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与NGN》练习题解答
更新时间:2024-01-17 09: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软交换技术论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软交换技术与NGN》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网 2. 软交换设备,多媒体
3. 媒体/接入层,呼叫控制层 4. 业务控制,呼叫控制 5. 媒体流,IP 6. 分组,软交换
7. 业务交换中心,用户数据中心,智能业务中心 8. 用户数据中心
9. MSC服务器(MSCServer),媒体网关(MGW),IP 10. Mc,H.248,扩展事务(Transaction),包(Package) 11. MSC Server,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ISUP 12. MGW,IP,ATM 13. IP地址
14. 主机地址,32
15. 32比特的掩码中包含的连续的1的位数 16. 128.211.16.0, 10,(2-2) 17. IP地址
18. 传输控制协议TCP,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 19. UDP
20. RTP,RTP,RTCP 21. RTCP
22. 偶数,比RTP端口大1的奇数 23. 8kbit/s, 5.3kbit/s和6.3kbit/s 24. 用户代理,SIP服务器 25. 用户代理 26. 代理服务器 27. 重定向服务器 28. 注册服务器
29. 通用资源定位器(URL),user@host 30. 请求,请求,服务器,客户机 31. 方法符号,REQUEST-URL 32. 3位十进制数字的状态码 33. 最终应答 34. CANCEL 35. REGISTER 36. Max-Forwards 37. Via
38. SDP
39. 软交换设备 40. 终端,关联域
10
41. 终端,半永久终端,临时的信息流 42. 关联域,关联域 43. TCP,SCTP
44. 命令,事务标识符Transaction ID 45. 描述符,本地描述符,远端描述符 46. BICC,ISUP,承载控制 47. 承载,隧道
48. 呼叫实例码,必备固定部分,呼叫实例码 49. 信令适配层,SCTP,互联网 50. 偶联,传送地址 51. M2UA,M3UA,M3UA 52. 选路关键字,选路上下文
53. 移动性管理,安全保密,来访位置寄存器 54. 用户数,中继数
55. 忙时试呼次数BHCA
56. 业务处理子系统,核心交换网络,业务处理子系统 57. 程序,数据
58. 用户,对接,业务,人机命令 59. 接入,媒体格式
60. 中继媒体网关,接入媒体网关 61. 中继,接入
62. 综合接入设备(IAD) 63. 中继,接入,信令
64. 电路,TDM(时分复用模式),分组,RTP 65. UMTS-AMR2
66. 时延抖动,输入缓冲 67. 模拟电话机,以太网 68. 信令点代理,信令点码 69. 信令传输,高层 70. SIGTRAN协议
71. 用户数据,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
72. 固网SHLR,SDC(用户数据中心),逻辑号码,地址号码,用户增值业务签约信息 73. 基本业务,增强业务 74. SSF,应用服务器 75. 媒体服务器
76. 软交换,应用服务器 77. SIP,H.248, SIP
78. 实时传输/实时传输控制(RTP/RTCP) 79. 时延,数据包的丢失
80. 从说话人开始说话到受话人听到所说内容之间,引入回声和交互性的丧失。 81. 到达速率
82. 缓冲区,时延
83. 综合服务,区分服务,超量工程法 84. 资源预留
85. 核心路由器,边界路由器
86. 边界路由器,核心路由器
87. 服务等级合约SLA,业务流调节合约TCA 88. 标签边缘路由器 ,标签交换路由器 89. 转发等价类FEC 90. 标签(Label)
91. 显式路由,逐跳路由 92. 虚拟专用网VPN 93. 路由标识符RD 94. 外层,内层 95. 流量工程 96. 私有IP
97. 私有IP,公有IP 98. 受限NAT,对称NAT 99. 代理(Proxy) 100. 蜂窝移动通信网
101. IP接入网络层(IP-CAN),IP多媒体核心网络层(IM CN) 102. P-CSCF,I-CSCF,S-CSCF,P-CSCF 103. 归属网络的S-CSCF 二、简答题
1. 简要说明NGN的定义。
从广义来讲,下一代网络泛指一个不同于现有网络,大量采用当前业界公认的新技术,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能够实现各网络终端用户之间的业务互通及共享的融合网络。下一代网络包含下一代传送网、下一接入网、下一代交换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
从狭义来讲,下一代网络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在这种分层体系架构下,能够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接入和承载彼此分离,各功能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互通,能够兼容各业务网(PSTN、IP网、移动网等)技术,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并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进行传送。
2. 简要说明NGN的特点。
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构架,有三大特征。其特点如下:
(1) 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部件间的协议接口基于相应的标准。部件化使得原有的电信网络逐步走向开放,运营商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部件间协议接口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
(2)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的网络,应实现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分离的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以便灵活有效的实现各种业务。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和接入方式,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同时能够支持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使得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
(3)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的网络。能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有QoS保证的传送技术,使NGN能够提供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保证服务质量。
3. 简要说明以软交换为中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下一代网络在功能上可分为媒体/接入层、核心媒体层、呼叫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四层。 接入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接入设备实现不同用户的接入,并实现不同信息格式之间的转换。
传送层主要完成数据流(媒体流和信令流)的传送,一般为IP网络或ATM网络。
控制层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层,该层设备一般被称为软交换机(呼叫代理)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应用层的作用就是利用各种设备为整个下一代网络体系提供业务能力上的支持。
4. 简要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各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
软交换与信令网关(SG)间的接口使用SIGTRAN协议,信令网关(SG)与7号信令网络之间采用7号信令系统的消息传递部分MTP的信令协议。
软交换与中继网关(TG)间采用MGCP或H.248/Megaco协议,用于软交换对中继网关进行承载控制、资源控制和管理。
软交换与接入网关(AG)和IAD之间采用MGCP或H.248协议。
软交换与H.323终端之间采用H.323协议。 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采用SIP协议。
软交换与媒体服务器(MS)之间接口采用MGCP或H.248协议或SIP协议。
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采用INAP(CAP)协议。
软交换设备与应用服务器间采用SIP/INAP协议,业务平台与第三方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可使用Parlay协议。
软交换设备之间的接口主要实现不同软交换设备间的交互,可使用SIP-T和ITU—T定义的BICC协议。
媒体网关之间传送采用RTP/RTCP协议
软交换与AAA服务器之间采用RADIUS协议。 软交换与网管服务器之间采用SNMP协议。
5. 简要说明固定电话网向NGN的演进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对本地网络进行智能化改造,在固定电话本地网建立业务交换中心、用户数据中心和智能业务中心,通过三个中心快速实现网络低成本快速化、移动化和综合化。
第二个步骤是对固网进行宽带化的改造。对固网进行宽带化的改造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个步骤是固网终端智能化和接入宽带化。
6. 说明移动通信系统基于R4的核心网的结构。
R4核心网部分对CS域进行了较大改造,将MSC分为MSC服务器(MSC Server)和媒体网关(MediaGate Way,MGW),实现了CS域中呼叫与承载的分离,支持信令的IP承载。 MSC Server处理移动用户业务数据及CAMEL相关数据;对外提供标准的信令接口;实现对电路域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涉及的MGW中承载终端及媒体流的控制。 GMSC Server只完成GMSC的信令处理功能,具有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等功能,支持电路域业务在多种传输媒介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承载控制功能。
信令网关SGW在基于TDM的窄带SS7信令网络与基于IP的宽带信令网络之间,完成
MTP的传输层信令协议栈的双向转换。
M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 Server与媒体网关MGW之间的接口,接口上采用H.248协议,该协议增加了针对3GPP特殊需求的扩展事务(Transaction)及包(Package)定义。
