴⑵⑷ 。

4.373K、p时H2O(g) 的化学势为μ1;373K、0.5p时H2O(g) 的化 学势μ2,那么:①;②μ2 - μ1 = RTln2;③μ2 - μ1 = -RTln2; ④μ2 = μ1 – RTln0.5。以上四条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③④ ; (D) ②④ 。

13

5.对于A、B两种实际气体处于相同的对比状态,对此理解中,下列何者正确: (A) (A) A、B两种气体处于相同的状态 ; (B) (B) A、B两种气体的压力相等 ;

(C) (C) A、B两种气体的对比参数π、τ相等 ; (D) A、B两种气体的临界压力相等 。

6.对于亨利定律,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仅适用于溶质在气相和溶液相分子状态相同的非电解质稀溶液 ; (B) 其表达式中的浓度可用xB,cB,mB ;

(C) 其表达式中的压力p是指溶液面上的混合气体总压 ; (D) 对于非理想溶液 ,只有理想溶液有 。

7.25℃时,A与B两种气体的亨利常数关系为kA > kB,将A与B同时溶解 在某溶剂中达溶解到平衡,若气相中A与B的平衡分压相同,那么溶液中 的A、B的浓度为:

(A) mA < mB ; (B) mA > mB ; (C) mA = mB ; (D) 无法确定 。

8.下列气体溶于水溶剂中,哪个气体不能用亨利定律:

(A) N2 ; (B) O2 ; (C) NO2 ; (D) CO 。

9.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B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A和 cB(cA > cB),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A) A杯盐的浓度降低,B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杯液体量减少,B杯液体量增加 ;

(C) A杯盐的浓度增加,B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B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0.溶液中物质B的化学势,其标准态是温度T,并且: (A) (A) 标准压力p下的状态;

(B) (B) 标准压力p下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假想状态; (C) (C) 标准压力p下的纯物质; (D) xB = 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假想状态 。

11.在298.2K、101325Pa压力下,二瓶体积均为1dm3的萘溶于苯的溶液, 第一瓶中含萘1mol;第二瓶中含萘0.5mol。若以μ1及μ2分别表示二瓶 萘的化学势,则:

(A) μ1 > μ2 ; (B) μ1 < μ2 ; (C) μ1 = μ2 ; (D) 不能确定 。

12.298K、101.325kPa下,将50ml与100ml浓度均为1mol·dm-3 萘的苯 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A)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14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3.100℃时,浓度为1mol·kg-1的蔗糖水溶液的蒸汽压为100kPa,那么 该溶液中水的活度与活度系数是: (A) (A) a > 1,γ > 1 ; (B) a < 1,γ > 1 ; (C) a < 1,γ < 1 ; (D) a > 1,γ < 1 。

14.在非理想稀溶液中,若B表示溶质,则下列活度表示式中错误的是: (A)

(C) mB→0时,

; (D) mB→0

; (B)

时, 。

15.已知在318K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kPa,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

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kPa,则此溶液: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 (B) 对丙酮为负偏差 ;

(C) 对丙酮为正偏差 ; (D) 无法确定 。

16.对于理想稀溶液中溶质B,浓度可用xB、mB 表示,对应的亨利常数分 别为Kx、Km,化学势的标准态分别为

,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7.对于实际稀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的活度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溶质用xB表示组成):

(A) 当xA →0,γA→0 ;当xB →0,γB→1 ; (B) 当xA →0,γA→1 ;当xB →0,γB→1 ; (C) 当xA →1,γA→1 ;当xB →0,γB→1 ; (D) 当xA →1,γA→1 ;当xB →1,γB→1 。

18.A、B组成液态溶液,恒温下,B组分的蒸气压 曲线如图,若B组成为 xB,以xB = 1并符合亨利定 律的状态为标准态,那么: (A) (C)

; (B) ; (D)

; 。

15

19.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mol苯与5mol甲苯混合形成 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 (A) yA = 0.5 ; (B) yA < 0.5 ; (C) yA > 0.5 ; (D) 无法确定 。

20.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沸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A) (A) 沸点与溶液组成无关 ; (B) (B) 沸点在两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

(C) (C) 小于任一纯 组分的沸点 ; (D) 大于任一纯组分的沸点 。

21.等温等压下,1mol C6H6与1mol C6H5CH3形成了理想溶液,现要将两种 组分完全分离成纯组分,则最少需要非体积功的数值是: (A) RTln0.5 ; (B) 2RTln0.5 ; (C) -2RTln0.5 ; (D) -RTln0.5 。

22.由A及B二种液体组成理想溶液,A、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p*B, x为液相组成,y为气相组成,若p*A > p*B( * 表示纯态),则: (A) xA > xB ; (B) xA > yA ; (C) 无法确定 ; (D) xA < yA 。

23.液态非理想混合物中,组分B的活度系数表示式中,下列正确的是: (A) γB = pB/p; (B) γB = pB/KH ; (C) γB = mB/aB,m ; (D) γB = pB/(p*B xB) 。

24.对于液态非理想混合物中的溶质B的活度系数γ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当xB→0,γB→1 ; (B) 当xB→1,γB→1 ;

(C) 当xB→0,γB→0 ; (D) 当xB→1,γB→0 。

25.液体A与B混合形成非理想混合物,当A与B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 同种分子之间作用力时,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而言: (A) 产生正偏差 ; (B) 产生负偏差 ;

(C) 不产生偏差 ; (D) 无法确定 。

26.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A) 降低 ; (B) 升高; (C) 不变 ;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

27.冬季建筑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入盐类,为达

16

到上述目的,现有下列几种盐,你认为用哪一种效果比较理想? (A) NaCl ; (B) NH4Cl ; (C) CaCl2 ; (D) KCl 。

28.自然界中,有的大树可以长到100m以上。其中能够从地表供给树冠养料

和水分的主要动力是:

(A) (A) 因为外界大气压引起的树干内导管的空吸作用 ; (B) (B) 树干中微导管的毛细作用 ;

(C) (C) 树内体液含盐浓度大,渗透压高 ; (D) 水分自动向上流动 。

29.B物质在α相中浓度大于在β相中的浓度,当两相接触时: (A) B由α相向β相扩散 ; (B) B由β相向α相扩散 ;

(C) B在两相中处于扩散平衡 ; (D) 无法确定 。

30.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A) 天气太热 ; (B) 很少下雨 ; (C) 肥料不足 ; (D) 水分倒流 。

第四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 回

一、判断与问答题: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Gm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 进行1mol的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3.因为

= -RTlnK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4.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Gm > 0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6.?rGm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时反应的趋势。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 方向进行。若某化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Gm < 0,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 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9.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 rGm < 0时,若值越小,

自发进行反应的趋势也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 rGm若大于零,则K1。 11.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当pA = pB = pC时,的大小就

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

12.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

17

选择有关。

13.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5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

气体的密度就可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4.因 K= f(T),所以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

其平衡组成也一定。 15.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

16.温度T时,若K= l,说明这个反应在此温度,压力为100kPa的

条件下已达到平衡。

17.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8.因K = ∏(aBν,所有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状态随化学反应

计量系数而改变。

19.有供电能力(Wf ≠ 0)的可逆电池反应体系的状态,在“G~ξ”

曲线上可存在的位置?

20.“纯是相对的,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试从反应的亲合能A上

分析这句话的道理?

21.化学反应亲合势愈大,则自发反应趋势越强,反应进行得愈快,对否? 22.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那么,为什

么反应的平衡态与标准态是不相同的?

23.欲使反应产物的平衡浓度最大,反应物的投料比一般为多大? 24.对于计量系数?ν = 0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哪些因素变化不改变平衡点? 25.平衡常数 K= 1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反应,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26.在空气中金属不被氧化的条件是什么?

27.反应PCl5(g) = PCl3(g) + Cl2(g) 在212℃、p容器中达到平衡, PCl5 离解度为0.5,反应的= 88 kJ·mol-1,以下情况下,PCl5 的离解度如何变化:

(A) (A) 通过减小容器体积来增加压力; (B) (B) 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2气来增加总压力; (C) (C) 升高温度; (D) 加入催化剂。

28.对于复分解反应,如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容易进行到底,试以化学平

衡理论分析其道理?29.2HgO(s) = 2Hg(g) + O2(g),在反应温度下及 p= 101.325kPa时,K= 4×10-3,试问HgO(s) 的分解压力多大? 当达到分解温度时,与HgO(s) 平衡的pHg有多大?若在标准状态下反应, 体系的总压力是多少?

30.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在600℃、100kPa下达

到平衡(各物质的逸度系数均为1),当压力增大到500kPa时,各物质的逸度

系数分别为:γ (CO2) = 1.09,γ (H2) = 1.10,γ (CO) = 1.23, γ (H2O) = 0.77,问这时平衡点向何方移动?

