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现状分析1

更新时间:2023-10-27 04: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兵团农牧团场职工

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的对策

何忠明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作为这个特殊组织里的农牧团场农业职工,既不同于地方农民,也不同于工矿企业的职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尤其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兵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兵团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西北地区处领先地位,职工群众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那就是全力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和以团场为主的社会形态的兵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和全国面临的“三农”问题有类似,同样面临着农业、农场、农工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牧团场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农业内部结构,都不尽合理;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职工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兵团特殊体制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

1

要求,农用生产物资价格不断上涨等等原因,使职工收入增长困难成为当前兵团和兵团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兵团的基础是农牧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主体是农业一线的职工群众。农牧团场农牧职工的积极性能否得以调动、力量是否得以积聚,是推进新型团场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团场目标的关键。因此,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农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团场农牧职工的收入,不断改善农牧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十七大精神中关于更加关注民生的要求,更是兵团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增加职工收入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兵团、农牧团场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把增加职工收入作为团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来加以研究。

一、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发展变化的历史沿革及当前职工收入的现状

(一)兵团职工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当前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具体说来,兵团职工和全国农民收入

2

经历类似,都随着全国农业形势的变化,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都经历了一个由快速增长、徘徊不前、慢增长到停滞下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8年)。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经过治理整顿,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1984年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带动了兵团农牧团场职工的收入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第二阶段,减收停滞阶段(198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业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 7,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兵团农牧职工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缓慢起落阶段(1992-1996年)。这一阶段农业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这5年间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团场职工出现“井喷式”增长,但其间波幅较大。此时我国农村改革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农工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发展良好,农牧团场经济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高峰;第四阶段,恢复增长阶段(1997至今)。这一阶段前期由于农业转型和体制转轨,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

的显现,农副产品相对过剩,出售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严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团场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功能明显减弱,农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职工增收缺乏支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从2004年以后,在粮食高价格的刺激和中央“三农”政策支持下,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渐渐高涨,不但增加了种粮投入,而且扩大了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但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生活成本,并影响农民的收入。从2004年到现在,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与2004年同期相比,总体呈增长态势,因此,团场家庭经营收入增加的空间逐渐缩小。

值得指出的是,农民乃至团场农牧职工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中央和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团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实施税费改革、减轻职工负担措施后,团场种田积极性得以回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农产品价格低迷格局得到改善,团场职工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从2006年开始,团场职工收入增长也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看农牧团场职工收入状况,职工收入水平确实增幅不小,但以辩证的思维横向看,与全国各地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水平相比,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长呈下

4

降趋势。我们可以从一些主要年份自治区职均工资与兵团职均工资的增幅排名可以看出:

年 份 自治区职均兵团职均工 资 工 资 第九位 第二十六位 1980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 1990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 2000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 2001年在全国职均工资中的排位 第三位 第九位 第十三位 第三十二位 第十二位 第三十二位 (二)职工收入增长困难对团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农牧团场职工收入低速增长,不仅直接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而且对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产生了极其不利影响。一是职工收入增长缓慢,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影响到“三大作用”的发挥。二是职工收入增速减缓,直接影响和制约农工对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影响了团场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职工收入低速增长,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四是职工收入增长困难,调动不了建设主体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速度。

(三)辩证认识现阶段职工收入增长滞缓问题 如何看待现阶段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解决职工增收的对策思路。笔者认为,对现阶段农

5

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长滞缓的认识,既要看到它对农业、兵团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认识到它是当前兵团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和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这是在我国农业、以农业为主的兵团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的现实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就是讲,对现阶段团场职工收入问题的认识,必须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必须从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农业内部简单地看待农工收入增速减缓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标志:一是社会总产品包括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经济发展不仅受资源约束,而且对资本和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三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日益触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深层次的利益结构,不仅要求农业微观制度创新与宏观的体制改革配套,而且还要求城乡改革协调联动。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收入增速滞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的一个集中反应,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来认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团场职工收入问题与以往农产品短缺的条件下职工收入问题的性质完全不同,现在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