Nc接口是R4核心网中MSC Server之间的呼叫控制信令接口,该接口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该协议提供在宽带转输网上等同ISUP的信令功能。
Nb接口是R4核心网中MGW之间的接口,用来在R4核心网内承载用户的话音媒体流,有IP与ATM承载两种方式。
7. 简要说明RTP协议的功能。
RTP协议用于传送实时数据,如语音和图像数据。RTP本身不提供任何保证实时传送数据和服务质量的能力,而是通过提供负荷类型指示、序列号、时戳、数据源标识等信息,使接收端能根据这些信息来重新恢复正确的数据流。
8. 简要说明SIP协议的功能。
S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用户定位:确定用于通信的终端系统的位置; 用户能力:确定通信媒体和媒体的使用参数; 用户可达性:确定被叫加入通信的意愿; 呼叫建立:建立主叫和被叫的呼叫参数; 呼叫处理:包括呼叫转移和呼叫终止;
9. 简要说明SIP系统中各种服务器的功能。
在SIP协议网络模型中,代理服务器是代表其他客户机发起请求,既充当服务器又充当客户机的中间程序。重定向服务器把请求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地址映射成零个或更多个新地址,向请求方发送应答以指示被叫用户的地址。为了实现漫游,用户需要将当前所在位置登记到网络中的注册服务器上,以便其他用户能够通过位置服务器确定该用户的位置。
10. SIP消息有哪两大类?分别说明这两大类消息的发送方向。
SIP消息有请求消息和状态消息 (也称做应答消息)两大类,请求消息是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的,而状态消息是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端的。
11. 简要说明SIP请求消息的一般格式。
每个消息,不管是请求消息还是状态消息都由一个起始行、零个或多个头部和任选的消息体这几部分组成。
请求行规定了所提交请求的操作类型,而状态行则指出某个请求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表示请求失败,状态行则指出失败类型或失败原因。
消息头部提供了关于请求或应答的参数,消息头部分成四类:通用头部general-header,请求头部request-header,应答头部response-header和实体头部entity-header。
消息体通常描述将要建立的会话的类型,包括所交换的媒体的描述。但是SIP并不定义消息体的结构或内容。其结构和内容使用另一个不同的协议来描述,消息体结构可以使用会话描述协议SDP来描述,在与PSTN互通的情况下, 消息体结构也可包括ISUP消息。
12. 简要说明SIP协议中INVITE(邀请)消息和REGISTER(登记)消息的功能。
46. 简要说明资源预留的工作流程。 资源预留的工作流程如下:
(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一个PATH消息,其中包含了业务流标识(即目的地址)及其业务特征(所需要的带宽的上下限、延迟以及延迟抖动等)。 (2)PATH消息被沿着该路径所经过的路由器逐跳传送,并且每个路由器都被告知准备预留资源,从而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该状态信息包含PATH消息中的前一跳源地址。 (3)接收方收到PATH消息后根据业务特征和所要求的QOS计算出所需要的资源,向其上游节点发送一个资源预留请求RESV消息,该消息中包含了流规格说明、资源预留规格说明和过滤器规格说明,其主要包含的参数就是要求预留的带宽。
(4)RESV沿着PATH的发送路径原路返回,沿途的路由器收到RESV消息后,调用自己的接入控制程序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业务流。如果接受,则按要求为业务流分配带宽和缓存空间,并记录该流状态信息,然后将RESV消息继续向上游转发;如果拒绝,则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信息,接收端终止呼叫。
(5)当发送端收到RESV消息并且接受该请求时,开始发送用户数据流。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所经过的每一个路由器已经为该数据流分配了可用资源,可用资源有保证,因而该数据流的传送能够达到接收方要求的服务质量。
47. 简要说明区分服务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
区分服务的原理是边界路由器根据业务数据流的行为特性和服务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别并为每一个数据包加上业务类型标记,核心路由器根据业务类型标记对业务流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执行不同的处理策略,以保证优先级别高的业务流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48. 简要说明区分服务网络中核心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的功能。 边界路由器对每个分组进行分类、标记区分服务码点DSCP,用DSCP来携带IP分组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核心路由器根据分组头上的DSCP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对IP分组进行转发。
49. 简要说明MPLS网络的结构。
MPLS网络由标签边缘路由器LER(Label Edge Router)和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组成。
