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新版知识点汇总
更新时间:2024-03-27 0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 接案
--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
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 2、面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 3、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 对你来说好像…… 好像你会觉得…… 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3)倾听
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鼓励支持: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1) 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
(2)身体状况: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 (3)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 (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询问:问服务对象;咨询:问专业人士;观察: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不要硬拗)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 预估
--初步评估认定问题 考纲要求:
预估的目的、任务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预估目的、任务 (一)什么是预估
预估就是一句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的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预估目的
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的过程。目的是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
(三)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 、对问题的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优势视角)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 分析资料:排序、发现、解释 认定问题:描述、如何发生、处境 预估报告:清楚认识,制定计划 专业的评估:事实+经验+理论
第三节 计划
--制定目标及行动方案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 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
关系: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只有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是对总体工作目的的分解。
制定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的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社会工作介入所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
计划中要正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关注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里辅导等多种行动。 二、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17)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 的。 2、标设定包括的程序和工作(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课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宏观社会系统)。 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系统。 2、选择介入行动
(1)危机干预(紧急干预或通报) (2)资源整合
(3)经济援助(常规援助:制度性帮助;临时援助)
(3)安臵服务(通常包括儿童、老人、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 四、 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 (考纲不作要求) 1、服务协议的涵义
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等,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总是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总是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形式 书面协议
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制订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口头协议:在效用上与书面协议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用于专业关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务对象还不习惯签订协议时的变通。
第四节 介入
--实施服务计划 一、介入的分类 (一)什么是介入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 2、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 3、综合介入
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这种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接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各种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二)个别化(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五)瞄准服务目标(六)考虑经济效益 介入
介入,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目标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第五节 评估
一、评估的目的 (一)什么是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一)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2、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二、评估的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是一个系统收集资料以对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审视的过程。 (一)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大致包括三种手段:(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二)基线测量评估 1、什么是基线测量评估
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
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2、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前,给自己的情绪打4分,接受服务后给自己情绪打9分。 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 结案
一、什么时候可以结案
一般情况下,结案是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虽然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的协助将告一段落,但并不是说结案工作可以简单从事。实际上,结案是整个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有机一环,是助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内容。
二、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三、结案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完成评估,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机构,处理服务对象情绪)
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包括转介) 4、撰写结案记录
四、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一种状况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两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产生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希望和成就等正面情绪。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强化正面反应,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者要避免可以渲染这种气氛,以防止产生离别的伤感情绪,影响服务对象正常的情绪反应。
(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
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经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与工作者见面、心不在焉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工作者过分依靠。4.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5.愤怒--表现为对龚自珍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6.讨价还价--当发现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等。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有需要时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帮助。
4.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的助人
关系。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
(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
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三、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1、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领域。它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一是妇婴保健,即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成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愉快、友好地相处;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等。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针对儿童个体的具体问题,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帮助儿童及其家庭等社会环境解决儿童问题,为儿童提供健康发展机会和所需发展条件的一系列工作。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
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臵等。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面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儿童群体。
儿童福利院安臵可以为孤儿、弃儿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身体的康复、接受正常教育、接触和适应社会等,来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上偏离社会规范,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等专业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实施影响。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儿童末期一般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儿童心理方面会出现许多\青春期困扰\,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及时、正确的辅助和引导。
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和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儿童社会工作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群社会工作的独特方式,这是有儿童特殊的年龄、心里、社会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目标
