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云—沙尘天气教学设计1

更新时间:2023-05-31 03: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 学校 教材版本 年级 学历

沙尘天气 北京第八十中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 高一年级 大学本科

学科 教师姓名 职称 性别 年龄

地理 于冬云 中学高级 女 40 岁

高一地理 “沙尘天气”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2006年春季,北方频发沙尘天气,学生们亲身感受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乃至损失,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地理现象的分析、探究、解决措施的研究,应该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展开地理学习的一个体现。

“沙尘天气”内容并不是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但却是我们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都要经历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通过这一学生熟悉的地理情景,可以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自然带、自然灾害、天气系统、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等知识串联起来,同时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

因此,本课设计的是一节复习课,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这一认识规律,从学生熟悉和感知的地理现象和情景入手,让学生从大量的录象、图片资料里,将若干似乎无联系的地理知识和概念串连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地理有亲切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内容设计》

以综合性气象灾害----沙尘天气为载体,通过设计典型案例,设计典型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将主干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总体思路围绕沙尘天气的等级划分----危害----成因----解决途径来进行。

重点、难点:

(1)探究沙尘天气的形成原因、如何防治是本节重点。 (2)沙尘天气成因分析是难点。

本节课内容设计具有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 通过案例探究突破重点难点:设计三个问题探究:①为什么北方沙尘暴频发?②为什么发生在这个季节?③为什么今年发生剧烈?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设计的是一节复习课,是在高一地理上下册学习完成后的一节复习课,以往的复习课可能更多的是对已学知识的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学生对“沙尘天气”的相关知识都是零散的,甚至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教师通过“沙尘天气”这个学生熟悉的知识情景,设计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复习课更有实际意义。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设备的分析

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学案配合使用。大容量资料、图片、录象为

载体的案例探究方式学习必须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现,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小组学习和探究形式必须配合学案,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搭建平台。

②教学设备:学校有多媒体教室若干,教室内部有电脑连接大屏幕投影、可以播放录象,利于为学生展示一些“沙尘天气”的感观材料,图象资料,利于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针对大容量复习课,教学设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教学方式:案例探究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与策略利于很好的探究沙尘天气形成原因的分析,教师通过学案展示----问题提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能力。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和对策的分析:本节课前,高一学生已经学完高中地理上册和下册内容,复习课的设计一直以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难题:复习课怎么上?学生如何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如何将教材主干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贴近我们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载体,整合相关地理知识,突出主干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达到学有所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培养目标

通过教师提供资料了解沙尘天气的含义、危害;探索沙尘天气形成原因,结合北京案例,具体分析2006年春季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让学生学会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达到学有所用。

3、 德育培养目标

通过探索沙尘天气的成因、危害,唤起学生作为地球公民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 《教学方法设计》

1.实践法:通过阅读案例、安排探究活动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技能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按预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探究活动)。

2.发现法:指教师通过组织参与和关注学生的发现活动,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和能力发现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线索,通过旧知识的延伸或新方法的应用,获得新的发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和观念灌输给学生。 (二)《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录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沙尘天气”-----

首先:了解沙尘天气——投影片(分类) 其次:了解沙尘天气的危害(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第三:探索沙尘天气的形成原因——针对老师所发材料,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总结;

①材料1:关于沙尘源——世界、中国四大沙尘源的成因分析 问题:

1、世界、中国沙尘源分布区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怎样的地表景观?

2、中国沙尘源的出现原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广袤的沙漠及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荒漠化的土地,北方春季未耕种的土地及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等)为它们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源

②材料2:关于动力条件分析——天气系统 今年春季天气预报最多的字眼就是:受冷空气和蒙古气旋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可见,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就是产生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请你从图中找到这个动力条件?并试图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

③材料3:今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严重的成因分析 2006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3.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2.9摄氏度)偏高0.7摄氏度。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及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部分地区偏高2至4摄氏度。

秦岭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米,青藏高原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大部、西北部分地区及内蒙古大部降水量偏少5至8成,部分地区偏少达8成以上。

从3月份到4月中旬,我国先后遭受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袭击,并伴随着蒙古气旋的活动,使得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较为频繁。

气象专家介绍:2006年1月1日到4月27日,北京降水量只有6、5毫米,而常年同期降水量为339毫米,降水量狂跌80%。没有春雨的春天,北京迎来了10年的最“渴”。

资料显示,我国荒漠化平均扩展速度为4-10%。

问题:通过资料3,你认为我国北方地区今春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转:北京在今春已经接连遭受9次沙尘天气,你觉得北京的沙尘来自哪里?