LER位于MPLS网络的边界上,是MPLS网络同各类用户网络以及其它MPLS网络相连的边缘设备。LER首先将具有相同特性的IP数据包划分为一定的转发等价类FEC,并建立标签和相应FEC的对应关系,据此建立转发信息库FIB。当LER接收到IP数据包后,根据IP数据包的特性检查FIB,得到相应的标签,给IP数据包加上标签后发给LSR。LER还负责在MPLS网络的出口去掉标签。 LSR是MPLS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标签交换和标签分发功能,具有第三层转发分组和第二层交换分组的能力。LSR内建标签转发信息库TFIB(Tag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TFIB存储每个路由的输入标签和输出标签,包括输出端口及其链路。TFIB被用于实际的分组转发。LSR根据IP数据包上的标签(输入标签)检索TFIB,获得该数据包新的标签(输出标签)和输出端口及链路,用新的标签替换包上原有的标签后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LSR。
50. 简要说明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
技术。它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了连接模式的特性,减少了网络的复杂性,兼容现有的各种主流网络技术,在提供IP业务时能够确保QoS和安全性,并具有流量工程能力。
51. 简要说明MPLS VPN的结构。 基于MPLS技术构建的VPN称为 MPLS VPN,其网络实体包括:
站点(Site):用户端网络的总称,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连接到PE。
CE(Custom Edge):用户端网络中直接与PE相连的路由器,CE通过标准的路由协议与PE交换路由信息。
PE(Provider Edge):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中的边缘路由器,是MPLS VPN的主要实现者。PE路由器连接CE路由器,通过MBGP向其他的PE传播VPN的相关信息,包括:VPN-IPv4地址(即RD+IPv4),扩展成员关系以及标签。
P(Provider Router):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中的核心路由器,负责MPLS标签转发。由于PE之间在传送业务之前已经知道了VPN成员关系,并通过 LDP完成了标签绑定工作,建立了一条从PE到PE的标签交换路径LSP,所以P无需维护VPN的路由信息和所承载业务流的信息,只要透明地传送由PE传送来的业务流即可。
52. 简要说明超量工程法提高服务质量的原理。 超量工程法是指在网络规划时预留足够的带宽,并限制进入网络的流量,使得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可接受的QoS。这种方法不需要对IP网络进行改造就能在较大范围内支持实时业务,提供可接受的服务质量。现在有些运营商就采用这种方法组建NGN承载网络,将NGN业务网与Internet业务公用网分开,为NGN业务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带宽;当进入网络的呼叫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不再允许新的呼叫进入,从而保证进入该网络的呼叫都有足够的带宽,获得可接受的服务质量。
53. 分析NAT对下一代网络业务的影响。 NAT对下一代网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私网内设备只有在向外部主动发起连接时,才会被分配到合法IP和端口号,若不做特殊处理,设备对外部网络来说是不可见的,也无法接受软交换发来的呼叫请求,被称作NAT问题。私网内设备都采用私有IP地址,虽然经过NAT可以将网络层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但是对于应用层消息中的私有IP地址却无能为力,被称作PAT问题。
54. 简要说明STUN协议的工作原理。 STUN体系主要由STUN客户端、NAT网关和STUN服务器3部分组成,STUN服务器主要用于接收客户端的消息,并根据消息类型做不同处理;STUN客户端根据STUN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处于公网、关闭了UDP端口的防火墙后面还是处于NAT设备后面,同时还可以判断出NAT设备的具体类型。
55. 简要说明应用层网关方案实现私网穿越的原理。
应用层网关(ALG)方案是通过在NAT设备中嵌入ALG程序或在内部网出口独立设置的ALG设备,使之具备感知SIP、H.323、H.324和MGCP等呼叫控制协议的能力,具备呼叫控制协议的解析和地址翻译功能,从而解决NAT穿越及防火墙穿越的问题。
56. 简要说明代理方案实现私网穿越的原理。
代理(Proxy)方案是通过对私网内用户呼叫做信令代理和媒体代理的方式解决语音和
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穿越NAT的问题。从处于公网的软交换设备来说,代理应看作终端;从终端角度来说,代理应看作软交换设备。
57. 简要说明软交换技术给运营商带来的优势。
软交换技术可以给新老运营商都带来很大的优势: 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各种用户的综合接入。
软交换网络基于分组承载网,效率更高,结构更简,灵活性更好,不但降低了运营成本,网络升级和扩展也更为容易。
软交换网络具有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软交换网络采用开放的网络结构,构件间采用标准的接口,运营商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