儿童个案工作,一方面,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应付眼前的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
(二)儿童个案工作的特点
①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③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 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整理儿童问题产生的环境原因及儿童自身的主观原因; ⑤工作具有扩展性等。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辅导儿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我国儿童工作中的运用 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在学校、少先队组织及家庭、居委会等社会组织结构中,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一直是解决儿童,特别是有偏差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式。这种谈话式的个案工作一般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也不明显,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
另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例如,学校和医疗机构进行成长心里咨询和辅导,一些儿童组织及儿童服务性组织也都设立了面向儿童的辅导性的机构,热线电话、专业课程等的开办,越来越多经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担任了面向儿童的个案性的辅导工作。
二、儿童小组工作 (一)定义
儿童小组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使团体中的儿童达
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专业方法。
(二)功能
可以满足儿童朋辈交往的需求,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要素与特点
儿童小组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儿童小组工作对象,儿童小组工作以识别、区分儿童群体的状况,促进儿童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儿童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为工作的重点。
特点:
①团体(小组)内外儿童间的沟通和互动;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③儿童小组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④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小组)。 三、儿童社区工作 (一)定义与内涵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它是一种工作模式,在调查社区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壳里协助,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提高儿童乃至社会发展的水平;②它是一种综合社会建设方式,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的发动、参与和自助,为儿童创建一个安全、美好的生存环境;③它是一种理念,,即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社会来解决包括儿童发展等社会性问题,儿童社区工作还传递着另一个现代观念--儿童权利观念。
(二)儿童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直接物质化目标的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教育中心;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围绕社区中儿童发展的需求,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服务;
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影响社区舆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为本社区儿童发展制定有关的政策,推动社会性儿童事务的发展,同时向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争取所需的社会资源为本社区儿童服务。
儿童个案工作、儿童小组工作和儿童社区工作的关系
1、它们都属于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工作的应用,同样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价值观。
2、每一个社会工作方法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如小组工作可以用一些儿童个案工作方法,而在小组和社区工作中也能发现个案并跟进,在有些情况下,在个案的跟踪中也可以综合运用社区资源。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1、多维性。生理观点:设立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里观点: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情绪稳定;社会学观点: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就进入成人阶段。
2、多元性和动态性。青少年是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度性、主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行为特点)分成四类:正真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三、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
微观:针对青少年个体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家庭和小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
宏观: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的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者对待青少年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通过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等,并从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 工作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设计或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讯息的服务;提供生理、心里、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的知识的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
二、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臵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主要内容: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管教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
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很难完全分离。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性的。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服务。 1、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面谈辅导服务;
2、必须对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 3、注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4、明确个案服务的目标和步骤; 5、注重评估;
6、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和参与是个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7、专业关系有助于个案过程的顺利和个案目标的达成。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过程中应顾及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需求。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包括对整体家庭及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求预估、介入及评估等。
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
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平衡,互动不合理等,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工通过协调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优化家庭结构,使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下,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这样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四、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二)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包括地域社区和功能社区
2、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3、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社区居民的介入,制度、政策和环境改善的倡导,社区资源的整合) 4、强调居民的参与。 5、社会主要的广泛运用。
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把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二)三个层面
1、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社会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2、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服务过程归纳经验并修改机构服务规划和政策。
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如规划、组织、人事管
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2、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从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层面逐渐扩散的,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相对独立,但六个层面的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例。它们令社会工作者面临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尽管处理这些冲突并不容易,但是仍然有学者做出了努力,通过给伦理守则排序的方法,力图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真正有用的\行动指南\。下面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伦理原则筛查方法\(EPS)。如图所示: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发挥效果。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能由青少年的一项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接纳就是接受青少年是一位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可能的人。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状况,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根据每个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人的不断成长的能力。
通过对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的界定及其分期
1、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1、老年人的特点:老化是其最显着地特点,包括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老化。 2、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臵、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2、自我意识与督导。
