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测量与考试评价期末考试 125413 周生海

更新时间:2024-05-28 18: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考试题

125413 周生海

一、简答(每小题5分,合计40分)

1、简述心理测量、教育测量与物理教育测量的区别和联系。

一般地说,在长度、时间、重量之类的物理测量中,对测量结果的描述几乎是没有争议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直接测量,它们的操作方法或规则(法则)已经被人们所接受。而作为大脑的产物——心理现象来说,就不能直接测量,但是人的心理必定会在人的具体活动中和行为中有所表现,倘若我们对智力或人格特征这些测量对象有着明确的操作定义,便可根据它寻找一组作业或刺激(实际上就是一组测题或问卷)用以引起被试的行为,而从中推论出其智慧能力或个性特征。譬如,要测量智力,便得首先弄清“智力是什么”、“哪些活动是智力活动”,而后才能定出一组作业,让被试对此作出反应,借以得到他完成这组作业的成绩,而此成绩就是他的智慧效率。然后我们就由直接测得的智慧效率推测他的智力。由此可见,心理测量是间接的测量。

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

教育测量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 2、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 3、教育测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 4、教育测量的对象是复杂的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测量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精确度远远不及物理测量。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2、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模式。

一、课程评价发展史 1、第一代评价时期

测验(test)和测量(measure)时期,盛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三十年间,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哈根(Hagen)和美国教育测验的权威人物伍德(Wood.B)等。 2、第二代评价时期

泰勒时期或描述时期(1930—1945年),在1933—1941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及其同事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八年研究”,这是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学校也因缺乏资金以及缺乏乐观精神而停滞不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于是泰勒就参与了著名的“八年研究”进步教育运动。 3、第三代评价时期

第三代评价时期主要有克龙巴赫(Cronbach,L.J.)和斯塔弗尔比姆

(stufflebeam;D.L.)等人的主张。这一时期的美国已摆脱萧条,人们对前途极为乐观,教育也得到巨大发展。 4、第四代评价时期:判断时期

从1958年到1972年,为发展时期。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整个美国,为了发展教育赶超苏联,美国教育评价委员会在考察了评价的发展进程后,断定“教育评价重病缠身”,要求发展新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以促进教育的向前发展。 5、第五代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从1973年到现在,称为专业化时期。大约从1973年起,评价的领域开始明确,评价成为一门独特的专业。在美国建立了评价研究和发展中心,出版了专业杂志,如《评价研究》、《评价评论》等。

第五代评价的中心思想是,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因此,评价应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

二、课程评价基本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在美国盛行30年) 2.CIPP模式(背景—输入—过程-输出模式) 3.CES评价模式 4.感应式模式

5.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 6.表象模式(countenancemodel) 7.“质”的评价模式:

8.司法式评价(judicialEvaluation) 9.对手式评价(AdversaryEvaluation)

3、简述中学物理教学试卷的常见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一、常见类型:有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分班考试,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模拟试题等。 二、各自特点: 1.单元测试卷,月考试卷

单元测试卷一般是由年级部安排的小测验,月考题一般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前进行的一次检查性考试。难度系数并不高,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 2.期中期末考试

是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正式考试,是学校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评价方式,故学校、家长都比较重视。特别要注意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 3.分班考试题

在高一学年结束后,要进行文理分科,所以试卷要注意区分度,通过考试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到底适合学文还是学理,主要考察电学部分。

4.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是在高二第二学期开学三四个月后进行的水平测试考试,除了必修一、二之外,文科还要考选修1-1,理科考选修3-1. 5.高考模拟题

这是学校或学区为高考做准备而进行的考试,在试卷难易程度和考查内容上有所计划,每个学校大约有十次左右的模拟考试。

4、简述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在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建立假设(包括虚无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2)根据给定条件确定样本分布为何种抽样分布,确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并计算出统计量的值。

(3)确定显著性水平α,查相应分布表中的理论值确定为临界值,从而确定出H0的拒绝和接受区间。

(4)做出判断,把临界值与计算所得的统计量的值相比较,若统计量值落在H0的拒绝区间内,则拒绝H0,接受H1;若统计量落在H0接受区间内,则接受H0,拒绝H1。

5、简述信度及效度的基本概念。

一、试题概念

信度是反映测量工具可靠性的指标。常见的试题信度多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即用同一组被测学生样本对两组项目的反应之间的相关,作为反映两组项目测量的一致性程度的指标,称作信度系数,简称信度。 二、效度的概念

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效度或效度系数与信度一样,也是个理论构想概念。在测量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次测量中,与测验目的有关的有效变异数与测验总分变异数的比率,即:

(式8-12)

式中,rXY为效度系数,SV2为与测验目的有关的有效变异数,SX2为测验总分的变异数。从式8-12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实际分数中,与测验目的有关的有效分数的比重越大,则效度系数的值也应越大。

6、简述如何进行学生个体的测验成绩评价。

一、以常模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及注意事项

以常模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就是把学生的原始测验分数转换为常模分数进而指出其在某一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而这一参照群体叫做常模团体。