第四:展示韩国、日本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沙尘天气的跨国影响)----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从日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引申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基础,治穷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

第五:以上我们分析了北方多沙尘天气的危害及成因,作为地球之子,你

该有怎样的认识?作为中国人,请给各地区、各级政府提建议?作为首都北京一分子,你如何做?(直面沙尘天气)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利用我们学过的原理分析,达到实际联系理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从沙尘天气的危害、成因分析过程中体会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从而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环境道德。启发学生从保护身边的草坪开始,不能再继续破坏环境了,让北京真正“绿”起来。(并例举落实会考知识点) (三)《教学流程图》

四.《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习题反馈法:

设计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评法:

学生自评法需要预先规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由学生自行决策。将有关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列入表格,制成学生自评表,发给学生,待学生自评后当即收回。也可采用学生自我鉴定法让学生自己将活动的感受、经验书写出来,自己为自身的进步定格。

3.组内互评:

将学案问题个人过关或彼此交流,看分析是否到位、表达是否准确、规范和科学;小组成员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习状况依据标准打分。

4.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以论文形式呈现——如:中亚的白风暴、美国的黑风暴的成因、影响、治理措施等。

附:探索“沙尘天气“学案

材料1:世界沙尘暴分布图、中国沙尘源分布图

问题:

1、世界、中国沙尘源分布区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怎样的地表景观?

2、中国沙尘源的出现原因是什么?

材料2:冬春季入侵我国的冷空气路径图和我国春季天气形势图

问题:

今年春季天气预报最多的字眼就是:受冷空气和蒙古气旋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可见,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就是产生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请你从图中找到这个动力条件?并试图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

根据材料分析今年北方多沙尘天气的原因:

1.2006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3.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2.9摄氏度)偏高0.7摄氏度。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及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部分地区偏高2至4摄氏度。

2.秦岭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米,青藏高原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大部、西北部分地区及内蒙古大部降水量偏少5至8成,部分地区偏少达8成以上。

3.从3月份到4月中旬,我国先后遭受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袭击,并伴随着蒙古气旋的活动,使得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较为频繁。

4.气象专家介绍:2006年1月1日到4月27日,北京降水量只有6、5毫米,而常年同期降水量为339毫米,降水量狂跌80%。没有春雨的春天,北京迎来了10年的最“渴”。

5.资料显示,我国荒漠化平均扩展速度为4-10%。

沙尘暴的最新十种解读

最直白的说法:北京城又下土了-----普通市民

最浪漫的说法:满城尽带黄金甲-----文学青年

最悲观的说法:人为治理未见效-----白岩松

最科学的说法:重力作用下尘降-----物理学家

最平静的说法:降水少沙尘就来-----气象学家

最准确的说法:北京人均20公斤土----数学家

最客观的说法:沙尘暴来去不都是祸----生态专家

最温馨的说法:沙尘来了少出门多喝水----医生

最震撼的说法:一年刮走540多亿-----经济学家

最搞笑的说法:上帝家装修正在筛沙子---新浪网友

沙尘暴的危害方式

沙埋 :沙尘暴下层的沙尘粒在狂风驱动下滚滚向前,当碰到障碍或风力减弱的时候,大量沙尘落到地面,就会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荒漠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

风蚀沙割 :强大的风力对地表物质吹蚀,风蚀土壤不仅仅把土壤里的细腻的粘土矿物和宝贵的有机物质刮跑了,而且还把带来的细沙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壤变贫瘠。

大风袭击 :伴随着沙尘暴的大风,所到之处狂风怒吼,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刮倒墙壁、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降温霜冻:沙尘暴一般都伴有强冷锋,冷锋过境后往往引起剧烈降温霜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x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