软交换网络体系使得原来分立的各种网络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实现了公共资源共享;而且,软交换网络中的设备普遍处理能力高、容量大,从而可以减少局所,使得网络层次和结构得以简化,节约了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58. 简要说明我国运营商在建设软交换网络时的步骤。 运营商在建设软交换网络时大致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NGN 技术实现运营商长途网的优化改造,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都已经或正在建设大规模的覆盖全国的长途软交换网,分流长途语音话务,并逐步将长途话音业务向软交换网迁移;第二步,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替换和新建本地网的功能,软交换的本地网应用已经成为新兴运营商竞争市场和传统运营商替换老化设备和进行网络扩容的重要手段;第三步,利用软交换技术提供新型增值业务。
59. 简要说明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
固网智能化改造,是指在现有固网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结构的优化、资源的整合、节点设备的升级和改造、新技术的引入以及管理流程优化等手段来达到网络优化、业务开放、网元智能化的目标。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思想是用户数据集中管理,并在每次呼叫接续前增加用户业务属性查询机制,使网络实现对用户签约智能业务的自动识别和自动触发。
60. 简要说明软交换技术在固网端局的应用的常见方案。 实现软交换端局常见的有AG方案和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方案,前者常用于对已有端局的软交换改造,后者则应用于新端局的建设。
61. 简要说明综合接入媒体网关常见的组网方式。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的组网方式相当灵活。在光纤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AG可以直接采用光纤上行接入到IP城域网;对于IP城域网或者MSTP直接可达的区域,AG可以采用FE(五类线)上行接入IP城域网;对于没有IP城域网或者城域网欠发达的区域,AG可以利用传统的SDH资源通过E1上行到中继网关,间接接入IP城域网。
62. 简要说明EPON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EPON系统一般由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和光配线网(ODN)组成。
OLT位于局端,是整个EPON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网络侧
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并经过一个或多个ODN与用户侧的ONU通信。
ODN是由无源光元件(诸如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和光分路器等)组成的光配线网,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信号功率的分配,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 ONU位于用户端,为接入网提供直接的或远端的用户侧接口。ONU的主要功能是终结光纤链路,并提供对用户业务的各种适配功能,负责综合业务接入。
63. 简要说明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的相同点。
从概念上讲,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完全相同。
在网络结构方面,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都提出了分层的网络结构,即将网络分成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和接入层四个层次。
在接口协议方面,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所采用的协议许多都是一致的,例如H.248/MEGAO协议用于软交换设备控制媒体网关完成媒体流格式的转换;BICC协议用于两个软交换设备之间的通信;SIP协议用于控制会话的建立、修改和结束过程;SIGTRAN协议用于实现传统七号信令的IP承载等。
在业务方面,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提供的业务种类相似,例如各种多媒体业务;而且业务的实现方式也类似,都支持开放业务接口。
64. 简要说明移动软交换体系和固定软交换体系的不同点。
由于移动电话网的特殊性决定了移动软交换设备在业务处理方面与固网具有较大区别,在网络功能实体和接口协议中也有差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业务处理方面,固定软交换系统提供继承传统C5端局、C4汇接局、C3长途局交换机的所有业务处理及信令接口功能;移动软交换系统继承了MSC及GMSC所有业务处理及信令接口功能。
在设备功能方面,移动软交换设备不仅要完成话路相关的控制功能,而且要实现移动所特有的鉴权、位置更新、寻呼、切换等移动性管理功能;移动的媒体网关设备也具有移动所特有的一些功能,例如需要支持UMTS中的AMR编码以及宽带AMR等技术,另外需要支持TFO/TrFO技术和相应的配置协调机制。 在协议方面,移动网络需要支持特有的MAP、CAP,除此以外,对于固网和移动网共用的协议,例如H.248和SIP协议,也增加了移动相关的扩展。