6

题。当前农产品供应丰富,价格下降,固然对农业职工增收不利,但对城市消费者有利,对扩大农产品出口有利,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有力支持。从今后发展来看,农业职工收入增速滞缓必将给兵团农牧团场经济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为调整团场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促进农业增效创造新的动力和机遇,这对农牧团场改革与发展又是一个较大的推动,促进对团场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职工增收存在的问题及职工增收放缓的原因分析 当前,兵团职工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在兵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都发生很大变化,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等条件下出现的。第一,团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由于团场农业结构尚不合理,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不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效益明显下降。第二,职工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笔者在第一部分已经分析了兵团职工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近几年来职工增产不能相应增收,职工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产品价格有了一定回落,职工收入减少。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

7

事业单位改革迈向深入,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不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旺。这样就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现象,职工损失较大。第四,城乡差别拉大。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和,且城市职工工资不断提高,而团场职工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

上述问题的出现,不是一般层次上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兵团职工收入增幅减缓不仅是由于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下跌,更主要的则是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组织,其内在的体制因素和职能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首先,从全国农业生产及市场形势来分析:

1.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传统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职工增收日益受到市场变化的制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在农业增长面临日益强化的市场约束形势下,农产品总量扩张已经不能为职工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随着居民消

8

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低质农产品市场日益萎缩,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职工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职工收入。由此可见,职工收入增长缓慢与现阶段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市场需求约束力增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非农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职工非农业收入少,进行土地经营的职工密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收入结构单一。农外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职工非农业收入锐减。农外就业是职工进入买方市场后职工增收的重要来源。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团场职工农外就业空间大为压缩: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增加,许多原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占据的就业岗位逐渐为下岗职工代替,一些大中城市还清退了农民工。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发展困难,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市场化的要求,农业职工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人多地少,家庭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只靠从事农业生产和出售初级产品是很难富起来的。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构建和完善发达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网络体系,着力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的有效手段。我国近几年从事农业生产

9

取得的收入增长空间没有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应地拓展。此外,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化、工业化推进的同时,城镇化应当及时跟进,以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至少落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6-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滞后又反过来阻碍了农村乃至农牧团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农村产业在其结构转换过程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制约着农业形成适度的经营规模和持续快速地增加农工收入。

3.农业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农用物资价格增长速度快于农产品价格增长速度,加大了职工增收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累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支出由农村集体组织转移到农户。从近几年来看,尤其是推行税费改革前,农业经营收入的缓慢增长和农业负担的高位运行形成的反差,更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扩大。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款,但“三乱”现象屡见不鲜,税费双重压力大,农业生产的政策性成本增多,农业生产负担仍然偏重。但就兵团的目前情况看,自2005年底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来,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职工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使职工降低了投入成本,促进了职工收入的增长。

10

4.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使职工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农业投资不足,支农资金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农业领域流向了第二?三产业领域。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现阶段,农业科技含量低,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团场职工增收的“瓶颈”因素。从宏观政策面上分析,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强调重视农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农业比较利益低和重工轻农宏观政策导向的惯性作用,导致农业资源过度 流失及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这已对农业发展和职工增收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有数据为证,40多年来,国家财政支农投入总共为4383.9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4%,特别是最近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如剔除水利费用、气象费用,财政支农投入只占财政支出的3%左右,而且还在下降,已降到了1%-2%②。可见,国家宏观收入的分配政策偏差,也对农民增收减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农产品产量的不稳定,影响了职工收入增长。近几年来,由于工业的大力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自然资源过于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诸如水土流失面广,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多,各地盲目发展工业园区乱占耕地等等。

11

农业在承受市场和政策风险的同时,还必须要承受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的这种弱质性特点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其次,从兵团内部体制和职能愿方面来分析: 1.团场的相当一部分土地长期固定不下来。一是土地承包额不断变化;二是大量民工、移民承包土地,劳动力流动大,承包人员难以固定;三是承包利费居高不下、经营自主权不完全落实,以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的比重风险,导致相当一部分职工承包连年亏损挂帐,其承包土地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2.团场职工承包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完全落实。由于资金困难、自主权不落实、管理能力有限、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部分连队职工生产费自理率很低,团场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与职工经营自主权直接矛盾;团场连队与职工之间大宗农产品的收购定单合同机制不健全,在大宗农产品的收购中,团场与职工利益分配的矛盾突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既影响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影响团场经济发展。

