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短评之二十五高校收费价格管制政策的制度分析

更新时间:2024-07-06 1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制度短评之二十五 高校收费价格管制政策的制度分析

毛寿龙

2000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2000年新学年开始,北京地区高校学费标准将上调,最高上限上浮20%。具体地说,1999年北京地区高校一般专业收费每生每年3200元,外语医科专业每生每年4000元,艺术类专业还略高。本着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完善教育收费分担机制的原则,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普通高校学费标准的通知》,调整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后的一般专业中,一般学校每生每学年不超过4200元;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重点学校不超过5000元;理工科专业一般学校不超过4600元,重点学校不超过5500元;外语、医科类专业一般学校不超过5000元,重点学校不超过6000元。

《通知》规定,师范、农林、体育、航海、民族专业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学生免缴学费。学校应按学年收取学费,不得跨学年收取,学费收取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酌情减免学费,各校要采取\减、免、勤、补、贷\等办法,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影响正常就学。 为杜绝乱收费现象,北京市物价、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求各高校填写《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费标准申报表》,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实行。同时,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学校,将依法予以处罚。

这则报道告诉人们如下信息:北京市管理高等教育收费的部门是物价局、财政局和教委;收费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登记有所不同;高校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将依法予以处罚。为什么实施这样的政策,有什么理由,由于没有见到相关资料,也没有访问政策制定者,因此不得而知。这一政策,应该说开拓了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开拓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使得有更多的家长能够为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而投资,是好事。它区分了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热门专业定价较高,而社会需要的但不热门的专业,定价较低。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减、免、勤、补、贷等政策,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够上大学。这也是好事。另外,还规定,一般院校收费一般为4200元,重点院校收费是一般为5000元,不超过6000元。这一有差别的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优质优价的原则。

优质优价,窄一想,的确是应该的。重点大学国家投资多、教育设施好、师资质量高、学习条件好,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好找,的确应该多收费,而一般大学各个方面都差一些,收费的确应该低一些。一分货,自然需要一分钱。要上好大学,当然需要交更多的钱;而上较差的大学,则交少一点的钱。如果不上大学,那么就不用交任何钱。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细想起来,价格管制的政策,很容易导致这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其中最恶劣的后果是,它人为地划定了重点院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别,重点学校收取高价,非重点学校收取低价,这使得学校之间没有任何竞争,其结果就是重点学校没有动力去进一步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师资质量,或者降

低价格,来吸引更好的学生,因为不努力也是重点,不会有什么变化;非重点的学校,也没有进一步的动力,去改善所有的一切,去追赶重点学校,或者吸引较好的学生,因为再努力也是非重点,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使人想起计划经济时代的优质优价的价格管制政策:名牌表、名牌自行车价格高,而且只能卖高价;杂牌表、杂牌自行车价格低,而且只能卖低价。其结果就是,名牌厂家没有积极性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质量,杂牌厂家也一样没有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后来废除价格管制的办法,名牌厂家和杂牌厂家的价格可以自由定价,价格取消管制的效应是大家都有积极性变成名牌,尤其是杂牌厂家,更有积极性追加投资、提高质量,与名牌厂家相竞争。于是,许多昔日的名牌变成了杂牌,许多昔日名不经传的牌子变成了名牌。价格管制最恶劣的后果是,大家没有积极性提高质量,而有积极性去降低质量,通过偷工减料,来实现利润,而不是通过优质优价,来实现利润。价格管制,虽然其政策目标是有利于消费者,但实际的结果是,让消费者花同样的价格消费质量低劣的产品,其整体效应是整个市场的商品的质量都难以提高。

一般商品价格管制的效应是消极的,教育服务价格管制的结果也必然是消极的。价格差虽然体现了不同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但是这种质量差是人为确定的,是根据国家的投入量以及过去的业绩来确定的,投入量以及过去的业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服务的质量,但是它排除了许多今天不是名牌的院校在明天成为名牌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不是名牌的院校中的一些名牌系优质优价的可能性。这不仅对于非名牌院校以及非名牌院校的一些名牌系是不公平的,而且对于许多名牌院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不利的。在价格管制的体制中,各个高校仅有的积极性就是如何争取变成国家的重点,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高校从免费教育到收费教育转轨过程中,由于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没有跟上,各高校很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中国高等教育还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下,疯狂涨价。一定的价格管制,对于防止出现这一局面可能是必要的。但是,价格管制不能长此以往地进行下去,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应该由市场竞争来确定,由消费者来确定。这样,价格才真正合理。当然,由于信息不充分的问题,消费者的选择可能有些盲目,但这并不是不让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理由。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也不见得对商品有充分完全的信息。为了让消费者有充分完善的信息,政府可以发挥很多作用,比如允许生产者做广告,但广告必须属实,否则给予惩罚;所有商品必须给出相应的说明,并且必须属实,否则也给予惩罚;商品售出后,厂家要实行三包,或者相应的售后服务。教育服务也是一样的。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未必能够完全了解学校的服务质量,但是政府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来鼓励和要求各个学校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及其家长,并建立各种各样的指标,让民间的机构,来对各个高校各个方面、各个高校的各个系所和专业领域,进行相应的简单排名。这样的信息一旦充分提供了,虽然未必完全反映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全貌,但学生和家长就有了较多的信息基础,而不仅仅是知道学校是重点还是非重点,或者只是知道极少数学校是好学校,而不知道其他学校也可能是好学校,或者某些普通院校的某些系所也是名牌的。

高等教育领域是中国最后进入市场经济的领域之一。高等教育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的迅速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不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管制政策,使得各个高校只为争取级别以及较高价格的资格而竞争,而应该采取鼓励竞争的政策,并使生产者有积极性提供有关教育服务的信息,让学生及其家长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使高校为了争取更好的消费者(好生源)以及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而竞争。中国的教育目前还是卖方市场,可能还需要一定程度的管制,但是这种管制的范围应该适当放宽,从而形成比较好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中国高等院校就不会利用政府所给予的教育垄断权来牟取垄断利润,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没有积极性提高质量,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使更多的学校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学生所期望的,世界各国的学生都以到中国来留学为荣,中国大学的文凭全世界通用的梦想也很可能成为现实了。(2000年5月31日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w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