(一)百分等级分数

百分等级分数是指在常模团体中,某个分数以下的人数的百分比。 (二)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0-1)

式中,Zi为学生i的标准分数;Xi为学生i的原始分数;为原始分数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数的标准差。标准分数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可以直接合成运算。

(三)常模表

常模表是一种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是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一种分数量表。利用常模表,对任何原始分数不需要进行计算,就可以在表上直接查到它在常模团体中的导出分数,从而明确原始分数的意义。

常模表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原始分数量表,二是与每个原始分数对应的导出分数,三是有关常模团体的描述资料。

二、以目标参照评价学生测验分数

以目标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是根据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看学生对教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确定测验分数的意义,评价学生的测验成绩。

由于常模参照分数着重指出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不管学生如何努力都被排成名次,总有最后一名,容易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心理影响。而目标参照就没有这个缺点。目标参照是一种绝对评价,它不是将被评学生与其他学生或

常模团体进行相对比较,而是与事先规定的、独立于常模团体之外的教育目标进行比较。

(一)掌握分数

掌握分数是说明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最低标准而设置的一种目标参照分数。一般采用二分法:如及格-不及格,通过-不通过等。

(二)正确百分数

正确百分数是指学生答对项目所占的百分比,即:

正确百分数=(式10-3)

与二分法记分的掌握分数相比,正确百分数可以对学生起到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三)等级分数

等级分数就是把要测量的某种能力、技能或品质分为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予某一分数。例如:评定某项技能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对每个学生的这项技能评定出相应的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数。

评价学生成绩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评价标准,要正确的解释或比较分数 (二)要考虑到测验的误差 (三)不要一次考试定终身 (四)要考虑到测验误差

任何测验,其信度和效度一般都可能不足,都要受到测验误差的影响。由于误差的存在,测验的实际获得分数总是表示一个区间,所以最好是用学生的实际得分加、减一个测量标准误差来表示学生的真实成绩。

7、简述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的分类。

一、数据的概念

所谓数据,是指带有单位的数,它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数或者测量所得到的描述事物特征的数量依据。

数据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它具有变异性,离散性和规律性三方面特点。

二、数据的种类

1、从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名称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

名称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数据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数据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从数据分布的形式上分,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在量尺上其取值有限且彼此不连续的数据,它的特点是:代表数轴上可能取到的有限个点值,以整数形式出现。

连续变量的几何意义表示为数轴上的一段距离,即连续变量的取值实际是指一个确定区间内无限多个连续变化的数。

8、简述教师评价的种类、模式及原则。

一、教师评价的种类 (一)成果评价

教师的教学成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 (二)教学行为评价

教学成果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化。 (三)素质评价

教师评价的另一条途径,是对教师的素质进行评价。 在实践中,这三种评价具有互补性和互检性。 二、 教师评价的模式及原则

一、教师评价的模式

教师评价模式是教师评价实施的标尺,是教师评价细化的标准,是达到教师评价目的的途径,也是贯彻教师评价原则的手段。所以要力求形成发展性评价的制度。

(一)教师自我评价 (二)学生评价教师 (三)定性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 2.定量评价 3.定性定量结合评价 二、教师评价的原则

教师评价的原则是控制、协调评价过程的保证;是提高、完善评价信度的保障;是评价的理论依据,也是评价的指导思想。

(一)方向性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 (三)全面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可行性原则 (六)结合性的原则

二、论述(每小题30分,合计60分)

1、简述调查问卷设计的结构、原则和步骤。并自拟题目,完成一套调查问卷(要求不少于20个问题)。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我们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仅供物理教学研究用,而且我们保证对每位同学的回答情况进行严格保密,因此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无需签名)。请根据你们的物理老师平时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一个最符合的选项,直接在()填写“A或B或C或D”即可。

1.你的性别是( )(请在答题卡上的试卷类型涂) A、男 B女

2.你的物理学习成绩是:( )

A、100至120之间 B、80至99之间 C、60至79之间 D、60分以下 3.你想提高你的物理成绩吗?( )

A、想,我担心物理成绩差 B、想,我所掌握的内容,成绩应该不止这样的程度 C、我觉得现在的成绩还好,进步空间不大 D、无所谓 4.你喜欢物理吗?( )

A、不喜欢,感觉很难学式 B、不喜欢,没什么兴趣 C、喜欢,感觉学物理知道了很多东西,很有趣 D、无所谓,就一个科目而已 5.你喜欢做物理实验吗?