31.反应CaCO3(s) = CaO(s) + CO2(g) 在常温常压下的分解压力并不等于零,

18

那么古代大理石建筑物何以能够保留至今而不倒? 32.说明下列等式成立的条件:

(A) (A) 对于任何反应 ∑νBμB = 0 ;

(B) 气体反应 ;

(C) 理想气体 ;

(D) 实际气体 K f = K p ; (E) 溶相反应 Ka = Kx ;

(F) 温度对 K的影响公式: ;

(G) 压力对凝聚态反应影响: ;

(H) 估算转换温度: 。

33.反应C(s) + H2O(g) = CO(g) + H2(g),在673K、p 巳知?Hm=133.5kJ·mol-1,问下列条件变化时,对平衡有何影响? (A) 增加温度; (B) 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C) 增加总压; (D) 通入N2 ; (E)增加碳的数量。

34.25℃时,下列反应⑴、⑵的分解压力分别为:p1 = 0.527 kPa, p2 = 5.72 kPa 。⑴ 2NaHCO3(s) = Na2CO3(s) + H2O(g) + CO2(g) ⑵ NH4HCO3(s) = NH3(g) + H2O(g) + CO2(g)若在25℃将物质的量相等的NaHCO3(s)、Na2CO3(s) 和NH4HCO3(s) 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试问: (A) 这三种物质的数量将如何变化;(B) 体系最终能否实现平衡。

二、单选题:

1. 1. 化学反应若严格遵循体系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反应进度”的

曲线进行,则该反应最终处于:

(A) (A) 曲线的最低点 ; (B) (B) 最低点与起点或终点之间的某一侧; (C) (C) 曲线上的每一点 ; (D) 曲线以外某点进行着热力学可逆过程 。

2.对于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rGm,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A) ?rGm是在T、p、ξ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一个单位反应时

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

(B) (B) ? rGm是在有限反应系统终态和始态吉布斯自由能的差值,即实际过程的?G;

(C) (C) ? rGm是指定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趋势的量度,?rGm < 0,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19

(D) ,等于G~ξ图中反应进度为ξ时的曲线斜率。

3.25℃时反应 ,在25℃、101325Pa下,

将1mol N2、3mol H2和2mol NH3(g) 混合,则反应:

(A) 正向自发进行 ; (B) 逆向自发进行 ; (C) 系统处于平衡 ; (D) 无反应发生 。

4.设反应 A(s) = D(g) + G(g) 的?rGm (J·mol-1) = -4500 + 11(T/K),

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A) 高于409K ; (B) 低于136K ; (C) 高于136K而低于409K ; (D) 低409K 。

5.有一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 ,在某一定温度下进行,按下列条件 之一可以用直接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 (A) (A) 任意压力和组成;

(B) (B) 总压101.325 kPa ,物质的量分数xA = xB = xC = ? ; (C) 总压303.975 kPa ,xA = xB = xC = ? ; (D) 总压405.300 kPa ,xA = xB = ? ,xC = ? 。

6.反应C(s) + 2H2(g)=CH4(g) 在1000K时的 = 19.29 kJ·mol-1。

当总压为101kPa,气相组成是:H2 70%、CH4 20%、N2 10% 的条件下, 上述反应:

(A) 正向进行 ; (B) 逆向进行 ; (C) 平衡 ; (D) 不一定 。

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 S(s) = H2S(s) ① K1 ;

S(s) + O2(g) = SO2(g) ② K2 。则反应 H2(g) + SO2(g) = O2(g) + H2S(g) 的平衡常数为:

(A) K1 + K2 ; (B) K1 - K2 ; (C) K1·K2 ; (D) K1/K2 。

8.恒温下某氧化物分解反应:AO2(s) = A(s) + O2(g) 的平衡常数为 Kp(1),若反应2AO2(s) = 2A(s) + 2O2(g) 的平衡常数 Kp(2),则: (A) (A) Kp(1) > Kp(2) ; (B) (B) Kp(1) < Kp(2) ;

(C) (C) Kp(1) = Kp(2) ; (D) 有的 Kp(1) > Kp(2),有的 Kp(1) < Kp(2) 。

9.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反应式写法不同,例如(1)N2 + 3H2 = 2 NH3;

(2)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Gm不变 ; (B) Kp不变 ;

20

(C) 不变 ; (D) ,正向自发 。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标准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 (B)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

(C)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 (D) 化学平衡发生新的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

11.对于理想气体反应体系,下列标准反应自由能与平衡常数之间的

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B)

(C) ; (D) 。

12.若反应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之间有Ka=Kp=Kx的反应是: (1) (1) 2HI(g) = H2(g) + I2(g); (2) (2) N2O4(g) = 2NO2(g);

(3) (3) CO(g) + H2O(g) = CO2(g) + H2(g); (4) (4) C(s) + CO2(g) = 2CO(g)。 (A) (1)(2) ; (B) (1)(3) ; (C) (3)(4) ; (D) (2)(4) 。

13.对于理想混合物反应体系,标准反应自由能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不正确的是: (A)

(C)

14.气相反应2NO + O2 = 2NO2 在27℃时的Kp与Kc之比值约为: (A) 4×10-4 ; (B) 4×10-3 ; (C) 2.5×103 ; (D) 2.5×102 。

15.下列平衡常数中都无量纲的是:

(A) (A) Kf 、Kp 、K; (B) Kc 、Ka 、Kx ; (C) Kx 、Kp、K; (D) Ka 、Kx 、K。

16.对于实际气体反应体系,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K= Kf ; (B) K= Ka ; (C) K= Kp ; (D) Kf = Kp 。

17.反应CO(g) + H2O(g)=CO2(g) + H2(g),在 600℃、100kPa 下达到平衡后,将压力增大到5000kPa,这时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为

21

;;

(B) (D)

γ(CO2) = 1.09、γ(H2) = 1.10、γ(CO) = 1.23、γ(H2O) = 0.77。这时平衡点应当:

(A) 保持不变 ; (B) 无法判断 ;

(C) 移向右方(产物一方) ; (D) 移向左方(反应物一方) 。

18.反应 AB,既可在气相中进行,又可在水溶液中进行,在确定的温度 下,A(g)、B(g) 在水中的浓度服从亨利定律,用摩尔分数xA、xB表示浓度, 亨利常数分别是HA、HB,那么气相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与液相反应平衡常数 Kx之间的关系是:

(A) Kp·HA = Kx·HB ; (B) Kp·Kx = HA·HB ; (C) Kp·HA = Kx·HA ; (D) KpKx·HAHB = 1 。

19.气体反应CO + H2O = CO2 + H2 ,设各气体皆为实际气体,此反应的

?G和?G与体系总压有何关系:

(A) (A) ?G和?G皆与体系总压无关 ; (B) (B) ?G和?G皆与体系总压有关 ; (C) ?G与体系总压有关,?G与总压无关; (D) ?G与体系总压无关,?G与总压有关。

20.某次会上关于KHF2这一化合物是否潮解发生争论,兰州工厂的A说不

易潮解,长沙工厂的B说易潮解,你估计哪种说法正确: (A) (A) 二人都对 ; (B) 二人都不对 ; (C) B对,A不对 ; (D) A对,B不对 。 21.某化学反应的 ,在298K时该反应有:

(A) (A) K298 > 1,K随T升高而增大 ; (B) (B) K298 < 1,K随T升高而增大 ;

(C) (C) K298 > 1,K随T升高而减小 ; (D) K298 < 1,K随T升高而减小 。

22.已知化合物:①CaCO3的分解温度为897℃;②MnCO3的分解温度为525℃,

它们在298K下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p关系为: (A) Kp① > Kp② ; (B) Kp① < Kp② ; (C) Kp① = Kp② ; (D) 无法比较 。

23.分解反应A(s) = B(g) + 2C(g),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与离解压力

p之间关系为:

(A) (A) Kp = 4p3 ; (B) Kp = 4p3/27 ; (C) Kp = p3/27 ; (D) Kp = p2 。

24.巳知 298K 时,反应 CH3OH(g) = HCHO(g) + H2(g); 。HCHO(g) = CO(g) + H2(g);

若要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HCHO的含量,应采取: (A) 升高温度 ; (B) 降低温度 ; (C) 增加压力 ; (D) 减小压力 。

22

25.已知某反应的?rCp为零,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 (A) 增大 ; (B) 减小 ; (C) 不变 ; (D) 不能确定 。

26.恒温下,在反应2NO2(g) = N2O4(g) 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

加入惰性气体,则: (A) (A) 平衡向右移动 ; (B) (B) 平衡向左移动 ;

