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史记》来透视司马迁的生死观

更新时间:2023-10-03 10: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史记》来透视司马迁的生死观

作者:贾娟娟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期

摘 要:自古以来,关于人的生死问题就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由此引出的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西汉时期,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实,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本文试结合史料对司马迁的生死观作进一步分析,认为《史记》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生死观包括: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生死观;弃小义,雪大耻,隐忍就功名的生死观;急流勇退得长寿的生死观;反对追求长生不死的生死观。本文通过研究这个课题,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键字:《史记》 ;司马迁;生死观

自古以来,关于人的生死问题就引发无数人的思考。先秦时期,儒家重仁义,轻生死,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提出“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则提出舍生取义说。道家则是求养生,主张趋利避害,消极对待人生。这就导致了儒道两家对待生死的不同看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经过秦朝和秦汉之际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促使人们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改造与融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西汉时期,司马迁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他对生死的独特看法。 一、司马迁的生平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左汾翊夏阳人,一说是龙门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任太史令。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触怒汉武帝,遭受宫刑,在狱中继续编写《史记》。公元前96年,获赦出狱,任中书令。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对后世影响巨大,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史记》中体现的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作《史记》,其中每一个人物形象,虽是客观事实,但其生死形象艺术的体现,除了基于史实之外,更多的是赋予了司马迁本人的主观思想,渗透了他对生死透彻的感悟。所以我们在评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时,都是在读司马迁本人。 (一)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生死观

《史记》中充斥着一股蓬勃的道义精神,这也是司马迁的文化人格在作品中的折射。舍生取义者,他们从容赴死,只为成就心中的“义”。这种向死的冲动在《史记》的见证下,成为生命抉择类型的主流意识,并且被人们所倡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od.html

Top