3、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1、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2、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4)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3)提供相关资讯 (4)做丧亲辅导。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地独特之处:P81-83 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P83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P83-84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
三、养老机构照顾 四、老年社区照顾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特点(重点)二、妇女的需要(重点)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妇女特有的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对象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总体目标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环境。
具体目标:
A.解决现实问题******** B.预防新问题
C.推进法律,政策的制定D.建立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重点) (一)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A. 心理支持B. 社会支持**C. 再就业*** D. 婚姻家庭方面的支持 (二)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A. 寻找资源B. 心理支持C. 协调关系 (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A. 危机介入B. 家庭治疗
(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 熟悉城市B. 提供社会支持C. 维护合法权益D. 提升竞争力 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教育 2.文化教育 3.技能培训 4.健康生育 5.婚姻家庭咨询 6.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问题--排序--优先问题--成因--解决方法--需要的帮助 (二)从优势视角帮助求助者寻找资源 A.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B.不幸事件也可能是成长机遇 C.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
发展性小组---进城打工妹成长小组,关爱儿童小组
支持性小组---单亲母亲,受虐妇女,下岗女工,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预防性小组---准父母小组
(二)妇女小组工作的工作重点
A.帮助成员形成互助体系? B.协助成员了解小组过程 C.努力增强成员的能力?? D.协助成员回顾小组过程 三、构建妇女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妇女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是有需要帮助的妇女们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但还需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二)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 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的界定:
(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残疾人的特点及需要 1、残疾人的特点
(1)部分残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2)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3)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 (4)部分残疾人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负面影响 (5)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
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2、主要预防措施: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及上级医疗系统,建立社区康复网,通过残疾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康复员,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经济的康复措施。
(2)社区服务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是将社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3)家庭病床模式
主要由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向社区康复对象提供在家庭进行的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服务。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与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专门为特殊类型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康复类型 (1)医疗康复
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等。
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辅导。
(2)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从内容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
(3)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的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4)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
2、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
3、工作重点应采用社会因素视角 4、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5、相信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6、确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 2、小组工作方法 3、社区工作方法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概念及功能:
1、概念:又称感化工作,是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对象是罪犯及其家人。 2、功能:对社会和对个人
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功能
对社会:一是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二是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1、特点:人格特征---冲动好斗 心理特征---自卑消沉 社会特征---严重脱节。。社会特征---困难重重
2、需要:保障需要---基本生存条件和教育就业权益 服务需要---再社会化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接 纳---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可塑性---相信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 个别化---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职责是写一份调查报告,供法庭参考;
对亲友提供1.维持生计的帮助;2.为儿童少年安排生活;3.心理辅导 2.监禁场所中的服务---在监服刑人员
监狱具有惩罚、隔绝和威慑的功能;对服刑人员可能产生两种引导抗拒或改过社会工作以恢复其社会功能为主要目标
3.社区矫正中的服务---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最主要的服务)包括: A.对这些对象的观护; B.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C.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刑满释放后的服务---更生保护 内容包括:
A.提高住宿场所;B.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C.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D.提供物质援助 五、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最常用的方法) 注意事项:
A.以主动的姿态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B.制订矫正工作计划要有重点分步骤 C.发掘矫正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D.处理好保密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六、矫正社会工作的间接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注意事项:
A.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意识 C.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
2.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A.宏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 B.微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 3.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本章要义: °1、优抚安臵工作的一般理解 o°2、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3、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把握思路:针对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优抚安臵对象的特点需要及存在问题,运用各种有效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富有成效的优抚安臵工作。
o°S8、1优抚安臵社会工作概述 o°S8、1、1优抚安臵工作 o°①优抚工作 :优待和抚恤 o°A、优待:国家、社会、群众对对象?在政治、经济上给予适当高于普通社会成员待遇的制度。 o°B、抚恤:一般是国家对对象?采取的一项物质抚恤形式。有死亡和残疾抚恤两类。 o°②安臵工作 o°A、一般或者广义:国家、社会对对象?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 o°B、狭义:国家社会对退役军人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 o°S、8、1、2优抚安臵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①优抚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A、特点: o°分布广、人口结构复杂,可利用资源严重不足; o°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责任感、荣誉感和忧郁、偏执、敌对心理和行为并存,表现比普通群众显着)。 o°B、需要:
o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o医疗康复的需要;o社会尊重的需要。o②安臵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oA、特点
o民政部门主管的安臵对象主要是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而其中退役士兵是当前社会工作的一大难点热点,他们的特点是:
o利用帮助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较优,能力较强; o情绪波动较大。 oB、需要
o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o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试需要(身份转换期,就业及其它压力带来的焦虑、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oS8、1、3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概念 o①优抚社会工作概念
o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态度运用知识技巧,以问题诱发原因为切入点,介入相关专业的工作,目标-对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发挥其社会功能
o建立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 o②安臵社会工作的概念
o协作对象实现角色转变,适应环境,支持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o°S8、2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8、2、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我国目前优抚社会工作的机构与场所 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和复员退伍精神病院。 o°②优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做什么?)
