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社会学系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11-09 03: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051006 ........................................................................................................................... 1 《中国哲学》051008 ............................................................................................................................................... 2 《西方哲学》051009 ............................................................................................................................................... 3 《中国史通论》051010 ........................................................................................................................................... 5 《政治学概论》051012 ........................................................................................................................................... 7 《社会学通论》051013 ............................................................................................................................................... 8 《经济学基础》051014 ............................................................................................................................................. 10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051031 ..................................................................................................................... 12 《国外传媒社会学经典研究案例》051032 ......................................................................................................... 13 《经济与社会》051033 ......................................................................................................................................... 15 《社会学理论和生活》051034 ............................................................................................................................. 17 《宗教与社会》051035 ......................................................................................................................................... 19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 2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051006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06

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英文名称:Economy and Poli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分学时: 先修课程:

教学方式:讲授、热点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考勤、讨论、作业、考试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要求学生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6学时)

重点内容: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2、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6学时)

重点内容: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转变、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3、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2学时) 重点内容:当今时代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

4、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6学时)

重点内容:经济的较快发展、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不同经济模式与面临的共同问题、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政治状况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美国称霸世界的对外战略、西欧、日本的对外政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5、第五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6学时)

重点内容: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与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的艰难曲折与调整改革、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6、第六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2学时)

重点内容: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巨大贡献、政治经济的改革、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

7、第七章:冷战后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与政治(2学时)

重点内容: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发展、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俄罗斯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8、第八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6学时)

重点内容: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对外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大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

四、作业、实践环节:课后作业

五、建议教材:李景治、林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六、参考资料: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景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执笔人:吕艳君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中国哲学051008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08

英文名称: CHINESE PHILOSOPHY 授课对象: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分/学时:3/48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写论文和讨论;期末考试成绩为60%,开卷考试。

课程简介:通过学习中国哲学;了解这个历史中的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多姿多彩的人生,他们的独特深刻的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本课程通过系统评介中国的著名思想家,主要有墨子、韩非、郭象、朱熹、王阳明、 孔子、老子、庄子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首先,同学们能够了解这个历史中的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多彩的人生,和独特深刻的思想,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智慧。

其次,通过这种了解,我们能够从往圣先哲那里获得关于宇宙人生的启迪,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再次,通过这种了解,我们能够对往圣先哲提出的哲学问题及解答这些问题的思考有深入的认识,从而获得进行新的哲学创造的思想资源与思想启示,对于我们获得智慧,学会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具有一定兴趣;课堂要求师生一起阅读原始文献和讨论;学生最好能有一定社会历史的责任感和一定的哲学史基础。

2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第一章:墨子的哲学思想(5学时) 重点内容:“兼相爱与交相利”的政治思想 2、第二章:韩非的法家思想(3学时)

重点内容:法家思想的人性论基础;“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3、第三章:郭象的哲学思想(3学时) 重点内容:“独化”的玄学思想

4、第四章:慧能禅宗的佛教哲学思想(3学时) 重点内容:佛性即人性和顿悟成佛的哲学思想 5、第五章:朱熹的哲学思想(4学时) 重点内容:理一元论中的“理一分殊”思想 6、第六章:王阳明的哲学思想(3学时)

重点内容: “心外无理”和“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7、第七章 戴震的哲学思想(3学时) 重点内容:“气化即道”的本体论思想和“理存于欲”的人道主义人性论 8、第八章 孔子仁学思想与论语(8学时)

重点内容:孔子其人其书、孔子的仁学思想、孔子的人生观、孔子的认识论、孔子的辩证法的思想。 9、第九章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道(8学时)

重点内容:老子其人其书、老子与修身、老子的人生观、

老子处事哲学、老子认识论、老子做事智慧、老子的辩证法、老子的成功之道 10、第十章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逍遥游(8学时)

重点内容:庄子的生平、庄子的逍遥游、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庄子的人生观、庄子发现痛苦的根源、庄子的认识论、庄子成功就在一刹那、庄子的价值与生命的悲哀 。 4、作业、实践环节:课堂讨论2次。

5、教材 《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参考资料:

1、《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 上、下册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执笔:任素琴、江春鸣

审定:任素琴

《西方哲学》051009

一、课程基本信息(小4号黑体) 课程编号051009

英文名称: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 学分/学时:3/48

3

先修课程:中国哲学(051008)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查占60%。考核方式以开放的形式为主,如参与主题讨论、表演哲学主题的戏剧、撰写结课报告等。