65. 简要说明IMS的特点。
IMS体系架构具有与接入无关、协议统一、业务与控制分离、用户数据与交换控制分离、归属服务控制、水平体系架构、策略控制和QoS保证的特点。IMS在接入、承载、控制、业务等多个层面实现了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支持。
66. 简要说明IMS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支持。
IMS对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接入、承载、控制、业务等多个层面。 IMS与接入方式无关。无论用户采用固定接入方式还是移动接入方式,都由接入网络
完成用户终端到网络的数据通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IMS只负责通过SIP协议完成主、被叫之间的呼叫建立。
IMS支持承载层融合。IMS基于IP承载,IMS的功能实体和各参考点之间全部采用IP进行承载。 IMS支持核心控制层融合。从标准体系看,IMS是一个多组织共同认可的标准体系;
从网络架构看,IMS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 实现了会话控制功能和承载控制功能的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从网络协议看,IMS架构中的各种功能实体间的接口协议主要采用SIP协议。 IMS支持业务层面融合。
67.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按功能可分为哪几个逻辑实体,简要说明这些逻辑实体的
功能。 IMS的核心处理部件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按功能可分为P-CSCF、I-CSCF、S-CSCF三个逻辑实体。
P-CSCF是 IMS中用户的第一个接触点。所有的SIP信令,无论来自UE(User Equipment,I-CSCF可以充当网络所有用户的连接点,也可以用作当前网络服务区内漫游用户的用户终端设备)还是发给UE的,都必须经过P-CSCF。
服务接入点。 S-CSCF是IMS的核心,它位于归属网络,为UE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服务。它可以根据网络运营商的需要,维持会话状态信息,并根据需要与服务平台和计费功能进行交互。
68. 简要说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的作用。 HSS是IMS中所有与用户和服务器相关的数据的主要存储服务器。存储在HSS的IMS相关数据主要包括用户身份信息(用户标识、号码和地址)、用户安全信息(用户网络接入控制的鉴权和授权信息)、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用户的签约业务信息。本章还介绍了其他实体的功能以及各接口使用的协议。
HSS的逻辑功能包括:移动性管理,支持呼叫和会话建立,支持用户安全,支持接入CS域、PS域和IMS域的鉴权过程,支持业务定制,处理用户在各系统(CS域、PS域和IMS)的所有标识之间恰当的关联关系,接入授权,支持业务授权,支持应用业务和CAMEL业务。
69. 简要说明漫游的概念,IMS如何解决终端的漫游问题的。 漫游是指用户在离开归属网络的服务区时,仍能继续使用原有的终端访问到所需的业务。 IMS网络将P-CSCF和 S-CSCF分离,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P-CSCF接入IMS网络,用户的业务都由归属网络的S-CSCF控制,从而简单地解决了终端的漫游问题,支持IMS用户的移动性。
三、画图题
1. 画图说明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15. 画图说明软交换设备的硬件逻辑结构。
16. 画图说明软交换设备软件系统的结构。
17. 画图说明移动媒体网关在网络中的位置。
18. 画图说明综合接入设备IAD在网络中的位置。
19. 画图说明IAD的逻辑结构。
20. 画图说明信令网关作为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时的组网结构。
21. 画图说明信令网关作为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时的协议栈结构。
22. 画出由软交换设备实现业务示意图。
23. 画出由各种服务器提供业务的实现示意图。
24. 画出通过第三方提供业务的实现示意图。
25. 画出通过互通的方式提供业务实现示意图。
26. 画图说明PARLAY网关与应用之间的接口。
27. 画图说明媒体资源服务器在软交换体系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网元之间采用的协议。
28. 画出与课本图4-21网络结构对应的点对点视频通信业务的呼叫建立流程。
29. 画图说明呈现业务在软交换网络中的体系结构。
30. 画出RSVP在主机和路由器上的实现机制的结构图。
31. 画出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图。
32. 画图说明普通LDP的工作过程。
33. 画出说明MPLS的网络结构。
34. 画出MPLS VPN网络结构。
35. 画图说明MPLS TE的工作原理。
36. 画出代理处于公网时的应用模型。
37. 画出代理设备处于私网时的应用模型。
38. 画出代理设备处于公私网边缘时的应用模型
39. 画出本地网智能化改造后网络的一般结构。
40.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固网智能化改造后的网络结构。