3.职工承包土地的负担依然沉重。一是随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养老保险额越来越大;二是由于财税体制的原因国家拔给团场社会公益性事业费不足,由团场自已承担的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随团场社会事业的发展逐年增加;三是虽然通过机构改革,团场的机构和非生产人员大为减少,但团场

12

干部和后勤人员与职工比例仍然高,造成团场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只有通过土地来承担;四是中间环节多,职工最终到手的生产资料价格普遍高于市价,个别团场甚至还存在随意加价现象;五是承包土地的雇工费用逐年上涨,承包户难以承受。六是“两用地”在增收、就业和调整农业结构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4.经济结构不合理。一是部分连队种植结构单一。长期种植粮、棉、糖,土地难以轮作,土壤板结,病虫害和白色污染严重。部分师、团下达的种植计划没有给连队调整留有更多的土地空间。二是畜牧养殖业和果蔬园艺业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团场的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仍然高达80%,畜牧养殖业不到15%,果树园艺不到10%。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起不到增收作用。

5.科技在职工增收中的贡献率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文盲的移民、民工上岗包地,其农业管理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跟不上团场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团场农业生产大量采用精量播种、节水灌溉、高密度载培等新技术,其水平全国领先。但由于管理不善、成本高和某些技术环节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在较高技术条件下,职工增收效果却不理想的窘境。

6.小城镇发展缓慢,增加就业和收入的作用有限。很多团场的小城镇、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增加

13

就业和收入有限,相当一部分连队干部和职工晚上到小城镇居住,白天回连务农,没有改变以种地谋生的局面。

7.根本原因是团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团场改革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团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管理体制上,团场的政企职能不分,集公共行政管理方式、部队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方式为一身,集行政、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和资产经营者为一体,在管理经济活动时,容易导致经济管理行政化,用计划手段配臵资源,在资产管理上,团场的政资机构不分,所有者与出资者不分,出资权与经营权不分,导致团场国有资产产权不清,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生产经营时,往往容易出现短期行为。领导全年疲于奔跑,整日手忙脚乱,团领导主要用检查、查岗、评比和开会等行政手段管理,连领导被动执行命令、疲于应付;职工被动生产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市场经营能力没有锻炼出来。在运行机制上,团场的行政机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混在一起,行政管理主体代替产权主体,行政管理权代替企业经营自主权,这种运行机制既不能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也不能使行政管理效率达到最优,同时对团场管理者的权力也缺乏制衡机制形不成有效约束。团场的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集中反应在团场领导的角色定

14

位上,就是团场领导集团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经者和裁判于一身,管理上既是企业经营者,又是政府官员,它要求团场领导既必须具有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又必须具有行政官员的行政管理本领,实际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实践证明团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严重制约了团场的发展活力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三、实现农牧团场职工增收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职工增收问题,要从团场的长远发展、让职工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大局来考虑。要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牢牢抓住职工增收致富这个核心,将致富与团场基础设施建设、文明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解决近期问题,又要从考虑长远发展,谋求建立职工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我们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实践,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思路,在保持兵团体制本质和地位、作用不变的条件下,改革团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政资机构分离、政企职能分离,以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团场活力,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兵团组织化程

15

整和优化团场企业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应该说,在农产品加工、运输、包装、分类、包贮、销售等方面,团场企业能够大有作为。我们只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并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就有可能向市场推出各具特色和有高附加值的精品名牌,能有力地推动团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为职工增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3)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团场农业职工收入增长问题,是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果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是目前的30%,而是50%的话,那么,按现在的消费水平,农产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至少可以增加1倍,即使农产品结构不提高,农业收入也会上一个新台阶。所以,从长远来看,团场职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取决于团场城镇化的进程和水平。

(六)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投入,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凡是生态环境好的时期或地域,农业发展就好,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是休戚相关的。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为各国政府和人们所认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兵团各农牧团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强化公民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加强公民的法制意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依靠

