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历史学案

更新时间:2023-04-25 13: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高三历史教案

第一轮复习

共有9个专题。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主线:专制——民主

民主的形式不分优劣,世界文明多样性

人治——法制

对比世界

古代:古希腊古罗马政治——民主起源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民主)

现代: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的民主化)

【课程标准】

点。

⑵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⑶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⑷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

(一)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⑴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⑵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⑶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⑷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二)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三)影响:①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政治权利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

②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二、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管理政务

拱卫王室。即所谓“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

二、渊源:分封制起源于夏为商朝所沿袭,到西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目的:进行有效统治,加强巩固王权,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四、内容

(一)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二)诸侯的权利:①对自己封疆内的卿大夫进行再分封,世袭统治封国;

②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三)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五、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西周的边远地区;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二、内容

(一)含义: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实质: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其俩的一种措施。

(二)概况:①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为小宗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②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③分封制下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

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可以以周公辅佐成王的图片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三)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四)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五)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十分缝制的内核和纽带

三、影响: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第二讲秦至清初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原因:⑴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⑵春秋战国,周天子大权旁落

(二)秦的统一(前221年)

⑴由来:秦始皇嬴政始称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⑵特征:①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中央地方官

员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由皇帝控制以虎符为凭据。显示地位的不

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②皇位世袭——显示权利的不可转移(“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

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③皇帝独尊——皇弟专享

(实质:“主子与奴才”)

(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互相牵制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⑴官职互不统属)太尉:掌管全国军务(无实权)

九卿:掌管国家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

⑵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重大事项由丞相、御史大夫、诸卿朝议再由皇帝裁决。

⑶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三)郡县制度:

⑴由来:①春秋战国,一些诸侯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置郡县;

②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

⑵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县长由皇帝任命;皇帝可直接对其进行考核、监察、任免、升迁。

⑶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强干弱枝);把全国的每家每户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中来。

(四)秦代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一)目的:广泛地搜罗管理人才

(二)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三)影响:(岳麓版)一定程度满足官僚队伍需要,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

二、九品中正制

(一)建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拔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

(二)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大多不重视提高才能;有真才实学而出身低微的人难以出任高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三)结果: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而难以继续。

三、科举制

(一)背景:隋统一后,士族没落,依靠门第的选官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演变:①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以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相继完善

④明清八股取士,钳制思想,走向没落(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

副产品——联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积极:选官制度的进步;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相连有利于提(三)影响:高官员文化素质,打破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加强中央集权

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消极:后期趋于僵化,钳制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

二、重点知识整合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

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学院色彩。

既区别又联系

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

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在生产

⑵条件: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

制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思想——法家韩非子主张提供思想基础

历史——春秋战国诸侯称雄,周王室衰微的历史教训;商鞅变法提

供可借鉴经验

⑶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分割;皇位的终身世袭;中央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皇帝在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独断和随意性;皇权借助神权,君权神授;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统一伴随着该制度发展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

皇权不断加强,相劝不断削弱

⑷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日益加强

(六)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⑴积极作用(以明清为界):①有利益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割据;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融合,抵御外国侵略。

②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现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

③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兴修大型工程。

④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完善。

⑵消极作用:①经济上,在后期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③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

(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⑴积极:稳定封建统治;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防范国家分裂割据,外国入侵,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⑵消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增加了决策的独断、随意性;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社会进步,近代科学发展,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课程标准】

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⑵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⑶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考试说明】:(二)古代世界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⑴希腊的民主政治

山岭纵横,河流交错使希腊人彼此相对孤立;多山地,不适宜发展农业。

二、城邦的出现

⑴时间:公元前6~8世纪

⑵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⑶概况:城邦又称“城市国家”通常以城市为中心,包含若干村落

⑷公民:父母祖籍均在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⑵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三、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四、意义

⑴进步性:①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最初基础;②民主氛围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使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了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在法治基础之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岳麓版】)

⑵局限性:①实质: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阶层的民主;

②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少数的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斥在外,雅典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它窒息和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

③小国寡民的产物,过分泛滥的直接民主是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根源,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二讲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少平原

一、单元知识结构

民主政治的渊源

城邦政体:小国寡民、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奠基

过程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伯力克里改革——顶峰 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希腊的民主政治

成就了古希腊在精神文化领 域的辉煌,为近代西方民主 得失 奠定基础

民主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 民,过分泛滥的直接民主导 至腐败和权力滥用 《十二铜表法》——开端

习惯法到成文法——发展与推广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最终完善

维系统治:以法律规范行为,调和社会矛盾

影响后世:是近代西方法学、法律渊源,资产阶级反封

建武器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⑴地理条件:山多地狭,宜耕地少,岛屿港湾众多,临靠两大古代农业文明发源地,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城邦林立小国寡民;