41. 画出教材图6-6所示网络中彩铃业务的实现流程。
42. 画图说明移动软交换长途汇接网的结构。
43. 画图说明移动软交换端局的组网结构。
44. 画图说明EPON系统的构成。
45. 画出3GPP IMS的体系结构图并简要说明。
46. 画出IMS 用户初始注册的流程图。
47. 画出IMS与PSTN互通的参考模型。
五、计算题
1. 由于G.723.1编码数据每3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33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
12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和20字节的IP头部,则每1路G.723.1话音所
占的带宽为
(20+8+12)*8*33+6300 = 16860bit/s=16.86kbit/s
2. 由于G.723.1编码数据每3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33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
12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和20字节的IP头部,则每1路G.723.1话音所占的带宽为
(20+8+12)*8*33+5300 = 15860bit/s=15.86kbit/s
3. 由于G.729编码数据每2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50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12
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和20字节的IP头部,则每1路G.729话音所占的
带宽为
(20+8+12)*8*50+8000 = 24000bit/s=24kbit/s
4. 由于G.729编码数据每20ms传送一次,每秒需传送50个语音包,每个语音包都包含12
字节的RTP头部、8字节的UDP头部,20字节的IP头部,38byte的Ethernet头部。则每1路G.729话音所占的带宽为
(20+8+12+38)*8*50+8000 =39200bit/s=39.2kbit/s
六.协议分析
1. 主叫的注册账号是8882100@10.77.226.41;被叫的注册账号是8882101@10.77.226.41;与主叫直接通信的地址是8882100@10.77.226.121;该消息的消息体采用的协议是SDP;本次会话中主叫可以接收3种编码的音频;接收的音频流用的传输协议是RTP;主叫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10.77.226.121:8766。
2. RGW1向MGC发送H.248消息时使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分别是10.54.250.43:2944;RGW1为本次呼叫分配的关联标识号是286;该关联中包含了终端A0和A=A100000034;终端100000034能接收1种格式的媒体流;终端100000034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10.54.250.43:18300;终端100000034的对端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10.54.250.18:18296。
正在阅读:
《软交换技术与NGN》练习题解答01-17
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习题导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2-03
四方E380变频手册08-27
安徽省合巢湖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模拟试卷(二)附答案-03-13
学生社团团支部工作台帐 范本08-07
作总结后勤保障处2009年党政工作总结03-08
IFIX学习笔记10-18
茶与人生06-08
SAT作文看完题到底应该想什么?12-16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后感1500字12-0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练习题
- 解答
- 交换
- 技术
- NGN
- 2015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高频考点(十六)
- 最新的绝对有用的二级C语言上机试题
- 通信原理
-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含答案)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规范
- VisualBasic程序设计期末综合练习
- 2013、2014预应力用材、钢绞线锚夹具、波纹管
- 2016-2017年小升初数学第33讲: 组合平面图形
- 某某区某某镇人民政府公务员平时年终考核实施方案20120615
- html
- 电大形考作业
- 功能梯度材料
- 2018-2023年中国卫浴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目录)
- 毕业设计终稿
-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
- 2011年安徽省申论B类答案
- 手机是工具,不是玩具
- 微机原理(基于PROTEUS的跑马灯系统设计及仿真)
- 机械设计习题1
- 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