o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工作方针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切实履行国家社会对对象的褒扬,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对象的政治地位。
o°③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优抚对象不同内容不同) 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的主要内容: o°A、协助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里的新生活 o°做好对象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习惯;协助他们在新环境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o°B、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o°协助他们适应身心变化,面对生命终点;树立康复信念,提供治疗性服务等等。 o°C、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o°D、协助残疾退役军人进行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o°E、促进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o°帮助培训和实现优抚对象与机构管理层的有效沟通。 o°F、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o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A、就医荣复军人的医务社会工作
o为他们及家属提供因为疾病而引发的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的辅导和援助,协助他们充分利用机构条件康复及协助离院等。
o°B、荣复军人的慰问、救助及财务协调 o°C、处理纠纷和投诉 o°D、社区医疗服务的倡导 oE、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 °oS8、2、2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安臵社会工作机构 o°安臵机构设在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是民政部门安臵科及地方军转办。 °o②安臵社会工作的目标 o°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臵、各得其所的方针开展。 o°③主要内容 o°A、使其适应新环境,发展新关系; o°B、协助其利用发展内外资源; o°C、接待来访,疏导; o°D、协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oS8、3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8、3、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和优抚对象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协助解决他们解决经济、家庭、疾病、职业、情绪、心理问题,提高医疗和康复效果,增强个人能力。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小组活动,使其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相互沟通,融合适应新环境,发现共同问题,互相帮助,提高治疗等效果,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呼吁;沟通对象与管理层、决策层的联系,提高优抚工作的效果-改善决策;增大政府投入和扩大投入渠道;营造优抚的良好氛围…
o°S8、3、2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旨在增强其自我能力,以应对新工作新生活的压力。 o°主要介入方法是通过安慰、鼓励、关注赞许、尊重来疏导对象情绪,减少焦虑,化解不满,增强信心,肯定自己,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其中通过心理调适来预防压力(沟通使其有正确预期)、减缓压力(沟通使其宣泄)是大多数个案的方法。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对象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压力大,情绪不稳甚至失控,通过小组社会工作,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通过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学习、丰富知识与交往技巧,增强自信,肯定自己,积极面对生活,对象的压
力会减缓。(达到美国心理学家所说的转移策略的效果)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
A、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呼吁与在对象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使国家和社区的安臵政策得到改善和不断完善;
B、协调各有关安臵部门的关系,理顺安臵关系; C、拓宽安臵渠道,扩大安臵的社会资源。 本章小结
在优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协助优抚对象提升他们应对生活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是优抚对象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促进双拥工作,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权益。
在安臵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增强安臵对象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能力,协助安臵对象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顺利渡过军转地的过渡期,帮助安臵对象在新的工作场所实现自己的潜能,从容应对新生活、新工作。同时,通过为安臵对象代言,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o°S9、1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概述 oS9、1、1社会救助
o①社会救助定义? 在什么情况下(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o②社会救助的特征 o°A、权利义务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在陷入贫困时,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求获得救助者履行某种业务-宪法赋予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o°B、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真正陷入困境-必须进行家计调查。 oC、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保障获救成员的最低生活需求
o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物质-现金;应急临时-固定长期;政府-民间… oE、救助的时限性 救助者脱离困境,救助终止 oS9、1、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o什么是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 °o一种旨帮助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困境,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o这种专业服务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
oS9、1、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o°①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o°问题-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o°°A、引发问题的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的原因多样性和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迸发; o°B、问题发生后对救助对象的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质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 o°②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完整统一
表现在:A、叠加式的保障服务: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等物质援助;
oB、嵌入式的保障服务: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方法开展,使社会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成效。
o③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o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 oS9、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9、2、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oA、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因为社会工作者直接而长期服务基层,了解需要贫困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修订与实施更有话语权和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o°B、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o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
°o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 °o②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oA、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 °oB、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 °oC、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 °o社会救助努力方向是帮助对象解决就业,恢复其能够自力更生,经济自主。 °o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和\倡导者\角色功能。 °o具体策略: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
°o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 °o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
oD、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o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 o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o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既要动员传统的社区、单位、居民家庭志愿者等等参与,也要注入专业的内涵,有针对性寻求有关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媒体、邻里、朋友、亲属的共同参与,提供救助对象所需要的帮助)。
oS9、2、2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灾害应急救助