课程简介:(100—150字)

西方哲学史是一门学术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侧重从时间纬度来梳理自古代至近代最有影响

的西方哲学思想。涉及到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几个部分。在展现哲学思想的同时,注意那些使哲学家们产生独特思想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流派的哲学家及其思想的介绍,使学生在了解哲学史的同时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即让学生们能够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及角度三个方面有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们感受到理性的魅力。

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这个中心,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入到学习的主要角色中来。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西方哲学史概述(3学时) 重点内容:

提纲挈领地介绍整门课程的大致脉络;讲解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家(3学时) 重点内容:

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原子论者及智者对万物起源问题的讨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9学时) 重点内容: 1. 苏格拉底的方法 2. 柏拉图的理念论 3.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四章: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3学时) 重点内容:

犬儒学派、怀疑派、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对伦理问题的探讨 第五章:天主教哲学(9学时) 重点内容: 1. 犹太人的历史 2. 基督教的历史

3. 经院哲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 第六章:文艺复兴(3学时) 重点内容:

科学精神、培根、霍布斯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经验论与唯理论(9学时) 重点内容:

4

执笔人:史乃新 教研室主任:朱依娜 系主任:冯波

《经济学基础》051014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14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Economics 授课对象:传播学等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建议学分/学时:3/48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作业、论文、社会实践为辅。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市场上商品的供求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原理;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指标核算;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今后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到经济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理解不同经济政策工具的实践意义,了解经济学最新科研动态和我国当今经济发展中的最紧要的问题,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模拟训练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部分专业可以采取双语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2、随客观条件变化不断调整相关内容。对教学内容安排根据适用、实用的原则,兼顾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专业实践工作需要,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几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第一章 绪论(3学时)

重点内容:经济学简史;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学与传媒

2、第二章 需求理论及其应用(3学时)

重点内容:需求;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应用;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

3、第三章 供给理论及其应用(3学时)

重点内容:供给函数与供给定理;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学习效应与范围经济

4、第四章 均衡价格与市场(3学时)

重点内容:市场经济的特点;均衡价格与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期货贸易

10

5、第五章 消费理论及其运用(3学时)

重点内容:欲望与效用;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与消费者均衡

6、第六章 生产理论及其应用(3学时)

重点内容: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确定;生产要素组合分析; 生产项目的合理选择

7、第七章 成本与收益分析(3学时)

重点内容:成本概念与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8、第八章 厂商均衡理论(3学时)

重点内容: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寡头垄断的厂商均衡

9、第九章 分配理论及其应用(3学时)

重点内容: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分析;工资及其决定;利息理论;社会收入分配的原则与政策

10、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3学时)

重点内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外部效应与政府调控

11、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与方法(3学时)

重点内容: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总量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12、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3学时) 重点内容:财政;税收;

13、第十三章 货币与金融 (3学时) 重点内容:货币:金融体系;汇率理论

14、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 (3学时)

重点内容:国际贸易传统理论;国际贸易实务

15、第十五章 证券投资 (3学时)

重点内容:证券投资概念; 证券投资分析;证券组合投资与风险管理

16、第十六章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3学时)

重点内容:制度变迁理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转轨中的微观经济体制;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经济周期与通货膨胀;中国转轨经济中的失业问题

四、作业、实践环节

平时出勤、作业及课堂讨论占40%,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或邀请企业的有关人士做专题报告,并结合所学内容写出心得体会。

五、建议教材

[1]吴汉洪.经济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六、参考资料

[1]吴树青.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程恩富主编.现代政治经济学(第二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姚开建、陈勇勤.改变中国——中国的 10 个五年计划.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编.当代经济问题探索.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

[6](美)曼昆,梁小民.经济学基础(第二版).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7](美)布拉德利·希勒,王福重.经济学基础(双语教学版,第4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执笔人: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05103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31

英文名称:Study on contemporary Social Problems 授课对象:编辑出版学等专业 开课学期:4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社会问题置于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分析,内容涉及社会问题界定、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问题专题介绍,主要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讨论方式进行。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社会问题的分析工具,对转型期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解决思路有比较清楚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从社会学视角观察、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4学时)

重点内容:社会问题界定、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产生背景 第二章 自杀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三章 吸毒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四章 性问题(3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五章 犯罪问题(2学时)

12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六章 失业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七章 贫困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八章 人口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九章 家庭问题(3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十章 教育问题(3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十一章 医疗保健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十二章 腐败问题(3学时)