(C) (C)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 (D) 平衡不移动 。

27.放热反应2NO(g) + O2(g) = 2NO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

① ① 增加压力;②减少NO2的分压;③增加O2分压;④升高温度; 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A) ①②③ ; (B) ②③④ ; (C) ③④⑤ ; (D) ①②⑤ 。

28.设反应aA + bB = gG + hH,在p下,300K时的转化率是600K

的2倍,在300K下,总压力为p时的转化率是总压力2p的2倍, 可推测该反应:

(A)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正比 ;

(B) 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 (C)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 ; (D) 该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

29.恒压下,加入惰性气体后,对下列哪一个反应能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A) (A)

(B) ;

(C) CO2(g) + H2(g) = CO(g) + H2O(g) ;

(D) C2H5OH(l) + CH3COOH(l) = CH3COOC2H5(l) + H2O(l) 。

30.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 PCl5(g) 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

容器中充入N2(g) 使体系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则PCl5(g) 的离解度将:

(A) 增大 ; (B) 减小 ; (C) 不变 ; (D) 视温度而定 。

第五章 相平衡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23

一、判断题:

1. 1. 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

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

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畅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 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 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

1.H2O、K、Na、Cl、I体系的组分数是:

(A) K = 3 ; (B) K = 5 ; (C) K = 4 ; (D) K = 2 。

2. 2. 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此方程使用时, 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

(A) 大于临界温度 ; (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 ;

(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 ; (D) 小于沸点温度 。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

(A) Vm(l) = Vm(s) ; (B) Vm(l)>Vm(s) ; (C) Vm(l)<Vm(s) ; (D) 无法确定 。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

(A) (A) 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 ; (B) (B) 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

(C) (C) 不能做有用功 ; (D) 不能判定 。

24

+

+

-

-

5.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 (A) 升高 ; (B) 降低 ; (C) 不变 ; (D) 不一定 。

6.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

H2SO4·4H2O(s),在p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A) 1 种 ; (B) 2 种 ; (C) 3 种 ; (D) 0 种 。

7.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与CCl4中的溶解已达到平衡 (无固体I2存在),此体系的自由度为:

(A) 1 ; (B) 2 ; (C) 3 ; (D) 0 。

8.NaCl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该体系的自由度数是: (A) f = 1 ; (B) f = 2 ; (C) f = 3 ; (D) f = 4 。

9.对于下列平衡系统:①高温下水被分解;②同①,同时通入一些H2(g) 和 O2(g);③H2和O2同时溶于水中,其组元数K和自由度数f的值完全正确的是: (A) ①K = 1,f = 1 ②K = 2,f = 2 ③K = 3,f = 3 ; (B) ①K = 2,f = 2 ②K = 3,f = 3 ③K = 1,f = 1 ; (C) ①K = 3,f = 3 ②K = 1,f = 1 ③K = 2,f = 2 ; (D) ①K = 1,f = 2 ②K = 2,f = 3 ③K = 3,f = 3 。

10.在下列体系中自由度f = 2的体系是: (A) (A) 298K时,H2O(l)H2O(g) ; (B) S(s)S(l)S(g) ;

(C) C2H5OH(l) 与H2O(l) 的混合物 ;

(D) 一定量的PCl5(g) 分解平衡时:PCl5(g) = PCl3(g) + Cl2(g) 。

11.某体系中有Na2CO3水溶液及Na2CO3·H2O(s)、Na2CO3·7H2O(s)、

Na2CO3·10H2O(s)三种结晶水合物。在p下,

f = K - Φ + 1 = 2 - 4 + 1 = -1,这种结果表明: (A) (A) 体系不是处于平衡态 ; (B) (B) Na2CO3·10 H2O(s) 不可能存在;

(C) (C) 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 (D) Na2CO3·7H2O(s) 不可能存在 。

12.相图与相律之间是:

(A) (A)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相图不能违背相律 ; (B) (B) 相图由相律推导得出;

(C) (C)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与相律无关 ; (D) 相图决定相律 。

25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水的三相点的温度是273.15K,压力是610.62 Pa ; (B) 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仅由系统决定,不能任意改变 ; (C) 水的冰点温度是0℃(273.15K),压力是101325 Pa ; (D) 水的三相点f = 0,而冰点f = 1 。

14.Na 2CO3可形成三种水合盐:Na2CO3·H2O、Na2CO3·7H2O、NaCO3·10H2O, 在常压下,将Na2CO3投入冰-水混合物中达三相平衡时,若一相是冰,一相是 Na2CO3水溶液,则另一相是:

(A) Na2CO3 ; (B) Na2CO3·H2O ; (C) Na2CO3·7H2O; (D) Na2CO3·10H2O。

15.如图,对于右边的步冷曲线对应是哪个物系点

的冷却过程:

(A) a点物系 ; (B) b点物系 ; (C) c点物系 ; (D) d点物系 。

16.如图,对于形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二元相图,

当物系的组成为x,冷却到t℃时,固液二相 的重量之比是:

(A) (A) w(s)∶w(l) = ac∶ab ; (B) w(s)∶w(l) = bc∶ab ;

(B) (B) w(s)∶w(l) = ac∶bc ; (D) w(s)∶w(l) = bc∶ac 。

17.如图,对于形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二元相图, 当物系点分别处于C、E、G点时,对应的平衡共存 的相数为:

(A) C点1,E点1,G点1 ; (B) C点2,E点3,G点1 ; (C) C点1,E点3,G点3 ; (D) C点2,E点3,G点3 。

18.在相图上,当物系处于哪一个点时只有一个相:

(A) 恒沸点 ; (B) 熔点 ;

(C) 临界点 ; (D) 低共熔点 。

19.甲、乙、丙三个小孩共吃一支冰棍,三人约定:⑴各吃质量的三分之一; ⑵只准吸,不准咬;⑶按年龄由小到大顺序先后吃。结果,乙认为这只冰棍没 有放糖,甲则认为这冰棍非常甜,丙认为他俩看法太绝对化。则三人年龄: (A) 甲最大,乙最小 ; (B) 甲最小,乙最大 ; (C) 丙最大,甲最小 ; (D) 丙最小,乙最大 。

26

20.如图A与B是两组分恒压下固相部分互溶凝聚体系 相图,图中有几个单相区:

(A) 1个 ; (B) 2个 ; (C) 3个 ; (D) 4个 。 21.有一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双组分A与B凝聚体系,系统的组成刚巧与不稳 定化合物的组成相同,当其从液态冷却到不相称熔点,系统内建立如下平衡: 液相 + A(s) = AxBy(不稳定化合物),如果在此时系统由外界吸取热时, 则上述的平衡将:

(A) 向左移动 ; (B) 向右移动 ; (C) 不移动 ; (D) 无法判定 。

22.A与B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与B的 体系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A) 2种 ; (B) 3种 ; (C) 4种 ; (D) 5种 。

23.如图A与B是两组分恒压下固相部分互溶凝聚体系 相图,有几个两固相平衡区:

(A) (A) 1个 ; (B) 2个 ; (C) 3个 ; (D) 4个 。

24.在第一种物质中加入第二种物质后,二者的熔点发生什么变化? (A) 总是下降 ; (B) 总是上升 ; (C)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 (D) 服从拉乌尔定律 。

25.如图是FeO与SiO2的恒压相图,那么存在 几个稳 定化合物:

(A) (A) 1个 ; (B) 2个 ; (C) 3个 ; (D) 4个 。

26.A及B二组分组成的凝聚体系能生成三种稳定的化合

物,则于常压下在液相开始冷却的过程中,最多有几种固相同时析出? (A) 4种 ; (B) 5种 ; (C) 2种 ; (D) 3种 。

27.在温度为T时,A(l) 与B(l) 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30.0kPa和

35.0kPa,A与B完全互溶,当xA = 0.5时,pA = 10.0kPa, pB = 15.0kPa,则此二元液系常压下的T~x相图为:

28.两组分理想溶液,在任何浓度下,其蒸气压: (A) 恒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

27

(B) 恒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 ; (C) 介于两个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 (D) 与溶液组成无关 。

29.设A和B可析出稳定化合物AxBy和不稳定 化合物AmBn,其T~x图如图所示,其中阿拉 伯数字代表相区,根据相图判断,要分离出 纯净的化合物AmBn,物系点所处的相区是: (A) 9 ; (B) 7 ; (C) 8 ; (D) 10 。

30.液体A与B形成蒸气压正偏差很大的溶液,在精馏塔中精馏时, 塔釜得到的是:

(A) 恒沸混合物 ; (B) 纯A ; (C) 纯B ; (D) 纯A或纯B 。

31.如图A与B是两组分恒压下固相部分互溶凝聚体系相图, 图中有几个两相区:

(A) 1个 ; (B) 2个 ; (C) 3个 ; (D) 4个 。

32.水蒸气蒸馏通常适用于某有机物与水组成的:

(A) 完全互溶双液系 ; (B) 互不相溶双液系 ; (C) 部分互溶双液系 ; (D) 所有双液系 。

33.下图是二元凝聚体系相图,其中物系点与相点合一的是: (A) F点,G点 ; (B) I点,D点 ;

(C) H点,D点 ; (D) H点,G点 。

34.A与B是两种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A的正常沸点80℃,B的正常沸 点120℃。把A、B混合组成一个体系,那么这个混合物的正常沸点为: (A) 小于80℃; (B) 大于120℃; (C) 介于80℃与120℃之间 ; (D) 无法确定范围。

35.右图是三液态恒温恒压相图,ac、be把相图分成 三个相区①、②、③,每个相区存在的相数是: (A) (A) ①区1、②区1、③区1 ; (B) (B) ①区1、②区3、③区2 ; (C) (C) ①区1、②区2、③区2 ; (D) ①区1、②区2、③区1 。

36.金(熔点1063℃)与铜(熔点1083℃)形成合金;取含金量50%的

28

固熔体冷却,首先析出固溶体的含金量是:

(A) (A) 大于50% ; (B) 小于50 % ; (C) 等于50% ; (D) 不一定 。

37.H2O-NaCl-Na2SO4的物系中Na2SO4与H2O能形成水合 物Na2SO4·10 H2O(D)。相图中,在DBC区中存在的是: (A) 水合物D与溶液;

(B) 水合物D、NaCl和组成为F的溶液 ; (C) 水合物D、NaCl和Na2SO4三相共存 ; (D) 纯NaCl、纯Na2SO4和水溶液 。

38.H2O-KNO3-NaNO3物系的相图如下。那么在BEC区 内平衡的相是:

(A) 纯NaNO3与其饱和溶液 ; (B) 纯KaNO3与其饱和溶液 ;

(C) 含KNO3、NaNO3与不饱和溶液 ; (D) 含KNO3、NaNO3与双饱和溶液(E) 。

39.分配定律不适用下列哪个体系: (A) I2溶解在水与CCl4中 ;

(B) Na2CO3溶解在正庚烷和二乙二醇醚中 ; (C) NH4Cl溶解在水与苯中 ; (D) Br2溶解在CS2与水中 。

40.如图是恒温恒压下的三组分盐水体系相图,复盐 可形成水合物,存在几个三相平衡区:

(A) (A) 2个 ; (B) 3个 ; (C) 4个 ; (D) 5个 。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1)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一、判断题:

1.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速率相同。

2.若化学反应由一系列基元反应组成,则该反应的速率是各基元反应速率的代数和。 3.单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4.双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5.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6.若一个化学反应是一级反应,则该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7.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8.一个化学反应的级数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 9.若反应 A + BY + Z的速率方程为:r=kcAcB,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不 是双分子反应。

10.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

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

29

11.若反应(1)的活化能为E1,反应(2)的活化能为E2,且E1 > E2,则在同一温度下k1一

定小于k2。

12.若某化学反应的ΔrUm < 0,则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零。 13.对平衡反应AY,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14.平行反应,k1/k2的比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5.复杂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其中最慢的一步。

16.反应物分子的能量高于产物分子的能量,则此反应就不需要活化能。

17.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度都会增大,因此平衡常数也不随温度而改变。

二、单选题:

1. 1.反应3O2 2O3,其速率方程 -d[O2]/dt = k[O3]2[O2] 或

2

d[O3]/dt = k'[O3][O2],那么k与k'的关系是:

(A) 2k = 3k' ; (B) k = k' ; (C) 3k = 2k' ; (D) ?k = ?k' 。

2.有如下简单反应 aA + b,已知a < b < d, 则速率常数kA、kB、kD的关系为: (A)

; (B) kA < kB < kD ;

(C) kA > kB > kD ; (D)

3.关于反应速率r,表达不正确的是:

(A)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大小有关 ; (B) (B) 与各物质浓度标度选择有关 ; (C) (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 (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 。

4.进行反应在298K及2dm3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 随时间变化率为0.3 mol·s-1,则此时G的生成速率为(单位:mol-1·dm3·s-1) :

(A) 0.15 ; (B) 0.9 ; (C) 0.45 ; (D) 0.2 。

5.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gG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dad(A) -d[A]/dt = kA[A][D] ; (B) -d[D]/dt = kD[A][D] ; (C) d[G]/dt = kG[G]g ; (D) d[G]/dt = kG[A]a[D]d 。

6.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0/k,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 (B) 一级 ; (C) 二级 ; (D) 三级 。

7.某一基元反应,2A(g) + B(g)E(g),将2mol的A与1mol的B放入

1升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

30

率间的比值是:

(A) 1∶2 ; (B) 1∶4 ; (C) 1∶6 ; (D) 1∶8 。

8.关于反应级数,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 (B)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

(C)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

9.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t1与 反应完成50%的时间t2之间的关系是:

(A) t1 = 2t2 ; (B) t1 = 4t2 ; (C) t1 = 7t2 ; (D) t1 = 5t2 。

10.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

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的时间的 两倍,则x为:

(A) 32 ; (B) 36 ; (C) 40 ; (D) 60 。

11.有相同初始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 为t1/2 ;若经二级反应,其半衰期为t1/2',那么:

(A) (A) t1/2 = t1/2' ; (B) t1/2 > t1/2' ; (C) t1/2 < t1/2' ; (D) 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

12.某一气相反应在500℃下进行,起始压强为p2秒; 起始压强为0.1p时半衰期为20秒,其速率常数为:

(A) 0.5 s-1 ; (B) 0.5 dm3·mol-1·s-1 ;

(C) 31.69 dm3·mol-1·s-1 ; (D) 31.69 s-1 。 13.起始浓度都相同的三级反应的直线图应是 (c为反应物浓度,n为级数) :

14.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 mol·dm-3,1小时后为

0.5 mol·dm-3,2小时后为0.25 mol·dm-3。则此反应级数为:

(A) 0 ; (B) 1 ; (C) 2 ; (D) 3 。

15.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

31

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16.某反应完成50%的时间是完成75%到完成87.5%所需时间的1/16, 该反应是:

(A) 二级反应 ; (B) 三级反应 ; (C) 0.5 级反应 ; (D) 0 级反应 。

17.某反应速率常数k为1.74 × 10-2mol-1·dm3·min-1,反应物起始浓度为 1mol·dm-3时的半衰期t1/2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为2 mol·dm-3时的半衰期t1/2' 的关系为:

(A) 2t1/2 = t1/2' ; (B) t1/2 = 2t1/2' ; (C) t1/2 = t1/2' ; (D) t1/2 = 4t1/2' 。

18.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之半衰期 与反应物最初浓度有何关系? (A) 无关 ; (B) 成正比 ; (C) 成反比 ; (D) 平方成反比 。

19.恒容下某复杂反应(取单位体积)的反应机理为:,分别 以A和B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rA = k1cA2 , rB = k2cB ; (B) rA = k1cA - k-1cB , rB = k-1cB + k2cC ; (C) rA = k1cA2 + k-1cB , rB = k-1cB - k2cC ;

(D) rA = - k1cA2 + k-1cB , rB = k1cA2 - k-1cB - k2cC 。

20.反应A + B → C + D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21.基元反应,A与B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和2a,D为0, 则体系各物质浓度(c)随时间变化示意曲线为:

22.已知某复杂反应的反应历程为:,则B的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B]/dt是:

(A) k1[A] - k2[D][B] ;

32

(B) k1[A] - k-1[B] - k2[D][B] ;

(C) k1[A] - k-1[B] + k2[D][B] ; (D) -k1[A] + k-1[B] + k2[D][B] 。

23.下述等温等容下的基元反应符合下图的是: (A) 2A→B + D ; (B) A→B + D ; (C) 2A + B→2D ; (D) A + B→2D 。

24.对于可逆一级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时cA

cB ;

(B) (B) 平衡时k1 = k-1 ;

(C) (C) 总反应速率为正、逆反应速率的代数和 ; (D) 加入正催化剂可使k1 > k-1 。 (A)

=

25.某温度时,平行反应 的k1和k2分别为0.008和0.002 min-1,

那么100min后A的转化率为:

(A) 100% ; (B) 81.9% ; (C) 44.9% ; (D) 63.2% 。

26.右图绘出物质[G]、[F]、[E]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所对应的连串反应是: (A) GFE ; (B) EFG ; (C) GEF ; (D) FGE 。