⑵经济条件:工商航海发达,手工业、农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导致人员流动频繁、血缘淡化、地缘加强、注重公平法则注重个体、技术;

⑶阶级条件:工商业者阶层壮大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地位低下,常联合平民与贵族斗争;

⑷政治条件:城邦体制,小国寡民,多样性;

外部条件:借鉴其它文明成果

(三)罗马发的演变过程

⑴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⑶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⑴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⑵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⑶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⑷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说明】: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⑵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一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⑴根本原因: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在议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⑵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生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

二、经过

⑴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⑵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进入共和国时期

⑶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英国进入克伦威尔独裁时期,克伦威尔死后统治阶层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查理二世乘机复辟;

⑷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引起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⑴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并壮大

⑵思想基础:1265年《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洛克分权学说

⑶政治前提:1640年~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二、历程

(一)议会权力的确立

1689年

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权利

⑴《权利法案》(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权)

①是对封建时代君权神授的否定——君主君主权力由

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影响:②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

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

位,英国的君主立宪确立起来

③国王与议会进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含义: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⑵代议制特征: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防止独裁

作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权利

⑶议会选举改革结果: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

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1969年英国成

年公民均可参加下院选举)

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⑴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⑵过程:

(Ⅰ)雏形:

①英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贵族、大臣、教士商讨国家大事的错

②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在密室中召开会议故称为“内阁会议”。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主要大臣参加的会议。

③到了汉诺威王朝时期(1714~1901),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而且,1714年以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Ⅱ)确立:1721年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Ⅲ)完善: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⑶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⑷职能: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是获得执政地位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决策和领导者。

⑸影响: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及产阶级政党间展开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内阁制也得以完善和发展。

三、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物,它虽然保留了君主,但国王“统而不治”,由议会掌权,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四、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独立之初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中央政府无实权,造成商品流通不畅,骚乱频发,社会动荡加剧

一、背景②美国资产阶级领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学说),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共和国

二、时间: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又称“1787年宪法”

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

三、内容

互相监督

Ⅰ、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每州两名,每两年改选三丰之一;众议员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Ⅱ、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统帅,掌握行政大权,对宪

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

数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政府高级官员与外国地接条约但

须国会批准生效。——国家权力中心,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Ⅲ、最高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总统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

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基础(维护独立战争成果)

②他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凸出“分权与制衡”

意义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三、评价:③西欧启蒙思想的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政治制度

史中堪称典范,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④地方自治与中央政权和谐统一维护国家职权同时有利于

调动地方积极性,调和矛盾,解决了大国建立共和制的难题

创立政体至今行之有效,保证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局限: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保留了奴隶制,打下了种族歧视

的烙印(妇女,黑人,印第安人被剥夺了选举权)

四、联邦政府建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联邦共和政体开始确立。

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共和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五、两党制作用:控制国会,左右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分权与制衡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第三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背景:

⑴18世纪初,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矛盾尖锐

⑵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70余年间,随着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封建保守势力日趋衰弱,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⑶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成立

(二)历程

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群众为反对以国王为首的特权等级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⑵革命初期,政权落到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手中,颁布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人权宣言》,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⑶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1792年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废黜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⑷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在巴黎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后改为终身任职,1804年公布《拿破仑法典》。1804年底,拿破仑加冕为皇帝,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共和制变成君主制。

⑸1815年封建专制政权波旁王朝复辟。

⑹1830年巴黎人民“七月革命”,推翻封建的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

⑺1848年2月22日,巴黎又爆发革命。工人群众占领王宫,烧毁了国王的军政府,驱散了立宪会议,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2月25日,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即法国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

⑻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法兰西为帝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路易·波拿巴即皇帝位,称拿破仑三世。

⑼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

体最终确立)

二、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

立了共和政体

内容

意义:共和派掌权,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

历史的进步

补充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的必然产物,总统和参议员权利很大是立宪派和保皇派妥协的产物。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统一呼

声日益强烈

背景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益强大的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

③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时间:1871年4月

国体: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内容: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立法权:议会是立法机构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

小,通过法案须得到联邦议会

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行政权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官

员、召集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

皇帝负责

性质: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完善、不彻底的代议制)

进步性: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之列评价

局限性:把普鲁士专制的传统带到统一的德意志,造成了德意志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阶美国联邦共和制——《1787年宪法》

级(总统共和制)

议法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含义: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2、特点: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②实行三权分离和分权制衡原则;③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3、作用:⑴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防止独裁;

⑵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利

于避免暴力冲突;

⑶从法律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否定君主专制是历史的

进步,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有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⑴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⑵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相互牵制已达到权力的平衡

⑶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进行性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共和制度;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法国共和政体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的必然产物,总统和参议员权利很大是立宪派和保皇派妥协的产物。

⑷德国: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完善、不彻底、带有较多封建残余的代议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w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