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 - 导语
更新时间:2024-05-08 0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师生之间的一件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架起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导语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总是从导语设计开始的。好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能够揭示课文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导入语,还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在导语设计上煞费苦心,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 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导入艺术的优势,往往潜在地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时,常常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说来,我采用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 直截了当,省时提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
二、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用音乐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欢庆》这一课时,用《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唱了起来。唱完之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余音缭绕中水到渠成的很快进入诗文。
三、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精彩的导入就如同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样感人至深,像精彩的戏剧、电影一样引人入胜。如我在教学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时,就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县有一个厨师很善于给诗配菜。刚上任的县官闻知后,命令下属叫他来做菜。厨师来后,县官故意刁难,只拿两个鸡蛋和一撮葱给他,要他立即做成4个菜,否则给予惩罚。厨师接过鸡蛋和葱,思索片刻,就到厨房去了。县官看到厨师的背影,心里暗想,巧媳妇怎能做无米之炊,你再有三头六臂也无济于事。不久,厨师端出了3盘1碗象征性的菜:一盘是蒸蛋黄两个,旁边竖有几根去掉葱白的葱:另一盘是蒸熟的蛋白刻成象征性的“白鹭”,它的下边放着几根去掉葱白的葱:第三盘是用青葱编织成的山岭,再把蛋白和葱白切成颗粒撒在山岭上,最后是把蛋壳做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县官笑道:“真是名不虚传!”这才把厨师放走。故事讲到这里,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 以旧带新,自然过渡
2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请大家回忆我们曾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这课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海底世界》的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写的?结尾提示了所介绍事物的什么特点?”这样的导语可以引发学生对疑惑问题的注意,他们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探求新旧知识间矛盾的学习中去。这种导入使学生既巩固了学习的旧知识,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使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课文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了。
五、 谜语导入,开拓思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雨》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接着我出示课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六、精妙问题,激发好奇心。
3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用精心锤炼的语言,去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的联想、想象、思考后进入课文,一定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中心。如我在教学《我选我》一文时,首先就发起疑问: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选我”做什么?为什么要“我选我”?“对了,这也正是老师想要问你们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这些问题紧扣课文中心,直奔主题,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七、 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小学语文课文中不少是文美情真的佳作,对于这样的课文的导语设计,教师要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入境,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在教学《五彩池》时,我边播放五彩池奇异景色的录像,边配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的五彩池中,并把神秘而陌生的五彩池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对五彩池奇异的景色产生兴趣,并产生主动探求五彩池神奇景象产生原因的欲望。可见,创设情境,可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
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引文而异,因人而异。力图给它划分类别,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和文学反应生活的实质密不可分,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学的广
4
泛性,也决定了语文课导语设计的多样性。总之,导语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有效学习,因此导语设计应遵循启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新颖性原则。一段别出心裁的导语,往往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5
正在阅读:
架起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 - 导语05-08
消失的森林王国作文400字07-06
难忘的一次活动作文500字07-09
高中主谓一致精选30语法填空题带答案05-03
五年级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03-22
初二物理试卷02-06
IT运维工程师笔试题05-19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05-31
2011办公室工作计划(3000字)10-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导语
- 架起
- 师生
- 桥梁
- 一座
- 之间
-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05) - 实数
- 集团化建筑施工企业管控模式的研究 - 图文
- 桥梁工程招标文件范本
- 某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 偏方治常见病
- 实验三+校园网路设计_逻辑子网设计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图文
- 论文 - 图文
-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 图文
- 法学概论1
- 高中化学抢分专题08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说课稿《平均分》
- SCI影响因子—2013微生物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
- 加快工业园区市场化运作封闭式管理的调研报告
- 教学楼上部结构设计
-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管理制
- 5简明材料力学习题 答案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