o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 o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oC、社会秩序维护 oD、心理疏导
o②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o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 o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o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③社区减灾
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 oS9、2、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
o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 o②服务机构内的救助
o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
o③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o有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类家庭);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家庭寄养);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育培训)。
o④返家安臵后的服务
o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引发原因的消除。
oS9、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9、3、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A、个案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o通过差异化、面对面、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按照\单一、潜能开发、针对救助对象特点和利用对象自身资源\四原则开展,所以有与救助者建立信任、调动其潜能、发挥其主动性的功能。
oB、应该注意的问题:
o主动接触;挑明存在问题与方向;正视对象的实质性需要的满足;注重资源协调。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A、小组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o通过团体的动力与过程,按照相互支持、分享、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具有纠正对象认识、情感、行为偏差;恢复自信、转变态度;积极参与,愿意学习、提高能力之功能。
oB、小组工作方法在不同群体中的运用 °o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 °o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o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A、功能
o通过发动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有争取外力支持、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预防社会问题;动员整合社会资源致力社区发展,创造消除贫困的社会环境之功能。
oB、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 o关注环境的改变;
o帮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oS9、3、2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分为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社区减灾三种情况,主要是评估、心理抚慰与疏导,参与救助,服务以及宣传教育培训等等方法。
oS9、3、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外展服务
o走出去;接近与沟通获取信任 o②思想和行为矫正
o采取个案的、小组的以及特别设臵的训练室对救助者的信心、态度、价值观、习惯以及行为等等进行矫正。
°o③教育与技能培训 °o主要是技能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其获得谋生的基本能力 o④跟踪回访
o目的的巩固成果,真正使其稳定回归,结案。 °o本章小结 °o。。。。 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O.。。。。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指引下,运用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帮助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因自然灾害需要救助的对象,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使其在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生活困境的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三、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 (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
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
(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 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 (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1、家庭救助2、家庭生活服务3、婚姻调解4、家庭生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 3、家庭能力建设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流派 1、鲍恩的家庭治疗 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 4、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
(二)家庭治疗的目标与范围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考纲要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念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1、本质属性--专业服务
2、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其次是家长和学校人员等 3、社会工作者--专业训练的学校工作者 4、功能--解决问题,调适偏差行为 5、目的--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二)学校社会工作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资质与素养
1、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有关学校的知识。 2、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
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学生在学习和适应上有困难是个人行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天赋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
相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适应不良是与人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学生除了在学校得到应有的服务外,还有赖于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服务; 深信学校的各种设施与活动,应该以逐步形成学生社会化人格为目标;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团体的职责的表现。
3、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保持其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与基本权利;尊重机构的规范和宗旨。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大纲不作要求)
专业性:以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范式、学术标准、研究方法等探究学生个体的需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科学性: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使学生获得其适应现今与未来的生活能力。
艺术性:本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讲究方法,因人而异地设计助人方案,组织实施。 实践性: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得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为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1、生活辅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生活技能;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业辅导(学习动机、态度、兴趣、能力、方法等): 引导和帮助所有学生更好的学习。
3、职业辅导(就业观;劳动态度;就业服务;就业训练) 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为特殊问题或特殊群体学生服务 1、为厌学学生的服务
产生厌学问题的可能原因:对老师的反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过分看重分数;人际交往问题
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望子成龙带来的负担-产生厌恶 服务:
个案工作、家长会、家访、小组工作等,开展学生互助成长小组,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咨询服务 2、为行为问题学生的服务
行为问题:指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话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外显行为。
主要表现: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
服务:个案工作,与老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协商;小组工作,将相同问题的学生组织开展活动。 3、为身心障碍学生的服务
身心障碍:是指学生心里或生理上有某种缺陷,以致造成学习上或适应上的障碍。
面对的特殊问题:长期照顾的问题、社区对其产生偏见的问题、障碍儿童接受训练的问题、障碍儿童未来的独立生活问题。
服务:提供照顾服务、鼓励家长改变态度、会谈与咨询、共同探讨未来有关问题。 4、为继父母家庭学生的服务
可能出现的问题:过激的行为、语言障碍、低自尊、分裂的行为、封闭自己。 服务:个案、小组,对家庭进行干预,家庭会谈或家庭治疗。 5、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服务