重点内容:现状及影响、理论分析、对策 第十三章 其他社会问题(2学时) 重点内容:恐怖主义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

四、作业、实践环节

1、社会问题案例讨论

2、完成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报告或一篇论文或者是设计关于某一社会问题的报道

五、建议教材

朱力.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六、参考资料

[1]何雪东.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尚银.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引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向东.当代社会问题.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执笔人:谢进川

教研室主任:邹千江

系主任:冯波

《国外传媒社会学经典研究案例》051032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32

英文名称:Foreign media sociology classic case study 授课对象:大三本科生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学时/学分:2/32

13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以美国社会学学术杂志中较为经典的传媒社会学实证研究文献为基础,向学生介绍如何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大众传媒进行研究。由于国内还很难找到翻译成中文的国外传媒社会学研究文献,因此,需要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入选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的研究:一是宏观层面的社会与传媒,即社会现实环境下的传媒;二是传媒群体内部及自身;三是微观层面的传媒人研究。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学生接触一些国外传媒社会学的经典研究案例,使其对传媒社会学研究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二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传媒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1. “All Around the World Same Song: Blackness, Racism, and Popular Culture in China”,Robin

R. Means Coleman(2学时)

重点内容:中国的黑人、种族主义和流行文化 2.“The Media Logic of Media Work”,Mark Deuze(2学时) 重点内容:媒体工作的传媒逻辑 3.“The Routine of Daily Routine: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 in an Age of Media Transformation”(2学时)

重点内容:日常工作中的惯例:传媒变迁时代的个人影响

4.“Talking It to The Street: U.S. Newspaper Discourses on Iraq War Protests” (2学时) 重点内容:美国报纸关于抗议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5.“Untangling Spirals of Silence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2学时) 重点内容:解开总统选举中的沉默漩涡 6.“Snob and Slob Taste for Television Programs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00 ” (2学时) 重点内容:荷兰电视节目的势利和粗俗品味 7.“Feminist Studies of the Media”(2学时) 重点内容:对传媒的女权主义视角研究 8.“Mass Media and Modern Culture”(2学时) 重点内容:大众传媒和现代文化 9.“Television and Gender”(2学时) 重点内容:电视和性别 10.“Media Power: Some Hidden Dimensions” (2学时) 重点内容:传媒的力量:一些隐藏的维度 11.“Social Implication of Internet” (2学时) 重点内容:因特网的社会意义 12.“The Impact of Mass Media Violence on US Homicides”(2学时) 重点内容:大众传媒暴力对美国自杀现象的影响

13. “Role as Resource in the Hollywood Film Industry.”(2学时) 重点内容:好莱坞电影产业中的角色资源

14

14.“Media Discourse and Public Opinion on Nuclear War: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2学时) 重点内容:对核战争的传媒讨论和公共舆论:一个建构主义视角 15.“The British Dance Music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Independent Cultural Product”(2学时) 重点内容:英国舞蹈音乐产业:对独立文化产品的个案研究

16. “The Media Effects Tradition”,Chris Newbold.(2学时) 重点内容:传媒影响传统

四、作业、实践环节

分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一篇英文文献进行课堂陈述与讨论

五、建议教材

由于目前没有针对这一课程的专门教材,因此,主要是任课老师向学生推荐一定量的英文传媒社会学实证研究文献。

六、参考资料

塞伦·麦克莱[Ciaran McCullagh],曾静平译.传媒社会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执笔人:朱依娜

教研室主任:朱依娜

系主任:冯波

《经济与社会》05103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33

英文名称:Economic Sociology 授课对象:编辑出版学[等共4] 开课学期:4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讨论。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简介:经济与社会课程讲授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中与社会互相影响的部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经济过程、经济组织、经济变迁、经济体制以及国外学者对经济与社会相互影响的较新研究。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和分析社会与经济的关系,了解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过程,理解社会学视角下的生产要素、经济过程、经济组织、经济变迁、经济体制、经济与非经济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思想渊源及其发展(2学时)

重点内容: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过程、相关文献

15

介绍及讨论

第二章 经济社会学及其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经济社会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当代美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欧洲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三章 经济生活中的理性选择(2学时)

重点内容:理性选择理论的产生、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范式、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四章 社会网络与经济生活(2学时)

重点内容: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社会网络与经济、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五章 市场(2学时)

重点内容:市场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理论中的市场、社会学理论中的市场、市场转型、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六章 交换(2学时)