27.1-1级对峙反应 ,由纯A开始,进行到 [A] = [B] 的时间t为:

(A) ; (B) ;

(C) ; (D) 。

28.对复杂反应 可用平衡近似处理时,K = k1/k-1 = [B]/[A]。 为了不致扰乱快速平衡,① 必为慢步骤;必为快步骤; ③ k-1 = k1;④ k-1 >> k2;⑤ k-1 << k2,其中正确的是:

33

(A) ① ; (B) ②③ ; (C) ①⑤ ; (D) ①④ 。

29.乙酸高温分解时,实验测得CH3COOH(A)、CO(B)、CH=CO(C) 的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由此可以断定该反应是: (A) 基元反应 ; (B) 对峙反应 ; (C) 平行反应 ; (D) 连串反应 。

30.在恒容的封闭体系中进行对峙反应:,M与N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cM,0 = a,cN,0 = 0,反应终了时,认为(1) cM能降低到零;(2) cM不可能降 低到零;(3) cN可等于cM0;(4) cN只能小于cM0。正确的是: (A) (1)(3) ; (B) (2)(4) ; (C) (1)(4) ; (D) (3)(4) 。

31.对自由基反应A + B--B + C,已知摩尔等压反应热为

-1

-90kJ·mol,B-C的键能是210 kJ·mol-1,那么逆向反应的活化能为: (A) (A) 10.5 kJ·mol-1 ;(B) 100.5 kJ·mol-1 ; (C) 153kJ·mol-1 ; (D) 300 kJ·mol-1 。

32.一级平行反应 ,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E1 < E2,A1 < A2 ; (B) E1 < E2,A1 > A2 ; (C) E1 > E2,A1 < A2 ; (D) E1 > E2,A1 > A2 。

33.如果某一反应的ΔHm为 -100 kJ·mol-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Ea是:

(A) Ea ≥ -100 kJ·mol-1 ; (B) Ea ≤ -100 kJ·mol-1 ;

(C) Ea = - 100 kJ·mol-1 ; (D) 无法确定 。

34.某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1,当T = 300 K时,温度增加1K, 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为: (A) 4.5% ; (B) 9.4% ; (C) 11% ; (D) 50% 。

35.一个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是逆反应活化能的2倍,反应时吸热 120 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是(kJ·mol-1):

(A) 120 ; (B) 240 ; (C) 360 ; (D) 60 。

36.对于连串反应 的百分数,应:

,巳知E1 > E2,若想提高产品B

34

(A) (A) 增加原料A ; (B) 及时移去D ; (C) 降低温度 ; (D) 升高温度 。

37.平行反应 ,巳知E1 > E2,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等。当温度 不断升高时,最后则有:

(A) cB > cD ; (B) cB < cD ; (C) cB = cD ; (D) |cB - cD| 最大 。

38.反应:,巳知E1 > E2,E1 < E3,要提高产物B的产率,应:

(A) (A) 提高温度 ; (B) (B) 降低温度 ;

(C) 反应器入口处提高温度,出口处降低温度; (D) 反应器入口处降低温度,出口处提高温度 。 39.平行反应 ,已知活化能E1 > E2,指前因子A1 > A2。那么 (1)降低反应温度;(2)提高反应温度;(3)加入适当催化剂;(4)延长反 应时间;其中能增加产物P的方法有:

(A) (1)(3) ; (B) (2)(4) ; (C) (3)(4) ; (D) (2)(3) 。

40.复杂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间的关系为k = k2(k1/2k4)1/2,

则表观活化能与各基元活化能Ei间的关系为:

(A) Ea = E2 + ?(E1 - 2E4) ; (B) Ea = E2 + ?(E1 - E4) ;

(C) Ea = E2 + (E1 - E4)1/2 ; (D) Ea = E2 × ?(E1/2E4) 。

第八章

章 返回

一、判断题:

化学动力学(2)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

1.碰撞理论成功处之一,是从微观上揭示了质量作用定律的本质。 2.确切地说:“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度也增大”。

3.过渡状态理论成功之处,只要知道活化络合物的结构,可以计算出速率常数k。

4.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G > 0的反应得以进行。 5.多相催化一般都在界面上进行。 6.光化学反应的初级阶段A + hvP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35

7.酸碱催化的特征是反应中有酸或碱存在。 8.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性质都不改变。

9.按照光化当量定律,在整个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

因此只能使一个分子发生反应。

二、单选题:

1.微观可逆性原则不适用的反应是:

(A) (A) H2 + I2 = 2HI ; (B) Cl· + Cl· = Cl2 ;

(C) 蔗糖 + H2O = C6H12O6(果糖) + C6H12O6(葡萄糖) ; (D) CH3COOC2H5 + OH -=CH3COO - + C2H5OH 。

2.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40 kJ·mol-1,有效碰撞分数是 6 × 10-4,该反应进行的温度是:

(A) 649K ; (B) 921K ; (C) 268K ; (D) 1202K 。

3.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50.0 kJ·mol-1,反应在400K时进行,

该反应的活化焓为:

-1

(A) 46.674 kJ·mol ; (B) 48.337 kJ·mol-1 ; (C) 45.012 kJ·mol-1 ; (D) 43.349 kJ·mol-1 。

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 ; (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

(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

5.在碰撞理论中,碰撞直径d,碰撞参数b与反射角θ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0 < b < d,分子发生碰撞 ; (B) 0 < θ < π,分子发生碰撞 ;

(C) 若b = 0,则θ = 0 ; (D) 若b = 0,则θ = π 。

6.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 (A) (A) 与温度无关 ; (B) (B) 与温度成正比 ;

(C) (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 (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

7.有关碰撞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6

(B) (B)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C) (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D) 解决分子碰撞频率的计算问题。

8.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9.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下列条件:(1)温度降低;(2)活化熵

越负;

(3)活化焓越负;(4)分子有效碰撞直径越大。能使反应速率变大的条件是:

(A) (2)(4) ; (B) (3)(4) ; (C) (2)(4) ; (D) (1)(2)(4) 。 10.若两个同类的气相反应的活化焓

值相等,在400K时,两个反应的

活化熵(1) - (2) = 10 J·mol-1,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之比: (A) k1/k2 = 0.300 ; (B) k1/k2 = 0.997 ; (C) k1/k2 = 1.00 ; (D) k1/k2 = 3.33 。

11.根据过渡状态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中: (A) Ea = (C) Ea = (A) Ea > Ec > (C) Ec >

; (B) Ea = + RT ; (D) Ea =

; (B)

- RT ; /RT 。

12.下列各式中,活化能Ea、临界能E0和标准活化焓的关系正确的是:

> Ea > Ec ;

> Ea ; (D) Ec > Ea >

13.林德曼单分子反应机理如下:A + AA + A*,A*增加时:

(A) k1[A]2增加占优势 ; (B) k-1[A*][A]增加占优势 ;

(C) k2[A*]增加占优势 ; (D) k1[A]2和k2[A*]的增加同时占优势 。

14.下列哪个光化学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Φ最大的是: (A) 2HI H2 + I2 ; (B) 3O2(C) H2 + Cl22HCl ; (D) H2S

B + C。压力

2O3 ;

H2 + S(g) 。

15.一定温度下,某反应 An + + Bm - Cn + + D,当在体系中加入某 电解质以增加离子强度时,则k1,k-1的变化为:

(A) k1不变,k-1增加 ; (B) k1不变,k-1减少 ;

37

(C) k1减少,k-1增加 ; (D) k1减少,k-1不变 。

16.溶剂对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有利于离子间的化合反应 ;

(B) 生成物的极性比反应物大,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较大 ; (C) 溶剂与反应物生成稳定的溶剂化物会增加反应速率 ; (D) 非极性溶剂对所有溶液反应速率都有影响 。

17.光化反应的初级阶段 A + hν P,其反应速率: (A) 与反应物A的浓度无关 ; (B) 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C) 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 (D)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

18.根据光化当量定律: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 (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19.一个化学体系吸收了光子之后,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

(A) 引起化学反应 ; (B) 产生荧光 ; (C) 发生无辐射跃迁 ; (D) 过程不能确定 。

20.用一束波长为300~500 nm的光照射反应体系,有40%的光

被吸收,其量子效率:

(A) Φ = 0.4 ; (B) Φ > 0.4 ; (C) Φ < 0.4 ; (D) 不能确定 。

21.光合作用反应6CO2 + 6H2O=C6H12O6 + 6O2,每生成一个C6H12O6, 需要吸收多少个光子:

(A) 6 ; (B) 12 ; (C) 24 ; (D) 48 。

22.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中,最精确的是:

(A) (A) k = A·exp(-Ea/RT) ; (B) (B) lnk = -Ea/RT + B ;