可能面临的原因: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经济压力的问题、孩子照顾的问题、孩子角色认同的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情绪支持,运用社区资源,单亲家长小组 6、为服刑人员家庭的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 经济压力 孩子的照顾问题 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 个案工作、运用社区资源、小组工作 7、为残疾人家庭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 经济压力 孩子的照顾问题 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 个案工作、运用社区资源、小组工作 8、为资优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情绪问题 同辈交往问题 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疗法。 9、为特长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情绪问题 °学习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疗法。 10、为转校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辈团体的接纳问题 °教材教法的适应问题 °学校规范的认知与遵循问题 服务:°适应学校服务,直接咨询服务;°个案-分析诊断,拟订辅导计划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1、与教师及家长沟通,解释学生问题的内涵
2、为学生家长提供小组辅导:推进照顾服务;鼓励家长改变态度;
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问题 3、为学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4、参与社区发展工作 5、开发运用社区资源
负面影响,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
(一)学校个案工作的定位
学校内问题相对严重、情况比较特殊、不便于通过小组或社区方法处理的对象。 (二)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选择
对象来源:主动寻求帮助的;他人(如班主任)推荐的。 选择对象要谨慎,不可强迫,不可贴标签。 (三)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 1、申请与接案 2、收集资料
3、问题诊断与处遇(treatment)计划 4、处遇与服务 5、接案与评估
(四)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接纳尊重,唤醒自尊 °真诚信任,良性互动 °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五)学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保密的原则 3、坚持以人为本
4、坚持平等沟通: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德育化\; 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心理化\二、小组工作
1、学校小组工作的地位与价值 2、学校小组工作的组织原则:°自愿原则 按需开展 °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 3、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程序:°选题招募;甄选实施(前期、形成期、协商期、成熟期);评估;跟踪 4、学校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 ,加强学生对小组的认同;计划要注意灵活应变;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三、社区工作
1、学校社区工作的定位
2、学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建立关系;°情境估量;°发展计划;°成效评估 3、学校社区工作的注意事项:“工作重心指向学生发展;持之以恒,系统工程
四、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
*1、行为改变技术*2、人际沟通技术 人格结构的自我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地位
人际沟通的形式(互补沟通、交错沟通、暧昧沟通) 人际沟通理论的运用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二)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次分析。 1.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个人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2)社区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注意培养居民的能力,有利于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3)社区社会工作用专业的方法设计系列的发展性、建设性的主题小组活动,有利于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
2.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社区问题。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研究、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点。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凝聚力是由社区居民心想社区、心贴社区的向心力和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聚合力所组成。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区凝聚力:首先,社会工作以居民需要为本,为居民设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服务项目的提供,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协助居民建立发展支持网络,将居民联结起来,开展互助活动;再次,社区社会工作者投居民所好地引导居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另外,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居民的团队建设,设计专门的增强团队建设的主题活动,通过大家的合作与分享,启发居民相信集体的力量。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是尊重居民、居民参与、能力建设,在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居民的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3.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社会工作对贫困家庭、社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城市移民等的关怀、帮助和支持,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社区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义务,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在社区层面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
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即社会工作的主体,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方,也就是策划、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社会组织,在发达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组织机构通常是社会上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内地,与社区社会工作相关的组织机构主要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新近设立的社区服务中心站。这些组织结构因为性质不同,有不同的任务,工作对象和人员构成。
其中,社区工作站是在\议行分离\理念之下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产物,即在原有的社区居委会之外新设一个独立的社区工作站,以负责原属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职能,还社区居委会以居民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之间是并行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为: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
社区服务中心是为本地区居民、单位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接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与扶持。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是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的无偿服务和为居民提供的优惠和低偿服务项目;经营性服务是指为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需要而提供的有偿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中心应确保公益性项目占主体地位。具体的内容包括:
(1)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科普等项目。 (2)提供家政等中介服务
(3)提供政务信息、便民信息咨询服务 (4)开展社区居民的互助、自助服务 2.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队伍构成
在现阶段的中国城市社区,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由三部分构成,即专职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
①专职社区工作者是通过公共招聘、统一考核的基础上,再经《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
②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并通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以社会工作的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
③社区志愿者,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员。
(2)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
①价值观。认同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尊重居民的权利和需要,以接纳的态度与居民沟通,注意维护居民权益,秉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维护社会正义。
②政治素质。紧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 ③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科学知识;学会调查研究,善用人际沟通,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居民需求和社区环境科学地制订服务规划与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服务计划。
④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
⑤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和自我形象,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功能。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的定义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
①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社区中的原来的民政福利对象,如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烈军属等的福利性服务;另一类是针对社区中一般居民提供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