重点内容:不同视角下的交换行为、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交换模式、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七章 消费(2学时)

重点内容:消费行为研究、参考群体与消费、家庭与消费、社会阶层与消费、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八章 劳资关系(2学时)

重点内容:劳资关系及其发展、劳资关系系统分析、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九章 企业理论与企业行为(2学时)

重点内容:企业理论及其发展、企业的核心问题、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行为、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十章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2学时)

重点内容:企业家与企业家的特征、企业家的概念、企业家的社会来源、创新与管理、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十一章 经济与文化(2学时)

重点内容:文化、文化与经济生活、文化与经济过程、经济行为与文化、相关文献介绍及讨论

第十二章 经济与社会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国家与经济

第十三章 经济与社会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非正式经济

第十四章 经济与社会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性别与经济(2学时)

16

第十五章 经济与社会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技术与经济

第十六章 经济与社会研究(2学时)

重点内容:全球经济:组织与治理、国际经济秩序

四、作业、实践环节

以小组为单位专题分析;两次作业。

五、建议教材

[1]周长城.经济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国宏,桂勇.经济社会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斯梅尔瑟 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六、参考资料

[1]帕森斯,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斯威德伯格.经济学与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汪和建.现代经济社会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执笔人:史乃新 教研室主任:朱依娜 系主任:冯波

《社会学理论和生活》051034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34

课程名称: 社会学理论和生活

英文名称: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life 授课对象: 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4 学分/学时: 2/32 先修课程: 无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社会学通识课程,内容包括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性质和作用,重点讲述社会学认识和解释社会的基本理论视角,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等,介绍当代社会学理论新的发展。此外,本课程还介绍我国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情况,帮助了解社会学理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主要领域的实际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对社会学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了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著作,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视角。阅读相关著作,参与讨论和实践,学习运用社会学理论认识和分析社会,在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和体会。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

第一章 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性质和作用(2学时)

重点内容:社会学学科的主要构成、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学习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 早期社会学理论基础(2学时)

重点内容:孔德、马克思 、韦伯 、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 社会学基本理论和视角:功能主义与冲突论(4学时)

重点内容: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达伦多夫的辨证冲突论,科塞的冲突功能主义

第四章 社会学基本理论和视角:社会交换和符号互动论(4学时)

重点内容: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结构交换论,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科尔曼的理性行动论、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戈夫曼的拟剧分析,舒茨的现象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

第五章 当代西方综合性社会学理论(4学时)

重点内容: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及权力理论,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论,布希亚的消费社会及影像与模拟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论,贝克的风险社会论,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论。 第六章 中国社会学理论(4学时)

重点内容: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研究 第七章 社会学理论的运用(12学时)

重点内容:介绍社会学关于自我、家庭、宗族、社区、团体、组织、阶层、制度、文化、教育、经济、科技、人际关系、全球化与国家的研究;以及对贫困、人口、越轨、犯罪、资源与环境、贫富差距、养老、医疗健康、风险等社会问题的研究。

四、作业、实践环节

课堂讨论,小型论文。

五、建议教材

[ 1]George Ritzer.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六、主要参考资料

[1]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培林、李强、马戎.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经典读本,上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Jonathan H. Turner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执笔人:邹千江

教研室主任:邹千江

系主任:冯波

18

《宗教与社会》05103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1035

英文名称:Religion and Society 授课对象:本科各专业 开课学期:不限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式;授课,讨论,调查,看录象结合,各占相当比例。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宗教现象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有着紧密、复杂的联系。探讨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深入理解、理性和科学地看待宗教现象是非常必要的。本课程的重心是关注宗教和社会的互动,从多个侧面通过经验材料展示这种互动的具体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科学、正确地看待宗教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使其社会学理论素养得到提高。该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环节,认真从事调查研究,积极进行理论思考和课堂讨论。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关于宗教与社会关系的经典研究(10学时)

重点内容:经典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二章 当代中国宗教及其发展趋势 (6学时)

重点内容:当代中国各主要宗教的现状 第三章 乡村都市化与宗教信仰的变迁 (4学时) 重点内容:相关经验研究介绍

第四章 我国现有宗教的分区域社会功能研究(6学时) 重点内容:相关调查研究介绍

第五章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4学时)

重点内容:宗教的正功能,宗教的负功能, 第六章 中国宗教政策及其对宗教的影响(2学时)

重点内容: 中国宗教政策

四、作业、实践环节:

安排讨论、写调查报告等作为平时作业。

五、建议教材

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v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