(C) (C) lnk = lnA + mlnT - Ea/RT ; (D) (kt + 10n)/kt = rn 。

23.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热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需要活化能 ; (B) 温度系数都很小 ;

(C) 反应均向着ΔrGm(T,p,W’ = 0 ) 减少的方向进行 ;

38

(D) 化学平衡常数与光强度无关 。

24.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 (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 ; (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 ; (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

25.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 + O NO2 + O2, NO2 + O NO + O2,其中NO是:

(A) 总反应的反应物 ; (B) 中间产物 ; (C) 催化剂 ; (D) 自由能 。

26.酶催化的主要缺点是:

(A) 选择性不高 ; (B) 极易受酶杂质影响 ;

(C) 催化活性低 ; (D) 对温度反应迟钝 。

27.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28.双原子分子在催化剂上吸附发生离解,其Langmuir等温方程式为:

(A) ; (B) ;

(C) ; (D) 。

29.为了测定一个吸附剂的比表面,要求吸附剂和吸附质

之间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A) 只有物理吸附 ; (B) 只有化学吸附 ;

(C) 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 (D) 没有吸附 。

30.铜催化剂上乙烯加氢反应,表面反应为决速步骤,若铜催化剂对H2及C2H6均为

弱吸附,对C2H4为强吸附,则反应速率r等于:

(A) (C)

; (B)

; (D)

; 。

39

第九章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 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 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

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9.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0.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A) a = γm ; (B) a = a+·a - ; (C) γ± = γ+·γ2

(D) m = m+·m- ; (E) m±3 = m+·m-2 ; (F) m± = 4m±3 。 11.若a(CaF2) = 0.5,则 a(Ca2+) = 0.5,a(F-) = 1。

-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 ; (B) 0.001M HCl水溶液 ; (C) 0.001M KOH水溶液 ; (D) 0.001M KCl水溶液 。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 ; (B) 电导率 ; (C) 摩尔电导率 ; (D) 极限摩尔电导 。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 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 ; (B) κ增大,Λm减少 ; (C) κ减少,Λm增大 ; (D) κ减少,Λm减少 。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

40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 降低到 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 (B) H2SO4 ; (C) NaCl ;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 ④电极间距、⑤离子电荷。

(A) (1)(2) ; (B) (2)(3); (C) (3)(4) ; (D) (2)(3)(5) 。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当量电导经验公式 Λ = Λ∞ - 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 ; (B) 强电解质稀溶液 ;

(C) 无限稀溶液 ; (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

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 + a - b ; (B) 2a - b + 2c ; (C) 2c - 2a + b ; (D) 2a - b + c 。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 × 10-2、 2.451 × 10-2、2.598 × 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

-2-2

(A) (A) 1.474 × 10; (B) 2.684 × 10; (C) 2.949 × 10-2; (D) 5.428 × 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 (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 × 10-6S·m-1,已知该温度下,

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 × 10-2与2.0 × 10-2S·m2·mol-1, 那么该水的Kw是多少(单位是mol2·dm-6):

(A) 6.9 × 10-8 ; (B) 3.0 × 10-14 ; (C) 4.77 × 10-15 ; (D) 1.4 × 10-15 。

12.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A) 离子迁移数 ; (B) 难溶盐溶解度 ; (C) 弱电解质电离度 ; (D) 电解质溶液浓度 。 13.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10mol·dm-3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

41

前者是后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1 ; (B) 2∶1 ; (C) 5∶1 ; (D) 10∶1 。

14.有一个HCl浓度为10-3M和含KCl浓度为1.0M的混合溶液,巳知K+与 H+的淌度分别为6.0 × 10-8、30 × 10-8 m2·s-1·V-1,那么H+与K+的迁 移数关系为:

(A) (A) t(H+) > t(K+); (B) t(H+) < t(K+); (C) t(H+) = t(K+); (D) 无法比较。 15.已知298K时,λ(CH3COO-) = 4.09 × 10-3S·m2·mol-1,若在极稀 的醋酸盐溶液中,在相距0.112m的两电极上施加5.60V电压,那么 CH3COO-离子的迁移速率(m·s-1):

(A) (A) 4.23 × 10-8 ; (B) 2.12 × 10-6 ; (C) 8.47 × 10-5 ; (D) 2.04 × 10-3 。

16.离子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A) 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 ;

(B) 同种离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其迁移数相同 ;

(C) 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越大 ; (D) 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决定于外电场强度 。

17.Li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为115.03 × 10-4S·m2·mol-1,在其溶液里,

+

25℃时阴离子的迁移数外推到无限稀释时值为0.6636,则Li离子的 摩尔电导率λm(Li+)为(S·m2·mol-1): (A) (A) 76.33 × 10-4; (B) 38.70 × 10-4; (C) 38.70 × 10-2; (D) 76.33 × 10-2。

18.25℃时,浓度为0.1M KCl溶液中,K+离子迁移数为t(K+),Cl-离子 迁移数为t(Cl-),这时t(K+) + t(Cl-) = 1,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0.1M NaCl,则t(K+) + t(Cl-)应为:

(A) 小于1 ; (B) 大于1 ; (C) 等于1 ; (D) 等于1/2 。

19.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 (A) HCl与CuSO4 ; (B) HCl与CdCl2 ;

(C) CuCl2与CuSO4 ; (D) H2SO4与CdCl2 。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42

(A) 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都可以由Λm与c作图外推到c = 0得到 ;

(B) 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 (C)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

(D) 若a(CaF2) = 0.5,则a(Ca2+) = 0.5,a(F-) = 1 。

21.在25℃,0.002mol·kg-1的CaCl2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γ±)1, 0.02mol·kg-1CaSO4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2,那么:

(A) (γ±)1 < (γ±)2 ; (B) (γ±)1 > (γ±)2 ; (C) (γ±)1 = (γ±)2 ; (D) 无法比较大小 。

22.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H3P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 H3PO4的活度aB为:

(A) 4m4γ±4 ; (B) 4mγ±4 ; (C) 27mγ±4 ; (D) 27m4γ±4 。

23.将AgCl溶于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在哪个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A) (A) 0.1M NaNO3; (B) 0.1M NaCl; (C) 0.01M K2SO4; (D) 0.1MCa(NO3)2。

24.一种2-2型电解质,其浓度为2 × 10-3mol·kg-1,在298K时,正离 子的活度系数为0.6575,该电解质的活度为:

(A) 1.73 × 10-6 ; (B) 2.99 × 10-9 ;

-3

(C) 1.32 × 10 ; (D) 0.190 。

25.电解质B的水溶液,设B电离后产生ν+个正离子和ν-个负离子,且 ν = ν+ + ν-,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 a± = aB ; (B) a± = aB1/ν ; (C) a± = γ±(m±/m) ; (D) a± = (a+ν+·a-ν-)1/ν 。

26.下列电解质溶液中,何者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

(A) 0.01M NaCl ; (B) 0.01M CaCl2 ; (C) 0.01M LaCl3 ; (D) 0.02M LaCl3 。

27.浓度为1mol·kg-1的CuSO4浓度的离子强度I1,浓度为1mol·kg-1

的NaCl浓度的离子强度I2,那么I1与I2的关系为: (A) I1 = ?I2 ; (B) I1 = I2 ; (C) I1 = 4I2 ; (D) I1 = 2I2 。

28.德拜-休克尔理论导出时,未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 (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电离 ; (B) (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

(C) 每一个离子都被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 ;

(D) 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导致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 。

43

1/21/2

29.能证明科尔劳乌施经验式 (Λm = Λ∞ - Ac1/2) 的理论是: (A) 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理论 ;

(B) 德拜-休克尔(Debye-Huckel)的离子互吸理论 ; (C) (C) 布耶伦(Bjerrum)的缔合理论 ; (D) 昂萨格(Onsager)的电导理论 。

3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

(B) 电解池通过l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

(C) 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D) (D)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

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第十章 可逆电池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一、判断题:

1. 1. 电池(a) Ag,AgCl|KCl(aq)|Hg2Cl2,Hg与电池

(b) Hg,Hg2Cl2|KCl(aq)|AgNO3(aq)|Ag的电池反应可逆。 2.恒温、恒压下,Δ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电池Zn|ZnCl2(aq)|AgCl(s)|Ag在25℃、p下可逆放电2F时放热 23.12 kJ,则该电池反应:Zn + 2AgCl(s) ZnCl2 + 2Ag 的

2+

(298K) = -23.12 kJ·mol。

Zn ,E1

= E2 Fe,E1

,,

(1);?Zn+e

(1) =

Fe,E3

(1) ;Fe3+ + e

3+

2+

-1

4.Zn + 2e

(2)。因E1

5.Fe2+ + 2e

?Zn,E2(2)。 Fe2+ ,E2,

, ,

,所以有:

