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03 13: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低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后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成带有个性倾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而能动地学习和认识世界,能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内容是新课程增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更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及空间观念的形成与拓展。对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侧重于直观体验和现实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就以我自己教学为例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在小学低段的主要教学策略。 1 在观察中积累

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不是理解性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也必须学会观察,积累感性认识。这样的积累越丰富,那么学生的认识也会越清楚。特别是对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低年级学生对它的学习是一种直观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为了在学生脑中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两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我先让

学生观看录像,边观察边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一共安排了六个物体,分别是自动感应门、吊扇、拉抽屉、大风车、自动扶梯、摩天轮,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与比划对两种运动方式有了最初的感知,在这个基础由再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结果分成了两类。教师适时地讲解让学生知道了怎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怎样的是旋转。在学生有了这个初步的感知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是否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把学生平时的观察与我们的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举出了拉窗帘、输送带是平移;开门、关门是旋转……等。举例的过程也在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最后再判断,媒体播放器、钟表内的时针、影碟机、观光电梯、奔跑的汽车属于哪种情况,通过观察与判断学生既巩固了这两种运动现象,又知道了很多时候平移与旋转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这些观察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同时又是学生主动地去比划、去寻找,这是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完成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当学生明白这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或者旋转时。他们对这些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尽管他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它们的特征,表象却很清晰。如果缺少了充分的观察活动,学生的心理积累不够,他们的认识是模糊的。 2 在操作中体验

有实验指出:人对知识的吸引,如果只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因此,仅有“看”

没有“做”是不够的。动手做,手脑并用,而且在做中体验,做中思考,这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策略。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为了使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我根据教材“有趣的拼搭”组织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了一次操作练习。先把各种形体的学具在一块斜板上“滚一滚”。看哪种滚的快,多试几次,学生能得出:“平面的滚的慢,曲面的滚的快”的结论,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再让学生“堆一堆”,看哪种学具最难堆?学生得出:“平的”容易堆,“圆的”难堆的结论。最后让学生蒙上眼睛做“猜物体”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形体特征的认识。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时,在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这个环节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安排的:先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感知角有大小时教师又说,小朋友们都用一双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

变小些?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这些知识的难点在学生的亲自操作下一一被突破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探索意识。手、眼、脑的协作活动,将客观知识内化为主观认识,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 3 在探究中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最直接的价值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考必须有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得以发展。

例如,“平移与旋转”这一课,“平移和旋转”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一项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平移的距离是整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格子图中两个物体之间的格数误认为是平移的距离。这一难点的突破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数平移距离的方法,在探究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而这种错误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很容易认识、纠正。从眼睛数到眼睛。从尾巴数到尾巴,从嘴巴数到嘴巴……一一对应地数出平移的距离。在

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策略过程中。学生逐渐感悟到平移的本质特征。

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探索或给以适当指导。如果缺略了学生的探索,教师直截了当地讲给学生听或做给学生看,可以说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资源的浪费。图形变换是一种载体,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探究中的一种有价值的获得。而且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有益的。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有诸多策略。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察、操作和探究是更为重要的。这些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思维和应用,体会和了解教学意义,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v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