A、不喜欢 B、喜欢,觉得实验就是玩玩而已 C、喜欢,觉得实验对提高自己的认知有很大帮助 D、觉得做不做实验都一样 6. 老师在上实验课时,会明确提出通过该实验课你要学到什么吗? (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7. 做演示实验前,老师介绍观察的重点,相关的仪器、器材的名称及其用途吗?( ) A、很少介绍 B、有时介绍 C、每次都介绍 8. 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老师一般( )

A、应付了事 B、自制教具或设计替代实验尽量演示给学生看 C、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

9. 实验前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实验装置的确定、器材的选取、测量量及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吗?( ) A、经常 B、偶尔 C、极少 10. 学生分组实验前,老师是否给学生示范?( ) A、经常 B、偶尔 C、极少 11.老师主要根据( )确定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

A、实验环节和内容的多少 B、实验的难易程度 C、学生的操作进展情况 12.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老师很关心各组中的分工协作情况吗?( )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13. 对于生活中或物理学习中司空见惯的问题,老师经常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4. 物理实验老师经常让哪些学生回答问题?( )

A、成绩好的 B、成绩中下等的 C、每个学生的机会都差不多

15. 老师在物理实验课上是否经常介绍一些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问题?(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6. 在物理学习中,老师更注重学生的( )。 A 、物理考试分数 B、 刻苦努力程度 C、 独到见解 17. 你们的物理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出现过错误或疏漏吗?( )

A、老师准备充分,这种情况未出现过 B、这种情况很少 C、这种情况很常见 18. 在学生实验中老师更重视什么?( )

A 、数据结果 B 、操作过程 C、 实验报告

19. 你有时会把物理老师安排今天做的实验(或小制作)拖到明天去做吗?( ) A、一般不会 B、这种情况很少 C、这种情况很多 D、从没做过小制作小实验

20. 物理老师在你的心目中是( )。

A、朋友 B、知识权威 C、领导和长辈 D、就一上课的老师而已,没什么感觉 21. 物理老师( )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情况进行课堂讨论。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2. 你对物理老师的观点、看法有什么评价?( )

A、都是对的 B、有时具有片面性 C、老师有时坚持自己的错误立场 23. 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的反应是( ):

A 、提示并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B、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直到回答正确 C、自己干脆直接给出答案 D、 严厉批评

24. 当你在实验中发现标新立异的问题并询问老师时,老师是如何处理的?( ) A 、应付了事 B 、只给我自己讲解 C、给全体同学讲解

25. 当学生回答实验问题不全面或不正确时,老师经常暂停所讲内容转而展开讨论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6. 物理老师会否因为实验而拖堂?(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7、动手做物理实验前,你有没有提前预习过物理实验 ( )

A.预习效果非常好 B.预习效果较好 C.预习效果一般 D.从没有预习过 28、做物理实验过程中,你在做什么( )

A. 自己动手 B.合作 C.看同学做实验 D.玩弄仪器 29、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 A.实验器材 B.实验现象 C.实验过程 D.以上全部 30. 你在每次物理实验操作中水平发挥情况怎样?( )

A、每次都能发挥最好 B、多数实验中能正常发挥 C、多数实验不能正常发挥 D 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实验

31. 老师对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要求是( )。 A、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性操作,不一定按部就班

B、必须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 C、放任自流 32. 对于学生得出的有反常规的实验结果,老师的反应是( )。

A、带领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查找原因 B、不予理睬 C、怀疑学生不按规程操作 33. 你认为做好物理实验主要靠( )。

A 、简单的实验方法或捷径 B、教师讲授 C、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4.在物理实验课上,老师经常联系已做过的实验进行实验方法的总结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5.在实验过程中,当你不能及时将实验仪器调到工作状态时,老师的反应是:( ) A、老师直接给调好 B、要求学生查阅材料,再三调试 C、直接让学生换仪器 36. 假设实验课时间结束时,你却没做完规定的实验项目,老师的要求是( )。 A、无所谓,没什么要求 B、编凑数据后,交上报告就行 C、让下次再做 37.你认为考试时,物理实验题得分偏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 A.实验题太难了 B.考试时太大意了 C.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怎么样用 D.其它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测量和评价。

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人物、计算机应用、职业链接、概念图等多重呈现方式。从太空探索、能源利用、物质研究、地球探索、探索生命、生态系统等视角,强调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一:提出问题,其实质就是探究什么。

第二:猜想与假设,其实质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第五: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的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从而将实验结论升华为物理概念和规律。

第六:评估,就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内容。 第七: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考查

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敏感和丰富的联想与假设,来自于认知冲突和不同观点的撞击与争辩。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学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考题的编制也需要给学生具体的问题情境。情境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科技等现象、演示实验、故事报道等入手,或激起疑问,或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

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利时机。方案设计不仅仅为解决问题,设计方案的过程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要通过方案设计这个教学途径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测量性方案设计:一个物理量没有办法用仪器直接测量,可以测量相关的物理量, 然后根据一定的物理规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要测量的物理量,这就是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二)研究物理量关系的方案设计: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是

学生未知的,用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三)应用性设计: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这里可以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仪器、基本方法等的掌握情况。 四、分析与论证能力的考查

根据实验现象或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得到结论。对初中学生来说更多的可以考查归纳推理能力。 五、评估与交流

梳理思维线索,反思探究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总结探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喜悦,这也是学生再探究的动力来源。这里可以对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考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v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