(2);(1) + (2),得:Fe + 3e (3)。

则:(3) = (1) + (2),E3=E1 + E2。 +-6.2H + 2e H2,E1与2H2O + 2e H2 + 2OH,E2,因它们都是 氢电极反应,所以φ1 = φ2。

7.对于电极Pt |Cl2(p)|Cl- 其还原电极电势为:

φ(Cl-/Cl2) = φ(Cl-/Cl2) - (RT/2F)ln{[p(Cl2)/[pa2(Cl-)]] 。 8.对于电池Pt|H2|H2SO4(aq)|O2|Pt ,其电池反应可表示为: H2(g) + ?O2(g)

H2O(l),E1

(1)或2H2(g) + O2(g)

2H2O(l),

,(2)。因2(1) = (2),所以2E1= E2。 9.电池(1) Ag|AgBr(s)|KBr(aq)|Br2|Pt ,电池(2) Ag|AgNO3(aq)||

-KBr(aq)|AgBr(s)|Ag的电池电动势E1、E2都与Br 浓度无关。

10.在有液体接界电势的浓差电池中,当电池放电时,在液体接界处,离子总是从 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11.对于电池Zn|ZnSO4(aq)||AgNO3(aq)|Ag,其中的盐桥可以用饱和KCl溶液。

E2

二、单选题:

44

1.丹聂尔电池(铜 - 锌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锌电极分别称为:

(A) 负极和阴极 ; (B) 正极和阳极 ; (C) 阳极和负极 ; (D) 阴极和正极 。

2.韦斯登标准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 (A) Cd2+ + 2eCd ; (B) (B) PbSO4(s) + 2ePb + SO42- ; (C) (C) Hg2SO4(s) + 2e2Hg(l) + SO42- ;

-(D) Hg2Cl2(s) + 2e2Hg(l) + 2Cl 。

3.下列说法不属于可逆电池特性的是: (A) 电池放电与充电过程电流无限小;

(B) 电池的工作过程肯定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C) 电池内的化学反应在正逆方向彼此相反; (D) 电池所对应的化学反应ΔrGm = 0 。

4.电池在下列三种情况:(1)I→0;(2)有一定电流;(3)短路。忽略电池内电阻,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电池电动势改变 ; (B) 电池输出电压不变 ;

(C) 对外输出电能相同 ; (D) 对外输出电功率相等 。

5.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反应不可逆:

(A) Zn|Zn2+||Cu2+| Cu ; (B) Zn|H2SO4| Cu ;

(C) Pt,H2(g)| HCl(aq)| AgCl,Ag ; (D) Pb,PbSO4| H2SO4| PbSO4,PbO2 。

6.对韦斯登(Weston)标准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温度系数小 ; (B) 为可逆电池 ;

(C) 正极为含 12.5% 镉的汞齐 ; (D) 电池电动势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

7.电极①Pt,Cl2(g)|KCl(a1)与②Ag(s),AgCl(s)|KCl(a2),这两个电极 的电极反应相界面有: (A) (1) 2 个,(2) 2 个 ; (B) (1) 1 个,(2) 2 个;

(C) (1) 2 个,(2) 1 个; (D) (1) 1 个,(2) 1 个。

8.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 (A) 2H+ + 2eH2;

2+

(B) (B) PbPb + 2e; (C) (C) PbSO4 + 2ePb + SO42-;

+2-(D) PbO2 + 4H + SO4 + 2ePbSO4 + 2H2O。

45

9.对于甘汞电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电极反应为 Hg22+ ; (B) (B) 属于第一类电极 ; (C) (C) 对阴离子可逆,电极电势较稳定 ;

(D) 电极电势为φ(Hg2Cl2) = φ(Hg2Cl2) + (RT/2F)lna(Cl - ) 。

10.关于玻璃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为特殊玻璃吹制的薄泡,内置0.1mol·kg-1的HCl溶液和Ag-AgCl

参比电极(或甘汞电极) ;

(B) (B) 不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 ; (C) 对H+可逆,为离子选择电极 ;

(D) 为第一类电极,定温下φ(玻)为常数 。

11.电极 Pb2+(a)|Pb-Hg(a’) 和 Pb2+

(a)|Pb(s) 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

电势间的关系为: (A) φφ不同 ; (B) φ相同φ ; (C) φ和φ ; (D) φ和φ 。

12.常用三种甘汞电极,即(1)饱和甘汞电极;(2)摩尔甘汞电极; (3)0.1mol·dm-3甘汞电极。反应式为:Hg2Cl2(s)+2e = 2Hg (1)+2Cl-(aq)。25℃时三者的标准电极电位φ (A) φ1> φ2> φ3 (B) φ2> φ1> φ3 (C) φ3> φ2> φ1 (D) φ1= φ2= φ3

13.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的是: (A) (A) Zn| ZnCl2(aq)| Cl2(p),Pt ; (B) (B) Zn| ZnCl2(aq)| KCl (aq)| AgCl,Ag ; (C) (C) Ag,AgCl| KCl(aq)| Cl2(p),Pt ; (D) Pt,H2( p)| HCl (aq)| Cl2(p),Pt 。

14.25℃时电池反应 H2(g) + ?O2(g) = H2O(l) 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 E1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E2是: (A) E2 = - 2E1; (B) E2 = 2E1; (C) E2 = - E1; (D) E2 = E1。

15.下列反应 AgCl(s) + I - AgI(s) + Cl - 其可逆电池表达式为: (A) (A) AgI(s)|I - | Cl - | AgCl(s) ; (B) AgI(s)|I - ||Cl - | AgCl(s) ;

(C) Ag(s),AgCl(s)|Cl - || I -

| AgI(s),Ag(s) ; (D) Ag(s),AgI(s)|I - ||Cl - | AgCl(s),Ag(s) 。

16.可以直接用来求Ag2SO4的溶度积的电池是: (A) Pt|H2(p)|H2SO4(a)| Ag2SO4(s)|Ag ;

(B) Ag|AgNO3(a)||K2SO4(a)|PbSO4(s),Pb(s) ;

46

(C) Ag(s),Ag2SO4(s)|K2SO4(a)||HCl(a)|AgCl(s),Ag(s) ; (D) Ag|AgNO3(a)||H2SO4(a)|Ag2SO4(s),Ag(s) 。

17.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的的是:

(A) Ag|AgCl(s)|KCl(aq)|Cl2(p)|Pt ;

+ -

(B) Ag|Ag||Cl|Cl2|Pt ;

(C) Ag|Ag+||Cl - |AgCl(s)|Ag ; (D) Ag|AgCl|AgCl(s)|Ag 。

18.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I的溶度积Ksp的是:

(A) Ag|AgI(s)|KI(aq)|I2 ; (B) Ag|Ag+||I - |AgI(s)|Ag ;

(C) Ag|Ag+||I - |I2|Pt ; (D) Ag|AgI|Pt 。

19.若某电池反应的热效应是负值,那么此电池进行可逆工作时,

与环境交换的热:

(A) 放热 ; (B) 吸热 ; (C) 无热 ; (D) 无法确定 。

20.某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rGm和焓变ΔrHm的关系为:

(A) ΔrHm = ΔrGm ; (B) ΔrHm > ΔrGm ; (C) ΔrHm < ΔrGm ; (D) 三种均可能。

21.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当Qr = -200 J 时,其焓变ΔH为: (A) ΔH = -200 J ; (B) ΔH < -200 J ;

(C) ΔH = 0 ; (D) ΔH > -200 J 。

22.原电池Pt,H2(p)|H2SO4(0.01m)|O2(p),Pt 在298K时,

E = 1.228V,并已知H2O(l)的生成热n = 2,那么该电池的温度系数是:

= - 286.06 kJ·mol-1,

(A) -8.53 × 10-4 V·K-1 ; (B) -4.97 × 10-3 V·K-1 ;

(C) 4.12 × 10-3 V·K-1 ;

-4 -1

(D) 8.53 × 10V·K 。

23.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实际工作电压E’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反应热Q等于: (A) ΔH - zFE’ ; (B) ΔH + zFE’ ; (C) TΔS ; (D) TΔS - zFE’ 。

24.恒温恒压下,电池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放电:(1)电流趋近于零,(2)一定大小的

工作电流,③短路。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A) 在①下,QR = TΔrSm = nFT(?E/?T)p ; (B) 在①下,QR = QP = ΔrHm ;