②按照服务的提供手段,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社区和国家公共资金供应的福利性服务;第二类是根据市场交换原则实行的有偿收费的经营性服务;第三类是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在居民之间以及社区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互助服务等。
③根据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一类是非正式的服务,包括居民个人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人际间相互服务等;第二类是准正式的服务,包括社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第三类是正式的服务,包括政府为民政对象提供的服务,政府为社区提供的服务。
2.社区社会救助
(1)社区社会救助的概念 ①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社会救助的获得不以其贡献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②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社会救助是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社区社会救助是社区工作的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发展的源头。
③社区社会救助的对象
从社区社会救助对象的角度看,社区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贫困户和孤老病残人员生活救助、特殊人员生活救助和灾民生活救助。
(2)社区社会救助的特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救助对象是社区中极度弱势的群体,救助的目的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②国家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主体,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救助的不足。
③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相结合。政府及社区组织在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款物的同时,动员组织社区成员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空间。
④生活救助与扶持就业相结合。注重救助对象中的劳动资源,开展各种就业服务,鼓励居民自食其力,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价值原则。
⑤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社会救助大量的具体工作。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基本的落脚点,发挥着社会救助的基础性作用。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A、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具体包括五类居民:一是\三无\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从业人员在领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最低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四是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五是夫妻一方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另一方及子女为其他户口,具备特殊条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B、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渠道有两个,即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助。
C、工作程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的步骤是: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款。
3.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的定义
社区卫生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其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卫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从广义的社区卫生来理解社区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的内容
从广义的社区卫生角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4、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社区治安的内容主要有: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
(2)社区治安的测量指标
社区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或状态,是可以用种种客观的和主观的指标加以测量的。 ①社区治安的客观性测理指标 A、社区范围内犯罪案件的发生率 B、社区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C、社区范围内刑满释放人员、缓刑假释人员、劳改劳教人员的矫正服务状况,以及重新违法犯罪率。 D、社区范围内事故发生率
E、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及居民与机构之间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 F、社区范围内青少年成长环境安全状况 G、社区生活环境安全状况
H、社区保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情况 I、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②社区治安的主观性测量指标。
A、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和满意度 B、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物安全的放心度 C、居民(尤其是女性)夜晚出行时的安全感 D、居民对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感 E、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 5.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含义 ①社区教育的界定
社区教育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针对社区的全体居民进行的以增进公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建立平等、公义、互相关怀的社会为宗旨的社会教育。
②社区教育的特征
A、社区性特征。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其教育的组织者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B、多样性特征。社区教育的内容是多样的,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社区教育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不排除任何教育模式和手段。
C、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需要全体居民的参与,居民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或兼任两者。
D、整体性特征。社区教育是一项社区内全员参与、受益及所有部门介入的宏大整体工程,是一种社区作为有机整体自觉能力的行动。
E、社区教育是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落实,社区价值理念的体现、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社区居民精神风貌、公德意识、共处情谊、生活方式等的养成,都要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
(2)社区教育的内容
①从教育功能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教育学对教育的分类对社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把教育划分为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和解放式教育。
A、补偿式社区教育是指,社区为居民提供未受到的正规知识教育及正规知识教育不及的知识空间 B、控制式教育是指,为居民提供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居民遵守法律、法规
C、解放式教育是着重于居民全面的发展,在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协助居民体会制度上的不完善或不公平,学习凝聚集体的力量,创造公平的社会秩序。
②从国家、社会和居民需求的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民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
五、在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如发放居民需求问卷、入户访问等,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问题与需求,根
据居民的需求制订服务计划。
2.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和社区外的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3.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安抚、家庭调适、社会交往等专业辅导服务。
六、在社区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为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以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2.为居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信息咨询。
3.对申请未批的居民进行辅导,包括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等心理辅导,另外,社会工作者要维护居民的权益,站在居民利益的角度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居民争取应得的利益。
4.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辅导、能力培训和信息咨询,对居民进行能力建设,提供就业信息,鼓励其自食其力。
七、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为居民提供就医帮助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制度逐步建立,没有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也有医疗机构的医生定期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在社区医疗工作中,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工作主要包括为居民提供医疗信息、联结医疗资源、协调关系和心理辅导等。
2.协助居民树立新健康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新健康理念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而身体健康是基础。为此,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新健康理念的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活动、新健康理念宣传活动、居民健康主题小组工作坊,等等。