26

科技进步,及时淘汰破坏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节水、节能、节肥等农业技术。

要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从建国至今,农业一直处于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的地位,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明显偏向于工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当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之后,工业产业在依靠自身积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开始逐步对农业进行反哺,工业部门的剩余通过国家宏观政策采取价格支持或投入补贴的手段输入农业,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支持农业经济的快速成长。鉴于此,国家和兵团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兵团各级应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搞好连队用电和道路建设,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连队职工群众的生活用水和那些生活较为困难职工的危旧房改造问题。大力改善连队文化医疗设施条件,改变职工看病就医难的文化娱乐场所的局面,从而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团场的投资环境和今后实现团场职工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千方百计努力增加团场职工收入,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不仅是发展壮大兵团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推进兵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中之重,应不遗余力地抓实抓好。

27

牌,良好的品牌必须以优质的产品为基础。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及其标识,是消费者认识和购买的主要依据,也是生产者开拓和扩展市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后,离开形象良好的品牌,即使优质农产品也难以顺利实现其价值。增强品牌意识,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是扩大名优农产品市场份额、使优质农产品得以顺利销售的重要保证,更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所必需的外部条件之一。⑶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培育“订单农业”的观念和行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是扩大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对数量问题也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必然下降,经济效益也将受到影响。即使是目前市场上品种、质量看好的农产品,也不能过多过快地盲目发展,应当在对市场需求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增加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力求保持供求基本平衡, 尽力避免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以销定产,这个在工业上提倡了多年的方针,今后在农业上同样也要大力提倡。但是,以销定产不能停留在一般口号和号召上,必须付诸于行动。这种行动就是全面推行合同制,并维护合法合同的法律效力,通过广泛利用购销合同确保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路。生产者应当以购销合同为主,结合其它销售渠道,确定各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数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率,降低农产品的压库率。这是按经

21

济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防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盲目性的基本保证。现在团场农工普遍感到不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生产出来往哪里销售,已经充分证明了“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中“产品订单收购”和推广“订单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⑷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推广。因此,应围绕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要继续安排好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以不断提高农业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团场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团场职工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入。非农产业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团场职工增收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发展农牧团场二、三产业,拓宽职工的就业门路,减少农业职工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加职工从

22

事工业生产的机会。面对团场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状况,团场工业就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主要的加工对象,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协作,在推动、促进大工业发展的协作中,求得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团场中小企业对增加农业职工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团场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一部分农业职工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专门从事农业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服务。

要鼓励团场职工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一可以为团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可以增加就业和收入新领域;三可以减轻团场沉重的财务负担,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团场发展中的积极性,团场可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在刀刃上,提高投资效益;四可以为团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五可以培养团场职工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从现在的农业、运输、服务、餐饮、种植和养殖扩大到团办企业、建筑业、物业管理,甚至部分学校、医院、和科技等领域,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束缚,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另外我们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充分就业增加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实现投

23

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加大团场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提高职工素质。团场农牧职工收入与发达地区工人的的差距,实质是知识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教育的差距,体制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实践证明,学龄儿童入学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可提高0.35-0.59个百分点;人口增长每下降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③。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控制人口增长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增强兵团科技兴农的意识,转换办法观念,扩大团场教育投资规模。要保证团场九年义务制教育,防范学龄儿童失学。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团场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型人才。并继续抓好农科教建设,倡导“绿色证书工程”。 要搞好科技之冬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在职工增收中贡献率,把提高职工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鼓励职工参加农广校学习,组织职工到发展快的地区实地参观学习。二是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教授到团场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指导,或聘请专业技术员长期巡回指导生产,传授科学技术。三是要根据农时季节,利用多种等形式。为职工群众提供各类实用、便于操作的技术要点。四是建立各种生产协会。充分发挥技

24

术带头人的作用,在生产中互相学习,进行宣传帮带,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农机站或科技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提高职工收入开辟新途径,帮助职工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的有关法规和提高鉴别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真伪的能力;同时,指导职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五)立足于城乡开通,加快城镇化进程。一要以扩展就业为突破点,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通过破除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将进城务工的团场职工子女逐渐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为农业劳动力流动和择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拓宽团场职工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二要加快团场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强对团场农业一线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当前,团场企业作为安臵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是团场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现阶段,团场企业发展缓慢以及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制度障碍和产业结构落后。团场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清,政企不分及低层次的传统产业结构和重复建设,已严重制约团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所以,需要积极探索和进一步完善团场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在认真理解并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产权明晰到户”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兵团党委发展团场工业的要求,加快对团场现有工业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制度改造;在此基础上,调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vn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