(C) 在②下,QP = ΔrHm - W’ = ΔrHm + nFE’(E’为实际工作电压) ; (D) 在③下,QP = ΔrHm 。

47

25.25℃时,反应2H2S + SO2 = 3S↓ + 2H2O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为多少 (已知25℃时,φ(S/H2S) = 0.14 V,φ(SO2/S) = 0.45 V): (A) 3.1 × 1010 ; (B) 3.25 × 101-11 ; (C) 7.4 × 1013 ; (D) 0.13 × 10-12 。

26.已知电极电位:φ(Cl2/Cl-) = 1.36 V,φ(Br2/Br-) = 1.07 V,

-3+2+

φ(I2/I) = 0.54 V,φ(Fe/Fe) = 0.77 V, 标准状态下,Fe与 卤素组成电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Fe3+可氧化Cl- ; (B) Fe3+可氧化Br- ;

(C) Fe3+可氧化I- ;

3+

(D) Fe不能氧化卤离子 。

27.巳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还原电势为:Cu2+ ,φ = 0.337 V;

+2++ Cu + eCu,φ = 0.521 V,由此求算得Cu + eCu的φ (A) 0.184 V ; (B) -0.184 V ; (C) 0.352 V ; (D) 0.153 V 。

28.已知φ(Ti+/Ti) = - 0.34 V ,φ(Ti3+/Ti) = 0.72 V ,

则φ(Ti3+/Ti+)为(V):

(A) (0.72 × 3) + 0.34 ; (B) 0.72 × 1.5 + 0.17 ;

(C) 0.72 + 0.34 ; (D) 0.72 - 0.34 。

29.在温度T时φ(Hg22+/Hg) = a,Hg2SO4的溶度积为Ksp,

则φ(Hg2SO4/Hg)为:

(A) a + (RT/2F)lnKsp ; (B) a - (RT/2F)lnKsp ;

(C) a + (RT/F)lnKsp ; (D) a - (RT/F)lnKsp 。

30.已知298K时Hg2Cl2 + 2e2Hg + 2Cl - ,φ1 = 0.2676 V ; AgCl + eAg + Cl - ,φ2 = 0.2224 V。则当电池反应为: Hg2Cl2 时,其电池的E (A) - 0.0886 V ; (B) - 0.1772 V ; (C) 0.0276 V ; (D) 0.0452 V 。

31.298K时,若要使电池 Pb(Hg)(a1)|Pb(NO3)2(aq)|Pb(Hg)(a2) 的电池 电动势E为正值,则Pb在汞齐中的活度必定是: (A) a1 > a2 ; (B) a1 = a2 ; (C) a1 < a2 ; (D) a1和a2可取任意值 。

32.电池 Ag(s)|AgNO3(γ±,1,m1) || AgNO3(γ±,2,m2)|Ag(s) 的电动势E应为: (A) (A) - (2RT/F)ln(γ±,1m1/γ±,2m2) ; (B) (B) -(2RT/F)ln(γ±,2m2/γ±,1m1) ; (C) (C) - (RT/F)ln(γ±,1m1/γ±,2m2) ;

48

(D) - (RT/F)ln(γ±,2m2/γ±,1m1) 。

33.已知电池反应 Zn + 2AgCl = ZnCl2 + 2Ag 在25℃时的平衡常数K = 1032 , ZnCl2浓度为0.01mol·kg-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电池符号为 Zn(s)|ZnCl2(0.01 mol·kg-1)|AgCl(s),Ag ; (B) (B) 原电池符号为 Ag(s),AgCl(s)|ZnCl2(0.01 mol·kg-1)|Zn(s) ; (C) (C) 标准电池电动势 E= 0.9754 V ; (D) 电池电动势 E = 1.1350 V 。

+

34.25℃时电极反应 Cu2+ + I - 和 Cu2+ 的标准 电极电势分别为0.086V和0.153V,则CuI的溶度积Ksp为: (A) 1.2 × 10-12 ; (B) 6.2 × 10-6 ; (C) 4.8 × 10-7 ; (D) 2.9 × 10-15 。

35.已知电池 Zn(s)|ZnCl2(m=0.555 mol·kg-1)|AgCl(s),Ag(s) 在25℃时 的电动势为1.015 V,标准电动势为0.985 V,电池可逆放电2F,以下各式正确的是: (1) (ZnCl2) = 0.09675;(2) a± = 0.4591;(3) γ± = 0.5211; (4) K= 2.10 × 1033 ;(5) W’ = -202.62 kJ。

(A) (1)(2)(5) ; (B) (2)(3)(5); (C) (1)(2)(3)(4); (D) (4)(5) 。

36.下列电池中E最大的是:

(A) Pt|H2(p)|H+(a = 1)||H+(a = 0.5)|H2(p)|Pt ; (B) Pt|H2(2p)|H+(a = 1)||H+(a = 1)|H2(p)|Pt ; (C) Pt|H2(p)|H+(a = 1)||H+(a = 1)|H2(p)|Pt ; (D) Pt|H2(p)|H+(a = 0.5)||H+(a = 1)|H2(2p)|Pt 。

37.下列电池中,液体接界电位不能被忽略的是: (A) Pt,H2(P1)|HCl(m1)|H2(p2),Pt ;

(B) Pt,H2(p1)|HCl(m1)|HCl(m2)|H2(p2), Pt ; (C) Pt,H2(p1)|HCl(m1)||HCl(m2)|H2(p2),Pt ;

(D) Pt,H2(p1)|HCl(m1)|AgCl,Ag-Ag,AgCl|HCl(m2)|H2(p2),Pt 。

38.下列四个原电池中,其电池反应不为 H2(2p) 的电池是: 2(p++

(A) Pt,H2(2p)|H(a = 0.1)||H(a = 0.2)|H2(p),Pt (B) Pt,H2(2p)|H+(a = 10-8)|H2(p),Pt

+

(C) Pt,H2(2p)|H(a = 0.1)|H2(p),Pt

(D) Pt,H2(2p)|H+(a = 0.1)||KCl(m = 1)|Hg2Cl2(s),Hg

+

-Hg,Hg2Cl2(s)|KCl(m = 1)|H(a = 0.1)|H2(p),Pt

39.下列四组组成不同的混合溶液,当把金属铅分别插入各组溶液中组成电池,

已知φ(Pb2+/Pb) = -0.126V,φ(Sn2+/Sn) = -0.136V,能从溶液 中置换出金属锡的是:

(A) a(Sn2+) = 1.0,a(Pb2+) = 0.10 ; (B) a(Sn2+) = 1.0,a(Pb2+) = 1.0 ;

(C) a(Sn2+) = 0.1,a(Pb2+) = 1.0 ;

2+2+

(D) a(Sn) = 0.5,a(Pb) = 0.5 。

49

40.在pH < 6.6水溶液中,反应为Fe2+;当pH > 6.6时,

-反应为Fe + 2OH2 + 2e的反应,则此体系在φ~pH图中为: (A) (A) 与pH轴平行的直线 ; (B) (B) 与pH轴垂直的直线 ; (C) 与pH轴相交的斜线 ;

(D) 当pH < 6.6时为与 pH 轴平行的直线,当pH > 6.6时,是斜线 。

第十一章 电极极化练习题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一、判断题:

1.用Pt电极电解CuCl2水溶液,阳极上放出Cl2 。 2.电化学中用电流密度i来表示电极反应速率。

3.分解电压就是能够使电解质在两极上持续不断进行分解所需要的 最小外加电压。

4.凡是可以阻止局部电池放电,降低腐蚀电流的因素都能使腐蚀加剧。 5.测量阳极过电位用恒电流法。 6.恒电流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7.交换电流密度越大的电极,可逆性越好。

8.用Pt电极电解CuSO4水溶液时,溶液的pH值升高。 9.极化和过电位是同一个概念。

10.双电层方程式不适用有特性吸附的体系。

11.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

还原电势最大者。

二、单选题:

1. 1. 298K,pHCl溶液(a = 1)制备H2和Cl2,若以Pt 作电极,当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时,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关系: (A) (A) V(外) = φ(Cl-/Cl2) -φ(H+/H2) ; (B) (B) V(外) > φ(Cl-/Cl2) -φ(H+/H2) ;

(C) (C) V(外)≥φ(Cl2,析) -φ(H2,析) ; (D) V(外)≥φ(Cl-/Cl2) -φ(H+/H2) 。

2. 2. 25℃时,用Pt作电极电解a(H+) = 1的H2SO4溶液,当i = 52 × 10-4A·cm-2时,= 0,= 0.487V. 已知 φ(O2/H2O) = 1.229V, 那么分解电压是:

(A) 0.742 V ; (B) 1.315 V ; (C) 1.216 V ; (D) 1.716 V 。

3. 3. 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 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 (A) 1、4; (B) 1、3; (C) 2、3; (D) 2、4。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x5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