3.协助居民维护环境卫生
社区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感受分享策略、监督策略、行动策略、个性化策略等动员、激发居民自主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目的。
(1)感受分享策略。组织居民讨论分享在社区中遭遇恶劣环境的感受。
(2)监督策略。在社区里建立一种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机制,设立举报信息和表扬信箱,组织被举报人和被表扬人的小组讨论会,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活动,触动参与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善不良行为,发扬良好行为。
(3)行动策略。利用居民在社区的时间,进行居民总动员,举办\社区卫生日\或\社区卫生行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一起行动,同一时间搞环境卫生。
(4)个性化策略。针对特定群体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八、在社区治安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运用专业的联合会谈方法调节纠纷
联合会谈会是指社区工作者与纠纷双方面对面的谈话,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分别与双方单独的谈话和社会工作者同时与纠纷双方的谈话。社会工作者通过疏导情绪、倾听及引导倾听、同感及引导同感、接纳、调整非理性信念、行为改善等方法,帮助纠纷双方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以小组工作的手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制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可设计组员互动游戏、分享学习体会、具体案例讨论、模拟情境训练与感受分享等活动。 3.创伤辅导
创伤辅导的过程或技术主要包括:重新体验创伤情境、情绪疏导(宣泄)、分享感受、接受现实事实、开启新的思路等。
九、在社区教育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社区居民领袖教育
(1)了解居民领袖的动机
①成就取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努力实现一些目标 ②权力取向:希望自己有影响力,受人尊重或重视 ③关系取向:希望有人认同自己及自己的主张或行为 ④意识提升:希望自己能主持公义,为社区服务 (2)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以公众利益、社会公义为已任的价值理想。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分析相关政策,认识权力资源的分布,了解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 ③行为技能方面:培养领导能力,特别是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学习基层动员的方法与技巧。 (3)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为居民领袖争取、提供策划及决策的机会
②为居民领袖创造、提供与社区外界接触、联系的机会
③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居民领袖的心理需求,增强领袖行为的满足感 ④啬社区内居民对居民领袖的认同和支持 ⑤开设领袖训练系列课程一(小组工作) 2.社区积极分子教育
(1)了解社区积极分子的动机
所谓社区积极分子是指社区居民中那些积极热情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居民积极分子群体的心理动机一般表现为:
①成长取向:希望继续学习,发展自己,视社区参与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机会。
②调剂生活:认为参与社区的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理想和目标。 ③服务取向:愿意帮助他人。
④关系取向: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一起做事。 (2)对积极分子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不平则鸣\、\打抱不平\、\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学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③行为技能方面:令其主动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具体的社区实务工作。 (3)对积极分子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开设专题的系列课程,组织学习,例如成长课程等 ②设计系列的活动,注重系统训练
③为其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强成就感和满足感 ④组织各种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培养归属感 ⑤提供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的机会 3.社区\旁观者\的教育
(1)了解社区\旁观者\的动机
①活动取向:希望能有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 ②利益取向:希望能得到利益 ③关系取向:希望结识他人
④信息获得:希望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2)对\旁观者\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提高对集体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愿意参与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其了解集体争取或集体行动的目标和途径 ③行为技能方面:能够关心、询问社区实务,能够参与集体行动 (3)对\旁观者\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为其联结人际关系资源,促进与他人沟通 ②设计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活动,加强满足感 ③吸纳为短期或项目的志愿者 ④吸纳为联络人/咨询对象 ⑤提供直接的参与途径 ⑥设计需要的系列课程培训 4.社区\冷漠居民\的心理动机
(1)了解社区\冷漠居民\的心理动机 ①利益取向:不要做吃亏的事
②好奇心:是否有引起兴趣的事件,观望究竟可以实现什么。 (2)对\冷漠居民\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以共同利益引起兴趣,以利益为出发去关心社区事务 ②知识思考方面:明白社区集体行动事件对社区及自己有何影响
③行为技能方面:能留意宣传活动的内容,能发表个人意见 (3)对\冷漠居民\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提供开放式的参与方式
②吸引注意力,提供详细的活动资料 ③以推销的方式邀请参与
④令其明白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⑤留下联络方式
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1、定义: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和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其社会功能。
广义:P233 狭义:P233
2、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生活适应模式:这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
2、危机调适模式: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服务期限短;二是主动与直接;三是目标有限。 3、家庭模式:家庭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在病人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
2、在病人家庭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联系者;协助者。 3、在政策服务中的角色:倡导者;咨询者;行动者;推动者;研究者。
4、在医疗照顾网络中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联系者;转介者;咨询者;创新者;组织者。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除一般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一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保健等知识。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医院社会工作服务
*1、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这是医务社会工作最基本内容。 *2、危机干预。
*3、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4、出院计划。 *5、外展服务。 *6、团队合作。
*7、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照顾。 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精神失调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 2、职业相关服务。
3、个案管理。其功能:预估服务需求;安排服务;协调服务;倡导;辅导与治疗;监控服务;评估服务成效。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分法 一、个案分法
个案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医务社会工作分法。 1、医务个案改造的过程。
2、医务个案工作需要处理的问题。 3、医务个案记录。
4、医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二、小组分法
小组分法是医务社会工作中常用方法。 1、医务小组工作的分类。
2、医务小组分法常订的目标。 3、自助小组与组织。
4、医务小组分法的注意事项。 三、社区工作方法
1、实质:是资源整合的过程。
2、主要任务:把医院的资源和社区的资源联系起来。 3、核心: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和整合。 4、方式:志愿者服务。
正在阅读:
第5章-MATLAB数字信号处理05-17
大学市场营销学试题库05-01
读朱自清散文歌声有感03-21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相互作用04-28
晨会演讲稿3篇03-21
国旗下秋季运动会演讲稿8篇04-0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03-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社会工作
- 知识点
- 实务
- 初级
- 汇总
- 新版
- 2017
- 裁判文书常用标点符号使用辨析
- QJ-MB 04.031-2006 磁性门灯开关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c语言模拟试题1(14)(1)
- 桂系军队的发展
- 中国文字博物馆语音导览讲解词
- 专利布局几种模式的解释
- 模拟联合国大会策划方案
- 上学期七年级英语期末测评二
- 城市燃气生产运营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17-2022年中国专用汽车市场供需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中外美术欣赏 壁画
- 文言文特殊句式
- 年产500万米高压胶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2009环境公报
- 医学伦理学考点总结
- 锻件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 2017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